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阅读鉴赏及答案
《赤壁》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赤壁》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C “东风”是实指,无不屑与嘲讽,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A.这首诗借三国史实,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自将磨洗”和“认”显示了对前朝故事的兴趣和思索。
C.“东风”一语有意虚指,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条件,表现诗人的不屑和嘲讽。
D.诗的后两句以小见大,反说其事,以两名女子的可能命运暗指曹刘“势”与“运”。
2.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反面落笔,含蓄抒发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A.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借“折戟”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思考。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极富形象性。
D.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直接正面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为曹操鸣不平”有误,应是表达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历史观)A.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
B.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为曹操鸣不平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历史观。
C.诗人借一件古物来引发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迈胸襟。
D.“二乔”并非写两个美貌的女子,而是借此形象代表东吴的国家命运。
4.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这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发感情,属于议论抒情)A.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在赤壁大破曹操大军,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之一。
这首诗,是作者借相同的地名来倾吐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赤壁》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赤壁阅读练习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共7分)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 。
诗人杜牧和________合称“小李杜。
(3分)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9~20题。
(5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2分)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答案: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答案:一、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二、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阅读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6.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抒发了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D.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57.词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分析本首词属于哪一种,请阐明理由。
【答案】56.A 57.豪放风格。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
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解析】56.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词的开头虚写梦中所见景象,不是实写。
故选A。
57.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风格。
这首词是婉约词派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为豪放派。
开头两句写景展现一幅辽阔、壮美风景。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壮丽,其中“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千帆舞”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开阔壮美奠定了基调。
《赤壁》古诗词赏析题 2020.1
《赤壁》古诗词赏析题 2020.1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是,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周瑜曹操2.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解析: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的教训。
字面上是讲二乔,实际上是说这一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安危,幸而成功,否则家国难保。
而胡诗则是称颂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敌人的智慧。
3.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
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解析: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
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
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6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3、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从旧武器、古战场写起,进而对这场战争展开冷静地历史沉思。
B.胡诗称颂周远用火攻的方式大破故军,表达了无比的仰慕之情。
C.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教训。
表面假设二手被困,实质是在表述这场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家国安危。
古诗词鉴赏赵翼《赤壁》阅读练习及答案(福建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下开学高二语文题)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开学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赵翼①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②。
[注]1 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
②《楚辞·渔父》中写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从山河形胜落笔,写三国时的营垒依稀可辨,“依然”“故”体现了今昔之感。
B.颔联“乌鹊南飞”与曹操《短歌行》、苏轼《赤壁赋》中“乌鹊南飞”意蕴相同。
C.本诗写景有虚有实,意境壮阔,笔触大开大合,议论不落窠臼,体现诗人的历史观。
D.本诗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由眼前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人、事,并抒发感慨。
2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情感。
(6分)21.BB.“意蕴相同”错。
颔联“乌鹊南飞无魏地”是说曹操大败无立足之地。
曹操《短歌行》中“乌鹊南飞”喻客子无所依托。
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
苏轼《赤壁赋》中“乌鹊南飞”,是通过引用曹操的诗句引出下文对曹操的议论。
意蕴明显不同。
22.(1)尾联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渔父的吟唱。
借此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
(2)通过对三国历史的怀想,抒发往事如烟、胜败成空的感叹。
(3)运用渔父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篇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1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歌前两句借事(物)起兴,请简述这两句所记之事。
4.后两句论史抒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3.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
4.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解析】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为: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据此可知,诗歌前两句记述的事情是: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诗人以一件古战场的遗物“折戟”为兴,引出对前朝赤壁之战的回忆和感慨。
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及情感主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周郎”指周瑜。
后句写赤壁之战的故事,诗人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怀古抒怀,表现出诗人对历史非凡的认识,曲折地反映出他无处施展才能的抑郁不平之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歌前两句借事(物)起兴,请简述这两句所记之事。
4.后两句论史抒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3.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
4.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解析】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为: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的《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篇一:《赤壁》答案《赤壁》一、作家与作品:本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杜牧),(唐代)(朝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二、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感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赤壁》中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原句填空练习: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诗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阐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杜牧以小见大,发表深刻警策的历史兴亡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综合问题分析: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同时也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篇二:赤壁中心赏析试题答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关键点】怀古咏史之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赤壁》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赤壁》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1-12题。
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
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以如椽之笔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顶之势顺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其中一个“本”字强化了这一色彩。
B.颔联中一“空”一“已”,前后对比,将孔明的枉费心机、无可奈何与曹操的狂妄轻敌、不可一世表现得淋漓尽致。
C.“兵销炬影东风猛”一句,再现了赤壁之战的情景,令人想见赤壁的熊熊烈火、曹操的抱头鼠窜与周瑜的指挥若定。
D.“梦断箫声夜月孤”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诗境也由上文的粗犷转为凄清,令人黯然神伤。
12.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妙处。
【答案】11.A12.①“过此”句紧承上文,直抒胸臆: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谋的孔明,雄姿英发的周郎以及月夜泛舟的苏轼,早已杳如黄鹤,令人不禁发出人生无常之叹。
②“荒矶”句以景结情(答“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均可):荒矶鸥鸟、衰草寒烟,更兼自身仕途坎坷,作者将百般感慨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渺小短暂的感喟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言尽而意无穷。
【分析】1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其中一个‘本’字强化了这一色彩”错误。
“水军东下本雄图”意为“曹操声势浩大的水军原本是用来南下平定孙刘一统江山的”;本,即原本、本来是;联系下文“兵销炬影东风猛”句可知:原本之事,板上钉钉之事却落得个丢盔弃甲。
作者着一“本”字,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眼前风物上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赵翼《赤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赤壁
(清)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首联从山川形胜落笔,突出此地的险峻及其军事战略要地的地位,并自然引出赤壁古战场,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巧,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
文字中隐寓曹操在此兵败而周瑜得胜成为英雄的历史画卷。
C.诗歌中的“故垒”,“乌鹊南飞”“大江东去”“月明”是亘古以
来一直存在的景象,但在作者笔下因化用典故而使它们各自带上了丰富的意蕴。
D.全诗有对眼前景象的描绘,但不是细笔渲染,着意表现,更多
的是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抒写自己的感慨。
15.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题材一致,且都是怀古诗,但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请简要阐述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
(6分)
14. C(“故垒”不是亘古以来的景象,它是人文景观;“月明”也谈不上化用典故)
15. 赵翼在诗歌中由今思昔,既表达了对三国英雄的崇敬和追怀,更有一种自然永恒而昔日风流不在的今昔之感,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归隐之意。
(3分)杜牧诗由赤壁遗物引发怀古之幽情,表面是在感慨天时的偶然因素改变了历史轨迹,实际是表达机遇造人的哲理,内心深处或许对周瑜的战绩并不太认可,或许另有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3分)其他合理即可得分。
《赤壁之战》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壁之战》原⽂阅读答案及译⽂《⾚壁之战》原⽂阅读答案及译⽂原⽂ 原⽂ 是时曹操遗权书⽈:“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
今治⽔军⼋⼗万众,⽅与将军会猎于吴。
”权以⽰群下,莫不响震失⾊。
长史张昭等⽈:“曹公,豺虎也,挟天⼦以征四⽅,动以朝廷为辞,今⽇拒之,事更不顺。
且将军⼤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军,蒙冲⽃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势⼒众寡⼜不可论。
愚谓⼤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
权起更⾐,肃追于宇下。
权知其意,执肃⼿⽈:“卿欲何⾔?”肃⽈:“向察众⼈之议,专欲误将军,不⾜与图⼤事。
今肃可迎操⽿,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计,莫⽤众⼈之议也!”权叹息⽈:“诸⼈持议,甚失孤望。
今卿廓开⼤计,正与孤同。
” 时周瑜受使⾄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瑜⾄,谓权⽈:“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数千⾥,兵精⾜⽤,英雄乐业,当横⾏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送死,⽽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
今北⼟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操舍鞍马,仗⾈楫,与吴、越争衡。
今⼜盛寒,马⽆稿草。
驱中国⼠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必⽣疾病。
此数者⽤兵之患也,⽽操皆冒⾏之。
将军禽操,宜在今⽇。
瑜请得精兵数万⼈,进住夏⼝,保为将军破之!”权⽈:“⽼贼欲废汉⾃⽴久矣,徒忌⼆袁、吕布、刘表与孤⽿;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
孤与⽼贼势不两⽴,君⾔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因拔⼑斫前秦案,⽈:“诸将吏敢复有⾔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诸⼈徒见操书⾔⽔步⼋⼗万⽽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谓也。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不过⼗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万⽿,尚怀狐疑。
《赤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赤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歌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诸葛亮的才能不会被世人知晓。
D.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侧面写出赤壁之战对双方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对《破阵子》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武器先进。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梦回”和“八百里”两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3)两首诗词,都有对沙场的想象描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概括表述两首诗词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和不同。
(2分)相同点:不同点:【参考答案】:(1)C(2)B(3)示例:相同点:都有对战争疆场的无限感慨和对国运的关注。
不同点:前者是对历史的回顾,对史实的咏怀,后者重在表达自己的报国志向和人生不如意的遗憾落寞。
评价标准:表述清晰明白,有异、同的差异性观点表述,理据不清不得分。
2分。
【对比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戴复古《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阅读答案
戴复古《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赤壁南宋•戴复古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
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作者来到赤壁岸边,眼前浮现出英雄周瑜的形象。
B.颔联写诸葛亮挥动羽扇,火烧赤壁,为大破曹军立下了功勋。
C.颈联回到眼前,实写赤壁江面烟波浩渺,白鸟飞翔的景象。
D.尾联联想到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及其以赤壁为题创作的名篇。
2.“联想”就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
例如《赤壁》“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3分)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D.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3.戴复古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怀古诗词,请比较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6分)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参考答案】:1.B(颔联不是写诸葛亮,而是周瑜)2.A3.同:都由眼前赤壁的景象联想到了赤壁之战中周瑜的雄姿英发、英雄事迹,表达了对他的称颂和仰慕。
(2分)异:苏词借英气勃发的周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2分)戴诗既歌颂了周瑜的英雄业绩,又化用了苏轼被贬黄州后所创作的千古名篇,表达了对苏轼的钦佩、怀念。
(2分)。
《赤壁》《题乌江亭》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达州市2017年中考题)
13.诗歌鉴赏。
(4分)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
重来未可知。
(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2分)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2分)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每小题1分,共6分)(1)晴川历历汉阳
树,。
(2)
?雪拥蓝关马不前。
(3)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一声感
叹:
,。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赏月之间,时光悄悄流逝的诗句
是:
,。
(5)《观书有感》一诗里告诉人们只有不断地丰富知识,有了浓厚的积淀,才能明辨事理,有所成就的诗句是
?。
(6)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给人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的句子
是:。
答案:
13.(1)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1分)。
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1分)。
(共2分)
(2)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1分)。
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1分)。
(共2分)。
《赤壁赋》阅读答案及翻译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1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B.洗盏更酌更:重新C.履巉岩,披蒙茸披:拨开D.掠予舟而西也西:向西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予乃摄衣而上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D.于是携酒与鱼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阅读鉴赏及答案
《赤壁》阅读鉴赏及答案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全文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七绝诗咏史诗折戟▲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
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不以
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
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
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
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
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
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
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
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
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
情绪和心态。
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下文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
如果我们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
的成功之处。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
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
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
“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
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