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选择题练习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困境:魏晋时期,____兴起和___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_____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复兴: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__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_______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一、1.道教佛教官方儒学2.复兴儒学道统士大夫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理气学天理♨应用思考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

应用思考: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应用示例“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应用示例:A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

(1)本体论:理比_____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3课宋明理学随堂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3课宋明理学随堂

第一单元第3课一、选择题1.(2020·贵阳高二期末)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

这说明(C)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C.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解析]根据题干“忠孝之意,表于经文”,可知高僧慧远把儒佛思想进行了融合,佛教出现本土化趋势,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儒家正统地位,排除A项;“忠孝之意,表于经文”体现了儒佛思想融合并非强调其对立,B项错误;题干无从体现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而是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结合,故排除D项。

2.(2020·兰州高二期末)有人问程颐:“寡妇贫困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C)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解析]从材料可知,程颐的观点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人们应顾全“大节”,节制个人的私欲,即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

故C项符合题意。

A项是说读书人的一种精神追求;B项是主张实行王道治理,与题意不符;D项是王守仁的主张,也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项。

3.(2020·东莞高二期末)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B) A.适应皇权的需要B.倡导重德修身C.宣扬“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解析]朱熹在材料中强调的是“德”,与“皇权的需要”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项错误;在朱熹看来,“德”才是其与人交往的标准,即倡导重德修身,故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虽然是朱熹的主张,但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道德修养并不等于纲常名教,故D项错误。

4.(2020·江门高二期末)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

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

这主要反映了()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B.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C.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迁2.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

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3.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材料中的口指的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守仁D. 李贽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过不断改造创新,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主要由于()A. 儒学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要求B. 儒家思想是古代最进步的思想主张C. 佛、道与儒学较量后退出舆论阵地D. 儒家吸取各派学说以适应统治需要5.程颢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颢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

次日程颐责问程颢,程颢笑曰:“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

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

这一故事实质上反映了()A. 程颢思想带有心学倾向B. 程颐主张知行合一C. 宋代市民文化繁荣D. 二程思想走向对立6.《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由此判断该作者应是()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练习题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练习题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不比古时,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

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

这说明程朱理学( )A.致力于社会稳定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C.融儒释道为一体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2.王阳明说:“逮其后世,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

”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吸收佛道思想完善儒学体系B.倡导废八股以消除科举制弊端C.认为理学传播导致空疏学风盛行D.意在倡导知行合一的经世之学3.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5.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6.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说明他( )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7.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单选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单选题

单选题:第3课宋明理学基础巩固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

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朝2.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A.汉代学者B.唐代学者C.宋代学者D.明清学者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天人感应”理论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4.陆九渊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够体会,认为“求理”应该是()A.格物致知B.研究圣人之道C.进行内心反省D.致良知5.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朱熹和陆九渊的思想()①都是对先秦儒学的否定②都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③都是对理学的发展A.①错误,②③正确B.①②正确,③错误C.①②错误,③正确D.①③正确,②错误6.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之说。

有学者称“唐代批判南朝梁陈、北朝齐隋的提倡佛教,而极力倡经世之术。

”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时期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D.倡导“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为理学修养能力提升7.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

”朱熹的这句话强调的是()A.“理”是世界的本原B.“仁”的重要性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8.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9.“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则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2.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D3.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解析】民众崇拜的形成是民众自身的利益和政府的提倡有关系,不完全是英雄个人的品德决定,故A项错误;由“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被世人称颂是其前提条件,不仅仅只有皇帝个人的好恶,故B项错误;关羽因为被忠勇被人称颂,符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C项正确;官府的造神运动最根本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与民众的信仰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4.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解析】据材料中“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存有相通之处答案:D解析:“浮图”代指佛教。

唐朝时期,佛教没有取得统治地位,佛教思想也没有成为正统思想,只是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A、B两项错误;柳宗元主要是说明佛教和儒学的一致性,没有提及儒学的弊端,故C项错误;“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说明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

2.宋朝倾向于务实,却造就了许多或严谨或浪漫,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

其主要原因是()A.君权加强,相权削弱B.重文轻武,理学盛行C.交通发达,贸易兴盛D.商业发展,城市繁荣答案:B解析:宋朝在治国方面重文轻武,且理学盛行,因为理学使儒学走向思辨化,故出现了许多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

3.宋代学者河南程氏说:“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人伦者,天理也”。

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有()①“河南程氏”是指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他们开创了“洛派”②“天理”指宇宙和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创立了以“理”为中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④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程”即程颢、程颐,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①④正确,②不正确。

由“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皆有此理”可知“二程”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可见③正确。

故D正确。

4.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答案:A5.请在下面表格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语句()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视听言动,非理不为”C.“格犹穷也,物犹理也”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朱熹的观点可知,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二程关于伦理观方面的主张,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了“视听言动,非理不为”的主张。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三 宋明理学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三 宋明理学 含解析

三 宋明理学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并没有反映各教真实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武则天时,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不能说明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同时也说明此时佛教影响相对较大,故B、D两项错误。

材料既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吹捧,也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打击,因此儒学地位相对较稳固,故C项为正确答案。

2.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项认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B项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C 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三者都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A、B、C三项均错误;D项主张“格物致知”,符合程朱理学家的主张,故正确。

3.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

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新儒学”是指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的理学思想。

理学把伦理道德视为理,从而构建起以人伦为核心的儒学体系,故选B项。

4.钱穆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一物的探究,获得一物的道理、知识,这明显带有科学性,故选B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②④③D. ①③②④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A.外儒内法的特点 B .以礼入法的特点C.刑礼结合的特点 D .注重人事的特点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墓联。

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A 道学B 佛学C 理学D 民族主义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说明服饰体现了A、生产方式的不同 B 、生活方式的不同C自然环境的不同 D 、社会风尚的不同6.人名中蕴含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A佛学B ?法学C ?道学D ?理学7.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A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东汉以后 D .两宋时期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 B .伦理道德 C .性恶论D .唯物思想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高二历史练习:宋明理学人民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高二历史练习:宋明理学人民版

1.3 宋明理学练习1.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唐代儒学状况是( ) A.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B.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C.韩愈提出了儒学的“道统”思想D.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儒学在唐代时期仍受到佛、道两教的冲击,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发生在北宋。

答案:C2.下列观点与二程理学观点不.符的是( )A.心即理也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C.人伦者,天理也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再认、再现能力。

A项是以“心”为出发点,是陆九渊的心学观点。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

B、C、D三项都提到“天理”、“定理”,是二程的理学观点。

答案:A3.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答案:C4.(2011·苏州月考)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学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维护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答案:C5.又问:“人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上述内容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 A.存天理,去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

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去人欲”。

答案:A6.(2011·杭州学业水平测试)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3宋明理学(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3宋明理学(测试)

第 3 课宋明理学(测试)1、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心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 ()A.经过自我反思就能达到本善B.要向外面世界探访真知识C.经过学习古代文籍增加知识D.研究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案】 A2.两宋期间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期间() A.尊道礼佛之风流行B.心学宽泛流传C.以“理”为中心的新儒学系统形成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分析】 A 项是隋唐期间的社会民风,清除;B项在明朝期间较为流行,清除; D 项是从西汉期间开始的,清除。

C项切合两宋期间思想发展的情况,这一期间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中心的新儒学思想系统。

【答案】 C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代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以下看法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施德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B.“万物皆只有一个公理”C.“心外无物”“心即理”D.“为政以德”“节用爱人”【分析】 A 项是孟子的德政思想; C 项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D 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均清除。

“ 二程”主张公理是宇宙万物的来源,万物不过一个公理。

【答案】 B4.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以为“此石即昔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表现了 ()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致良心【分析】 A 项与题干资料没关,清除; B 项是心学创始者陆九渊的思想,清除; D 项是王阳明的思想,清除;资猜中朱熹对贝壳的研究,反应了其格物致知的理念,应选 C 项。

【答案】 C5.提出“致良心”、“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陆九渊B.王阳明C.朱熹D.董仲舒【分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了“致良心”、“知行合一”的主张,B 项切合题意。

【答案】 B6.南宋朱熹与明朝王阳明对比,二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知行合一,发于本心B.只有研究万物,才能获得此中的“理”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人的善性或美德常常被欲念所蒙蔽【分析】 A 、 C 两项是王阳明心学的内容,故清除;研究万物才能获得此中的“理”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故清除B 项;两方都以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常常被欲念所蒙蔽,因此要截止人的私欲,以做到“存理去欲”,故 D 项正确。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宋明》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宋代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1、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2 朱熹提出“存天,灭人欲”,这里的“天”是指2、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伦道德规范 D、“天人感应”说3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的本意是 3、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是一致的4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4、 ( )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内心反省 D、穷格物5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5、 ( )A“人伦者,天也” B“存天,灭人欲”“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D“心外无物”“心外无”6 宋明家普遍倡导“存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6、 (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树立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7 公元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讲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

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

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解读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三教合一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合一的趋势开始出现,A项错误。

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三教合一的局面推动了理学的产生,B项正确。

三教共存一碑,无法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且佛教处于主流地位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

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是三教合归于儒,D 项错误。

2、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

这里的真理,就是朱熹说的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这里指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恪守三纲五常,故选B。

ACD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3、两宋时期,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强调邻里互助与道德互勉;一种是朱熹所改进的乡村族约,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过迁善教育。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A.理学的理论化 B.教育的平民化C.社会的宗族化 D.儒学的社会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的社会化。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 同步练习

宋明理学同步练习目标解读儒学演进至宋明之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

适应赵宋王朝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程颢、程颐、朱熹等以儒家伦理学为核心,糅合佛教、道教思想及诸子之说,提出“理气论”、“心性论”;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建立了一个博大繁杂的逻辑体系,儒学发展至理学。

到了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提出:“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即:“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

宋明时期因此也就成为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明理学也便成为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理学和心学也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1.(原创)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④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 (原创)读下图,在孔子庙堂设立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宣公”的是()A.汉武帝B.宋太祖C.唐太宗D.康熙帝3.下列哪本书籍是儒家经典的标准读本,且至今仍然是人们研究儒学的必读参考书()A.《五经正义》B.《四书章句集注》C.《五经》D.《五经注释》4.(原创)下列叙述不.符合唐朝国学的史实的是()A.学舍有400余间,学生达到3000余人B.国学的学生学习的教科书主要是“五经”C.国学的学生,有汉族子弟,还有西藏、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的王公子弟D.我国古代地方教育系统也因此得以初步建立5. (原创)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

高中历史第03课宋明理学(练)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03课宋明理学(练)新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 .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图二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映的是宋朝理学的岌霍團二反映的是明淸fl寸期儒学的岌區从團一到團二厦映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故£顶正臨R顶不符合團二,排除■傭学谊统确立与突破是在唐苹料8』不符合團二,故B项排险两幅團都是儒学的发理都没frtt现出近代民主思想,韻D项排臥2 •下图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替天行道”剧照以及梁山“替天行道”108将木刻作品。

图片反映出的内容和下列吻合的是A. “仁政”学说B.“民贵君轻”学说C.宋明理学D.“经世致用”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替天行道”是指代上天主持公道,这里的“道”是指正常的封建统治秩序,反映了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的主张,故C项正确。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学说是孟子为统治阶级提出的施政思想,“经世致用”适用于学术领域,ABD三项与题干中的农民起义无关,排除。

3.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

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

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A.民族气节B.克己复礼C.宋明理学D.依法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慣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埋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丿对于社禽伦理进行了严格的束缚』主張專妇不再嫁,饿死事打咲节事大等的也如从对材料'鎏了—>再懵的老婆兀最后将刘瞬削职为民"来看』这种道德粧准是耒明理学,故匚顼正确;材料没育体现岀民族气节和依法治国,故AD项明显错误;F项是孔子的主张,访为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当中去,故扌非除°【点睛】“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 “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是解题的关键。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0: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0: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内刻于明朝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正面看乃佛祖释迦牟尼,左侧看乃儒圣孔子,右侧看是道家创始人老子。

我国最早出现类似现象是在( )A.西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2.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4.“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这一主张来自于( )A.道家学派 B.佛教禅宗C.朱熹理学D.陆九渊心学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与这一言论的观点最相符的是(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材料二“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气;既有气,则理又在乎气之中。

”——《朱子语录》材料三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

(2)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 B 『解析』依据题干中“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可知,反映三教合一的现象,其溯源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2. D 『解析』读示意图,“反省内心”为陆王心学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处应为格物致知。

3. C 『解析』材料主要阐明了理学思想是怎样成为民众生活常识的,理学思想成为民众生活常识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理学思想实现世俗化、生活化的过程,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新郑一中分校宋明理学练习题[版][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新郑一中分校宋明理学练习题[版][试题]

第三课宋明理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的是A.周敦颐B.邵雍 C,李翱 D.韩愈2、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是A.陆九渊 B.王守仁 C.李贽 D.王夫之3.在理学的修养论和社会政治理论方面,朱熹认为①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②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③万物之理终归“太极”④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D.《诗经》《中庸》《周书》《大学》5.心学的开创者是A.朱熹B.陆九渊 C .王阳明 D.张载6.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7.王阳明的“心”学更多的吸收了A.道家“清静无为”思想B.佛教禅宗“心外无佛”思想C.朱熹“理先气后”思想D.二程“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的思想8、下列关于.韩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B.激烈宣扬佛教和道教C.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D.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9、北宋时期的儒学代表是A、程颢、朱熹B、朱熹、王阳明C、程颐、程颢D、王阳明10、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主要内容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源B、“心性论”C、“理气论”D、“致良知”11、下列关于朱熹的说法,正确的是A、他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B、他的著作是《五经正义》C、先有物后有理是其思想核心D、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12、下列关于王阳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了“心性论”的主张B、把儒学发展成为“心学”C、提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D、提出“致良知”的思想13、下列对程朱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1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15、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小题专练
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源
D.抗衡佛教
2、“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于是,佛教提出了“佛法据王法以立”的主张,僧人也倡导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则称“报国寺”。

这说明( )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佛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C.佛教融合儒学伦理观念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3、朱熹《语类》:“昨日虽看义当为然,而却又说未做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又说做也无害;这便是物未格,如未至。

今日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了。

”对其阐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注重道德实践
B.提倡心性修养
C.强调重义轻利
D.批判虚假说教
4、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5、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6、下列有关宋代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成为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D.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7、“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工夫更不住地做。

如左脚进一步,右脚又进一步;右脚进得一步,左脚又进;持续不已,自然贯通。

”倡导这种学习方法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8、王守仁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 格物致知
B. 心即理
C. 发明本心
D. 致良知
9、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

据此可知( )
A.“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
B.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
C.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
D.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
10、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

由此可知王阳明( )
A.注重道德实践
B.提倡心性修养
C.强调重义轻利
D.批判虚假说教
11、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 )
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举行“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

朱子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两者的分歧在于( )
A.世界本原之争
B.道统思想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治学方法之争
13、以下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
D.二者都注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14、宋代理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下哪些社会风气的逐步形成( )
①重忠孝
②讲廉耻
③重实用知识
④注重气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吕思勉认为:“宋学是不适宜于竞争的,而从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却受其指导,那就无怪其要迭遭外侮了。

”作者意在强调()
A.理学在宋代成为官方哲学
B.理学本身有内省性和收敛性
C.理学导致了宋代的内外交困
D.理学造成宋代科技的落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理学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得知,理学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里的“理”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它适应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务。

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了。

所以宋代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主要从万物本原出发。

本题选C。

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提出的,理学吸收了佛教思想。

A、B、D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儒学与佛教思想的融合由材料可知,佛教将“佛法”与“王法”结合,强调忠君、爱国、报国,可见此时的佛教融合了儒家伦理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佛教融合了一些儒家伦理观念,但不能由此得出儒学的发展状况及佛教的地位,A,B 项错误;D项强调儒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与材料主旨不符。

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提取材料信息能力。

题干中古文的大意为“昨天看到符合义的行为应该要做,但却说不做也没有害处;看到功利的不可做的行为,但却说做也没有害处;这个便是没有格物,没有获得知识。

今天见到符合义的应该要做的行为,决定做功利的行为,决定不做,这便是格物,获得知识了”。

据此可知朱熹强调面对“义”与“利”时的目的,即注重道德实践。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可知程颢强调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于道家的思想,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张载提出理想在于为天地、生民、万世等,顾炎武为天下呼吁, 这都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提供了二者的理想,与构建儒学体系和伦理秩序关系不大,故C、D两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求理方法。

A、B、C、D四项中只有B项属于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A项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D两项是陆王心学的代表,均不合题意。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9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元代推崇程朱理学,而将陆九渊心学排斥于正统之外。

到明代王阳明折衷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使用“理学”这一概念,说明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故A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在元代陆九渊心学被排斥在正统之外,未体现其心学思想缺乏理论基础,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王阳明混淆理学与心学概念,C错误;据材料可知,王阳明这种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思想提出“理学”概念,说明他们的思想还可以调和,D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王阳明提出“……自然知……自然知”等等,不是强调注重道德实践,故A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自然知”和“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体现提倡加强内心的修养,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义和利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批判虚假说教”,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由“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以得出②,由“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可以得出④;故选D;心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家重建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而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故①与题意不符;“无私则无心”是指人都是自私的,私心是客观存在的,是对心学的否定,故③也与题意不一致。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朱熹与陆九渊兄弟思想的比较:根据题干可知,鹅湖之会上,双方围绕“教人”,进行了相关讨论,朱熹主张先博览群书而后归之约,二陆则主张先发明本心而后博览群书,这体现出朱熹与二陆的分歧为治学方法,D项正确。

世界本原、理气关系、道统思想等在本题中均未体现,排除A、B、C项。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本质上都是对儒学的发展,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

本题可用排除法,宋代理学属于儒学的范畴,而重视实用的知识是属于古代中国的科技思想,不属于宋代理学的范畴,故排除③,选B项。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