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09bc69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8.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人们对于规则的意识越来越重视。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其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要让学生养成规则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介绍三个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一、以身作则任何人都知道,一个人的行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示范。
学校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老师在学校执行的规定和制度应得到严格遵守。
同时,学生也应该参与进来。
让学生参与学校制定的规定和制度,使其更加清晰地了解学校的管理体制,加强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在实际生活中,老师要秉承原则,学生也要互相约束,严格遵守规矩,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二、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学生中也不例外。
通过组织、宣传及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各种规则的重要性,了解这些规则与自己的关系,增强规则意识。
学校应该定期开展一些有关规则的宣传活动,给学生传授基本法律知识和公民道德,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不合法的行为,什么是该做的、不该做的。
此外,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了解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从而强化规则意识。
三、制定褒奖制度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规则褒奖制度。
当学生遵守规则、善待他人时,应该受到表扬和奖励。
表扬并不一定是物质奖励,可以是一份认可、一声赞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了解、理解和遵守规则。
同时,对于那些不遵守规则、不守纪律者,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强制其纠正错误,推动其完善自己的规则意识。
这样可以强调法治,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避免不良行为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总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规则意识可以不断提高,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14a9773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f.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规则意识逐渐成为了人们必须拥有的素质之一,它涉及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逐渐培养规则意识,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一、了解规则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让他们意识到规则对于自己以及其他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人类有序地生活和工作,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同时,规则也是保障个人权益和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危险。
二、严格规则教育其次,对于不懂规则或者无意识违规的学生,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则教育。
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何为规则,应该如何遵守规则,如何理解规则的意义等,让学生从中望而生畏,也可以通过给予一些小惩罚进行教育。
但是需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让他们及时反思、改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遵守规则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规则激励此外,可以通过规则激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我们可以设置各项规则,并通过一定的评定机制来得到学生良好的情况,而在升学和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奖励学生的良好表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规则和与规则的关系,并刺激他们般得更好的结果。
四、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最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教育案例去思考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各个方面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规则的实际意义,让他们对于规则需要的重视和遵守都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规则,更有助于学生真正的明白规则的意义。
总结: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需要全方位的教育,让学生真正的明白什么是规则,规则对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规则的不可违抗性正在不断强化,我们的社会离不开规则。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一个有良好规则意识的学生。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6166a0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b.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如今,学生的规则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规则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
养成好的习惯,更能帮助他们成为良好的公民。
以下是三个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1. 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越来越成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为了强
化学生的规则意识,需要积极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网络安全人员来
进行讲座,教授学生如何识别网络骗局和安全地使用互联网。
同时,在课堂上也可以适当
加入相关的案例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 规则训练游戏
规则训练游戏是一种有趣、互动性强的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可将规则训练游戏
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校内比赛、课堂小测验等,以便让学生有
机会积极参与并深入了解校规、院规等相关规定。
这些游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
识和自觉遵守规定的意识,同时也能改善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规则意识培训课
规则意识培训课是学校教育规则意识的一种常见策略。
培训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
握规则,尤其是在生活中常见的规则。
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具体的案例分析,并引导学
生思考案例中的规则、违规行为的后果以及正确行为的益处。
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性学习,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并帮助学生自觉地遵循规则。
总之,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上述策略的综合应用,可
以提高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未来成为优秀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409cf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7.png)
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指对社会规则、制度和法律的认识和尊重,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在校园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自觉遵守规则、注重细节、遵纪守法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学校教育中的细节培养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主要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1. 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每个班级都应该建立起自己的规章制度,包括学习和生活中的规则,如准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等。
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全体师生一起商讨确定,让学生们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增强对规则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2. 规则宣传教育学校需要定期举办关于规则宣传教育的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们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了解和学习规则。
学校还可以邀请警察、法官等专业人士来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法律的魅力和规则的必要性。
3. 规则执行的严格性学校对规则的执行要做到严格,不能有例外。
只有规则执行得严格,才能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规则的约束力和必要性,从而养成观念。
学校还要及时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罚,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
1. 家庭规矩的制订每个家庭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矩,如晚上几点睡觉、起床后要做什么、用餐时的行为规范等。
通过明确的规定和督促执行,可以让孩子们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从而培养起规则意识。
2. 家庭作息的规律性家庭作息的规律性和有序性对于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示范规律的生活方式,让孩子们在有序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3. 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9482e3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9.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近年来,学生规则意识的缺失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问题,教育局、学校和家长也纷纷在寻找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本文将介绍三个有效的策略,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第一、建立明确的规则制度明确的规则制度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基础,学校和家庭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规则制度。
规则制度应当明确、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并告诉学生制度的缘由和作用。
此外,建议规则制度可以有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学生在规则制度的范围内行事,同时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也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惩罚。
例如,在学校中,学校应当制定各个班级的规则制度,明确学生在教室、操场、图书馆等不同场所的行为准则;家长也可以制定家庭规则,用以规范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
制度一旦建立,学校和家长都要对规则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识别和纠正学生在执行规则时的偏差和错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制度。
第二、营造宽松的环境氛围建立明确的规则制度同样十分重要,学生的情绪和受众意识对于规则的了解和遵守也至关重要。
为了形成良好的氛围,建议学校和家长一方面重视和宽容学生的感情,同时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也要理性分析学生的行为动机并提供适当的引导。
例如,如果学生制度中规定,不得在教室内食用零食,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感到饥饿,可以给他(她)一些水果或者饼干,给予一些积极鼓励和之后的引导,避免过度的压力使得学生想方设法去违反规定。
学生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对其他人、职业、家庭和社交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意味着学生不可以任意地违反规则。
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学校和家长可以一起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例如学生管理、家庭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例如,在学校中可以开设学生自治委员会,让学生承担起一定的管理责任,从而形成自我约束的意识。
另外,家庭中也可以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帮助家务、照顾年长者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同时使孩子更加愿意尊重规则制度。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65273c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2.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规则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还能让他们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从而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规则意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策略:一、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模拟情境来让学生体验规则意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家长、学生、老师、警察等,让他们在模拟中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可以设计一个家庭会议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家长和孩子,家长提出一些家规,孩子们需要学会尊重和遵守这些规则,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
角色扮演法还可以结合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模拟案例来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
可以选取一些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比如违反交通规则、偷窃行为等,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二、亲身体验法亲身体验法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一些实际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法庭、警察局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法律和规则的约束力,从而深刻理解规则对社会的重要性。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遵守规则和义务,从而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在亲身体验法中,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角色扮演式的游戏或者活动,在游戏中,学生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和约定,从而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游戏,要求他们在游戏中严格遵守约定,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正面引导法正面引导法是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激励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生动的案例或者故事来向学生传递规则的道德和意义,激发他们遵守规则的内在动力。
在正面引导法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奖惩机制,对学生的遵守规则行为进行及时的表扬和激励,对违反规则行为进行及时的批评和惩罚,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规则观念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af15ad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7.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规则意识已成为重要的素养之一。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是我们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三个策略,旨在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倡导规则意识,强调规则价值第一步是让学生了解规则的原理和价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规则的讨论,让学生明白规则对于学校和社会的正常运作有多么重要。
同时,鼓励学生尊重规则,理解规则,遵守规则,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其次,学校和教师要通过榜样来带动学生。
教师和行为良好的同学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看到,遵守规则的人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访谈、沙龙等活动,邀请企业及社会领袖来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遵守规则的经验,鼓励学生从小培养规则意识。
二、规则知识的教育除了倡导规则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教育学生具体的规则知识,提高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意识。
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规则知识培训,如专题讲座,辅导员工作推进会议等等。
这些讲座和会议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规则法律,防止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的行为理念。
学校还应当注重课程教学,将一些与规则相关的知识融入到语文、数学、体育等课程中,注重以实际案例为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观察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的能力,也可以为他们后续的生活增加帮助。
三、规则执行的监管校规是学校的“稳定器”,规则意识要落实到行动中,就必须遵守校规。
学校和教师应从课堂教育、体育活动到校园生活方方面面,要求学生遵守各项规定和纪律,对于违反校规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处罚和教育。
此外,学校应结合年龄特点,适当开展学生自律行为培养活动,并采取习惯养成类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抵制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
总结:要培养学生规则意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倡导规则意识,让学生明白规则对于学校和社会的重要性;其次,要注重规则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规则和法律;最后,要坚决执行和监管校规,为学生教育行动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dbc3b7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3.png)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在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一、家庭教育:1.亲身示范: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会深刻影响孩子。
因此,家长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做到言传身教,示范遵守规则的行为,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模仿。
2.讲述规则的重要性: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实例等方式告诉孩子,规则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利益,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3.奖惩机制: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孩子遵守规则,同时也要适时地进行惩罚教育,让孩子明白不遵守规则会带来的后果。
4.家庭规则制定:家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共同制定一些家庭规则,涉及到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从小养成规范行为的习惯。
二、学校教育:1.规则宣传:学校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各种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2.规则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规则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遵守规定,让学生明白规则的存在意义。
3.规则实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规则实践活动,比如模拟交通安全演练、防范欺凌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规则的作用。
4.规则考核:学校可以设立规则考核制度,对学生的遵纪守规进行评定,激励学生规范行为,纠正不良习惯。
三、社会教育: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2.社会互动交流:学校可以邀请社区警务人员、交通安全人员等来开展讲座、宣传活动,向学生介绍各类规则和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行为。
3.社会服务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家长应该做好榜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学校要注重规则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引导,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七大方法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七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5b38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a.png)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七大方法教育孩子规则意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律、积极、负责任地行为。
下面是七种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
1.建立清晰的家庭规则建立清晰的家庭规则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基础。
家长应该和孩子明确约定家庭规则,例如起床时间、作业时间、用餐时间等,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规则应该简洁明了,不要太复杂,以便孩子能够理解和记忆。
2.明确规则的原因和意义孩子需要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和意义,而不仅仅是为了听从家长的安排。
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规则的原因,例如早睡早起有助于身体健康,完成作业有助于学习进步等。
通过让孩子了解规则的背后意义,能够增加他们遵守规则的动力。
3.给予孩子合理的自主权适当地给予孩子自主权可以培养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制定一些规则,如如何分配家务劳动、制定周末活动安排等,从而增加孩子的参与感。
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在规则的框架内进行选择,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
4.积极强化和奖励合规行为孩子从小就应该被教育积极遵守规则。
当孩子遵守规则时,家长可以及时给予积极的奖励和反馈,如表扬、鼓励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知道合规行为是受到认可和赞赏的。
5.建立适当的惩罚机制当孩子违反规定时,家长应该合理使用惩罚机制。
首先要和孩子进行明确的沟通和解释,让他们了解违反规则的后果。
惩罚应该合理,既不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宽容。
家长可以想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特点的惩罚方式,例如限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减少外出活动的机会等。
6.树立家庭模范行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并遵守家庭规则,做出良好的榜样。
在孩子违反规定时,家长也要自觉检讨自己是否存在不良行为的影响。
7.与孩子进行实践操作和反思孩子在行动中学习规则更为有效。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并要求他们按照规定的步骤去完成。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65ef801a5e9856a5612608d.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七步法”
总结起来,帮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有七种方法可以帮助到老师:
1、提前设定规则
跟学生先说好,按时、认真完成作业,遵守规则可以奖励,不遵守规则会有惩罚。
2、停止错误行为
有的学生一生气就上手打人,老师应该去制止,而不是说打人是不对的。
学生玩耍的时间到了,可以立马停止,而不是唠叨。
3、促使学生倾听并回应你
和学生说话时,让学生盯着你的眼睛看。
“老师跟你讲话时,你看着老师的眼睛,老师觉得你特别开心,老师觉得你尊重我。
”老师可以和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互相对视,提高学生专注力和自信心。
4、正向语言引导
不要总是说学生不能,不允许,多正向鼓励。
当学生在自习课上坚持了五分钟没有说话,你可以在班里表扬“xxx,我觉得你是一个特别遵守约定的学生,你今天坚持了五分钟,我觉得你进步特别大。
我相信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继续加油”
5、有限制的选择
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做数学练习题时,“同学们,我们先做计算题,还是先做画图题,这个权利给你们。
”其实先做什么题目无所谓,因为都需要做,但是学生会觉得老师是让我们来选择的,尊重我们的。
6、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比如,当学生不小心把老师的水杯打翻了,应该让学生自己把地擦干,重新给老师倒一杯水。
7、彼此再沟通一次
当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后,老师不要忘记和学生沟通,“今天不让你玩,不是老师讨厌你,也不是老师不喜欢你,而是我们要花更多地时间为自己行为负责。
”。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c17cc5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b.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规则是维护学校秩序和学生权益的重要依据,是促进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不仅可以有效预防不良行为和事件的发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为进一步发展素养奠定基础。
以下是三个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一、规则知识宣传教育“知法而愈严,为治而愈明”,宣传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确校园的规则和要求,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可采用以下措施:1、开展法制教育:通过讲座、专题班会、教育活动等形式介绍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对规章制度有更清晰的认识。
2、借助大型活动的机会展示规则意义:学校可以在大型的文化活动、体育比赛中展示校园规则的意义,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
3、制作形式多样的规则宣传资料:比如一些生动的宣传画、口号、壁纸等物品制作,宣传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学生随时得到接触。
二、规则家校联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与学校的联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可采用以下措施:1、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大家互帮互助,家长们可以结对子女,引导子女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2、家长端学生随身维护:在学生端中添加部分规则说明或者详细落实学生的规则操作,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这种操作会更有效地维护学生的行为规范。
3、建立规则实施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学校与家长间应建立规则实施管理情况的交流平台,家长可随时关注孩子是否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也可及时通报学生不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
使规则教育变得可捉摸,可实时化。
三、规则执法强化规则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措施,对于一些不遵守规则的学生必须下定决心处理。
可采用以下措施:1、建立违反规则的处理制度:对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影响校园秩序的行为,学校要建立强有力的处理制度,并及时宣传执行力度的强弱。
2、组建规则执法的力量:规则执法者的组建可以让他们在学校监管的时候有更强的可行性,加强学生对规则施行的信心。
3、实施情景教育:学校要注重情景化教育,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况进行教育提醒,增强学生对于规则细节和执行效果的教育效果,让学生感受到违反规则的后果。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c0f165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a.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规则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有助于他们遵守学校规定和社会法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介绍三个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通过制定明确的学校规则和制度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学校应该制定一套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并向所有学生宣传和教育。
规则和制度应该涵盖课堂纪律、校园安全、人际交往等方面。
学校可以开展校规宣传教育周活动,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或相关机构,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校还应建立规则执行机制,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以树立规则的权威和尊严。
第二个策略是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从中了解到违反规则的后果和影响。
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和遵守规则的意愿。
第三个策略是通过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示范正确的行为榜样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规则宣传和教育活动,与学校形成紧密合作。
社会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社会教育,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对违法行为的普遍谴责和抵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aa7922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a.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律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下面介绍三个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树立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向学生灌输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规则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如讲座、规则宣传展览等。
家庭可以通过与孩子讨论规则的作用和意义,教育孩子要遵守规则,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第二个策略是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加以执行。
明确的规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定明确的规则,并且及时告知学生。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的惩戒,以起到警示作用。
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加以执行,有助于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并愿意主动遵守规则。
第三个策略是建立规则意识的激励机制。
学生应该能够从规则遵守中获得积极的反馈和奖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学校可以设立规则遵守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主动遵守规则,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遵守规则的价值和意义。
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教师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遵守规则,并且要坚持教育学生要遵守规则。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和家庭要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育他们自觉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充分发挥教育家庭的作用。
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相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对于学校和家庭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50bb7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0.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学生规则意识是指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同和遵守程度。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对于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三个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帮助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策略一:规则教育与引导第一,建立明确的规则体系。
学校应制定明确、具体的校规校纪,明确规定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准则和违纪后的处理措施,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第二,加强规则的宣传和解释。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规则讲座、班会、集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和解释校规校纪,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规则对于校园秩序和学生自身发展的意义。
建立奖惩机制。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遵守规则情况,设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主动遵守规则,以及增强学生对于规则的重视和意识。
策略二:榜样示范与引导第一,树立榜样。
学校可以选拔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榜样,树立起学生们可以学习和追随的榜样形象。
这些榜样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遵守校规等方面做出了好的表现,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引领,能够激励其他学生的行为改变,并树立起正确的规则意识。
第二,开展班级规范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班级规范活动,引导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则,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班级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遵守规则,并通过榜样学生来检验和评价规则的执行情况。
注重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力量。
学校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家校规章制度,促使家校形成统一的规范要求,并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形成一致的行为习惯和规范意识。
策略三:实施阶梯化管理第一,加强对学生的规则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校规校纪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cfef1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4.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在现代社会,礼仪规则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视。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三个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一、以身作则,示范规则意识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成为学生规则意识的榜样。
老师应该时刻尊重所有学生,在行为表现方面要做到言传身教,尊重学校、社会的规则。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遵守社会、学校的规则,做到积极向上的表率。
如果老师和家长都能做到,孩子自然也会慢慢去模仿。
二、制定合理的规则,并及时反馈
老师和家长应该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则,如时间管理、行为规范等。
接下来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
正反馈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孩子去听从规则,给予奖励,让孩子明确规则的好处。
负反馈也同样不可少,当孩子不听规则、没有遵守规则的时候,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处罚,让孩子意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
尽量让孩子在违反规则小的情况下就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以后更大程度的违规行为发生。
三、培养孩子自我感知能力
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自我分辨,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别人和自己的影响。
老师和家长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孩子去思考他们的行为。
为孩子提供某件事情的事实,并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个行为究竟对本人和别人的影响。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检测自我认定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自我约束和遵守规则。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策略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策略都需要重视和具体落实。
借助这些策略,可以逐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小学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培养
![小学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4e4c25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2.png)
标题:小学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培养引言:在小学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规则意识不仅是指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更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自我约束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更高的自我约束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3.增强社会责任感: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规则意识的策略1.明确规则:学校应明确规定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准则,包括课堂纪律、作业要求、卫生习惯等。
这些规定应清晰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遵守。
2.家长参与:学校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家长应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遵守。
3.树立榜样: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教师应以身作则,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强化训练: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规则意识的强化训练,如组织主题班会、开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5.奖惩制度:学校应设立奖惩制度,对遵守规则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三、培养规则意识的方法1.课堂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鼓励遵守规则的行为。
2.制定明确的作业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作业要求,如作业量、完成时间、提交方式等。
通过明确的作业要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
3.培养卫生习惯: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如保持个人卫生、保持教室和公共区域的卫生等。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2f8ee3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7.png)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规则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还可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与他人合作。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方法,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家庭中的规则和界限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的基础。
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商讨并确定这些规则,并确保规则明确、简洁、具体,以便孩子能够理解和遵守。
例如,制定禁止打人、不说谎、按时完成作业等规则。
2.解释规则的原因和意义:孩子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家长可以向他们解释不同规则的原因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规则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和福利,促进家庭和谐和合作。
这样,孩子们会更有动力和意愿去遵守规则。
3.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有力工具。
家长可以采用奖励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例如给予表扬、奖励物品,让孩子感受到遵守规则的积极后果。
同时,对于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例如限制娱乐时间、取消一些特殊待遇等,以让孩子意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
4.做出榜样:孩子们更愿意模仿和学习身边的大人。
家长要做出榜样,自己首先遵守规则和法律,以示范和引导孩子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如果家长自己不遵守规则,孩子很容易觉得规则是不可靠和无效的。
5.培养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关键技能。
家长可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学习如何理解别人的观点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通过与孩子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他们将更容易理解和遵守规则。
6.培养自律和责任感:自律和责任感是规则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来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
例如,给孩子一定的家务和学业任务,并要求他们按时完成。
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7.鼓励参与公共事务:参与公共事务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并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fd425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a.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规则意识是指学生对学校、班级和社会中各种规则的认知及遵守的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遵守社会规范,并学会在各种场合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1.建立积极共同的规则:教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制定学生行为规范,以增强学生自己参与其中的意识和责任感。
规则应该简明扼要地说明期望的行为,并通过示例和讨论来解释规则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2.规则的明确化:规则必须具体明确,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遵守。
教师应该对每条规则进行详细解释,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具体的示范。
例如,如果规定不要大声喧哗,教师可以示范一下什么样的音量是合适和什么样的音量是不合适的。
3.规则的正当性: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规则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他们应该清楚地了解规则背后的理由和意义,以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这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这将使学生更愿意遵守规则,并理解规则对他们以及整个班级和学校的重要性。
4.规则的后果:教师应该明确告知学生,如果他们违反规则将会面临哪些后果。
这些后果可以包括惩罚措施,例如批评、罚站等,以及与同学和家长的交流。
学生应该明白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是不可取的,并且违反规则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5.规则的强化和奖励: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遵守规则的行为并进行肯定和奖励来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这可以包括口头表扬、奖励早到的学生或者其他积极的行为,以及在教室或学校中设立“规则之星”或类似的称号。
6.规则的实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和学校生活中不断为学生提供实践规则的机会。
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7.规则的不同情境:教师要教导学生不同场合下的不同规则和行为准则。
例如,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而在体育课上可以大声喊叫。
学生应该学会在不同情境下判断何种行为是合适和何种行为是不合适的。
8.规则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和讨论真实的例子,例如新闻报道或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604ce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c.png)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规则意识不仅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基本素养,也是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基础。
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一、明确规则和制度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就需要明确校园规则和制度。
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校规和纪律,明确规定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规范和表现要求。
这些规则和制度应该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契合,既能够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又能够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
学校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宣传这些规则和制度,让他们明白在校园内应该如何行为举止,以及违反规定所带来的后果。
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橱窗展板、班会课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校规,让他们时刻牢记规则并自觉遵守。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应该和学校形成一致的声音,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校规,教育孩子尊重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家长还可以在家中制定一些家规,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从而扩展他们的规则意识。
二、激发学生遵守规则的内在动力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就需要激发他们遵守规则的内在动力。
传统的约束方式往往只能让学生表面上遵守规则,一旦消除了外部约束,他们就可能会违反规定。
学校和家长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明白遵守规则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内在的行为约束力。
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激发学生遵守规则的内在动力。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明礼仪月活动、道德模范评选等方式,弘扬尊重规则、遵纪守法的正能量,提高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规则教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制定有趣、富有创意的规则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主动遵守规则的愿望。
家长也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激发孩子遵守规则的内在动力。
可以通过家庭故事、亲身示范等方式,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好处,从而自觉遵守家规、学校规则。
三、建立规则约束和激励机制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还需要建立规则约束和激励机制。
培养规则意识的小妙招教案
![培养规则意识的小妙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c8e0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b.png)
培养规则意识的小妙招教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社会上,都有各种各样的规则需要我们遵守。
遵守规则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
因此,培养规则意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培养规则意识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妙招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 以身作则。
孩子们是模仿的天才,他们会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
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遵守规则的榜样。
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做到遵守规则,孩子们才会愿意去模仿我们。
2. 游戏中学习。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玩一些团队游戏,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团结合作。
3. 清晰明确的规则。
在家庭和学校中,需要给孩子们制定一些清晰明确的规则,并且告诉他们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好处。
同时,也要告诉他们违反规则会带来的后果。
二、在工作中培养规则意识。
1. 建立规章制度。
在工作场所,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规章制度可以包括工作流程、行为规范、安全措施等内容,帮助员工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2. 培养团队意识。
在团队工作中,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所有人都严格遵守规则,团队才能更好地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需要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来培养员工们的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
3. 奖惩分明。
在工作中,对于遵守规则的员工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违反规则的员工则需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这样可以激励员工们更好地遵守规则,同时也能够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
三、在社会中培养规则意识。
1. 守法守规。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守法守规。
只有每个人都遵守规则,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家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公共场所秩序。
在公共场所,比如车站、商场、公园等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规则需要遵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习惯,想出了很多办法,也得到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对学生遵守习惯的培养有了较深的认识,并得出了我校实践课题的新思路。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论证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
一、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
(一)重习惯,明是非
重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
我们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习惯及为什么,哪些是坏的习惯及为什么。
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认识不到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这样,坏习惯就无从改正,好习惯就无从培养了。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关心和参与这个活动,我们还在学校中广泛聘请了“红领巾监督员”。
以学生的角度去发掘校园最新的善正行为,为栏目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
开播以来,《校园常规镜》成为了学生当中的热点话题,凡是校园常规镜当中出现的善正行为,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也明显增强了。
(二)立规范,严要求《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
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
学生的行为准则,行动指南,都是养成习惯的依据。
但是制定规范要注意全体性原则,不要搞一言堂,搞强迫,
那样效果不好。
应该发动大家,一起讨论制定,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
使学生的遵守规则和家长的配合督促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做”。
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要求督导。
既要学生自己努力,还要有同学老师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作用。
老师要注意及时评估学生的行为,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就要予以表扬,做得不好的就要批评引导,甚至要有一定的惩罚。
实验证明严格的教育干预有会助于出现预想的成果。
(三)勤训练,不间断
培养良好习惯一定要有持久性的针对性训练。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连续坚持21天。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要求他的弟子,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尽量向后甩,每天做三百下。
结果一个月后有九成的学生坚持了下来,两个月后有八成的学生坚持在做,一年后只剩下一个,他就是希腊的另一个哲学家柏拉图。
柏拉图告诉我们说:“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由此可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培养不了好习惯的。
培养好的习惯需要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需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
(四)抓细微,创氛围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为了改变空泛无效的德育状况,我们认为培养习惯应该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入手。
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提出的培养孩子的10个基本良好习惯,教育家魏书生主张培养学生的12个良好学习习惯,共同点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
大而空的东西容易流于口号和形式,不容易操作和坚持。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做就做到底,最终成大事。
魏书生每天跑三千,三十一年不生病;每天写日记,出十八本专著,就是这个道理。
二、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
道德,是人作为社会营生时连接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则与秩序,人在降生瞬间就已经置身于所属社会共同拥有的道德意识——社会习惯(和习俗)之中了。
社会习惯是潜移默化、无意识地渗透于个体之中的,而伦理与法则是作为和发展社会共同体的社会规范确立起来的。
以个人为目的的行为不是道德行为,以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也不是道德行为,惟有以社会为目的的行为才是道德行为。
根据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尊重道德、遵守道德的平台和机遇,以此来形成适应社会的健康人格和道德。
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更需要依靠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以便于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
实验前后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表明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束缚小学生手脚的缰绳,而是引导他们进入文明世界的途径,也是小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
三、在规则的遵守中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
稍具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越是现代化,越需要严格的规范和纪律。
积极的自由观说明,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的生活时,他才是自由的。
学生需要在未来的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还必须经历关注自我到关注社会的转变,进而把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社会前进的潮流。
教育促使学生不断社会化,规则教育则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规则意识的渗透。
(一)制度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真正体现集体智慧,由于规则是自己制定的,教师们、孩子们不仅能够理解,而且自觉接受,主动遵守。
(二)坚持发展观念,与时俱进。
对管理各项制度加以不断完善,顺应学校发展要求;坚持“节省”原则,规则内容力求少而精,留给学生正常发展的自由空间。
(三)提倡创造性宽容,对学生应做到不压制集体意志和个人意见,确保学生富有个性地、健康地发展;。
(四)规则的实施必须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表现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过程;不断改进纪律管理的方式方法,使纪律由“控制性压力”状态向“自主性压力”状态转变。
(五)教师要善于疏导,长于激励,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必须从小事做起
如不随意往教室的地面乱扔纸屑杂物,人离关灯,每天佩带红领巾,清洁后摆放好洁具等。
我们如果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