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合集下载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3000字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3000字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并不知道李光耀是谁。

连岳在公众号里介绍过几次,但我并没感受到这个人有多厉害,也很快就忘记了名字。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心脏怦怦怦的跳,觉得自己手里的这本书,是本武功秘籍。

我的大脑像突然间被开发了,即使都半夜两三点钟,都不能让我的大脑停止思考。

我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突然间理解了很多东西。

我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朗读着看完的,边读边若有所思。

同时也看到了连岳很多观点的影子。

也越来越在意企业家精神还有务实的概念。

我还没有出过国,但是现在,新加坡成了我第一个想去的国家,当然是等疫情结束后再去。

李光耀是谁?新加坡国父,可以说没有李光耀,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

李光耀看问题,一针见血,他能看到事物背后的逻辑和规律,他有看见未来的能力。

这本书说的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和问题。

表面上跟我们普通人,距离的很远一样。

可是,我不仅仅看到这些,李光耀的观点,用于治理国家,但是,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也同样适用。

李光耀说,中国已经有成为世界强国的实力。

如果别的国家侵犯了中国的核心利益,那么中国只需要禁止外国人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就能实行经济制裁。

中国无须动用武力,就能对其他国家产生极强的影响力。

因为,经济因素,决定了根本趋势。

中国实施民族复兴的主要挑战是,从内部看是文化,语言以及不能吸引,同化他国人才。

因为中文很难学,有些外国人在中国待了几年,能说中文口语了,但是他们却很难能掌握阅读中文的能力。

所以中国很难留住他国人才,中国的创新能力很难比过美国。

汉语给中国吸引同化其他国家的人才增添了巨大的阻碍。

这也是为什么李光耀要把英语作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原因。

李光耀这么做,是为了向世界开放新加坡,使新加坡能接触并利用那些促进发现,发明与创造力的主要力量,这些力量不仅存在于英语这门语言中,还存在于英语的思维方式中。

这里我看到了英语的重要性。

当初还觉得自己读的英语专业是个软肋,因为觉得所有大学毕业生都会英语,自己一点优势都没有。

读《李光耀观天下》有感

读《李光耀观天下》有感

读《李光耀观天下》有感
我曾经读过《李光耀观天下》这本书,书中充满了对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热情与期望。

李光耀先生以强烈的激情、清晰的思路、敏锐的见解,记录了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历史进程。

在他看来,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5个年头,付出了不少牺牲,依靠众多志愿者的艰苦奋斗,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他深信,中国走出的是一条通向繁荣的道路,我们只需要全力投入,把握机遇,继续前进就能取得胜利。

《李光耀观天下》深刻反映出李光耀先生满怀希望地看待未来,他深信中国一定能够走上富强之路。

他认为,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取得丰硕的成果,将推动历史发展的脚步向前推进。

他还坚信,社会的发展一定会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幸福,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未来将会是美好的。

打开书本,我们再次感受到李光耀先生对中国未来的热爱和看法,也再次感受到他对伟大民族未来美好的憧憬,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动力和力量,去勇敢勇往直前,迎接美好的未来。

李光耀观天下 读后感

李光耀观天下 读后感

读《李光耀观天下》有感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展示馆内,有一幅名叫“伟人之约”的巨幅油画作品。

画面上,邓小平与李光耀并排站着,两人面带微笑。

他们身后,是美丽金鸡湖。

这张画作,记录着有着华人血统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不仅在政治上支持我国改革开放,在经济上更与我国深度合作并共同筹建苏州工业园区的故事。

我最早了解李光耀先生便是缘于苏州工业园区,那是十几年前,站在金鸡湖边上的我为其超前的现代化所震撼,我的朋友告诉我,在园区建设的过程中,新加坡经验的导入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促成这一切的人,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今天,苏州园区还是那么美丽,但先生已于去年仙逝,怀着缅怀的心情读完这本《李光耀观天下》,不禁为这位老人卓越的眼光与深邃的智慧而赞叹。

书中毫无保留地阐述了李光耀先生对世界各国及有影响的领导人的看法。

对于最近也是最大的邻邦中国,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在中国有着共同的认知,即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才能带来繁荣。

而现行体制下中国内部稳定,韬光养晦,使中国得以继续和平发展,这终将使得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是美中两极的世界格局,中国的发展是难以扼制的,世界都必须适应这个变化,并为此做好准备。

这些看法,我深深地认同,我国长久以来,一直牢牢把握稳定和发展的主题,对外不露锋芒,保持谦逊,对内务实发展,稳步前进。

这是大智慧的体现!对于美国,先生认为美国的实力随着其他新兴国家的兴起而相对下降,但是,美国拥有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创新条件和国民性格的优势(对其它民族的包容),能适应未来世界形势的发展。

就我的看法,美国有非常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去借鉴。

对于欧洲,先生认为其优渥的福利及其僵化的劳动力市场会使其逐渐失去竞争力,而欧元区的解体也存有很大可能性。

但是,由于其拥有极好的国民教育水平与创新工业基础,欧洲优良的生活水平将持续下去。

给我的体会是,实施福利制度需要同保护工作积极性结合起来,而我国也到了开放生育控制的时刻了。

人性本恶

人性本恶

人性本恶谈到人性,中国人张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们”的正统思想就像西方世界的“神创论”,容不得怀疑。

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我以前也毫不怀疑人性本善。

但随着阅历的丰富和对生活思考的深入,我发现“人性本善”并不能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相反,“人性本恶”却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这迫使我改变以前的想法,接受“人性本恶”的事实。

哲学上认为,人的属性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即人的动物性;社会属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实践而产生的各种关系,即人得以区别于动物的属性。

自然属性使人拥有和动物一样的本能——生存和发展。

婴儿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知道吸吮母亲的乳汁,手碰到烫的东西就知道缩回来,是因为我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是不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的。

因此,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性。

承认了人的动物性,承认了人的动物本能,就承认了人性本恶。

因为当自然条件并不能满足所有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的本能便被激发出来,所有人都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战,由此便产生一系列我们今天称之为恶的事物和现象。

比如,两个婴儿都饿着肚子,这个时候只有一瓶牛奶,那么这两个婴儿肯定会争相抢夺这瓶牛奶来填饱自己的肚子,而不会想着跟另一个人分享。

后天的教育可能会让这两个孩子学会克制和分享,但那已经不是人的本性使然了。

自然属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得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存在并且延续的根本原因。

没有这种求生的本能和欲望,人类就不可能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而成为至少是名义上的主宰。

但这种动力如果不加限制的话,就容易造成欲望的无限扩张,最终危害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群体。

这从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和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中可以看出。

人类基于自然属性的索取的欲望是无限的,此时就需要社会属性来制约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能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来约束人的行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教育和法律。

读《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有感

读《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有感

读《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有感最近读了《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这本书,觉得内容很丰富,它整理和讲述了李光耀先生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发展与走向等诸多问题的看法。

尤其是书中提到“在新加坡,孩子们先学汉语,然后学英语。

他们可能十几岁就去美国了,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他们的头脑里仍流淌着4000年的汉语名言警句”。

对此我深有感触。

如今我们的教育,可以说跟新加坡是截然不同的。

汉语固然早早地在学,但学得不精;而对于英语,家长、学校、社会则是趋之若鹜。

一方面,学校的英语教育越来越早,我们那个年代要小学四五年级才开始学英语,而如今幼儿园甚至幼儿园前的苗苗班就在大搞“快乐英语”、“社区英语”等英语教育;另一方面,家长也非常热衷英语教育,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英语落后甚至在胎教的时候就放入了英语内容;另外,社会也在迎合着家长的需求,各种学前英语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我们都知道,国家的未来靠的正是教育,靠的正是祖国的下一代。

过分重视英语学习这一问题看起来不大,但实际却是非常致命的大问题。

重英轻汉教育不仅是个教育问题,根本上还涉及到民族文化、民族思想,如果任其发展,致命的后果就是引起本民族认同感的逐渐缺失、华夏文化的逐渐衰落。

就拿节日来讲,现在的年轻一代普遍喜欢过洋节日,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过得红红火火,传统的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却冷冷清清。

又如言谈举止方面,年轻一代也越来越“西化”,不讲礼貌,我行我素,甚至有些完全没了礼义廉耻的概念,竟出现了“街头门”“教室门”“扒衣门”等各种与年轻人相关的极端报道。

这样下去,真的非常危险。

造成如今世风日下的因素有很多,而要扭转这一局面,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修正重英轻汉的教育现状,彻底打破“崇洋媚外”的心理。

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不守旧、落后。

从诸子百家的争鸣中我们可以窥看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多样化;从管仲、商鞅、北魏孝文帝、赵武灵王、成吉思汗、张居正等数不胜数的改革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因地、因时制宜的创新精神和大无畏精神;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发展性。

《李光耀观天下》读书笔记

《李光耀观天下》读书笔记

《李光耀观天下》读书笔记最近我读了《李光耀观天下》这本书,深感其思想和智慧的深刻与独特。

这本书是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的作品,通过对其独特视角和思考的阐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全面的世界。

书中,李光耀先生谈到了许多关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的主题,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预测。

他不仅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也对未来的世界格局进行了独到的预测。

在书中,李光耀先生提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亚洲世纪”。

他指出,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而未来的世界将更多地受到亚洲的影响。

这一观点不仅是对亚洲经济崛起的肯定,也是对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的深刻洞察。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另一个重要的主题——“中美关系”。

李光耀先生认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将直接影响世界的格局和发展方向。

他对中美关系的分析深入浅出,既指出了两国的合作空间,也提出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在书的最后一部分,李光耀先生分享了他对未来世界的看法和预测。

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多元化、多极化的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但同时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他强调了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并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李光耀先生的智慧和思想的深刻。

他的视角不仅局限于新加坡,而是放眼全球,对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预测。

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刻,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

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李光耀,已到盖棺定论时?

李光耀,已到盖棺定论时?

李光耀,已到盖棺定论时?作者:赵嘉怡来源:《中外管理》2015年第05期“像李光耀这么一个能力超强的人,不能在更大的世界舞台发挥作用,对于世界,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尼克松“等到棺材盖盖下时,再判断,再评估。

在双眼闭上之前,我说不定还会做些荒唐事。

”多年前,李光耀曾这样告诉那些急于评价和总结他功过的人们。

2015年3月23日,是世界为这位“新加坡国父”盖棺的时候。

从1959年到2011年,作为新加坡独立后的首任总理,李光耀治理这个东南亚岛国长达50多年。

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从一小块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发展成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体之一。

据《华尔街日报》2014年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排名,新加坡排名世界第2名,仅次于香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统计数据显示,从3月23日李光耀逝世的消息传出,截止到3月29日,一周内有超过165万人到国会大厦和全国18个社区悼念处向李光耀致敬。

《联合早报》在封面报道《光耀百年》的标题中这样写道:“缅怀历史巨人恢弘的一生、总结他留下的政治和精神遗产,让我们向这位建国之父悲恸告别。

”显然,盖棺的时刻已然到来,只是,是否同样也到了定论的时候?善烹小鲜“他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老虎。

”1980年代,尼克松这样描述他第一次见到的李光耀。

在更早一点的时间,邓小平第一次访问新加坡,也对李光耀的治国之方大加赞赏。

对此,李光耀只是谦虚地表示:“新加坡是小地方,容易管。

”然而,事实是否真的这么简单?1959年,李光耀出任新加坡独立后的首任总理。

此后,为确保新加坡能有所依靠,李光耀积极号召民众响应新加坡与马来亚合并,从而成立“大马来西亚”。

1963年7月,新加坡与马来亚政府达成协议,双方正式合并。

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马来亚政府宣布驱逐新加坡。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独立。

200万人的生计,连同失业、贫穷、种族关系紧张,经济不景气,军队没有战斗力等一系列问题,统统压在了42岁的李光耀身上。

李光耀观世界摘要

李光耀观世界摘要
李光耀观世界
2015-03-24 10:4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辛继召
摘要:资料来源于《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一书,是李光耀于2013年8月6日发布的新书,主要收录了李光耀对世界大国和国际趋势的分析与见解。
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国家缔造者、前总理李光耀病逝。
谈中国国企改革
“中国面临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在这方面,中国面对的是个人激励这个根本问题。他们试图让官员像私营企业那样,但这不会凑效。除非让你占有高达20%的股份,整天担心股市崩溃会对你产生影响,不然你不会在乎,也不会采取应对措施”。
谈中国分配问题
李光耀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并对中国采取开放政策的领导人。对于世界格局、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是其能够将新加坡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建设成发达国家的优势之一。
在其晚年,李光耀曾多次访华,也著书立说表达对这是世界的最新看法。我们摘录的2013年8月发布的新书《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主要收录了李光耀对世界大国和国际趋势的分析与见解,选编其中精华语录,以飨读者。
论欧洲
“欧元的根本问题是,如果财政尚未整合,就不可能实行货币一体化,尤其是当地一个地区有德国、希腊这种消费和节俭习惯如此迥异的国家。这样的不协调终将破坏整个制度。因此,欧元注定会困难重重,灭亡早已存在于其基因。”
论日本
“日本最严峻的挑战是人口问题。其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生育率达不到人口替代水平。其它如经济停滞不前、政治领导班底虚弱等问题,相比之下是小巫见大巫。日本若不解决人口问题,前景将非常黯淡。”
论新加坡的未来
“在李显龙和他的团队领导下,新加坡会在未来至少10到15年内继续繁荣兴盛。但之后,国家要往哪个方向走,取决于新加坡年轻一代做出怎样的决定。无论选择是什么,我敢肯定的是,一旦选出一个愚蠢的政府,新加坡就全完了。国家将会沉沦,化为乌有。”

李光耀精彩演讲

李光耀精彩演讲

李光耀精彩演讲篇一:李光耀演讲全文李光耀内阁资政李光耀于10月27日在华盛顿“美国—亚细安商业理事会”庆祝成立25周年晚宴演讲全文:感谢你们今晚给我的荣誉。

小国对国际趋势没有什么影响力。

新加坡向来接受世界的现状。

我们对世界进行冷静的分析,利用不期而遇的机会或者避免受到损害。

今晚,我希望同大家分享我对国际重大局势的看法。

我经历了好几个具历史性的时代:作为英国殖民地;粉碎西方殖民帝国的日本军事征服和占领;然后是美国/西欧和苏联集团的冷战。

最终,苏联帝国在1992年解体。

现在,世界正置身另一次重大的转变。

G-20取代G-8当奥巴马总统于匹兹堡G-20峰会宣布G-20将取代G-8时,他默认了后二战世界秩序已经结束。

美国总统对已经改变了的世界采取了实际的看法,虽然在接下来的20到30年,美国仍将是唯一的超级强国。

美国和她的欧洲盟友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塑造了世界秩序。

联合国机制和布雷顿森林(Brettonwoods)体制还是重要的。

但目前的体制已经明显不能确保国际稳定。

美国已经发出信号,正在崛起的大国将被包括在内,以便管理世界秩序。

没有人可以预测G-20将如何演变。

它并不预示一个势均力敌的多极世界。

欧洲这个大经济体已经不再扮演全球战略角色。

印度和巴西在各自的区域具备影响力。

俄罗斯是个主要核子强国,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并控制跨越东欧和西欧的天然气管。

中国在20年后将具备全球重要性和影响力。

我们正面对一个改变了的世界秩序。

中美关系是合作也是竞争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快了这个改变。

自20XX年便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中国,将充分发挥其经济潜能,在20到30年内成为强国。

中国面对巨大的国内问题。

没有人比中国领导人更了解问题的严重性。

但他们通过务实的方法应对了问题。

中国领导层并不否认他们的制度的弱点和缺陷,包括贪污猖獗和乡村地区越来越频繁的群体示威事件,共产党官员在这些地方和发展商勾结,在没有足够赔偿的情况下把农民逐出土地。

北京采取了灵活的反应,用软或硬或软硬兼施的手法,安然地渡过了可以摧毁一个僵硬体制的冲击。

李光耀对世界的认识【英文】

李光耀对世界的认识【英文】

A N E WB O O K F R O MA MEMBER OF thE ENglish/MAlAy NEWspApER divisiON Mezzanine Floor, information Resource Centre level 3, podium Block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1000 t oa payoh North News Centre singapore 318994t el: (65) 6319 6319, Fax: (65) 6319 8258Email: stpressbooks@.sg Online bookstore: .sg Lee Kuan Y ew: 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Lee Kuan Yew’s unique talents built a nation and helped secure an era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in Asia. For decades it has been my good fortune to know him as a strategic thinker, a partner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a friend. Now, on the occasion of his 90th birthday, he has distilled his thinking 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for a broader audience. With fresh and candid analyses of subjects ranging across the globe, 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 demonstrates the acute insights that fellow leaders have sought from Lee Kuan Yew for half a century.”— Dr Henry A. Kissinger, US Secretary of State, 1973–1977“Lee Kuan Y ew once again gives us clarity of thought, eloquence of expression, the depth of important ideas, and common sense. A must-read book!”— George P. Shultz, US Secretary of State, 1982–1989“Insightful, well thought, penetrating and visionary. Lee Kuan Yew’s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these countries and the future of Singapore is truly par excellence and could only come from one of the finest statesmen of this region and our time. It will be a much referenced book for those who need to understand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will be.”— Tun Daim Zainuddin, Malaysian Finance Minister, 1984–1991 and 1999–2001Margaret Thatcher read all his speeches while she was in office and declared he was never wrong. Richard Nixon called him “a world statesman of the first rank”.Born in 1923, Singapore’s former Prime Minister Lee Kuan Yew has spent a lifetime being intimately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He has met every major Chinese leader from Mao Zedong to Xi Jinping and hobnobbed with American presidents from Lyndon Johnson to Barack Obama.In this book, Lee draws on that wealth of experience and depth of insight to offer his views on today’s world and what it might look like in 20 years. This is no dry geopolitical treatise. Nor is it a thematic account of the twists and turns in global affairs. Instead, in this broad-sweep narrative that takes in America, China, Asia and Europe, he parses their society, probes the psyche of the people and draws his conclusions about their chances for survival and just where they might land in the hierarchy of tomorrow’s balance of power. What makes a society tick? What do its people really believe? Can it adapt? In spare, unflinching prose that eschews political correctness, he describes a China that remains obsessed with control from the centre on its way to an unstoppable rise; an America that will have to share its pre-eminence despite its never-say-die dynamism; and a Europe that struggles with the challenges of keeping its union intact. His candid and often startling views – on why Japan is closed to foreigners, why the Arab Spring won’t bring one man, one vote to the Middle East, and why preventing global warming is not going to be as fruitful as preparing for it – make this a fresh and gripping read. Lee completes the book by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of Singapore – his enduring concern – and by offering the reader a glimpse into his personal life and his view of death. The book is interspersed with a Q&A section in each chapter, gleaned from conversations he had with journalists from The Straits Times .Contents: China —A strong centre • America —Troubled but still on top • Europe —Decline and discord • Europe —Decline and discord • Japan —Strolling into mediocrity • North Korea —A grand hoax • India —In the grip of caste • Malaysia —A different path • Indonesia —Moving away from the centre • Thailand —An underclass stirs • Vietnam —Locked in a socialist mindset • Myanmar —The generals change course • Singapore —A nation at a crossroads • Middle East —A spring without a summer • Global Economy —What next? •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Preparing for the worst • Personal Life —Choosing when to go • Conversations with an old friendThe Author: Lee KuanYew was born in 1923 when Singapore was part of the British Empire and came to adulthood when the Japanese invaded and named the island Syonan-to. After the Second WorldWar, he went on to Cambridge University where he got a double-starred First in law. He became Singapore’s first prime minister in 1959, when Singapore was self-governing, and led the country to full independence in 1965. He is credited with leading Singapore from the Third World to the First, turning a trading outpost into a global metropolis known for its efficient and non-corrupt system of governance. After stepping down as prime minister in 1990, he stayed on in the Cabinet as senior minister and minister mentor until 2011. Lee is widely admired as an international statesman, and his views on China, America and Asia are well-respected and sought after by global leaders. He sits on the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f T otal S.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JP Morgan Chase. He is also senior advisor to the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ISBN: 978 981 4342 56 8Size: 152 x 227 mm 352 pp plus 48 pp photographs Hardback S$39.90 (includes GST)。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阅分享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阅分享

令人窒息的国家:印度的未来 印度的官僚体制令人窒息。印度会是一个军事大国,但经济不会繁荣。 印度的种姓制度与英才管理体制格格不入。如果印度实行分权制度,就会使更多的 中心城市实现更大的发展和繁荣。 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前由32个国家构成,方言达330种。12亿印度人也许只有2亿 能听懂英语,2.5亿能听懂印地语。 印度经济优势:资本市场较透明,运作状况良好。印度平均年龄26岁,中国33岁印 度人口增长速度也快于中国。
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李光耀 人性本恶,必须加以限制。 我们已经征服了太空,但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征服自身的原始本能和情绪。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阅分享。头像是:小和尚看书! 读书-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多阅读,长见识。深阅读,有见地。分享阅读,广结慧缘。 读书的味道也只有自己去品尝。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阅分享。头像是:小和尚看书! 读书-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多阅读,长见识。深阅读,有见地。分享阅读,广结慧缘。 读书的味道也只有自己去品尝。
2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书摘
辉煌与梦想:中国的未来 中国难以忽视的经济问题:贫富不均。中国领导人必须重视此问题,否则会引发严 重不满和骚乱。 中国治理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法制。 创新的思维—英语 中国领导层的重心依然偏向谨慎和保守,他们以共识为基础,着眼长远。 中国会成为西方式民主国家吗? 不会。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愿意尝试一切办法,但多党制下 一人一党的民主制除外。他们的两个理由是:一,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权力,以确保 稳定;二,他们对多党制下的不稳定怀有深深的忧虑,这将导致中央失去对地方省份 的控制,从而引发可怕的后果,就像军阀混战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样。 司法独立还需要20年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因为中国的历史传统式地方法官以皇帝代 表的身份执行皇帝的命令,这个传统给中国官场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中国会成为第一大国吗? 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国将利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果加快发展步伐, 建设成一个全面工业化的高科技社会。即便50年不够,100年足矣。

李光耀中文演讲

李光耀中文演讲

李光耀中文演讲李光耀中文演讲为大家整理李光耀生前的两篇精彩演讲中的精彩内容,一篇是关于《中国复兴中上海的角色》以及一篇关于东西方文化与现代化的演讲内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光耀中文演讲李光耀中文演讲一中国复兴中上海的角色李光耀说,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复兴是全球有目共睹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国内和国际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这让人们不能不重新审阅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

最近几年来,中国夸大了“和平崛起”的重要性,但这个词可能会刺激其他国家的神经,因而现在提出了“和平出现”,或更应当说“和平复兴”。

“全球化正在改变世界,中国和印度的复兴是21世纪全球化的奇迹。

中国和印度的发展都会改变亚洲、美洲和欧洲的格式,30年后,世界的中心将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和印度。

”李光耀表示,中国复兴与壮大的潮流是民心所向,同时也是正确捉住机遇的结果,这是任何国家都没法阻挡的。

未来的中国事甚么样子,这取决于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策略。

“我相信中国将会成为一个优雅的文明中心,如同她历史上最伟大的汉唐盛世,知识份子、艺术家都能快乐地生活和工作,并创造出繁华的文化作品。

”李光耀说,中国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她要打造的是21世纪版本的新中国。

她的和平崛起不是依靠于军事气力的强大来复兴,因此也不会对邻国造成不安。

“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假如上海能够用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各种文化,曾是‘东方之珠’的上海会成为一个世界性城市。

”李光耀以为,在未来20~30年的时间里,上海能重新建立它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

李光耀的“五张面孔”_名人故事

李光耀的“五张面孔”_名人故事

李光耀的“五张面孔”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今日辞世。

从今年2月因肺疾入院以来,他的病情一直牵动新加坡乃至全球的注意力,如今终于走完一生。

自1965年领导新加坡独立并出任总理之后,他担任总理25年之久,卸任后继续担任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直至2011年,对新加坡的影响力可谓无人能及。

新加坡“国父”、强权者、周旋于大国之间的两面派,世人加诸李光耀的标签很多。

这些标签反映了人们对李光耀治理新加坡方式和结果的解读:美誉之下亦有指责之声。

“国父”:开创新加坡模式新加坡,一城即一国,可谓“弹丸之地”。

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强敌环绕的小国,在李光耀担任总理的数十年间,实现了政治独立和经济繁荣,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耀眼的经济奇迹。

凭借这一奇迹,李光耀不仅在新加坡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被视作建国元勋、立国功臣,而且在国际社会也赢得了不少赞誉,其“新加坡模式”的经验也成为各国研究和借鉴的对象。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称赞李光耀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11年曾刊文称,李光耀给新加坡留下的遗产使新加坡成为了真正成功的后殖民国家,而这样的国家屈指可数。

当阿拉伯国家逐渐分崩离析,东南亚其他国家还在第二世界苦苦挣扎时,借用李光耀所著长篇回忆录中一卷的题目来说,“新加坡已经从第三世界国家一跃跨入了第一世界梯队”。

实用主义者:大国均势中周旋在缔造经济奇迹的同时,李光耀还在外交政策方面为新加坡赢得了与其微小幅员和有限人口极不相称的国际影响力和威望。

处于强敌环绕以及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外交问题关乎新加坡的生存。

而李光耀的求存之道就是遵循实用主义的原则,在大国均势中左右逢源,“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这一现实主义理念渗透其中。

面对虎视眈眈的邻国,李光耀对所有大国“开放门户”,加强新加坡与大国之间的依赖关系,提升新加坡的国际敏感度,以牵制邻国。

而当处理大国关系时,李光耀并不完全依附于某一方,而是着力确保不同大国之间展开竞争,新加坡则在这种大国竞争的均势中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李光耀: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李光耀: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任何 一个政 权 、 任 何 一个 宗教 、 任 何 一种 思 想都 无 法征服 世 界, 或 者按 照 自己的设 想 重塑世 界 。
李光耀 : 我对这个世界 的看法
口李 光耀
严峻 的 考验 是成 绩 。 而不 是 承诺
逻辑 与 推理 的真 理性 只 有在 实践 中才能 得到 最终 检验 严 峻 的考 验 是成 绩 . 而不是 承 诺 。 数 百万 无 依无 靠 的亚洲 人
不关 心也 不 想知 道什 么 理论 。 他 们 只 想过 好 一点 儿 的 日子 。 他 们
想要 一个 更 加平 等 、 公 正 的社会 。
如果 我 们要 创造 良好 的经济 条 件 . 就 必 须找 到 实 际的办 法 , 解决 增 长与 发展 问题 . 而不 是 寻找 这种 或那 种 理论 。 这也 符合 理
长或 法 庭压 制真 相 。 你 就有 义务 将其 捅 给 反对 派
这 种想 法是 否 合理 呢?这 还是 新 事物 .还没 有 得 到实践 证
明。 如 果你 损 害 了社会 基 础 , 就 会 给下一 代 或者 更下 一代 人造 成
不 良影 响 。如果 有 两种 制度 摆 在你 面前 ,一 种是 得 到实 践 检验 的。 另一 种 是 尚未 被 检 验 的 。 而 我 又 是保 守 派 。 我 肯 定会 选 择 前 者, 至 于 后者 是否 可行 , 为什 么不 留给其 他人 、 让 他 们证 明 呢? 如 果一 种制 度 能推 动科 技事 业 大 繁荣 、 能 给人 民带 来 幸福 、
2 0 1 4 . 2 ◆下 ◆ 领 导 文 萃 1 1 7
难、 一个 重 大 问题 或 者一 系列 相互 冲突 的事情 , 而 初步 解 决方 案 行不 通 . 那 么我 就会 先看 看是 否存 在备 选 方案 我会 选择 一个 成 功概 率 比较大 的方 案 。 但 如 果 它 以失败 告 终 . 我 还 有 其他 方 案 , 不要 在一 棵树 上 吊死 我们 不是 理论 家 . 不 会搞 理论 崇拜 。 我们 面对 的是 实 实在 在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
李光耀是一位国际著名的政治领袖,他的著作《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深刻地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与愿望,并在当代获得高度评价。

本文将就《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发表自身的读后感。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以动态的思维方式,全面分析了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的革命和发展难题。

首先,李光耀指出,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拯救中国人民的困境;其次,他强调要建立和谐的世界观,突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世界地位;最后,李光耀强调要以虚心的态度,将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精神的潮流之中。

李光耀的观点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他强调中国要以改革开放的新思维,以及同世界联系的新境界,以自主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投身世界外交活动中,对于中国国家发展与世界关系都提出了深刻的观点和准则。

读后感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深具借鉴意义,引起了我的共鸣。

其表达出来的思想活灵活现,对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有着强而有力的指导作用;同时,他也指出中国要积极投身国际外交活动中,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上一层楼,以及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促进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

当前,在中国的发展中,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观、共同发展的精神,和李光耀的观点一致,可以说李光耀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李
光耀的思想,从中获取更多有益的精神支持。

读《李光耀观天下》有感

读《李光耀观天下》有感

读《李光耀观天下》有感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名列世界之最。

中国人的变化也是显著的,从毫无生气、不求进取变为崇尚多元爱好和充满理想。

源于文化和历史的原因,中国人相信,强大的中央政权能带来和平和繁荣。

一人一票制度从未在中国存在过,也绝不会带来一个繁荣的中国。

做事不太理会法律或治理制度,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

中国人还没有接受签署协议是不可更改的观念。

在他们看来,签署一份协议只是长期友谊的开始。

作为朋友,你们必须不时地商量,他们之中谁是否多挣了钱,谁是否需要掏出更多的钱。

在中国,人大于制度。

你可以当国家主席,但是如果没有军队的支持,你这个国家主席就大不一样。

但在新加坡、英国、欧洲或美国,如果你是总统或总理,军队领导人自动地接受你的命令,因为制度大于人。

中国绝对不可能发挥我所说的最大能量,即进入不断稳步发展的理想状态。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过一句名言:强者做自己想做的事,弱者听任命运摆布。

在英国,你不会想要留下,因为那里不欢迎你,而且那里的经济较没活力,就业机会较少。

美国拥有一种颂扬勇于出去闯天下者的文化。

在英国这个比较静态的社会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身份和地位。

在这方面,英国深具欧洲特色。

跨越两个世纪的帝国造就了一个崇敬旧富豪和地主阶级的社会,暴发户受到鄙视。

到203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越美国,而且其军事力量也足以防止美国称霸西太平洋。

美国可以改变斐济、瓦努阿图这些新兴且文明未深的社会,并且可以通过如基督教来征服他们。

但是他们可以改变中国或印度吗?他们可是本身有古老传统的国家。

欧洲是由古老成熟的国家组成,对自身的文学、文化和悠久历史深感自豪。

每个国家的个性和特征都是经过几个世纪才形成的。

由于保持种族纯洁性的观念是那么根深蒂固,日本人从未尝试公开讨论关于生育率低的其他选择。

我也亲眼见证过日本人对其种族的纯洁性是何等自豪。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多用非言语的沟通方式,迫使他人必须靠观察身体语言和喉音来揣摩他们的本意。

《平易近人》第心得体会范文

《平易近人》第心得体会范文

《平易近人》第心得体会范文《平易近人》是李光耀的一部著作,是一本讲述新加坡政治经济发展历程的书籍,也是一部记录了李光耀的发展思路、治国理念的作品。

阅读这本书让我感悟颇多,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李光耀的信念和决心。

李光耀是一个坚定的领袖,他尽其所能地让新加坡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从1970年代开始到1990年代,经过艰苦的努力,建立起了一个新加坡人民自豪感十足的国家。

而他的决心和信念,让新加坡成为了一个拥有自主权、民主自由,在亚洲拥有极高地位的强国。

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李光耀的发展思路和政治智慧。

他对发展的理解非常清晰,认为经济强不仅是国家平稳发展的基础,也是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高认可的重要条件。

因此,他积极鼓励外来投资,鼓励本土创新,推动制造业发展和服务行业的优化,从而在新加坡创造了积极向上的经济环境和政策。

书中突出的一点是李光耀的思辨。

他没有按照传统的模式或是照搬其他国家已经实践过的方案,而是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力找到了新加坡发展的正确道路。

他将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作用相结合,通过准确的定位、积极鼓励企业创造性的发展和在国际上不断求变的姿态,让新加坡成为许多其他国家发展的榜样,影响世界。

在遣词造句方面,李光耀的语言明确、简洁。

在他的描述中,每一个语段都透露着技术上和实际操作上清晰的构思。

他的语言节奏明快,紧凑,没有废话和冗长的言辞。

此外,这本书级别严谨,条理清晰,并且通过丰富的实例、数据、和确切的经历来丰富故事的描述。

同时,这本书也表达出了真实、感人的情感。

李光耀在书中写下很多自己的思考和感慨,使阅读者深入地了解他的思想和成长历程,让读者对他心怀敬意。

总之,这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它阐明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和国家发展思路。

作为一个领袖,李光耀的智慧和行动给人以启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道至简”的真谛。

海外华人精英之最——八面玲珑李光耀

海外华人精英之最——八面玲珑李光耀

海外华人精英之最——八面玲珑李光耀
李光耀,无疑是海外华人精英之精英,称之为海外华人精英之最不为过。

由于其骨子里亲美贬华,故虽具华人智慧,却少份民族气节。

就个人而言,对其成就表示赞赏,但却对其人毫无尊敬之意。

当然,站在民族崛起角度,他客观上拉近中美两国距离,是为大功,也是为中华民族做出卓越贡献之人。

对新加坡来说,他无疑又是最卓越的领导人。

望其子继往开来,能真正亲华助华!
称他为海外华人精英之精英、精英之最,是因为他能领导一个缺少资源的城市国家,奋发图强,将这个国家建立得如此美丽,用很短的时间就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

这么巨大的成就,非一般人智慧所能为。

李光耀的这种智慧,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又能应时变的精神,是典型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

在这方面,应充分肯定其带领新加坡人取得的伟大成就。

而且,某种程度上说,新加坡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譬如新加坡对城市的建设
和管理,再譬如新加坡的依法治国经验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李光耀: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上)

李光耀: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上)

作者: 李光耀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党政论坛
页码: 28-29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0期
主题词: 这个世界 原始本能 太空时代 李光耀 儒家思想 思想精华 令人 我自己 越陷越深 完全平等
摘要:人性本恶我认为:人性本恶,必须加以限制,制止恶的一面。

虽然这样说可能令人沮丧,但我仍然这样认为。

我们已经征服了太空,但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征服自身的原始本能和情绪,这些本能和情绪对于我们在石器时代的生存是有必要的,但在太空时代却没有必要。

虽然儒家思想认为人性可以改良,但我一向认为人类就像动物一样,我不确定能否改良,但我认为可以进行训练,可以进行管教……你可以让一个习惯使用左手的人用右手写字,但你无法真正地改变其与生俱来的本能。

李光耀留给世界的经典语录

李光耀留给世界的经典语录

李光耀留给世界的经典语录李光耀留给世界的经典语录1、我们称不上是有修养和文明的社会,但是我们问心无愧地朝着这个理想迈进。

新加坡正逐渐成为一个更优雅的社会。

如果说它是个“保姆国家”,我会以身为保姆为荣。

(《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

2、我们人民行动党宁可在选举中落败,也不会企图利用空话或虚假的承诺赢得选举。

(立法议会,1959年10月14日)。

3、我们要同所有邻国建立友好关系。

但是要建立实际有效的睦邻关系,先得把话说清楚:“我们家里要买什么家具和要怎么摆设,一概由我们自己做主。

”(1965年3月29日)。

4、我们对配偶长相的要求应该实际。

你只要看一看自己的兄弟,自己的表亲,一般人的长相也不外如是。

如果你以新广电视剧的演员为标准,你就麻烦了,一辈子都在寻找十全十美的丈夫,而这位标准丈夫是不存在的;或是寻找绝色美女,而这梦想中的伴侣除了靠化妆打扮,根本就不存在。

(国庆群众大会谈择偶,1988年8月14日)。

5、有勇无谋的人不该获颁英勇勋章。

真正称得上英勇的人,是权衡利害之后,敢于说“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勇往直前”的人。

(1965年10月15日)。

6、我不想模仿西方人。

但是我希望赶上他们的物质和科学成就,也希望吸取和学习他们组织社会的方法,因为这会带来进步。

不过我不能接受他们的文化或生活方式比我们优越的说法。

(1988年1月8日)。

7、没有人喜欢邻国对他们的领袖说三道四,特别是比他们小的邻国。

(1963年10月25日)。

8、我们踏上人生旅途时,前途充满着未知数。

我们有的是计划、梦想,但是往往得走迂回曲折的道路,对着难越的关山兴叹,抢渡险恶的急流,或被土崩和地震阻挡征途。

我就是这样度过了80年。

9、成功的试金石是信心。

一个民族必须有自信心。

自认无法克服挑战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

(1968年8月31日)10、如果有一天,你再也不能适应,再也无法改变了,那就是你枯萎、凋谢的开始……就这么简单。

假如有一天,我无法再学习新事物,并与世界脱节,我将变成废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光耀: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作者:来源:《商周刊》2013年第21期任何一个政权、任何一个宗教、任何一种思想都无法征服世界,或者按照自己的设想重塑世界。

世界的多样化特征太明显了,不同的种族、文化、宗教、语言及历史要求各国通过不同的道路实现民主和自由市场。

人性本恶我认为:人性本恶,必须加以限制。

制止恶的一面。

虽然这样说可能令人沮丧,但我仍然这样认为。

我们已经征服了太空,但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征服自身的原始本能和情绪,这些本能和情绪对于我们在石器时代的生存是有必要的,但在太空时代却没有必要。

虽然儒家思想认为人性可以改良,但我一向认为人类就像动物一样,我不确定能否改良,但我认为可以进行训练,可以进行管教……你可以让一个习惯使用左手的人用右手写字,但你无法真正地改变其与生俱来的本能。

人们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或者说应该是平等的,但这种想法现实吗?如果不现实,那么追求平等就会导致倒退。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没有任何两个事物是完全平等的,没有同样小的事物,也没有同样大的事物。

事物从来都不是平等的。

即便对于非常相似的双胞胎而言,出生时也有先后之分,先来者优先于后到者。

人类是这样,部落是这样,国家也是如此。

人类不是平等的,他们处于极其激烈的竞争中。

苏联已经失败了,因为他们试图把利益均等化,这样一来,没有人会努力工作,但每个人都不想比别人得到的少。

我一开始也认为人是平等的,现在我知道这是最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人类已经进化了数百万年,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独立谋求发展,种族、民族、气候、土壤条件都不尽相同……这是我在书本上读到的东西,我自己的观察也印证了这一切。

对任何一个社会而言,在1000个新生儿中肯定有相当比例的婴儿接近于天才,有相当比例的婴儿是普通人,也有相当比例的婴儿有点愚笨。

正是那些接近天才的人和在普通水平之上的人最终决定了未来的事情……我们想要一个公平的社会,我们想给每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但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我们从来不会自欺欺人地认为存在两个在毅力、动力、敬业程度、内在禀赋等方面一模一样的人。

在这个问题上,弗雷德里希·哈耶克在其著作《致命的自负》中表达的观点非常明确。

而且具有权威性,与我长期以来的想法不谋而合,但他的书没有说明一些伟大的知识分子的不明智之处,其中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这些伟人往往认为人类大脑可以设计出一种更好的制度,这种制度比“历史演进”或“经济达尔文主义”在过去几个世纪带来的“社会正义”还要多。

任何一个政权、任何一个宗教、任何一种思想都无法征服世界,或者按照自己的设想重塑世界。

世界的多样化特征太明显了,不同的种族、文化、宗教、语言及历史要求各国通过不同的道路实现民主和自由市场。

在全球化的世界,各个社会因卫星、电视、互联网及便捷的旅行条件相联,因此各个社会就会相互影响。

我会把自己描述为一个自由主义者也许按照欧洲的标准,我是一个介于社会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之间的人。

我会把自己描述为一个自由主义者。

一方面,我倡导机会均等,努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最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还有一定的悲悯之心。

希望失败的人不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我想让制度以最高的效率运作,但同时考虑到那些现状不佳的人,因为他们的自然条件没有提供给他们足够多的资源,或者他们本身缺乏努力奋斗的条件。

我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主义者,因为我不会拘泥于某一种关于治理世界、治理社会的理论。

我是务实的,我愿意直面问题。

我成长于三世同堂的家庭,这就不知不觉地使我推崇儒家思想,这种思想会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你的大脑。

儒家思想认为如果人人都争做“君子”,那么社会就能实现良性运转。

理想中的君子与绅士有些类似,这意味着不要做邪恶的事,努力做善事,孝顺父母,忠于妻子,好好抚养孩子,善待朋友。

儒家内在的哲学观念认为如果想要一个社会实现良性运作,就必须考虑到大部分人的利益,社会利益必须优先于个人利益。

这是与美国文化的主要差别所在,因为美国文化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在外出旅行和访问期间,我会注意观察一个社会、一个政府是如何运作的,会思考为什么它们运作得好。

人的思想不只来自阅读,你可以从书本中获取,但如果你不把书本知识同自己的情况结合起来,书本知识就无用武之地。

同博学多才的人展开讨论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一定不要忽略,我认为这比单纯孜孜不倦地阅读文献强得多。

因为通过短暂的交流,你就能萃取对方的知识和对方的思想精华。

新加坡的模式是无法轻易复制的。

我认为这是我作出的最大贡献,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性格、经历和思想我的思想源自于我的性格,还有我的一些生活经历。

当你的整个世界轰然坍塌时,你就会遇到一系列不可预见的、出乎意料的情况。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

如果日本军队没有在1942年发动侵略。

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统治或许会再持续1000年,但事实上在1942年就终结了。

我从来没想过日本人会征服新加坡、把英国人赶出去,但他们确实做到了,还用残暴的方式对待我们,包括我本人也遭受过日本人的虐待。

在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之前。

我就深刻地知道了什么是权力。

日本人表明了这一点,英国人却没有。

当时大英帝国快要走到尽头,在技术、商业和知识领域都占有主导地位,已经没有必要使用残暴的武力了。

他们只是在1868年动用印度的犯人劳工们在山上修建了这座巨大的政府办公楼,以此统治人民。

我从英国人那里学到了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管理人民,也见识了日本人是如何运用权力的。

日本人对新加坡的侵略给我上了一堂最深刻的政治教育课,因为在长达3年半的时间里,我看到了权力的意义。

看到了权力、政治和政府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我还明白了在强权政治下陷入困局的人们为了生存会采取哪些应对之策。

当我和在内阁中担任高级职务的同事们回首早年治理新加坡的忙碌岁月时,我们都意识到充满磨难的学生时代使我们受益良多。

我们遇到了街头恶霸,如果没有体验过这种磨难,我们就会被打倒。

如果我们从未感受过忧患。

就像一条狗被圈养在篱笆后面的小屋里那样安全无忧,那么当我们身处危险重重的车流中就会被碾压而亡……我们的孩子没有经历过那种残暴侵略下的艰难岁月,较年轻的一代部长们也没有过这些经历。

激烈的斗争造就了老一辈的部长们,我们中间那些身体虚弱、行动缓慢或者容易紧张的人就成为早期的牺牲品。

我们这些剩下的人就是在达尔文所谓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幸存下来的人,我们都有强烈的生存本能。

自1973年以来,我学到了什么呢?我学到了—些关于人类与人类社会的更加基本的、永恒的道理,学到了如何让人类和人类社会实现更好的发展,学到了倒退和崩溃的风险是永远存在的,我意识到了一个文明社会是何等脆弱,我还明白了个人成就的重要意义……在50多岁、将近60岁时。

我意识到,同知识、道德和精神上的满足相比,尘世的一切荣耀与成功都是转瞬即逝的,一切感官上的愉悦和快乐都是短暂的……我不禁开始怀疑我所拥有的东西中有多少是先天决定的,又有多少是后天培养的。

如果我没有经历过艰难抗争的考验,我会与现在的自己有所不同吗?作出了一个个生死攸关的抉择,经历了一次次重大的危机,我的眼光、雄心和辨别轻重缓急的能力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相信这种变化将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

也许所谓的“硬件”(即我的身体、精神和情绪)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我的“软件”(也就是我对上帝、荣耀或金钱的看法)已经受到了人生阅历的深刻影响。

换句话说,无论“硬件”(由先天决定)多么好。

没有“软件”(靠后无培养),“硬件”也不会有多大的用武之地。

严峻的考验是成绩,而不是承诺逻辑与推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终检验。

严峻的考验是成绩,而不是承诺。

数百万无依无靠的亚洲人不关心也不想知道什么理论,他们只想过好一点儿的日子,他们想要一个更加平等、公正的社会。

如果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就必须找到实际的办法。

解决增长与发展问题,而不是寻找这种或那种理论。

这也符合理智的要求。

我的人生不是依靠某种哲学或某些理论指导的。

我把事情办好,让别人从我的成功之道中总结理论或原则,我不会搞理论。

相反,我会问: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如果我在查看一系列解决方案之后发现某个方案切实可行,那么我就会努力找出这个解决方案背后的原则。

因此,我未接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的指导。

我只对在现实中行得通的事情感兴趣。

如果我面对一个困难、一个重大问题或者一系列相互冲突的事情,而初步解决方案行不通,那么我就会先看看是否存在备选方案。

我会选择一个成功概率比较大的方案,但如果它以失败告终,我还有其他方案,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我们不是理论家,不会搞理论崇拜。

我们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人们要找工作、要挣钱、要买食物、要买衣服、要买房、要抚养孩子……我们可能读到过什么理论,也许半信半疑,但我们要保持现实、务实的头脑,不要被理论束缚和限制住。

如果一个方案行得通,我们就实施,这样才有了新加坡今天的经济。

面对一个理论,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它可行吗?能给人民带来利益吗?当年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之一就是跨国公司压榨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材料,会把一个国家压榨干净。

我认为,既然廉价劳动力闲置,那么如果跨国公司想利用。

为什么不行呢?我们可以从跨国公司那里学习先进经验,没有它们,我们可能永远都学不到这些。

发展经济学派认为这是压榨,而我们的经历就有力地反驳了这种观点。

我们只是脚踏实地,绝非故意给高深的理论原则挑刺。

我认为,一个理论不会因为听起来悦耳或者看起来符合逻辑就一定具有现实可行性。

一个理论最终还是要放到生活中检验。

也就是要看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什么,要看能给一个社会中的人民带来什么。

我认为美国的制度不一定是理想的或者适用的。

盲目效仿美国制度的人认为,只要美国官员开始披露秘密,那么这种行为就应该成为一种时尚,这种行为表明你的社会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如果有任何部长或法庭压制真相,你就有义务将其捅给反对派。

这种想法是否合理呢?这还是新事物,还没有得到实践证明。

如果你损害了社会基础,就会给下一代或者更下一代人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有两种制度摆在你面前,一种是得到实践检验的,另一种是尚未被检验的,而我又是保守派,我肯定会选择前者,至于后者是否可行,为什么不留给其他人、让他们证明呢?如果一种制度能推动科技事业大繁荣、能给人民带来幸福、能解决社会问题。

只是因为害怕引起争议而放弃这种制度,那就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最终的证据是它能给社会带来什么。

我崇拜的领导人戴高乐、邓小平、温斯顿·丘吉尔。

崇拜戴高乐是因为他有巨大的魄力。

他的国家被占领了,他是个一星的将军,而且他代表法国。

当英国人、美国人收复北非时,他前往阿尔及尔。

在那里看到一位四星的法国将军。

于是戴高乐说:“吉罗,你是一位法国将军,为什么还要让外面的美国士兵保护你?”他是一位意志坚强的人,有勇气、有魄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