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士论文》到《德法年鉴》——马克思早期实践思想追溯
《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
《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也就是1841年到1843年这个时间段,是马克思正处在巨大的思想转折的时期,用马尔都赛的话说,此时的马克思正是处在“思维断裂”的阶段。
之所以用这样的言语来描述这一时期的马克思,是因为从1842年到1845年,马克思迅速地完成了自己思想上的两大转变,即从自由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和从共产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的转变,完成了两次转变的马克思最终成为无产阶级伟大事业的导师。
而第一次巨大转变,即由自由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正式发生在《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
1839年马克思博士毕业前后,已经是比较坚定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在一切原则立场上维护以鲍威尔为首的“自我意识”哲学体系,并且将这种哲学思维模式应用于此后的理论研究当中。
在政治观点上,马克思坚持自启蒙运动以来就被广泛认可的自由主义,认为不彻底的民主和封建特权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源泉,只要将“自我意识”哲学和自由主义的观点应用与政治领域,新社会的建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这个时期,马克思所企望建立的仅仅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国家,他尚未看见已经潜伏于自由民主国家内部的资本主义罪恶。
但是,马克思的这种政治理想在他进入《莱茵报》做编辑的时期受到了重大打击。
1841年,马克思接手《莱茵报》,有感于普鲁士帝国密不透风的封建统治,他企图将《莱茵报》改造成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报纸,使之成为打击封建专制政权的武器。
马克思在《莱茵报》做编辑的时间仅仅一年多一点,从1841年10月到1843年3月,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三件报道时间深刻的动摇了马克思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
首先是《莱茵报》对莱茵省议会关于出版自由的系列辩论的报道。
1842年前后,顺应市民对言论和出版自由的要求,莱茵省议会召开会议讨论出版自由的法令。
在崇尚“自我意识”哲学的青年黑格尔派看来,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自动幻化为改革的力量,出版自由是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
《德法年鉴》与马克思
《戏剧之家》2018年第01期 总第265期181文化天地《德法年鉴》与马克思刘晓丹(山西传媒学院思政部 山西 太原 030619)作者简介:刘晓丹(1990-),女,汉族,山西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山西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摘 要】《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也为后来马克思一生的奋斗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马克思开始捍卫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
并且随着马克思参与社会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他也最终达到了共产主义,开启了其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征程。
【关键词】德法年鉴;马克思;世界观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181-02《德法年鉴》是马克思和卢格在巴黎合作创办的刊物,由于卢格在杂志正式出版前几周生病了,马克思实际上负责了杂志出版的主要工作。
《德法年鉴》总共只出版了一期合刊就停刊了,存在时间非常短。
但是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活动,特别是他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文章,对于了解马克思整个思想及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德法年鉴》《德法年鉴》融合了《德意志年鉴》的理论批判和《莱茵报》中的政治思想,试图在与法国的知识分子联合的基础上,将“德国的头脑和法国的心脏”结合在一起。
不过,它在1844年3月出版了唯一的一期合刊以后就没有再出版了。
《德法年鉴》的停刊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
首先是编辑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弗吕贝尔、卢格和海尔维格都宣称自己是民主主义者,注重公众教育,而赫斯和巴枯宁则声称他们是共产主义者,主张无政府主义。
对此,马克思在1843年9月给卢格的信中有所提及:“虽然对于‘从何处来’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怀疑,但是对于‘往何处去’这个问题很糊涂。
姑且不谈普遍存在于各种改革家的观念中那种混乱状态,就是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也都不得不承认他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概念。
”他们对于未来的行动和发展并没有明确的概念。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作者:裴玉凤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5期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一直贯穿在其整个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本文主要通过梳理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关于人的解放思想,来认识马克思早年关于人的解放思想,以期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德法年鉴》人的解放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架设着一条使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转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桥梁,即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
这不仅是一条认识马克思全部著述的主线,同时也是马克思人类学的核心问题。
《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完成了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的转向,并开始了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倾向主要集中在《德法年鉴》上的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和《导言》中。
这两篇文章中有关人的解放的阐述,代表了马克思早年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于马克思人本主义学说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的解放《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第一篇文章,旨在对布鲁诺·鲍威尔的《论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进行批判,借此阐发自己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在这里马克思首先看到了鲍威尔把世俗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神学问题的狭隘视野,并对此进行了严格地批判。
马克思透过神学的本质看到了宗教的存在是一种缺陷的存在,这个缺陷的根源只能到国家的本质中去寻找,神学作为一种迷信是不能用来说明历史的,反过来人们应该用历史来说明迷信,而解决神学问题的真正答案应该到世俗中去寻找。
因而马克思的研究视野开始转向了世俗世界,开始了对政治国家的批判,论证了政治解放与真正人的解放的关系。
马克思强调当一个国家以自己独立的姿态从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时,国家自身所固有的存在方式可以冲破构成束缚国家的个人的限制,在个人获得完全的自由之前而成为一个自由国家。
这时的政治国家的本质俨已成为了同人的物质生活相对立的类生活,人在其中不仅要受自己的需要支配,更要受政治国家的支配。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第一、马克思实践观产生的历史渊源实践属于人的活动。
在欧洲哲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中都提出过实践概念和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见解。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西方哲学史上思想家的实践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创见。
这是西方传统文化传承的必然,同时也奠定了马克思现代哲学的关键性理论基础。
实践范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时期。
在推崇德性论的时,苏格拉底把德尔菲神庙的铭句“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研究哲学的基本要求。
也正因如此,苏格拉底叩开了实践的大门。
苏格拉底强调,要想生活往好的方向转变,必须学会运用善的理论来指导生活。
柏拉图把注重将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相结合,他的实践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于社会的理想和教育思想当中。
到了法律篇,柏拉图开始注重研究政治实践。
柏拉图的实践思想和他的社会阶层理论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于是他的理论便具有了明显的阶级倾向。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深受柏拉图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实践的伦理学、政治学。
在实践科学中,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将实践视为一个范畴来看待。
并阐述了实践的内涵和意义。
每一个哲学范畴的形成都有自己的历史,实践范畴也是如此。
实践范畴直到亚里士多德才形成了一个关于人的行为的概念。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实践这一概念只是被视为一个常识性概念,尚未进入西方哲学领域。
近代早期的实践思想主要是将实践视为一种认识的方式与手段,认为实践能够为认识提供方式、方法,能够为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本质以及认识自然提供手段。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事物的认识,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是人们进行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培根的实践思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培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手段这是由科学认识的任务所决定的。
揭示出自然的本质是认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就是说,进行认识的目的就是去揭示事物的本质。
而不能只是对自然作出简单直观的反映。
康德对于实践问题的研究是从对人的本质入手的。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初期的影响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初期的影响作者:王稼兴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9期摘要:费尔巴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初期造成的影响是存在的,同时,费尔巴哈在这一过程中给马克思带来的仅仅是启发和影响,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初期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著作,可以更好的体现出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初期造成的那些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费尔巴哈;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起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还能够指导我们去探讨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初期的影响。
从各方面的著作中,能够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初期的思想情况及转变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体现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初期影响的主要探究。
一、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差异与相通点从各方面的著作、报道都能够寻找到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相关的观点与论述。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博士论文》与《莱茵报》,其分别阐述了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逐渐形成以及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间的差异与相通之处。
(一)《博士论文》中所涉及到的马克思早期思想《博得轮文》是诸多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中最早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
在这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别在自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问题、自由问题以及宗教问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说明了他所认为的自我意识与自然相联系的想法,这是与费尔巴哈所认为的自然自因的观念有相通之处,而在这方面,费尔巴哈较之马克思缺少了自然与自我意识之间关系的认知。
马克思还在针对原子运动的论述中,把宗教思想彻底否定,在反对宗教思想的这方面与费尔巴哈进行宗教批评时的想法存在相通性,而他们之间的差异就在于,费尔巴哈并没有将宗教思想全盘否定,而是把宗教比喻成人的本质的异化。
(二)《莱茵报》中马克思主义思想与费尔巴哈的差异与相通点1842年至1843年是“莱茵报”时期,在该时期之前,马克思信仰的是黑格尔唯心主义,这与师从黑格尔的费尔巴哈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轨迹——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Karl Marx's Thought -From the Rhine Daily Period to the German -French
Annals Period
作者: 杜梅[1,2]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00;[2]徐州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江苏徐州221000
出版物刊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30-33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9期
主题词: 马克思早期思想;《莱茵报》时期;《德法年鉴》时期
摘要: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始于1841年的《博士论文》,完成于1846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而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文试图
对马克思这一时期思想的发展进行梳理,以揭示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过程。
《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
《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也就是1841年到1843年这个时间段,是马克思正处在巨大的思想转折的时期,用马尔都赛的话说,此时的马克思正是处在“思维断裂”的阶段。
之所以用这样的言语来描述这一时期的马克思,是因为从1842年到1845年,马克思迅速地完成了自己思想上的两大转变,即从自由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和从共产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的转变,完成了两次转变的马克思最终成为无产阶级伟大事业的导师。
而第一次巨大转变,即由自由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正式发生在《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
1839年马克思博士毕业前后,已经是比较坚定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在一切原则立场上维护以鲍威尔为首的“自我意识”哲学体系,并且将这种哲学思维模式应用于此后的理论研究当中。
在政治观点上,马克思坚持自启蒙运动以来就被广泛认可的自由主义,认为不彻底的民主和封建特权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源泉,只要将“自我意识”哲学和自由主义的观点应用与政治领域,新社会的建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这个时期,马克思所企望建立的仅仅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国家,他尚未看见已经潜伏于自由民主国家内部的资本主义罪恶。
但是,马克思的这种政治理想在他进入《莱茵报》做编辑的时期受到了重大打击。
1841年,马克思接手《莱茵报》,有感于普鲁士帝国密不透风的封建统治,他企图将《莱茵报》改造成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报纸,使之成为打击封建专制政权的武器。
马克思在《莱茵报》做编辑的时间仅仅一年多一点,从1841年10月到1843年3月,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三件报道时间深刻的动摇了马克思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
首先是《莱茵报》对莱茵省议会关于出版自由的系列辩论的报道。
1842年前后,顺应市民对言论和出版自由的要求,莱茵省议会召开会议讨论出版自由的法令。
在崇尚“自我意识”哲学的青年黑格尔派看来,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自动幻化为改革的力量,出版自由是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节选 )
(1)、一种理论作用的发挥只能 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
(2)、一种理论作用发挥的程 度在于被人们实践活动中接受的 程度
(3)、正确的理论最终会被 大多数人接受,也才会在思想 史上留下它的地位,成为人类 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局限性: 没有把实践作为 新旧哲学的分界线,旧 的哲学术语使用多
5、《提纲》《形态》—辩 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 发展线索
(1)、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由统治者, 思想家决定
(2)、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 人们对一个政权的态度是由财产关 系决定的,财产关系是由法律决定 的
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颠倒的反映三以实践为基础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1过去的哲学停留于解释世界不致力于改造世界2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1一种理论作用的发挥只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2一种理论作用发挥的程度在于被人们实践活动中接受的程度一种理论作用发挥的程度在于被人们实践活动中接受的程度3正确的理论最终会被大多数人接受也才会在思想史上留下它的地位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⑴、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检 验真理的标准必须把主客观相联系 ⑵、实践是主观指导下改造客观的物质 性活动,实践把主客观相联系 ⑶、实践的结果有两种:成功和失败,一 般来说,成功说明主客观相一致;失 败说明主客观不一致
二、以实践为基础,把辩 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 义相统一
1、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概 括
(3)、空想社会主义者:人 们的状况由所有制决定,所 有制是历史的延续。 (4)、黑格尔的观点: 环境、财产关系、所有制背 后有一个第三因素决定
马克思早期社会政治哲学的思想轨迹探论
克 思社会 政 治哲 学发 展 的始终 。
一
《 博士论文》 不仅反映了马克思 的学术观点 , 而且也
反 映 了他 的社 会政 治哲 学思 想 。
马 克思 早期社 会政 治 哲学 思想 的发展 轨迹
( 一) 从抽象的社会政治理想到现实的社仝
4
1 8 4 2 年 1 0月至 1 8 4 3 年 2月在《 莱茵报》 工作 期间, 马 克思 跳 出了单纯 研究 理论 问题 的圈子 , 深入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9
报刊工作 , 直接投身现实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 , 尖 锐地揭批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 以及封建制度本身 , 认为 自由是人类的精神特权 ,积极倡导 出版 自由。 1 8 4 2 年1 O 月, 在《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中, 马克
2 0 1 3年 5月 第3 8 卷第 3 期
武 陵 学 刊
J o u na r l o f Wu l i n g
Ma y 2 01 3 Vo 1 . 38 No . 3
马克思早期社 会政 治哲学 的思想轨迹探论
李福 岩 , 张红 梅
( 1 . 沈 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 主义学院 , 辽宁 沈阳 1 1 0 0 3 4 ; 2 .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研部 , 辽宁沈阳 1 1 6 0 3 8 )
4 8
武陵学刊
第3 8卷
思 更 进 一 步 触及 了物 质 利 益 在社 会 生 活 中 的作 用
问题 。他 站在社 会 下层 劳苦 大 众 的立 场 , 公 开 申明
张。为此 , 马克思在《 德法年鉴》 上发表了《 论犹太人问 题》 和《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 两篇文章。 《 论 犹太 人 问题 》 一 文批 判 了青 年 黑 格 尔 派 鲍 威 尔 等人 把 犹 太 人 问 题 归结 为 宗 教 问题 的错 误 观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个人勇于革命实践和勤于理论探索的结晶,同时与他们的家庭和接受的教育也不可分。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经历了一个深刻的转变过程,这就是在哲学世界观上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在政治上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主体条件马克思的个体特征一、马克思的家庭、教育与爱情(一)家庭。
(二)教育1、中学教育。
1830—1835年,特利尔中学特利尔中学毕业证书中学毕业论文2、波恩大学教育。
1835年10月——1836年6月(1)学习;(2)参加同乡会,骑马、酗酒、决斗。
父亲的责备(3)参加青年作家协会,写诗。
父亲的担忧3、柏林大学教育。
1836年10月¡ª¡ª1841春:(1)以诗寄情。
马克思的情诗;父亲的担忧(2)刻苦学习,获得柏林大学毕业证书(3)参加博士俱乐部,成为明星。
赫斯对马克思的推崇(4)撰写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证书.附录:父亲对儿子的责备:散漫的生活方式;对家人和亲人的不关心;对女友的责任感不强;偏离法学专业的泛化的学习;过于铺张的消费。
二、恩格斯的家庭与教育1820年11月28日生于莱茵省巴门市。
恩格斯与马克思比较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941.3)列宁:“马克思就其当时的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
博士论文的主题: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撰写博士论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早获得博士学位,以便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自由。
马克思借探讨亚里士多德以后希腊哲学的发展趋势来探讨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德国哲学的发展前景。
希腊化时期“自我意识哲学”的当代意义就在于表明了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以《德法年鉴》为文本
【哲学与当今世界】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23年4月(第4期,总第312期)Apr.,2023(No.4,General No.312)收稿日期:2022-08-0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BKS093);重庆市高教学会重点项目“‘大思政’视阈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CQGJ21A020);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专项项目“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价值的理论演进及实践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Y2020ZTB07)作者简介:张蕴(1981-),女,重庆人,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以《德法年鉴》为文本张蕴1,2(1.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重庆400715;2.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31)摘要:《德法年鉴》作为探寻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记录了其经由超越费尔巴哈哲学,关注政治这一抽象的哲学概念“成为真理的唯一联盟”的过程;经由批判黑格尔法哲学而摒弃唯心主义并关注“现实的人”的过程;以无产阶级为起点探索人类解放道路,走向唯物史观的过程;经由批判鲍威尔观点,实现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
以创办《德法年鉴》为契机,开启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序幕”,两人认识到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的关键在市民社会,以及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打破旧世界,与青年黑格尔派划清界限并分别完成了“两个转变”。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以《德法年鉴》为文本,对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展开考辨梳理,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德法年鉴》;唯物史观;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04-0033-07 “即使哲学家也有自己的青年时代”[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需经历逐渐走向成熟、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青年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转变——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
哈对宗 教的批判方式 , 但是在 对人的认识 的层面上没 3卜Z山o 0 山{ 三 ) Q一 ∞ 有像费尔 巴哈一样 停止在 自然人 而是把其视为社会 中
马完飓重义中国T 巴
青年马克思对 人的认识 的转变
从抽 象的人到具体的人
郝 菲菲 , 桑
蕾
( 黑龙 江大学 哲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8 0 ; 黑龙江省委党史研 究室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1 )
摘要: 马克思非常重视 对人 的研究 , 追求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主题。马克思青年时期从《 博士论文》 时期的 自由意 识哲 学中抽 象的人到《 德 法年鉴》 和《 手稿》 中的人本 主义的人 , 发展到《 形态》 里的唯物史观 中 现 实的人 , 马克思对人的认识 的转
二费尔巴哈式人本主义的人德法年鉴时期的思想成果之一论犹太人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德国p163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逐渐接触社会深入到社会实的犹太人渴望解放但马克思不是从一般人出践中来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赛尔记者的辩护等作品中马克思着重探讨了物质利益以及人的自由问题这是他第一次在社会实践中明确意识到私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尖锐冲突
一
西人, 作者简介: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助 郝菲菲( 1 9 9 0 一 ) , 女, 理研究员, 黑龙江伊 春人, 硼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 哲学; 桑蕾( 1 9 8 0 一 ) , 女, 黑龙汪鸡 i
I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马 完昆 呈 义中 国 T 匕
的渴求 。 《 莱茵 报》 被查 封后 , 马克思 到 了克罗 茨纳 赫 , 在
浅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
2 1 马 克 思 市 民社 会 理 论 的雏 形 .
为直 接背景 的: “旧时市 民社会 直接地 具有政 治性质 ,就是 说 , 民生活 的要素 , 市 如财 产 、 庭 、 家 劳动 方 式 , 已经 以领 主
民脱离 自己政 治共同体的各种各样 的表现 。于是 , 政治革命 也就消灭 了市 民社会 的政 治性质 。 它把市 民社会分成两个简
单组成 部分 : 一方面 是个人 , 另一方面 是构成 这些个人 生活 内容和市 民地位 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 ” 2 。[ ] 在这 一阶段 马克思 与黑格尔 的不 同之处主 要体现 在对 市 民社 会 中的人 的看法 , 黑格尔看 来 , 在 人不 过是精神 展开 的过程 中 出现 的一 个阶段 , 民社会 成员作 为“ 市 私人 ” 把 自 ,
必将被 国家所代 替。黑格尔认 为, 民社会 虽因拥有其 自身 市
的规律而 区别 或独立于 国家 , 但是 由于这种规 律的性质决定 了它 的盲 目导 向和机械 导向。 民社会各个部分之 间并不存 市 在一种必然 的一致 性或和谐 , 因而独立却不 自足 。市 民社会 这种 的不 自足 性则需要 国家通过情 势、 任性和 本身使命 的亲 自选择来弥补 。所 以说国家高于市 民社会 、 国家 决定着市 民
第2 O卷第 2期
v 1 2 No2 o. 0 .
四川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Jura fS c u n Vo ain la d T c n c l olg o n lo ih a c to a n e h ia C l e e
21 0 0年 5月
M w .01 2 0
浅 析 马 克 思 市 民社 会 理 论 的历 史 演进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演进
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演进摘要: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演进经历了理性共产主义——哲学(人本)共产主义——世俗共产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四个阶段。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共产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的关键,科学共产主义是唯物史观的必然结论。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演进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科学的,它的发展有一个过程。
在共产主义由空想演进到科学的过程中,唯物史观的创立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演进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理性的共产主义早在马克思之前,就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提出过共产主义思想。
如柏拉图提出共产、共妻制度,消灭私有制。
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也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财产公有的社会。
但是,由于时代和这些思想家自身的局限性,他们的思想存在非科学性。
马克思评价他们的思想时说:在无产阶级还很不发达、因而对本身的地位的认识还基于幻想的时候,这些思想是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的。
因此,这些看法是“不成熟的生产关系和不成熟的阶级关系的表现”。
马克思最早接触到共产主义问题是在《莱茵报》时期。
1842年9月间,《莱茵报》发表了《英国的状况》和《德意志哲学派别》两篇文章,都提到了无产阶级要求占有中等阶级的一部分财产,最好的办法是要用消灭贫困和确立社会主义原则的方法来解放全体人民。
与此相回应,马克思则发表《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第一次使用了“共产主义”一词,文中谈到“人民的贫困直到最近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使时代的动向有了崭新的、特殊的方向。
人们感到,最爱自由的意向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足够的力量使大量的人摆脱实际上等于奴隶的处境”。
①从这篇文章阐述的观点看,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持两种相反的态度:一是对当时欧洲的工人运动给予极大关注,指出:“现在一无所有的等级要求占有中等阶级的一部分财产,这是事实,即使没有斯特拉斯堡的演说,也不论奥格斯堡如何保持沉默。
它们仍旧是曼彻斯特、巴黎和里昂大街上引人注目的事实。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
• •
•
•
•
第一篇 布鲁诺.鲍威尔的‚犹太人问题‛ 1、关于犹太人的问题 在信奉基督教为主流的德国里,犹太教遭到了歧视。犹太人虽然 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政治权利方面却受到了较大 的限制。 2、马克思和鲍威尔在犹太人问题上的观点分歧 鲍威尔的观点: 其一,鲍威尔要犹太人放弃犹太教,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作为公民 得到解放,即只有放弃宗教偏见才能要求公民的地位。
4.马克思对近代西方人权理论的批判
在美国与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人权理论上,人权包括两部分:一为公民权, 一为人权。前者是政治上的,后者是自然意义上的。 马克思认为不同于公民权的‚人权‛就是市民社会的成员的权利,也就 是‚脱离了人的本质和共同体的利己主义的人的权利‛,是反社会的权 利。
‚自由‛ ‚私有财产‛ ‚平等‛ ‚安全‛
第二篇 ‚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
解决犹太教问题的方法:‚我们不是到犹太人的宗教里去寻找 犹太人的秘密,而是到现实的犹太人里去寻找犹太教的秘密。‛ 现实的犹太人是这样的:他们的世俗基础是实际需要和自私自 利,他们的世俗偶像是做生意,他们的世俗上帝是钱。 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就变成了摆脱他们的世俗基础 从而获得解放的问题。
•
•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评:‚费尔巴哈的警句只有一点不能使我满 意,这就是:他过多的注重自然界,而过少的注重政治。然而,唯 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现今的哲学才能成为真理。如果像在16世纪时 那样,除了醉心自然界的人之外还存在醉心国家的人,那么一切就 会走上轨道了。‛
2、德法年鉴的历史
• •
1844年2月,《德法年鉴》在巴黎出版。 《德法年鉴》第一期合刊号的内容包括《1843年通信》的8封通 信以及马克思的两篇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 太人问题》)。
第二节 马恩世界观的转变
第一、批判考察两种自然哲学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
• 原子只有垂直下落的直 • 原子由于互相碰撞可能
线运动
出现偏斜运动
• 必然性 宿命论
• 引入偶然性
• 机械的原子论者
• 完全抛弃了康德和费希特主义,转向黑格尔唯心主义。
1、黑格尔唯心主义。《 博士论文》
• 1841年4月写成博士论文,以助获取大学教席。
•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 “退化论”:晚期希腊哲学相对于早期希腊哲学是一种退步、 衰落。黑格尔就认为,晚期希腊哲学是仅仅高出感性、还 没达到理性水平的自我意识哲学。
• 总体上讲,《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表明马克思已经完成了从 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转变。
• 但这种唯物主义不是后来的新唯物主义。 • 因为马克思虽然找到了私有制,但是对市民社会的确切内涵
尚不明晰,市民社会中的生产关系也在他的视野之外; • 虽然提到了人的本质及生活的二重化,但是对于如何去解除
以及依靠什么现实力量去解除这种二重化马克思还不清楚。 • 此外,马克思的论述中,还具有人本主义色彩。 • 但是,正是上述这些不清楚,推动了马克思思想的发展。
• 《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论犹太人问题》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姊妹篇,是对人自身的二重化和 人的本质二重化的解决,是对“苦恼的疑问”地解答—— 提出并论述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
• 针对布鲁诺·鲍威尔的《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 督教获得自由的能力》而写。
• 鲍威尔认为犹太人要想获得政治解放,首先必须从自己的 宗教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的求学历程
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 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识界的迫害, 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
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 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 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
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 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 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
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 《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 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 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 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 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 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 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 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 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 为了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他先后写了《1848年 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 日》等重要著作。
+ 就这些著作的同时马克思也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五十年 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 不过气来,幸运的是,这年的12月,他得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室 的借阅证。从此,阅览室成了他的半个家,他每天从上午9点 一直工作到下午8点左右,回到家里还要整理阅读材料所记 录的笔记,一般情况,他都是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 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 己就得工作16小时。
1841-1848的马克思
4.理论研究
马克思在波恩没谋到职位,但他在波恩住 了下来寻找就业机会,同时开展理论研究。就 在1841年,费而巴哈出版了《基督教的本质》, 用唯物主义对宗教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突破了 唯心主义长达数十年的统治。马克思一口气读 完此书,深受费而巴哈的影响,实现了从唯心 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
二.马克思的1842年
撰 稿 莱 因 报
为 群 众 辩 护
首 晤 恩 格 斯
1.撰稿莱茵报
1842年春,马克思投身《莱茵报》撰稿之中, 写作政论文章,署名“莱茵省一居民”。,他的文
章思维敏锐、笔锋犀利,迥然不同于报纸上的其他
文章。1842年10月,马克思被股东们聘为《莱茵报》 (地址在科伦)的主编。
在马克思的主持下,《莱茵报》的影响越来越 大,发行范围扩大,遍及全国。1842年8月,订户 才885户,到11月就增加到1800户,到1843年1月,
增加到3400户。在此期间,马克思接触到的社会现
实问题越来越多,引发了他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思考。
2.为群众辩护
辩护一:《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背景:农民因生活困苦,为解决燃料问题,去 树林里捡枯树枝。普鲁士政府提出一个法案—— 林木盗窃法,称未经过土地和林木所有者允许去 捡枯枝,是返了盗窃罪。
辩护二:《摩赛尔记者的辩护》
2.美好心愿
马克思毕业后,回到家乡,迫不及待地去看望了燕妮和威斯 特华伦男爵。并把博士论文献给威斯特华伦男爵,马克思在扉
页上写到:“我敬爱的父亲般的朋友,请你原谅我把我所爱慕
的您的名字放在一本微不足道的小册子的开头。我已完全没有 耐心再等待另一次机会来向您略表我的一点敬爱之意了。”
马克思毕业返乡,还有一个美好心愿,就是
3.办德法年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0年 第 z期
总第 9 期 9
从《 博士论文》 德法年鉴》 到《
— 马克思早期 实践思想追溯
胡 万钟
内容提要: 作为马充思哲学体系最重要内容的实践认识论, 形成于马克思早期对青年黑格尔 派、 克岁茨纳赫地区和只格尔法哲学的研究与批判扬弃之塞础上。他结合莱菌地区的法律现 卖而 研究了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理论与服格尔的法哲学思想. l了市民社会对法律实践的支配作用以 洞I k 及魔格尔将抽象的国家理念作为法律核心之片面性, 从而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从理性批利
・8 ・ 4
万方数据
中。在同莱茵省议会关于出版自由的辩论和关于林
木盗窃法的辩论中, 他感到在德国最先进的莱茵省也 不是所谓普遍的自由理性在立法 . 而是等级利益在左 右立法:凡是在法曾给私人利益制定法律的地方, “ 它 民经济状况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在研究国家生活现 “ 象时, 很容易走上歧途 , 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木性 些关系, 这些关系决定私人和个别政权代表者 的行
会是国家的前提, 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 ’ , ⑥通过研 学实践观的最后建立作了思想上的铺垫
注释 :
①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B 第"十卷第28 5页
③④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第1 ,1 2 一 5 页, 7 2 , 。 21 9 65 ⑤⑧⑨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第21,, - , 91 1 0 5 6页
实世界方面的作用, 并强调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
关系和理论必须合乎规律地变为实践的思想。
马克思在实践观上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
人只有脱离现实世界、 努力保持内心的绝对宁静才是 变, 是随着他走向社会斗争的舞台开始的。1 4 8 年1 4 莱茵报) 的政治活动 自由的观点同出一辙。只是, 伊璧鸿各消极地逃避现 马克思大学毕业后直接投身于(
问题。克罗茨纳赫的研究使马克思在广阔的历史背
景中看到了莱茵省议会的立法本质:法的关系正像 “ 国家的形式一样. 既不能从它的本身来理解, 也不能
从所谓人类梢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 相反, 它们根植 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 黑 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 称之为
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及对大量社会实际的接触, # 9 马克 思实践观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立场, 但由于受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十六卷第 4 0 9页
〔 作者: 浙江中医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杭州 300) 贵任编辑 山 宁) 1 9 0
8 5
万方数据
践观点 基本上没有超出黑格尔哲学的立场。他认为
‘ 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 , ' 因此它实质L ..
现实之间不是和谐一致的, 而是彼此对立的关系。正 是一种客观的理论活动。马克思引人的‘ . 实践’ 范畴, 他 是由于这种对立, 才促使历史进程不断发展。但是, 主要是就其对主体的自由和白身发展的意义而 言,
尔进行批判, 使正在转变中的马克思受到巨大的启发
同样 无产阶 把哲学当 地, 级也 做自 己的精神武器 ” ⑩
和鼓舞。1 3 5 8 年 月到 1 月, 4 0 马克思到克罗茨纳赫 马 思 一 对 论 克 第 次 理 与实 之 的 践 间 关孚以 们 及它 各 从而完成了他在 研究了经济( 主要是所有制) 和政治、 法律制度史, 自的作用进行了正确的区分和阐述, 同 时也研究了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理论。他力图把理论、 实践上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莱茵报》 ( 时期到 历史、 现状三者结合起来 , 以弄清社会发展的真正原 德法年鉴) 时期, 在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下 通过对 因和动力, 弄清财产关系和政 治、 法律制度的关系等 (
此普奋士王朝的现实是合理的。青年黑格尔派对黑 格尔的这个观点极为愤慨。他们提 出了以体现人的 自由意识来取代压抑人的绝对精神, 自我意识与 认为
马克思最初引人实践范畴, 是为 了 解决人的自由 问题 。在 1 9 一1 1 8 年 8 年期间, 的 自由问题是青 3 4 人
规律 ” ①不难看出, 马克思在( 博士论文》 中表述的实
黎。巴黎生活给 马克思 的思 想发 展 以深 刻的影 响。
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 一文中指出:批判 “ 物质的力量只有用 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着这样一 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
; ’ 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 必须推 动” ①。马克思把客 观社会关系作为 决定国家生活现 质力量”并把理论. 被奴役、 被遗弃和被蔑视 象的根本原因之见解, 确实是认识的一种深化。《 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的、 莱 ⑧而这正是‘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 茵报) 被查封, 宣布了马克思对理性国家信念的破灭 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 ⑨。“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 费尔巴哈( 基督教本质) 一书用唯物主义观点对黑格 解决的”
进入现实批判, 发挥哲学的实践改透力1 实, 而青年黑格尔派则把 自我惫识凌驾于现实之 上, 抽掉 了二者之间的任何联系, 因此他们都不能获得真
正的自由。马克思看到 作为自我意识获得的自由, 不仅产生于它与现实和环境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联系 年黑格尔派最为注重的间题。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 青 而且是通过实践实现的:一 “ 年黑格尔派对黑格尔哲学发生了疑问, 按照黑格尔的 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 并旦作为一 观点, 绝对精神发展到普鲁士王国已经达到了顶点; 种意志走出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 转而面向那存在于 绝对精神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和谐一致的 因 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 这是一条心理学
究和批判, 马克思得出结论 :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 “ 展进程的钥匙、 不应该到被黑格尔描绘成的‘ 大厦之 顶’ 的国家中去寻找, 而应当到黑格尔所蔑视的‘ 市民
社会’ 中去寻找 ’ , ⑦ 都让私人利益给制定法律。③通过对摩塞尔地区农 ” 1 3 1 为出版( 月, 8 年 0 4 德法年鉴)马克思来到巴 ,
青年黑格尔派的这种观点虽然克服 了黑格尔哲学的 保守性和反动性 , 但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 马克思深入地研究 了哲学史, 尤其是 对青年黑格尔派思想有着重要影响的古希腊伊壁鸿 鲁哲学。研究的结果使马克思得出结论 : 青年黑格尔 派的观点在实质上和伊壁鸿鲁的“ 自由’ , . 即认为个 观 注意到了实践作为获得 自由和幸福之基础在改造现
历史经验和思想进程所限, 此时马克思尚未从经济关 系上进一步研究实践, 还没有揭示实践的基本形式、
内容 、 含义 、 、 性质 地位及其作用 等系列内容 , 因此 , 马 克思此时的实践思想 尚未达到辩 证唯物 主义与历史
. 市民社会’ 。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 应该到政治经济 唯物主义的高度 综上所述, 青年黑格尔派和《 博士论文》 时期到主 学中 去寻求 ‘ 1 ⑤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把国家概念作 莱茵报) 德法年鉴) 和( 时期, 马克思早期活动的实 为主体和出发点, 而家庭和市民社会不过是概念发展 编《 为后来在(8 (4 14 的两个有限环节之观念 在这里“ 理念变成了独立的 践思想有很多闪光的有价值的东西、 中对实践思想的大量阐发, 及以 主体, 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 及< 中科 念所具有的想像的内部关系, 实际上. 家庭和市民社 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