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分层构建

合集下载

“探究式五步教学模式” 的特点和操作程序

“探究式五步教学模式” 的特点和操作程序

“探究式五步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操作程序一、探究式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本模式的基本操作策略概括起来说,就是“激发兴趣-自主探究-总结提升”。

“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形式,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生动有趣的导语、饱含真情的鼓励、富有悬念的故事等),激起学生渴望参与的兴趣。

“自主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不依附,不从众,但又善于与他人合作,互相切磋,采长补短。

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提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自主探究收获,并侧重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感受。

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探究、在发现中探究、在转换角色中探究、在模仿社会实践中探究、在求异中探究、在讨论争论中探究等等。

教师应在实践中对这些方式灵活运用,并尽量创设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形式。

二、探究式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具体的操作程序为:第一步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

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导入可以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

情景导入新课后要立即进行目标定向。

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目标出示的方式要灵活自然,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认定学习目标。

数学学科B3探究型学习活动布局

数学学科B3探究型学习活动布局

数学学科B3探究型学习活动布局
一、活动目标
-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 通过探究研究,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活动内容
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数学学科B3探究型研究活动的布局:
1.问题提出与定义
在此阶段,学生需要确定待探究的问题,通过课堂讨论或者自我思考等方式,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定义和界定。

2.探究计划制定
在明确了问题以后,学生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探究计划,包括探究的方法、工具、时间和分工等。

3.信息收集与处理
学生需要根据探究计划,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包括查阅资料、进行实验或观察、整理数据等。

4.探究实施
学生根据探究计划和已经收集的信息,开始实施探究,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

5.结果分析与总结
学生需要分析探究结果,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三、活动方式
我们将采取小组探究、教师讲解、学生自主研究、现场实践等方式,进行数学学科B3探究型研究活动的布局。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
活动时间:每周二和周四的下午。

活动地点:数学实验室。

五、活动评价
我们将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这种探究型研究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成为真正的主动研究者。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基本策略一、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展”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认识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总体目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课堂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实行差异化教学,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总体要求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要博采众长,走“继承+借鉴+创新”之路,以“自主学习——课堂展示——训练检测——反思小结”为基本思路,探索适合本土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把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具有简约化、真实性、主动式、分层次、高效率等主要特点,体现“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的教学高境界。

课堂教学简约化并不是教学草率省事,而是指教学内容要精、教学环节要简、教学方法要活,通过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

真实性是强调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呈现真实的教学问题、渲染真实的教学情感,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体验,确保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主动式是指转变教学方式,以学定教,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分层次是指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异步发展、同步达标。

“主题引领,分层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主题引领,分层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主题引领,分层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李陆霞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9期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

一种教学模式,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

但是,在各种教学模式纷呈的当下,我们更趋向于从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研究,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主题引领,分层解决”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模式,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本文从“主题引领,分层解决”的涵义与特征、程序、规则和方法等环节系统地构建本模式的教学操作体系,以下是我们的探索与思考。

一、基本涵义“主题引领,分层解决”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论和能动反映论、教育学关于人的主动发展理论、人本心理学等理论为依据,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心理特征来设计“教学主题”以引领教学过程,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来设计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分层处理教学环节,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培养学生分层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是一种建立在“主题化”教学的基础上,以突出解决问题的程序和策略为生长点,致力于体现教学内容(主题)与教学方法(分层)相统一的教学模式。

“主题引领”是指把数学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进行整合与延伸,提炼出融合综合性和概括性为一体的“教学主题”以主导整个课堂。

“分层解决”是指按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合理规划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分层处理教学环节,即围绕“主题呈现,告知目标;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互动交流,点拨深化;综合训练,当堂解决”四大层次展开教学过程,分层推进,逐步解决。

二、基本结构及操作程序在设计理念上我们提出以“一主题四层次”来体现本模式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在操作程序上体现通过创设“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注意,围绕“主题呈现,告知目标;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互动交流,点拨深化;综合训练,当堂解决”四大层次展开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进行着适应和改变。

在高职院校中,分层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分层教学模式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按照能力、兴趣、特长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教育学和心理学。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不同的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

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和程度都是独特的,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中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也是不同的。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在高职院校中,分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分层: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规划,将课程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

例如,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等。

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方法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直观和简单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深入和复杂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3、学生评价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评价方法,如平时成绩、期中考试等;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严格的评价方法,如项目报告、毕业设计等。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1、如何科学地进行学生分层: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

然而,如何科学地进行学生分层,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判,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如何有效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

浅谈综合实践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综合实践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中闯可 以穿插活动视频及活动照片 回放 ,最后是 研究结论及研究感想。
( )成果展示汇报 的方法 三
问道 阿等在线调查 网站, 但这需要一个较长周期。 如何对调查 问卷 进行统计 可指 导学生使用 在 纸上写正字的方法统计封 闭式 问题 .要 求对 杂
乱无章 的数据进 行初步整理后 ,画出最原始 的统
( 一)学生外出活动 的指导
笔者认 为一个 完整研究 性学 习主题综 合实践活动

般要经过 几个阶段 ,即活动准备 阶段、活动实
施阶段 、活动总结 与交 流阶段 ,综合实践指导教
师可 以这样分 阶段 进行具体指 导。

学生到社会 上调查采访之前 .教师要做好必 要 的安全和礼仪指 导,在双休 日 节僚 日 充分利用 Q 和 电话 与学生及时沟通 。当然有 时问教师最 Q 好能与学生共 同活动 ,亲 临现场教师可 能会发现 很多 问题 .教师在 课堂上 引导学生预设外 出采访 可能发生 的ij ( 日 l墓 没有找到要采访 的人 、采访 问 1 题没想好 、没有取得别人 信任 ,采 访设备不全 ) , 以及如 何应 对 ( 活动前要确定联系好采访 的人 、 设计好采访 问题 ,要 身穿校服或带好学生证 、结 合小组课题进行 采访提纲设计 ,需要准备什么设 备 ,小 组中的哪个同学可 以准 备‘全体 同学要带
卷 ,统计数据 以图表形式呈现 ,调查分析结果,
教师指 导学 生在 发放 闯卷时找各种不 同的人
来调查 ,确定最佳 发放试卷 时间,选择乐意接受 调查 的对象 ,用 礼貌和真诚感动调查对象 ,指 导 填写 ,保证每份 问卷质量 。当然也可指导学生如 果想获 得准确 的数据,可 以把设计好 的调查 问卷 发到 免费问卷调 查网站上 ,如调查派 、闯卷星 、

探究性课堂如何指导学生设计方案

探究性课堂如何指导学生设计方案
息 启发学 生 提 出问题 ,探 究 生物科 学 的奥 秘 。
热点问题切入……精心设计的情境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进
行 探究性 学 习 。 么 , 何在 探究性 课 堂上 指导 学生 设计 那 如 方案 呢 ?我 觉得 可以 从以 下几 个 策略 着手 。
2 分层 策略 .
不 同的 学生 必定 有不 同 的学 习基 础和 学 习策略 , 对 针 不 同的学 生设 计 不 同的教 学策 略 , 才能 更好 地体 现教 师 的
学习。
情境 或 活动 情境 形式 呈现 。它能 引起学 生 学 习的意 向,刺 激学 生学 习的需要 ,提高 学 生的学 习积极性 。在学 习过 程 中 ,要 勇于 探索 、敢 于 质疑 ,才 能发 现 和解 决 问题 。怎 样 让学 生在 学 习 中去 发 现 、探索 问题 , 探究 性学 习过 程 的 是 核心 。 创设 良好的 问题情 境能 够充 分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主 动获 取 了知识 ,提 高 了学 习能 力 。
第二 , 创设 情境 要 强调 学生 的 问题意 识 ,引导 学生 自
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主动进行探究。没有
问题 的 思维是 肤 浅 的被动 思 维 , 主动思 维能 促 使学 生不 断 发现 问题 、努 力解决 问题 ,因此 ,设 计的 问题要 有 启发性 和 引导性 , 如利用 丰富 多彩 的生物 现象 激发 学生 的好奇 心 , 促 使学 生主 动去 研究 和探 索 , 或利 用各 种新 的生 物科 技信
境呢 ? 第一 , 师要 善于 提 出 问题 ,问题要 有 科学 性和趣 味 教
性 。例如,在进行 “ 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
进 一 步 探究 中 ,我 创设 了这 样 的 问题 情境 :“ 们 吃 的蒜 我 苗是绿 色 的 , 而蒜 黄是 黄 色的 , 它们是 怎样 培 育出来 的 , 你 想 知道 吗 ?那就 请 你亲 自种 植来 探 究吧 !” 激起 了学 生 这 探究的 兴趣 和愿 望 。随 后 , 引导 学 生设 计实验 方 案 ,选 我 择 材料 进行 培 养 , 找 出光 是探 究 的主要 因素 。 家将 一 并 大 组 蒜苗 放在 光 下培 养 ,另一 组放 在暗 处培 养 ,进行 对 比实 验, 结果 证 实光是 叶 绿素 形成 的 条件 。 生通 过亲 自 验 , 学 体

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摘要:基于课堂教学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时空条件,可以将大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区分为理解探究、模仿探究和独立探究三个层次,其中,“理解探究”以对教材中的探究成分的认识和理解为主要目的;“模仿探究”以对教材中的典型探究成分的模仿操作和训练为主要内容;“独立探究”以独立、完整地完成探究的全过程为特征。

这三个层次的探究同时也构成了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

当前,落实大学研究性教学模式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提供学生进行探究所需要的时空、物质及评价等方面的条件;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联与转换;将课堂内的探究教学与课堂外的探究教学进行结合和沟通。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解探究;模仿探究;独立探究迄今为止,国内对于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探讨,大多聚焦在课堂教学之外的课程结构调整或研究性活动的设计,如试行导师制、实施大学生科研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1]。

而对作为大学教学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其中结合教材内容的教学,应如何落实研究性教学,则缺少应有的关注。

本文结合笔者在大学所开展的研究性教学的经历和感受,尝试从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由于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要渠道,因此,研制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落实研究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三个层次的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系统的书本知识为载体展开的。

因此,大学课堂中的研究性教学不可能脱离书本知识,而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

基于大学课堂教学的这一特征,我们建构了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三个层次的模式:理解探究的教学模式、模仿探究的教学模式和独立探究的教学模式。

1.理解探究的教学模式应该说这种模式是大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和日常化的教学模式,几乎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可以运用。

这种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教材中的某些探究、发现的成分为主要特征,一般以每次课为实施时间单位。

分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分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解决一些稍为复杂 的问题 ;
导、 分组教学和集体讲授三种形式 的组合 , 使教学 目标 、 教 学 内容、 教学 速度 以及教学方 法更符合学 生的知识 水平 和接受能力 , 符合学生实际 学习 的可 能性 . 免不分对 避 象 “ 刀切” 一 的弊端 , 因材施 教提升 到可操作 水平 , 把 大 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 是班级授课 制条件下 实施个 别化教
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 的今天 , 更应 当注重 学生 的个 性发
展. 针对上述情况 , 笔者对 “ 向全 体 , 面 正视差 异 , 层 分 推进 ” 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初 步研究和实践 .
2 理 论 依 据
c层 次 : 小综合 , 多变化 , 主动走 , 促能力 . 如“ 一元 二次 方程求 根公式 ” 的共 同 目标 : 会用求根

教学论坛 ・
十。擞・ (0年 6 初 版 ? 7 29 第 期・ 中 ) 0

分层 教学— — 有 效 课堂 教学 的 研究 和 实 践
3 0 5 浙江省 杭州 市滨 江 区杭 州 浦 沿 中学 来 10 3
1 问题 的提 出 在 中学数学教 学 中, 由于学 生对 数 学 的兴趣 、 对知
第一层 问题用 于引导学生积极思 考 , 带动 学生主动 参 与教学 ; 第二层 问题 用于 训练学 生思维 , 固所 学知 巩
识; 第三层 问题重 在精选 典型例题 , 当做变式 引 申, 适 指 导学 生在 变化 中认 真 观察 、 索讨论 , 探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
能力 以及提 出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如在 复习一元一 次不等式( ) , 组 时 针对不 同层次的学生 , 师在课堂上提 教

段时间的学习后 , 由学生 自己提出要 求 , 教师根据学生 的变化情况 , 作出必要的调整 , 最终 A层逐步解体 , B层 、 c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分层指导的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分层指导的探索
质和创新能力。
( )研 究性 学 习课 题 的微 观 设 计 二
课 题微 观设 计 即对某一 个课题 的具 体研究 过程 ,以及 根据课 题需要搜 集 、讨论 、筛选 材料 等过程 的设计 。教 师 对微观 设计要有 一个 总体框架 ,对不 同层 次的学 生提 出不 同要求 ,让不 同层次 的学生在 研究性 学 习中培养创月 号 上神 新精 半 月 0 六 年 十 0
( )这个椭 圆的面积能求出来 吗?怎样求? ( )为什么球 3 4
的影 子 一 定 是 椭 圆 ? ( )证 明球 与 地 面 的 接触 点 是 椭 圆 的 5

个焦点 。 ( )如果把太阳光改成附近 的一个 光源 ,以上 6
在学习讨论过 程中 ,问题 ( )要求学生 自己从 网上 或者 图 1
指导。
研究性学 习是学生对 某一 问题 由质疑 进而 探索 ,再收 集材料进行 分析 ,凸显学习 的 自主性 和主动性 特点 。学习 过程应该使 不 同基础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学有兴 趣 、学 有所 获 。为达成 这一 目的 ,引进 分层 教学 的理念 和做法就 很有 实际意义 。研究性 学习课题 的设 计 、难度 以及 教师为 学生 提供信息材 料 的数 量等方面 ,必须注 意学生 的差异性 。如 果 同一课题 或课题设 计 ,提供 同量 的信息资料 ,给不 同学 力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去完成 ,那么基 础好 的学 生会觉 得容 易 ,认 为没有研究 价值 ;而 基础相对 较差 的学 生则会 难 以 深入持 续。若根据 学生 的认 知水平 的差异性 和复杂性 ,分 层 次对 学生进行组 织 ,设置 不同层 次课 题 ,逐 步递进 ,就 可 以使 各层 次学生 都能参与 研究性学 习 ,发展 数学思 维品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教师要对“研究性学习”有清楚、全面、正确的认识1.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它要求学生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从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采取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并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把现存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倡导学习要将知识、技能、态度、情感融为一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使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和谐统一,革除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研究,以致压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弊端。

2.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中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辩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

(2)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态势由于学生要研究的问题多数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开放性的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并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而且,开放性的学习还将培养学生们开放性的思维,使他们突破“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3)研究性学习课程是自主型课程它既赋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达成课程目标的义务。

在教学环节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在教学环节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在教学环节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一、明确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及内容,综合班中各层次学生的可能性水平,制定与各层次学生认知水平“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分层教学新知”前将这些教学目标告诉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分层明确目标”可以将“掌握”这一认知目标分为:记忆型掌握,理解型掌握,分析归纳型掌握,迁移创造型掌握四种层次的认知目标。

在教学新知前,应该帮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学习目标有哪些层次,并根据自身的认知基础确定可能达到的认知水平。

二、全面的掌握不同学生学习水平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课堂提问、小测试、实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尽快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技能、智力因素、学习品质、学习兴趣等,掌握了这些资料后,就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类,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划组,组成几个学习的小组,把每一组内的学生名单记在备课本上。

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能叫出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各种爱好。

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所有学生,在学习成绩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爱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乐观的对待每个学生的发展,树立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

三、把握好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分层次教学时,我们要从备课阶段做起,将教学时间、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充分考虑。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同一个知识点,要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尤其是在例题的讲解、巩固练习方面,要做到针对性。

在面向全体的时候,照顾个别。

努力做到,虽然分层,但不散;尽管面向整体,但不死板。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课堂上的情况,随时做好调控,将因材施教自然的融合到预习、提问、练习、辅导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四、题型分层设计,进行科学考查与评价分层如果只用试卷进行考查,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永远比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考的分数多,这样就不利于调动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他们经过几次努力,仍然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远远落后时,就会丧失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管理有哪些方法(优秀5篇)

课堂教学管理有哪些方法(优秀5篇)

课堂教学管理有哪些方法(优秀5篇)课堂教学管理有哪些方法篇一教学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怎么的课堂教学管理才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呢?通过学习,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第一,根据学生课堂40或者45分钟的注意力情况,精心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程序。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预期、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尊和自信等。

第二,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有适度的激励措施。

第三,尊重信任学生,与所有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了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挑剔心理、限度检测,保护学生的脆弱自尊心,用适当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偶然事件。

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偶然事件,老师应用宽容的心态,争取控制局面,并迅速捕捉这些偶然事件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加以引导,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进而伺机进行品德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要和所有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巧用惩罚,把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切记,惩罚不是为了维护老师的尊严和权威,而仅仅是为了教育,是为了教学,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所以,处罚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

第四,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它应该是师生共舞。

所以,课堂上应该是师生互动,老师主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第五,教师要学点心理学,这样既可以了解课堂上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也可以根据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采取更恰当的处理方式。

充分运用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信任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马太效应、无声效应、暗示效应、近因效应德才等,处理好课堂问题行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管理有哪些方法篇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各教学环节的关键部分。

管理好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规范课堂教学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师应在预备铃响前1分钟到教室门口侯课或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工作;上课铃响后正式上课;中途不得随意退出教室(体育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操场);下课铃响后按时下课,不拖堂。

如何指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如何指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有话可说 , 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 , 提高合作 交流的效率 。不
至于因从众心理 , 由个别学生误导性发言而人云亦 云, 造成群 体认知偏差 。所 以, 交流之前独立思考正是个体思维 高潮 期。 然后通过全体成员间交流合作 , 发挥群体积极功能 , 高个体 提 学习动力和活跃思维 , 达到 完成共 同研 究任 务的 目的。一般 来说 , 学生能独立完 成可不进行合作 , 个人难 以独立完 成或有 些 知识大部分学生难 以理解时 , 才进行合作交流 , 使人 人有事 可干 , 人人有意见发表 。如学 习《 数据 的收集 和整 理》 , 时 静 态物体 的数据收集我让学生独立完成 , 学会数据收集 、 整理的 意义和方法 。然后播 放“ 路 口五分钟 车辆 通过 情况 ” 某 的录 像, 要求学生统计 出每一种车各 有几辆 。面对毫无 规律 的车 流, 学生一头雾水 , 根本无法统 计 出各类 车辆数 , 纷要求 进 纷 行小组合作 , 每人统计一种车型 , 这样才保证 了学习任务 的完 成 。因此 , 进行研究性学 习时要有分有合 , 确保全体成员智 能 提 高, 使每个学生走上成功研究桥梁。
转变 , 实施 的途径是 : 1 、运 用 发 现 法优 化教 学过 程 波利 亚说 : 学习任 何 知识 的最佳 途径都 是 由 自己去 发 “ 现, 因为这种发 现理解 最深 刻 , 也最容 易 掌握 其 中的 内在规 律、 性质和联系 。 接受式 的数 学学 习方式 , 生无法经 历“ ” 学 满 怀欲望 、 痛苦 、 茫然 、 激励 、 充实和喜悦的探究过程” 成 了容纳 , 知识 的容器 , 渐渐的其 自主性 、 创造力被扼 杀的荡然无存 。只 有让学生 主动 的去探究 发现 , 使新 知的学习过 程变 为研 究 问 题 的过程 , 自参与知识 的形 成 , 能体现 学生 的主体地 位 , 亲 才 具有 “ 在无人指路 的时候也能 找到通往 知识 之路 ” 的本领 , 最 大限度 的促进学生 的发展 。 整节课都是在教师组织 下 由学 生 自己研 究 , 在容易 出现 偏差之处做些点拨 。学生学 得兴趣盎 然 , 用不 同 的材 料和 运 方法发现 了每一类分数 大小 的秘 密 , 悦之情 不言 而语 。这 喜

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一、课题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

“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

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校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我校在校生40%以上是进城务工子女,20%是父母上班,孩子一人在家,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

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转化指转变,改变。

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使学困生在学习成绩、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

学校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最新)

学校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最新)

学校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精选7篇)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夯实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培育主动学习意识,涵养健康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决定课堂教学的高效关键在于学校课堂文化建设,具体体现在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学校教学过程科学民主的管理。

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学校有序的教学管理必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本学期将从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学评价方式、丰富课程资源、关注小现象以研促教几个方面分三步走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教学管理有序:落实教学常规,让教师心中有规范1.民主发展平台:建立教师个人空间,关注教学过程的自我监控、自主发展,把教育教学行为进行量化,发挥过程评价的敦促功能。

建立并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改变教师备课检查方式,改变个人学业成绩考核方式,加大教师学习监测的力度,增强教师自主评价的透明度,实现网上交流、积累、反思,实现优秀资源共享。

2.领导跟组教研:学科组每个学期要组织学科组教研不少于两次,备课组的活动每月不少于两次(区级教研除外),于开学第一周做好规划,上报教学处。

教研内容以研究教材、突出学生学习为主。

充分备课,继续落实二次备课制度,人人要做主备、课课要有研讨、作业要分层次。

负责年级的主任参与教研活动,给出指导性建议。

3.交流听课点评:严格按照“千分制”的标准,一把校长不少于120节,教学校长不少于15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100节,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要普听一次本组教师的课,做到听一节评一节。

要关注教与学的全过程,认真执行《xx 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切合、反馈达标、学有收获。

讲课时间把握在25分钟内,发挥小组互评功能,当堂练习完成率100%,正确率90%。

4.尝试多元评价:建立对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多元评价机制,尝试星级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习,促进成长,促进发展。

从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社团二课堂、学业成绩和服务家庭(社会)五个维度进行评价,一个维度一颗星,形成学生、教师和家长共评体系,每个学期对学生进行五星级认定。

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作者:贝学问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0年第02期贝学问,洪泽二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育科研杰出校长,江苏省首届高考优秀指导教师,淮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淮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淮安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固有的时间和空间,有常规的“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

然而,中小学生的“研究”,一般都是科学成果的“再次发现”,它关注的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应用,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形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此,它不仅仅是“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体现在各科教学之中。

一、教育教学现状呼唤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1.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求回顾新课改,研究性学习不是七年之痒,而是名存实亡。

首先是认识不到位。

作为指挥棒,高考中研究性学习的考核权重不大,特征不显;其次是教师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由于对研究性学习的非学科性、自主性把握不准,老师们往往把它当成学科教学的延伸或把它改变成学科活动课。

目前,我们现有的教师大多数是封闭在自己所学专业的圈子内,无法指导、辅导、参与,而相当一部分基层教师对教科研活动也是一知半解,组织起来有困难。

再次是条件难满足。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开设对学校的图书、资料、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安全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满足这些要求的。

2.课堂教学的现实困惑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广播式”的教学仍为主体,“纲要式”、“呈现式”统领天下,自主性、互动性、探索性则十分缺乏。

而时代需要的理想的创新学习则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完成学习设计,从而让学生重新发现知识和重组知识,这无疑是对研究性学习的呼唤。

教材中对研究性学习也都有具体的要求,只是在教学中,部分老师不能真正把握好自主性、探索性、活动性、过程性和协作性等一系列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问题,把握创造力形成的核心问题,无法利用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性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它涉及到个体身心健康、性别平等、性行为知识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性教育内容,探究性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下面将介绍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问题提出。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现问题所在。

问题可以是关于生理性别差异、性别身份等方面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或观察案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有哪些?”或者“性别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这样的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信息查找。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查找并收集相关的信息。

学生可以使用书籍、互联网、采访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他们可以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性别心理的形成、性别偏见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查找可靠的信息源,并提醒他们注意信息的可信性。

第三个环节是信息整理。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他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笔记、总结等方式来整理信息。

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中提供一些组织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可以将生理性别差异、性行为知识、性别身份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

第四个环节是问题解答。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问题的解答。

他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发言的方式来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答,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中提供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问题。

第五个环节是知识应用。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他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应用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或案例,让学生进行性教育方面的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或个人表演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探究性教学模式包括问题提出、信息查找、信息整理、问题解答和知识应用这五个环节。

通过这五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性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性教育素养。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三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分层设计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三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分层设计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因此,探索高校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三自主”)能力是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1-2]。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及其他近化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在基础化学实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构建了实验内容的三个层次,即: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在教学方法上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形成了“三层次”递进式的教学特色,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三自主”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有机化学实验“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有机化学实验开设的时间多数高校是在大学一、二年级,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大学低年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课题组把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第一层次为基础规范性实验,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研素养以及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关键。

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性实验,是训练、巩固学生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实验能力的过程;第三层次为研究探索性实验,是拓展思路、提高科研素质、培育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分层设计课题组以培养学生“三自主”能力为目标,围绕有机化学实验“三层次”的内容,探索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法。

基础规范性实验采用“问题引领互动式”教学,意在调动学生的思维,侧重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任务导向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能力;研究探索性实验采用“专题研讨探究式”教学,以科研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分层指导的探索122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分层指导的探索122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分层指导的探索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教授型学习方式,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篇文章将主要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分层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分层指导的建议四个方面来谈一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分层指导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高中数学学科是高中课程中比较难的学科,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

自从新课改改革以来,一直提倡翻转课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等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讲授型学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通过探究分析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之前已经有文章讨论过这个话题,但基本上都是从研究性学习的建议来谈的,所以,本篇文章将主要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分层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分层指导的建议四个方面来谈一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分层指导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长期接触到的都是“接受式”教学,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课程要求都已经被计划好,只要按部就班的实施就可以了,许多学生很少思考“为什么”,习惯性听从教师的指导,很少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分析。

研究性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某一个问题为核心而进行探究,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得出想要的正确答案,采用何种具体的实施措施,由学生们来决定。

教师设置相应的研究性问题,一般是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考虑的,但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完全可以继续往更深一层去探究。

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处于一种很被动的角色,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些时候学生并不能立刻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也不能及时消化吸收教材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第11期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分层构建陈佑清 吴 琼摘要:基于课堂教学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时空条件,可以将大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区分为理解探究、模仿探究和独立探究三个层次,其中,“理解探究”以对教材中的探究成分的认识和理解为主要目的;“模仿探究”以对教材中的典型探究成分的模仿操作和训练为主要内容;“独立探究”以独立、完整地完成探究的全过程为特征。

这三个层次的探究同时也构成了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

当前,落实大学研究性教学模式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提供学生进行探究所需要的时空、物质及评价等方面的条件;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联与转换;将课堂内的探究教学与课堂外的探究教学进行结合和沟通。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解探究;模仿探究;独立探究迄今为止,国内对于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探讨,大多聚焦在课堂教学之外的课程结构调整或研究性活动的设计,如试行导师制、实施大学生科研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1]。

而对作为大学教学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其中结合教材内容的教学,应如何落实研究性教学,则缺少应有的关注。

本文结合笔者在大学所开展的研究性教学的经历和感受,尝试从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由于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要渠道,因此,研制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落实研究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三个层次的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系统的书本知识为载体展开的。

因此,大学课堂中的研究性教学不可能脱离书本知识,而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

基于大学课堂教学的这一特征,我们建构了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三个层次的模式:理解探究的教学模式、模仿探究的教学模式和独立探究的教学模式。

1. 理解探究的教学模式应该说这种模式是大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和日常化的教学模式,几乎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可以运用。

这种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教材中的某些探究、发现的成分为主要特征,一般以每次课为实施时间单位。

此处所谓“探究、发现的成分”主要是指探究或发现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或环节,包括:从事探究、发现的意向与动机;如何发现、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运用何种研究方法(如实验、调查、文献等)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证据;应用何种思维方法(含形成研究假设、建立模型、得出结论的方法)创造性地加工处理证据以获得结论;与人合作及交流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研究过程与结果的提炼与表达;研究结论的实验检验或实践应用。

此模式包括的主要环节有:整体阅读教材—挖掘探究成分—理解探究成分。

整体阅读教材。

在教学某一章节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整体阅读此部分教材,以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结构,为后续认识和理解教材中的探究性成分做好准备。

在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如下问题:教材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呈现知识的层次或结构?有无介绍知识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结论的?等等。

挖掘探究成分。

即寻找、发现教材中典型的探究成分,尤其是其中特别值得学习的探究成分。

教材中不同章节内容在体现探究过程或环节方面的侧重点及其学习价值不会完全相同,有些内容可能在提出问题方面很有新意,有的在揭示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方面很有特色,有的在介绍获取解决问题的证据或资料的方法方面比较突出,有的则在对材料的处理和创造性思维方法方面比较陈佑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吴琼,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59典型,有的可能在突出知识的实践应用方面做得很有特色,等等。

当然,教材中有些内容可能集中地体现了探究的多种成分。

理解探究成分运用的具体过程。

重点阅读、理解教材是如何体现某种探究成分的,对某种探究成分的具体展开过程如何组织。

当然,对于不同的探究成分,学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是不同的。

比如,对教材中“如何提出问题”的理解,要重点关注教材提出问题的背景、提出问题的角度或思路、有何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等;对于教材“怎样解决问题”部分,主要理解教材是运用什么研究方法(实验、调查、测量、案例、文献引证等)获取解决问题的证据或资料的,运用了何种思维方法(分析、归纳、反证、比较、类比等)处理证据和资料以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及思维方法运用的适宜性和独特性如何,教材是如何介绍知识发生及形成过程的,教材所揭示的知识结论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等等。

2. 模仿探究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以对教材中的某些探究、发现成分的理解为基础,以模仿教材中的某些探究成分并进行相应操作训练为主要特征。

通过对教材中典型探究成分的模仿和训练,是学生学会探究、发现的重要途径。

因此,这种模式也应成为在大学研究性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

此模式包含的基本环节主要有:寻找模仿点。

教师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寻找和选择适合学生模仿的探究成分。

教材中每个部分所具有的探究成分,特别是值得学生模仿、训练的典型的探究成分各不相同。

同时,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和条件的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某个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统筹教学内容中所具有的探究成分的典型性、教学时间和条件的可能性,选择合适的探究成分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训练。

如“教学论”课程第四章中关于“素质”概念界定[2],对于训练学生如何运用归纳的方法界定概念有很强的典型性,于是,在上课时,就可选用这一知识点作为学生模仿、训练的内容。

模仿操作。

即学习、模仿教材中的探究性成分进行操作。

引导学生就所选择的教材上的探究成分(环节或活动)进行深入理解,然后进行模仿操作,以形成相应的探究经验。

如学生理解了教材中所介绍的“素质”概念是对诸多具体的素质要素,如价值观、智力、品德、情感、意志、创造力等的共性特征概括而形成的,可以让学生模仿使用这种归纳的方法,尝试对素质概念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概括。

反思提升。

反思自身的操作经验,并结合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等方式,学习该种探究、发现成分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

如在学生形成了上述概念界定的经验以后,指导学生查阅教育心理学关于概念形成和学习的一般规律,学生就能对概念界定的一般规律形成深刻的把握。

这种经验获得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过程非常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某种探究成分。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某种探究成分的操作。

可以教材中的其他部分内容为对象,也可以引用课外材料进行训练。

比如,为了训练学生对概念界定的方法有更深入的把握,可以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归纳方法,对“教学论”课程中的其他概念如“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概念进行界定。

通过对3~5个实例进行变式训练,学生就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某种探究成分的操作。

当然,在变式训练时,应注意运用一定的策略。

比如,在训练学生学习“如何提出问题”时,可以运用这样一些策略进行变式训练:回归知识由以产生的原初背景提出问题;由教材标题解读出问题;根据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归纳其对应的问题;与相关文献资料比对发现问题;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质疑提出问题;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矛盾提出问题;教师直接给出问题,等等。

3. 独立探究的教学模式在上述“理解探究”和“模仿探究”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教学内容中的某些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完整的探究学习。

区别于上述两个阶段的探究学习主要以某些探究成分为内容,在此阶段,学生要独立地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其包含的环节主要有:探究问题和时机的选择。

对于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讲,探究内容和时机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为,在课堂教学这样一种教学制度下,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门类众多,而每门课程又有计划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因此,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进行完整的探究;同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于学生探究,有些内容运用接受性方式学习可能更为有效。

因此,到底哪些内容适合于学生进行独立地探究?学生进行探究所需要的时空条件及物质条件是否具备?在上课进程的什么时间点上让学生进行探究比较适宜?等等,这些问题是研究性课堂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教材内容的重新设计。

现行大学教材大多偏重呈现知识结论,忽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介绍,更没有设计让学生重演和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环节。

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首先要解决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即按照有利于学生完整经历探究过程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如挖掘知识背后所对应的问题及其产生的背景、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和60经历这些过程并学习其中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等。

总之,重新设计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要将书本知识组织成适于学生进行探究和引导学生进行再发现的载体和参考资料,而不是学生直接接受或占有的对象。

探究学习过程的组织。

(1)问题确立。

包括:首先,课前质疑(发现问题)。

即由学生自己进行课前预习、批判性阅读,提出自己的疑难和问题。

然后,筛选问题。

教师收集学生看书中提出的问题,对简单或个别学生的问题直接解答,然后筛选出多数学生遇到的共性并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一般是教材中的核心问题,但教材讲得不清晰或没有直接给出结论;或者,问题很复杂或很重要,虽然教材给出了结论,也呈现了知识发展的过程,但需要学生重新去经历知识发展过程才能理解得更透彻。

(2)问题探究。

包括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收集资料或证据、对资料或证据进行思维加工以获得结论。

其中,在收集资料或证据环节,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学教材、查阅文献、与人交流、课外实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法;在对收集的资料或证据进行思维加工时,要引导学生练习使用归纳、类比、直觉、灵感、推理等创造性思维方法。

显然,上述有些环节不可能仅在课内就能完成。

(3)反思提升。

通过自我反思总结,生与生及师与生交流,与教材比对,等等,对探究的结论进行总结、丰富、提升和系统化。

(4)成果应用。

在认知或实践层面,运用探究的成果分析和解决问题,以验证研究结论、深化对探究结论的理解。

可见,上述三个层次的探究性教学体现了大学探究教学逐渐深化的过程。

学生从对教材中的探究成分的认识、理解开始,再对某些典型探究成分进行模仿、训练,最后到独立、全程经历探究过程,如此就能稳步、深入地学习探究,并最终形成探究意识和能力。

同时,这三个层次的探究实际上也是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三个大的环节,由这三个探究教学的环节可以构成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的总的模式:理解探究——模仿探究——独立探究。

当然,在实际的大学课堂教学中,适合让学生独立、完整地经历探究全过程的内容、时空及物质条件是有限的,更多和经常运用的探究性学习是结合具体的内容,认识、理解教材中的探究成分,并选取某些典型的探究成分进行模仿和训练。

这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示范意义,课堂教学只是为学生全面学习探究打下基础,完整的探究学习需要课内及课外诸多环节的协调、配合才有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