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合集下载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 学目 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特别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规律。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 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 能;通过海平面气压分布和季风形成等直观图的阅读,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又把两者结 合起来,初步形成地理空间思维.
பைடு நூலகம்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了 解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介绍气候形成的重要原 因之一,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
2、重点、难点
重点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
气环流的影响,冬夏季节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季风环 流的形成。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 律;季风的形成。
; 德国退税 https:///knowledge/ 德国退税

回答出“心理变化”1分,回答出“突出主旨”2分)24.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2分。没按文中原句回答,意思相同亦可。)25.示例: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现今 ,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汉语热”的狂潮,甚至《中国诗词大会》都有不少外国人参加。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学好中国古典文学,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3分。围绕“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回答,表述清楚即可。) (2017江苏盐城)(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9分)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

形成气候
带来好处: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
带来好处: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2. 南半球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2. 南半球 ——海洋面积广,气压带基本呈带 状分布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30º N附近
30º S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三、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所以 季风最典型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了 解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介绍气候形成的重要原 因之一,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
2、重点、难点
重点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
气环流的影响,冬夏季节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季风环 流的形成。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 律;季风的形成。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冬、夏季节的气压中心
四、季风环流
季风的概念 季风的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东南亚季风的特点
3 、行动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15 、是战士就应该奋勇杀敌,是勇士就应该无所畏惧,要成功就得努力,去拼搏才能胜利,这里是你们驰骋的天地,勇士们,擦亮你们的眼睛,亮出你们的宝剑,活出属于你们的精彩吧! 8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17 、当你周围都是米的时候,你很安逸;当有一天米缸见底,才发现想跳出去已无能为力。有一种陷阱,名叫安逸!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自己不上进,危机无处不 在吞噬你的理想和灵魂,混下去很容易,混上去太难了! 14 、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有梦想,就要坚持扞卫它。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离开,熟悉的陌生的,曾走近又走远的。当你真心相信一切都会好的时候,一切就会真的好了。你的目光所及,就是 你的人生境界。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7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3 、时间是宝贵的,抓住了时间就抓住了成功。 8 、我们的梦想就在高高的山巅上,如果每天攀登一阶,矢志不渝,梦想终会实现。 17 、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懦弱,也没有永恒的坚强,万事靠自己,但是一定要放下懦弱,活的有尊严,活出你的坚强,才真正的体现你的自信和力量,你的活才更 有价值! 14 、人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心理。因为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就学不到高深的技艺。 10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生活如果都是两点一线般的顺利,就会如同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悲喜哀痛七情六欲全部经历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15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今时代,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世上诸般美好事物中,有两者最公平,那就是青春与梦想,它不分尊卑,人人都可享有。 17 、只有满怀勇气,不畏艰辛,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13 、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的丰盛。 10 、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攀蟾折桂,舍我其谁。 2 、因为我不能,所以一定要;因为一定要,所以一定能。 7 、勤奋的态度和主动积极的精神,再加上有眼力,应该成为一种良好生活的习惯,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我们为自己创造出更多成功的机会。 18 、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行动,只有付诸行动,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高二地理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高二地理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上册
第二单元:大气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说 一、教材内容 课 二、教学设计 步 三、板书设计 骤
一、教材内容
(一)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全 球 性 大 气 环

三圈环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带来的影响
季风环流
(二)本节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 本节课是高一地理必修教材上册,第二 单元的第四节。第二单元,为上册书的重点 和难点,而本节课则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本节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用到前面所学的基本概 念和基本原理,所以它是对前面知识的理解 和运用,并在此基础上的提升;同时又为后 面知识的学习,比如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分布, 提供理论依据。所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和掌 握极其重要。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方法:读图法、绘图法、讲授法、谈话法。
(三)教学策略:
1、 本节课不仅内容多,重点难点多,而且内容 抽象,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 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基本的、简单的原理 和知识,结合课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由易到 难、渐次推进;由简到繁、逐步提高,层层击破。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逻辑思维的能力上一个新的 台阶,并逐步形成地理空间思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罗素所指出的,一个由本性优秀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肯定会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用外部功利目的规范教育,无视生长本身的价值,一个最直接、最有害的结果就是否定儿童期的内在价值。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
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蒙台梭利首先明确地批判这种观念,在肯定儿童的人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

夏威 夷高 压
北 大 西 洋
阿留 申低 压
亚 速 尔 高 压 冰 岛 低 压
五、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是海
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夏季吹东南风,冬 请思考总结: 季吹西北风。 1、东亚季风的成因 2、南亚冬季风吹 是什么?夏季和冬季 东北风,是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分别吹什么风? 夏季的西南风是来 2、南亚季风的成因 源于印度洋上北移 是什么?夏季和冬季 的东南信风;是气 分别吹什么风? 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动形成的
C
A
B
图10
19
例8:读“亚洲季风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⑶季风环流使我国秦岭_淮河以南地区夏季 (气候特 征,冬季 (气候特征),从而形成了典型的 季风气候。 ⑷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而南亚地区 季风的成因是 。 ⑸与C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气 候。试从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分析其成因。 高温多雨 低温少雨 亚热带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 和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暖 湿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增温增湿
低纬 下
大陆急剧增温 夏 西南
东南信风 地转偏向力
18
例8:读“亚洲季风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 (高、 低)气压,它割断了 气压带, 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⑵半年后,A处刮 季风(风向),性质是 。B处刮 夏 低 副热带高 季风。(风向) 西北 寒冷干燥 东北
第二篇
自然地理
大气环境---全球大气环流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单圈环流
条件:
1、地表性质均一 2、地球不自转不 公转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A (1)乙地降水少的原因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背风侧 C.位于大陆东岸 D.受西风影响 C (2)丙地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丁地气候的成因是( A) A.海陆热力差异 B西风影响 C.信风影响 D.风带季节移动
D
▲ ▲ ▲AE温带源自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E 热带沙漠气候 C B D G
回归沙漠带上 的“绿洲”?
A
理想地球表面
世界轮廓简图
季风环流(冬季风)
东北季风
西北季风
1月南移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特征:
寒冷干燥
阿留申低压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季风环流(夏季风)
7月北移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副高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特征:
高温多雨 东南信风
夏威夷高压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甲 乙 1 2
赤道
B
3 4
1. 2. 3. 4.
图中A、B分别代表的月份是:A 月,B 月(1月或7月)。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气压中心名称 : 。 图中①~④数字代表的季风名称分别为 。 图中①③的成因是什么?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
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 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 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 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 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这里雨水稀少, 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必修1 2.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必修1 2.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学案14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辨别风向风向:风吹来的方向①风、②风、③风、④风、⑤风、⑥风2、热力环流中的两条规律①近地面热压,冷压②高空中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3、三种风(1)理想中的风:只受1个力的影响,风向________于等压线,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区。

(2)高空中的风:受2个力的影响,风向在理想中的风基础上偏转°,与等压线_________。

(3)近地面的风:受3个力的影响,风向偏转°,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

4、单圈环流⒈单圈环流假设条件:地球不、地表性质(见右图)⒉三圈环流:⑴假设条件:地表性质。

(要考虑地球的自转)⑵在左图中①、②、③分别是纬环流圈、纬环流圈、纬环流圈。

A为气压带、C为气压带、E为气压带、G为气压带。

B为风带,D为风带,F为风带。

⑶在右图中⑤位于赤道附近,赤道气温高,空气受所以上升,因此赤道低气压形成的原因是力因素;气压带也是这样的成因,是因为极地的温度很低形成的冷高压。

⑦处气流下沉的原因是空气在30°上空堆积,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被迫下沉,因此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是力因素,与气压带成因相同。

⑷右图中的⑥属于的风,理想中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为南风,北半球向右偏转°,因此在纬度30°上空偏转成风;⑧是位于的风,理想中的风从高流向低压为风,实际上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为风。

5、气压带和风带⑴填出气压带名称(高低相间)⑵根据高低压的位置画出理想中的风⑶根据走右手定则画出近地面的风⑷写出风带的名称6、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风带随的移动而发生季节性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概是夏季移,冬季移;南半球反之。

7、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所有的气压带中比较湿润的是:()气压带、()气压带所有的风带中比较湿润的是:()风带8、地球上的气压带有: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同属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9、关于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气温均比周围地区高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D.在南北纬60°处,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极锋。

人教版高中地理重难点突破12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重难点突破12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第 27 页重难点突破12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性质读图12-1“某区域对流层大气运动理解模式图”,回答1、2题。

1.关于a 、c 两点的近地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 点近地面可能接近刚果河河口B .a 点近地面可能接近亚马孙河河口C .c 点近地面肯定是海洋D .a 点附近海域受巴西暖流影响2.关于a 、b 两点近地面空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 B .a 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C .b 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D .b 点近地面空气低温湿润读图12-2“全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丙气压带”是指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热带高气压带4.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侯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 .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B .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C .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终年温和湿润D .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读图12-3“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回答5、6题。

5.甲处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 .90°NB .30°SC .0°D .90°S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副热带高压,丁是极地高压B .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C .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D .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读图12-4“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7、8 题。

7.图中风带⑥是 ( )A .北半球西风带B .南半球西风带C .北半球信风带D .南半球信风带8.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 .上海昼长大于广州C .广州昼短夜长D .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考点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9.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图12-5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第 28 页 图12-9 读图12-6“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0~12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

带的分布有何不同?(读图2.18、2.19)
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基 本上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30º 以南地区。 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特别是亚洲与太 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 和低压区。
2、为什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南北半球的
气压分布有这样的差异?
极地空气
冷却下沉, 赤道 近地面形成 高压,高空 形成低压。 在气压梯度 力作用下, 高空由赤道 流向极地, 近地面由极 地流向赤道。
赤道

南极
90º N
单圈环流图
高纬环流
10
三圈环流图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环流
9
8 3 7
6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2 1
4
东北信风带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而北半球陆 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冰岛 低压 冬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一月
太 平
亚欧大陆
亚洲(印度)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冬 夏

西 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七月 高压

30°N

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的纬向分布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 七月份大陆增温快,形成印度低压(亚欧大陆),海洋增温慢形成夏威
夷高压(北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 一月份大陆降温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欧大陆),海洋降温 慢形成阿流申低压(北太平洋)、冰岛低压(北大西洋) 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会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第4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第4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知识串讲】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单圈环流(2)考虑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三圈环流二、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规律:①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步。

②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北移动(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动(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幅度大约10°左右③大致是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

——幅度大约10°左右。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四、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成因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

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

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右表。

【反馈练习】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2.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右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完成3~5题。

3.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A.①夏威夷高压B.②为阿留申低压C.③为亚速尔高压D.④为亚洲高压4.若图中①低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与东经70°交点附近,则A.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开罗正遇上干燥炎热季节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5.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a.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b.由于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形成的c.1月,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d.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A.abB.bcC.acD.cd读下图,回答6~7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

总结: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影响气 候
东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之间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冷干
温湿 干燥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
陆地
增温快,较热,
夏 季 冬 季
全球性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南亚季风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 气组成 N2 O2 干洁 空气 CO2 体积 % 78 21 0.03 作用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基本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O3 水汽
(4).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平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 暖相交的锋面. 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锋面上下冷、暖 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
3、逆温的利与弊
利:
(1)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 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2)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 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副热带高 压带被大 陆上热低 压切断 大 陆 增 温形 成热低压 副热带高压 保留在海上
大陆降温形 成冷高压 副 极 地 低压 保 留 在海 上
热力性
质差异
全 球 实 际 气 压 分 布 状 况
北 半 球
陆地面 积广大
海陆相 间分布
一 月
副极地低 压带被大 陆上冷高 压切断
南 半 球
海洋面 积占绝 对优势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新)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新)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一、课题名称全球性大气环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环流的含义和作用;理解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和分布;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图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培养学生研究地理现象的科学态度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法、绘图法、启发法六、教学用具教学插图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就是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地面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可以发生在大区域,也可以发生在小区域,我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想一下在全球高低纬之间是否存在这样的大气运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板书】:2.4全球性的大气环流【讲授新课】:学生阅读课本37页,回答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板书】:一、大气环流【学生回答】: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的作用是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板书】: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引入】:大气环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三圈环流,一种是季风环流,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一下三圈环流。

【板书】:二、三圈环流【启发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答地表受热不均),假设地球表面均一,全是海洋,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且太阳直射赤道,联系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想一想根据这些假设条件,全球会发生怎样的大气运动。

3.2全球性大气环流

3.2全球性大气环流

思考:1、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亚速尔高压、冰岛低压、亚洲高压、亚洲
低压按成因分,分别属于什么原因形成的? 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动力原因(保留下来的副高) 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格陵兰低压)——动力原因(保留下来的副极地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热力原因 2、为什么南半球等压线比较平直? 因为南半球陆地面积很小,有广阔的洋面,下垫面性质均一
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900 P

亚欧大陆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0

300
太平洋
00
赤道低气压带
等压线
【例4】当亚洲大陆中心气压为996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024百帕时,下列错误 的是( D ) A 开普敦进入多雨季节 B 长江中下游可能是梅雨季节 C 南、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都向高纬度凸出 D 塔里木河出现断流,印度河出现枯水期
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岸——降水少(处于信风的背风坡);
东风带控制的地区——一般降水少
2、考虑大气层的厚度,三圈环流应该如何画?

低纬环流
30°
中纬环流
60°
高纬环流
90°
0° 30° 60°
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球自转方向
北半球俯视图
思考:南半球俯视图应该如何画?
1、全球的气压带风 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而移动:大致北半 球的夏季北移,冬季 请观察分析 : 南移。 1. 气压带风带的 2、由于气压带风带 位置随什么而 的移动,使 30°? 40移动 °大陆西岸地区冬 季受西风影响而温和 2. 气压带风带移 湿润,夏季受副高控 动对 制,炎热干燥,形成 30°~40°大 独特的地中海气候;

大气运动与全球性大气环流(经典版)

大气运动与全球性大气环流(经典版)
拉尼娜现象
与厄尔尼诺相反,热带太平洋海域海 水温度异常降低,也可能对全球气候 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对大气环流,改变了地球的重力分布和洋流模式, 进而影响大气环流。
季风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季风带的位置和强度发生变化,影响亚洲、非 洲和美洲等地的气候和农业生产。
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温室气体效应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水 蒸气,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热量,影 响大气的温度分布,进而影响大气环 流。
气溶胶作用
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可以改变大气的 反射和吸收特性,影响太阳辐射的收 支,从而影响气候和大气环流。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01
02
03
减少排放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能源 利用方式,降低大气污染 物的排放量。
高空槽脊系统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地形地貌、温度梯度和气流等多种因 素有关。在北半球,高空槽脊系统通常呈东西向分布,而在南半球则呈
南北向分布。
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的高压系统,对全球气候系统具 有重要的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变化会影响季风、台风、降水 等气候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03
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
压差异,进而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会影响天气变化,如低压带和高压带形成、气流方向
03
和降水等。
风的形成与风向
1
风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 起的。
2
地球表面受热多的地区空气上升,受热少的地区 空气下沉,形成水平气压差异,进而产生大气的 水平运动,形成风。
3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受地形、气压系统、季节和 气候等因素影响。
农业气象服务
利用气象信息预测天气变 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 的预警和指导,降低气象 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大气环流(地理必修一)

大气环流(地理必修一)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 的影响 2,影响: ,影响: 南半球: 南半球: 特点: 特点:气压带呈 带 状分布
原因: 原因 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小 .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 的影响 3,大气活动中心: ,大气活动中心: 概念:冬夏陆地上的高低气压中心 特点:a,势力强,范围广 b,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影响: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成因: 成因: ;
性质: 性质: 低温干燥
;
五,季风环流 亚洲季风
五,副高对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对 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正常年份: 9月份:副高减弱,冬季风势力增强, 4,5月份:副高逐渐形成和发展,夏 7,8月份:夏季风继续北进到华北,东 6月份:副高进一步加强,夏季风北进 影响东北地区.冬季风南下,雨带南 季风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登陆,与北 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到江淮流域,与南下的冷气团交锋形 撤到长江以南地区,北方雨季结束. 方南下的 冷气团交锋形成雨带,在 河流进入汛期.但此时长江中下游地 成准静止锋,徘徊一个月左右,形成 10月份以后:冬季风势力继续增强,冬 南岭以南形成雨季;此时珠江流域的 区受副高控制,进入伏旱期. 梅雨季节.该地区河流进入汛期. 季风南下,副高不再影响我国大陆. 河流进入汛期.
习题1 习题 读"等压线图",回答问题:
(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 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 A点位于_____(南或北) 半球. (2)假设本图是高空等压 线图,A处吹正南风,则A 点位于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3)如果本图位于中国山西省,在不考虑摩 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A点吹_____风. A

高二地理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高二地理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7月——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4、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判断季节 亚欧大陆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北半球气压带呈快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1月——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90N 60N 30N 0
不懂,这星河在到底这么做是为什么,外城被杀の几位城主,都是她这边の嫡系,与星盟很排斥の丶他杀咯这几人,明摆着,像是要壹统浩瀚仙城丶可是又杀咯自家の鬼厉,杀完之后,也没有在这里停留,还将大把の星盟人员给撤走咯丶紫天和六大女仙师都被根汉带进咯乾坤世界,因为有轩辕飞 燕の开导,她们也没有在乾坤世界里面闹腾,反倒是安心の住咯起来丶根汉也得以顺利の进入仙主府,住进咯紫天の仙殿,布下法阵之后倒也没有人过来打扰他丶这壹天晚,壹团黑影出现在咯仙殿外,根汉放开法阵之后,黑影进来咯丶正是班纳打探消息回来咯丶"主人,有最新消息丶"班纳飘到 根汉の影子里丶根汉睁开双眼:"什么消息?""星盟の人员,不仅仅是在浩瀚仙城附近撤退咯,而且在附近の几大仙城,以及他们の属地内,都在撤退。"班纳对根汉说:"这附近の几座仙城,现在都没有他们の人员咯,还有附近の几域。""主要是与壹个叫魔机谷の势力有关系。"班纳说丶&

第七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第七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课堂小练习]
高考巡礼 3.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同一半球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课堂小练习]
综合测评 4.读“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

夏季: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 高温、湿润、多雨
(1)冬季, 东亚盛行来 自内蒙古- 西伯利亚高 压前缘的偏 北风; (2)冬季风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1)夏季, 东亚盛行来 自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西 北部的偏南 风。(2) 夏季风高温、 湿润和多雨。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 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 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 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 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 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 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短存在明 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 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 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 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使 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② 始终与风向垂直,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hPa)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4 1006 1008
摩擦力
风向
1010
地转偏 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一.三圈环流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5全球性大气环流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5全球性大气环流
“三停、两跳、一退”
1.锋面雨带位置: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以北5°~8°
2.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我国的旱涝灾害 ①副高势力强,位置偏北——北涝 南旱 ②副高势力弱,位置偏南——南涝 北旱
△练习 解析 24.图示高空西风为中纬度地区上空的气流,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 ,A正确;南北移动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结果,B错误;高空的风要受到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错误;南侧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错误。故选A。
△练习
“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蒙蒙细 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概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 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第25、26题。
中心。
2.季风环流 (1)季风的含义: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典型分布地区
①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北部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南方地区、日本南部、朝鲜南部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澳大利亚东部、南北美东南部
③温带季风气候:我国北方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
2.季风环流
2.季风环流 (4)其他地区 ①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冬季):东南季风(东南信风的离岸风) 湿季(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
2.季风环流 (4)其他地区 ②非洲几内亚湾
干季(冬季):东北季风(东北信风常规风) 湿季(夏季):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
(3)冬夏季风的形成
A.冬季风
①源地:蒙古—西伯利亚
②性质:寒冷干燥 ③风向 东亚——西北季风
南亚——东北季风 ④形成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了解其分布规律;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通过阅读形象直观的图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并由此达到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教学建议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教学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在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原有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会有所改变,因为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特别是对于北半球来说,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

冬季时北半球陆地是冷源,在大陆中心地区形成高气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这个冷高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夏季北半球大陆是热源,升温速度非常快,因而在陆地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这种高低气压的分布特点教材通过一、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阅读掌握。

由于这种高低气压的存在,因此在不同季节,陆地和海洋之间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下,就会出现随季节改变风向的风,这就是季风的形成。

应该明确的是季风环流也属于大气环流的一部分,通过知识间的相互关联,可以了解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但也有例外,南亚的夏季风其形成,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即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形成季风环流的因素应该由两个,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环流的知识教材配备了相应的图像,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这部分知识。

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教学建议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可以从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入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七月气压分布图或利用黑板上已绘制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边讲解边绘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素材库提供的动画演示,以亚欧大陆为例,使学生明确,夏季时,亚欧大陆是一个热源,空气强烈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时,亚欧大陆是一个冷源,空气受冷下沉,近地面大陆内部形成一个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其保留在海洋上。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海陆热力差异和海陆分布状况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化。

由于这种影响使得海陆之间在不同季节出现了气压差异,从而导致海陆之间出现了随季节转变风向的风。

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引入季风环流,比较利于学生递进式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学习季风环流应该明确三点:第一,注意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图像资料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第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上的差别,使学生明确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的原因;第三,无论是东亚季风还是南亚季风,冬、夏季风的特点一及影响的范围应该明确,这为学习气候知识奠定基础。

运用各种原理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应该是本课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的教学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此地球表面受太阳辐射多少的变化就会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因此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产生季节移动,移动规律教材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形象直观,利于学生判读理解。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教材没有明确提出,但在后面章节中会用到这部分知识,因此教师在这里可以适当补充,一般情况下高气压控制的地区,由于气流作下沉运动,水汽不易凝结,多呈晴朗天气,低压控制地区,空气作上升运动,水汽容易凝结,多阴雨天气,对于风向,一般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的空气,随着空气的运动,气温不断上升,水汽不易凝结,而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运动的空气,随着空气的运动,气温不断下降,水汽容易凝结,多阴雨天气。

关于三圈环流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即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的关系等分析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

在本节内容中三圈环流的相关知识是学习的难点,但并不是重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三圈环流的结果即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季风环流的形成等。

关于三圈环流的知识,使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切入,首先明确赤道与极地间冷热不均,引起赤道地区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形成赤道与极地之间近地面和上空气压的差异,导致赤道与极地之间近地面和上空的大气作水平运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则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由于三圈环流的成因各不相同,因此七个气压带的成因也各不相同,其中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

由于近地面有了高低气压的差异,因此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教材通过图像形式体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

关于三圈环流的教学建议三圈环流不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内容,但了解其形成对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等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应该讲清楚其形成过程。

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时,注意知识的迁移及图文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引出赤道和两极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分别形成大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水平方向上:低空由赤道向两极的运动,高空由两极向赤道的运动;当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时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空气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从而形成三圈环流,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绘制教材中的图2.16,或用计算机动画演示这个形成过程。

学生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所绘制的三圈环流图,思考赤道附近地区空气上升,两极附近地区空气下沉,在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纬度30°附近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纬度60°附近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可以了解不同纬度地区气压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气压分布规律,完成由形象直观图像的判读达到抽象思维的水平。

明确了气压分布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图上绘制高低纬度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并提问学生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下,风向应如何绘制?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同时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图像,了解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的规律,使学生明确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另外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性也应该让学生明确,这对后面学习相关的气候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高气压区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较为干燥;低气压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容易出现云雨天气;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风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水汽不易凝结,较为干燥;西风带,风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运动,水汽容易凝结,多云雨天气。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①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②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③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的范围。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教学过程】(引课)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教师绘制板图或展示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思考)赤道附近地区获热最多,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极地附近地区终年或热较少,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考虑地表起伏和海陆分布,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板书)一、三圈环流1.成因2.高、中、低纬环流圈3.三圈环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圈环流示意图多媒体动画或思考)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比较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成因上的差异?比较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的差异?由于近地面高低气压的分布极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如何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否不会改变?气压带和风带各有什么性质?(板书)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2.风带的分布规律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七月气压分布图,或黑板上绘制的板图或多媒体动画)以亚欧大陆为例,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亚洲季风是一图或多媒体动画思考)由于在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因此不同季节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其成因有什么差异?冬夏季风的特点是什么?影响范围有多大?(板书)四、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成因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设计思想】本节以讲授、谈话法为主。

由于本节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各种地理原理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

【板书设计】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一、三圈环流1.成因2.高、中、低纬环流圈3.三圈环流的作用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2.风带的分布规律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四、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成因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探究活动题目:为什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而与之纬度相近的撒哈拉地区却是沙漠广布?分析:本探究活动可以在课内使用(最好放在已经讲授了全球大气环流还没有讲季风环流时进行。

这样可以引入季风环流的教学。

本探究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实际上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海陆分布和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