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散文阅读复习

合集下载

上海高考的散文阅读

上海高考的散文阅读

一、行文思路、文章结构答题模式:上海高考的“考试说明”中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查的能力层级定为C 级。

此考点在高考阅读中不常涉及,高考命题如果涉及到此考点,不仅题干设置上会有相应的解答角度暗示,而且文本本身的“行文思路”也应该有相对明显、相对唯一的解读结果。

散文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线和途径。

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中心点,把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行文思路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结构。

结构与思路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分析行文思路,也就是在分析文章结构;散文的材料往往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分析文章结构,也就是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捕捉文本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句子,更要把握文章的内涵。

高考试题中关于散文结构思路的主要考查题型有:找结构上照应的相关内容;找引出全文内容,或总领全文,或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判断并分析文中作为铺垫的情节或为引人入胜而设置的悬念;分析过渡段、结尾段等相关内容在文章结构、表现文章主题上的作用;联系相关内容,在文中填写使文意通畅、结构合理的语句。

考生要掌握文章或段落在领起下文、总结上文、升华主旨、衔接过渡、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方面的基本结构常识和技巧,并明确其作用,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解答此类题型的基本方法是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文章结构常识,并能作结构意义上的分析。

把握散文的文章结构和思路,可以采取以下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整体阅读。

它可以使考生在宏观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增加答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增强解题的准确度。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形成大致认识: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文体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然后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段落取精。

就是要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上海专用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热点03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上海专用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热点03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热点03散文类文本阅读训练(建议用时:60分钟)1. 文学类试题根据体裁主要为小说和散文,命题趋势主要向两者边界模糊的散文体小说或小说体散文中选材。

2. 考点相对固定,命题形式相对稳定,主要为主观问答题。

2023年是新课改后上海第二次高考,将会在2022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考生把握总体论证思路、把握文章主要论点的考查。

一、考点解读1.“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指能概括部分或整体的作品内容,对于散文主要是能概括散文主要情节或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件,概括揭示的生活意义、人生哲理,概括作者深挚的情感。

2.“把握作品的行文线索和思路”可与“分析选材、组材的特点和作用”合并理解。

主要指能把握散文的叙事手法、人称使用、叙述视角、叙事顺序及其以及选材、组材特点等行文脉络,并体会作者的构思艺术,能从整体分辨章节或段落的主次和不同重要性。

3.“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与“赏析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的表现力”合并理解,主要是指能理解散文关键语句的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的理解和分析对于散文中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主旨的作用。

考查重点主要是环境、景物描写。

4.“把握作者的情感,分析作品主题的思想内涵”,即能从对散文具体内容的具体分析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5.“依据作品内容进行联想、想象、推断”,是指能够依据已有的情节、情境、片段结合文章主旨、情感脉络、人物形象进行扩展、延续、补充、推演的能力。

6.“评价作品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与“赏析、评价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可合并理解。

是指在全面通读散文基础上对散文艺术形象、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意义、社会价值进行挖掘并加以评价。

二、复习技巧1.以考试手册为导向,把握考点的频度,熟悉题型及其解答思路。

复习时重点研读考试说明,在全面熟悉能力考点基础上,对常考和非常考能力制定不同应考策略,形成相应知识和方法体系。

上述考点中,按考试频度分析,考点2、3、4是常考考点。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总复习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总复习
鉴赏表达技能(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 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而且,在“判断”手法上,要求多角度切入, 掌握多种表达技能的综合运用。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 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 (一)熟悉常用语
①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如: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使 事情来龙去脉清楚)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 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 试题的答案。
(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 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
(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 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 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 种情势回答。
第三节:体会含意题
2
(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
因。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
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
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
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
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2)、思考原
高考散文阅读
题型及解答指点
•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 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 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 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 第一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 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 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 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 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能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 对照、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能都 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 散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4讲 散文的艺术技巧(练习)(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 散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4讲 散文的艺术技巧(练习)(解析版)

第04讲散文的艺术技巧(基础题和拔高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鲁彦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了。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

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

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中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

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鸣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

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

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在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

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

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记得某年在北京,在一个朋友的寓所里,我们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

我们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

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

上海的朋友们都像是工厂里的机器,忙碌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

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①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

但是,另一个我出现了。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含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含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缝隙朱以撒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

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

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

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

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

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

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

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

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

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

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

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秘密。

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者幸运地发现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开始了他梦幻一般的旅程。

我一直在想,陶渊明以云淡风轻的笔法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还是要人守住那道裂开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就难以让人信服。

朱熹曾经评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贿。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如此说,陶渊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晋宋人物,则是守不住的两面人。

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

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

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 课件25张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 课件25张
9
三、散文答题技巧 1.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作用
语境义: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意义。包括三种情况: ①词语本身的意义;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褒 贬);③词语隐含的意义。
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应该在理解全文 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推知词的语境义和作用。
10
三、散文答题技巧 2.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7
强化练习《乡村铁质》
3.文章的最后一段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 明主旨的作用,并且与文章开头作者强调的乡村的重要性相 呼应。
18
重难点! 散文常用写作手法(表达方式)
①议论: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②描写: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气氛。 ③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 ④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⑤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 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内容上:从句子表现 的句意和句子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②结构上:从总领 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点题等作用的角度分析。
11
三、散文答题技巧 2.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注意:
①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词的具体含义。 ②琢磨句子的表达特点,看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 ③看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析其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④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及作用。
24
强化练习《一种深久的不安》
3.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第⑥段引用的鲁迅“生存不是 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还 不发达,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但有些人却已经开始奢侈 和放纵地生活了,缺少社会责任感,让人忧虑。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丢掉勤 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我们的消 费不能放纵,不能冲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2.抒情散文:
即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 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 和特定情思。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 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
3.说理散文:
络思路。(从捕捉“线索”入手来理清思路。通常所讲的“线索”有这样几种: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 ③以人或具体事物为线索; 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2.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 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 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3.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来理清思路。
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
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 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伏笔、铺垫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 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 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 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 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 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如果想看励志类的,史铁生应该算是不错的了。 周国平的比较有启发性,看着让人多加思考。
必备知识
一、文体知识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 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形,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
四述——整合答案: ①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 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上海高三语文散文专题系列:散文构思题系列2

上海高三语文散文专题系列:散文构思题系列2
③小时候的富蕴县真远啊。从富蕴县去乌鲁木齐至少得坐两天车。我妈每年去乌鲁木齐进两到三次货。如果 突然有一天,县里所有的年轻姑娘都穿着白色“珠丽纹”衬衫、黑色大摆裙;或者突然一天,所有人不停哼唱同 一个磁带专辑的歌——那一定是我家的小店刚进了新货。在小而遥远的富蕴县,我家小店是一面可看到外面世界 些微繁华的小小窗口。
②就在这时,有一个姑娘远远走来了。我过于清晰地感觉到她浑身披戴月光前来的模样。她独自穿过长长的, 铺满冰雪的街道,坚定地越来越近,终于响起了敲门声。我惊醒般翻身坐起。听到我妈大喊:“谁?”她的声音 清晰响起:“我要一个宝葫芦。雪青色的。”我妈披衣起身,持手电筒走向柜台。我听见她寻摸了一阵,又向门 边走去。我裹着被子,看到手电筒的光芒在黑暗中晃动,看到一张纸币从门缝里递进来,又看到我妈把那个小小 的玻璃饰品从门缝塞去。这时,才真正醒来。
⑦我见过许多在冬日的白天里现身的年轻姑娘,她.们.几乎是穿一样的外套,梳一样的辫子,佩戴一样的雪青 色宝葫芦。她.们.拉开门,掀起厚重的门帘走进我家小店,冰冷而尖锐的香气迎面扑来。她.们.解开围巾,那香气猛 然浓郁而滚烫。她.们.手指绯红,长长的睫毛上凝结白色的冰霜,双眼如蓄满泪水般波光潋滟。她.们.拍打双肩的积 雪,晃晃头发,那香气迅速生根发芽,在狭小而昏暗的杂货铺里开花结果。
讲义编号
课题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高考教师辅导讲义
高考散文---构思题
备课时间:
1.梳理散文重点知识点;
2.学习散文构思题的思考角度与答题方法。
1. 散文文章理解与情感主题把握; 2.在明确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把握该题型思考与答题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二、意象构思题
经典例题:例 1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2021 年浦东区一模卷】 冬夜记 李娟

2023届上海市高考复习:历年真题(散文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

2023届上海市高考复习:历年真题(散文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

2023届上海市高考复习:历年真题(散文阅读)专项练习 一、【2022年春季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宿终安在王琴母亲说,有人看上了我家的那棵柿子树,六千块,只要同意,马上付钱,下午挖了装车运走。

我在电话里喊,不卖!母亲又说,好几棵树都挖走了,我们家的那棵给的价最高,再说,有几年不结柿子了。

我急了,大声说,六千块钱能干什么,你眼皮怎么那么薄,见钱就卖,你晓得一棵树长那么大需要好多年不?没等我说完,母亲就挂了电话,我知道她也不高兴了。

去年,母亲告诉我,她和父亲年岁大了,得准备寿木了,不需要我们兄妹出一分钱,他们自己也想办法。

我想,说不定卖柿子树也是母亲的办法之一,于是决定回去看看。

“欢迎蛋”是村里一片田的一个小地名,临近磨刀河。

那里横七坚八地卧着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我家在那里分了一块八分的田,田边还有棵两人合抱大小粗壮的柿子树,曾经年年枝头上都挂满了小灯笼一样的圆柿子。

回到家,我拉上母亲一起去了“欢迎蛋”。

田里的油菜已经长了一手掌深,柿子树下落了几个柿子,烂泥一样瘫在地里。

抬头一看,那么大的树上也没结几个,比起十多步之外的那棵柿子树上的一片红火实在冷清。

手放在树干上摩挲,树皮的粗粝几乎可以磨破手心,那些不规则的弯曲的铁锈一样颜色的枝丫,向四方的天空伸展出去,像一把只剩下骨架的大伞。

我知道,这就是有人看上他的缘由,那些嶙峋的枝丫据说具有美学意义。

用来装点城市的公园,让那些城里人在城里也能闻到乡村的气息。

母亲说,这棵柿子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几十年过去了,老了,柿子一年比一年结得少。

我不知道怎么和母亲说我的感受,这棵叶子掉得光秃秀的柿子树就应该自在地呆在蓝天白云下,呆在空旷的田野里,在四季轮回中安然度过属于他的光阴,至于柿子,结不结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看母亲,她半蹲着匀走多余的油菜苗,脚边已经堆了几大把了,她说,晚炒一盘。

我问母亲,妈,你还记得我小时候吧,这棵柿子树下铺了厚厚一层稻谷草,我们家的小牛就卧在那里,你一个女人家还会使牛耕田呢,母牛很听你话,一上午就把这八分田耕好了。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复习目标1.掌握散文局部、全文归纳概括的方法。

2.提升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整篇中心的能力,能够应对主要概括题型。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

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6分)全文筛选概括①从概括范围看,考查分局部与全文两个角度。

②从概括类型看,主要有内容概括和特定概括两种。

以后者为主,后者主要有原因概括和作用概括两种小题型。

上海卷《我和父亲》第⑨段、第⑬段中作者明知父亲期待肯定的答复,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请加以分析。

(5分)局部筛选概括2021 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局部筛选概括知识图要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并参照“知识图要”导图思考其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1.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2017年北京卷《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冽;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2)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解析答此题主要采用摘录关键词语法。

第一问属于形象概括题,答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概括有关根河的描述。

第二段总共四句,分别描写春天根河破冰的生命力,根河河水的清澈本色,根河的原名及其含义,根河像母亲一样养育两岸的生命。

上海高考调研试题散文类选

上海高考调研试题散文类选

一、【2022届上海市高考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6分)收脚印的人田鑫①麦黄六月,村子空荡荡的,大人们到地里收麦子,牲畜们关在圈里避暑,巷道里没有其他人,我蹲在树荫下,看蚂蚁从一堆虚土里爬出来又钻进去。

观察蚂蚁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看有一只蚂蚁先把小触角伸出来,还来不及看清楚外面的情况,排在后面的伙伴就耐不住性子,一头把它顶出洞口,随后一大批蚂蚁像水从泉眼里冒出来,四散离开。

②我想看看它们的足迹,结果土上没留下任何痕迹,这让我很是沮丧。

我用水朝蚂蚁冒出来的地方一顿猛浇。

这突如其来的水,把另一些水一样冒的东西挡了回去,看着湿漉漉的地面和正在泥里翻身的蚂蚁,我有些报了仇的兴奋:生活在土上,怎么会没有足迹呢?就不信收拾不了你们!③很快,我的快感就被太阳和风瓦解了。

地面上的水变成了一摊水渍,没一会儿,土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

水消失了,洞里又有蚂蚁冒出来,它们还是一个顶着一个出来,然后四散而去,对于此前发生的一切毫无兴趣。

④村庄里尽管到处都是土,却留不下任何脚印。

弯弯曲曲的路,我走了一条又一条,每一次回头,只看见路看不见脚印。

我曾经把脚印留在刚犁过的地里,等着它长出来,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长出叶子,脚印却没有任何动静。

我曾经把脚印留在厚厚的雪里,看着它在身后留下一长串,就像很多个我排队一样,太阳一晒,地面上什么都没留下,那几十个排队的我也跟从来就没出现过似的。

⑤我怀疑,村庄里一定有一个收脚印的人,他躲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人走过去,他就悄悄地跟在身后把留在地上的脚印收起来,让走路的人找不到任何痕迹。

他跟风一样,把路舔得干干净净,就像从来没有人走一样。

⑥村庄里也有能留下脚印的时候。

我们的村庄只有杏树和梨树,有一年我和小伙伴发现一户人家的园子里竟然有苹果,就有些忍不住了,蹑手蹑脚翻过院墙摘了几个。

我把它们藏在麦草垛里,每天吃一个,苹果吃着香,心里一直忐忑着。

从翻过院墙的那一刻起,我就处于一种恐慌之中。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及答案优选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及答案优选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及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说“冬”富丽四季更迭,岁月流转,在经历了春的烂漫、夏的热烈、秋的浓情之后,我们又将迎来冬的凛冽。

“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

”冬的意象之于我们,总是伴随着白雪、严寒。

然而,“冬”字最初的含义,却跟冬天并无关联。

“冬”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像是在丝线或绳索的两头各打一个结,表示两个端点。

因此,文字学家们普遍认为,“冬”是初表示终结、终了等意思。

例如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

”大意是说,暴风不会持续一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一整天。

在这里,“冬”表示的就是终了、贯穿始终的意思。

顺便插一句,在绳索上打结这种做法跟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有关。

据《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在文字产生以前,“结绳”是人们用以计数或者记录重大事件的一种原始方法。

不只在中国,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曾使用过类似的方法。

而在汉字中,除了“冬”以外,十,廿,卅等字很可能也都保留了结绳记事的印记。

比如说“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最初就是用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的方式表示数字“十”。

“冬”字本来的意思是终结、终了,而冬季是一年四季中的最后一个季节,也是一年的末尾,因此,当四季的概念产生以后,“冬”这个字形就被用来表示“冬季”了。

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言“冬,四时尽也”,显然针对的是“冬”作为季节名称的用法,而非它的最初含义,这一点值得注意。

“冬”被用作季节名称之后,人们在原字形上添加“糸”构成“终”字,以表示“终结”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在有的版本的《老子》中,“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中的“冬”被直接写成了“终”。

当“冬季”成为“冬”的基本含义之后,其字形也沿着这一脉络继续发展。

“冬”的金文形体中增加了“日”,像是“日”被覆盖住了,意味着阳光不太温暖,借以强化“冬”的含义。

而“冬”的小篆字形,则去掉了“日”,在下面增加了。

2022上海高考语文 散文专题1 考情梳理+答题模板

2022上海高考语文  散文专题1  考情梳理+答题模板

散文阅读专题(一)散文考情散文在高考中的分值:15分(3、4、4、4)常考考点及题型?一、是什么(含义题、概括题)常考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②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的“xx”的含义。

’③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④请概括出文中xx的特点,并作简要阐释。

⑤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三种表现/原因。

总结:常考题型为①词语含义题;②标题含义题;③理解句子含义。

④段意/原因/特点概括题。

(一)含义类1、词语含义题(1)常考词语类别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③特殊指代意义(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2)答题角度三“联”表层含义:一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

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深层含义:二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主旨思想:三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依”手法:依托手法挖掘。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

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2、标题含义题首先,要抓住标题关键词,分析其特征或结构,弄清拟题的方式,如以人物命名、以环境命名、以主要事件命名等。

其次,看标题表达上有无特点,如有没有用修辞手法。

最后,弄清楚与文本在内容、主旨、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联系,由表及里,多角度多层面挖掘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3、句子含义题(1)内容上可能有的意义:第一,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句意、段意)第二,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修辞意义等);第三,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模考试之后的冲刺阶段,高三语文阅读如何组织有效复习,是目前高三考生及教师思考的问题焦点。

按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体例结构的六大版块,再做一次梳理与强化,是常见的比较踏实有效的做法。

本文试就阅读版块中的现代文(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考点,做些复习提要。

先看看近三年高考“现代文(二)”的选文类型与基本题型:
从汇总表中不难看出,上海高考现代文(二)——文学作品阅读题已形成两个明显的固化范式:
1.分值加大,反映了对考生人文情怀的引导与关注。

对文学鉴赏能力的测量加大权重,有利于整体提升考生的语文素养与气度,对中学语文课加强文学阅读教育具有指导性意义。

2.考点丰富、灵活,涉及面广,全面考察文本解读能力:选材立意、写作内容、思想主旨、感情基调、组织线索、结构思路、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修辞效果、词语品味、景物描写……
这里特别提醒:要注意一道多项选择题(6选2),选择肢考点自由无拘,完全看文本材料特质,适合考什么就出什么考题;而且分值大(6分),是阅读题中分值最高的小题。

例如,2012年高考现代文(二)第9题: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①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第②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第③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第④段“屈”、“撅”、“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第⑩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

F.第(15)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C F)
这6项选择肢涉及的考点:
A项考点:品析句子表达作用。

文章开篇紧扣题目说“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简洁,突出记忆中的核心印象——“骆驼队”。

B项考点:理解描写用意。

第②段用拉骆驼者的忙碌,比较突出驼群的“沉默”(温顺性格)。

C项考点:品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第3段中“拉骆驼的”所说的实际上否定了“我”的猜想,用“但是”表示前后有转折关系,并非表“强调”。

因此C选项错误。

D项考点:动作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

这一串动词用在高大的骆驼身上,突出了温顺特点。

E项考点:理解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互变换及其表达效果。

间接引用又叫“原意引用”,不仅可以使行文有变化,有时还可以简洁文字,使表达更具概括性。

F项考点:整体把握语段内容与感情。

第15段虽然描写了天气变暖后骆驼毛皮“太不整齐”的样子,但从“我真想”的善良愿望、骆驼“轻松的步伐”、铃铛“更清脆”等鲜明情感的词语中可以看出,“我”爱骆驼的感情没什么变化,因此F项判断不当。

2012年高考第9题给我们这样的提示:六个选择肢等于从六个角度,方方面面考察学生对文本研读、精读的水平差异与能力层次,考点丰富灵活。

这完全要靠扎实的基本功,全面复习备考,多做一点相关训练,熟练化运用相关知识。

因此,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有必要全面、系统梳理一下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考点,心中构建起文学作品考点的纲、线“知识树”,面对现代文(二)的文学作品阅读,我们就能从容解题。

现代文(二)的选文,除2007年春考选用小说,连续多年文体样式一直是散文,只是题材有所变化。

因此,可以重点做些散文阅读训练,但也有必要适当关注一下其他文学样式,有备无患。

下面按文学作品分类,把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涉及的基本常识,以“提要”
形式附后,帮助考生分门别类复习,逐一核对是否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文学作品阅读”的专项训练中熟练运用。

附:高考现代文(二)“文学作品”阅读所涉考点提要
一、小说
1.小说的定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篇幅分类(长、中、短、微型;)
2.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表意作用
3.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及其作用
4.叙述的视角:当事人与旁观者;成年人与孩童(如《皇帝的新装》)
5.描写手法的成功运用
(1)人物描写
■ 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细节)
■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即直接与间接描写)
■ 主要与次要人物的作用(或:上场与不上场人物设计的意图)
(2)景物描写(绘形、色、声、态、质)
■ 景物描写的视角:平视、俯瞰、仰视
■ 景物描写的顺序(感知方式上:视、听、触、嗅;空间位置上:上下、内外、远近;情态上:动——静;手法上:虚——实、正面与侧面)
■ 景物描写的表意作用:烘托人物、渲染气氛、预示情节;特殊寓意
6.小说基本手法:对比、渲染与烘托(衬托:映衬、反衬)、伏笔与悬念、铺垫与照应、过渡;象征与隐喻
7.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8.情节线索:以物品、人物、事件、处所、感情为线索;单线双线、明线暗线
二、散文
1.散文分类:抒情、叙事、哲理散文
2.散文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以小见大;联想象征;乐景衬哀情
3.散文句式:整句与散句
4.语言风格:淳朴敦厚、朴实无华、清新自然、精致优美、深沉厚重、含蓄隽永、简洁明快等
5.修辞运用及其表意效果
三、戏剧文学(剧本)
1.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表现社会生活、塑造人物。

阅读剧本,要抓矛盾冲突。

2.戏剧文学的基本特性:通过因果相承的动作(外部动作、心理动作),展现戏剧冲突与戏剧情节。

3.戏剧语言的品析:要品味人物台词,探究人物心理活动(潜台词),进而把握人物性格。

4.剧本构成:人物语言(对话、道白)、舞台说明(表演提示与布景要求等说明)
5.戏剧分类
①形式上:话剧、歌剧、舞剧
②题材: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科幻剧
③矛盾冲突性质:喜剧、悲剧、正剧
④结构场次:多幕与独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