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
日 本 研 究二○○一年第三期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史丽华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剧的人口变动。
少子化(出生率低)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此后日趋突出,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
出生率低下,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性问题。
本文就日本出生率的变化及其原因,社会各界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 日本人口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经历了高出生率到低出生率的过程。
据厚生省“人口动态统计”,在战后初期出现了出生率急剧上升的状况。
1947年达到顶峰,为34.3‰,这就是所谓的“婴儿出生高峰期”,新生儿大约为270万人。
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平均出生率分别为20.9‰、17.5‰和17.7‰。
80年代以后出生率大幅度下降,1980年为13.6‰,1985年11.9‰,1990年10.0‰,1995年9.6‰,2000年降为9.5‰。
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
1980年人口增长率7.8‰,1990年为3.3‰,①世纪之交已接近零增长,为1.1‰。
② 从总和生育率来看,战后初期日本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4.32,70年代降至2.14,90年代初降到1.50上下。
1999年降至1.34。
一般认为,为维持人口的稳定,总和生育率必须达到2.1。
由此看来,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已低于人口再生产所需的数值,也就是说,生育水平低于人口的替代水平。
日本人口出生率低,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率的逐步下降,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
据日本厚生省的社会保险人口问题研究所1997年预测,日本的人口出生率这样低水平持续下去,人口缓慢增长的势头可以延续到2007年,之后人口总量将从增势转为减势,这意味着日本将进入“人口减少社会”。
日本人口的持续低速增长,对日本人口结构及社会经济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对消费市场、行政需求的影响。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政府提供普惠性的托育服务,解决年轻夫妇的后顾之忧,鼓励其生育。
01
02
03
建立养老体系
政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包括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提供医疗服务
政府加大对老年人医疗服务的投入,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方便其就医。
推广智能养老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广智能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
养老服务的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实施社会救助
政府对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增加就业机会
政府加大对就业扶持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其经济收入。
完善保险制度
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日本政府应对少子高龄化的政策与实践
04
社会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日本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价值观和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功能逐渐弱化。
文化影响
少子高龄化现象对日本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家族观念逐渐淡化,代际关系发生变化,社会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尽快解决。随着少子高龄化现象的加剧,日本社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文化价值观念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以保障社会的稳采取综合政策
应对少子高龄化需要政府采取综合政策,包括鼓励生育、支持家庭和改善老年人福利等方面。这些政策需要相互协调,以实现全面的人口均衡发展。
重视教育和职业发展
教育和职业发展是影响年轻人推迟结婚和生育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以促进年轻人的发展和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在日本一直流行着“少子高龄化”这一说法,即“出生婴儿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且愈演愈烈,不仅仅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而且在经济成长、产业的良性发展等方面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文章从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社会影响等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
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于是,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年人,上下班高峰时,地铁里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步履匆匆;在乡村,田地里开着拖拉机往来耕作的人往往也是老者居多。
种种现象会让每一个在日本生活的人觉得:原来少子高龄化问题就在身边,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09年5月29日内阁府公布发表了《平成21年版高龄化社会白皮书》,书中指出:截至2008年10月,日本的总人口达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约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比例的13.6%,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2822万人,高龄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2.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高龄化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统计还显示,越是高龄,女性人口越多,其中,65岁到74岁的前期高龄者约1500万人,其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多出大约88万人,75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出大约1270万人,其中女性比男性多317万人,白皮书还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2020年,日本的后期高龄者将超过前期高龄者。
对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感想作文
对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感想作文日本这个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亚洲的小兄弟。
可是最近,我发现他们好像有点不太对劲。
那就是——少子化和高龄化!这可真是让人担心啊。
你想想看,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那就意味着年轻人越来越少,而老年人越来越多。
这样的话,这个国家的未来可怎么办呢?是不是就像我们中国一样,面临着“四二一”家庭结构(四个祖父母、两个父母、一个孩子)的压力?哎呀,想想都让人头疼啊!可是,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比我们还要严重。
你知道吗?日本的生育率已经连续多年低于2.1了,这意味着每对夫妇平均只能生出一个孩子!这可真是太可怕了!你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都不够用了,那还怎么发展经济呢?这不是自寻死路吗?那么,日本政府是怎么应对这个问题的呢?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提高女性的就业率,鼓励年轻人结婚生子,还有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等等。
可是,这些措施好像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你说,这难道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道理吗?其实,我觉得日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他们的观念上。
在日本,很多年轻人觉得养孩子太麻烦了,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不结婚、不生子,也不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
哎呀,这可真是让人无语啊!当然啦,我们也不能完全责怪日本年轻人。
毕竟,现在的社会压力很大,很多年轻人都在为生活奔波。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照顾孩子,也可能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没有稳定下来。
所以,他们才会选择放弃生育。
不过,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从自身做起,尽量去改变这种现象。
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生活,不要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好。
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我们还要学会关爱他人,尤其是那些年轻一代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日本的少子化和高龄化问题确实让人担忧。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都努力起来,这个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的。
让我们一起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吧!。
【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
【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摘要:日本自1990年“1.57危机”以来,为解决人口减少、少子化现象加剧等社会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少子化对策,但实施效果甚微。
这是日本社会体制的产物,只有对日本的社会体制和相关法规方面进行改革,少子化问题方能得到有效遏制。
关键词:少子化现状;根源;对策多年来,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2010年日本人口总数将开始转为负增长,2100年将降到47712千人,即仅相当于1960年人口总数的一半略多一点。
如此,日本将不得不继续遭受(包括因劳动人口缩减而引发的社会保障负担沉重、国际竞争力下降等)各种问题的困扰。
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面临日趋严重的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
从出生率来看,日本在二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出现首次高峰期,育龄妇女(15-49岁)的总和生育率(一位育龄妇女一生所生育的孩子数量)在4.0以上。
20世纪60-70年代前半期的经济高度成长期,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开始下降并维持在2.13上下的状态。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为2.1。
即一个国家的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应该维持在2.1以上的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才能维持人口的自然替代。
如果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则被称为少子化。
1975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91首次低于2.0,此后一路下滑,1990年降到1.57,日本称其为“1.57危机”。
少子化问题虽然引起了日本政府和国民的普遍关注,可是,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1995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43,1997年又降到1.39。
此时,日本的老年人口为19758千人(占总人口15.7%),首次高于少儿人口,开始进入“少子化”社会。
显然,自1974年以来的30多年间,日本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人口置换水准的生育率。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一个趋势,因少子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日本少子老龄化位居世界之最,论文着重探讨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标签:日本少子化老龄化“少子化”简言之即出生婴儿减少,无法保持现有的人口数量动态平衡之意。
日本1995年生产年龄人口达到最大值,1997年正式步入少子化社会。
老龄化问题伴随着少子化现象的加剧而日益显现,现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日本少子老龄化现象的形成与现状日本以1973年的人口数为顶峰,从1974年开始,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人口置换水准。
日本在人口转变之后,出现了出生人口持续减少、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情况,总和生育率远远低于更替水平,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少子化时代。
日本《2009年版少子化社会白皮书》称,日本的劳动力人口(15至64岁)09年为8164万人,到2055年将减少至4595万人。
少子化不仅使日本的人口数量趋于减少,也加速了日本的老龄化进程。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与少子化同时到来的老龄化问题,使日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人口年龄结构将严重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形,导致人口比例的失衡和人口质量的整体下降。
二、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少子老龄化的形成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少子化直接导致日本人口减少。
当未来进入严重的少子化社会后,人口均衡将难于恢复,人口衰退也将不可避免。
其次,少子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势必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再次,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保负担本已沉重。
而经济低迷和少子化进程的不可扼制,必然进一步加重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社会保障系统的负荷。
日本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国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也在无形中加大了民众的负担,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随着少子化的迅速发展,生育水平长期处于“低生育率陷阱”中的超少子化状态和人口负增长已成为21世纪以来日本少子化的基本现状。
1.少子化程度不断加深日本自进入少子化阶段后,生育水平下降的速度很快。
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在1978 年下降至1.8以下(1.79),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降至史无前例的1.57,甚至低于1966年“丙午迷信”的1.58的水平,引起了日本国民的震动,史称“1.57冲击”。
少子化问题至此才得到日本国民的重视。
此后,日本的总和生育率进而在1992年下降至1.5。
从总和生育率来看,日本从少子化到严重少子化再到超少子化阶段仅用了3年和5年的时间。
从人口出生率指标来考察,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1981年降至13‰,同样仅用了3年时间就达到了严重少子化程度。
之后日本的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在1988年降至11‰以下(10.8‰),从严重少子化到超少子化也仅用了7年。
从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来看,日本的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于1991年降至18%以下(17.7%),达到严重少子化程度,并于1999年降至 15%以下(14.8%),达到了超少子化程度。
日本进入少子化阶段后,少子化程度迅速加深,无论从哪个指标来看,都在10年之内完成了从少子化到严重少子化、进而到超少子化的过渡。
少子化正式开端的1974年,是日本最后一个年出生人数超过200万的年份(约203万),此后年出生人数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萎缩。
根据日本战后的两次生育高峰来看,作为人口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应该再出现一次生育高峰,也就是“团块三代”。
但是从那几年的出生数据来看,虽然1994年、1996 年、1998年和2000年的出生人数分别相比前一年有微弱的增加,但总体上仍未改变出生人数持续萎缩的趋势,预期的第三次生育高峰并未如期出现。
不断降低的生育水平也直接作用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上。
在少子化开端的几年,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尚能维持在10‰左右,此后持续下降。
少子高龄化背景下的日本女性就业研究
少子高龄化背景下的日本女性就业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少子高龄化现象的加剧,日本社会的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日本女性的就业情况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少子高龄化背景下,日本女性就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declining birth rates and aging, the labor force structure in Japanese society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This change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Japanese women. This article aims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Japanese women's employment in the context of aging children.我们将概述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我们将分析这种趋势如何改变了日本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We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aging children in Japan and its impact on the socio-economic structure. We will analyze how this trend has changed Japan's labor market, especially its impact on women's employment.我们将深入探讨日本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角色。
现代日本少子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21世纪的日本面临着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抑制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仅次于意大利和德国,步入世界少子化国家的行列。
如果任其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日本民族将面临严重的存亡问题。
本论文将会在经济方面,教育方面以及日本文化继承方面来分析日本少子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影响;少子化;对策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日本的人口在2003年达到顶峰,从那之后人口一直处于减少状态。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是劳动力人口减少,国家税收减少,以至于使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停滞现象,长期来看的话,日本少子化对于日本的存亡有着莫大的关系。
日本少子化现象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并且日本少子化现象给日本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与出生率高的冲绳县和福岛县等相比,出生率低的反而是京都,北海道,京都府等这样的大都市。
日本的年出生率在1973年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现在的出生率减少到当时的50%。
出生率最高的发生在1971年,当时的出生率是2.16跌落到2003年的1.29。
现在的1.29对于长时间保持人口,日本的少子化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日本社会各层应该对日本少子化现象献言献策。
二、日本少子化现象对经济的影响1.劳动力人口减少每个国家都有人口,每个国家也都有劳动力人口,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人口没有劳动力人口,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悲哀的国家。
但是劳动力人口丰富的国家,是好事也是愁事。
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年轻人越来越少,参与社会劳动力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那么劳动力也就会相应减少。
日本社会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占整个劳动人口的13%,到2025年,将会占到21%,劳动人口的年龄组合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般说来,老年劳动力人口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老年人体弱多病,不适宜高强度的劳动工作,生产效率也会随之下降。
劳动力人口减少,老人所占的比例就会上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就会变得严峻,从而使国家,使社会的养老以及各种保障制度面临着各种压力。
日本产生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产⽣少⼦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2019-10-01摘要:由于现代的⽇本年轻⼈普遍愿意晚婚与婚后不育,所以导致了少⼦化现象的产⽣,少⼦化现象得到了⽇本政府的⾼度重视,少⼦化现象的产⽣对⽇本的⽅⽅⾯⾯都产⽣了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本;少⼦化;家庭;晚婚;保育园⽇本少⼦化现象的产⽣原因由于当今⽇本的就业形势⼗分严峻,年轻⼈的失业率很⾼,⽽物价上涨速度快,经济的房展却不如⼈意,导致年轻⼈的就业压⼒⼗分⼤,⼯作⼗分艰⾟。
年轻热在适婚年龄却⼀直在忙于⾃⼰的⼯作与事业,⽆暇估计⾃⼰的婚姻问题,所以导致了⽇本年轻⼀代晚婚的现象极为普遍,年轻⼈结婚的年龄越来越⼤,许多年轻男⼥都不希望⾃⼰在20-30岁的适婚年龄段结婚,⽽是选择⼀拖再拖,⼤多数⽇本年轻⼈拖到30岁出头才想起⾃⼰结婚的事情,晚婚逐渐成为了⽇本年轻男⼥的共识,反倒成为了在⽇本年轻⼈中的主流意识观。
由于⽇本当代经济不景⽓,就业的压⼒⼤,年轻⼈也随时⾯临着失业的风险,所以出现了许多年轻⼈不但晚婚,并且在婚后也不打算⽣⼦,有些⼈担⼼⽣⼦后会影响⾃⼰今后的事业前程,⽽有的⼈则担⼼⽣下⼩孩后会⼤⼤增加⾃⼰的经济负担,⾃⼰承受不起新⽣⼉⼤量的⽣活与教育的开销。
有少数极端者甚⾄会⾛上不婚的道路,因为有的⼈决⼼将⾃⼰的⼀⾝放在⾃⼰的事业⼯作上,也有部分⼈怕结婚后⼤乱⾃⼰平⽇的⽣活。
总之,不同于⽇本⽼⼀代的⼈,⽇本当今的年轻⼈受社会思想的开放,他们的个⼈想法也越发丰富⽽⾃由,不再是想他们的前辈那样注重⼀些传统的约定成俗的事,⽽是不断地追求⾃我的幸福与个性发展。
很多年轻⼈即使结婚了,也⾮常不愿意⽣育下⼀代,因为⽣育下⼀代的花费成本极其⾼,孩⼦的各种⽣活费,医疗费,教育费使得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完全不能承受这样重的经济压⼒。
其次,不同于以往⽇本“男主外,⼥主内”的传统家庭分⼯模式,现在⽇本家庭很少会有全职家庭主妇,⼤多数妇⼥都会从事社会上的⼯作,这不仅是由于经济不景⽓带来的⽆奈选择,也是年轻⼀代的⽇本⼥性追求⾃我幸福与⾃我理想追求的⼀个进步。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和背景。
认为这是随着高学历化及女性劳动者的增加,日本女性对结婚及生育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追求男女平等,拒绝成为生产工具,以及育儿成本增加导致的结果。
作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已深刻的影响到社会、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困扰着日本政府和社会各阶层。
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标签:少子化;原因;婚育观;日本近年来,日本一直被“少子化”问题所困扰。
何为“少子化”,如其字面意思所示,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
日本当局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要维持良好的社会结构,最理想的状况是,每对夫妇生下2.48名孩子。
但在2011年每对夫妇的生育率平均只有1.39,与2010年持平。
合计特殊出生率在2005年跌至1.26的历史最低点后持续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缓。
本文将以日本少子化产生的原因为重点进行阐述。
一、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1、晚婚晚育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婚姻状况直接地影响到人口的发展,并且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
从日本厚生省发表的《人口动态统计》来看,2010年日本人的初婚年龄,男性为30.5岁,女性为28.8岁,而1980年,男性的初婚年龄为27.8岁,女性为25.2岁。
约30年中,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分别上升了2.7岁和3.6岁。
像这样的晚婚化日渐明显。
初婚年龄的上升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生育年龄的上升。
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由10年前的28.8岁到如今的29.9岁,增长了1.1岁。
同样,日本的生涯未婚率(50岁为止的未婚率),男性从1.7%到20.1%,女性从3.3%到10.6%,以飞速增长。
晚婚化和未婚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少子化的进展。
2、出生率的低下由于晚婚化且女性最佳生育年龄限制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生育的夫妇在增加。
另外,随着结婚之后还持续原先工作或者生育后想再就职的女性的增加,会有控制生育儿童人数的现象产生。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的合计特殊出生率(1名女性终身生育子女人数)为1.39。
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
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一、概述在当今日本社会,少子化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这导致了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和少子化趋势的加剧。
在这一背景下,女性自立意识的崛起成为了影响少子化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使得她们不再需要依赖婚姻和生育来保障自己的生活,从而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也为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更加多元和包容,女性不再被局限于家庭和婚姻中,而是可以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在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家庭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增强使得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家庭关系更加平等和谐。
从社会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国家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有助于缓解少子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少子化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能为我们寻找解决少子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1. 介绍日本少子化社会现象及其背景日本社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少子化问题,这一社会现象不仅影响了人口结构,更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即生育率下降,导致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一大难题。
少子化现象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原因。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复苏和工业化进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育儿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个人自由和事业发展,对结婚和生育的意愿降低。
日本少子化
-
1 现象及问题 2 原因分析 3 政府应对措施 4 未来展望与影响
1
现象及问题
现象及问题
01
02
日本少子化是指日本出生率下降,导致人 口数量减少的趋势。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 数十年,对日本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具体来说,日本的出生率从1970年代开始 下降,尽管在1990年代有所反弹,但整体 趋势是下降的。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和学 者的关注,因为出生率的下降意味着未来 的人口数量将减少,进而影响到劳动力、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也是影响日 本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日本文化强调尊重 长辈、注重传统价值 观和家庭观念。然而 ,随着社会的变化, 这些价值观逐渐淡化 ,导致年轻人对家庭 和婚姻的态度发生变 化
原因分析
3
政府应对措施
政府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少子化问题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政府应对措施
消费市场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经济因素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在1990年 代初,日本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许 多企业倒闭,人们失去工作。这使得许多年 轻夫妇感到难以承担孩子的养育成本
社会因素
原因分析
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少子化的重要 原因。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年 轻人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也在改 变。许多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发展 和自由,而不是结婚生子。此外 ,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家庭结构 的变化,许多年轻人选择独居或 与朋友合租,而不是与家人住在 一起
鼓励生育政策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 鼓励生育政策,包括 提供生育津贴、免费 产前检查和产后护理 等。这些政策旨在降 低生育成本,鼓励年 轻夫妇生育
论文 少子化问题
課題:「少子化、女性の高学歴化・晩婚化と教育」未時間女性の友人に協力してもらい(自分は対象にしない)仕事や結婚、出産についてどのような将来展望を持っているのか、ヒアリングを行い、それをまとめなさい。
<はじめに>「少子化」が日本の社会問題となって久しい。
それと並行するように「高齢化」の進行も著しい。
少子高齢化については、日本の産業構造の変化や医療技術の進歩が大きく影響している。
農村社会で構成された日本は戦後復興を経てその産業構造を大きく変えた。
農業が国の基幹産業であった時代には、家族総出で農作業にあたり、子供は家にとって大切な「労働者」であった。
そのため、労働力となる子供は多いことが望まれ、出生率も高い状況にあった。
少子化日本日本における大きな問題として様々な取り組みがされている少子化に対し、肯定的な意見があげられている。
現在の少子化は乳幼児の死亡率が低下し平均寿命がたかまるなか、自然の人口調整メカニズムの一環として不可避的に生じているものであり、地球環境への負荷軽減に役立つとともに空間的にゆとりのある成熟社会が形成できるという意見である。
他にも、人口が減少していっても明治時代や江戸時代の人口にてらしてみれば対応可能とする意見や、女性や高齢者の雇用拡大で当面、労動力不足に対応でき、外国人居住者の増大で人口や労働力の減少に対応できる、などといった意見である。
少子化問題1.少子化が引き起こす問題少子化が引き起こすものとして人口の減少や労働人口の減少、高齢化の加速など多くの問題が挙げられると思います。
そして、人口の減少や労働人口の減少、高齢化の加速が引き起こす大きな問題が医療費、年金、介護費などの社会保障費の負担増加である。
この問題は最近では有名であり、テレビのニュースでよくとりあげられている。
この問題で高齢者の医療費が引き上げや年金の納付額の増加、高齢者が多くなることにより介護保険の掛け金の増加が考えられます。
日本人口少子化趋势及影响研究
日本人口少子化趋势及影响研究
日本的少子化已经成为日本政府面临的严峻问题。
2005年,日本首次出现出生人口数低于死亡人口数的人口减少现象,这标志着日本开始进入人口减少社会。
少子化的持续,将使人口减少的速度加快,到21世纪中期日本总人口将不足
1亿,2100年的总人口可能还不到现在的一半。
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也会继续恶化,不久的将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三分之一的极端“少子高龄社会”将要到来。
迅速减少的人口,不仅给产业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且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着力于日本少子化问题的研究,分析了日本少子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少子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整理、分析了日本政府应对少子化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并通过国际间的比较,对现阶段
少子化对策的效果进行了评述,以期给予其他国家一些启示。
日本少子化的未来趋势
日本少子化的未来趋势把握人口变动的未来趋势对于研究少子化问题至关重要,而人口变动的未来趋势需要通过人口预测得出。
人口预测就是对未来人口总量、结构进行数学推算。
人口预测的基本逻辑是:现在是过去变化的结果,未来可以从过去和现在推算。
人口预测对于制定人口目标、调整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日本的人口预测随着人口学和统计学的发展,出现众多的人口预测方法和技术。
从预测的目的来看,人们的关注点发生了从人口规模到人口结构再到全部人口因素的演变。
从预测方法来看,由最初的简单的数学函数方法发展为统计预测方法,进而出现了人口学的预测方法。
到了现代,随着人口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学者们将以往的统计学方法与现在的人口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了目前综合的人口预测方法。
人口学方法中的队列因素法既利用了人口变动因素的参数(如出生率、总和生育率、死亡率、净迁移率等),又利用了人口普查、人口抽查以及人口登记中的分性别、分年龄的各种人口队列数据,利用的人口信息最多,又充分考虑了人口学理论,因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公认的人口预测模式。
队列因素法又分为场景预测法和概率预测法两类。
场景预测法就是常见的根据历史参数人为地设置未来参数,并分为高、中、低三个方案的方法,又称专家值法。
概率预测法是在考虑未来参数估计值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计算预测的概率区间的方法。
古典概率预测法是通过已有数据拟合出统计模型进行概率区间的计算。
现代概率预测法则是通过反复抽取、计算累计概率分布来计算各置信水平下的概率区间,目前联合国人口司所采用的人口预测方法即为这种方法。
日本官方的人口预测在日本被称为“日本的将来推计人口”,由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实施,每5年进行一次预测,二战后至今已实施了15次。
其预测结果在日本被用作政府设计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和经济、社会计划的基础资料。
其预测方法以队列因素法为基础,利用历史出生同批人数据推算预测所需的各项参数。
利用队列因素法进行人口预测需要4个方面的数据资料:基准年的人口数据、未来的生育率、未来的存活率和未来的国际人口迁移率。
人口少子化问题及育儿援助社会政策研究以日本为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人口少子化问题方面,研究表明,日本的人口结构正逐渐向老龄化和少子化 转变。这一现象主要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 增大。为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生育奖励金额、推 行工作时间调整
文献综述
政策等。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少子化问题依然严峻。
结果与讨论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育儿援助政策的投入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加大对育儿休假制度的监管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结果与讨论
二是制定更加多元化的育儿援助政策,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例如,针对 单亲家庭、残疾儿童家庭等特殊家庭,应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育儿援助政策。
3、教育资源均衡
3、教育资源均衡
日本的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而 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年轻人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 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4、医疗资源丰富
4、医疗资源丰富
日本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但在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有孩子的 家庭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居住,以便更好地照顾家庭和 孩子的健康。然而,这种选择导致人口向城市聚集,农村地区的人口不断减少。
解决方案
3、家庭规划指导:开展家庭规划指导,帮助年轻家庭合理安排生育和职业发 展。具体措施包括提供专业的生育和育儿指导,以及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等。
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
1、政府政策的贯彻:日本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如提高儿 童抚养补贴、延长产假和育儿假等。同时,政府还通过对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创 新项目提供资助,提高生育率。
毕业论文-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姓名:000000班级、学号:0000班、000号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应用日语指导教师:000000开题时间:2009-6-4完成时间:2009-11-122009 年11 月12 日目录课题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一、课题(论文)提纲二、内容摘要三、参考文献高龄化少子化国家000摘要: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本文主要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将直接导致日本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日本的高龄少子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日本少子高龄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家。
然而,当其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程度超出人们的预想及社会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
加之少子化倾向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正在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将导致长久以来的家庭观念和人伦道德的崩溃。
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新生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少子化已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之一,而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日本老年人数大幅度地增加,上世纪70年代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子长寿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
[摘要] 当代日本,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了日本人口结构的少子化趋势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本文通过论述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少子化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少子化现象的对策,为我国少子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日本少子化生育率
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维持人口长期稳定的合计特殊生育率(一位女性一生所生的孩子数)称为人口置换水平,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平是2.1。
少子化是指一国的出生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平。
2007年,日本15岁以下的儿童数为1738万人,男孩占51.2%,女孩占48.8%.,比上年总共减少大约14万人。
目前,日本15岁以下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3.6%,而同期中国为21.5%,美国为20.7%,韩国为19.1%。
日本少子化趋势加速又直接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招致人口急速减少。
对于日本来说,其出生人口的变动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
1945年其最高出生人口为269.7万人,随后逐年减少。
至1957年出生人口数为156.7万人。
但在1967年至1974年间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其人口数又有所上升,但过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出生人口数为157.7万人, 2000年下降为119.1万人,2009年为106.9万人,预计到2050年日本的总人口将从2000年的1.269亿减少至1.005
亿,届时0-14岁人口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14.6%下降至10.8%。
二、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一)婚育观念的改变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与男女青年的晚婚、不婚和婚后不愿生育的倾向有很大关系。
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和从事薪金职业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其晚婚的观念。
日本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从1950年的23岁上升为1998年的26.7岁,其第一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27.8岁。
晚婚化一方面引起育龄妇女有配偶率下降,另一方面引起已婚妇女的生育率下降。
而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段不变,这就导致了女性生育期的缩短。
(二)为了保证自身舒适的生活
出生于经济发达条件下的日本年轻人,在富足自由的生活环境中逐渐意识到养育孩子越少,越能维持自己轻松舒适的生活条件。
于是倾向于少生子女使得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而单身生活的自由自在也使得出现了一批晚婚族,这加剧了少子化问题的严峻性。
女性更是因为结婚后承担大部分家务并且由于工作歧视而出现不婚现象。
现代女性对个性生活的追求使得她们更愿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旦结婚育儿就会被家庭所束缚。
(三)育儿机会成本提高,工作与育儿难以两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抚养孩子的成本增加,日本人的生育观由多生转向少生,由注重量的增多到注重质的培养,这也直接导致日本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特别是由于社会育儿支援体
系尚不完备,生儿育女与工作的双重压力阻碍了女性的独立,影响其个人发展,进一步影响家庭的经济条件,导致人们对结婚、育儿产生消极态度。
(四)避孕技术的提高
避孕技术的发展使得妇女的怀孕和生育成为可以控制的事情,此外人工流产手术的合法化也使得不愿意生孩子的人的愿望得以
实现。
日本的人工流产手术安全、低廉的特点更使得人们愿意去做流产。
这为那些不愿意要小孩的夫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为了解决战后人口生育高峰的状况,日本政府推行过少产化政策、家庭计划和新生活运动政策,这对其少子化趋势也起到很大推进作用。
三、少子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经济的影响
日本的15-64岁人口的减少速度大大高于总人口的减少速度,预计到2015年,15-64岁人口将比2005年减少730万人,而同期总人口将减少140万人。
15-64岁的人口既是生产年龄人口又是消费年龄人口。
从需求方面看,由于这部分消费能力最旺盛的人口减少而导致gdp趋于减少。
据统计,1996-2003年,日本的食品消费量减少了2.8%;1991-2005年,衣着类消费金额减少了40%;
1995-2004年,服装、酒类、美容理发服务等需求分别下降了33%、15%、14%。
整体需求进一步萎缩。
从供给方面看,劳动力是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
据推算,2030年日本的劳动人口将比2004年减少16%。
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这
就意味着总产出的下降。
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缩小,造成劳动力短缺、劳动力负担沉重等问题。
少子化趋势加剧了人口老龄化,而这又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生产效率也会随之下降,从而降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在1998年的日本,为了供养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有5.1人在劳动,而2009年已经减为2.7人。
日本现行少子化固然减轻了儿童抚养的负担,但与此加重了对老年人口的抚养,增加了社会保障成本,也增加企业的福利负担,降低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老年抚养比例的上升又对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制度产生冲击,为了平衡老年人的养老金收支和社会保险负担金,就得提高就业人口的养老金份额,势必导致国家的财政危机。
少子化也改变了日本人口的结构分布:战前其人口包括大批的14岁以下儿童,而至今这一结构因为儿童数量的明显减少已消失。
1985年儿童占总人数22%,而到1996年已下降为15.6%,到2009年日本1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人口的13.4%,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从1985年的10%上升到2009年的22.5%,表明日本的少子化趋势伴随着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
少子化还带来妇产科医院和幼儿园将大量空置,学校教师也将过剩。
儿童数量减少还使得孩子们一起交流沟通的机会减少,容易导致家长的过分溺爱形成任性、孤僻、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大规模集体活动难以组织则难以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性,不
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四、少子化的对策
(一)政府推出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
1994年日本政府分别出台天使计划和新天使计划,其内容主要是增加多种形式的保育服务设施,充实母子保健医疗体制,减轻养育子女而带来的负担;完善雇佣、住宅及生活环境;充实学校教育和校外活动、家庭教育。
地方政府设立生育奖励奖金以鼓励在本地区居住的在婚妇女生育子女,每生育一个孩子可领取30万日元补助,少缴税。
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也可以为本地区的市民提供轻松地育儿环境,提供高质量的育儿设施和服务,设置育儿教育和咨询机构。
(二)改变国民意识
相比于政府的鼓励政策,妇女们更需要丈夫在育儿和家务劳动方面的支持。
改革男性的意识,在企业中营造积极参与劳动和育儿活动的氛围,通过社会宣传纠正以往性别作用分工观念。
日本社会固定的男女分工意识和雇用习惯以及支撑其的企业风气也导致了女性的晚婚和不育行为,应该培育女性能按其意愿从业的雇佣环境。
(三)改变企业雇佣习惯和风气
建立男女都容易得到生产、育儿休假的环境;引进时差出勤、短时间工作、在家工作等宽松的劳动模式,控制加班,缩短劳动时间。
企业可以提供一种具有灵活性和公正性的机制以便双亲在工作
和抚育子女上的时间分配,让女性安心生育子女,让男性有时间和精力养育子女;改变女性因生育孩子而失业的制度,要求企业确保女性产假,鼓励母亲重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董佳佳.日本少子化的因素分析.日本问题研究,2007(4).
[2]冯昭奎.日本的人口问题.当代亚太,2009(2).
[3]史丽华.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日本研究,2001(3).
[4]牧野笃.日本少子高龄化的变迁和现状.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9).
[5]黄小葵.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6]周林娟,秦娟.少子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国际商务研究,2003(4).
[7]陈一平.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中国集体经济,2009(5).
[8]尹宁宁.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湘潮,2008(1).
[9]藤正严,古川俊之.ウェルカム.人口减少社会。
日本东京:文春新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