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沪教版
第二章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示例 沪教版 教案
第二章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示例学习任务1.了解氧气和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初步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2.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会写出有氧气参与的几个重要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3.知道氧气的重要用途。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引言:人类的生命、生产、生活消耗氧气,为何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几乎不变。
原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所以称绿色植物丰富的地区为氧吧。
讲解:氧气的工业制法,数轴的运用,[信息传送]常用气体钢瓶简介:除装毒气的钢瓶外,钢瓶的一般工作压力都在150kg/c㎡左右。
按国家标准规定涂成各种颜色以示区别。
例如:氧气钢瓶为天蓝色,黑字;氮气钢瓶为黑色,黄字;压缩空气钢瓶为黑色,白字;氯气为草绿色,白字;氢气钢瓶为深绿色,红字;氨气钢瓶为黄色,黑字;石油液化气钢瓶为灰色,红字;乙炔钢瓶为白色,红字等等。
钢瓶运输和储存期间不得曝晒。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学生思考:1、一定大气压下,物质从液体变成气体时的温度叫什么?气体变成液体时的温度叫什么?2、已知下列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氮气:—196℃氧气:—183℃氩气:—186℃二氧化碳:—78℃试分析:把空气冷却到—200℃的过程中,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状态?3、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属于什么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一)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原理: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加热制氧气,并收集学生思考:1、高锰酸钾是固体,而氧气是气体,给固体加热制气体选择什么形状的装置,加热前该做什么?药品如何放置?如何加热?因药品可能潮湿,加热时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管内的导气管能否过长?刚刚冒出的气体中含有原容器中的空气,不能收集,为保证收集到更纯净的氧气,要注意①要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方可收集②集气瓶中必须装满水,不留气泡(用纯氧气换出瓶中的水——气赶水)2、有关操作:给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试管均匀加热:点燃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数次,再将外焰对准药品加热。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2新版沪教版
水 +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 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氯酸钾————→氯化钾+氧 气 KClO3KClO2 六.教学反思:
用。 实验步骤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 向另一试管中加入 5mL5%的过氧化 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3.向步骤 2 中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4.待步骤 3 的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 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 象。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能使双氧水在 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是该 反应的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 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 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 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 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氯酸钾————→氯化钾+氧 气 KClO3KClO2 反应中,二氧 化锰仍起催化作用。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 .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 要步骤有: ①固定装置 ②装入药品 ③加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 收集 ⑥熄灭酒精灯 ⑦从水槽中移 出导气 管。其操作顺序正确的 是 ( A ) 木条复燃 实验现象 木条不复燃 结论 常温下二氧化锰不能放 出氧气。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能迅 速放出氧气。 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 木条复燃 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 氧气。 反应后的残余物中二氧 化锰仍然存在,化学性 质不变。
木条不复燃
A
.
④②①③⑤⑦⑥
B.②③①⑥④⑤⑦ C . 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⑥④①②⑦⑤③ 2 .实验室 制取氧气 不正确的 操作是 ( D ) A . 装药品前检查装
置的气密性 B.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 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C. 停 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然后熄灭酒精灯 D. 收集满氧气的 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倒放在桌 面上 3.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氧气的是 ( B ) A.空气 B.高锰酸钾 D.河水 C.贮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产生、性质和用途;
2.掌握测定氧气质量的方法和氧气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测定氧气质量的方法和氧气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
1.熟悉教材中对氧气性质和应用的内容;
2.准备好实验中常用的检验氧气的试剂,如硫酸钾、碘化钾、白磷等;
3.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氧气产生装置、实验室秤、气压计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氧气的产生
1.铁粉和氢氧化钠产生氢气,把氢气和硫酸钾反应产生氧气。
2.测量产生氧气的质量,使用试剂检验氧气,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步氧气的性质
1.分析氧气的性质,说明其为灭火、氧化和腐蚀的强氧化剂。
2.介绍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和氧气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物。
第三步氧气的应用
1.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燃烧、焊接、氧化和氧气疗法等。
2.分析氧气应用的优点和缺点,探究氧气在生产和工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第四步氧气的检验
1.探究氧气的检验方法,如硝酸银试剂、碘化钾试剂和白磷试剂等。
2.进行氧气的检验实验,练习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测量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氧气性质和应用的规律性。
2.加强氧气的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讲解。
3.学生参加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和处理方法要规范化。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课题2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教案【教学课型】新课【教学课题】 2.2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2、认识氧化反应的概念3、了解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用途能力目标: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情感目标: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用途【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化反应【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玻璃片,燃烧匙,坩埚铅,多媒体光盘试剂:氧气,铁丝,蜡烛,木炭,硫【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课前预习:1、第2节课文P33——p35;2、元素符号(课本P73):铁教学情景导入:出示一瓶纯净的氧气,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氧气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认真观察氧气,相互讨论后,阅读课本P33——P34。
1、氧气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提出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学生回答渔民经常采用不同的措施增养,说明氧气的溶解能力不强,因此我们描述成:氧气不易溶于水或微溶于水。
电脑展示液态和固态淡蓝色的氧气。
2、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多物质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物质的燃烧是指可燃物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反应,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所用氧气均为纯净物。
回忆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实验一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观察木炭为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 氧气(O 2) 二氧化碳(CO 2)强调: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2、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现象持久明显,应将点燃的木炭由上至下慢慢伸入,使氧气充分反应实验二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观察铁丝为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Fe ) + 氧气(O 2) 四氧化三铁(Fe 3O 4)强调:1、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是没有火焰2、将铁丝缠在火柴上,保证点燃时的温度,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加铁丝长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4、为了防止火柴消耗过多氧气,应该在火柴快熄灭的时候再将铁丝放入氧气中 实验三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观察硫为黄色粉末状固体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S )+氧气(O 2) 二氧化硫(SO 2)强调:1、硫燃烧时产生的火焰2、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可以污染空气,在集气瓶底部应剩少量水,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实验四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出热量,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性质活泼的氧气》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氧气的重要性质和用途,还能为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取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1.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分析。
2.理解氧气氧化性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但对氧气的性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法】: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有关氧气性质的信息。
2.实验法: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归纳法:归纳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形成知识体系。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硫磺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品【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火柴、镊子【药品】木炭、石灰水、氧气、铁丝、蜡烛、硫磺五、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4)班的学生,班级纪律好、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由于接触化学时间较短,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中需要教师管理和引导,因此据本节课特点,结合教法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1.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4.习题竞赛法: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
九年级化学2.2性质活泼氧气教案沪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性质开朗的氧气〔2〕三、氧气的获取教课目标: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差别;认识氧气的工业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看法。
能力:初步培育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和思想能力。
初步培育学生剖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教课要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课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看法。
教课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课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余:火柴。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可否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何?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罕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能够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课企图:经过复习空气的构成,指引学生思虑怎样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取氧气?我们经过实验来研究。
【阅读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晌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察看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察看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融化后产生少许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教课企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察看实验和正确描绘实验现象。
【阅读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快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察看现象。
察看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参加二氧化锰后快速产生大批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教课企图:学会察看实验和正确描绘实验现象,进行剖析对比。
【阅读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参加少许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察看。
【议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自己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新)沪教版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公开课(教案)word版
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蜡烛、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木炭、蜡烛、铁丝等在氧气中的燃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方法。
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木炭、蜡烛、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
课前准备仪器:坩埚钳、集气瓶、燃烧匙、磨砂玻璃等。
药品:木炭、蜡烛、铁丝、水、火柴梗、氧气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气体是哪一种?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它的含量的呢?答案要点:氧气;红磷的燃烧实验。
【教师引导】结合前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观察一瓶纯氧气,阅读课本,查看课本插图,让学生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抢答〕。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把氧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的雪花状固体。
【问题讨论】〔1〕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2〕冷开水是否适合养金鱼?【过渡】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设疑】大家都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你能举几个例子?答案要点:蜡烛燃烧、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交流讨论】〔1〕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答案要点:物质燃烧是否旺盛与氧气的浓度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时机〕大小有关,接触面积大,氧气浓度高,则燃烧更旺。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设计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学科:化学教学对象:初三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上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
氧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参与化学反应最多的物质之一,所以有关氧气的知识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
同时它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第四单元中《燃烧与灭火》和第七单元中《金属性质》时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本节是教材第一次对一种气体物质进行系统研究,由此也提示了对物质进行探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这些方法和思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有指导和启示作用。
因为这些思路和方法是蕴含在探究过程之中的,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探究过程,认真完成和灵活调度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从探究过程中抽取这些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学习化学物质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组成,熟记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体积分数通过联想与观察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相关现象,认识氧气主要的物理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应的活动探究会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根据所学知识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用途,认识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6.通过动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学习实验操作和养成合作学习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内容教材的设计符合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经验入手,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再引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由氧气的性质总结氧气的用途。
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3)、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课前学案导学,课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来解决问题,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化学九年级沪教版2.2性质活泼的氧气说课稿
2.2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像本节课中要介绍的氧气这种物质,学生虽然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认识它,但了解并不全面,不会从化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更不会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
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才能使观察和描述全面、系统、深入。
在本节授课中,应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分2课时完成:认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课时,氧气的获得1课时。
下面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二、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化学教学目标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沪教版化学九年《性质活泼的氧气》word教案1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求知欲
学法
实验,观看,归纳
中考
考点
1.判定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对产物的描述是否正确
2.氧气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给出氧气的某些用途,判定其中表达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4.从多种物质的用途中分析归纳出氧气的用途
自
主
学
习
阅读教材 自主完成
1.氧气的物理性质:它是一种色味的体,密度,溶于水。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现象)。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现象),说明在此过程中生成了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7.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时,应,
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氧气时,应。
8.动植物的呼吸和食物的腐败都属于氧化。
这类变化和燃烧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
9.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回答问题:
(1)铁丝燃烧。
为了防止熔化物溅落下来使集气瓶炸裂,应当在瓶内。
(2)木炭燃烧
(3)红磷燃烧
5.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要紧依据是()
A.发光B.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C.发热D.硫减少了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用线段连接相关想象和物质。
硫 有浓厚的白烟,放热
蜡烛 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铁丝 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红磷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镁带 白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热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设计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沪教版)一、总体教学设计意图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材中,营造了“民主和揩,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的教学氛围,构建了“创设情境→(魔法实验)→引出课题→自主探究(魔法揭秘)→得出结论(对比总结)→自主展示→归纳总结(我观察,我发现)→自主拓展→自主评价”的“三动四自主”教学模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变复杂为简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实验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②辩证评价思想。
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2.通过对比讨论得到结论。
3.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设计观看视频:液氧及液氧的助燃对于人类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的氧气,你了解多少呢?引入新课一、魔法师,就是我引导学生进行魔法试验<引>同学们,喜欢魔术吗?魔法课堂欢迎你,通过本课的学习,魔法师,就是你。
<引>那些同学真的有魔法吗?你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那神奇的气体到底是什么?二、魔法大揭秘和学生一起根据现象揭秘魔法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三、比一比对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联系生活,讲解缓慢氧化四、我观察,我发现1、引导学生观察一瓶氧气和相应的图片2、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五、想一想,理一理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氧气的用途六、诗歌赏析1、投影诗歌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总结本课的内容七、辩证评价1、引导学生讨论缓慢氧化的利与弊2、总结任何物质都有利与弊八、练一练指导学生完成练习请同学们完成四个魔法实验(1)魔法一:带火星的木条(2)魔法二:加热的木炭(3)魔法三:燃烧的石蜡(4)魔法四:加热的细铁丝活动与探究一:1、分组实验:邀请四位学生完成实验2、见证的奇迹:(1)(2)(3)(4)活动与探究二:1、学生先描述现象,教师解释。
九年级化学全册 2.2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2.2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沪教版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
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回答】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学习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置的区别。
学习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课堂学习:一、引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问题情景]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2.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二、师生互动:[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3—34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问题情景] 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教师讲解] 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举几例说明)。
[师生总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板书]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二氧化碳(CO2)+ 水(H2O)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点燃——→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氧化镁(MgO)文字表达式:镁(Mg) + 氧气(O2)点燃——→(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文字表达式:铜(Cu) + 氧气(O2)加热——→氧化铜(CuO)(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7)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结论:(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
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
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
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学生阅读] 课本氧气的用途。
[学生回答]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板书]二、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氧气获得的方法和原理课堂学习:一、复习引入:1.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有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氧气由于哪些用途?二、师生互动:[教师讲解] 对于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获得通常从用物理的方法和化学的方法去思考。
[教师设疑] 1.用物理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有何特征?2.用化学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在组成上有何特征?[学生交流][师生整理] 1.用物理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中有氧气这种物质。
2.用化学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在组成上含有氧元素。
[学生讨论] 用空气可以来制取氧气。
[学生阅读] 课本内容:如何用空气制得氧气?[板书]1.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水 素叶绿光照葡萄糖 + 氧气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1)具体过程(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教师引导] 给出几种物质,介绍它们的化学式:KMnO 4、H 2O2、MnO 2。
[演示实验] 1.加热高锰酸钾(KMnO 4);2.加热双氧水、混合双氧水(H 2O 2)和二氧化锰(MnO 2)在演示每一个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通过带火星木条的复燃或燃着木条燃烧更旺的现象来让学生判断是否有氧气产生,最后提问以下问题:在实验室中用哪些物质可制得氧气?[师生整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的药品、药品的颜色以及所发生反应的原理,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创设问题] 氧气如何检验?(考查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学生交流][师生整理] 检验物质的一般方法:用什么→怎么做→什么现象→什么结论[教师讲解] 催化剂的概念与特征[课后探究] 1.除了用以上物质可制得氧气,你还知道可用哪些物质?2.制得氧气的物质中含氧元素的,那么是否含氧元素的物质都可用来直接制取氧气?三、课堂小结:氧气的获得方法:1.工业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2.实验室方法:用高锰酸钾、双氧水等物质3.自然界中产生方法:光合作用3.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 4)加热——→ 锰酸钾(K 2MnO 4)+ 二氧化锰(MnO 2)+氧气(O 2)b. 注意事项:空气 空气 除去二氧化碳 干燥 氮气液态空气降温 加压 液态氧 升温-183℃ 氧气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 实验步骤:a). 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 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 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g). 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水(H2O)+ 氧气(O2)b. 注意事项: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学生讨论] 这两种制法的优缺点。
本节小结练习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