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简介:欧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 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 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 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 动势。欧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 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 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 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 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 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 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 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 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 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 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实验中他用粗 细相同、长度不同的八根铜导线进行了测量,得出了如下的等 式:
1826年,欧姆获准半年假期,到柏林去研究电路。在柏林, 欧姆根据库仑在1784年发明的扭力抨,设计出一种丝悬磁针电 流计,这种仪器使他能正确地将电流强度作为一个电路参量抽 象出来。另外,他又根据塞贝克在1822年发现的温差电效应, 设计出一台温差电池。温差电池的优点在于,它的电动势与温 差所固有的电极化的现象,这就使他能够将电动势抽象出来, 作为电路的另一个重要参量。欧姆就是这样在1826年通过实验 总结出了欧姆定律: I = E / ( R + r) 其中,I表示电流强度,E表示电动势,R为电路电阻,r为 电池内阻。 1827年,欧姆从热和电的相似性出发,进行类比,运用傅 立叶热分析理论,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欧姆定律,并引入了欧姆 定律的微分形式,从而肯定了他在一年前的实验结果。他将这 项成果总结在《数学推导的伽伐尼电路》(以下简称《电路》) 一书中。欧姆的这部著作,是19世纪德国的第一部数学物理论 著。
我们不能不看到这处价值已充斥了法国地广大领域,而且正德 国袭来。……如果我们诚心诚意地为着促进科学的发展,并且 正确而又全面地考虑目前物理学状态的话,那么我们一时也不 能不想我们更需要的是观察和实验,而不是计算和几何公式。 " 当然,德国也在发生变化。1806年拿破仑在耶拿战争中挫 败了普俄联军,给了德国以巨大的打击。代表新兴资产阶段利 益的改革者在奋起改造社会的同时,提出要以法国科学为榜样, 彻底发行德国的科学体制。德国的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大学 引进法国科学经典著作为教本,开办讨论班和研究生班,以培 养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 法国人的武力还击碎了德国的世袭贵族特权,1807年10月 9日发布的普鲁士皇家家敕令不得不扩大公民的权利。在这种 情况下,不同背景的青年学生得以在泛德情感的纽带中团结起 来,冲破少数人的专制和束缚,从而进入了以往所不能进入的 科学禁区。欧姆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开始了电路的实验的理论研 究,发现欧姆定律的。
X=a/(b+x)。 式中X为磁效应强度,即电流的大小;a是与激发力(即温度差) 有关的常数,即电动势;x表示导线的长度,b是与电路其余 部分的电阻有关的常数,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x实际上表示电路的总电阻。这 个结果于1826年发表。1827年欧姆又在《动电电路的数学研 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 S=γE。 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动力,即导线两端的电势差,γ为 导线对电流的传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 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 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经 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 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欧姆在自己的许多著作里还证明了:电阻与导体的长度 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传导性成反比;在稳定电流的 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 上运动。
欧 姆 乔治· 西蒙· 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45)1787年3月16日生于 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 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 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 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 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 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 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 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 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 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 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 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于是,他决定暂时离开大学,以便能够较自由地从事科学研 究。1813-1817年间,他在巴姆堡一所中学任教。1819年, 他又转到科隆一所经过改革的耶稣学校当教师。科隆的教育 风气之浓,在当时的德国是屈指可数的。
他在那里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著名科学家拉普拉斯、泊松, 傅立叶和菲涅耳的经典著作,从而为自己今后从事科学研究 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科学领域最领先的是法国。 法国的科学不仅远远超过德国,而且居于世界之冠。而德国 在当时还相当落后,这种形势在物理学方面尤为明显。把持 当时德国物理学界的是一批老年持重的物理学家,他们片面 强调定性的实验,忽视理论概括的作用,他们对于法国人数 学物理方法甚为不满。 德国物理学家孟克曾经这样说过:"自从牛顿和笛卡儿时 代以来,数学的价值已越来越高。
欧姆定律发现与被承认 欧姆定律的发现 1780年3月6日,欧姆出生在南德意志巴 伐利亚的爱尔朗根。他在1805年考入爱尔朗 根大学,但他只读了三个学期就被父亲送到 了瑞士农村。欧姆的父亲认为农村的清新空 气和纯朴的社会关系,将会更有利于欧姆潜 心学习。在这以后的岁月里,欧姆一边自学, 一边担任中学教师和家庭教师。 1811年,欧姆再度进入爱尔朗根大学,并于同年月10月获得 了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母校担任了一年半的无薪助教,这 是他直到1849年以前在大学的唯一的一次任教。欧姆考虑到, 在德国等级森严的师资队伍中,无薪助教处于最低层,想要登 上这个金字塔的顶端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