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高中阶段多数学生认为历史科是“副科”,语数外才是“正科”,因而对历史科不感兴趣,我们的历史科面临着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是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但对广大的青年教师来说,教学起始的处理往往有些掉以轻心,教学常常是在沉闷和单调中展开,影响了自己的教学信心和同学们的学习兴致。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使讲课伊始就吸引住学生,集中起他们的注意力,为整堂课提供一个精彩的“亮相”。

这,就需要注意导入语,研究一下怎样利用精彩的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使一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几种方法,供同行们批评和指正。

一、导入以情

1、气氛渲染

运用语言、声像等手段,将学生引入设定的情绪氛围中,以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英国资产阶级——克伦威尔》时,笔者先讲述:1949年1月30日伦敦,清冷而阴暗……一个全身黑色装扮,面色惨白的瘦长中年人被推上断头台。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绘声绘色,略带神秘感的描述,使学生的情绪激动了,齐声说“查理一

世”。接着,我告诉学生,查理一世就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克伦威尔处死的,从而顺利转入新课的分析上。

2、情感激发

依据学生学习活动的情感性,采用多种艺术手段,在学生思想上激起波澜,为后继学习打下情感基础。讲到《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我提议先给同学们唱支歌曲《南泥湾》,立刻引起鼓掌、轰动。学生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问这支歌曲的作者是谁,创作于什么年代,歌词大意是什么等。然后,再展开这一节内容的讲述。这种形式活泼、生动形象的导入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得遵守纪律,不但认真听讲,还能够随着教师的思路积极认真的思考。

二、导入以思

1、复旧导入

这是最常见的导入方式,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在讲到《“亚洲觉醒”的先驱》时,可这样设计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侵略扩张和争夺,正是这种大肆扩张使世界各国卷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也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一体系的初步形成,就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历史的进步)

②这一历史进步的代价是什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陷入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

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否会因列强的侵略而自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不会,因为有殖民势力侵略和本国的封建势力的压榨)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怎样才能战胜处于优势地位的侵略者?(简

单指出在战争中吸取先进文明物质文明成果精神文明成果,并不断提高抗战的水平,才能使自身社会得到真正的发展赢得独立)我们今天学习的《“亚洲觉醒”的先驱》时就是几个广大亚非拉人民不甘心被驱使被奴役,坚持斗争维护民族尊严的典型。这样通过几个连续的发问,既巩固了知识,又使新课的学习有个思维的起点,从而顺利进入新的学习程序当中。

2、问难质疑

思维的激活出于对问题的困惑与探索。讲到《美国1787年宪法》是我问道:美国的国旗图案是什么?(红白相间的星条)旗底上铺满了红白相间的星条,左上角排列着许多五角星,整个旗面有“星”和“条”组成,故名星条旗。如果你细心数一下长条是13道,小五角星的数目是50。同学们能说出它的来历吗?学完本课你就会一目了然了。通过问题巧妙利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期待的心情投入课堂。

3、典故激思

通过讲述与课本有关的典故和故事,以期吸引学生思考,循着

教师的思路的学习。例如:“提起楚霸王项羽,大家都很熟悉,传说他被刘邦打败后,逃到乌江上,企图卷土重来。突然,他发现乌江边的石碑上赫然写着“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他仔细一看,原来是由无数只蚂蚁组成的,项羽认为是上天的意志,于是长叹一声,拔剑自刎了。实际上蚂蚁哪会写字,这是刘邦耍的一个诡计。他派人用蜂蜜在石碑上涂了这六个字,招来了无数的蚂蚁,蚂蚁爬满了涂蜜的地方,呈现出了这六个字。”这是在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节,“楚汉相争”时的一段导入语,故事性很强,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典故俯拾皆是,像“击楫中流”“飞将军李广”“口蜜腹剑”等,只要教师巧于借典,充分利用,就能收到很好的讲述效果。

三、导入以意

1、阐释课题

教师直截了当得切入课题,快捷地进入教学的主体阶段。笔者在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的十年对峙》一章时说“历史是由人的活动组成的,所以往往能体现出人的特征。我们要认识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姓名、年龄、工作经历等。学习历史也是如此。这一段历史的“学名”是“国共的十年对峙”,另外还有两个常用名“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它1927年7月出生,1937年7月寿终。年龄只有十岁。别看它的年龄小,经历却不简单。它先后经历了复兴、高潮、挫折和重新复兴四个阶段,真可谓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寥寥数语,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概况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较好

的课堂效果。

2、目标提示。这是目标学习法的一种具体运用,列出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心中有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罗斯福新政功绩卓著、影响深远,我们现在要学习的“罗斯福新政”,主要应掌握哪些内容呢?一、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三、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这样的目标提示,使学生学习思路清晰,高屋建瓴,也使他们信心十足,学习效率较高。

四、时政导入

结合典型的时事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学习历史事件的最新背景,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2010年1月30日美国政府决定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导弹等武器,使中美关系受到严重影响;2010年2月18日,奥巴马不顾中方强烈反对,会见达赖;2010年3月15日,美国130位国会议员联名敦促政府动用一切可用资源促使中国改革汇率政策(俗称的压迫人民币升值)。我们不仅要问,美国为何热衷对外战争,积极干涉别国内政?到底包藏什么祸心?一句话——独霸全球、唯美独尊。这一政策由来已久。”接着讲述《美苏争锋》,最新的话题切中学生的脉搏,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就能强烈地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现代中学生涉猎广泛,思维灵活,关注热点,只要教师经常留心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充分利用时政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就能迎合学生这一心理,调动学习历史课的主动性,使他们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借史明理,兴致昂扬之中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