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课件48

合集下载

燃烧学点火可燃性和熄火PPT课件

燃烧学点火可燃性和熄火PPT课件

exp
Etotal RTB
]
hS V
TB
Etotal 2R
Etotal 2R
1 4R T0II Etotal
可以看出TB有两个解。取等号右边两项相加所对应的 TB 值很高,它位于 曲线上的拐点以上,实际上 TB不可能如此高。所以我们可以不予考虑,只取TB较低
的值。
第22页/共60页
即 :TB
Etotal 2R
总之,混气的初温,浓度,流速和混气性质对着火 和熄火都有影响。初温较高,浓度接近于化学恰当比, 混气流速低或活化能小均会使着火过程容易实现,亦即 有利于稳定燃烧;而熄火则发生在初温较低(比着火温 度低),浓度偏离化学恰当比,流速较高的情况下。
第28页/共60页
第三节 可燃极限
1.可燃性 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物在点火的情况下,如果会产生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温度或压力降低时,着火温 度缩小,当压力或温度下降到某一数值时,着火界限缩 成一点,如果压力或温度继续降低,任何混合气成分都 不能着火。
燃料/氧化剂混合物中温度和压力可燃极限随当量比变化的典型 曲线
第32页/共60页
可燃边界 取决于反应容器的尺寸, 点火源的能量,火焰传播的方向(向 上,向下,水平),压力,温度和混 合物中稀释气体的量和性质。
第15页/共60页
则系统的能量方程为:
的热
表示单位气体混合气在单位时间内反应放出
量,称为生热速率。
外界散
表示单位气体混合气在单位时间内平均向
发的热量,称为散热速率。
取决于阿累尼乌斯因子
第16页/共60页
取决于阿累尼乌斯因子 为T的线性函数,斜率
第17页/共60页
初始值:
着火速率取决于生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的相互关系 及其随温度而增长的性质。分析 和 随温度的变化, 就可以得出系统的着火特点,并导出着火的临界条件。

消防燃烧学课件

消防燃烧学课件

06
寻找避难场所:如果无法逃生,寻找避难场所,如卫生间、阳台等,等待救援。
火灾后的处理
立即报警:拨打119火警电话,说明火灾地点、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等情况
疏散人员:组织人员有序疏散,避免拥挤踩踏,确保人员安全
扑灭火源: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扑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
关闭电源:关闭火灾现场的电源,防止触电和二次火灾
演讲人
消防燃烧学课件
目录
01.
概述
02.
基本知识
03.
常见隐患
04.
认识消防
05.
火灾预防
06.
火灾应对与逃生
1
概述
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
消防燃烧学是研究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的科学,对于预防和扑灭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消防燃烧学是消防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消防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消防燃烧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扑灭火灾。
03
01
02
04
2
基本知识
燃烧原理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个要素。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量和光。
燃烧的三个阶段:预热、燃烧和熄灭。
燃烧的种类:闪燃、着火、爆燃和阴燃。
01
02
03
04
燃烧类型
爆炸燃烧:如粉尘爆炸、气体爆炸等
气体燃烧:如氢气、天然气等
消防燃烧学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课件的主要内容
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01
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02
火灾扑救的方法和技巧

消防燃烧学课件

消防燃烧学课件

爆炸升压速度:
爆炸威力指数=最大爆炸压力×平均升压速度。 爆炸总能量:
可燃气体的燃烧
爆炸极限
一、基本概念
1、爆炸下限: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 的最低浓度。 2、爆炸上限: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 的最高浓度。
二、实用意义
(一)评定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火灾危险性大小。 (二)评定气体生产、储存的火险类别。 (三)确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
三、着火条件
1、着火条件 如果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系统将不可能在整个时间 区段保持低温水平的缓慢反应态,而将出现一个剧烈的加 速的过渡过程,使系统在某个瞬间达到高温反应态,这个 初始条件便称为着火条件。 2、正确理解着火条件 ① 达到着火条件,只是具备着火的可能。 ② 着火条件指的是系统初始应具备的条件。 ③ 着火条件是多种因素的总和。
(二)阻火器:阻火器是阻止火焰传播的火焰阻断装置。 金属网阻火器:在器内用若干层有一定 孔径的金属网,把空间分隔成许多小孔隙。 砾石阻火器:器内是用沙粒、卵石、玻璃 球、铁屑等作为充填料,将器内空间分隔 成许多小孔隙。 波纹金属片阻火器:通常由交迭放置的 波纹金属片组成的有三角形孔隙的方形 阻火器和将一条波纹带与一条扁平带绕 在一个芯子上组成的圆形阻火器。
2、爆轰区的特点:
(1)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增加; (2)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增加; (3)燃烧波以超音速传播。
可燃气体的燃烧
层流预混气中正常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传播机理
1、热理论
火焰能在混气中传播是由于火焰中加速的结果。
2、扩散理论
火焰能在新鲜混气中传播是由于火焰中的自由基向新鲜冷混
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
谢苗诺夫自燃理论

《消防燃烧学》PPT课件

《消防燃烧学》PPT课件
的性质分类、按燃烧方式分类
按燃烧物的性质分类
根据燃烧物的性质,可以将燃烧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固体燃烧又可以分 为表面燃烧、熏烟燃烧和炽热燃烧;液体燃烧可以分为闪燃和沸溢;气体燃烧可以分为扩 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按燃烧方式分类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混燃烧和动力燃烧。扩散燃烧是指可 燃物与助燃物在混合过程中进行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助燃物预先混合,然后进行 燃烧;动力燃烧是指可燃物在高速气流中进行的燃烧。
火灾扑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冷却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通过隔绝空气或稀释可 燃物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通过将可燃物与火源隔 离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通过抑制可燃物的化学 反应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应急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应急救援的组织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火灾的起因与分类
火灾的起因
可燃物、助燃物(如氧气)和点火源 (如火柴、打火机)是火灾发生的必 要条件。
火灾的分类
根据燃烧物的不同,火灾可分为A、B 、C、D、E五类,分别为固体物质火 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气 体火灾、金属火灾和带电火灾。
火灾预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消除可燃物
减少室内可燃物的存放, 避免将可燃易燃物品置于 靠近火源的位置。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 的化学反应,通常伴随 着火焰的产生。
燃烧反应需要可燃物、 助燃物(通常是氧气) 和足够的高温,三者缺 一不可。
燃烧反应通常涉及一系 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 些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 量和光。

消防燃烧学 PPT课件

消防燃烧学 PPT课件

燃烧的本质
四、燃烧的本质
(三)燃烧条件的应用
1、防火措施 (1)控制可燃物
在可能的情况下,用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材料;对工厂易产生可 燃气体的地方,采取通风等。
(2)隔绝空气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过程,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有异常危险
的要充入惰性介质保护等。 (3)消除点火源 在易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场所,应采用防爆电器;同时禁止一切火种等。
燃烧学的发展简史
一、燃烧学的发展简史
(一)燃烧的燃素说
(二)燃烧的氧学说
1774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列 在空气中发现了氧,在此基础上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大量的 实验,提出了燃烧的氧学说,并 于1777年公布于世。其中心思想 是: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 应,同时放出光和热。
17世纪,德国的斯塔尔提 出燃素说。他认为:(1)火 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 成的物质实体,由这种火微粒 构成的元素就是燃素;(2) 所有可燃物都含有燃素,并且 在燃烧时将燃素释放出来,变 为灰烬,不含燃素的物质不能 燃烧;(3)无视在燃烧时之 所以需要空气,是因为空气能 吸收和富集燃素。
燃烧学的发展简史
现代化学表明,燃烧是可燃物与 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 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可 见,燃烧的氧学说距离现代燃烧学说 只有一步之遥。
燃烧学的应用
二、燃烧学的应用
(一)提高能效方面
现代社会的动力来源,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 。如火力发电厂的锅炉、工厂的工业用蒸汽、各种交通 工具的发动机等,都是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的燃烧 产生的热能为动力;在冶金、化工、玻璃、化肥、水泥 、陶瓷、石油等生产过程中,都以燃料的燃烧来提供热 源;人们生活空间的取暖,人们日常的食物制作 ,都以 燃料的燃烧作为热源。

消防燃烧学

消防燃烧学
空气需要量 可以通过燃 烧试验或理 论计算得出。
04
空气需要量是 燃烧控制的重 要参数,关系 到燃烧效率和 污染物排放。
燃烧产物生成量
燃烧产物:二氧化 碳、水蒸气、氮氧 化物等
01
生成量与燃烧条件 有关:如温度、压 力、氧气浓度等
02
04
燃烧产物的利用: 如二氧化碳用于合 成燃料、氮氧化物 用于制造化肥等
03
燃烧产物对环境的 影响:如温室效应、 酸雨等
两者关系
01
空气需要量: 燃料燃烧所需
的氧气量
02
燃烧产物生成 量:燃料燃烧 后产生的气体、
烟尘等物质
03
关系:空气需 要量与燃烧产 物生成量成正 比,即空气需 要量越大,燃 烧产物生成量
越多
04
影响:空气需 要量不足会导 致燃烧不充分, 产生有毒气体 和烟尘,影响 环境质量和人
04
确认周围环境安全,确 保自身安全
灭火措施
冷却灭火:降低 温度,使可燃物
无法继续燃烧
窒息灭火:隔绝 氧气,使可燃物
无法继续燃烧
隔离灭火:将可 燃物与火源隔离,
阻止火势蔓延
化学抑制灭火: 使用灭火剂,使
燃烧反应中断
逃生技巧
保持冷静:遇到 火灾时,保持冷 静,不要惊慌失 措。
寻找逃生路线: 观察周围环境, 寻找最近的逃生 路线,如安全出 口、楼梯等。
利用消防设施: 使用灭火器、消 防栓等消防设施 进行灭火,为自 己争取逃生时间。
保护呼吸系统: 用湿毛巾或衣物 捂住口鼻,防止 吸入有毒气体。
匍匐前进:在浓 烟环境中,尽量 匍匐前进,避免 吸入过多有毒气 体。
寻求帮助:如果 无法自行逃生, 可以拨打119报警 电话,寻求消防 员的帮助。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件101页PPT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件101页PPT

引火源
16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也称着火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生活 实践中点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 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燃烧的充分条件
核爆炸是指由于原 子核裂变或聚变反 应,释放出核能所 形成的爆炸。如原 子弹、氢弹。 实际上,核爆炸也 属于化学爆炸的范 畴。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31
三种爆炸的区别:
(1)物理爆炸本身没有进行燃烧反应, 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的造成 火灾。 (2)化学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具有 很大的破坏性,是消防工作中预防的重 点。 (3)核爆炸也属化学爆炸的范畴。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四、爆炸与爆炸极限
27
爆炸的狭义涵义:是指由于 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 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 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广义涵义是指物质从一 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 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 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爆炸的分类:
物理爆炸
4、相互作用
21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而且还必须是燃烧条件互相 结合、互相作用,燃烧才会发生或持续。否则,燃烧也不会发生
第二节 燃烧类型
22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 着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10/13

消防燃烧学课件

消防燃烧学课件

第一章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1)燃烧(2)火灾(3)烟(4)热容(5)生成热(6) 标准燃烧热(7)热值(8)低热值2.如何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防火和灭火方法?3.物质浓度、体系温度和反应活化对反应速度速率有何影响?4已知烟煤的组成为:C-76%、H-4.5%、O-3.5%、S–4.7%、N-1.8%、W-3%、灰-6.5%,求在超量空气系数1.5时候的P=1atm、T=298K下的(1)实际空气需要量是多少m3?(2)各种燃烧产物体积是多少m3?(3)理论燃烧温度是多少m3?第二章1.热量传递有哪几种方式?举例比较说明这几种传热方式各有什么特征。

2.说明导热微分方程各项的物理意义3.分别阐述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换热的机理和特点。

4.试阐明热辐射的本质,并说明兰贝特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5.举例分析说明斯蒂芬流的特征及其产生条件.6.烟囱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它受哪些因素影响?在建筑火灾(尤其是层建筑火灾)中,烟囱效应有那些危害?第三章1. 热自燃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本出发点是什么?2. 什么叫做放热速度?什么叫做散热速度?用公式如何表达它们?并利用放热曲线和散热曲线的位置关系,分析说明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中着火的临界条件.3. 在热着火理论中,存在哪些自燃着火极限?这些自燃着火极限是如何得出的?(结合图示说明)4. 在F-K自燃理论中,自热体系的着火判断准则是什么?该理论与Semenov自燃理论有什么区别?5.条件准数δ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自燃临界准则参数δcr取决于什么?δ和δcr的大小关系说明了什么?6.什么是F-K自燃理论的直线形式?它有哪些方面的具体应用?举例说明它在确定可燃物质的自燃火灾原因中的应用是如何实施的?7.与水作用自燃的物质,其自燃反应有那些共同特点?在该类物质的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应注意采取哪些安全措施?8.比较典型的煤的自燃理论有哪些?如何用固体表面吸附理论解释煤的自燃原理?影响煤自燃能力的因素有哪些?9、如何结合链锁反应理论解释氢-氧化学计量混合物一个温度可能对应两个、甚至三个着火(爆炸)压力极限?10.什么叫做电极熄火距离?什么叫做最小火花引燃能?电火花引燃混气的条件是什么?11. 说明在热着火理论中.有哪些灭火措施?在散热条件相同情况下.什么措施对灭火的作用更大?12.从链锁反应着火理论可以得出哪些灭火措施?灭火的关键是什么? 第四章1.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Sl是如何规定的?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用本生灯测量火焰传播速度的要点是什么?2.试分析导热系数和热容对气体火焰传播速度有何影响?为什么灭火剂要具有低的导热系数和高的热容?3.什么叫做爆炸下限?什么叫做爆炸上限?并简述爆炸极限的测定原理. 、4. 在某一环境的空气中,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的含量分别为0.8%、1.2%、1.0%、0.5%,试判断该空气是否具有爆炸危险性。

消防燃烧学课件

消防燃烧学课件

气体可燃物中的火灾蔓延规律与预混气体混合物中的火焰传播特性密切相关。从特性上分,预混气体混合物中的火焰传播包括层流火焰传播、湍流火焰传播和爆轰波,但它们具有相似的火焰传播机理。 (一) 火焰前沿的概念 若在一根长管中充满均匀的预混气体混合物,当用电火花或其它火源加热某一局部混气时,混气的该局部就会着火并形成火焰。火焰产生的热量会由于导热作用而输送给其周围的冷混气层,使冷混气层温度升高,化学反应加速,并形成新的火焰。这样使一层一层的新鲜混气依次着火,也就是薄薄的化学反应区开始由引燃的地方向未燃混气传播,它使已燃区和未燃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这层薄薄的化学反应发光区,就被称为火焰前沿。 为了研究方便,一般假设管子是绝热园管,在其中预混气体混合物中形成的火焰前沿为一与管子轴线垂直的平面;又假定火焰前沿是驻定的,而且混气以与火焰传播速度相同的速度流入管内。 实验证明,火焰前沿厚度是很薄的,只有十分之几mm甚至百分之几mm。因此,在分析和研究相关问题时,通常把火焰前沿看成是一个几何面。
一、火焰前沿 及火焰传播机理 二、热烟气流 引起的火焰蔓延* 三、火焰与热 烟气流辐射引 起的火焰蔓延
小节名
第一节 气体可燃物中的火灾蔓延
流入的新鲜空气量为: (4-7) 式中,Wo为开口宽度;Ho和Y见图4-3所示;γo和γp分别为新鲜空气和热烟气比重,当热烟气层超过开口下沿时,流出的热烟气量与流入的新鲜空气量相等。 如果火灾室的开口与外界大气相通(普通的窗子),则应考虑热烟气流对火灾室相应上层窗子及相邻建筑物的引燃作用,防止火灾的蔓延。如果火灾室的开口与建筑物的走廊或其他房间相通,则应考虑热烟气在走廊、相邻房间及整个建筑物内的流动,制订相应的防止火灾蔓延的对策。
第一节 气体可燃物中的火灾蔓延
气体可然物泄漏到空气中,与空气混合会形成预混气体混合物。一旦预混气体混合物着火燃烧,就会形成气体可燃物中的火灾蔓延,从而引起火灾规模扩大,火灾危害加重。因此,研究气体可燃物中的火灾蔓延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消防燃烧课件

消防燃烧课件

第四节 燃烧产物及计算
一 燃烧产物的基本概念 二 燃烧产物计算 三 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 四 热烟气的危害性作用
一 燃烧产物的基本概念
燃烧产物:由于燃烧而生成的气体、液体和 固体物质。 燃烧产物包括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 完全燃烧时,生成物只有CO2,SO2,H2O,N2,O2. O2是 1 时空气带入的。
1 K0 s =K0 s M F M ox
'
F
MF
, Cox
ox
M ox
ox F fF , f ox
CF fF MF f ox , Cox M ox
Es ' 2 Ws=K0 s f F f ox exp(- ) RTs
结论:
Es Ws=K0 s f F f ox exp(- ) RTs
三 阿累尼乌斯定律
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
E K K 0 exp( ) RT
K0:频率因子,E和R分别是活化能和通用气体常数。
E lnK = +lnK0 RT
2.适用范围:适于基元反应及具有明确反应 级数和速度常数的复杂反应。
Lnk Lnk0 - E/R
E lnK = +lnK0 RT
5. 1kg固体、液体可燃物完全燃烧需要的空气体积
V0, air 0.7 8 ( C 8H S O) 10 2 0.21 0.21 3 V0,O2 (m 3 / kg)
例:试求4Kg木材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木材 组成: C ~ 43 %、 H ~ 7 %、 O ~ 41% 、 W 8 %、 A~ 1%。 解: G G0,O 0, air
m 4 4 (n )Cn H m (1 ) 22.5 (2 ) 3.7 56.1 4 4 4

《消防燃烧学》幻灯片PPT

《消防燃烧学》幻灯片PPT

第五节 人的行为 阶段与火灾开展
阶段的关系
一、人的行为阶段 与火灾开展阶段* 二、人员行为阶段 与火灾开展阶段的 关系 三、人的行为阶段 与火灾开展阶段的 一致关系 四、轰燃出现是疏 散行为的自发信号
火灾的开展和人的行为之间有着对应的联系。根据经
历和数理统计结果显示,人员的行为变化与火灾的开展存 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火灾对人的因果关系。 一方面, 人的行为取决于人对火、烟、声音等的反响,另
(1) 处理初期火灾
1) 214房间的主人被阴燃起火所惊醒;
2) 做灭火处理:试图将起火的床垫搬到走廊,自觉不 妥,又拖向阳台,没有成功;
3) 离开房间时翻开了通向阳台的窗及通向走廊的门, 去报警。由于该人顾及穿衣,精神高度紧张,再加上外籍
第五节 人的行为 阶段与火灾开展
阶段的关系
一、人的行为阶段 与火灾开展阶段 二、人员行为阶段 与火灾开展阶段的 关系* 三、人的行为阶段 与火灾开展阶段的 一致关系 四、轰燃出现是疏 散行为的自发信号
一、人的行为阶段
起火区是指火灾发生的区域和被浓烟及火焰包围的区 与火灾开展阶段
域,通常被限制在防烟分隔和(或)防火分隔之内。起火区 二、人员行为阶段 可能与建筑构造的功能单元一致,也可能要突破功能单元。
火灾开展的不同阶段见表7-2。
与火灾开展阶段的
关系*
表7-3 Georgian公寓火灾中人员行为的三个阶段
三、人的行为阶段
火灾阶段 1 2 3
描述 床垫火
发展成套间火灾,浓烟弥 漫整个二层走廊 灭火
时间顺序 02:30—02:48 02:48—03:25 03:25—04:30
与火灾开展阶段的 一致关系 四、轰燃出现是疏 散行为的自发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1 z y
2 2 2 1
)
上式中x、y、z为坐标;α、β、γ为被辐射微元法线与x、y、 四、受辐射照射物 z坐标轴间的夹角。 体安全位置的确定 式(4-82)也可以写成:
Q12 T 4 dF2
(4-83)

第八节 热辐射 小节名 (4-84) 造成的火灾在建 T 4 筑物间的蔓延 式中,φ就是相对位置系数;Q /dF 是受辐射体接受的辐
第八节 热辐射 小节名 造成的火灾在建 筑物间的蔓延
一、起火建筑物由窗
口向外辐射的热量* 二、木材受辐射热 起火 三、热辐射强度的 一般表达式及相对 位置系数的确定 四、受辐射照射物 体安全位置的确定
在起火建筑物对面设置竖向墙板可测得通过窗口向外
的热辐射强度。经计算,测得的总辐射热量大约仅占燃烧 总热量的2.9~3.7%;砖混结构建筑起火,由窗口向外辐射 的热量,远小于木屋火灾,大约为总发热量的1.8%左右。
2 2 (h 2 / d 2 ) ( b / d ) 1 Q12 P ( tg (h 2 / d 2 ) 4 (h 2 / d 2 ) 4
2
第八节 热辐射 小节名 造成的火灾在建 筑物间的蔓延
一、起火建筑物由窗
2 2 口向外辐射的热量 (b 2 / d 2 ) ( h / d ) 1 4 tg )dF2T 2 2 2 2 (b / d ) 4 (b / d ) 4 (4-86) 二、木材受辐射热
一、起火建筑物由窗
口向外辐射的热量 二、木材受辐射热 起火 三、热辐射强度的 一般表达式及相对 位置系数的确定* 四、受辐射照射物
Q12 PT 4 dF2
相对位置系数的近似公式推导如下:
(4-85) 体安全位置的确定
当被照射物体的单元dF2平行于发射面,且位于发射面中 心线上时,依据以上公式,微元面dF2获得的热通量Q12可 简化为:
实验发现,当有微风(风速小于2m/s)时,墙面的升 温速度明显减小。试件从无焰燃烧到起火自燃所经历的时 间也明显延长。 实验还发现,相对于材料断面的大小而言,建筑材料 表面所接受的热辐射强度对材料起火难易的作用更显著。 材料表面接受的辐射强度越大,起火所需时间就越短。例 如,当木板一面受到热辐射时,受热区域的温度与木板的 厚度无关。材料是否能被点燃主要取决于材料性质、辐射 强度和辐射持续时间。 木材表面热解可燃气的释放速度与热辐射强度有关。 若辐射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热解可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 浓度足够大,气体温度足够高,气体将被点燃。 (二) 木材表面温升与辐射强度的关系 不同热辐射强度条件下可燃材料表面温度与时间的关 系如图4-35所示。图中○、● 和×分别表示实验结果、材 料处于无焰燃烧状态和材料起火自燃。在曲线A中,木材 表面受的辐射强度约为14~23×104J/m2· s;在曲线B和曲线 C中,这一辐射强度分别约为10~12×104J/m2· s和 5~10×104J/m2· s。
口向外辐射的热量
)
一、起火建筑物由窗
二、木材受辐射热 起火 三、热辐射强度的 一般表达式及相对 位置系数的确定*
C
1 z y
2 1 2 1
(tg
1
x2 z y
2 1 2 1
tgLeabharlann 1z1 z y2 1 2 1
)
D
1 z y
2 2 2 1
(tg
1
x2 z y
2 2 2 1
tg
1
0.4
0.15 0.2-1.0
0.55-1.2
0.6 —
硬木板
纺织品 大麻、黄麻和亚麻 软木 涂有柏油沥青的屋面 表面铝板保护的屋面
0.1
— — — 0.07 0.8
0.25
— — 0.08 — —

0.85 1.0 0.55 — —
注:引燃意指除明火外的小型点火源等引燃材料表面的着火方式。
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绝对温度为T的物体单位时 间发射的能量为:
材料名称 临界辐射强度(×4.2×104 J/m2· s) 引燃 0.35 自燃 0.7 0.1 表面点燃 木材
口向外辐射的热量 二、木材受辐射热 起火* 三、热辐射强度的 一般表达式及相对 位置系数的确定 四、受辐射照射物 体安全位置的确定
涂饰普通油漆的木版
纤维绝缘板 防火处理后的纤维绝缘板

— —
Q12 / dF2
12 2 4 射强度;σT 是从辐射物体表面发射出来的辐射强度。由
此可见,相对位置系数是接受体获得热辐射强度和发射表 面发射强度之比。因此,如果起火建筑物的辐射强度和被 照射建筑物允许最大的辐射强度,就可依据上式求出最大 的允许相对位置系数。 通常的热辐射总是由建筑物的窗口射出来,故而被照 射体接收到的辐射强度也随建筑物窗口面积而变化。窗口 面积的辐射强度通常用起火建筑物发出的热通量乘以系数 P的形式来表示。而系数P,等于窗口面积与建筑物相对立 面面积之比。这样,被照射物体获得的热通量可写成:
临界辐射强度可根据实测若干辐射强度下的点燃时间,通 第八节 热辐射 小节名 过作图求得。实际上,点燃材料所需的最小强度总是稍高 于临界强度,原因在于材料热解可燃气的释放是不连续的。 造成的火灾在建 常见材料的临界辐射强度如表4-7所列。 筑物间的蔓延 表4-7 常见材料的临界辐射强度 一、起火建筑物由窗
2

2 B2s ( B / s) 1 tg ) 2 2 B s4 B s4
(4-87)
式中,B=d/(hb)1/2,S=h/b或b/h中较大的数值。
实际上,当B接近0时,式(4-87)可简化为:
第八节 热辐射 小节名 R 造成的火灾在建 (2 2 ) 2 4(1 q ) (4-88) B 筑物间的蔓延 其中,q=πRφ/P;R=(S+1/S)/2,当q小于0.15时,与精
式中,h为辐射平面高度;b为辐射平面宽度;d为受辐射 微元体与辐射表面间距离。 由式(4-84)得:
起火 三、热辐射强度的 一般表达式及相对 位置系数的确定* 四、受辐射照射物 体安全位置的确定

2 ( B 2 / s) B s 1 ( tg P ( B 2 / s) 4 ( B 2 / s) 4
确的方程式一致。 当S趋于无限大时,方程式也可进一步简化为:
8q 2 R 2 B 2
一、起火建筑物由窗
(4-89) 口向外辐射的热量 二、木材受辐射热
起火 当q值大于3.6时,与精确的方程式一致。 当q大于0.75,但小于3.6时,相应的经验公式为: 三、热辐射强度的 4q 3 / 2 R (4-90) 一般表达式及相对 ( ) 3 B2 位置系数的确定* 公式表明,当φ/P≤0.4时,计算所得间距与精确解偏差很小。 例如一起火建筑b=60m,h=3m,间距d=10m,利用式(4- 四、受辐射照射物 84)可得φ=0.1464。如果利用近似公式反求安全间距 体安全位置的确定 d=10.23m,偏差很小。主要原因在于,当φ/P≤0.4时,计算 得到的间距本身较小,与精确数值相比,仅仅相差很小的 距离,一般在1.5m以下。
火灾能否在建筑物间蔓延与起火建筑通过窗口向外的 辐射热量有很大关系。木屋燃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等于已烧 掉可燃物质量与木材低热值的乘积,烧掉可燃物质量等于 可燃物总质量与火灾熄灭后残渣质量之差。为便于比较, 通常采用单位面积释放的热量来表示木屋燃烧过程产生热 量的多少。木屋单位面积释放的热量约为340~500kcal/m2。 需要指出的是,在起火燃烧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热辐射,且 燃烧越猛烈,热辐射越强。
第八节 热辐射 小节名 造成的火灾在建 筑物间的蔓延
一、起火建筑物由窗
口向外辐射的热量 图4-36 木材点燃时间与热辐射强度关系曲线 实验所用惰性材料纤维板表面起火的自燃温度是 525oC,表面的点燃温度是350oC。当辐射强度确定之后, 就可估计表面温度升到燃点所需要的时间。显然表面温度 是热辐射强度、照射时间、材料表面热量损失以及材料热 性能参数的函数。 当辐射热低于某一入射强度,材料表面温度则不可能 达到燃点,因而不可能被点燃。在一定条件下,若某种材 料经某一热辐射强度照射无限长时间后刚好能被点燃,这 一热辐射强度值就定义为此材料在此条件下的临界辐射强 度。 二、木材受辐射热 起火* 三、热辐射强度的 一般表达式及相对 位置系数的确定 四、受辐射照射物 体安全位置的确定
木材表面受辐射热作用,温度逐渐升高,直到发火自 第八节 热辐射 小节名 燃。 造成的火灾在建 (一) 木材受辐射热作用起火的经过 筑物间的蔓延 实验发现,当建筑物起火之后,其对面带屋檐的木墙板接 受到辐射热,表面放出白烟,从木墙板的屋檐下呈旋涡状 一、起火建筑物由窗 流出。随木墙板接受的热量增多,热解产生的烟气量逐渐 增多。大部分热量被试件的上部接受,随后在某一位置出 口向外辐射的热量 现一些受辐射热最大的点,称为M点。此后,白烟减少 二、木材受辐射热 (可能是水分蒸发完了),炭化加快,发出劈啪的爆裂声。 起火* 当M点的温度超过200oC以后,板上出现赤热点,并迅速 进入无焰燃烧,且无焰燃烧多数先在木节的周围及板的锯 三、热辐射强度的 口等处发生。 一般表达式及相对 在无焰燃烧的情况下,若用明火(如用烧着的引火 位置系数的确定 纸),只要接触0.3~0.5s,墙板便可被点燃。如果无明火, 四、受辐射照射物 无焰燃烧仍将继续下去,不会很快发火,燃烧面积在表面 逐渐扩大,且向纵深发展致使木板内部也呈无焰燃烧状态。体安全位置的确定 当表面的温度达到400~500oC时,即使没有明火引燃,试 件也可起火自燃。试件一旦起火燃烧,整个墙面在1~3s内 将完全起火燃烧,并导致内部也发生燃烧。
第八节 热辐射 小节名 造成的火灾在建 筑物间的蔓延
一、起火建筑物由窗
口向外辐射的热量 二、木材受辐射热 起火* 三、热辐射强度的 一般表达式及相对 位置系数的确定 四、受辐射照射物 体安全位置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