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学案第课时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4地壳运动规律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4地壳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fb138102cc58bd63086bda8.png)
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构建网络整体认知考点一巧学内力作用与地貌,落实“地理实践力”[考情报告]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
常以重大工程建设、地质事件、典型地貌景观图为背景,侧重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回答(1)~(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思维流程尝试作答(1)D(2)C1.地质构造类试题的解题思路2.落实地理实践力,掌握地质剖面图类试题解题技巧(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三乙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三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二),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一M 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三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图一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三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图三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侵蚀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060be7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3.png)
地壳的运动规律【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学生能够判断出地质构造类型或地貌类型,进而分析出其形成的主要构造运动,描述出形成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2.学生会运用内外力的原理分析常见地表形态的成因,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学生能说明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成因并解决相应问题,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4.学生能说明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提升要素综合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基础巩固-查漏补缺】1.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的区别?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2.地壳运动的含义?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这两种运动往往是相互伴生的。
3.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对比(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石圈学案P6左)4.举例说明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岩石圈学案P6)5.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岩石圈学案P6)(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2)判断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背斜与向斜、断层——地垒与地堑)(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判断图中地理事物形成过程)6.板块运动与地貌:能判断出板块边界类型;在世界地图上,能画出板块边界,用板块理论解释安第斯山脉、马里亚纳海沟等的成因;地中海、红海、大西洋面积变化的原因;西藏和冰岛多地热的原因。
一轮学案6第3页右面7.构造地貌:(1)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2)说明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3)断层形成的地貌,并能举例一轮学案6第6页8.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1)找油、气资源的在哪?原因(2)找煤矿在哪?原因(3)找地下水的位置?原因(4)采石场位置?原因(5)建隧道的位置?原因(6)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为什么避开断层?一轮学案6第7页9.外力作用包括?外力作用的表现包括?(学案P7左)风化和侵蚀的区别?(学案P7右)堆积作用的沉积顺序?冰川堆积作用颗粒物沉积顺序?(学案P7右下)10.冲积扇形成过程,地貌特点?三角洲形成过程,地貌特点?(学案P8左)11.河流上中下游河谷形态和主要外力作用?(学案P8右上)12.河漫滩、江心洲形成位置?形成过程?(学案P8右)13.河流阶地形成原因?(学案P8右)宽浅河谷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8右下)曲流、牛轭湖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9左下)1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学案P10左下)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学案P10右下)15.风成地貌的成因?(气候条件、物质基础、动力条件)(学案P11右上)16.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案P11右)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选择的影响?(学案P11右)17.四种类型的地震的成因?(学案P4左侧表格)18.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学案P4右)【基础题练习】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浙江江郎山风景区观察丹霞地貌景观。
地壳运动规律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适用)含解析
![地壳运动规律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适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d79b14e2bd960590c67770.png)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高考命题考向解读】1.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命题热点突破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新老岩层的判读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解读(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该类图的基础。
(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
(3)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才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了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而岩浆岩、变质岩中则不可能含有化石。
2.如何根据地质剖面图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质剖面图中往往呈现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我们可以根据岩层的相邻关系来判断它们的新老关系,判断依据如下:(1)沉积岩是经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的产生时间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岩浆喷出通道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例1、【2017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3题。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答案】B【变式探究】(2016•北京卷)图3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第4题。
4.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 由沉积岩构成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答案】D【解析】仔细读图,此山地是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随岩石圈下降,山地顶部没入水下,受外力作用而慢慢形成平顶火山。
答案选D。
【变式探究】[2015·天津卷]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图41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图41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C.无变化 D.无法判断【变式探究】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绝壁之巅。
2015兖州实验高中高三地理二轮学案4-地壳运动规律
![2015兖州实验高中高三地理二轮学案4-地壳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b12e0390b4c2e3f57276319.png)
13答案(1)背斜;断层;谷地(或鞍部);山地。
(2)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地。
(3)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4)“之”字 断层 背斜
2015兖州实验高中学案-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
1.A2.B3.C4.C5.A6.A7.B8.D9.C10.B11.C
12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A.地质构造B.岩浆活动
C.内力作用D.变质作用
天山大峡谷陡峭狭长,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如图1所示。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组成大峡谷的岩石所属类型主要为图2中的()
A.甲B.乙C.丙D.丁
5.形成崖壁下部洞穴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图2中的()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13答案(1)背斜;断层;谷地(或鞍部);山地。
(2)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地。
(3)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 地壳运动学案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 地壳运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1bca3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b.png)
地壳运动【思维导图】[典题精研][典例1](2020·天津等级考) 如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导致如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图解思路][答案]____A____ [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根据图示岩层分布信息可推测,岩层形成的历史及岩石的类型,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综合思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层的分布及形状,推测其类型及形成的地质历史演变,最终推测其经历的地质作用,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如下表所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2.三大类岩石的概念及其特点类型概念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喷出地下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岩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非金属矿物变质岩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3.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04a012af45b307e87197a5.png)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学说K 考题调研aotidiaoyan(2018·陕西安康二模)崮,是一种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
高度在10至100m 之间。
下图为山东枣庄市抱犊崮。
抱犊崮是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十几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诉说着远古的繁盛,擎天一柱一指峰展示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美丽的石钟乳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
读图,完成(1)~(2)题。
(1) 构成抱犊崮的岩石属于( A )A .石灰岩B .页岩C .花岗岩D .大理岩(2) 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 B )A .流水沉积-外力侵蚀-隆起抬升B .海水沉积-隆起抬升-外力侵蚀C .隆起抬升-流水沉积-外力侵蚀D .外力侵蚀-海水沉积-隆起抬升【解析】 (1) 由材料可知,该地有美丽的石钟乳,石钟乳属于石灰岩在流水侵蚀后形成的沉积地貌,因此,选A 。
(2)石灰岩的形成是古代珊瑚遗体堆积形成的,说明过去该地为海洋,有大量珊瑚虫存在,为海洋沉积地貌,后来随着地壳抬升,隆起出露地表,后随着外力侵蚀形成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故选B 。
H 核心突破exintupo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方法技巧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1)突破识图关键。
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
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避开重置陷阱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专题突破课件自然地理专题地壳的运动规律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专题突破课件自然地理专题地壳的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defc439bb4cf7ec4bfed0df.png)
图2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3)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 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 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kāishǐ)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 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 来源。(见图3)
图3
第三十页,共36页。
(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míngxiǎn)的侵蚀面存在, 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 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 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 直遭受外力侵蚀。(见图4)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 土堆积地貌等。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 平原,与图示信息不符
Image
第三十六页,共36页。
答案: (1)D (2)C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地质(dìzhì)剖面图的判读
构造甲:为断层,图中黑实线为断层线,断层的右侧岩 层上升,左侧岩层下降。
构造乙:为背斜,岩层向上(xiàngshàng)弯曲,地貌形态 为山地。
构造丙: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地貌形态为山地。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首先要看清图例,了解图文地区出 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bf6e73ff00bed5b9f31dc8.png)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脉高考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研考向 突 破高考
抢高分 规 范训练
1.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 命题探源
核心提炼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研考向 突 抢高分 规
脉高考
破高考
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核心提炼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 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脉高考
破高考
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核心提炼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 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 突 抢高分 规
脉高考
破高考
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试题
〉〉题组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岩石形成
图 1 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 核心提炼 落),图 2 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研考向 突 抢高分 规
第四讲:地壳物质运动规律导学案(专题复习)
![第四讲:地壳物质运动规律导学案(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cae057ab84ae45c3b358cca.png)
石阡民族中学高三地理学科导学案执笔:王明琳审核:高三地理备课组
检测预习提示中的内容
[重难迷点集中攻坚——提知能]
1.板块边界与地貌
(2015·浙江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
代由老到新。
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
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
[源自第3~4题]
如在图示区域开凿一隧道,应选址在
A.⑦B.⑥C.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B
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2015·福州检测)油页岩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以资源丰富和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而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
下图示意油气资源在地层中的分
石阡民族中学高三地理学科导学案执笔:王明琳审核:高三地理备课组
检测预习提示中的内容
[重难迷点集中攻坚——提知能]
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先侵蚀、后淤积
.先淤积、后侵蚀
()
.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其成因是上游冰
经冰川运动,被挤压研磨成白色的粉末)带。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地壳的运动规律教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地壳的运动规律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fbc7b6b90d6c85ed3ac677.png)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考查内容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结合时事工程建设、能源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结合实例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网络构建】一、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2fe8e4a300a6c30d229f45.png)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 作用
侵蚀 沉积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 加深、加宽,形成V形 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 破碎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 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 渐沉积起来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 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 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 水侵蚀的结果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 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 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 海口形成三角洲
第十五页,共28页。
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比较记忆常见地质(dìzhì)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常见 基本形 类型 态
褶皱
背斜 向斜
外力作用施 加影响前多 形成山岭
外力作用施 加影响前形 成谷地地貌
地貌
顶部受张力,岩 石破碎,常被外 力侵蚀成谷地
槽部受挤压,物 质坚实不易被侵 蚀,易形成山岭
褶皱 常形 成高 大山 脉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 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 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 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gēnjù)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 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gēnjù)河流流 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第十四页,共28页。
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 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河流 携带(xiédài)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 (3)丙地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 用而形成的。 (4)丁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河网密 布,交通便利等。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简述其成因。 (2) 乙 地 地 貌 类 型 为 ________ , 简 述 该 地 貌 的 形 成 过 程 (guòchéng)。 (3)简述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 (4)分析丁地区聚落分布集中的原因。 解析 (1)甲地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因 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因而形成山岭。(2)乙地位 于山前,形态呈扇形,为冲积扇。(3)丙地为喀斯特地貌(或 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 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4)根据丁地区的海陆位置和地形 特点回答。
2022年 第一中学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专题四 地质循环原理与地壳的运动规律
![2022年 第一中学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专题四 地质循环原理与地壳的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9d400c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5.png)
专题四地质循环原理与地壳的运动规律一、专题知识框架二补充内容: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形影响农业生产平原、低缓的高原和低缓的丘陵→容易开垦成耕地;河湖等水域→渔业陡峭的山坡地,水土容易流失→林业;缓坡地→牧草生长良好→畜牧业;山麓地带冲积扇、河漫滩→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耕作业;2、地形影响交通运输①地形影响运输方式山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本钱高、难度大→优先开展公路公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低、本钱低;河网密集的平原→天然河道多,开挖运河方便→重点开展水运水运运输量大、本钱低②地形影响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飞机场→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地形平坦开阔,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港口→地势平坦、近海岸线、河水较深的地方→便于建设船舶的航线和停靠③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走向④地形影响线网密度3、地形影响人口与聚落①地形影响人口a温带地区,地势平坦的地区通常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b山区和高原的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如:青藏地区。
c热带地区人口和聚落主要分布在高原如巴西②地形影响聚落: 影响聚落的区位、形态广阔的平原→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以某种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开展→聚落多呈团状。
山区河谷地带→受河谷地形制约大→聚落多呈条带状。
河网密度大的平原→河流分割严重→地形破碎→城市呈组团式。
三、知识易错点1、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是美洲、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2、震级与烈度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4、并非所有平原都平坦。
冰碛平原是冰川搬运的碎屑物发生堆积形成,堆积物大小混杂,棱角明显,没有层理,与河流堆积物不同,多呈波状起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第4讲地壳及其运动教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第4讲地壳及其运动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c69c811711cc7930b716cd.png)
第 4 讲地壳及其运动网络建立高考透视1.地位。
本讲内容在近几年高考取观察频度较高,观察方式灵巧多变。
2.方法。
此后高考复习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1)以地质剖面图、景观图和统计图为载体,观察内外力作用及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2)以地形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为线索,观察地质结构判断、外力作用时空变化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3.方向。
(1)“三大类岩石的转变、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表示图的方式观察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结构种类、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联合工程建设,以地质结构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重要考点1地壳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结、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重生。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样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结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融重生作用等。
(2)一般以为,岩浆根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2.地质结构与结构地貌[2016 ·浙江高考] 以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月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超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因为地壳抬升形成。
据此达成(1) ~ (2)题。
(1) 对河谷处的地质结构种类和双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向斜东侧大 B .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 D .背斜西侧小(2)矿产检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名贵金属矿产,但因为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址可能找到这类名贵金属矿物的是( ) A.甲B.乙 C.丙 D.丁解题流程我的解答(1)C(2)B技法点拨地质结构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地质结构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仍是剖面图,而后再依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剖析:观察角度 1 地形剖面图和地质结构的判读[2015 ·浙江高考] 以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月由老练新,达成 (1) ~ (2) 题。
【公开课】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导学案
![【公开课】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d4ef8ef8c75fbfc67db22c.png)
二轮专题命题主题四地壳变动规律补偿学案平邑一中李明启【最新考纲】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情分析1、从近年来高考的命题来看,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是考查的重点。
以地貌景观图或地质剖面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地貌的成因、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
2、从命题趋势来看,本专题知识是命题热点。
常以示意图+文字材料一组3个选择题共12分的形式出现。
【素能目标】1、能调动和运用知识判读各种地质地貌示意图的成因。
2、能描述和阐释各种地质地貌示意图的成因及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知地明理,学以致用,树立人地协调的环境发展观。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突破】专题题型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典型例题:优化方案高考真题研做2~3梳理归纳:第一,根据“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争用的结果”,在进行地形成因的分析时,要从内、外力两个角度进行,切不可遗漏。
例如,横断山脉山高谷深的原因:第二,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被上述思维定式迷惑。
例如,有关黄土高原的问题,若问黄土高原的成因:若问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成因:。
第三,从地理学科综合性特征出发来思考问题。
例如,三角洲的形或与发展。
与河流流速、流量、含沙量、海水运动等有关,而流速、流量等河流水文特征则受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影响。
专题题型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典型例题:优化方案高考真题研做7~8规律总结【限时训练】下图示意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
读图回答下列1~2题。
1.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岩浆活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2.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A.含沙量B.流量C.汛期D.结冰期3.南美洲的罗赖马山(如图)属于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长约14千米,宽约5千米,平均海拔2810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
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
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课堂活动设计】
考点诠释1: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复习要从认识地壳变动入手,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掌握实例加深理解是关键。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
用。
探究活动1:比较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及其相互联系,完成表1
表1:内、外力作用比较表
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 褶皱与断层
褶皱、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产生的原因、结构特征、形成的主要地貌及实践意义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探究活动2:比较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完成表2。
表2 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比较表
(2012年江苏卷)
图2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完成(1)-(2)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2014年江苏卷)
图3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读图完成(1)-(2)题。
(1)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图2
图3
图3
图9
①
②
③
④
(2)与沿XY 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2.外力作用与地貌
区分两个概念:外力和外力作用。
外力包括风力、流水、海浪、冰川等;外力作用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判断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应确定外力是什么?是哪一种具体作用形成的。
流水、风、冰川是主要的外力作用,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探究活动3:比较风力、流水、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完成表3。
表3:风力、流水、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区
外力作用
形式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__________
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_______________的地表形态
冲积扇、冲积平原、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地区 风力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_________、沙垄等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冰川
U 型谷、冰斗、刃脊、角峰等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图1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1)-(2)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图4
A
B
C
D
图5
A
B C
D
(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知识构建】
根据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和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