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识速记遗传与变异1.遗传:(1)概念:亲子间的。
(2)实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的五官跟父亲或母亲很像等。
2.变异:(1)概念: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
(2)实例: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等。
生物的性状1.性状:(1)概念:生物体的、生理和等特征的统称。
(2)实例:豌豆的形状、番茄果实的颜色、人的单眼皮或双眼皮等。
2.相对性状:(1)概念: 生物的性状的表现形式。
(2)实例:豌豆有圆粒和粒,头发有黑色和棕色等。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验证实验——转基因鼠:(1)研究的性状:鼠的。
(2)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基因。
(3)结论:基因决定生物的。
(4)推论:生物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递的是。
2. 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的性状。
3.生物的性状由控制,还受的影响。
随堂练习( )1.下列描述的现象属于变异的是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③两只黑猫生了一只白猫④母亲双眼皮,女儿也是双眼皮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南瓜的黄色和南瓜的绿色B.金鱼的泡眼和鲫鱼的突眼C.猪的黑毛和羊的白毛D.水稻的直叶与小麦的卷叶( )3.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决定人的血型特定遗传功能单位是A.细胞核B.染色体C.DNAD.基因( )4.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小鼠外表与普通小鼠无异,但到了夜晚却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科学家培育新品种小鼠采用了A.转基因技术B.克隆技术C.杂交技术D.传统生物技术( )5.如图,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深裂而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B.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D.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6.(资料分析题)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富含牛肉蛋白质的“马铃薯”新品种。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20章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同步测试题(无答案)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A.“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一窝兔子,各个不同”D.“老鼠生儿打地洞”2.下列属于生物变异现象的是()A.公鸡和老鹰的羽毛明显不同B.蝗虫的体色夏季为绿色,秋季为褐色C.一棵树上所结果实在大小、形态和颜色上有差异D.蝇的发育过程中,成体育幼体有明显差异3.从地层里挖出来的千年古莲种子,种下后仍能萌发,长出莲叶,并开出了艳丽的荷花,但花形和颜色与现代荷花稍有不同,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性.A.适应性B.条件反射C.应激性D.遗传和变异4.以下谚语或俗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存在竞争关系C.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能影响其周围的环境D.鱼儿离不开水﹣﹣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5.在蝇、蚊子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可在飞行中保证身体稳定,决定这种特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环境B.新陈代谢C.应激性D.遗传变异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能打洞”,这句谚语体现了生物的哪项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遗传D.变异7.俗话:“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说明生物的()A.进化现象B.适应现象C.遗传现象D.变异现象8.下列现象中,属于变异的是()A.家蚕的幼虫和蚕蛾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B.同一株玉米果穗上玉米粒的黄色和紫色C.变色龙在草地上呈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D.兔子的尾巴和狗的尾巴在形态上的差异9.对于一个五只猫的家庭,下列描述哪句是遗传()A.都是眼生于前方、脸盘大而圆,耳立着于头两侧B.颜色有深有浅C.个体有大有小D.斑块图案有多有少10.水生植物水毛茛伸出水面的叶同浸没在水中的叶外表不同的原因是()A.遗传的普遍性B.环境对性状的影响C.变异D.基因的作用11.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B.变异都是有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C.近亲结婚能引起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增加了患遗传病的几率D.如果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色盲(隐性遗传病)儿子,其几率为八分之三12.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A.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生物的遗传现象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物间的捕食关系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13.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克隆羊”和“试管婴儿”都只继承了母体的遗传特性B.将柿树的枝条嫁接到黑枣砧木上,此枝条结出的果实是黑枣C.菜粉蝶和蝗虫均为不完全变态发育D.鸟卵结构中将来发育成新个体的是胚盘14.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说明生物具有()A.遗传现象B.变异现象C.进化现象D.遗传和变异现象15.下列各项中与“天下乌鸦一般黑”所表现的现象相同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大花生中长出小花生C.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D.双眼皮的妈妈生了个单眼皮的儿子16.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评论:“他简直就是他父亲的翻版.”这句话揭示的现象是()A.进化现象B.适应现象C.遗传现象D.变异现象17.同学们利用生物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俗语进行了下列解读,你不认同的是()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是遗传现象B.“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C.“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强调了韧皮部的重要性D.“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的是植物的无性繁殖18.“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句话表明,生物在自然界中()A.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B.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C.普遍存在着生殖的现象D.生物的性状是多种多样的19.花生果实大小存在着差异,这种现象属于()A.遗传B.变异C.克隆D.转基因20.下列各句中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所描述的特征不同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虎父无犬子C.桂实生桂,桐实生桐D.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二.非选择题21.下列描述中,哪些属于遗传现象,哪些属于变异现象?请用线连起来.22.有关生物变异的问题。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运用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性状相对性状普遍性遗传变异活动1:认识生物的性状活动2:探究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活动3:相对性状概念的形成活动5:遗传现象概念的形成活动7:变异现象概念的形成运用图片结课,理解重要概念总结概念亲代传递子代亲代子代差异导课结课呼应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与头脑中的前置概念建立联系,为后续学习“遗传和变异现象”打下基础。
通过再次观察图片,激起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前概念的冲突,激发学习者对本节内容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探究之中,培养学习者科学思维的能力。
教师展示图片设置抢答环节,通过学生激烈讨论,让学生真实参与课堂,获得真实形象的感性认识,同时体现师生互动的民主课堂。
通过学生对各种生物多种性状的描述,让学习者归纳总结说明性状是什么,培养学习者归纳概况能力。
第三阶段:加深理解,“相对性状”巩固提升阶段,让学习者学以致用。
授课环节学生活动3:说一说自己的性状提问:你们通过性状快速的认识老师,如何快速的让别人认识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前发的任务包,说一说自己的性状,也能让大家迅速认识你。
让同学展示自己的性状。
调查大家有没有任务单上完全一样的性状。
如果有,再再找不同性状。
把我们的性状罗列出来,发现世界没有和自己完全一样的人。
所以我们就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因为我们是世界上最幸运的。
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比较,知道一种性状有不同表现类型,要是再同一种生物上发生,我们称为相对性状(书写板书)。
完成自己的任务单,并与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表达。
学习者通过调查自己的性状总结归纳出相对性状的概念,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习者概念建构的过程——从感性到理性。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下图所示的是一个猫家庭,它们彼此之间各有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遗传
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为 遗传。
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 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遗传的现象
白
灰 羊 生 灰 羊
羊 生 白 羊
黑 羊
生
黑
羊
变异的现象 灰羊的梦想是生一只小白羊
三、判断下列哪些属于遗传现象,哪 些属于变异现象?
变异
遗传
下列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遗传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遗传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变异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相” 变异
A
B
C
D
寻找亲人
a
b
c
d
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
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 腿有什么不同? 2、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其中哪种现象是可能发 生的?
二、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 为遗传。
2.变异: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 象称为变异。
毛色: 黑色、白色
颜色
味道
(红色、绿色) (纯甜、有点酸)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1: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同一种生物 同一种性状 不同表现类型
例2: 葡萄的紫色、绿色、红色
同一种生物 同一种性状 不同表现类型
人 眼睑 双眼皮, 单眼皮
葡萄 颜色 紫,绿,红
1、不同生物 没有可比性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
2
A
B
3
4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相关推荐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大象。
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
——斑马。
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
——长颈鹿。
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20章第1节遗传变异现象

3.通过学习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识图能力。 4.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 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 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培养 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外部特征
颜色 形状 体积大小
内部特征
3、课后作业:P 98 思考与练习:1、3、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
上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
型,总称为相对性状。
二、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变异: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
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 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钩鼻子是先天形成的,断腿是后其中哪种现
象是可能发生的?
遗传
讨论:
1、小红是单眼皮,她到美容院割了双眼皮,她的
双眼皮这种性状能遗传给她的后代吗? NO 2、小敏生下来就是双眼皮,她的性状可以遗传吗? 可以
• 亲爱的,如 果我们结婚生 一个孩子,拥 有我第一美丽 的容貌,和你 第一聪明的头 脑,再理想不 过了。
• 哦,如果 小孩儿生下来, 容貌像我,而脑 子像你,那不就
糟透了吗?
•有这种 可能吗?
著名作家萧伯纳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味道 口感 有无籽
一、性状—95页
1、概念: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举例:
形态特征(看得见) 生理特性(看不见)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ppt课件

A
B
C
D
寻找亲人
a
b
c
d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 表明性状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二、 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
亲子(父母与子女) 之间性状存在相 似性或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举例说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虎父无犬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举例(2) 同一种生物;如:郁金香 一种性状; 如:颜色 不同表现类型;如:白、红、粉
一、 性状和相对性状
说说它们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性状: 颜色 味道;
相对性状: 红色、绿色 。 纯甜、有点酸
性状: 颜色
;
相对性状: 白色和黑色 。
注意: 相对性状并非只有两个不同类型,也可 能有多个不同类型,如眼色有蓝色、茶色和 黑色;牡丹花有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等。
亲子图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二、 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 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或 亲子间性状的相似性。
2、变异: 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 举例:“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变异的现象?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注意
遗传发生在父母和子女之间;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特征,比如我 们刚才提到的形状,颜色,体积,气味, 声音,肤色,身高等,它包括生物的形 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一、 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身高 肤色
血型 声音
大小
口音
Hale Waihona Puke 形状味道颜色
口感
活动一: 个体间性状的比较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4.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中的应用。
展示一些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简短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遗传和变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过程: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类型和特点。
详细介绍遗传和变异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6. 互动环节:准备一些与遗传和变异现象相关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7. 教学反馈:准备一份教学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纪律等。评估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主动性。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关注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案例的分析深度,以及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际可行性。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