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
案)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随堂演练
1.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宋诗。
暮春即事
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解析:此题的要求就是赏析诗歌的动静手法,那么,解答题目时就要分析诗歌中何为动,何为静,并体会动静关系,结合诗歌内容指明表达效果。
答案:这首诗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
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
这样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2014浙江萧山五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手法专项练习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的结构手法体现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手法,常见的首尾呼应、重章叠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过渡、铺垫、线索等。
下面就每一种结构手法做简要分析,以有助于鉴赏。
常见结构手法知识:1、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3、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指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4、卒章显志诗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要“首旬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5、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6、起——承——转——合。
“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
高考语文诗歌之表现手法练习答案
诗歌之表现手法考点精练答案1.【思维规范】这首诗的表达方式很明显:前面以记叙为主,最后两句议论,从“构思”上看,这两部分是作品的主要构成,二者的关系是“对比”,这种手法的效果就是使某一方面的特征更明显,能突出某一个方面。
(对手法的分析容易误认成“先抑后扬”。
区分:扬抑是“针对同一对象”前后不同的态度,“对比”则是“针对不同的对象”做出的比较)【思维备考答案】对比。
前半部分揭露了达官贵人们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后半部分表现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
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矛盾,表达了对权贵们的讽刺和对贫苦百姓的同情。
2.答案运用了衬托手法。
这首词上片并非全部直接写鹰,而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
显然作者在这里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的形象。
3.答案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
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人在饯别宴会上听到的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越是感到一种难舍和难受。
这种以喜相送反衬悲离的结句,渲染了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使得诗意余韵不尽。
4.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象征诗人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5.解析上片是说作者路遇美人却无缘相邀的怅惘、失望之情。
接下来,作者自然产生联想,推测美人的大好青春年华是与谁共度的呢?这么漂亮的美人一定居住在一个临水的幽美之处,那里有香艳的闺房、精美的花园,以及人们无法知晓的生活。
下片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
伫立良久,直到黄昏慢慢地来临了,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惊回现实。
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词句。
结句的“闲愁”,正是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缥缥缈缈,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以比拟。
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和烘托等。
1.衬托。
例:阅读下而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①_________杜审言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绝句漫兴九首(一)_________杜_________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①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写在这次流放途中。
②迟日:春日。
③造次:匆忙。
《渡湘江》中“今春花鸟作边愁”句和《绝句漫兴九首(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都将“花鸟”人格化,并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春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渡湘江》中鸟语花香在诗人心目中只倍增远去边疆的哀愁;《绝句漫兴九首(一)》中,诗人见花,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
《渡湘江》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通篇运用反衬和对比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诗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诗人渡江南下,看到江水滔滔北流,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抒发了怀念京国的悲思愁绪。
《绝句漫兴九首(一)》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情绪。
第一句概括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第二句是说春色不晓人情,莽莽撞撞地来到江亭,闯入诗人的眼帘。
第三、四两句,是诗人的责怪之辞:花匆匆的开放,莺频频地啼叫,似乎故意来捉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
本诗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符合生活中的实际,结果是哀感倍生。
题目要求从情与景的关系来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从大的类型来看,情与景有一致和不一致的。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2-表现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2-表现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①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②。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③,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④。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
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
②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
亦以代酒。
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
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C.末句用“三余”之典,不写读书,而叙闲暇享乐,说明诗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D.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本诗前三联皆对仗,体现格律严谨、语言整饬的特点。
2.苏轼是著名的美食家,在本诗前三联中,他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美食美味?请简要赏析。
【答案】1.C2.(1)对比。
首联中金黄色的枇杷与白玉色的美酒,颈联中青绿色的槐芽饼与绯红的藿叶鱼,色彩对比鲜明,让人垂涎欲滴。
(2)衬托。
用垂莲盏、圆卵碗、大冰盘等器具盛放美酒佳肴,美器衬美食,更显美食色味俱佳,令人口齿生津。
(3)比喻。
首句把枇杷比作金珠,写出了枇杷的色泽诱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分析错误,此句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情,既有旷达洒脱,又有落寞失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美食。
第一,本诗的首联“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写枇杷已熟,金灿灿圆润如珠;启封一坛桑落酒,酒沫洁白盈盈。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时也称为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等方面。
(一)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象征等手法。
春晓曲温庭筠家临长信①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注】①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庭筠诗词中有很多为闺中女子代言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女子的生活。
B.诗中用“油壁车”“金犊”“流苏帐”等词,正面描写诗中人的生活豪奢。
C.“暖犹睡”“闲不扫”写出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
D.诗中并没有出现人物,但在密集的意象中,女子的形象鲜明,语言秾丽绮艳。
15.这首闺怨诗是如何表现女子的春愁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②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诗写于1247年。
1243年元好问应元邀请,出使燕京,与张纬文相聚,是冬,离京回忻州。
元好问,金末至元朝时期诗人,金亡后不仕。
张纬,字纬文,号愚斋,诗人好友。
②燕市,燕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既表达出收到老友书信后暂且可以缓解愁怀的且惊且喜心态,又感慨自己华年已逝,深沉而抑郁地倾诉作者满怀的离情别思。
B.颔联写昔日与好友在燕京的短暂欢聚,如今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诗人独自吟诵杜甫的诗篇,通过今昔的对比,具体地写出了二人之间山川难隔的高情厚谊。
C.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世态流变,青年男女穿红戴绿一片欢乐景象。
既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情景的描述,更是诗人自宽自慰豁达洒脱心静的流露。
D.全诗虚实结合以诗人主观视角的转换来描述和抒怀,首联起笔扣题写对友人的怀思,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尾联抒写发自肺腑的真情。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
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四周,白日
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辽阔壮美。
【小题2】这首诗中运用了以下修辞手法:
①比喻:如“白日依山尽”,将太阳与山相互映衬,形象地描绘出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象。
②夸张:如“欲穷千里目”,夸张地表达了诗人渴望登高远望的愿望。
③拟人:如“黄河入海流”,将黄河赋予了人的特质,形象地描绘出黄河奔腾不息的景象。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
四周,感叹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自己渴望登高远望、追求更高境界的思想感情。
同时,这首诗也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人们不断攀登,追求更高的目标。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案
五、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 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 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 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答案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 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排比”,并以前四 句为例的,也可给1分。 2.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 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 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 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 给2分。
五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 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 自然而又情真。 2、“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 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 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 (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 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 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 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 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 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5、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结构:(五)材料取舍:。
二、能够判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喻、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张。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对比,。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1.这首宋诗《暮春即事》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专心研读的情景。
诗中描写了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等动态景象,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态景象。
这样的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和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这首唐诗《早寒有怀》通过描写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上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这首诗《台城》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晚唐,回顾六朝旧事,借吊古城之名,抒发了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诗中写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些景象都在借古讽今,表达出诗人对当时时局的感慨。
4.这首宋词《蝶恋花·旅月怀人》通过描写月色、乌鹊、故人、梅花笛、蟋蟀、芭蕉等景象,表达了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词中写月去疏帘才几尺,XXX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XXX,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这些景象都在表达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需要分析词人在描写离别、乡愁时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①借景抒情。
词人通过描绘烟柳、淡云、孤雁、XXX等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和乡愁之情。
②运用比兴手法。
如“浮生长恨飘蓬”,将人生比喻为一片漂泊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的不安和无奈。
③运用排比手法。
如“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通过排比的方式,把词人的心情表现得更加深刻。
④运用拟人手法。
如“酒醒人静奈愁浓”,将愁情拟人,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悲凉和痛苦。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练习:古诗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古诗的表现手法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早雁杜牧①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②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③岸莓苔④。
[注]①本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这一年回纥南侵,百姓流亡。
②仙掌:汉代建章官内有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③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
④莓苔:一种蔷薇科植物。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虏弦开”一语双关,既指回纥挽弓射猎,又指发动军事侵略活动。
B.三、四句绝佳,承“四散”而来,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飞图。
C.前四句写雁之南飞,接下来遥想雁之北归,寄托作者情感,引人深思。
D.本诗风格婉曲细腻,语言清丽而含蓄,代表着诗人的整体创作风格。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细捻轻拢”句,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化出,赞美弹奏琵琶的技艺。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
的表达方式(含答案)
唐代:XXX
新秋瑞霭晚云收,洞庭初见月如钩。
半夜钟声到客舍,沉湎不知夜已半。
注】秬秸:一种谷子。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解析:本诗以洞庭湖秋景为背景,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颔联中,第一句写景,描绘了秋天晚上的瑞霭和月亮;第二句写情,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心情。
在写景的同时,把情感融入了景中,形
成一种景中情的艺术效果。
答案:诗歌颔联巧妙地融合了景与情,以洞庭湖秋景为背景,
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把情感融入其中,
形成一种景中情的艺术效果。
本词通过描写松竹、翠萝、江山等景物,营造出寒冷、萧
瑟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之情。
上片写出幽径无人、
独自芳香,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心态和寻找知音的渴望。
下
片则通过“共梅花语”、“寻芳侣”、“香在无心处”等语句,突出了兰花高洁、坚贞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和坚守。
整首词通过借物抒怀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中,达到了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表现手法答案示例+诗意赏析+参考答案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表现手法(答案示例+诗意赏析+参考答案)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用典。
1.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鲜明。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2 .对比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 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 表现手法。
它既是表现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阕乡狱[注],中有冻死囚。
题: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 特色。
1 .审题。
题干要求单一:分 析对比手法运用所产生的 艺术效果。
2 .找出诗中构成对比的 “点”,主要有朝廷显贵“无 饥寒”与乡里“冻死囚”的 对比,还有岁暮自然的“大 雪”与“朱轮”“醉暖”中 隐含的对比。
3 .对比凸显了朝廷显贵与 乡里冻死囚的巨大差别,极 具冲击力地揭示了社会不 公的现象。
4.组织精练语言,按“艺术 特色表现在哪些地方,产生 了怎样的作用”这一思路准 确作答。
参考答案: 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 全篇,接下来的十四句详写 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 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 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 之势;从艺术效果看,前面 十四句(第三句至第十六 句)通过层层铺叙、3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物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 和深刻的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案2 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随堂演练
1.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宋诗。
暮春即事
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解析:此题的要求就是赏析诗歌的动静手法,那么,解答题目时就要分析诗歌中何为动,何为静,并体会动静关系,结合诗歌内容指明表达效果。
答案:这首诗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
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
这样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2014浙江萧山五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所包含的情感。
解析:画线句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所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就很清楚了。
前文有“乡泪”,本句有“迷津”,所以自然有对家乡的思念,对前路的迷茫。
若答“烘托,以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或“对于前路漫漫的迷茫”“欲归不得的迷茫”)也可。
答案:以景结情,融情入景。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注】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从整体看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小注可知诗人身处晚唐,因为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此时诗人凭吊台城古迹,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答案: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月去疏帘才几尺。
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
清影裴回①,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②遮掩窗儿黑。
【注】①裴回:即徘徊。
②生憎:此处作厌恶解。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写“怀人”时用了哪些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
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出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对诗句的分析回答。
答案:①借视觉之景来描绘悲凉意境,融情于景。
借近在咫尺的月儿、惊飞的乌鹊以及瑟瑟秋风下的芭蕉来凸显作者怀人而不得的伤感。
②运用衬托手法。
借梅花笛的哀怨以及灯前鸣叫的蟋蟀的搅扰,衬托出作者的怀人之痛。
③借用典故。
用曹操《短歌行》中的“乌鹊南飞”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来衬托自己的孤寂。
④运用拟人手法。
借写蟋蟀欺负“病客”的不通人情来衬托作者的悲凉心境。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客意
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注】了了:了然,清楚。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注意分析出诗人之所见(实)与所思(虚)及其表达作用。
答案:虚实结合(以虚写实)。
诗中第一句是“实”,是诗人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
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
苏幕遮
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写相思的古诗词中有一种常用的写法:以想象对方思念的情境来表达自身柔肠似断的思念。
这首词有这种写法吗?试作分析。
解析:本题题干已明确点明写法——想象,命题人既然这么问,自然是有这种写法的。
下片最后三句明显就是词人的想象。
答案:有“五月渔郎相忆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从友人角度落笔;在这盛夏五月的时节,我的在故乡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
想念我?我可非常想念你们,在梦中划着小船,和你们一起畅游芙蓉浦中。
这样,更突出了词人的乡愁。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临江仙
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①长恨飘蓬②。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①浮生:一生。
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②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
答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两者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为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
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同友人游青溪
(清)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简要赏析。
解析:抓住颈联中“问柏”及尾联中“此间住久恐成仙”分析其新意即可。
答案:这两联将平凡的景象写出了新意。
颈联充满神奇的想象,不说柏树栽种于魏晋时期,而说它能讲述魏晋间的事(此处是化用《桃花源记》中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来),本是枯燥的时间交代就写出了新意。
尾联借嘱咐同伴之趣话,侧面烘托这人间仙境之优美迷人,写法也很新颖。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整首词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主要是在写景,上片写秋雨秋云无雁影,下片写夜深人静,只有照壁孤灯相映。
最后两句“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流露出作者孤独寂寞,长夜漫漫难熬的情怀。
由此推知,前面的写景句,句句含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答案:全词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片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片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得很清晰。
全词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解析:“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营造了月夜静幽的氛围,淙淙的泉水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宁静,所以这是反衬手法的运用。
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水声在宁静的月夜响起更突出了月夜之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