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版)《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版)《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竹林深处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竹林深处的景色,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景色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景色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景色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竹林深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竹林深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3.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写一段话。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有关家乡的风景图片,下一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学生在景色描写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景色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分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包括竹林深处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生字词学习: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和使用这些词语。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竹林深处人家》是一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文,通过讲述竹林深处人家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体验生活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世界。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竹林深处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

(3)简介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及课文难句。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4. 实践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

(2)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竹林深处人家,进行绘画创作。

5. 总结反馈(1)教师点评学生课堂表现,总结教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心得体会。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激发学生对绘画和手工艺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展示《竹林深处人家》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信息。

1.3 教学活动展示《竹林深处人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作品的特点。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作品的感觉和想法。

教师总结并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绘画技巧讲解2.1 教学目标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帮助他们创作出自己的竹林画作。

2.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运用毛笔和墨水来表现竹林的线条和阴影。

示范如何绘制竹叶和竹林的背景。

2.3 教学活动教师演示如何绘制竹叶和竹林,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自己尝试绘制简单的竹叶和竹林。

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绘画技巧。

第三章:手工艺制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3.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制作竹制书签和竹编小物。

示范制作过程,并解释制作方法。

3.3 教学活动教师演示如何制作竹制书签和竹编小物,讲解制作过程。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自己尝试制作简单的竹制书签或竹编小物。

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手工艺技巧。

第四章:创意绘画与手工艺展示4.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自由创作一幅以竹林为主题的画作,并选择一种手工艺品进行制作。

4.3 教学活动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手工艺制作方法,创作自己的竹林画作和手工艺品。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教师提供反馈和鼓励,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努力。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反思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5.2 教学内容回顾课程的内容和活动,总结所学的绘画技巧和手工艺制作方法。

5.3 教学活动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分享对课程的感受和体会。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竹林深处人家》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能够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景色描写,理解其对故事氛围的营造作用。

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课文《竹林深处人家》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景色描写的作用。

3.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竹林深处人家》的打印稿和电子版,教学PPT或黑板,教学用具(如图片、卡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竹林深处人家》,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和表达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竹林的图片或播放竹林的声音,引起学生对竹林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竹林深处人家》,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景色描写的作用。

3. 讨论与表达: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表达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景色描写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关注学生的词汇运用、句子结构和表达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尊重,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竹林深处人家》的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的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3)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3)培养学生对家庭和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歌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2.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生词和短语解释: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5. 写作练习: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展示竹林和深山人家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口语表达:通过朗读和背诵的评价,检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的评价,检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理解能力:通过考试和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步骤: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歌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生词和短语解释: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5. 写作练习: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版)《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版)《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版)《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竹林深处人家》。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竹林深处的风俗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竹林深处人家》。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竹林深处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竹林深处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竹林深处人家》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竹林深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竹林深处的美好氛围。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拼写。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竹林深处的风俗习惯。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习俗。

(2)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幅美丽的竹林深处人家图。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竹林深处人家》。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关于竹林深处风光的描述。

(3)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竹林深处人家》教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竹林深处人家》教学案

11.竹林深处人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读的顺畅,读出感情,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江南竹乡清幽的优美景色,了解竹乡人民热情好客、勤劳质朴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1、朗读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竹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植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是谦逊和高洁的象征,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著名的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也写下了颂竹的千古名篇,请欣赏:《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师范读,生齐读,在郑板桥先生的诗中初步领略竹子的品格。

师:同学们愿意领略竹子的风采吗?今天,我们请来当代画家、散文家黄蒙田先生带领我们去江南竹乡走一走。

二、走进作者:黄蒙田 (1919年7月——),原名黄草予,又名黄茅,广东台山人,现居香港,当代画家、散文家。

1936年毕业於广州市立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

1945年抗战胜利后,放弃美术创作实践,集中美术业务工作,同时进行写作。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晾()沏()隧.道()竹箬.()山岚.()竹坞.()山麓.()匾箪.()答案:liàng qī suì ruò lán wù lù dā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画家的话只说明了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幅其实的竹乡。

B.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空盖着。

C.回过头来,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镂镂轻烟。

D.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册。

解析:A项“幅”应为“副”;C项“镂镂”应为“缕缕”;D项“册”应为“策”。

答案:B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气势:(2)竹坞:(3)山岚:(4)匾箪:答案:(1)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竹林深处人家》。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自然美和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竹林深处人家》。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竹林深处人家》的PPT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竹林深处人家》。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生字词和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竹林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竹林的认知和感受。

(3)引出课文《竹林深处人家》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告奋勇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读。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和长句子。

(3)学生相互交流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并进行例句展示。

(3)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竹林深处人家》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段落的主旨,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3)掌握新词汇和词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对文学作品进行自由表达和分析。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能力,读懂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鼓励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文学爱好和鉴赏欣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竹林深处人家》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概括课文段落的主旨,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中重要词汇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利用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听说读写法:通过让学生朗读、默写课文和进行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群体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利用地图让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

2.讲解课文教师向学生介绍《竹林深处人家》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并讲解课文中重要的词汇和文化内涵。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概括课文段落的主旨。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探讨和讨论,从中发掘课文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听力训练播放有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介绍的录音或视频,并让学生跟读、复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作业布置将课堂讨论的内容总结,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拓宽视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等方式,了解课文背景知识。

(3)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3. 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后任务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风土人情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的意思,教师进行讲解。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进行补充。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5. 课后任务(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任务清单。

(2)学生分组展示课后任务成果,互相评价。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掌握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及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2)通过分析诗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书写读后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关心他人、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 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3. 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描绘的景象的理解和想象;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3.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生词和短语、图片等;2. 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音频;3.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和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和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2)分段背诵,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2)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生词和短语的使用。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景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 写作练习:(1)布置写读后感的作业;(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思考。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8.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2)完成读后感作业。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竹林深处人家》的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的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竹林深处人家》。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竹林的意境。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所传达的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竹林深处人家》。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领悟诗歌中所传达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歌《竹林深处人家》的文本。

(2)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竹林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竹林的意境。

(2)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 词语解析:(1)解释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竹林”、“深处”、“人家”等。

(2)让学生讨论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4. 句子解析:(1)分析诗歌中的重要句子,如“竹影婆娑舞,花影绰约飘”。

(2)引导学生领悟句子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5. 讨论与思考:(1)让学生思考诗歌中所传达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种生活态度。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竹林深处人家》。

(2)写一篇关于诗歌中所传达的生活态度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相关文学作品的欣赏:(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或散文。

(2)让学生欣赏与《竹林深处人家》主题相关的绘画或音乐作品。

七年级语文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9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9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竹林深处人家9篇竹林深处人家 1执教者:肖永全重点:了解作者抓住特征的写法。

难点:体会移步换景写法的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清课文层次,找出各层次之间过渡的语句,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竹子,是令人喜爱的一种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的植物,我们在许多绘画,摄影作品中都见过她的倩影,当你来到竹海之中是怎样一种感觉呢?今天让我们一起从一篇散文中的“竹林深处”,体会身在竹海之中的意境,一起分享竹了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愉悦。

(二)阅读要求1. 先欣赏文中插图,增强感性认识,然后阅读课文,熟悉内容。

2. 找出文中表示“移步换景”的衔接语句,理清作者思路。

(三)落实生字、生词。

(四)分析课文提问:本文写竹林,采用了回忆的手法来写,表现了作者对当年的竹乡所见、所闻、所感,这种以回忆写景的手法好处是什么?回答:表明作者对当年的竹乡之行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也反映作者对江南竹乡及生活在竹乡的勤劳、朴实的村民的一往情深。

老师提示:本文共8个自然段,我们重点看本文的第一部分,第5自然段才写到竹林深处人的活动,而在第1——4自然段,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描写顺序用意是什么,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把各组意见集中后整理归纳。

教师点拨:作者用大量笔墨(四段文字)写竹林,写它们的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用意在于通过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竹林深处的人家,写他们丰收的欢笑作铺垫,作者并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详细写竹林景色,写竹海无边,来表现出竹乡的美丽富饶,而且也与文题“深处”二字切合。

提问: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视角来描写茂密的竹林,同一竹海,从不同角度看,作者的感受却不尽相同,文中先从什么角度写竹海,重点写了什么?回答:先写从远处远望,第一自然段中有“远望去”一句,主要写远望竹海给人的一种整体感觉。

《竹林深处人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竹林深处人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竹林深处人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竹林深处人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竹林深处人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竹林深处人家》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理解文中描述的风景和人物形象。

3.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4.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总结。

二、教学内容1. 探究文献背景,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2. 阅读整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描写手法。

3. 分组讨论,探究文章中的风景描写、人物形象等内容,结合个人感悟进行交流。

4. 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语言特点,进行简单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1. 导入:介绍《竹林深处人家》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了解文献背景和阅读体验。

2. 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文本中的主题和语言特点。

3. 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题和展示,让学生通过操作深入了解和掌握文章的相关知识点。

4. 总结: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1. PPT:介绍文献背景和作者生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等。

2. 课本:对比课本的阅读体验和教学资料,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深化对文章的认识。

3. 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进行文本解读,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竹林深处人家》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了解文献背景和阅读体验。

2. 教学3. 操作4. 总结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性评价: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2. 操作性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答题中能够积极参与,加深对文章的认识。

3. 情感性评价: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悟到作者所描绘的风景和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

七、教学体会通过《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进行探究和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林深处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竹林深处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竹林深处人家的生活场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翻译。

(2)生字词列表。

(3)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好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竹林深处人家的美景,吸引学生注意力。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竹林深处人家的认识和期待。

2. 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3. 情景模拟:(1)分组让学生模拟课文中所描述的竹林深处人家的生活场景。

(2)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竹林深处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3.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谈谈自己是如何爱护环境的,并与同学互相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竹林深处人家》;(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竹林深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竹林深处人家的兴趣;(2)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2)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竹林深处人家》;(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竹林深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竹林深处人家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4. 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竹林深处人家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竹林深处人家》,感受竹林深处的美丽景色;(3)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说出其意思;(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小组讨论,讨论竹林深处人家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或口语表达;(3)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竹林深处人家》。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诗歌中的描写和表达,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对家庭、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诗歌《竹林深处人家》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诗歌意境的感悟。

3. 教学难点:诗歌中情感和思想的深入解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一幅描绘竹林深处的山水画,引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期待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诗歌中的生字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分析其意义和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描写和表达,感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竹林深处的人家,感受诗中的美景和宁静。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家庭、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竹林深处人家》。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竹林深处人家,表达自己对家庭、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和情感体验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竹林深处人家》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描绘的美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2)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对家乡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课文句式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课文句式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竹林深处人家》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竹林深处人家》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和书写。

(2)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3.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描绘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5. 欣赏课文语句(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描绘景色的优美语句。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6. 运用课文句式表达(1)教师出示图片或场景,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句式进行表达。

(2)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7.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生字词和句式。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练习运用课文句式进行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
1、竹林深处人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写景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
特征•合理安排顺序,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品味一探究一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竹林的美丽、竹乡生活的恬
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写景的特点教学难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并
会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课时
、导入。

谈起中国美景,有人曾这样说过“北方之景,形似关东
大汉,有粗犷豪放之态;南方之景,宛如小家碧玉,有温柔恬静之姿”。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竹林深处人家》,就
让我们去江南竹乡领略一下她的女儿情态和动人之姿。

、简介作者。

原名黄草予,又名黄茅,广東台山人。

著作有《落乡班
子》、《职业与爱情》和《清明小简》等十多种。

三、字音及词义。

麓:山脚。

麓,山脚。

饼饵:糕饼一类的食物。

竹坞: 指四周长满竹子的地方
岚:山林中的云雾。

岚,山里的雾气。

匾箪:盛东西的扁形竹器。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

糅:用漆涂饰器物。

箬:这里指笋衣。

四、整体感悟。

谋篇立意一一重点写出山村人家,写竹林丰收的喜悦。

通过不同的视角描写茂密的竹林,不仅表现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也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竹乡及生活在那里的勤劳朴实的村民的一往情深。

脉络:全文共十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缘起。

由吃扁尖笋引起对江南乡下作客的回忆。

第二部分,写“竹林深處”。

这一部分又有四个层次。

层,从扁尖笋、碧螺春谈起,略点江南竹乡风味。

第二层,转入正题,先总写竹乡的竹海。

第三层,由石子路深入竹海,才知其中既深密又曲折。

第四层,登竹坞居高临下,俯瞰竹海。

借画家和护林员
的议论,点出竹材竹笋丰收。

第三部分,写“竹林深处人家”。

这一部分也有四个层
次。

层,怀疑宁静的竹海没有人家,后来发现竹林深处的炊
烟,引人下文。

第二层,随着炊烟,向竹林深处进发,渐渐展开一幅竹
林深处村落图。

第三层,竹乡人家,不仅房屋门窗用竹构造,而且家具
器皿都用竹造。

事实上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

一再映带盐笋干、碧螺春,描写竹乡生活的乡土气息。

第四层,临別用听见拾竹女孩子的笑声,再点竹和竹笋
的丰收。

第四部分,结尾。

回应首段,寄寓对竹乡的眷念。

六、探究活动,深入理解。

首先来感知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

在前三个自然段中,
作者从什么角度写出了竹海什么特点?要求;找出文中的些语言标志。

明确:远望:宽广深沉。

近观:密不见底。

四顾:无边
无际。

教师点拨: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移步换景”作者除了从不同的视觉看竹海,还从不同的方面渲染竹海的特点。

从文中找出从色彩、声音、气味各方面对竹海进行细腻 描绘的句子。

明确:色彩:声音:气味:
教师点拨: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具体描绘。

小结性提问:①为竹海拟一条广告词。

②为政府机关幵 发“竹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板书设计】11、竹林深处人家
远望:宽广深沉 近看:深不可测 四顾:密不见底 第二课时 、导入。

有关竹子的诗文: 咏竹: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
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春日山中竹: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 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 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分析探究。

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明确:竹 林美竹林人家美。

“竹林”和“竹林人家”美在哪里?明确:辽阔深沉高 大茂密欢乐祥和恬静。

但恨从风箨,
相离。

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竹林美”与“竹林人家美”的?友
情链接:从立足点的角度。

从修辞角度。

乡村的角度。

明确:移步换景比喻朴实、勤劳、好客
、整体感知,学生自主探究。

在朗读中思考。

句话概括,这里有什么景?这里有什么人?
要点提示:这里有茂盛的竹林和勤劳质朴的竹农。

问题二:竹林之景,立足点不是一个,而是从三个观景
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之景,说出三个观景点的位置,并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笔下的景物。

要点提示:此题设计让学生找到立足点。

找到课文中有
关语句,并学会概括,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切景语皆情语”,在本文的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
三富的感情,交流阅读感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的情感流动中,写了竹林之人,在写法上有何特
色?
要点提示:遥见炊烟一一听到禽鸣一一初识竹林一一吃
到竹饭一一听到欢笑总之在安排材料时,尚未见竹乡,已见炊烟;到达竹乡后,未见村民,先闻声音,由家禽的鸣叫直到少妇的笑声,步步深入,引人入胜,作者这样精心设计,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

四、合作讨论。

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竹子,同时又写了竹林人家,写作的
重点是什么?
要点提示:本文的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
悦。

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

五、重点品味。

自由朗读写竹子的段落,边读边在书上画出从色彩、声
音、气味上描写竹子的句子,边读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
感情。

色彩:
A、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绿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
深……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

B、在竹钨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
是绿色。

C、在路边,在空地上……和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若。

D、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仿佛周围都是
片柔和、宁静的青绿。

声音:
A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吵声。

B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
c我们正要离去……声音却愈来愈近。

气味:
A又用山泉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新的新竹的气息。

B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象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

六、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写景的方法。

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地观察。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景物描写要安排合理的顺序。

景物描写中要渗透作者的感情。

七、作业、小作文:家乡的竹林
【板书设计】11、竹林深处人家
写景的方法:
细致观察
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
渗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