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对死去之人的丧礼要“尽其礼”,对祖先的祭祀要“尽其诚”,这样民德就可以归于厚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蕴含着孔子对死生关系的何种看法?长辈、祖先都已经去了,并看不到自己的丧礼和祭礼如何,那么这些礼的作用在哪里?朱子的解释是终者是人所容易忽视的,远者是人所容易忘记的。也就是说,这些为死者和祖先设立的礼,其实是用来教育生者的。活着的人看到死后还可以受到后代如此的尊重,不免对死少了恐惧,有了根基;对祖先的怀念则可以具有某种归属感,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还是对活着的人一种很好的约束:如果活着的时候做人没有德性的话,何以面对祖先和后代呢?这也是孔子“上传下达”的表现,想往高拔的话,可以谈到生死观、天人观,想往下走,也对每个人具有抚慰人心和教化的作用。


想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里伯里克利那段著名的“在阵亡将士墓前的讲话”,道理也是如此,说给死者的话,其实是说给生者听,用赋予死者的巨大荣誉来激励活着的将士继续勇敢战斗。


只是在今天的中国,差不多没人祭祀祖先了,只有最亲的长辈还会纪念一下。这样一种血脉的传承又应当以何种形式继续下去呢?现代社会的基本解构是原子式的、孤立的个体,也是社会学界著名的一个命题,就是“陌生人社会”。那么,在这样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里,人和人的关系应当如何?对父母、对祖先又当如何?没有上帝,又失去祖先宗族维系的中国人最后要在哪里安身立命呢?这段,在字面解释上,是没有错的,但南师有不同的认识。
“终”是结果,“远”是远因。意谓:一个人要想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这样解释,就跟佛家的一句话很像: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从说话的本意上,我还是挺赞同古人的解释,可是如果这样理解这话,感觉对今人的帮助就很小,针对的面又窄又过时。
“慎终追远”是《论语》中对我影响很大的一句话。是这句话在“一些时候”对我的作用:面对一个事情,我们要想:它的结果是什么?好的,坏的?往往提醒你作出理性的、也应该是正确合理的判断。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我要说的,是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从我个人的经验上来看,知道这句话已经很久了。也觉得它的确值得人一再深思,在遇到任何事情上都要注意。但并不是常常会想起,甚至真的遇到事情,有时候即便想到,内心也在回避这句话,隐秘的思想是:如果想到了,就要作吧,可是,实在不愿意照此执行。

因为那事情,自己知道

,不具备好的因。或者出于自私、或者出于贪欲、或者是更坏的出发点。
慎终追远往往出现在我们遇到真正的选择的时候,平时的待人接物很少涉及,慎终追远面对的,其实是内心公与私,善与恶的较量。
暂时想不出有什么例子可以说明一下,先偷一下懒,雅典娜怎么看呢?
关于基督教,一个插入的讨论 (如是)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雅典娜)
求之与?抑与之与?——哲学王与君子心中永远的痛 (雅典娜)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 (如是)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 (雅典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