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可用】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1-4单元)复习要点梳理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1-4单元)复习要点梳理

五年级下学期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和浮1、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

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2、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4、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5、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重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

6、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当将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最大,所以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石块受到的受力大于体积小的。

7、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及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及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稳定下经由过程(加减水改动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氛围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配套K12】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配套K12】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地心说”。

2.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

4.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

5.(“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6.(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3.(“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地球自转.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

,地轴是(倾斜)的。

2.(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3.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4.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5.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6.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7.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8.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不同纬度的地方,自转的线速度快慢不一样,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最大,两极自转的线速度最小,两个极点上线速度为零。

9.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相当于1小时转动(15)度。

0.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经度和时区.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经线)2.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

复习提纲:《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特点
- 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
- 地球自转的时间和速度
2. 地球的公转
- 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
- 公转轨道和周期
- 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关系
- 地球公转对一年四季的影响
3. 地球的倾斜
- 地球轴倾斜的定义和特点
- 地球轴倾斜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
- 地球轴倾斜引起的四季交替
4. 月亮的运动
-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 月亮的月相现象
- 月亮与地球的引力作用
5. 总结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如何利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进行时间计算 - 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与季节的关系
- 月亮的自转、公转和月相现象对地球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四单元知识点4.1《温度与水的变化》实验: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实验方法: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②测量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

③待水沸腾时,撤走酒精灯(停止给水加热),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④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次给水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对沸水的持续加热,观测、记录水和温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①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温达到100℃时沸腾。

②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逐渐降低,水面冒出的白气逐渐减少。

③再次加热至沸腾时,水温再次上升,直至100℃保持不变。

沸腾时,水面不断翻腾,有大量白气产生,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

1.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逐渐变为沸腾的状态,水开始翻滚,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

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温度逐渐降低,白气逐渐减少。

2.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且只有持续加热,水才会持续沸腾。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逐渐变为沸腾的状态,水开始翻滚,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

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温度逐渐降低,白气逐渐减少。

4.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且只有持续加热,水才会持续沸腾。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2《水的蒸发和凝结》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水的现象,水和水蒸气的互相变换与温度有关。

2.水蒸发的现象:湿衣服晾干了,水洼里的水变干了。

3.水蒸气凝结的现象:早晨草地上的露珠,刚洗完澡后浴室的玻璃上有水珠。

实验:水的蒸发和凝结※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实验方法: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水。

②将其中一杯水用酒精灯加热至80℃,另一杯水加热至40℃。

③各放置5分钟,用电子秤称量每杯水的质量观察并比较水量减少得多少。

实验现象:温度为80℃的水质量小,水量减少得多;温度为40℃的水质量大,水量减少得少。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地心说”。

2.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

4.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

5.(“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6.(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3.(“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地球自转.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

,地轴是(倾斜)的。

2.(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3.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4.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5.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6.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7.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8.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不同纬度的地方,自转的线速度快慢不一样,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最大,两极自转的线速度最小,两个极点上线速度为零。

9.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相当于1小时转动(15)度。

0.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经度和时区.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经线)2.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

3、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4、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5、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 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6、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7、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

8、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9、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10、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

公转一周是一年。

1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2、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

13、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热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热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热》命题分享
教材编排
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 热传递现象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差异
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
1.自然界中,水一般有三种存在方式,它们分别是液态的水、气态 的水蒸气和固态的冰。
水蒸气 (受气冷态)
受热


冰 (0固℃态凝固)
100℃沸腾
(固态)
(液态)
水 (液态)
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水会( )热量,
到0℃时水会开始( )。从0℃以下上升到常温,冰会( )热量,到
0℃时冰会开始( )。
放出、结冰、吸收、融化
4.水在蒸发过程中会( ),水蒸气在凝结过程中会( )。吸热、放热
5.湿衣服可以晾干是因为(
)。 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
3.当水到达沸点且持续提供热量时,水才会持续沸腾,水沸腾时,温度保 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为100℃。
水沸腾实验
烧杯
石棉网 三脚架 酒精灯 灯帽
水沸腾现象
【相关例题】
野外生存节目中常有人利用雪制取开水,如图,小明同学做了这个实 验,并用温度计记录下在加热雪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分) 0
1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差异
对比实验
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也慢,因此可以用来制作 保温杯。
1
2
3
4
5
无盖
加盖
外包毛巾 加盖、 嵌入塑料 外包毛巾 泡沫中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差异
关键词:
不良导体 热对流 热传导 真空 热辐射
【相关例题】
判断题: 1.人穿衣服会觉得热,所以被杯子包裹的冰棍会很快融化。 2.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很好。 3.保温杯只能起到减慢热量传递的作用,但其实还是在传热。 4.保温杯中的水较难冷却,如果将冰块放入空保温杯,冰块会快速融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热》背背默默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热》背背默默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热》背背默默知识点教科版科学五下第四单元《热》小科背背(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1.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实验注意事项①戴护目镜。

②正确使用酒精灯等仪器,防止烫伤。

(1)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停止沸腾,水的温度会降低。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会持续沸腾,水的温度不变。

(3)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

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5.水结冰时的温度,叫水的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

1第2课水的蒸发和凝结1.水在吸收或放出肯定热量后,会产生物态变化。

2.水的蒸发过程吸收热量,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放出热量。

3.水的蒸发:湿衣服变干、水洼变干。

4.水蒸气凝结成水:浴室镜面上构成的水滴、水烧开时冒的白气(小水滴)、早晨草叶上的露水。

5.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6.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静置一会儿,窥察玻璃杯外壁,发现出现了小水珠。

这是因为玻璃杯内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2)若再加入食盐,玻璃杯内温度更低,外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更多。

7.自然界中水的形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等,他们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

2第3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1.刚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要使它变成热的,我们会把它浸在热水中。

热会从热水转移到牛奶。

2.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温度(1)实验现象:凉水的温度逐步升高,热水的温度逐步降低,最终凉水和热水的温度相同。

凉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上升,热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下降。

(2)实验结论:热平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3)实验中用试管控制凉水的水量,使用大烧杯让热水尽量多一些的目的是让凉水的温度尽快上升,使实验现象更明明。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4.植物还具有向光性、向水性等特性。

第4课蚯蚓的选择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五下科学第一单元科学概念整理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

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重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

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可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可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科学概念整理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再来进行实验。

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

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

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

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五下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学问点姓名:班级: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他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的著作有?天体运行论?。

他认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3、摆具有〔保持摇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4、日心说发表300 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摇摆后,地面的刻度盘会及摆的摇摆方向发生偏移,证明〔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6、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7、〔地球的自转方向〕确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确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9、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24 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 小时。

10、北极星不动的隐私: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北极星正好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相对“不动〞的隐私。

11、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想出〔地轴是倾斜的〕。

12、公转就是地球围围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3、〔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的确在围绕太阳〔公转〕。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视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5、〔四季的形成〕及〔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极昼和极夜现象〕及〔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科学概念整理
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再来进行实验。

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

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

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

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知道东面的城市算西面的城市的时间,要减去时间差,知道西面的城市算东面城市的时间,要加上时间差。

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地轴是倾斜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是在偏向于北部的天空中而不是在头顶正中。

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因为一年时间里在天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都是不动的,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

六、地球在公转吗: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

二、人们在观察
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

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

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在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地夏天南半球是冬天。

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八、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地球的运动:自转:自西向东、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

公传:自西向东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

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可以解释。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

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决定了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9、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1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12、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北极星不动)等。

13、地球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4、(恒星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交替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

15、(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6、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

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7、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

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18、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9、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主要的原因是地轴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