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腹膜后
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 ]肖海 , 2 张荣 良, 金祥 , . 林 等 电视胸 腔镜 手术治疗导管 未闭. 中华外
科杂志 ,96,4 2 :2 19 3 ( )8
[ ]崔会丽 , 3 张维 , 贾红. 胸腔镜下心脏手 术围术期患者 的护 理. 电视
护理研 究 ,0 3 1 ( )9 0 20 ,7 8 :5 ( 收稿 日期 :0 6 1- 2 20— 12 ) ( 本文编辑 : 张楠 )
临床 资 料
1 .心理护理 。术前针对患者产生的多种复杂心态 , 采取
1 一般资料 。本 组 10例 , 4 , 6 例 , . 1 男 9例 女 1 年龄 1 6— 6 7岁 , 平均年龄 5 6岁。肿瘤大小 08—5 m, . . c 肿瘤位 于左 肾 5 上腺 6 , 于右 肾上腺 4 例 。 3例 位 7 术前诊断原发性醛 固酮增 多
质功能不足 5例 , 表现为心慌 、 头痛及 呕吐等症状 , 给予氢化 可的松 10m 0 g加入 5 %葡萄糖 5 0m 中静脉滴 注 ,0mi 0 l 5 n后
等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及范围内腹腔镜手术能提供一个更清 晰、 更直接的手术视野 , 使传统开放手术 中显露 困难或创伤较
大的手术 , 肾上腺 , 如 能在腹 腔镜手术时得到充分 显露 , 减少 手术创伤 , 越发显 出腹腔镜的独特优势。 因此腹腔镜 肾上腺手 术 已逐步成为标 准术式 … 。我科 2 0 04年 5月 一 0 5年 7月 20 对 10 例行腹膜后 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的患者 ,实施 全 1
症 6 例, 5 皮质 醇症 3 4例 , 无功能腺瘤 1 例 。 1
2 手术方法。 . 气管插管全麻后 , 患者取健侧卧位 , 腰部垫 高 。于腋 中线髂棘上 2c A点 ) 开皮肤约 2c 用血管钝 m( 切 m,
腹膜后间隙教学
02
腹膜后间隙的疾病
腹膜后间隙肿瘤
总结词
腹膜后间隙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 因素引起的。
详细描述
腹膜后间隙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区域内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扩散,而恶性肿瘤则可能迅速扩散并危及生命。
腹膜后间隙感染
总结词
腹膜后间隙教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CONTENTS
• 腹膜后间隙概述 • 腹膜后间隙的疾病 • 腹膜后间隙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腹膜后间隙手术 • 腹膜后间隙病例分析
01
腹膜后间隙概述
定义与位置
定义
腹膜后间隙是指位于腹膜壁层与 腹内筋膜之间的潜在间隙,是人 体解剖学中的重要结构。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其他腹膜后间隙疾病
总结词
除了上述几种疾病外,腹膜后间隙还可能发生其他多种疾病,如囊肿、脓肿等。
详细描述
除了肿瘤、感染和出血外,腹膜后间隙还可能发生囊肿、脓肿等其他疾病。这些 疾病通常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03
腹膜后间隙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腹部超声、CT或MRI 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腹膜 后间隙的结构和异常病变 ,为诊断提供依据。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尿液等实验室 检查,了解全身及腹膜后 间隙的炎症反应和代谢状 况。
临床诊断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 体征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做出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腹膜后间隙疾病的病因和病 理生理机制,选择适当的药物进 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镇
腹腔镜治疗腹膜后妊娠1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 年 Surg,July 2021,Vol. 21. No. 7
好的培训,熟练掌握腹膜后解剖,并准备在出现大出 血等并发症时改为开腹 手 术,必 要 时 多 学 科 协 同 手术。
参考文献
1 Martinez-Varea A, Hidalgo-Mora JJ, Paya V, et al. Retroperitoneal ectopic pregnancy after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Fertil Steril,2011 , 95 (7) :2433 . e1 - e3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 年 7 月第 21 卷第 7 期 Chin J Min Inv Surg,July 2021,Vol. 21. No. 7
·671·
图 1 术前腹部 CT A. 腹膜后混杂密度影,其下方压迫之下腔静脉上端显示欠清;B. 右肾周筋膜增 厚、模糊;C. 双侧髂总静脉增宽 图 2 术前 超 声 A. 腹 腔 妊 娠 囊,其 内 可 见 卵 黄 囊;B. 子 宫 内 膜 增 厚伴宫腔积液 图 3 腹腔镜所见 A. 右输卵管缺如,右卵巢正常,右侧阔韧带后叶及卵巢悬韧带 ( 无损伤钳处) 外侧之腹膜可见大片蓝染( ROV - 右侧卵巢,U - 子宫) ;B. 腹膜后血肿;C. 血 肿 破 裂 后,其内可见绒毛组织 图 4 术后病理:( 腹膜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表面) 见绒毛组织( HE 染色 × 100)
声区 52 mm × 65 mm × 38 mm,其 内 见 妊 娠 囊 样 结 构,可见卵黄囊;子宫内膜厚 22 mm,其内见不规则 液性暗区 31 mm × 18 mm;双附件无包块,盆腔无积 液。 结合 右 侧 腰 腹 痛 病 史、 右 肾 叩 击 痛 体 征、 血 hCG、CT 及彩超结果,高度怀疑“ 腹膜后妊娠” ,全麻 下行腹腔镜探查术。 术中见:子宫大小及外观正常; 左卵巢正常,左输 卵 管 表 面 略 迂 曲、 水 肿; 右 输 卵 管 缺如,右卵巢正常;右侧阔韧带后叶及卵巢悬韧带外 侧之腹膜可见大片蓝染,盆腔未见明显血块及游离 血;十二指肠下方大网膜上可见新鲜血液,部分呈凝 血块样;暴露十二指肠下方之后腹膜,见腹膜后直径 4 ~ 5 cm 囊性物,表面腹膜完整,其向外向下之后腹 膜明显蓝染;打开囊性物表面腹膜,见囊性物左下侧 紧贴于肠系膜下动脉,下方紧贴腹主动脉及下腔静 脉表面。 根据探查结果,“ 腹膜后妊娠” 诊断明确, 行腹腔镜下腹膜后妊娠物切除术,病灶于分离过程 中破裂,内见绒毛组织( 图 3)。 全面清除局部暗血 块及妊娠物,常规止血、关腹。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 2 h。 术后病理:(腹膜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表面) 见绒 毛 组 织 ( 图 4 ) 。 血 β-hCG 术 后 第 1 天 5095 mIU / ml,术后第 8 天 213 mIU / ml,术后第 37 天降至 正常。 术后 40 天月经来潮,月经正常。
后腹腔镜下腹膜后神经鞘瘤切除术4例报告
本组 4例 ,均 获 得 成 功 ,肿 瘤 直 径 4 6 . . ~8 3 c 平 均 5 9c 手术 时 间 7 ~ 1 0mi, 均 1 0 m, . m; 5 5 n 平 2 mi;出血量 3 - 1 0m , 均 5 。术 中血 压 无 n 0 0 l平 5ml
全麻 后 , 侧 卧位 , 健 升高 腰桥 , 常规 消毒铺 巾, 取 患侧 腋 后 线 1 2肋 下 1c 切 口, 约 2 c 切 开皮 m 长 m, 肤、 皮下组 织 , 管 钳 钝 性 分 离 肌 层及 腰 背 筋膜 , 血 手 指 向 内推 开腹 膜 , 露 肾周 间 隙, 显 置入 自制 气囊 , 注 入 空气 5 0ml 持 3 n 取 出气 囊 , 0 , 维 ~5mi, 分别 于 腋 前线肋 缘下 1c 和 腋 中 线髂 嵴 上 2c 穿 刺 , 入 m m 置
内蒙古医学杂志 InrMo g l dJ2 1 n e n oi Me 0 2年第 4 a 4卷第 5 期
63 0
及 四肢为 多 ,其次 为 胃、 纵隔 、 腹膜 后 。神 经鞘 瘤 占 所有 神经 鞘瘤 的 0 7 . %~2 7 占所 有 腹膜 后 肿 . %u , J 瘤的 0 5 ~1 % 。神经 鞘瘤通 常 无症 状 且生 长 .% 2 J 缓慢 , 多为 良性 ,少有 恶性 变 l 。发 生 于腹 膜 后 , 大 3 ] 尤 其 靠近 肾上 腺部 位者 ,易与 肾上 腺无 功 能性 肿 瘤 相 混淆 。 国内外 文 献 报 道 ,该病 多 见 于 2 ~5 0 0岁 成 年人 ,男 女发 病 接 近 。 临床 上 因 肿 瘤生 长 缓 慢 , 多 数患 者起 初 一般 无症 状 , 在体 检 时 无 意 发现 。 当 肿 瘤生 长到 一定 程度 压迫 神经 时 , 出现 腹痛 、 背 可 腰 痛及 下肢 放射 痛 或 酸 胀 麻 木感 , 沿 神 经 分 布 出现 并 触 电感 。肿 瘤 若 侵犯 临近 器官 出现 血 尿 、 骨痛 等 症 状 , 考虑 为 恶性 神经 鞘 瘤 。 则 对腹 膜后 神 经鞘 瘤 , 像检 查有 一定诊 断价 值 , 影 但 缺乏 特 异性 , 组 4例术 前影 像检查 未 明确诊 断 。 本 C T在肿 瘤较 小 时表 现 为 实 性 , 瘤体 较 大 时 , 发 当 常 生 黏液变 、囊 性 变 、 出血 或 坏 死 , 现 为 囊性 或 囊 表 实 性 。T k tr 等 J a aea 总结 日本 文献 报 道 的 1 3例 腹 3 膜后 神经 鞘 瘤 , 现 有 6 %可有 囊 性 变 。 C 还 可 发 6 T 以准 确判 断肿 瘤 大 小 、 位 及 有 无 周 围脏 器 和 重 要 部 血管 浸 润 等 。 本 组病 例 均 行 彩 超 及 C T检 查 , 囊 无 性变。 腹 膜后 神经 鞘 瘤 好 发 于脊 柱 两 侧 、 盆腔 骶 前 等 神经 组织 丰 富部 位 ,呈 圆形 、 圆形 或结 节 状 , 卵 边界 清 、 实 、 膜 完 整 ,可 将 神经 干 包绕 其 中 ,表 面呈 质 包 红褐 色 。肿 瘤 切 开 呈 鱼 肉状 , 白或 灰黄 色 , 透 灰 略 明, 可见 漩 涡状结 构 , 常伴 有黏 液变 、 囊性 变 、 死及 坏 出血 , 时囊 壁 可见 乳 头状 肿 瘤 组 织 。镜 下神 经鞘 有 瘤细 胞 呈 梭 形 , 集 , 胞 核 位 于 中 心 ,圆 或 短 棒 密 细 形 , 仁不 清 , 核 胞质 淡染 , 胞排 成栅栏 状或 旋涡 状 , 细 此型 称之 为 束状 型 ( tn A 型 ) 网状型 (A tn Ano i ; no i B 型 ) 织结 构疏 松 , 质含 水量 高, 组 基 细胞 多形 性 , 边界 不清, 为细 蜂 窝状红 染 基质 所 隔。两型 可并 存 , 也可 单 独 存 在 。瘤 体 较 小 时 以 A tn 型 多 见 ,常 为 no i A 实性 ; 瘤体较 大 时则 以 Ano i tn B型 为 主, 为 囊 性 。 多 肿 瘤有 包膜 ,容 易发 生黏 液变 或囊 变 。免 疫组 化 检 查 瘤组 织 S 一1 0 Vi ni 0 、 me t n可为 阳性 。 以往 , 神经 鞘瘤 以开放手 术切 除为 主 , 随 着腹 但 腔 镜技术 的成熟 ,后腹 腔镜 下腹 膜 后神 经 鞘瘤 切 除 手 术 已逐 渐开 展 。本组 经腹 膜后途 径腹 腔镜 下 成功 切 除神 经 鞘 瘤 4例 ,肿 瘤 直 径 4 6 . m, 均 . ~8 3c 平 5 9c . m。腹 膜后 途 径避 免 了对腹 腔脏 器 的接 触 ,从 而缩 短 了手术 时 间, 少 并发 症 的 发 生 。后 腹 腔 镜 减 手 术主 要并 发症 是 血管 或邻 近器 官的 损伤 。并发 症 的发生 与肿 瘤大 小 、 与周 围组 织粘连 程 度密切 相 关 。 其并 发症 的 发 生 率 为 0 ~1 . % 。H ny等 % 2 9 J e r 指 出 腹 膜 后 途 径 不 适 合 肿 瘤 直 径 > 5c 患 者 。 m R bn ti 【 指 出腹 膜后 途径 可 以通过 利 用 天 然 u is n等 7 e ] 的解剖平 面 来 弥补 空 间不足 的缺 陷, 腰大 肌 、 肾周 筋
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护理查房
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护理查房首先,在术后第一天的护理检查房中,护士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
首先要检查患者的手术部位,观察术后伤口是否干净、无渗液、红肿。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评估并给予必要的镇痛措施。
护士还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护士还应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尽量引导患者多喝水,促进尿液排出。
如果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或无法排尿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评估处理。
另外,护士还要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如术后护理,避免伤口感染等。
其次,在术后第二天的护理检查房中,护士需要继续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
护士要主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饮食,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大便情况,是否有便秘或腹泻的情况发生。
此外,护士还要检查患者的伤口,观察是否有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护士还要继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包括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护士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最后,在出院前的护理检查房中,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患者能够平稳出院。
护士要检查患者的伤口情况,确认伤口愈合良好、无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
护士还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是否能够自理、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护士还要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康复锻炼等。
护士还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用品,如伤口敷料、止痛药等,并向患者说明正确的使用方法。
总之,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护理检查房的重点是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疼痛程度、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护士还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出院。
腹膜及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
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的分区: 上腹腔:
右侧:肝上间隙、肝下间隙、肝裸区 左侧:肝上前间隙、肝上后间隙、肝胃陷凹、脾肾陷凹、 脾外侧间隙、网膜囊 下腹腔: 右侧: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 左侧: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 盆腔: 男性:直肠膀胱陷凹 女性: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 腹膜后间隙: 双侧肾旁前间隙、双侧肾周间隙、双侧肾旁后间隙、中线 大血管区域、腹膜外间隙
定位: 1、腹膜后器官受压向前移位 2、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静脉 3、脾静脉、胰腺、升降结肠向前移位 4、有部分较大病变定位困难
脂肪肉瘤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硬化性脂肪 肉瘤)、粘液性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圆形细 胞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但多种亚型共存的混 合型多见。脂肪瘤样脂肪肉瘤基本为脂肪,表现为脂 肪密度/信号,内见少许纤维条索影,粘液性脂肪肉瘤 为脂肪及液体混合密度/信号,多形性脂肪肉瘤、圆形 细胞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含脂肪少或不含脂肪, 与其他腹膜后恶性肿瘤影像鉴别困难。
检查方法: 腹膜:CT为主,平扫及增强扫描,阅片时务必调窗;MR。
检查方法: 腹膜后:CT、MR各有所长及不足,平扫及增强扫描。
腹膜及腹膜腔
正常表现:大部分腹膜结构不可见。
腹膜占位性病变: 1、转移瘤 2、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3、腹膜假性黏液瘤 4、腹膜间皮瘤 5、肠系膜肿瘤 ……
腹膜后淋巴瘤
可同时累及腹膜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密度/信号均匀, 轻度均匀强化,较少融合,少部分可见坏死区,包绕血管而 不侵犯,“三明治”征,广泛累及上下腹部 。
鉴别诊断
淋巴结结核:密度不均匀,环形强化,主要累及上腹部,可 相互融合成“多房状”。
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原发病史,强化较明显,不均匀或环形 强化。
腹腔及腹膜后病变的CT诊断
病例一:男性,70岁,纳差、乏 力、皮肤发黄2年。
病例二 患者男性 75岁 进行 性排尿困难5年
腰大肌脓肿
急性腰大肌脓肿多继发于肾及肾周间隙感 染。慢性腰大肌脓肿,多来源于脊柱结核。
CT:1腰大肌肿胀,增宽,中心低密度 区。值水样密度 2肾周筋膜增厚,脂肪 间隙消失。3肿块边缘强强化。
腰大肌脓肿
低分化脂肪肉瘤 鉴别诊断 畸胎瘤 脂肪瘤
患者 女 38岁 上腹疼痛半年, 查体:左腹部包块
腹膜后纤维化(RPF)
腹膜后少见疾病,发病率约1/20万。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 病因:①特发性:大多为原因不明非特异性炎症②继发性:可能与恶性肿瘤、
外伤和手术、药物、炎症、放射线治疗、腹主动脉瘤等因素有关。继发性以 恶性肿瘤最多见,多为转移瘤,如淋巴瘤、结肠癌、乳腺癌、腹膜后的肉瘤 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肿瘤局部产生的5一羟色胺及其他代谢产物有关。 病理:特发性通常只发生于肾门水平至髂动脉分叉的腹主动脉周围,常伴有 明显的主动脉粥样硬化。RPF病变累及输尿管可致其狭窄,进而引起肾盂、输 尿管积水为本病的特征。严重者可伸延至腹腔内的组织和器官,如肝脾被纤 维组织包裹旧;少数可穿越膈肌至纵隔,累及硬膜外腔者更为罕见。良恶性 纤维化从大体病理上无特征性,恶性斑块除上述病理表现外,可见散在恶性 细胞。 临床:患者可有非特异的腰骶部钝痛、下腹痛、全身疲乏不适、厌食、恶心、 呕吐和体重下降等。下腔静脉受累狭窄至一定程度科出现下肢及阴囊水肿或 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本病最易受压的器官是输尿管,约占75%。 CT表现:平扫 腹主动脉周围软组织肿块,部位为;双侧及前方。增强轻 度强化或不强化,延迟强化。
腹腔及腹膜后病变的 CT诊断
概述
解剖:腹膜腔分成肝上间隙、肝下间隙、 左膈胃底间隙、小网膜囊、结肠旁沟、膀 胱直肠窝等 腹膜后腔由前肾旁间隙、肾周 间隙、后肾旁间隙
腹膜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 东南大 学 医学院 附属 江 阴 医院 , 苏 江 阴 2 4 0 ) 江 14 0
[ 要 ] 目的 探 讨 腹 膜 后 腹 腔镜 下根 治性 肾切 除 术 的 围 手 术 期 护 理 。 方 法 选 择 肾 癌 患者 1 摘 2例 , 腹 腔 镜 行
下根 治性 肾切 除 术 。结 果 1 2例 均 获 得 成 功 , 术 时 间 9 手 0~15m n 平 均 10mn 术 中 出血 6 4 0m , 均 2 0 3 i, 1 i, O一 2 L 平 5
了 置管 的 成 功率 , 强 护 理 减 少 了 留 置 胃管 的 并 发 症 , 应 激 加 如
原 因 。 每 天 更 换 固 定 于 管 道 与 鼻 部 的胶 布 , 洁 鼻 部 的 皮 清
肤, 如有 必要 , 用 能 去 除 胶 布 痕 迹 的 试 剂 , 果 胶 布 下 的 皮 使 如
・
4l 7 0・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nert rdt nl h eeadWet nM dc e 0 1D c 2 ( 6 dr ra o t a dTa ioa C i s n s r e in 1 e , 0 3 ) o I g e i n e i 2
物 应 当每 日更 换 消 毒 。 13 3 鼻 部 的 护 理 .. 舒 适 度 的 改 变 是 患 者 自行 拔 管 的 主 要
容易通过咽喉部 , 置管过程 中能做到刺激性小 , 顺应性好并缩
短 了 时 间 , 不 影 响 食 管 闭 合 状 态 , 易 导 致 食 管 反 流 , 高 还 不 提
舒适度可使用保湿膏 。
2 结 果
[ ] 朱 安 琼 .长 期 留 置 胃管 病 人 护 理 方 法 的 探 讨 [ ] 3 J .四 川 医 学 ,
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变性)
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变性)【病因】(一)发病原因约2/3的腹膜后纤维化发病原因不明,临床上将其称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diopathic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另1/3病例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某些药物、肿瘤、外伤或手术、出血、尿外渗、辐射、非特异性胃肠炎症(如Crohn病)、阑尾炎、憩室炎,各种感染(如结核、组织胞浆菌病、梅毒、放线菌病)等因素有关,故称为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二)发病机制1.致病因素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以下因素可能与腹膜后纤维化有关。
(1)自身免疫缺陷:临床资料表明,有8%~15%的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可同时伴有腹膜后以外的纤维化,其病史中有硬皮病、嗜伊红细胞增多症、结节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Riedle甲状腺炎、硬化性胆管炎、纵隔纤维化和眶后纤维假肿瘤等疾病,提示腹膜后纤维化可能是系统性硬化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也表明本病可能与免疫缺陷有关。
(2)药物副作用:自1964年Grahacn报道服用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methysergide)的病人发生腹膜后纤维化以来,类似的病例报道相继见于文献中。
长期服用者,其腹膜后纤维化的发生率可达10%~12.4%。
此外,β受体阻滞药(心得安)、抗高血压药物(甲基多巴、利血平、肼苯哒嗪)、止痛药(阿斯匹林、非那西汀)等药物也可诱发本病,但它们与腹膜后纤维化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3)感染与炎症:早在1948年Ormond就认为本病是一种腹膜后炎症,而Mathisen等则提出腹膜后纤维化可能与腹腔脏器和下肢病毒感染有关,综合文献中报道,与腹膜后纤维化相关感染和炎症有:结核、梅毒、放线菌病和各种霉菌感染等特异性感染;憩室炎、阑尾炎等非特异性感染;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血管炎等与免疫因素有关的炎症性疾病;炎性肺损伤、血栓性静脉炎、胰腺炎等其它炎症性疾病亦可致腹膜后纤维化。
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
二、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也称腹膜后腔。前界为 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两侧为 由前、后肾筋膜融合而成的侧锥筋膜。 上达膈,下达骶骨岬、骨盆上口。间 隙内包括胰、十二指肠大部、肾、肾 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淋巴结 和神经等结构。在肾脏水平,腹膜后 间隙被筋膜分为3个腔隙:肾前间隙、 肾周间隙和肾后间隙。
第32页/共40页
一、腹膜腔 CT不能显示正常腹膜、筋膜、网膜和
韧带,需根据与器官的关系识别这些 结构和被它们分隔的间隙和隐窝。下 面以2个典型层面为例加以说明。 (一)经肝门层面 小网膜囊在胃的背侧和包绕肝尾状叶, 并伸入到肝门,并可见胃后和包绕尾 叶的小网膜囊(图4-4-4-1)。
第33页/共40页
第3页/共40页
腹 膜 peritoneum
脏层
腹膜
腹膜腔
壁层
腹腔与腹膜腔 腹膜功能: 分泌、支持和固定、 防御、再生和修复
第4页/共40页
一、腹膜与脏器关系 1.腹膜内位器官: 胃、空回肠、脾等 2.腹膜间位器官: 肝、子宫、膀胱等 3.腹膜外位器官: 肾、肾上腺、输尿管等
第5页/共40页
二、腹膜形成结构 (一)网膜 1.小网膜
第2页/共40页
大、小腹膜腔借网膜孔相同。男性腹膜 腔为一完全封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则 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 与外界相通。
腹腔和腹膜腔是两个不同而又相关的概 念。腹腔是指骨盆腔(小骨盆腔)以上 由腹壁和膈围成的腔,而腹膜腔是脏腹 膜和壁腹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腹、盆 腔脏器位于腹膜腔外,腹腔内。
1、腹腔及腹膜腔的概念有什么不 同?
2、肾前间隙、肾周间隙、肾后间 隙各包含哪些主要结构?
3、腹膜构成哪些主要结构?
第39页/共40页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导读:在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诊断技术已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无放射性辐射、无需对比剂且比较经济实用的显像方法。
……在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诊断技术已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无放射性辐射、无需对比剂且比较经济实用的显像方法。
胆道感染、肝炎常引起肝十二指肠韧带处淋巴结肿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系膜上淋巴结肿大,阑尾炎引起回结肠淋巴结肿大,由于其固有的淋巴分布,超声可在相应的位置查寻,以上各病所致的淋巴结肿大特点:淋巴结数量少,体积小,无明显膨胀感,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内部回声尚均匀,淋巴结门部髓质增宽,皮质变薄,中央见髓质的线条状强回声,其周围组织结构清晰,间质回声无增多, CDF I示血供不明显。
转移性及恶性淋巴瘤的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的声像图与癌细胞浸润生物学行为相关性:肝癌、胃癌、恶性淋巴瘤等淋巴结特点:较早时期的转移淋巴结数量较少、体积小,也无明显膨胀感,与炎性淋巴结在图像上很难说出与炎性淋巴结的明显区别点。
转移性继续增大的淋巴结特点:体积增大饱满,回声增强,呈非对称性,宽径增大更明显,这与淋巴结受癌细胞浸润其结构改变有关; 淋巴结边缘分界清晰不规则,包膜增厚不完整,这与肿大淋巴结同周围组织的阻抗差增大有关,淋巴结向周围组织浸润有关; 淋巴结门部髓质变窄呈细线状或消失,皮质非均匀增宽,癌组织浸润门部导致淋巴结门被破坏变形消失。
淋巴结周围的间质组织明显增多, CDF I 示间质内血供丰富,这与淋巴结增大相应的营养供给有关。
腹腔及腹膜后恶性肿大淋巴结生长部位与原发灶及转移途径的相关性:胰腺、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大多来源于上腹部脏器,如胃、食道、肝、胰腺、胆囊内的原发癌灶; 髂血管附近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大多来源于下腹部,如前列腺、子宫附件的原发灶。
本组这种病例很少,所以在此不做详细分析。
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1) 在肝门区,右侧腹、脐周、右下腹发现淋巴结肿大,数量不多,体积不大,结合病史,一般可追踪随访,可指导临床医生免去不必要的损伤性检查; (2) 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患者该做仔细检查,查找原发病灶的来源、性质、部位; (3) 已知原发灶,可了解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临床上最有用的观察肿瘤转移的指标; (4) 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5) 决定治疗方案:让临床医生了解腹腔及腹膜后的情况,给医生提供决定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的依据; (6) 定期复查,判定原发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情况。
腹膜后淋巴结
腹膜后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是人体腹腔中一种重要的淋巴器官。
它们位于腹腔后壁与腹膜之间,并且围绕着主动脉、肾上腺、腹膜后神经丛等结构。
腹膜后淋巴结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过滤淋巴液和逐渐转运淋巴细胞,起到排毒、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首先,腹膜后淋巴结的解剖结构需要被介绍。
腹膜后淋巴结可以分为T细胞区和B细胞区。
T细胞区是淋巴结皮质区域,由T淋巴细胞组成,主要负责对体内的致病微生物产生应答。
B细胞区是淋巴结髓质区域,由B淋巴细胞组成,主要负责产生和分泌抗体。
此外,腹膜后淋巴结中还存在着淋巴窦,通过淋巴窦,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可以流动,并与抗原进行接触,从而启动免疫反应。
腹膜后淋巴结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感染或其他免疫刺激发生时,淋巴结将参与到免疫应答中。
感染物通过淋巴液进入腹膜后淋巴结,被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所摄取,并被抗原递呈给T细胞。
T细胞被激活后,将通过淋巴液和血液进入全身,对感染物进行攻击。
同时,B细胞区的B淋巴细胞也会被抗原激活,并开始分化和增殖,最终产生大量的抗体。
这些抗体将与感染物结合,中和病原体或促进其被巨噬细胞摄取。
除了抗感染作用,腹膜后淋巴结还参与体内废物的排泄。
通过淋巴液的循环,废物和代谢产物在腹膜后淋巴结中被沉淀和处理。
这些废物可以从淋巴结通过淋巴液进入大静脉系统,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
这种排废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内环境平衡非常重要。
此外,腹膜后淋巴结还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
它们是淋巴细胞的生殖场所,不仅能够产生可变区抗体,而且还能够生成记忆性淋巴细胞,这些记忆性淋巴细胞具有更强的免疫记忆能力,一旦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能够更快速地产生抗应答。
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对于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至关重要。
总之,腹膜后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
它们通过过滤淋巴液和逐渐转运淋巴细胞发挥着排毒、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等重要功能。
了解和研究腹膜后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理解人体的免疫机制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在睾丸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me a tss i h p r t s d r g 9 3 n h f l w—u f rt e o e ain Co cu i n L R L t s i n t e o e ai u i - 6 mo t s ol a n n o p at h p rt . n l s s e o o - P ND i a d f c l a d c mpi ae p rt n w t ih s i e a a o c p c t c n q e a d c u d s i u t n o l t d o e ai i hg k l d lp r s o i e h i u n o l i f c o h l r pa e e lc
.
临 床 研 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腹腔镜 腹膜后淋 巴结切 除术在睾 丸 恶性肿瘤治疗 中的应用价值
陈 光 1 朱 光 炜 罗 建 仕 高 新 。
【 要 】 目 的 探 讨 腹 腔 镜 腹 膜 后 淋 巴 结 清 除 术 在 睾 丸 肿 瘤 治 疗 中 的 技 术 可 行 性 。 法 8 摘 方 例 原 发 性 睾 丸 非 精 原 细 胞 性 生 殖 细 胞 肿 瘤 , 胎 癌 6 , 成 熟 畸 胎 瘤 1 . 合 癌 1 , 前 临 床 胚 例 未 例 混 例 术
a d v se e a a aw r i ui uig o eai . l e yo srt p r o e lda a ew sse n n esl vn c v ee n r d d r p rt n Mi h lu e o e t a ri g a e n i s j e n o d r in n
腹腔镜下腹膜后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腹膜后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06-01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目前输尿管上段结石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主要有eswl、pcnl、开放性手术等。
对于上段较大且较硬甚至嵌顿的结石,后腹腔镜切开取石具有着一次取石成功率高、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对腹腔脏器干扰小等优点,并可同时处理如合并输尿管狭窄、息肉、畸形、肾囊肿等并发症。
2009年 8月至2012 年 8月我院开展了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203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本组40例,其中男26 例,女14例,年龄 40~66岁,平均年龄53岁。
左侧16 例,右侧24 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腰痛史和肾积水,术前均经b超、腹部x线平片等检查证实结石存在。
1.2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升高腰桥与开放手术体位相同。
做3个操作孔,于腋后线肋缘交点处(a)纵行切开皮肤2cm,钝性分离肌层、腰背筋膜,手指伸入分离并置入自制气囊于腹膜后间隙,充气500~800ml,维持3~5min,建立人工后腹膜,置入腹腔镜头。
后在镜头及手指的引导下分别在腋前线肋缘下交点(c)、腋中线髂嵴上2cm(b)穿刺置入5mm和10mm 缺卡,经a点放入10mm缺卡,缝闭a点切口,充盈co,设定压力为1.5~1.8kpa,另外两孔分别置入分离钳和电凝钩或超声刀或结扎束。
分离肾周围脂肪,沿肾下极探查输尿管,显露结石段并将输尿管吊起固定。
使用切开刀切开输尿管取石,最后置入双j管,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切口,检查手术野,彻底止血,在输尿管旁放置引流管,妥善固定。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患者准备:巡回护士应做好患者术前访视工作,阅读病历以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概况,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确此术式的优点,并做好解释工作,解除其恐惧心理,以取得其配合。
腹腔镜经腹腔和腹膜后途径治疗肾囊肿比较
实用医药杂志 2 0 0 7年 0 5月第 2 4卷第 0 5期 Pa Me rc d& P am.o 420 - 5N .5 J hr V l , 7 0 o 2 0 0
-
5 3・ 3
临床 研 究
腹腔镜 经腹腔和腹膜后途径 治疗 肾囊肿 比较
o oo y ure yt e 9t Ho ptl o f Ur lg S g r ,h 1 h 5 s ia f PLA,Zhu d a 46 00 Chia ma i n 3 0, n
【 sr c】 Ob et e T v la te ci cl a e o t n p ro el e o e t e l lp rso i Ab t t a j c v o e au t h ln v u a t ,rt p r o a a aoc pc r i n
4 .± .m n(> .5. h vr e bedn o m ee2 _ .m n 5 4 m P 00 )T et e o 5 5 i P 0 ) T e ae g l igvl ew r 0 5 lad 2 _ . l(> . . h i f 1 8 0 a e u +3 +2 5 m b g nn o t e f d w r1_ .ha d 1± . (< .5, n h ieo ei i o m v ee 1 ± ei igt a o ee9 6 n 2 37 P 0 ) ad te t fbgn n t oe w r 8 n k o +7 h 0 m ng 1 h n 1 2 h P> .5N css ne vn oe oea o ad lo t nf i . O t . a d . f O ) o ae u dle t pn p rin n bod r s s n 2 6± 9 0. n t a uo f h e
腹膜后隙名词解释
腹膜后隙名词解释
腹膜后隙是人体腹腔内的一个区域,位于腹膜后方,由于腹膜的存在,它形成了一个空隙,称为腹膜后隙。
腹膜后隙分为两个部分:腹膜后窝和腰大肌后间隙。
1. 腹膜后窝:腹膜后窝指的是腹膜后方的一个空腔,其上方为腰大肌,下方为横结肠和直肠。
腹膜后窝内含有大血管、淋巴结、神经和脂肪等组织,是手术中常见的操作区域。
2. 腰大肌后间隙:腰大肌后间隙是腹膜后隙的另一部分,位于腹膜后窝上方,是腰大肌与腰椎后壁之间的间隙。
腰大肌后间隙内含有脊柱神经、血管、淋巴结、腺体和脂肪等组织,也是手术中常见的操作区域。
腹膜后隙在临床上常被应用于腹腔镜手术、肾上腺手术、经皮肾镜手术和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等。
对腹膜后隙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医务人员在手术中更加准确地定位和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 1 -。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结核,胃\胰浸润性结核超声误诊1例报告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结核,胃\胰浸润性结核超声误诊1例报告病历资料患者,男,24岁,因反复右上腹痛半年入院。
无恶心呕吐,无血便,无黄疸。
自服“胃药”曾疼痛缓解,以后反复出现腹痛,均未做特殊处理。
于1个月前又腹痛,到当地医院做B超、CT检查,提示“腹部肿块”,为进一步诊治来到我院。
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好,食欲,睡眠尚好,二便正常,体重无减轻。
否认既往肝炎、结核病史。
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压痛处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肝胆胰B超超声所见胆囊大小71mm×38mm,壁厚5mm,毛燥,胆囊底部见14mm×22mm 实质稍强回声肿块,边界尚清,底部囊壁回声中断,其周边见33mm×10mm不规则液性暗区,胆囊颈壁上见6mm×6mm及4mm×4mm实质光团。
胆总管扭曲,上段外径20mm,内径4mm,壁不规整,厚薄不一,壁厚7~9mm,近胰头段外径6mm,内见絮状光点回声,左右肝管扩张,内径分别为10mm、15mm,肝内小胆管扩张。
第一肝门及胰体周围见多个12mm×12mm~20mm×20mm实质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回声欠均匀。
胰腺形态改变,轮廓不规则,胰头厚43mm,体厚21mm,尾厚17mm,胰体光点增粗,分布欠均匀,胰管不扩。
肝脏稍增大,左叶长51mm,厚65mm,右叶斜径148mm,肝光点稍致密,分布尚均匀,肝静脉显示尚清,门脉未见扩张。
超声提示:①胆总管上段病变并全胆道扩张,胆管癌,硬化性胆管炎;②胆囊肿块实质性(胆囊癌);③胰腺肿大(慢性胰腺炎改变,肿瘤待排);④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⑤肝脏稍大。
CT提示:胰头癌并肝门、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及胃窦部病变待查(癌)。
X线胸片提示:两肺心膈未见异常。
肝功:球蛋白增高,白蛋白降低,余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后腔
retroperitoneal space
境界 位于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
与盆腹膜后腔相续,与腹膜外腔相通。
层次 由浅至深分浅、中、深 三层
浅 层 胰和十二指肠为主
胰中部上缘有腹腔干及其分支等; 胰下缘与十二指肠间有肠系膜上A、V.等; 十二指肠水平部下方为肠系膜下A、V.等
体腔-腹腔
体腔-腹腔
胆总管
common bile duct
十二指肠上段 位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切开探查引流术在该段进行。 十二指肠后段 位十二指肠上部后面, 行于下腔静脉前方,肝门静脉右侧。 经网膜孔可探查此段结石。 胰腺段 胰头后方,胰头癌常压迫该段, 导致阻塞性黄疸。 壁内段 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 与胰管汇合为肝胰壶腹(Vater),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Oddi括约肌 胆总管括约肌,胰管 括约肌,肝胰壶腹括约肌
体腔-腹腔
肝的淋巴和神经
淋巴
后组→膈上LD和纵隔后LD 膈面 左组→胃右LD 升干→纵隔后LD
浅组
右组→主动脉前LD
脏面→肝LD,部分→纵隔后LD
深组 降干→肝LD
浅深组均可回流到纵隔后LD,肝脏病变可累及纵隔 神经 左右迷走N和腹腔神经丛→肝丛 右膈N—感觉N. 右肩放射性疼痛与此有关
体腔-腹腔
体腔-腹腔
三、胃
位臵
毗邻 前壁
stomach
右侧邻肝左叶,左侧上为膈、下为 腹前壁(此部移动性较大,是胃的 触诊部位)
后壁 隔网膜囊邻胰、左肾上腺、左肾、 横结肠及其系膜、脾。这些器官称 “胃床”。胃后壁溃疡常会与胰粘 连
体腔-腹腔
腹腔干
胃左动脉 食 管 支 等
腹 腔
脾 支 胰 支 脾 动 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 短 动 脉 胃右动脉 支 肝 固 有 动 脉 左 右 支 胆囊动脉 肝总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 网 膜 右 动 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右髂区
腹下区
左髂区
盲肠、阑尾、回 回肠、膀胱(充盈)、子宫(妊娠)、 大部分乙状结肠、回 肠末端 左右输尿管、部分乙状结肠 肠
体腔-腹腔
腹膜腔 peritoneal cavity
概念 脏、壁2层腹膜间的潜在腔隙 男性 密闭 女性 与外界相通
腹膜腔内有少量浆液
分区 以横结肠及其系膜分为 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体腔-腹腔
十二指肠
duodenum
与腹膜的关系 十二指肠上部的起始处和升部为腹膜内位, 其余大部分均位于腹膜后腔,为腹膜外位 十二指肠悬肌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从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面连至右膈脚,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 手术时据此确认空肠起始部。
体腔-腹腔
十二指肠
duodenum
十二指肠动脉
结肠下区
分部
右结肠旁沟
体腔-腹腔
(升结肠腰间隙)
左结肠旁沟 (降结肠腰间隙) 左肠系膜窦 (降结肠肠系膜间隙)
右肠系膜窦
(升结肠肠系膜间隙)
体腔-腹腔
结肠上、下区间的交通
网 膜 囊 网 膜 孔 右肝上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肠系膜窦 右结肠旁沟 盆腹膜腔 左结肠旁沟
体腔-腹腔
结肠上区的结构
肝、胆囊、胰、脾、胃和十二指肠上部等
胃右静脉
胃左静脉(冠状静脉)
肝门静脉 胃网膜右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胃网膜左静脉
胃短静脉 胃后静脉 脾静脉
体腔-腹腔
胃的淋巴
贲门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胃右淋巴结 胃网膜左淋巴结 胃网膜右淋巴结 幽门上淋巴结 幽门下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胃各部淋巴回流虽有一定方向,但胃壁内淋巴管广泛吻合, 任何一部位的胃癌,可侵犯其它部位相应的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左肾上端平T11,下端平L2,
第12肋斜过其后面中部 肾门的体表投影
腹前壁
腹后壁
第9肋前端
肾区或脊肋角
肾门和肾蒂
肾动脉和肾段
体腔-腹腔
肾的静脉
右肾静脉 无属支
左肾静脉 属支
左肾上腺静脉和左睾丸(卵巢)静脉 左肾V.→左腰升V. →腰V. →椎V.丛→颅内V.窦
是左肾和左睾丸(卵巢)恶性肿瘤颅内转移途径。
位臵及体表投影
分部和毗邻
胰头
前为横结肠系膜根; 后为下腔V.、右肾V.和胆总管; 肿大的胰头可压迫胆总管、肝门 V.、 十二指肠及下腔V.引起相应症状。 胰颈
后有肠系膜上V.通过, 并和脾V.合成门V.
体腔-腹腔
胰 pancreas
分部和毗邻 胰体
前隔网膜囊邻胃(胃癌或胃后壁溃疡常与胰粘连);
后有腹主A、脾V.、左肾、左肾上腺; 上缘为腹腔干和腹腔丛、脾A左行 胰尾 末端达脾门 (脾切除时慎勿损伤胰尾)
前 肝十二指肠韧 后 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可通过1-2横指,是网膜囊的唯一孔道
网膜囊 (小腹膜腔)
境界
上壁 肝尾状叶、膈下面的腹膜
体腔-腹腔
下壁 大网膜2、3层愈着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2层 后壁 大网膜后2层、横结肠及其系膜、 覆盖胰、左肾和左肾上腺的腹膜 左界 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右方 网膜孔 围成 上 肝尾状叶
左肝下间隙 (小网膜和胃分)
网膜囊 (小腹膜腔)
境界
上壁 肝尾状叶、膈下面的腹膜
网膜囊
体腔-腹腔
下壁 大网膜2、3层愈着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2层 后壁 大网膜后2层、横结肠及其系膜、 覆盖胰、左肾和左肾上腺的腹膜 左界 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右方 网膜孔 围成 上 肝尾状叶
下 十二指肠上部
腹膜腔间隙
体腔-腹腔
结肠上区(膈下间隙)分部与交通
冠状韧带两层间肝 裸 区 (膈下腹膜外间隙)
左 肝 上 间 隙 左肝上前间隙 (三角韧带分) 肝 上 间 隙 左肝上后间隙 (镰状韧带分) 结肝 肠为 上界 区 ) 肝 下 间 隙 (肝圆韧带分) 右肝上间隙 (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网膜孔 左肝下后间隙 ( 网 膜 囊 ) 左肝下前间隙
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体腔-腹腔
结肠下区的结构
结肠下区的结构有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等
结肠等 空肠
盲肠
阑尾 回肠
体腔-腹腔
肠系膜上动脉
行程及分支
肠系膜下动脉
行程及分支
空肠 jejunum和回肠
位臵
ileum
长度及手术切除的安全限度
体腔-腹腔
体腔-腹腔
腹腔
abdominal cavity
境界 顶为膈,下为骨盆界线。 分区 九分法 2条水平线 2条垂直线 左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左右外侧区和脐区 左右髂区和腹下区 组成 腹膜腔和腹膜后腔
成人腹腔主要器官的投影
右季肋区
右半肝、部分胆
囊、部分右肾、 结肠右曲
体腔-腹腔 左季肋区
腹上区
左右半肝的部分、胆囊、胃幽
肾的被膜
肾筋膜 腹膜后注气造影
肾筋膜 脂肪囊 纤维囊
脂肪囊
纤维囊
体腔-腹腔
肾的邻接
上方
内下 内侧
肾上腺
肾盂和输尿管 右肾 下腔V.; 左肾 腹主A.
内后
腰交感干
前 由上而下 左肾 胃后壁、胰、空肠袢和结肠左曲; 右肾 肝右叶、结肠右曲、十二指肠降部 后 上部隔膈邻胸膜腔; 下部为肋下血管N.,腰大肌和生殖股N., 腰方肌和髂腹下N.、髂腹股沟N.
血供: 回结肠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汇入 肠系膜上、下静脉。
体腔-腹腔
结肠边缘动脉
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结肠支 在近结肠缘相吻合,形成从回盲 部至乙状结肠末端的完整动脉弓, 称为结肠边缘动脉 ( colic marginal artery )
体腔-腹腔
腹腔 Abdominal cavity
讨 论
1. 结肠上、下区各有哪些间隙?其交通情况如何?有何临床意义?
2. 肝破裂的病人如何暂时性急诊止血?说出理由 3. 说说胆囊手术时怎样找到胆囊动脉?胆总管有几段,切开探查术 在哪段做? 4. 胃后壁穿孔为什么容易误诊为阑尾炎? 5. 营养胃的动脉有哪些?静脉回流到哪儿?淋巴回流情况如何?胃 大部切除手术时如何确定小弯、大弯及幽门的切口部位?
干
体腔-腹腔
胃的动脉
起始及走行
胃左动脉 胃大部分切除术在1-2 分支间切 胃右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大部分切除术在第1胃壁支 与胃短A间切断 胃网膜右动脉 胃短动脉 胃后动脉
胃右动脉 胃左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体腔-腹腔
胃的静脉
胃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汇入肝门静脉。 幽门前静脉为手术时辨认幽门的标志
幽门前静脉
腹腔 Abdominal cavity
讨 论
6. 胃癌病人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怎么会这样的?
7. 系膜三角在哪?小肠肠管切除术时肠系膜为什么要做扇形切除?
8. 阑尾炎病人检查时在什么位臵出现压痛和反跳痛?手术时如何寻 找阑尾?阑尾末端常出现在哪些位臵?化脓性阑尾炎出现膈下脓肿 和肝内脓肿原因一样吗? 9. 胰头癌的病人出现肠梗阻、阻塞性黄疸、腹水及下肢水肿的原因 是什么? 10. 腹膜后腔位于何处?可分为几层?各层的主要结构有什么?
下 十二指肠上部
前 肝十二指肠韧带 后 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可通过1-2横指,是网膜囊的唯一孔道
体腔-腹腔
肝十二指肠韧带
位臵 肝十二指肠韧带为小网膜的游离右缘、 网膜孔的前界; 内容 肝固有A(左前)、 胆总管(右前)、 肝门V(前二者后方) 临床应用 外伤性肝破裂,在此行快速 暂时压迫止血; 探查胆总管结石
左半肝小部分、胃贲 门部、胃体、十二指肠、胰、 门、胃底、部分胃体、 两肾、肾上腺、胆总管、肝A、 胰尾、脾、结肠左曲 部分、左肾 门V、腹主A、下腔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