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1.恒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2.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

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3.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4.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

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5.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产品中含有某种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6.粗蛋白:蛋白质的测定通常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自动定氮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测得的均为食品中的总氮量(蛋白氮+非蛋白氮),故称为粗蛋白。

7.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8采样:从一批食品中选出某一特定部分、一定数量的包装产品或单位产品,所取部分(样品)对被取样的整批食品最具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

第一章1、食品理化检验常用方法可分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2、感官检查是指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和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检验方法。

如果食品的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

一般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

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的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2、相对密度:测液体浓度与纯度相对密度的测定: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映液态食品的浓度和纯度。

测定液体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初步判断该食品质量是否正常。

脱脂乳的相对密度比全牛乳高;掺水牛乳相对密度降低。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如下:
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对食品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进行分析检验。

2. 检品处理:检品应先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对于微生物检测,应先将检品进行处理,以提高检测效率。

3. 试剂配制:在进行理化检验时,需要使用各种试剂进行配制。

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对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选用优质的试剂,并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4. 仪器使用:理化检验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进行分析检测。

在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操作,以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 结果判定:检测结果的判定应根据检测标准进行。

检测标准应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质和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制定。

在判定检测结果时,应充分考虑检测误差和样品背景等因素。

6. 质量控制:在进行理化检验时,应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质量控制包括实验过程质量控制和实验结果质量控制。

实验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进行监控,以防止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结果出来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监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7. 报告编写:检测结果应编写成报告,报告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检测误差等信息。

报告应准确、清晰、简洁,以便于读者理解。

理化部分是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检测结果对于保障食品
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理化检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是指对食品进行理化性质的检验所采用的方法和标准。

食品的理化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味道、质地、含水量、营养成分、添加剂等多个方面。

而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指导食品生产和加工、维护消费者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食品的特性和检验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食品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比如,对于液体食品,需要考虑其透明度、浓度、酸碱度等指标;对于固体食品,需要考虑其含水量、质地、颗粒度等指标。

同时,不同的检验目的也会对方法和标准的制定产生影响,比如对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需要更加精准和快速的检验方法;而对于食品安全监测,需要更加全面和严格的检验标准。

其次,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客观、准确的原则。

科学的检验方法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考虑食品的特性和检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制定操作规范和数据处理方法。

客观的检验标准是保证检验结果公正公平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考虑食品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主观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准确的检验结果是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基础,因此需要严格执行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国际化和标准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食品贸易和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问题,因此需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认证,推动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同时,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也需要充分考虑科技发展和行业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检验方法和标准,适应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变化。

总之,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是保障食品安全、指导食品生产和加工、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只有科学、客观、准确地制定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才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理化检验基本技术

食品理化检验基本技术
3.指定代表性抽样:用于检测有某种特殊检测重 点的样品采样。如对大批罐头中的个别变形罐头采 样:对有沉淀的啤酒的采样等。
10
(五)采样方法
1.不定比例采样:在大批物料堆垛或车皮中,分别从上、 中、下层的中央或四周或四边各取一定数量的样品,然后使 其混合缩分。
2.定比例采样:按产品的批量定出抽样的百分比,如抽取 0.1%、0.2%、0.05%等。
量和采样位点时,首先考虑采样对象的均匀 性。
5
(三)采样的原则
第一,所采集的样品对总体应该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能反应 全部被检查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第二,采样过程中要确保原有的理化性质。防止成分的损失 、或样品污染。
1.采样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 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需要,一式三份 ,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 0.5kg。
2.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稀制品 。
6
3.粮食、固体、颗粒状样品
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 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 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 表性的样品。
4.液体、半流体样品
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
样品应分别盛放在三 个干净的容器中。
7
5.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 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取 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 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 于10个。
6. 鱼、肉、果蔬等 组成不均匀的样品 对各个部分分别采 样经过捣碎混合成 为平均样品。
8
7.掺伪食品和食品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 性。
8.检查后的样品保存: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 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易变质食品不予 保留,保存时应加封并尽量保持原状。检验取样一 般皆指取可食部分,以所检验的样品计算。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食品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测定一、食品中铅的测定及限量标准(一)基本方法及方法要点:本标准检出限:本标准检出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为5µg/kg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固体样品为5µg/kg ,液体样品为1µg/kg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0.1mg/kg ;比色法为0.25 mg/kg.单扫描极谱法检出限为单扫描极谱法检出限为0.17µg 。

(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1.样品预处理:粮食、豆类去杂物后,磨碎、过20目筛、储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蔬菜、水果、鱼类、肉类及蛋类等水分含量高的鲜样,用食品加工机或匀浆机打成匀浆,储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样品消解可采用压力消解罐消解法、样品消解可采用压力消解罐消解法、样品消解可采用压力消解罐消解法、干法灰化、对硫酸铵灰化法和干法灰化、对硫酸铵灰化法和湿式消解法。

(见GB/T5009.12-2003)。

2.测定:基体改进剂的使用:对有干扰样品,注入适量的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20g/L )一般为5µl 或与样品同量消除干扰。

绘制铅标准曲线时也要加入与样品测定时等量的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溶液。

(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样品预处理:萃取法分离法:视样品情况,吸取25~50ml 上述制备的样液及试剂空白液,分别置于125ml 分液漏斗中补加水至60ml 。

加2ml 柠檬酸铵溶液,溴百里酚蓝指示剂3~5滴,用氨水(1:1)调PH 至溶液有黄变蓝,加硫酸铵溶液10ml ,DDTC 溶液10ml ,摇匀。

放置5分钟左右,加入10.0mlMIBK ,剧烈振摇提取1分钟,静置且分层后,弃去水层,将MIBK 层放入10ml 带塞刻度管中备用。

2.测定:饮品、酒类及包装材料浸泡液可经萃取直接进样测定。

萃取液进样磨口适当减小乙炔气的流量。

(四)双硫腙比色法(五)食品中铅限量指标食 品品 Pb(mg/kg)食食 品品 Pb(mg/kg) 食食 品品 Pb(mg/kg) 谷类谷类谷类 0.2 0.2禽畜肉类禽畜肉类 0.2 0.2水果水果水果 0.1 0.1球茎蔬菜球茎蔬菜 0.3 0.3鲜蛋鲜蛋鲜蛋 0.2 0.2果汁果汁 0.05 0.05 豆类豆类豆类 0.2 0.2 可食用禽畜下水可食用禽畜下水 0.5 0.5 小水果浆果葡萄小水果浆果葡萄 0.2 0.2 叶菜类叶菜类 0.3 0.3 果酒果酒果酒 0.2 0.2 茶叶茶叶茶叶 5 5 薯类薯类薯类 0.2 0.2 鱼类鱼类鱼类 0.5 0.5 蔬菜(球茎、叶菜蔬菜(球茎、叶菜 食用菌除外)食用菌除外) 0.1 0.1 鲜乳鲜乳鲜乳 0.05 0.05 婴儿配方乳粉婴儿配方乳粉 0.02 0.02 二、食品中镉的测定及限量标准(一)基本原理及方法要点:最低检出浓度:最低检出浓度:石墨炉原子化法为石墨炉原子化法为0.1µg/kg ;火焰原子化法为5.0µg/kg ;比色法为50µg/kg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50n g/ml 。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GB/T5009.136 植物性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7 食品中锑的测定 GB/T5009.138 食品中镍的测定 GB/T5009.139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GB/T5009.140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 GB/T5009.141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 GB/T5009.142 植物性食品中稳杀得、精稳杀得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3 蔬菜、水果、食用油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4 植物性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5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T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
食品中锗的测定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 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
植物性食品中植酸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B
的测定
6
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
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
GB/T5009.157 GB/T5009.158 GB/T5009.159 GB/T5009.160 GB/T5009.161 GB/T5009.162 GB/T5009.163 GB/T5009.164 GB/T5009.165 GB/T5009.166 GB/T5009.167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1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2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3 GB/T5009.44 GB/T5009.45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总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的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术语与定义1.1 特异性:指方法定性区分待测物和其它物质的能力。

1.2 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样品真值间的一致程度,准确度大小由定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决定。

1.3 精密度:指检测结果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4 重复性:指在同一实验室在人员、设备、方法等恒定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1.5 再现性:指在不同实验室间,仅在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样品采集、保存与检验1.6 样品采集基本要求样品采集应有完整的采样信息如生产日期、批号、数量、生产者等,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

当样品量较大时需要采用四分法选出能反应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样品量需要的检测样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载,一般每份样品不少于0.5kg,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1.7 样品包装建议有包装产品应采集包装产品,散装产品应根据所需开展的检验项目,采用适宜的、且可真实反映产品特性的容器。

1.8 液体、半流体食品植物油、鲜乳、酒或其他饮料和用大桶或大罐盛装的大包装产品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并分层采样。

1.9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部分样品,采样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1.10 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1.11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 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 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1.12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要尽可能反映出其可能具有的中毒因素。

1.13 样品保存定型包装产品应在产品规定有效期按样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散装产品应参照相关产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且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样品不变质。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ppt课件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ppt课件

离子色谱法
03
专门用于离子型物质的分离和分析,适用于食品中无机阴离子、
阳离子以及有机酸等物质的测定。
质谱分析法
质谱仪的基本原理
介绍质谱仪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功能。
质谱图的解析
阐述如何解析质谱图,包括分子离子峰、碎片离子峰等的识别。
质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质谱法在食品营养成分、添加剂、农药残留、污染物等分 析中的应用。
组分分离并依次检测。
应用
色谱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离和 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各 种成分的检测,如脂肪酸、氨基
酸、维生素、农药残留等。
03
化学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法
原理
通过测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优点
准确度高,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
缺点
操作繁琐,耗时较长。
应用
水分、灰分、脂肪等常量组分的测定。
05
食品中常见成分的测定
水分的测定
直接干燥法
将食品样品置于干燥箱中,在100-105℃下干燥至恒重,计算水 分含量。
减压干燥法
在减压条件下,降低水的沸点,使样品中的水分在较低温度下蒸发, 适用于含糖、脂肪等高温易氧化样品的测定。
蒸馏法
将食品样品与无水溶剂混合,加热蒸馏,收集馏出液并测定其体积, 计算水分含量。
其他有害物质的测定
微生物毒素的测定
采用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 疫层析法等对微生物毒素进行快速检测和定量 分析。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根据不同添加剂的性质,采用相应的色谱、光谱或电 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进行痕量分析和确证。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水分测量(直接干燥法)1、该方法,设备操作简单,但时间较长,且不适合胶体、高脂肪、高糖食品及含有较多高湿、易氧化、易挥发物质的食品。

2、该方法测的水分还包括微量的芳香油、醇,有机酸等挥发性物质。

3、加入海沙是为了增加受热与蒸发面积,防止食品结块,加速水分蒸发,缩短分析时间。

4、水分蒸发干净与否,无直观指标,只能依靠衡重来判断。

衡重指的是两次烘烤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规定的毫克数,一般不超过2mg。

5、精密度:在重复条件下获得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本方法最低检出量为0.002g,取样量为2.0mg时,该法检出限为0.1000g/100g.蛋白质的测量(凯氏定氮法)1、该方法精密度为10%,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但不适合用于添加无机含氮物质或有机非蛋白质含氮蒸物质的食品测定。

2、消化过程中应注意不时转动凯氏烧瓶,以便利用冷凝酸液将附在瓶壁上的固体残渣洗下,并促进消化完全。

3、蒸馏过程中,注意检查不能使系统漏气。

4、蒸馏℃时,蒸汽发生要均匀、充足。

加碱要够量,动作要快,防止氨损失。

5、冷凝管出口应浸入吸收液中,防止氨损失,若吸收液面过低,可适量补充少量水分,以确保冷凝管出口浸入吸收液中。

6、蒸馏过程中,宜始终保持蒸汽发生器中的水呈沸腾状态,以节约蒸馏时间,防止倒吸。

7、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否则对氨的吸收作用减弱而造成损失,此时可至于冷水浴中使用。

8、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脂肪的测定(索氏提取法)1、本法为乳及乳制品脂肪含量测定的国际标准方法,适用于各种液态乳、各种炼乳、乳粉、奶油、冰激淋等能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的乳制品。

2、乳类脂肪虽然属于游离态脂肪,但因脂肪球被酪蛋白钙盐包裹,又处于高度分散的胶体体系中,故不能直接被乙醚、石油醚提取,需要先用氨水处理,使酪蛋白盐成为可溶性盐,所以该法又叫碱性乙醚抽提法。

3、加氨水后,要充分混匀,否则会影响下一步迷对脂肪的提取。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是指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一系列分析和实验,来确定食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微生物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判断食品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食品理化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作为人类日常生活必需品,其质量和安全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食品理化检验则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食品样品中的有害物质、营养成分、微生物等方面进行检验,可以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处理,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

二、食品理化检验的常用方法1.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成分含量。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

2.物理性质检验:通过对食品的物理性质进行检验,可以了解食品的质地、外观和口感等方面的信息。

常见的物理性质检验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比较法和质量感官评定等。

3.微生物质量检验:微生物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了污染。

常见的微生物质量检验方法有总菌落计数法、霉菌计数法和大肠菌群检测法等。

4.化学探针检验:化学探针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添加剂等。

常见的化学探针检验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

5.质量感官评定:通过人体的感官器官对食品进行评定,可以判断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常见的质量感官评定方法有外观评定、气味评定和口感评定等。

三、食品理化检验的应用领域食品理化检验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生产: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理化检验,可以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保证成品的品质和安全。

常见的应用包括对原料的检验和成品的质量控制。

2.食品检验检疫:食品检验检疫机构通过对进出口食品进行理化检验,可以鉴别食品是否合格,确保食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食品物理特性测定—食品相对密度测定(理化检验技术)

食品物理特性测定—食品相对密度测定(理化检验技术)

(三)测定方法
比重计法 2.方法说明
(1)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待测样液温度应为20℃。在测定密度的同时应测量试液 的温度,且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温度恒定。若不是20℃,可查表校正相对密度的读数。
(2)测定时应将量筒置于水平桌面上,密度计不得接触量筒的器壁和底部,待测液 中不得有气泡。
(3)读数时应以密度计与液体形成的弯月面的下缘最低点为准。若颜色较深,不易 看清弯月面下缘,则以弯月面两侧最高点为准。
(三)测定方法 1.密度瓶法 (2)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洗净、干燥密度瓶的质量。先装满纯水,密塞, 密度瓶
浸入20℃的恒温水浴中,放置0.5小时,用滤纸条擦干瓶外壁,加盖后称重, 得空瓶与纯水的质量;然后将水全部倾出,装满样液后,密塞,按上法操作,称 取空瓶和样液的质量,计算 (1)水和样液应完全装满密度瓶不得留有气泡,多余液体可从瓶塞顶部小孔 溢出,用滤纸吸去。 (2)在达到恒温后取拿密度瓶时,不得用手接触密度瓶的球部,以免受热使 液体流出,最好用工具夹取。 (3)水浴中的水必须清洁无油污,避免污染密度瓶外壁。 (4)天平室温度不得高于20℃,否则瓶中的液体会膨胀溢出。
(一)概述 相对密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以d表示。
通常应在d的右下角标明水的温度,右上角标明待测物的温度。
表示某液体在20℃时对4℃水的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物质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 我国规定液态食品密度测定时的标准温度为20℃,所以食品理化检验中相对密度 通常是指20℃时,某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20℃纯水质量的比值,以d表示。
(三)测定方法
比重计法
1.原理 比重计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液体倒入一个较高的容器,再将比重计 放入液体中。比重计下沉到一定高度后呈漂浮状态。此时液面的位置在玻璃 管上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该液体的密度。测得试样和水的密度的比值即为相对 密度。

食品安全生产(理化)检测国家标准内容祥解

食品安全生产(理化)检测国家标准内容祥解

食品安全生产(理化)检测国家标准内容祥解
本文选择了食品检验常用的理化标准,对标准号、适用范围与要点进行了梳理,期望对食品检验领域的小伙伴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二、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三、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注:当只检测氮含量时,不需要乘蛋白质换算系数F 四、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⑧滴定过程快速避光;取样2-3g;平均值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计算公式:
①试样称样量和滴定液浓度应使滴定液用量在0.2mL~10mL之间(扣除空白后)。


检测后,发现样品的实际称样量与该样品酸价所对应的应有称样量不符,应按照表1要求,调整称样量后重新检测。

②酚酞指示剂,当试样溶液初现微红色,15s内无明显褪色时,为滴定终点。

平均值结果,除另有规定外,有效数字小数点后两位。

截止2022年2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共计1419项,每个标准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些品种还不只一个相关标准。

4月又有一批新标准要开始实施了。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打开国标第一步不要盲目就开始实验,一定要先看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方法,再看检验方法对不同品种在实验条件上的区别,选择对的实验条件,谋定而后动,才能少走弯路哦~。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食品是我们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食品理化检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会从食品理化检验的意义、检验方法和仪器、检验项目以及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行业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食品理化检验的意义食品理化检验是一种研究食品结构、性质和成分的方法,旨在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食品理化检验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各种成分和污染物,而且可以检验食品的物理、化学结构、营养成分等多种方面。

食品理化检验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理化检验的方法和仪器食品理化检验方法多样,其中物理检验法、化学检验法和生物学检验法是主流方法。

物理检验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检验法:采用肉眼,触摸和气味等方式来检验食品的形状、颜色、纹理和内部结构等。

2.密度检验法:可以通过一个物体究竟有多沉来检验食品,比如油脂的密度。

3.质地检验法:采用力学测试仪器等,来检验食品的硬度,弹性和韧性等。

化学检验法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的检测。

最常见的化学检验法有:1.酸值:酸值可用于检测食用油脂中酸度的含量。

在酸值检验中,南苏丹微量制备器和比色分析仪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仪器。

2.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因此在食品检验中要注意重金属的含量。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3. 硫化物含量:硫化物含量检查可以通过测试设备检测,比如说 UV/VIS 光谱计,恒温水浴等。

生物学检验法:生物学检验法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验方法采用较多的是菌落计数、PCR技术等。

最常用的仪器有微生物计数器和荧光PCR检测系统。

三、食品理化检验的项目食品理化检验的项目十分丰富,常用的检验项目包括:1.水分含量2.蛋白质含量3.脂肪含量4.糖含量5.酸碱度6.氨基酸含量7.香味成分8.色素成分9.微生物污染四、食品理化检验的作用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引言食品卫生检验是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理化部分是食品卫生检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食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判断其是否合格,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食品的安全可靠。

本文将围绕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展开深入讨论。

一、理化部分的主要内容理化部分是食品卫生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检测项目的确定合理的检测项目的选择对于保证食品卫生检验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确定需要检测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指标等项目。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置,可以全面地评估食品的安全状况。

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正确的样品采集与处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在理化部分中,应该根据样品的特点和检测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同时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3. 检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在进行理化分析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的基础。

不同的食品种类和检测项目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的检测工作中。

4. 设备与试剂的使用与维护正确使用、维护和管理检测设备与试剂对于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至关重要。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严格控制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条件,定期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试剂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理化部分产生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严格控制数据的采集和记录过程,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6. 结果的评价与报告最终的检测结果需要进行评价和报告,以反映食品的安全状况,并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包括与相关标准的比对等,同时将结果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

二、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要求为保证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对该部分的具体要求:1. 标准的制定与遵守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是指对食品中的各种成份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湿法分析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如酸碱滴定、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

2. 光谱分析法:利用食品中的不同成分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分析,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3. 色谱分析法:利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析,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4. 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电化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如电导法、极谱法等。

5. 元素分析法:利用化学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对食品中的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6. 气体检测法:如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检测方法。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不同的食品成分和性质需要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食品理化指标常见的检测方法

食品理化指标常见的检测方法

蛋白质检测1、试样处理称取试样0.5g(精确至0.001g),用称量纸包住,连同称量纸移入消化管内,加入0.5g硫酸铜、4.5g硫酸钾和10ml硫酸,放到红外智能消化炉上消化。

消化完取出冷却,加入40ml水,于凯氏定氮仪(使用前加入40%氢氧化钠溶液,2%硼酸溶液,水)上实现自动加液、蒸馏。

试样取量只针对本司生产的奶片糖。

红外智能消化炉使用步骤:消化管放到消化炉上,盖上消化盖,打开水龙头,插上插头,打开电源跟启动器,双手同时按住“SET”跟“A/M”,跳到程序10之后按“SET”,再按“△”调到程序3,最后红外智能消化炉自行消化。

使用结束后关闭启动器、电源,拔掉插头。

凯氏定氮仪使用步骤:先打开冷却水,插上插头,打开电源,按“+”键调至程序1,按“启动”键开始进行测试。

仪器使用结束后,并把碱管放置在清水桶中,按“-”调至程序0,按“启动”键清洗3-4次,清洗完碱管放回碱桶内,关闭电源,拔掉插头,关闭水龙头,擦拭凯氏定氮仪。

2、滴定向接受瓶内加入10滴溴甲酚绿一甲基红指示剂,用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录滴定数据,终点颜色为灰红色。

同时做试剂空白。

3、结果计算试样中蛋白质含量按下式计算:10025.6)(0140.01⨯⨯-⨯⨯=mVVcX式中:X ——试样中蛋白质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0.0140 ——1.0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氮质量,单位为克(g);c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1——试液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6.25 ——蛋白质折算系数;100 ——换算系数。

蛋白质含量≥1g/100g是,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蛋白质含量<1g/100g 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重复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总则解读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总则解读

数字修约规则
1 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小于5(不包 括5)时,则舍去,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不变。 例如:将14.2432修约到保留一位小数。 修约前 修约后 14.2432 14.2 2 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大于5(不包括 5)时,则进一,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加例如:将 26.4843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
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正确选取样品量
对各种试剂、仪器,器皿进行鉴定或校正
增加测定次数 作空白试验 作对照试验 作回收试验
标准曲线的回归
有效数字 食品理化检验中直接或间接测定的量,一 般都用数字表示,但它与数学中的“数” 不同,而仅仅表示量度的近似值。在测定 值中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如0.01 23与 1.23都为三位有效数字。当数字末端的 “0”不作为有效数字时,要改写成用乘 以10n来表示。如24600取三位有效数字, 应写作2.46×104。
2.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它表示了 数字的有效意义及准确程度。
3.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1)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据其来源,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
(2)准确度
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通常用 误差来表示。误差越小,测定值的准确度越高。 主要是由系统误差所决定,反映测定值的真实性与 准确性。
保存方法:制备好的样品装入具磨口塞的玻璃瓶 中,置暗处;易腐败变质的样品保存在0~5℃的 冰箱中;易失水的样品先测定水分。
一般检验后的样品还需保留一个月,以备复查。
保留期限从签发报告单算起,易变质食品不予保 留。 对感官不合格样品可直接定为不合格产品,不必 进行理化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5009.51 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2 发酵性豆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3 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4 酱腌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5 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6 蛋糕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7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9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0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
GB/T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5009.14 食品中锌的测定 GB/T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5009.16 食品中锡的测定 GB/T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5009.18 食品中氟的测定 GB/T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食品中有机酸的测定 蔬菜中维生素K1的测定 食品中L-抗坏血酸的测定 水果中单甲脒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农药多组分残留的测定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的测定 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组分残留的测定 大米中丁草胺残留量的测定 谷物中2.4-D丁酯残留量的测定 食品包装用树脂及其制品的预试验 饮用矿泉水中戊种阴离子(F-、C-l、Br-、N03-、S42-)含量的测定
GB/T5009.21 粮、油、菜中西维因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GB/T5009.2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1、B2、G1、G2的测定 GB/T5009.24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 B1的测定 GB/T5009.25 植物性食品中杂色曲霉素的测定 GB/T5009.26 食品中N-亚硝胺类的测定 GB/T5009.27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GB/T5009.28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 GB/T5009.29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GB/T5009.30 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
分析方法
GB/T5009.61 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2 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3 搪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4 食品用橡胶垫片(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5 食品用高压锅密封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6 橡胶奶嘴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7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8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9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0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1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添加剂 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分类卫生标准 保健食品标准*
食品企业通用 卫生规范
辐照食品卫生标准 各类食品生产厂 食(饮)具卫生标准 卫生规范 (包括洗涤、消毒剂)
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 卫生标准
方法标准 采样方法*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 检验方法
食品毒理学安全 评价程序 保健食品功能 评价程序和方法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6 GB/T5009.47 GB/T5009.48 GB/T5009.49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发酵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0 冷饮食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物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食品中烟酸的测定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 食品中钾、钠的测定
GB/T5009.92 食品中钙的测定
GB/T5009.93 食品中硒的测定
GB/T5009.94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
GB/T5009.95 蜂蜜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96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量1,1- 二氯乙烷的分析方法
食品中铬的测定
GB/T5009.124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5009.125 尼龙6树脂及成型品中己内酰胺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126 植物性食品中三唑酮(粉锈宁)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27 食品包装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锗的测定 GB/T5009.128 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 GB/T5009.129 水果中乙氧基喹残留量的检验方法 GB/T5009.130 大豆及谷物中氟磺胺草醚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1 食品中亚胺硫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2 食品中阿特拉津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3 粮食中氯麦隆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4 大米中禾大壮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5 植物性食品中灭幼脲残留量的测定
谷物中三环唑残留量的测定
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 谱法) 食用豆粕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小麦中T-2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复合食品包装袋中二氨基甲苯测定
GB/T5009.120 GB/T5009.121 GB/T5009.122
GB/T5009.123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的测定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共有203个方法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 总则
GB/T 5009.1-2003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2003-08-11
2004-01-01
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体系表
卫生标准
卫生规范
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
HACCP*
污染物限量标准 (包括霉菌毒素、 天然毒素)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兽药残留限量标准
GB/T5009.147 GB/T5009.148 GB/T5009.149 GB/T5009.150 GB/T5009.151 GB/T5009.152
GB/T5009.153 GB/T5009.154 GB/T5009.155 GB/T5009.156
植物性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
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
编号 GB/T5009.1 GB/T5009.2 GB/T5009.3 GB/T5009.4 GB/T5009.5 GB/T5009.6 GB/T5009.7 GB/T5009.8 GB/T5009.9 GB/T5009.10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 总则
食品的相对密度的测定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BHT)的测定
GB/T5009.31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 GB/T5009.32 油酯中没食子酸丙酯(PG)测定
GB/T5009.33 GB/T5009.34 GB/T5009.35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T5009.36 GB/T5009.37 GB/T5009.38 GB/T5009.39
GB/T5009.83 食品中胡萝卜素的测定 GB/T5009.84 食品中硫胺素(维生素B1)的测定
GB/T5009.85 GB/T5009.86 GB/T5009.87
食品中核黄素(维生素B2)的测定 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食品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磷酸盐的测定
GB/T5009.88 GB/T5009.89 GB/T5009.90 GB/T5009.91
GB/T5009.102 植物性食品中辛硫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4 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5 植物性食品中百菌清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6 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7 食品中地亚农(二嗪农)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8 花生仁、棉籽油、花生油中涕灭威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9 柑桔中水胺硫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10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1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2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3 GB/T5009.44 GB/T5009.45
GB/T5009.72 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3 粮食中二溴乙烷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74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GB/T5009.75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 GB/T5009.76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GB/T5009.77 食用氢化、人造奶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8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9 食品用橡胶管卫生检验方法 GB/T5009.80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81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82 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