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 新人教版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5古代文化常识 含答案解析

练案25古代文化常识一、对点练1.(2021·全国甲卷)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2.(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及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及答案古代文化常识检测(1)1.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情感。
C.望帝,战国时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
后用“望帝”代指杜鹃鸟,也用以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D.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总称。
答案:A解析:“晦”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在古代是爵位称呼,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答案:A解析:“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官职变动中,“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入”是由地方进京城做官。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改元”一般是指新皇帝即位后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答案:D解析:“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同的还有“察”与“举”等词。
B.“昆弟”指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
C.“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
D.“追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一种官职或称号。
答案:A解析:察:考察后予以推举。
举:推选,推荐。
这两个词与“擢”不同。
5.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该词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

课时跟踪检测(五)古代文化常识一、考点针对练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
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解析:选C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C.“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D.“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
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解析:选C “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错,应改为“指的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
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一种尊称。
解析:选D “黔首”并不是“尊称”。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
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也。
年十四为诸生突教场。
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 古文化常识题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古文化常识题题组一古文化常识题对点练(6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即《周易》,儒家经典,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经》两部分。
B.校书郎,东汉征召学士校勘典籍,职位为郎中的,被称校书郎中,简称校书郎。
C.“县治”指县政府所在地,其中“县”是行政区划单位,“治”指地方政府所在地。
D.“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后人使用借代手法以此指高官、贵族等。
解析:选A“《易》《经》两部分”错误,应该是“《经》《传》两部分”。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等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开垦荒地。
汉以后历代政府多沿用此方式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为国君或卿大夫的侍从官员,负责接待宾客或奉命出使。
解析:选A“大臣或皇太后”错误,“居摄”主要指大臣代幼年皇帝处理政务。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掾,原为“官僚”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
C.郡府,指郡守的官署。
郡,古代行政区域名;府,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
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连称。
解析:选A“原为‘官僚’的意思”错误,“掾”是“佐助”的意思。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员,指国学及州、县学在学学生,后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学习者。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如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过关检测《宗法礼俗》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过关检测《宗法礼俗》判断题新教材高中语文《宗法礼俗》选择题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用羊、豕各一,称为“少牢”。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各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
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
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

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一、选择题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检讨,职官名。
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燕见,亦作"宴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臣子,有别于"朝见"。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内阁大学士也可以被称为首辅。
D.驰传,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中等马拉的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而设置的交通机构。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正月半或灯节。
B.社稷:“社”,古指谷神;“稷”,指土地之神。
社稷后为国家的象征。
C.古代的座次有时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D.“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黔首、黎民都有平民百姓的意思。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后,皇帝的正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B.古代座次以右为尊,空着右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右以待",表示尊敬。
C.古代农民除缴纳赋税之外,可对粮食进行交易。
粜米是指农民卖出粮食,籴米是指农民买进粮食。
D.封建制5刑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是笞、杖、徙、流、死。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户,官名,是古代的地方军职,隶属于千户。
百户又叫"百夫之长",唐代杨炯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的"百夫长"就是指该官职。
B.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掌管礼仪的大臣发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古代文化常识

课时作业2 古代文化常识版块一四大类型文常积累练类型1 科举官职请判断下列古代文化知识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明经科,古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隋朝废九品中正制,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进士科重经术,明经科重文辞。
( )2.甲科,进士甲等,唐宋时进士考试录取分甲乙两等,明清时通称进士为甲科。
( ) 3.进士,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时期将殿试及第者分为三甲:一甲状元,二甲榜眼,三甲探花。
( )4.国子监,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 )5.郎中令,古代官名,始置于秦,为九卿之首,掌宫廷侍卫。
汉初沿用此称,后来改称光禄勋。
( )6.太子太师,即太子的老师。
后多为虚衔无实职,可用于追赠死去的重臣。
( ) 7.诏策,指封建时代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有时还指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录取人才。
( )8.征辟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包含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方面。
( )9.孝廉,汉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用以选拔官员,亦称被推选的士人。
明清时变成对秀才的雅称。
( )10.超授,升迁,亦指越等授官。
同样表升迁的有升、擢、拔等,而表降职的有谪、除、免等。
( )11.提举,有提拔、荐举等含义,又可为官名,即某事或某地“主管”。
( )12.悬车,古人一般六十岁左右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称“悬车”。
有时年老请辞也说成“乞骸骨”。
( )13.移疾,指官员因身体不好,无法胜任工作,不得不请求退职。
( )14.钦天监正,明清时设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监正为其主官,历代名称不同,如《张衡传》中称为太史令。
( )15.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不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
( )16.都巡检使,官名,主要职责为治民进贤、募兵统兵以及维护境内的治安。
( ) 17.侍中,秦汉宫廷里应对顾问、往来奏事的官;魏晋后相当于宰相;隋唐时为门下省的首脑;南宋废之。
2022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二十二文言断句(含文化常识)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二文言断句(含文化常识)一、(2021·衡阳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9分)裴頠,戎之婿也,頠诛,戎坐.免官。
齐王冏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军司。
博士..王繇曰:“濬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
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
既而河间王颙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
檄书..至,冏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卿其善为我筹之。
”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拓以来,未始有也。
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绝望,人怀贰志。
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行当。
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
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
”冏谋臣葛旟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
”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
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頠,贷钱数万,久而未还。
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
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
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
以此获讥于世。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B.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C.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D.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解析】选D。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常见古代文化知识集萃含解析新人教版

知识清单 常见古代文化知识集萃一、官职名【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
也称相国,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
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逐渐成为虚衔。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是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两汉时将军的最高称号。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后废除。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任,主要负责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家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
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人教版】(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
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
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
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
”使左右节哭。
服阕,除太子中舍人。
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
庐于墓所,亲友隔绝。
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
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
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
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
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
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
”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
未几,文彻降附。
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
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
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语文一轮复习20文化常识题含解析

课时作业20 文化常识题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年号是我国封建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比如贞元、元和、大和都是皇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均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加官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D.榷的意思是专利、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政权实行的酒类专卖制度,目的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解析:“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恤典,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等的典例。
B.首辅,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辅臣称作首辅。
C.削籍,朝廷对官员的处罚方式.官员登记在册,因获罪从官名册中除名称为削籍。
D.出阁,古时称平常女子出嫁为“出阁";皇子大婚,亦作“出阁”.解析:“平常女子”错,应为“公主”。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为荫补、恩荫等.B.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为秘书监,明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C.主簿,官职名。
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D.服除指提前结束守丧期。
“服”指丧服,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就是古代丧服的名称。
解析:“服除”指守丧期满。
也称除服、除丧、脱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羌,我国古代西部的游牧民族。
羌戎,泛指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
B.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由应试者对答。
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含答案)

外,它还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中的“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锱铢”连用,极 言其细微。 C.“故不积跬步”中的“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 两脚。 D.“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孝悌”是我国古代的孝道文化,我国古代称善事父母者为“孝”,敬爱 兄长者为“悌”。 15.下列课内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 B.六艺,文中指《诗》《礼》《书》《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后《易》失传,剩余五部 称为“五经”。 C.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韩愈为古 文运动倡导者,代表作为《马说》《师说》等。 D.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史”。 1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字聃,“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由自己取定的,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 和尊敬,对自己称字,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某种志趣或情感。 B.“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的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 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 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 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 D.周朝时期,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国”;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家”;而周天 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 1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与战国时期孟子、庄子合称“孔 孟”“老庄”。儒家讲究积极入世,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B.《大学》与《论语》《孟子》《荀子》并称“四书”,它以“修身”为核心,阐释修己治人之道, 明确提出了儒家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原则,即“三纲八目”说。 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其首创的编史方法为后代“正史”所传承;在中 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2练文化常识(一)

第22练文化常识(一)建议用时25分钟1.[2020·四川棠湖中学月考]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B.三辅,既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种官职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亦指其所辖地区。
C.巡狩(巡守),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
古时皇帝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D.薨,仅用于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2.[2020·昆明市第一中学月考]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指的是古代官吏任期届满。
B.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
《宋史·列传第二十二》“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中“服阕”就是这个意思。
C.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明以后一般一帝一号。
D.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
本为宫廷的近侍,唐以后,官位渐高。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以侍郎为长官。
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赤壁赋》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4.[2020·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月考]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铭,刻在石碑上埋在墓中的铭文。
铭文多记载死者姓名、世系、卒葬日月以及生前主要事迹等内容。
B.讳,有忌讳、回避的意思。
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即避讳直呼尊长其名,以表达对其尊敬之心。
2022版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21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__古代文化常识含解析新人教版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古代文化常识(建议用时:20分钟),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B.三更种稻,是我国古代农业中分区休耕的轮作方法;文中的“三更”指轮作三次。
C.守宰,泛指各级官员,文中“守”是州府地方长官,“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D.丈夫,古代泛指成年男子,因为其身高依古制约合一丈;亦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
C 解析:守宰,指地方长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C 解析: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
“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 解析:“师”单用,不可指国都。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
“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C 解析:“令尹”是楚国的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
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 新人教

课时跟踪检测(五) 古代文化常识一、考点针对练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
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解析:选C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C.“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D.“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
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解析:选C “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错,应改为“指的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
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一种尊称.解析:选D “黔首”并不是“尊称”。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
年十四为诸生..。
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古代文化常识一、考点针对练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
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解析:选C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C.“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D.“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
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解析:选C “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错,应改为“指的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
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一种尊称。
解析:选D “黔首”并不是“尊称”。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
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也。
年十四为诸生突教场。
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
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
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
……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
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
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
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解析:选B “进士”,明清时期,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的人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进入这三甲的人都统称“进士”。
[参考译文]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
十四岁成为诸生。
御史到军队看比武,梅之焕骑着马突入教场。
御史大怒,让梅之焕与材官比赛射箭,梅之焕九射九中,(向御史)施了礼,随即上马离开(教场)。
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又改为庶吉士。
过了七年,授官吏科给事中。
东厂太监李浚滥施刑法拷打商人,梅之焕揭发李浚的罪状。
……皇帝想到梅之焕先后在甘肃的功绩,又恢复了梅之焕原官,并荫庇到他的儿子。
但梅之焕最终没被召用。
第二年,病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
少笃学,工文辞。
宣和三年,上舍登第。
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
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
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
张邦昌僭位,复其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
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
不报,出知舒州....。
言者论宗尹尝污伪命,责置鄂州。
既,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
吕颐浩罢相,宗尹摄其位..之.....。
时诸盗据有州县,朝廷力不能制。
宗尹言:“太祖收藩镇权,天下无事百五十年,可谓良法。
”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
枢.密院..副都承旨阙,宗尹拟刑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焕戚里,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
密院计议官王佾结公佐,宗尹请除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劾之,上罢佾。
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上不许。
魏滂为江东通判,谏官言其贪盗官钱,滂遂罢;李弼孺领营田,谏官言其媚事朱勔,弼孺亦罢:二人皆宗尹所荐。
台州守臣晁公为储峙丰备,论者以为扰民,宗尹阴佑之。
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
时明堂①覃恩②,宗尹请举行讨论之事,上手札云:“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
”始,宗尹建此议,秦桧力赞之,及见上意坚,反挤宗尹。
上亦恶其与辛道宗兄弟往来,遂罢。
沈与求奏其罪状,落职,未几,命知温州。
退居天台,卒,年三十七。
(节选自《宋史·范宗尹传》) [注] ①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
②覃恩:广施恩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宋政权。
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
“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
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
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中“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
解析:选B “藩”是“保卫”之意。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出,京官外调,“出知舒州”即出京任舒州知州;摄,兼任他职,“宗尹摄其位”即范宗尹代理宰相之位。
C.枢密院,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
其长官枢密使的权力高于宰相。
D.朕,古代帝王的自称。
“孤”“寡”“不毂”等都是古代帝王的自称。
解析:选C “权力高于宰相”错,应为“与宰相相当”。
[参考译文]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
从小专心好学,擅长文辞。
宣和三年,考中进士。
经多次升迁任侍御史、右谏议大夫。
王云出使金国返回,说金人一定要得到三镇。
范宗尹建议放弃三镇以避免战祸,谏官反对这样做,范宗尹被罢免官职,返回乡里。
张邦昌越礼建立伪国,恢复了宗尹的官职,派他同路允迪去见康王劝说他称帝。
建炎元年,李纲被授任右仆射,范宗尹论奏他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有震主之威。
不被答复,出京任舒州知州。
谏官论奏范宗尹曾接受过伪朝的任命,范宗尹又被责罚安置到鄂州。
不久,被召为中书舍人,升任御史中丞,任参知政事。
吕颐浩被罢去相位,范宗尹代理宰相之位。
当时盗贼们占据州县,朝廷无力制服他们。
范宗尹上言道:“太祖收回各藩镇的权力,天下太平有一百五十年,可谓是良策。
”当初,范宗尹参加廷试,详定官李邦彦特别奏请皇上把范宗尹放到乙科,范宗尹很感激他,赠李邦彦观文殿大学士。
枢密院副都承旨一职空缺,范宗尹拟定刑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刑焕是他的同乡亲戚,蓝公佐主管客省,而辛道宗又不懂军事,人们因此指责范宗尹。
枢密院计议官王佾与蓝公佐结交,范宗尹请求授王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弹劾他,皇上罢免了王佾。
绍兴元年二月辛巳,太阳上出现黑斑,范宗尹以辅政没有成绩请求免职,皇上不答应。
魏滂担任江东通判,谏官弹劾他贪污盗窃官钱,魏滂于是被罢职;李弼孺管领营田事务,谏官弹劾他谄媚事奉朱勔,李弼孺也被罢免:这二人都是范宗尹推荐的。
台州守臣晁公为日常储备丰富,议论的人认为这是扰民之举,范宗尹暗中保护他。
适逢晁公为的妻子收受囚犯贿金的事情被发觉,皇上罢免了晁公为,范宗尹自己也感到不安。
当时明堂典礼完成广施恩泽,范宗尹请求举行评论功过之事,皇上亲笔书写札子说:“朕不想把过错归于君父,而遭士大夫怨恨。
”开始时,范宗尹提此建议,秦桧极力赞成他,等见到皇上态度坚决,就反过来排挤范宗尹。
皇上也厌恶他与辛道宗兄弟来往,就罢免了他的相位。
沈与求上奏他的罪状,范宗尹被罢官,不久,任命为温州知州。
后退居天台,去世,终年三十七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8题。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
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
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
”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
后主践阼..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除.谒者。
丞相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
亮卒,为黄门侍郎。
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
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
《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
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
”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酹,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比如文中“欲行酹”,苏轼的名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都有用酒祭奠之意。
文中句为“祭奠人”,苏轼词中句为“祭奠月”。
B.践阼,践,履也;阼,主人阶也。
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亦作“践祚”“践胙”,代指即位登基。
如文中“后主践阼”,即“后主即位”。
C.本文中出现许多表示官职任免升贬的词语,比如“除谒者”,此“除”是授官的意思;“又拜南中都督”,此“拜”为“任命”之意;“迁监军翊军将军”,此“迁”则指“贬官”。
D.“后主”一词始见于《三国志》,陈寿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后人由此将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
如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解析:选C “迁”,在古代应该指的是官职的改变、调动。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处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C.领,地位较低的官员兼理较高的职务。
“领建宁太守”即兼任建宁太守。
D.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解析:选C “领”是指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
[参考译文]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
哥哥霍笃,在乡里召集数百人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