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人之父
关于感恩父母的名言警句: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意大利亚米契斯3、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
——惠特曼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5、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萨克雷6、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7、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8、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
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9、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
——英国10、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意大利11、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
——莎士比亚12、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
——大仲马13、茄子花朵朵结果实,父母话句句是真话。
——日本14、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
——威·布朗1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16、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17、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18、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
——狄更斯19、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的朋友。
——英狄更斯2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21、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22、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
——英国23、作为一个父亲,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蒙田24、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冈察尔25、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
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阿斯杜里亚斯26、母亲,是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母爱父爱的名人名言
母爱父爱的名人名言1、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淮南子2、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达芬奇3、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塞万提斯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4.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5.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6.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7. 父爱是水————高尔基8.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9.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10.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11.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12.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1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14.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15.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16.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17.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18.父亲是财源,兄弟是安慰,而朋友既是财源,又是安慰. ------富兰克林19.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所罗门20.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21.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爱默生22.使你的父亲感到荣耀的莫过于你以最大的热诚继续你的学业,并努力奋发以期成为一个诚实而杰出的男子汉. ------贝多芬23.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 ------狄更斯24.冰心的泰戈尔的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25.父爱这字眼是多么的平凡,但这种爱是多么的不平凡.一株茉莉也许没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它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爱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样静静地开放.无论你在何方,父亲那慈爱的眼睛定会伴随你一生.。
有关尊老爱幼的诗句不是整首急
有关尊老爱幼的诗句不是整首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有关尊老爱幼的诗句不是整首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有关尊老爱幼的诗句(不是整首)急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篇上》译文: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遗忘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遗忘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三、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魏晋西晋·李密的《陈情表》译文:我假如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日的地位;祖母假如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祖孙二人,相互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译文: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五、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孟子·滕文公下》译文: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如同畜生豺狼。
二.有关尊老爱幼的诗句(不是整首)急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篇上》译文: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遗忘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遗忘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三、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魏晋西晋·李密的《陈情表》译文:我假如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日的地位;祖母假如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祖孙二人,相互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儿童教育的圣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
亮 到 深 夜
三、江西幼稚师范学校
新 文 化 运 动
战 争
要推动中国化现代儿童教育的发展,必须从培养现代化幼儿教师队伍着手。
“活教育”理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起进步”
“我爱儿童, 儿童也爱我”
为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尽瘁的一生!
二、南京鼓楼幼稚园
南 京 鼓 楼 幼 稚 园
幼稚园的前身都是清朝末期延续下来的蒙养 院模式,着重教授幼儿行仪、识字、数学、 手技、乐歌和游戏,采用的是旧的教育方法, 儿童的生活几乎都在室内度过,与环境和社 会没有接触。加上是团体教授法,通常一个 老师对着二三十个孩子讲故事、做游戏、学 知识,并不去管孩子爱不爱听。陈鹤琴把这
著名儿童教育家 ——陈
鹤琴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学
陈鹤琴 (1892年-1982)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 儿童心理学家、教授,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四位圣人”
乡村教育 的 圣人
陶行知
平民教育 的 圣人
晏阳初
职业教育 的 圣人
黄炎培
儿童教育 的 圣人
陈鹤琴
孩 子 是 家 长 的 “ 附 属
家 长 严 格 看 管 孩 子
品
”
中国儿童“活教育”
心理学
家庭教育
开创者
开创者
倡导解放 儿童
现代幼儿园
为 开创者 幼 教 事 业 奉 献 了 一 生
一、儿童教育研究
陈鹤琴长子——陈一鸣
《儿童心理之研究》
《家庭教育》
奠定了中国儿童心理学和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学的理论基石
解读“儿童为成人之父”思想
解读“儿童为成人之父”思想作者:王凤郑航月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26期摘要《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的读物。
蒙台梭利深刻的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心理产生偏差的根本原因。
并通过她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
个体的个性正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因此,成人必须试图去了解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尊重儿童需要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Reading the Thoughts of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WANG Feng, ZHENG Hangyue(Art Department,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Shiyan, Hubei 442000)AbstractThe "Secret of Childhood" is a well-known education classics. Thanks to Maria Montessori's exploration and answer on children mestery,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clearly realize that children are not the irrelevant people only from appearance to observe. In the fact, a person's personality is just in his childhood formation. Because of this, adult must try to understand their has not been known children by themselves, and so to liberate them from all the obstacles.Key wordsrespecting children; demand在《童年的秘密》的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童年是个体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有关父爱的名人名言
有关父爱的名人名言有关父爱的名人名言11、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
——德国席勒2、父爱是水。
——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3、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字严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5、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6、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法国蒙田7、水平高的父母与子女之间造成悲惨的误解的,常因成年人要在青年身上获得只有成年人才有的反响与情操。
——法国莫罗亚8、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
——台湾著名作家琼瑶9、对做父亲的人来说,失去父亲不一定就是不幸;对做儿子的人来说,没有儿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
——切斯特菲尔德10、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11、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
——欧洲12、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
——华兹华斯1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诗经》14、父亲期望儿子比自己更加无可指责,这是无可指责的。
——古罗马普劳图斯15、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
——西班牙塞万提斯16、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
——英国17、一个父亲能管好一百个儿子,而一百个儿子却难管一个父亲。
——欧洲18、男人最然铁石心肠,但只要当了父亲,就会有一颗温柔的心。
——英国杨格19、使你的父亲感到荣耀的莫过于你以最大的热诚继续你的'学业,并努力奋发以期成为一个诚实而杰出的男子汉。
——贝多芬20、父爱是水。
——高尔基21、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
——狄更斯22、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联璧》23、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儿童是成人之父
J吴婵渊《小王子》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还记得。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有多大呢?我们或许可以从《童年》这本书里面窥见一二。
这本书由玛丽、克劳德夫妇共同编写,他们都是法国知名的儿童作家,获得过许多荣誉。
书里面讲了56个孩子童年的故事,及童年对他们日后生人重拾儿时的梦想,让孩子看到成长的意义。
”这本不算厚的书,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1.不论伟人还是凡人,每个人的童年都一样书中说:“童年是抹不掉的,永远都抹不掉。
无论人们记得与否,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与他们2岁、5岁、10岁或12岁时的样子相似。
他们的童年没有消失,只是随着岁月发生了变化,展开了新颜。
”这与我们常说的“3岁看大、7岁看老”是同样的意思。
这本书以平等的视角来关照童年。
在选择人物时,作者没有偏爱世俗认为成功的那些人,而是兼顾伟人和普通人。
同时,作者不以金钱、地位、权势来评判人物,只是娓娓道来这些人童年的经历及其影响。
书中介绍人物时,选用的身份标签朴实低调,更接近他们做事的本质。
比如,给夏尔·戴高乐的身份标签是“法国士兵”,而不是“法国总统”;说孔子是“礼仪大师”,而不是“圣人”。
这些称呼,或者说身份标签,能减少高冷感,拉近和普通人的距离,让人感觉亲切。
童年是每个人生命刚开始的阶段,它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来处,更接近人性和自然,是一种本真的状态。
童年的某些经历又能决定我们以后的去向。
不论是伟人还是凡人,在走上自己的人生舞台之前,我们都一样,有着生命最本真的状态,有着童年的美好时光。
442.童年的影响深远,对成人有重大意义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从这本书中,我们也能发现童年对成人的影响。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查理·卓别林自幼家境贫寒,父亲离家出走,母亲带着他和哥哥艰难度日。
闲暇时,母亲会教卓别林和哥哥唱歌,跳舞,演小丑。
这样的磨炼,激发出了卓别林的艺术天赋,让他慢慢成长为艺术大师。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论文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祖国也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广大在校父母人民教师更是对祖国未来广大天真无邪的小孩总是充满爱和希翼。
希望每一名学童长大后都能成为大写的好人,他们长大后都能过上好日子。
但浙江温岭一掠童女教师引人瞩目。
笔者认为这将给极少数对天真无邪的小孩(爱心不足)不懂教理的人上好一课,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广大天真无邪的小孩生来都是可爱的。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广大学子在校父母教师,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
你们对学子当有像父亲般的“威严”,母亲般的“慈祥”。
爱学生是老师工作的重点,爱是一门艺术。
如果教师爱学生,处处关心尊重学生,那么学生就会被你的爱所感动。
自然会喜欢你,接近你,接受你的教育,这就是爱力量.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爱,也就没有教育效应。
对学生理解是爱。
对学生信任是爱,对学生理解是爱。
对学生严格要求是爱,对学生合理宽容是爱。
有了对学生的爱。
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就不会简单粗暴,就不会嘲笑学生,更不会乱体罚学生,班级教育工作就会更有成效。
因受家庭不睦甚至父母离异或其它社会矛盾冲突等不和谐成长环境的伤害造成一些学子对他人有疑惧和对抗情绪,少数学子甚至严重违反校纪校规乱打斗。
但作为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可塑性也很强,只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可以转变的。
要多与学生本人和家长沟通,不要急于求成,甚至乱掠童。
教师应用亲如父母的爱抚平学子对他人的疑惧和对抗情绪,重新树立起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教育即生活,生活要快乐,快乐促成长。
在校父母老师要努力做一名对学子们充满爱的德才兼备好老师。
这样一来每一位孩子将充分发挥他爱交友玩乐的天性,不感孤独乐于开心快乐地和同学及他人团结地亲如一家友好相处。
荷兰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父母离异,孩子犯罪几率高3倍。
这说明做为孩子的父母不要让家庭不睦更不要乱离异,否则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让孩子更容易成为刑事犯罪的“后备军”,对社会、亲人都不利。
“儿童乃成人之父”的生态批评解读——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儿童与成人的关系
作者: 闫晓红
作者机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濮阳457000
出版物刊名: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149-152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5期
主题词: 华兹华斯 儿童 人与自然 生态批评
摘要:威廉·华兹华斯曾提出“儿童乃成人之父”的骇俗论断,从生态批评角度来看,这一理念是华兹华斯对儿童、成人与自然三者关系的深刻思考:儿童对自然的虔敬、关爱,是成人认识和感悟自然的本源;儿童从自然中领悟的智慧,是指引和扶持成人的真理;儿童与自然的友好相处,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榜样。
“儿童乃成人之父”蕴含着华兹华斯高瞻远瞩的生态思想。
论“儿童是成人之父”
论“儿童是成人之父”论“儿童是成人之父”在古代,人们常常认为成人是儿童的引导者和保护者,但现代社会的变迁和观念的转变,使得人们开始思考儿童对成人的教育和启示的重要性。
儿童是父母的师父,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塑造了成人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
因此,可以说儿童是成人之父。
首先,儿童的纯真和天真无邪是他们对于世界的最真实表达,也是成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失去的珍贵品质。
儿童的欢乐和好奇心激励着成人寻求生活的乐趣和真正的幸福。
儿童对于生活中的小事情感到兴奋和好奇,这种天真的态度使得成人重新发现了被生活琐事所遮蔽的纯净世界。
因此,当成人思考重要事情时,可以从儿童的视角寻求答案,从而重新获得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
其次,儿童的直觉和直率反应是成人思维的一种实质而重要的补充。
儿童通常会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不受外界的影响或社会规范的限制。
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是纯粹的和真实的,没有被成人的修辞技巧和保守的观念所掩盖。
通过观察和倾听儿童,成人能够学习到真实的情感和自由思考的方式,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情感,从而建立更真诚和和睦的人际关系。
另外,儿童无私的友爱和真诚的爱给了成人无尽的力量和动力。
儿童对待他人没有偏见和成见,他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对他人无条件地给予友爱和关怀。
成人可以通过观察和与儿童相处,学会以一种纯粹和无私的方式爱自己和他人。
儿童的友爱和慷慨精神使得成人对于自己和别人的亲情和友情重新评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培养爱的力量。
然而,儿童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教育来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成人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通过在成人的眼中看到儿童的希望和潜力,成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成人应该教导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帮助他们在日后成为有品德和才能的成年人。
总而言之,儿童作为成人的父亲,给予了他们珍贵的纯真、直率和友爱。
人们应该意识到儿童的存在和价值,并倾听他们教导成人重新发现生活的乐趣、接受真实的情感和纯洁的友爱。
教育理论中的“之父”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因此其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以上是对这些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开天辟地的贡献的人物,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们虽不是开天辟地,但也贡献突出,汇总如下:
晏阳初——1923年发起平民教育运动,提出“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
黄炎培——提出教育的要旨在于“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被誉为“职业教育之父”
陈鹤琴——对中国幼儿教育理论作出重大贡献,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提出“活教育”思想体系,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
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其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同时还被称为“近代教育科学之父”。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因此其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同时此人又坚持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中心,因此被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也有题目中称其为“传统教育之父”。
克伯屈——提出了设计教学法,被誉为“设计教学法之父”
推孟——提出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IQ=智龄/实龄*10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们,而中国也有很多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如:
孔子——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性原则,最早提倡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中国古代最早论述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孟子——最早把“教”和“育”两个字连用
荀子——最早把“道”和“德”两个字连用
墨子——中国古代最早提出量力性原则
《学记》——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教育学鼻祖”
儿童是成人之父这句话怎么理解结合作品
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儿童眼里的世界才是最最纯真的世界,他们没有受到半点玷污,他们是我们的父亲。
2、儿童是成人之父,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将这句话引用到了《幼儿教育方法》一书。
这里除了《彩虹》诗中含义外,还有一层意思是,成人的表现的一切情绪、智能、习惯和道德,都是由他童年时代的经历所决定的。
儿童是未来的成人。
好像“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样。
当我们看到眼前的儿童,就应该想着,怎样教育他,使他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每当我看到天上的彩虹华兹华斯张祈译每当我看到天上的彩虹,我的心就会跳动飞升:在我刚出生时它是这样,现在我长大成人它还是这样,就是到我变老死去时——它将还是这样!儿童是成年人的父亲,我多么希望,在将来的每天每日,自己都能够保持对自然的虔敬与童贞。
——为人父母的人更能体会诗中的美好。
它能让心灵充满了感动和敬仰。
这首诗的中心在后面诗人说:“儿童是成年人的父亲。
”这句话成了教育的名言,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都通过课外说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根据华兹华斯的这句话,孩子应该向父母请教。
是的,你知道的。
诗人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我们很多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我们美丽的世界不再好奇,看到的世界也不像小时候那么神奇。
更多的是看到这个世界上黑暗的地方,丑陋的地方。
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希望自己也能靠得更近,接受。
“儿童是成年人的父亲”是什么意思?鲁迅为什么反省自己曾经屠杀过儿童精神?这首诗前面的诗句都铺在“儿童是成年人的父亲”这句话上。
诗人特别引入了“彩虹”这个美丽的形象。
自己出生的时候,天上的彩虹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他成年了他看到的彩虹还是和小时候一样。
不是说彩虹没变,而是说诗人的心境没变,从小到大一直保持着童真。
他还说,即使自己将来老了,到了死的时候,天上的彩虹还是会变成这样。
可以说,这是自己对自己的愿望之一,也是要求自己的这份童心到老而死的陪伴的承诺。
泰戈尔的儿童观
泰戈尔的儿童观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是印度著名的诗人、作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涉及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儿童文学。
泰戈尔的儿童观独特而深刻,他通过诗歌和故事向孩子们传达了他对儿童的理解和教育的观点。
首先,泰戈尔认为儿童是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他们不仅仅是成人的延伸。
他强调儿童应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不是成人的“小模特”。
泰戈尔相信儿童应该被尊重和理解,他们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方式。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儿童的自由和无拘束的形象,他希望儿童能够保持他们的纯真和天性的自由发展。
其次,泰戈尔的儿童观强调了对儿童的爱和关怀。
他相信儿童需要得到成人的爱和支持,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儿童的深情表达。
泰戈尔认为儿童应该在爱的氛围中成长,他们需要被鼓励和赞美,而不是被惩罚和批评。
他的作品中经常表达了对儿童天真可爱的赞美之情,他希望儿童能够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此外,泰戈尔的儿童观注重儿童的教育。
他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和开放的过程,而不是严厉的训练。
泰戈尔鼓励儿童通过自由的探索和表达来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被鼓励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鼓励儿童思考和质疑的主题,他希望儿童能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最后,泰戈尔的儿童观强调了儿童与自然的联系。
他相信儿童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与自然相关的主题和意象。
泰戈尔认为自然是儿童的最好的老师,他们应该通过观察和与自然亲近来获取知识和启示。
他的作品中常常强调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他希望儿童能够通过与自然的联系来培养对生命和世界的敬畏之情。
总结起来,泰戈尔的儿童观是一个独特而深刻的观点,他通过诗歌和故事向孩子们传达了他对儿童的理解和教育的观点。
他认为儿童是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应该被尊重和理解。
他强调了对儿童的爱和关怀,希望儿童能够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他注重儿童的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和开放的过程。
最后,他强调了儿童与自然的联系,希望他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于儿童是成人之父的思考
对于儿童是成人之父的思考对于儿童来说,父亲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引导者。
父亲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生活上的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在儿童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儿童的成人之父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儿童从父亲身上获得了稳定的情感支持。
父亲的陪伴和关怀能够给予儿童安全感,使他们能够建立起稳定的情感基础。
父亲的温暖和关心可以让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心。
在成长过程中,儿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父亲的支持和鼓励可以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应对能力和积极的心态。
父亲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父亲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给予儿童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开阔思维。
通过与父亲的互动和交流,儿童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父亲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父亲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也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父亲的角色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不可忽视。
父亲在塑造儿童的行为和价值观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父亲作为家庭的权威人物和榜样,他的言行举止会对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亲的行为和价值观可以成为儿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通过与父亲的互动和观察,儿童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父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也会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父亲的严格要求和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亲还在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父亲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感,帮助儿童逐渐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的事务。
父亲的鼓励和支持可以让儿童克服困难,勇敢地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父亲还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儿童学会自律和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全文注释赏析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全文、注释和赏析我作这一篇文的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总而言之:只是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罢了。
但何以大模大样,用了这九个字的题目呢? 这有两个理由:第一,中国的“圣人之徒”,最恨人动摇他的两样东西。
一样不必说,也与我辈绝不相干;一样便是他的伦常,我辈却不免偶然发几句议论,所以株连牵扯,很得了许多“铲伦常”“禽兽行”之类的恶名。
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但祖父子孙,本来各各都只是生命的桥梁的一级,决不是固定不易的。
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是将来的祖。
我知道我辈和读者,若不是现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补之父,而且也都有做祖宗的希望,所差只在一个时间。
为想省却许多麻烦起见,我们便该无须客气,尽可先行占住了上风,摆出父亲的尊严,谈谈我们和我们子女的事;不但将来着手实行,可以减少困难,在中国也顺理成章,免得“圣人之徒”听了害怕,总算是一举两得之至的事了。
所以说,“我们怎样做父亲。
”第二,对于家庭问题,我在《新青年》的《随感录》 (二五,四十,四九) 中,曾经略略说及,总括大意,便只是从我们起,解放了后来的人。
论到解放子女,本是极平常的事,当然不必有什么讨论。
但中国的老年,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决定悟不过来。
譬如早晨听到乌鸦叫,少年毫不介意,迷信的老人,却总须颓唐半天。
虽然很可怜,然而也无法可救。
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还有,我曾经说,自己并非创作者,便在上海报纸的《新教训》里,挨了一顿骂。
但我辈评论事情,总须先评论了自己,不要冒充,才能像一篇说话,对得起自己和别人。
我自己知道,不特并非创作者,并且也不是真理的发见者。
儿童教育之父
儿童教育之父在儿童教育领域,有一位杰出的人物被誉为“儿童教育之父”。
“儿童教育之父”,即是弗雷德里克·杜威(Frederick Douglass),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为儿童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教育理念、实践探索以及影响力三个方面,介绍儿童教育之父弗雷德里克·杜威。
弗雷德里克·杜威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在儿童教育方面的贡献为当今的教育界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他的教育理念秉持着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儿童个体的需求和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杜威提出的“经验教育”理念,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帮助儿童建立对世界的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实践探索方面,杜威开创了“实验学校”这一创新的教育模式。
他于1896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实验学校”,这所学校以儿童的发展需求为导向,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鼓励儿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索,儿童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并建立起与学习主题的深度联系。
弗雷德里克·杜威的理念和实践对儿童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奠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催生了许多富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优秀人才。
他的实验学校模式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范例,许多教育机构开始效仿其教育方法,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除此之外,杜威的思想也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为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在中国,杜威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对中国儿童教育领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总之,弗雷德里克·杜威被誉为“儿童教育之父”,他的教育理念、实践探索以及影响力都为儿童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实验学校模式以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使儿童能够在自主、创造、实践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是人之父
书名:《童年的秘密》
作者:玛利亚·蒙台梭利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7月第一版
玛利亚·蒙台梭利说“儿童是人之父”,“现在应该开始重新‘了解你自己’”,这些蕴藏着深刻哲理的话让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童年的秘密》,渴望深入了解她的思想。
儿童代表着为未来,代表着希望。
本书开篇第一章即为“儿童的世纪”,人们对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就像蒙台梭利说的,儿童本身隐藏着一个生命的秘密,它能够揭开“人类灵魂神秘的面纱”。
比如利用心理分析手段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精神病远在儿童时代的根源。
潜意识唤起回忆所表现出的童年的痛苦在蒙台梭利的时代并未被人们普遍了解。
“这种痛苦是纯精神层面的,潜移默化的,能够完全在不经意中实质性的造成心理病态的成人个性”。
更多的研究越来越让我们感受到儿童时期对整个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接下来,书中一点点带着我们揭开了童年的秘密。
从生理和心理学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拥有主观的心理生活。
”“婴儿自出生起就有真正的精神生活”。
这一章很有趣,名为“灵魂胚胎”,里面出现了“肉化成人”一词,我用了很久来消化这个概念,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
她是把新生儿看做灵魂,用“肉化成人”来表述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的行为。
我将肉化理解为儿童不断形成人的个性特征的过程,包括心理塑造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灵魂实体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断学习着、进步着。
蒙台梭利从婴儿出生时无行为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个体最终得到发展和完善是婴儿努力去融合完结环境,并通过这种努力形成个性的结果,由此,她得出了“儿童是成人之父”的结论:
“这种缓慢和渐进的行动表明精神在持续不断的获取工具,同时精神也在不断努力维护自己的主权,避免行动沉沦于惰性和机械性。
精神必须持续指挥行动,不至于收到固定本能的控制和陷入混乱。
这种努力使创造里始终得到积极的发展,为灵魂肉化成人的永久工程做出贡献。
”
人就是这样自我形成了个性,“如同胚胎和儿童成为人的创造者,是‘人的上帝’”。
儿童努力形成的人的个性特征决定了他的将来,也就是成人的一切,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是父母生养了儿童,但父母创造了他们的孩子的说法不完全正确,蒙台梭利借此提出“人是由儿童创造的,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观点。
(我看的时候越想越觉得像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囧)
婴幼儿在“肉化成人”的过程中努力着,他们不仅有各种潜意识的本能,还有自然天赋的成长发育的“心理图谱”,有劳动本能和学习的自主意识。
因而,“人又天生的行为自由,需要特别营造”。
为儿童自然和自主的心理塑造,必须营造合适的环境,才能使儿童得到正常化的发展。
“只有让儿童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进行正常化的活动,他们身上很多的疾病和病态才能够消失。
”
儿童是非常敏感的,会为小小的原因而特别紧张冲动,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任性”。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最初的任性就是最早的心理疾病。
如果成人不能正确的理解这种现象,不能合理疏导,在儿童身上将出现心理扭曲和偏离,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并会影响到成人阶段。
就像在童年阶段种下一颗种子,它不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消逝,反而
会越发强壮,幼年时期经历的小事也会影响你的一生。
因此我们应该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儿童,在尊重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为儿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超自然环境”,是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正常化的发展,并在帮助儿童正常化发展中,开展儿童教育。
在“超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上,蒙台梭利指出,儿童长期受到成人的压抑,儿童与成人冲突的原因在于成人自以为是和“先验”正确,儿童在不断地进行抗争。
我们往往觉得父母总是对孩子好的,但是蒙台梭利从一开始就把成人放到了被告的位置,她说:“成人对待儿童有一种特殊的虚伪。
成人用牺牲儿童的需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对此成人不承敢认,因为它是无法容忍的”,“成人与儿童冲突造成的后果可以在人的一生中无限地扩展,它如同将石子投入平静的睡眠后泛起的层层涟漪”。
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时那种无形的压迫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成人并没有意识到。
但是我不能赞同她说的成人对待儿童的“特殊的虚伪”,我相信,普天之下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那种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淳朴最真挚最不求回报的感情了。
千百年来,父母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意,却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没有思考过这样爱着孩子的方式对吗?成人往往认为,爱你就是对你好,但是对你好的方式由我来决定。
这就有问题了,因为成人所认为的“对你好”的方式有点自以为是,也就是说爱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爱的方式。
事实上,如果说儿童拥有破解个人谜底的钥匙,拥有心理图谱和发育成长的心理指令,那么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是潜在的和非常脆弱的,而成人受“爱”的驱使,主观能动地过分投入的干预,可能会抹杀儿童的心理图谱或扭曲儿童心理图谱的自我实现。
儿童和成人的思维方式无疑是不同的,比如儿童总是会更足以事物不起眼和实实在在的细节,而我们往往比较宏观,看到综合的事物形象,而儿童在这个阶段显然是做不到的。
所以,同一件事情或者画面,在儿童和成人头脑中的反映是不同的,假若成人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就会产生误解。
毕竟孩子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啊。
写到这儿,不能不提到冲突,儿童在肉化成人的过程中,总是与成人产生冲突与矛盾,儿童和成人两种心理状态截然不同,因此如果不能相互适应,他们就很难共同相处。
书中说:“当儿童从过去不能自主活动的肉体得到解放,为他们掌握了活动方法,驾驭了活动器官并获得自我而雀跃的时候,他们便遇到了一群强大的巨人,阻止他们进入这个世界。
”
书中举了个很普遍的例子,成人总是说:“孩子们不能乱走,不能碰我们的东西,不能乱说或叫喊,他们应该经常躺着,吃饭和睡觉。
”蒙台梭利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成人的惰性,他们有一种潜意识的防范儿童的本能。
虽然他们深爱着孩子,但是当孩子们练习抓握不可避免打碎物品时,成人还是会选择阻碍孩子的进一步练习。
又比如说孩子将物品从高处扔下,可能只是想知道这会有什么结果,这无疑是儿童学习的过程,但在成人看来,孩子们不懂事,在搞破坏,必须制止他们。
就这样,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磕磕绊绊,不断被“强大的巨人”干扰,丧失了很多进步的机会,成人对儿童的保护措施与儿童自身进步需求的冲突就这样产生了。
而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成人应该意识到他们能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保护这样的环境,让儿童在里面自由的发展,而不是过多的干预和无意识的阻挠。
但现实是,成人有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他们有自己既定的工作和作息,尤其是现在的社会,让他们停下来顺应儿童的节奏越来越难,所以他们变相地迫使儿童跟随他们的节奏,扰乱着孩子们的成长规律,而孩子们呢,没有选择,只能接受成人强加给他们的一切。
“儿童从虚无中走来,进入了成人的家庭。
在儿童面前,成人像上帝一样强大,是唯一能够给他们提供生活必需的人。
成人是创造者、供给者、统治者和执法者。
儿童附属于成人。
”“成人是儿童的主人,儿童必须一贯服从成人的命令,成人的命令‘先验’正确,不容置疑。
”
这似乎是社会既定的规则,但是,我想像蒙台梭利一样大声疾呼:“父母不是儿童的建设者,而是守护者!忽视和忘却儿童的权利,折磨和践踏儿童,忽视儿童的价值、权利和本性,应该引起全人类最强烈的反对!”
要正确对待儿童就应该去了解儿童,蒙台梭利这本书为我们揭开了童年秘密的一角,带给我们惊叹的同时也让我们振奋,儿童是生命之源,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不懈努力就是在探求人类的秘密。
“儿童是永恒的弥赛亚,他始终能够回到堕落之人中间,引导他们走入天国。
”
《童年的秘密》作者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医学博士、医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被誉为“我们期待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也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洛伦斯建立了第一个“儿童之家”,毕生从事早期儿童教育,在儿童教育学领域独树一帜,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观念掀起了一场疾风暴雨般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