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四个配套问题,分别是:购物问题、速度问题、利润问题和工程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更不知道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解法的步骤。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四个配套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4.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为社会服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元素较为敏感。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在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列出方程及求解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后及时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计划。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策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后习题4、5,每组选一道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分析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4.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实际问题,撰写一篇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小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短文内容需包括:问题背景、一元一次方程的列出、求解过程及心得体会。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这类行程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过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通过行程问题,讲解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
2.教学过程:
-以行程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的一个综合性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找到等量关系,确定方程的解法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能够将其转化为方程。
2.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找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确定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重点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用了4小时到达B地,问乙用了多少小时到达B地?2.呈现(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释方程的来源。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找到问题的答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什么?如何找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例如,实际问题中有多个未知数时,如何解决?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3.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4.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购物、财务管理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本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成果,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求解未知数。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导入,如购物时发现商品价格标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正确价格。
2.设计具有情境性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数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本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本节内容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特征。
2.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一元一次方程,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
2.准备PPT,展示实例和知识点。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内容,如“小明买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提问: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模型,并呈现出一元一次方程。
“配套”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配套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学情分析本次教案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并逐渐掌握了基础的数学运算和方程、函数等的基础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他们来说理解和掌握数学配套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种问题在实际生活和数学运用中都很常见。
二、教学目标1.理解配套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掌握解决简单配套问题的方法;3.能够将配套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配套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通过实例掌握简单配套问题的解法;3.将配套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1.配套问题的概念和特点;2.配套问题的解决方法;3.实际问题的应用。
方法1.教师讲解:通过简单的配套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配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组内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配套问题的解法,并提出问题;3.组间答辩:各组展示自己的解法,并进行讨论;4.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情境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五、教学过程1. 铺垫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比例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从而引出配套问题。
2. 讲解教师简单介绍配套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图表和实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组内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配套问题的解法,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4. 组间答辩各组进行答辩,展示自己的解法,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5.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情境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配套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答辩,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了解决配套问题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提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数学七年级《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一、教材分析这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代数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教材,也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应用与巩固,这一节又是整个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学生从这些联系中看问题的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函数奠定了基础。
在能力方面,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本节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该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配套问题”相关的应用题;教材通过例1和它引申出的两个问题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重点:找到配套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难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方程,掌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了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问题的简洁性。
本节开始,学生将接触与学习掌握更复杂一点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用算术方法来解决往往很难,而用方程来解决却很简便,进而培养学习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技巧,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而有用。
四、教学策略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较强,然而,实际问题往往题目长、文字多,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难以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根据学生的心智特征及本课实际,将采用启发诱导、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建构知识,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问题.即以小明爸爸创业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为主线,解决小明爸爸经营的螺丝厂螺钉螺母的配套问题,捐赠课桌中桌面桌腿的配套问题,以及桌面桌腿配套问题的变式应用.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近,螺旋式上升.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本节课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问题教学法,类比教学法. 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配套问题中有关量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寻求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2.提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合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2.渗透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感恩,懂得回报.2.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配套”问题》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配套”问题》教案1一. 教材分析《“配套”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配套问题的解法和相关应用。
本章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配套概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成套物品的搭配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运算和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面对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配套问题的解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配套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配套问题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配套问题的解法进行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红球和2蓝球,他想用这些球组成不同颜色的组合,请问他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从而引出配套概念。
例如,将红球和蓝球看作两个集合,求解两个集合的组合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配套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一元一次方程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时存在困难。为了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理解。同时,我特别强调了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错误解法和正确解法,掌握解题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4.解决涉及单价、数量、总价等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行程问题等;
5.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养目标
1.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并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作用的认知;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难点一:识别实际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如购物问题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时,学生可能会对如何选择变量、如何表达数量关系感到困惑。教学中应通过多个示例,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变量选择和方程构建。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教案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在前两节中,我们着重探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几种方法,这几种解法包括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等.这几个课时我们着重探讨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问题:问题1 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刚好配成1套,那么需要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思考:①若安排x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则有___名工人加工小齿轮.②x名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_个大齿轮,加工小齿轮的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个小齿轮.③按题中的配套方法,你是否可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呢?问题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思考:①两人合作32小时完成对吗?为什么?②甲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乙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甲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乙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教学说明】提出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能快速进入课堂,进行思考.教师可根据上面所列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1是配套问题,教师最终要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生产的大齿轮数量的3倍与小齿轮数量的2倍相等.题①、②依次填:(85-x)、16x、10(85-x).依次我们可列得方程为3×16x=2×\[10×(85-x)\].问题2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解决与工作量相关的应用题,这类题求解时一般都需要去分母.所以这类题可看作是与去分母解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知道“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该题中第①问是不对的,第②问依次应填120,112,x20,x12,教师教学时可让学生稍作思考后作答.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教材第100页例1.【分析】(1)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表示什么意思?(2)刚好配套,说明螺钉和螺母个数一样多吗?(3)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数量恰好为螺钉数量的_______.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有人生产螺母,一天共生产螺钉个,螺母_______个.问题:你能列出方程吗?【教学说明】众所周知,理解题意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本例通过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便于学生找出相等关系.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演示,有效分解教学难点,从而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此外,前面栏目中的问题也有利于解答本题.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或实物演示使学生深入理解螺钉的数量是螺母数量的二分之一,螺母数量是螺钉数量的二倍,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刚好配套”,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在配套的情况下相等关系应为:螺钉的数量×2=螺母的数量;而不是:螺母的数量×2=螺钉的数量.试一试教材第101页练习第1题.探究2 教材第100~101页例2.【分析】这里可以把总工作量看作1.请填空:人均效率(一个人1h完成的工作量)为.由x人先做4h,完成的工作量为.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h,完成的工作量为_____.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教学说明】前面问题1 和问题2为本题作了铺垫,所以学生比较好理解.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分析”中的空,上面的空依次应填:1/40,4x/40,8(x+2)/40,4x/40+8(x+2)/40,填完空后,教师让学生上台板演此题.随后师生一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具体可参见教材第101页的相关表述.试一试教材第101页练习第2题.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白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8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铁皮?【分析】这是一个“配套”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上一栏目中的“配套”问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本题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做盒身的白铁皮张数+做盒底的白铁皮张数=100;用白铁皮做盒身的总个数×2=用白铁皮做盒底的总个数.解:设用x张制盒身,则用(100-x)张制盒底.根据题意列方程,得2×16x=48×(100-x).去括号,得32x=4800-48x.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80x=4800.系数化为1,得x=60.制盒底的铁皮数:100-60=40.答:用60张制盒身,40张制盒底.例2 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花60小时,现先由一部分人用一小时整理,随后增加15人和他们一起又做了两小时,恰好完成整理工作.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多少人?【分析】本题中含有一些基本等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总体“1”.解:设先安排整理的人员为x人,根据题意得解此方程,得x=10.答: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10人.例3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30天,由乙单独做需50天,现由甲、乙共同完成这项工程且施工期间乙要休息14天,那么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几天?【分析】把全部工作量看成1,则甲的效率为1/30,乙的效率为1/50.若设这项工程需要x天完成,则甲的工作量为1/30x,乙的工作量为1/50(x-14),由此列出方程.解:设这项工程需要x天完成.由题意,得1/30x+1/50(x-14)=1.去分母,得5x+3(x-14)=150.去括号,得5x+3x-42=15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8x=192.系数化为1,得x=24.答:完成这项工程需要24天.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某车间90名工人生产凳子面和凳子腿,每人每天平均生产凳子面10个或凳子腿50个,一个凳子面要配四个凳子腿.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凳子面,多少名工人生产凳子腿?2.一本稿件,甲打字员单独打20小时可以完成,甲、乙两打字员合打,12小时可以完成.现由两人合打7小时,余下部分由乙完成,还需多少小时?3.有甲、乙、丙三个水管,单独开放甲管5h可注满一池水;甲、乙两管齐放,2h 可注满一池水;甲、丙两管齐开放,3h可注满一池水.现把三管一齐开放,过了一段时间后甲管因故障停开,停开后2h水池注满,问三管齐开放了多少小时水?【教学说明】上面前两道题分别是与本课时所学应用题相对应的,第1题为配套问题,可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凳子面,(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由题意分析可知其中的相等关系为:x名工人一天生产凳子面的4倍=(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的数量,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出这个等量关系.第2题为工作量问题,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找到本题关键点:由乙单独完成需要几小时.在对这两题进行分析后,教师可让学生上台板演.第3题综合性强,题较难,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提示,此题是一个工程问题,基本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各个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将注满一池水的工作量设为1,设三管齐开放了xh,可列表如下:如若教师在进行上面的提示之后,学生仍无法动手,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不必要求学生上台板演.【答案】1.解: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凳子面,(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依题意可列方程,得:4×10x=(90-x)×50去括号,得40x=4500-50x移项,得40x+50x=4500合并同类项,得90x=4500系数化为1,得x=50所以90-x=40答:应分配50名工人生产凳子面,40名工人生产凳子腿.2.解:设还需x小时完成,依题意列方程得:去分母,得35+2x=60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2x=25系数化为1,得x=12.5答:还需12.5小时完成.3.设三管齐开放注水xh,根据题意得去分母,得6x+9x+18+4x+8=30.移项,得6x+9x+4x=30-8-18.合并同类项,得19x=4.系数化为1,得x=4/19.答:三管齐开放了4/19h水.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在解决应用问题方面你获得了哪些经验?这些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什么特点?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应注意找出等量关系,因为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所在.此外,考虑到这是第1课时,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让学生养成规范化解题和答题的习惯.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把总重量设为1,则人均效率(一个人做1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由x人先做4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 h,完成的工作量为多少?
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任务,两段完成任务的工作量之和为多少?
或1
解:设安排x人先做4 h.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题”问和“工程问题”
3、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重点
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难点
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
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温
故
知
新
,
导
入
新
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
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练习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24天.如果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学生独自完成
课
堂
小
结
1、解配套问题的方法规律:
2、怎样解决有关工程问题
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 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教案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我们将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进行配套的问题,如课桌和凳子、螺钉和螺母、电扇叶片和电机等,大家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配套问题的例子吗?【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这一情景的导入,让学生认识到配套问题无处不在.建议: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配套问题.●悬念激趣 展示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城市面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经济正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工人叔叔们在盖房子、修建公路的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某市内要修一条公路,公路大约长120 km.有两个工程队找到了局长,甲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30天完成”;乙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20天就完成”.如果你是局长,会怎么办呢?【教学与建议】教学:展示工程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命题角度1 产品配套问题此类问题中的配套的物品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例1】某车间有28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桌子12张或椅子18把.设有x 名工人生产桌子,其他工人生产椅子,每天生产的桌子和椅子按1∶2配套,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D)A .12x =18(28-x )B .18x =12(28-x )C .2×18x =12(28-x )D .2×12x =18(28-x )【例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白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在15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白铁皮制盒身,多少张白铁皮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而无余料?若设用x 张白铁皮制盒身,则所列的方程应该是__2×16x =43(150-x )__.*命题角度2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它们的关系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例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30天.若先由甲队单独做5天,剩下的部分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则还需要的天数是(A)A .9B .10C .12D .15【例4】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用30 h ,现先安排一部分人做1 h ,随后又增加6人和他们一起做了2 h ,恰好完成这项工作.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解:设应先安排x 人工作.根据题意,得x 30 +x +630 ×2=1,解得x =6.答:应先安排6人工作.*命题角度3 人员调配问题解决人员调配问题,理清调配前后的等量关系,恰当设出未知数,正确列出方程.【例5】某班同学参加平整土地劳动,运土人数比挖土人数的一半多2人.若从挖土人员中抽出7人去运土,则两者人数相等.求原来运土和挖土的各有多少人.解:设原来挖土的有x 人,则原来运土的有⎝⎛⎭⎫12x +2 人. 根据题意,得x -7=12 x +2+7,解得x =32.则12 x +2=18.答:原来运土的有18人,挖土的有32人.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熟练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的方法,抓住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犍.2.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重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活动1 新课导入48位大学生暑假到水利工地做义工,若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 m 3或运土3 m 3,他们如何配合,才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若设其中x 人挖土,则运土的人数为__(48-x )__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__5x =3(48-x )__.◆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 100 例1.提出问题:(1)“1个螺钉配2个螺母”隐含着什么等量关系?(2)本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3)如果设x 名工人生产螺母,怎样列方程?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 100 例2.提出问题:(1)题目中把什么看作1?(2)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分别是什么?(3)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4)列出的方程是什么?(5)由此你能归纳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吗?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配套问题:关键是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工程问题:常把总工作量看作1,再利用“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的关系列出方程.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1)审清题意,找__等量关系__;(2)设__未知数__,一般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作答.◆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某生产车间有60名工人生产太阳镜,1名工人每天可生产镜片200片或镜架50个,该如何分配工人生产镜片和镜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产品配套?解:设安排x 名工人生产镜片,则有(60-x )名工人生产镜架.由题意,得200x 2 =50(60-x ),解得x =20,则60-x =40.答:安排20名工人生产镜片,40名工人生产镜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产品配套.例2 整理一批数据,由一人做需80 h 完成,现在计划先由一些人做2 h ,再增加5人做8 h ,完成这项工作的34 ,应该怎样安排参与整理数据的具体人数?解:设开始安排x 人做.依题意,得2×180 x +8×180 (x +5)=34 ,解得x =2.答:应该先安排2人做2 h 后,再增加5人做8 h .例3 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3,且比百位上的数字小1,三个数字之和的50倍比这个三位数小2,求这个三位数.解:设十位数字为x ,则个位数字为x -3,百位数字为x +1,这个三位数为100(x +1)+10x +x -3. 根据题意,得50(x +x -3+x +1)=100(x +1)+10x +x -3-2,解得x =5.则这个三位数为100×(5+1)+10×5+5-3=652.练习1.教材P 101 练习第1,2题.2.教室里有40套桌椅(一把椅子配一张桌子),总价值2 800元,每把椅子20元,则每张桌子多少元?设每张桌子x元,可列方程为(B)A.40x+20=2 800 B.40x+40×20=2 800C.40(x-20)=2 800 D.40x+20(40-x)=2 8003.一项工作中,甲单独做需要10 h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 h完成,那么甲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__110__,乙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__115__.若设甲、乙合作需要x h完成,则可列方程为__x10+x15=1__,解得x=__6__.4.某配件厂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产品,改进技术后,工作效率提高了20%,这样不仅提前5天完成了生产任务,并且比原计划多生产了48件产品,求原计划要生产多少件产品.解:设原计划要生产x件产品.根据题意,得x60-x+4860×(1+20%)=5,解得x=2 040.答:原计划要生产2 040件产品.◆活动5课堂小结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产品配套问题.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1.作业布置(1)教材P106习题3.4第2,3,4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七上3.4 第1课时《 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精品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上3.4 第1课时《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精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上3.4第1课时《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配套问题的两个步骤:首先找出成套产品中的关键部分,然后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购买方案。
同时,让学生学会通过列表或画图的方法,找出问题的最优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方程解法,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多个条件的问题,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列表或画图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配套问题的概念,并掌握解决配套问题的基本方法。
2.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配套问题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列表或画图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配套问题的解决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解决配套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动画和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分组讨论的素材,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某商店有一批成套的学习用品,包括一个文具盒、一支铅笔和一本笔记本,现在商店需要进货,问如何确定购买方案,才能使文具盒、铅笔和笔记本的数量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5.作业小结巩固知识与技能: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作业的设计既能够检验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力,又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工程问题部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学校图书馆书籍整理”的案例。案例中,学校图书馆有A、B两个书库,分别有300本和200本书。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决定将两个书库的书籍合并在一起,并按照书籍的分类重新整理。已知A书库的书籍数量是B书库的1.5倍,请问合并后,A书库和B书库分别有多少本书?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题策略,并共同完成练习题。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互补。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学生需要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我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同学之间相互反馈,共同进步。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
——高斯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学习目标: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两类问题:1、配套问题;2、工程问题。
二、预习检查:1、1只小鸡2只脚,1只小兔4只脚,那么x小鸡只脚,y只小兔只脚。
2、工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工作总量= 。
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x小时完成,乙单独做y小时完成,那么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甲、乙合作m天可以完成的工作量为。
三、新课教学:例 1 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题意,得:2×1200x=2000(22-x)解得x=10,22-x=12.答:所以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安排10人生产螺钉,12人生产螺母.例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分析:我们把总工作量看作 1 , 完成下列填空(1)1个人做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2)由x 人先做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3)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4)题中的相等关系是解:设应先安排x 人工作4小时,依题意得48(2)14040x x ++=去分母,得 4x+8(x+2)=40去括号,得 4x+8x+16=40移项,得 4x+8x=40-16合并,得 12x=24系数化为1,得 x=2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四、小组合作:小组合作1: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小组合作2:抗洪抢险中修补一段大堤,甲队单独施工12天完成,乙队单独施工8天完成;现在由甲队先工作两天,剩下的由两队合作完成,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五、当堂检测:检测1:用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刚好配套?检测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50天才能完成,乙独做需要45天完成。
《“配套”问题》教学设计1-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配套问题课堂练习练习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 用13m钢材可以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3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部件名称每3m产量钢材用量总产量A 40 x40 xB 240 6-x240 (6-x)练习2.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而且不窝工?等量关系:每天挖的土方=每天运的土方(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拓展练习:某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校服,已知3m 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 2 件或裤子 3 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库内存这种布料 600m,应如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恰好配套?校服每米产量布料用量总产量上衣32x32x裤子 1 600-x600-x试编一道关于配套问题的题目巩固本课中配套问题的求法,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检查学生对本节配套问题的掌握程度。
配套关系没有直接给出,隐含在题中没直接给出单位效率,通过前面的学习考虑把3米产量换算成1米的产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看时间情况归纳总结以板书内容归纳总结体现数学建模思想作业必做:习题3.4第2、3、题。
选做:107页第9题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学生自主选择,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8.3第3课时《配套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8.3 第3课时《配套问题》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8.3节《配套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等知识后,进一步探究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的性质和位置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配套问题的解题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配套问题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配套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解决问题:讲解配套问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解题技巧。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初创情景、引入新知
“辽宁舰”的介绍
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回归课堂。
教师配合视频的内容介绍辽宁舰。
采用当下学生熟悉的最热门的辽宁舰入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自豪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
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教材p100页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1、自主探究
(1)仔细审题,你能找出哪些关键的字或词?
(2)你能找出哪些等量关系?
教师通过板书展示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全过程,规范答题,给学生做出示范并进一步强化建模思想。
活动三
阶段小结、明确步骤
想一想在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步骤是什么呢?
回顾刚才的探索过程:
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给予表扬。
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配套问题的例子,并分析蕴含的等量关系。【突破难点】
知识技能
1、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通过合作学习掌握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选择合适的量列方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
2、将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进一步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技能。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生校服,已知3m长的某种布料可
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新人教版《数学(上)》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教师:余启菊(贵州省兴义市第五中学)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本节中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内容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得到提高。
可以说本节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拓展与延伸。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较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知识储备方面,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对方程建模思想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实际情境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工程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从实际问题到方程问题的建模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设计有趣味性的应用问题,渗透法制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以“配套问题”、“工程问题”这两个典型问题为载体,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五、教法、学法:教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学法:观察、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趣味问题导入(光头强砍树问题):某天,光头强私自来到森林里砍树,已知他两天共砍50棵树,其中第二天砍的棵树比第一天的2倍少10棵,求他第一天砍了多少棵树?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一、教学目标1、体验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体会方程思想,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过程:1、欣赏图片,引入课题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师总结归纳: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的配套问题,配套物品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引入课题2、尝试合作,探究方法大屏幕出示问题1某车间有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师生活动:学生审题后,教师提问:(1)通过读题,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2)如何相识“刚好配套”?学生独立考虑,并自主尝试在练本上解答。
教师巡视学生们出现的做法,并找一学生到黑板上扮演。
并找出分歧的做法(把出产螺母的人数设为X,或列出的等量关系与板演学生分歧的),准备展台展示。
板演学生进行讲解,教师进行规范(书写及答题步调)、补充(解方程的简便算法及学生讲不到的知识点)和总结(步调、从分歧角度解决问题、配套物品间的数目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指导学生得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普通步调:审、设、找、列、解、验(双检验)、答3、巩固新知,小试牛刀大屏幕出示问题2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m³木料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m³木料,为了使出产的桌子刚好配套,应当用多少m³木料做桌面?多少m³木料做桌腿?共做了多少张桌子?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决,并找出不同的做法,大屏幕展示。
4、直击中考,一显身手(1)(2016.哈尔滨)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出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环节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老师的即时表扬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关键的字或词在此问题中所包含的意思,通过合作学习掌握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选择合适的量列方程。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点明本节课主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和表达水平。
活动二
自主探究、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1、自主探究
(1)仔细审题,你能找出哪些关键的字或词?
(2)你能找出哪些等量关系?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3、请学生独立设适当未知数,将数量关系在表格中表示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并板书设、列、解、检、答的全过程。
5、引导学生不同的设未知数,得到不同的方程模型【再次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教师对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实行即时的表扬。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关键的字或词,从而得到等量关系。
阶段小结引导学生积极实行反思,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全过程。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活动四
再创情境、巩固新知
1、某车间加工机轴和轴承,一个工人每天平均可加工15个机轴或10个轴承。该车间共有80人,一根机轴和两个轴承配成一套,如果设分配x个工人加工机轴,才能使每天生产的机轴和轴承正好配套。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
2、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
个B部件构成,用1 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 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最后在展示平台上实行全班展示。【掌握重难点、感悟方程的建模思想】
本环节是巩固环节,提升分析水平和口头表达水平,展示学习成果。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通过板书展示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全过程,规范答题,给学生做出示范并进一步强化建模思想。
活动三
阶段小结、明确步骤
想一想在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步骤是什么呢?
回顾刚才的探索过程:
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即时给予表扬。
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配套问题的例子,并分析蕴含的等量关系。【突破难点】
七年级(上)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通过合作学习掌握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选择合适的量列方程。
水平目标
1、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水平。
2、将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进一步提升学生解方程的技能。
生校服,已知3m长的某种布料可
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
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600m
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学生服,应如
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
恰好配套?
学生独立完成
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地知识,展示学习成果,总结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抓住重点实行课后复习。
教学反思
2、会熟练列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初创情景、引入新知
“辽宁舰”的介绍
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回归课堂。
教师配合视频的内容介绍辽宁舰。
采用当下学生熟悉的最热门的辽宁舰入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自豪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题材的选择上遵循“由易到难”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体现“人人数学”的教学理念。
活动五
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感悟到什么方法?体会到什么思想?对同学有什么温馨提示?还有什么困惑?
学生独立交流,教师对学生总结的知识点给予重现。即时解答学生困惑。【养成反思习惯、提升归纳水平、再次感悟方程的建模思想】
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一元一次方程)——解释实际问题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通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把零碎的知识点和认知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活动六
课后演练、反馈新知
1、必做题:
教材106页复习巩固第2题、第3题。
2、课外思考题(选做):
某校办工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水平和表达水平。
解决问题
强调建模的思想,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了解我国现代技术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
1、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