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移植的现状
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关节炎、颞颌关节疾病及关节机械损伤以及颌面部美容整形的发展,都使得软骨治疗成为倍受关注的对象,由于软骨组织中无血管、神经及淋巴等供应,而软骨细胞又为终末分化细胞,软骨缺损很难自身修复,故治疗以软骨移植为主。
软骨移植包括自体、同种异体、异种移植,其中自体软骨移植来源有限、给患者带来二次创伤并增加患者疼痛而致应用受限,异种移植由于强烈的免疫排斥等问题研究还处在基础实验阶段,而同种异体软骨移植来源广泛,生物学性能良好,可望成为较理想的软骨移植物,但其存在的免疫排斥反应影响移植物在体内的长期存活,是目前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1]。
1免疫原性来源1.1软骨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软骨细胞同其他有核细胞一样表面也表达MHC I类分子[2],供者和受者细胞间MHC分子不匹配所诱发的细胞和抗体介导的细胞毒反应是引起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免疫反应的关键[3]。
许多学者在人或猪的软骨组织实验研究中表明:软骨细胞只表达MHC I类分子,而不表达MHC II,但与γ-干扰素(IFN-γ)共培养诱导后可表达MHC II,进而发挥类似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促进免疫排斥反应[4-5]。
Romaniuk等[6]进行了兔同种异体骺软骨细胞移植研究,发现1周后移植物周围有大量MHC II+细胞、CD4+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这可能也是由于MHC I类分子激发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活化,分泌IFN-γ进而诱导所致。
1.2软骨细胞特异性分化抗原(CSDA):Langer等[7]通过分析白细胞游走试验发现,大鼠经同基因软骨细胞注射或软骨刨削后可发生自身反应,首次证实了软骨细胞特异分化抗原(CSDA)的存在。
Moskalewski 等[8]在同种异体软骨移植的大鼠模型研究中发现,间期接受2~3次大鼠软骨细胞移植的兔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抗软骨细胞的细胞毒抗体,同时对新鲜或培养24h的软骨细胞溶胞产物Western blot蛋白分析中检测到了一种抗原,而在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中未检测到,表明软骨细胞特异性抗原在移植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种异体胸骨移植1例报告

同种异体胸骨移植1例报告武警浙江总队医院胸外科 张锦贤 杜开齐 张志豪 胡瑞行 裴仁模 施谷平 (嘉兴314000) 关键词 胸骨肿瘤 同种异体移植 胸骨肿瘤尤其是恶性或巨大的肿瘤,行胸骨和肋骨广泛切除后,缺损的大块胸壁需进行重建。
重建的方法有多种,生物材料中自体组织仅能用于小的胸骨缺损[1]。
应用同种异体胸骨移植来修复缺损国内仅偶见报道[2,3]。
我院1996年8月对1例胸骨巨大骨化性纤维瘤的患者行胸骨肿瘤切除并行同种异体胸骨移植术。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35岁,发现胸骨隆起4a,逐步增大,增大明显加快伴疼痛6个月,夜间明显,间断口服去痛片。
查体:胸骨柄、上部胸骨体明显增粗,向前隆起,表面高低不平,胸骨角消失。
隆起13.5cm×8.5c m,质硬,压痛明显,无波动感。
胸部X线及CT检查胸骨柄、胸骨体上部明显增粗,胸骨最大横径达8.4 c m×5.1cm。
骨组织呈溶骨性破坏,骨皮质变薄,向四周膨胀,部分向表面半球形膨出,局限性骨皮质消失,骨松质、骨小梁排列不规则,分隔成多个囊状透亮区,透亮区内见少量网络状密度增高阴影。
术前诊断:胸骨巨细胞瘤。
1.2 手术方法1.2.1 胸骨来源 供体胸骨来自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低温研究室。
标本采于9个月前,经灭菌处理后置于液氮罐中深低温保存。
胸骨大小,尤其胸锁关节面、两侧肋软骨保留长度与受体匹配。
1.2.2 术中供体胸骨的处理 供体胸骨从液氮罐中取出后,无菌下40℃林格氏液快速复温30 min,同时反复冲洗髓腔,用16号针头在胸骨内外骨皮质打孔数个。
修剪表面残留的骨膜、肌腱组织。
依次生理盐水冲洗,注射用水浸泡, 0.8%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浸泡于0.5%头孢唑啉钠溶液中备用。
3 胸骨肿瘤的切除 本着完整彻底切除肿瘤的原则,前胸作“工”形切口,离断两侧胸锁关节,在第5前肋上缘平面横断胸骨体,切除两侧部分肋软骨,咬除双侧部分锁骨头,切缘距肿瘤3.0cm以上。
13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发表者:1843人已访问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作者:裴福兴 2012-7-23 13:17:07 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
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
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换治疗。
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
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
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
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一)初次髋关节置换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感染治愈后骨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
国内关于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发展规划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
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
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换治疗。
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
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
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
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一)初次髋关节置换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治愈后骨关节炎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关节炎(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关节炎。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应用进展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应用进展邓子文;黄东【摘要】同种异体骨来源广泛,其形态、大小不受限制,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可提供一定强度力学支撑.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现已广泛应用于严重四肢创伤、骨肿瘤切除、脊柱病变等导致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已成功修复重建四肢大段骨缺损,并应用于骨肿瘤切除的保肢治疗等.但同种异体骨移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免疫排斥反应、感染、骨吸收、骨不愈合等.虽然,目前理论上同种异体骨复合免疫抑制剂、自体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等可减少上述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其细胞及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7(057)032【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骨骼移植手术;同种异体骨;骨缺损;骨修复【作者】邓子文;黄东【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湛江 52402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严重创伤、感染及骨肿瘤切除均可导致大段骨缺损,自体骨移植被视为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供区并发症如感染、疼痛、感觉障碍及二次损伤等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2];且当骨缺损范围较大时,自体骨移植往往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近年来骨组织工程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目前仅用于动物和体外实验,且骨组织工程材料不能产生与人体自然骨组织等同的良好并且稳定的血管组织,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3]。
同种异体骨来源广泛,其形态、大小不受限制,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临床应用日益增多。
本文就国内外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1 在四肢创伤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随着社会工业化、交通事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大段骨缺损愈发多见。
大段同种异体骨修复重建此类骨缺损显示出其优越性,如大小不受限、骨传导作用良好、具有一定强度的力学支撑等,可为实现功能重建提供基础[4]。
Venkatramani等[5]采用改良Capanna技术(改良的游离腓骨瓣嵌入同种异体骨技术)移植修复大段创伤后股骨远端骨缺损6例,术后随访7~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6例患者术后6个月移植骨达到骨性愈合,可完全负重行走;其中1例术后出现深部感染,抗生素治疗3个月,术后随访18个月仍可见一窦道,但异体骨两端与宿主骨可见融合,腓骨两端在无手术干预的情况下也自然愈合。
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 : 吻合血管 的同种异体骨移植( B T 被认为是修复大段骨缺损 的较理 想模式, VA) 在调控 白细胞抗原 ({ 。这两类抗 原主要 }A) I 免疫排斥 的情况下 , 异体骨的成骨细胞及 骨细胞可存活并 自身成骨, 参与 骨愈合 。同时骨细胞 表达于骨髓细胞 、 骨细胞 、 管内皮细 血 的存活对于骨生物力学性状的维持也具 有一定的作用。现就 吻合血 管的 同种异体 骨移植的解 胞 、 血管 中层 平滑 肌细胞 以及 残存 的 剖学基础 、 免疫学研究、 临床应用、 并发症 、 面临的问题 等方面综述如下。
te lr e o s o s d fcs. d r t e c n r lo mmt lgc lr icin, e ba t a d o t c t f v r t h a g se u ee t Un e o to fi mo o ia e e t h o  ̄to l n se ye o ai s o n a b n a l ̄ v d o f w ih c nr ts t k it g. tte S ie t .I VV lo se c t sb n fca o ec ns u ea  ̄i n y, h c o t bue n ti A T i Sl ia fo t ye i e e il i o n h a l me I o i o r al t i y mn c h rc e fb e. hi r ce r i w AT a o ta tm c b s i t tJ e vtd n is c aa tr o n ] s a t l ve s VB b u ao d a i .mmu o o i e 3h o o i e n s n lgc s d , l ia p lc t n, mp ia in a d p o lms t e k e m . t v ci c la p i i u n ao c o l to r be o b c n d wi
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比较

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比较杜辉;付勤【摘要】背景:骨移植是一种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常用的方法,并且可以选择同种异体骨移植或者自体骨移植,两种骨移植方法各有优缺点。
目的:对比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在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方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骨移植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
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5.8±1.2)周、(5.8±1.5)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6.1±1.3)周、(6.1±0.8)个月,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10.45±1.53),(13.58±1.69)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表明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自体骨移植在促进骨骼愈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BACKGROUND:Bone grafting is a commonly use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limb comminuted fractures, including alogenic bone transplantation and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both of which have their own merit and demeri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one alograft and autograft in repairing limb comminuted fract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bone healing and bone activity.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49 cases of limb fracture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logenic bone transplantation) andobservation group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according to treatment methods. Clinical healing time, bony union time, and 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bone healing time and bony union time were (5.8±1.2) weeks and (5.8±1.5) months, respec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1±1.3) weeks and (6.1±0.8) months,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10.45±1.53) μg/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3.58±1.69) μg/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mark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oth of alogenic bone transplantation and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the repair of limb comminuted fractures, but the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promotion of bone healing ability.【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5页(P1206-1210)【关键词】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四肢骨折;粉碎性骨折;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作者】杜辉;付勤【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文章亮点:1在临床骨移植过程中自体骨具有无排斥和取材方便及成骨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但治疗过程中也会导致一定二次创伤的出现,并有可能会因为取骨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而且,受到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及骨折创伤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所需骨量方面也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洪汉标;陈楷正;陈坚;曾庆有;邱俏峰【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69例骨缺损、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异体骨移植手术,观察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移植后结果以Mankin等所提出的评定标准为原则优34例,良22例,中5例,差8例.出现局部排斥反应8例,予反复抽吸积液及抗排斥反应治疗5~51 d后症状消失,愈合时间5~14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采用大块异体骨重建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为治疗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01【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外科手术;创伤和损伤;骨肿瘤【作者】洪汉标;陈楷正;陈坚;曾庆有;邱俏峰【作者单位】515154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515154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515154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515154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515154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严重创伤、骨髓炎及骨肿瘤等常导致骨不连甚至骨缺损,给骨科治疗带来许多困难[1]。
传统的骨移植材料是自体骨及亲属骨的移植,因其来源有限、二次伤害、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感染机会等原因限制其临床应用,而同种异体骨取材广泛,可减少手术的难度及受骨者的痛苦,弥补了自体骨及亲属骨移植的不足,通过临床应用研究,同种异体骨可广泛应用于骨缺损及骨不连的治疗。
本文回顾我科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情况,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缺损、骨不连需要进行骨移植的患者69例,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16~66岁。
其中巨细胞瘤21例,骨肉瘤10例,动脉瘤样骨囊肿7例,平滑肌肉瘤2例,骨软骨瘤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4例,骨化性纤维瘤合并病理性骨折2例,化脓性骨髓炎并骨缺损8例,粉碎性骨折7例,骨折不愈合5例。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与软骨修复

1、骨软骨移植物的保存方法
保存目的:
为患者移植手术赢得充分的时间:
移植物传染性疾病的监测; 移植物的包装与运输; 手术前准备;
保持关节软骨移植物的活性; 降低移植物免疫原性,降低免疫排斥发生
我们实验液体保存8周,细胞存活率 76%。
液体保存优于冷冻保存。
组织培养和冷冻保存细胞存活 率比较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周 8周
对照组 组织培养组 梯度降温组 连织培养法〉梯度降温法〉连续降温法
2、免疫原性研究
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也证实异体软骨移 植通常不引起较为剧烈的免疫反应。
新鲜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长期随访发 现,部分患者因时间延长而出现移植物 吸收现象,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实验结果
100
(%) 90
80
70
60
A组 50
B组
40
C组
D组 30
20
10
0
0.5h
8d
15d
30d
60d
图1 MHC-Ⅰ抗原测定表达率组间方差分析结果
2、细胞内冰晶形成:细胞内冰晶形成产生 的溶剂效应导致细胞器膜的损伤,此外,细 胞内冰晶还对细胞内容物造成直接的物理损 伤。提示细胞死亡。
冷冻造成软骨细胞损伤
透射电镜 正常的软骨细胞 ×1万
透射电镜 冻伤的软骨细胞 ×1万 透射电镜 部分自溶的软骨细胞×2500
低温保护剂
低温保护剂主要有:
非渗透性低温保护剂:PVP(聚乙烯吡 咯),葡萄糖右旋糖苷,HES(羟基乙烯淀 粉胶)等。使细胞脱水,从而减少对冻伤的 敏感性。 效果不理想。
同种异体趾骨移植再造拇指的现状与研究

同种异体趾骨移植再造拇指的现状与研究拇指再造是治疗拇指缺损的主要方法。
传统的再造材料是自体足趾及髂骨等,自体骨移植作为一种常用技术,具有骨生成能力强、容易愈合的特点,临床上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但增加新的创伤,增加感染机会并破坏供骨部位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有时病人并不愿意拆东墙补西墙而限制其临床应用。
自1941 年提出骨库概念[1]以来,异体骨的研究和应用日趋活跃。
同种异体骨来源丰富,不受形态、大小限制,并有生物活性,随着同种异体骨保存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众多骨库的建立,异体骨移植已被普遍接受,并大量应用于临床,而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特别是异体趾骨移植再造拇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同种异体趾骨移植再造拇指的研究进展,从趾骨保存、灭菌、愈合机制、免疫原性及处理方法等方面综述如下。
1 同种异体趾骨的成骨效应同种异体趾骨移植愈合过程符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既移植骨再血管化、新骨形成、宿主骨床与移植物连结而实现骨掺入的过程。
移植骨在宿主部位所起的成骨效应,主要表现为自身成骨作用、骨诱导作用、骨传导作用。
因库存同种异体骨的细胞成分多已死亡,也就不具有自身成骨能力,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愈合主要是依靠骨传导作用和骨诱导作用。
脱钙骨基质移植的体内成骨主要依靠其骨传导作用,而不是骨诱导作用[2]。
近年来,研究发现移植骨具有诱导新骨形成的作用,即移植骨具有能诱导宿主间充质细胞转化成为具有成骨能力的因子,因而提出“同步取代”学说。
认为骨传导协同骨诱导作用,在骨缺损的修复的过程中起相辅相成的作用。
2 供骨的制备与贮存同种异体趾骨的灭菌即使对供体严格筛选,在无菌状态下制备,仍然无法避免细菌污染。
因此,灭菌是制备同种异体趾骨的重要环节。
自70 年代末,美国肌肉骨骼组织库协会曾颁布一份“肌肉骨骼组织库要领”,目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按照这一标准选择供体、储存标本,有效地排除了潜在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等。
目前,国内外骨库的异体骨的灭菌方法主要有辐射灭菌和化学灭菌。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现状和展望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现状和展望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为那些面临生命危险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然而,器官捐赠和移植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器官匮乏、器官排斥等。
本文将探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潜力。
一、人体器官移植的定义及发展历程人体器官移植是指将某个人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的体内,以改善受者的生理功能。
这项技术开始于20世纪初,第一次移植的是肾脏。
此后,人体器官移植在心脏、肝脏、肺、胰岛、手臂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今,人体器官移植已成为一门现代医学学科,为那些患有严重器官损伤或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
二、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现状尽管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我们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1. 器官短缺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器官短缺的问题。
由于器官捐赠比例较低,只有少数人可以得到所需的器官,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及时治疗,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2. 移植排斥人体器官移植通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
然而,这些药物有许多副作用,且长期使用会增加感染和肿瘤发生的风险。
此外,尽管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移植体的排斥反应,但仍有许多患者无法耐受免疫抑制剂,导致移植失败。
3. 手术复杂度人体器官移植手术非常复杂。
手术过程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和严格的操作流程。
另外,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具备高度的技能水平和对患者的关爱和关注。
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趋势尽管如今我们仍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新的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用于生产移植组织和器官。
这将有助于缓解器官短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消除排斥反应的风险。
2. 器官再生技术科学家正在探索新的器官再生技术,将有助于修复因疾病或损伤而受损的器官。
这项技术有望缓解对器官捐赠的需求,并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的免疫反应

是影响移植成败的关键因 素。本 文概述 吻台血管 的同种异体 骨关节移植的抗原性 、 排斥 反应 及影 响其 免痤 反应的相关 因
素。
MH C限制性, 局部炎性环境和 某些细胞 因子的作用下 可污 但 导 或 增 加 MH C抗 原 的 表达 。 _ 2 2 吻合血 管的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引趋 的免疫反应
种异体 骨关 节 移 植 的 抗 原 来 自 由主 要 组 织 相 容 性 复 合 体
( C) 定 的 细 胞 表 面 糖 蛋 白 抗 原 。 即 MH - MH 决 C I和 MH - CⅡ 型 抗 原 。骨 关 节 组织 中 . 髓 细 胞 、 细 胞 、 成 骨 细 胞 表 达 骨 骨 及 这两 类 抗 原 . 破 骨 细 胞 表 达 MHC I类 抗 原 . 不 能 完 全 挥 而 - 但 除其 不表 达 MHC Ⅱ类 抗 原 。 关 节 软 骨 和 关 节 囊 以 及 骨 组 织 -
近3 0年来, 随着显徽 外科技术的不断发 展, 吻合血 管的骨
移 植 在 修复 重 建 外 科作 用 也 日益 重 要 , 别是 在 因 外 伤 、 性 特 恶 骨 肿 瘤 切 除 以 及 先 天性 骨 缺 损 引起 的 太 段 骨 关 节 缺 损 治疗 中
的免疫反应很少见 , 而且 一般没 有检 出血型抗 体。特异性 抗 原是指特异性能袁达于某 一器官、 织或细胞表 面的抗原. 组 属
独立 于 HL A抗 原 A O 血 型 抗 原 之 外 的 一 类 抗 原 系 统 。 Y r B ad 等则 描 述 了 肾血 管 内皮 上 的 组 织 特 异 性 抗 原 系 统 , 可 以 被 它
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张焱;骆宇春;李坤;王亚东;樊嵘【摘要】背景:目前同种异体组织移植成为韧带移植重建的一种选择,同种异体骨-髌腱-骨可作为外侧副韧带重建的一种选择.目的:观察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陈旧性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04/2009-12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收治的Ⅲ度陈旧性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11例,均采用同种异体髌腱解剖移植重建外侧副韧带.结果与结论: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活动范围移植重建后较移植前显著增大(P < 0.05).Lysholm评分末次随访时较移植前显著增加(P < 0.05).移植前内翻应力位X射线平片显示患膝外侧关节间隙较对侧平均增加8~20(12.9±3.5) mm,移植后6个月为-2~3 (1.0±1.9) mm,与移植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对陈旧性外侧副韧带损伤进行重建,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对其他软组织重建提供保护作用.%BACKGROUND: Allogeneic tissue transplantation has become a choice of ligament graft and reconstruction, and allogenic bone-patellar tendon-bone graft is a method for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reconstruction.rn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llogenic bone-patellar tendon-bone graft for chronic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rnMETHODS: From April 2008 to December 2009, 11 cases of III degree chronic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with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by allogenic bone-patellar tendon-bone graft.rnRESULTS AND CONCLUSION: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12-15 months. The wound healed by first intention. Themovement ranges of the kne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reoperatively (P < 0.05). The Lysholm scroe at the last follow-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ly. Preoperative varus stress radiographs demonstrated the knee lateral joint space increase of 8 to 20 (12.9?.5) mm in averag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alateral, the knee lateral joint space was 2-3 (1.0?.9) mm at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side (P > 0.05). Reconstruction of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with allogenic bone-patellar tendon-bone graft is a viable option to treat chronic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tears, and can restore normal varus stability, and plays a protect effect on other soft fissue repair.【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2(016)031【总页数】4页(P5747-5750)【关键词】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重建【作者】张焱;骆宇春;李坤;王亚东;樊嵘【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江苏省无锡市,214044;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江苏省无锡市,214044;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江苏省无锡市,214044;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江苏省无锡市,214044;解放军第101医院骨科,江苏省无锡市,214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7文章亮点: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对陈旧性外侧副韧带损伤进行重建,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对其他软组织重建提供保护作用。
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移植的现状

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移植的现状摘要】对于关节毁损的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临床的一大难题。
人工假体关节置换是目前修复重建关节缺损的有效手段,但对于我们运动强度较大的青少年患者并不适用。
自体关节移植不产生排斥反应,是修复关节毁损的理想方法。
但供体来源紧缺,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异体关节来源广泛,具有类似的自然结构、形状、强度、骨诱导能力,可以充分满足临床需要。
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骨已成功地应用于关节修复及关节移植手术,本文综述近几年的对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的特殊处理的措施,以及临床上对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后远期疗效分析。
此外,还简要描述临床上同种异体关节移植的未来及展望。
【关键词】同种异体低温冷冻关节移植【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343-02创伤性骨与关节端缺损治疗一直是我们骨科临床上的难点。
创伤导致骨关节端缺损后如何修复重建毁损的关节结构与功能?二十世纪70年代,西方以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关节端缺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1]。
随着人工关节假体材料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体大关节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如膝关节、髋关节,肩肘关节置换也有相关报道。
但手部关节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僵硬缺损的治疗以及远期的关节退化,一直是临床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
同种异体关节移植术后关节软骨塌陷与吸收。
如何通过相应的处理得到一个有利于软骨成活且免疫原性低的异体关节移植材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的降低免疫原性的预处理的方法:(1)低温冷冻法:样本由常温状态浸入冷冻液(主要由2.0mol/L二甲基亚砜组成),经过3个梯度降温至深低温(-70℃),平衡60min,直接投入液氮中。
样本在液氮中保存14d以上。
使用前将样本取出,37℃水浴复温,平衡液洗脱。
然后用于关节及软骨移植手术[2]。
随着低温医学的发展,深低温冷冻方法已经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软骨保存方法之一,而且伴随着冷冻参数、低温保护剂、冷冻程序等方面的不断改进,此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
研究的开题报告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与传统方法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生物力学特征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随机分为同种异体BPTB组和自体BPTB组,术后24个月
进行随访。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生物力学指标、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探
讨同种异体BPTB重建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生物力学;功能评分;并发症
Introduction:
前交叉韧带断裂是膝关节常见的损伤之一,常需要进行重建手术。
自体BPTB是常用的重建材料之一,但其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手术后局部疼痛、肢体无力等。
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同种异体BPTB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同种异体BPTB重建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Methodology: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为同种异体BPTB组和
自体BPTB组,术后24个月进行随访。
同种异体BPTB组从同种异体骨库中选择合适
的BPTB用于重建,自体BPTB组则采用受试者自身的BPTB进行重建。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生物力学指标、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
Expected outcomes:
本研究预期能够探讨同种异体BPTB重建与自体BPTB重建在生物力学、功能评
分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并验证同种异体BPTB重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结果将为
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材料提供更加客观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移植的现状发表时间:2015-02-04T16:46:58.1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黄美全谢松林[导读] 随着人工关节假体材料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体大关节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如膝关节、髋关节,肩肘关节置换也有相关报道。
黄美全谢松林(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足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摘要】对于关节毁损的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临床的一大难题。
人工假体关节置换是目前修复重建关节缺损的有效手段,但对于我们运动强度较大的青少年患者并不适用。
自体关节移植不产生排斥反应,是修复关节毁损的理想方法。
但供体来源紧缺,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异体关节来源广泛,具有类似的自然结构、形状、强度、骨诱导能力,可以充分满足临床需要。
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骨已成功地应用于关节修复及关节移植手术,本文综述近几年的对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的特殊处理的措施,以及临床上对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后远期疗效分析。
此外,还简要描述临床上同种异体关节移植的未来及展望。
【关键词】同种异体低温冷冻关节移植【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343-02创伤性骨与关节端缺损治疗一直是我们骨科临床上的难点。
创伤导致骨关节端缺损后如何修复重建毁损的关节结构与功能?二十世纪70年代,西方以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关节端缺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1]。
随着人工关节假体材料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体大关节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如膝关节、髋关节,肩肘关节置换也有相关报道。
但手部关节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僵硬缺损的治疗以及远期的关节退化,一直是临床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
同种异体关节移植术后关节软骨塌陷与吸收。
如何通过相应的处理得到一个有利于软骨成活且免疫原性低的异体关节移植材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的降低免疫原性的预处理的方法:(1)低温冷冻法:样本由常温状态浸入冷冻液(主要由2.0mol/L二甲基亚砜组成),经过3个梯度降温至深低温(-70℃),平衡60min,直接投入液氮中。
样本在液氮中保存14d以上。
使用前将样本取出,37℃水浴复温,平衡液洗脱。
然后用于关节及软骨移植手术[2]。
随着低温医学的发展,深低温冷冻方法已经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软骨保存方法之一,而且伴随着冷冻参数、低温保护剂、冷冻程序等方面的不断改进,此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但是,迄今为止,深低温保存方法,其保存后细胞存活率仍很低。
有文献报道以羊软骨为实验对象研究结果显示,软骨基质中的水分在冷冻过程中形成冰晶,对细胞活性有明显的损伤[3],保存2个月时,软骨细胞存活率仅为51.6%。
因此,对软骨冷冻方法的改良或者新方法的发明,将对推进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Song等[4]采用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的大面积同种异体关节软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关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即保持正常的细胞形态以及合成基质和II 型胶原的能力。
张东等[5]认为一旦给予了有利于软骨修复飞因素和环境,软骨细胞可以再分化,恢复其原有特性。
陆军[6]等研究认为梯度降温有利于保持冷冻骨关节移植物中关节软骨细胞的活性,而且细胞的活性与保存的时间没有关系。
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移植的同时要求尽量降低移植物的低免疫反应。
关节软骨是我们人体内仅次于角膜的第2种弱抗原性物质组织,移植后免疫反应很弱,冷冻保存可降低关节软骨的抗原性,使移植物存活时间较长[7]。
李宝文等[8],认为关节内错位不平整可以导致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但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关节软骨面受到宿主关节液中的胶原酶及溶酶体酶的侵蚀而使胶原纤维断裂、撕脱、蛋白多糖丧失而致[9]。
Evans等发现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合成能力与年龄呈负相关,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可能是由于软骨细胞死亡或/和细胞不能有效复制导致。
(2)玻璃化法:样本在4℃条件下经6个梯度玻璃化溶液(主要由3.5mol/L二甲基亚砜和3.5mol/L乙酰胺组成)浸泡后,直接投入液氮中,样本在液氮中保存14d以上。
使用前将样本取出,37℃水浴复温,经6个梯度由玻璃化溶液洗脱至含有1M蔗糖的平衡液,然后用于软骨移植手术。
[10]玻璃化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非结晶状态(玻璃状态)的过程,其与液体转变为结晶的冻结过程不同,玻璃状态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关系与液态相比,未发生显著变化,其本质在于液体在冻结中形成高粘稠状态,但其内部无结晶或仅有少量结晶[11]—[13]。
在玻璃状态下,物质的成分、结构保持长期稳定。
早于1985年Rall等[14]就研究认为,采用玻璃化法保存组织,比冰冻法引起的组织结构变化更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组织保存方法。
目前,多种组织可应用玻璃化法进行保存[15]-[16]采用玻璃化法用于关节软骨的保存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Hunziker等[17]研究发现,关节软骨经玻璃化法冷冻保存,其复温后可见胞外基质分泌,其细胞周边可见明显胶原纤维样微丝出现。
Jomha等[18]研究了二甲亚砜不同浓度下冷冻保存猪关节软骨,电镜扫描结果显示,二甲亚砜在低浓度组中(1、3、5M)细胞基质中可见大量结晶和明显的破裂出现,而高浓度组中(6、7M)细胞外溶液发生玻璃化现象,细胞基质中只有少量结晶形成,且出现的裂隙较小,该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化法保存软骨组织可以明显减少软骨基质破裂。
Song等[19]进行了玻璃化法保存兔膝关节软骨的实验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经玻璃化法保存后。
软骨细胞成活率可达80%以上。
在该研究基础之上,他们又实施玻璃化法保存兔膝关节软骨的同种异体移植实验[20],研究结果显示,玻璃化法保存软骨复温后异体移植后,其修复区组织与新鲜自体移植组的相似,而采用传统方法保存的异体软骨进行移植后形成大量纤维原细胞样细胞,该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化法保存关节软骨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2 临床上对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后并发症1908年,Lexer等团队进行了异体关节移植手术,23例全膝关节、11例半膝关节,随访15年,50%的成功率。
随后也有相关的报道,以异体大关节移植为主,其中核心的问题仍然是异体材料的免疫排斥反应,骨折端均愈合可,但关节软骨的退变及软骨的再生问题导致移植的关节失败。
虽然处理时应用了相应的保护剂,且术后早期开始活动,对于软骨组织的保护与再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在长期的应用中随后发生的退变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Minkin等[22]通过对144例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患者随访发现,只有约56%的患者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异体骨发生骨折、术后过早及不恰的功能锻炼、内固定的方法或过早取出内固定和外伤有关,骨折不愈合可以伴随着异体骨的吸收。
同种异体骨移植术3年后,移植骨块渐趋于稳定[23],一般不会出现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自体骨逐步爬行替代移植骨使关节日趋稳定后,关节活动量可以较前明显增加。
纪方等[24]对70例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0.5年的患者随访后发现,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骨性关节炎发生,严重程度差别较大,然而大都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对于少部分要求较高的患者可以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受限的问题。
3 临床上对同种异体关节移植远期临床应用前景:同种异体关节移植经历上百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科研与相应的临床资料。
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就其更接近人体自然解剖形态,材料来源广泛,可替代毁损的相应关节而长期存活表现出自身的优势。
特别是目前手部人工关节假体对于临床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异体关节移植在手外科的应用引起人们兴趣与重视。
选择合适的异体关节材料处理方法,追求最大限度地保存关节的活性,尽可能地降低关节的免疫原性,重视关节软骨的保护与再生等都是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
而且伴随着冻存技术、免疫耐受机制研究、组织工程技术等的发展,异体关节移植有希望取得更加满意的疗效,并成为改善手部关节功能的良好生物材料。
当今医学免疫学及细胞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生长因子BMP、bFGF及生物膜技术的应用,组织工程学的兴起和克隆技术、基因疗法的应用为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客观条件。
也为今后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1]Volkov M. Allotransplantat ion of joint s[ J] . J Bone Joint Surg, 1970, 52B:49- 53。
[2]魏民,张伯勋,王宁,等.玻璃化法与低温冷冻法保存兔关节软骨异体移植的实验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 (13):2453-2455.[3]Williams RJ 3rd, Dreese JC, Chen CT. Chondrocyte survival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hypothermically stored cartilage: an evaluation of tissue used for osteochondral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Am J Sports Med. 2004;32(1):132-139.[4]Song YC, An YH, Kang QK,et al. Vitreous preservation of articular cartilage grafts. J Invest Surg. 2004;17(2):65-70.[5]张东,卢世璧,赵斌,等.兔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改变生存环境后的转归[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12-2413.[6]陆军,吴苏稼,施鑫.大块骨关节软骨冷冻保存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3):226-229.[7]杨贵勇,卢世璧.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6,3(1):54-55.[8]李宝文,高政,刘丽梅,等.兔关节内骨折错位关节软骨的自身修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20-222.[9]郑信民.异体软骨移植临床应用探讨[J].陕西新医药,1981, 10(12):4-7.[10]魏民,张伯勋,王宁,等.玻璃化法与低温冷冻法保存兔关节软骨异体移植的实验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 13(13):2453-2455.[11]Liang Y, Fu XW, Li JJ, et al. DNA methylation pattern in mouse oocytes and their in vitro fertilized early embryos: effect of oocytevitrification[J]. Zygote,2012:1-8.[12]Patakine Varkonyi E, Horvath G, Sztan N, et al. Vitrification of early avian blastodermal cells with a new type of cryocontainer[J]. Acta Vet Hung,2012,60(4):501-509.[13]Liu J, Cheng KM, Purdy PH, et al. A simple vitrification method forcryobanking avian testicular tissue1, 2 [J]. Poult Sci,2012,91 (12):3209-3213.[14]Rall WF, Fahy GM. Ice-free cryopreservation of mouse embryos at -196 degrees C by vitrification[J]. Nature,1985,313(6003):573-575.[15]Guerin JF. Vitrification of oocytes and embryos: the law, the results,the future[J]. Gynecol Obstet Fertil,2012,40 Suppl 1:24-27.[16]Khan M, Zafar S, Syed S. Cryopreservation of embryos byvitrification at a private sect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facility in Karachi[J]. J Pak Med Assoc,2012,62(9):887-892.[17]Hunziker EB, Wagner J, Studer D. Vitrified articular cartilage reveals novel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respecting extracellular matrixarchitecture[J]. Histochem Cell Biol,1996,106(4):375-382.[18]Jomha NM, Anoop PC, McGann LE. Intramatrix events during cryopreservation of porcine articular cartilage using rapid cooling[J].J Orthop Res,2004,22(1):152-157.[19]Song YC, Lightfoot FG, Chen Z, et al. Vitreous preservation of rabbit articular cartilage[J]. Cell Preserv Technol,2004,2(1):67-74.[20]Song YC, An YH, Kang QK, et al. Vitreous preservation of articular cartilage grafts[J]. J Invest Surg,2004,17(2):65-70.[21]Mankin H J, Hornicek F J. Treatment of giant cell tumors with allograft transplants: a 30- year study [ J] .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5, 439: 144- 150.[22]Mankin H J, Gebhardt M C, Jennings L C, 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allograft replac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bone tumors[J] .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6, 324: 86- 97.[23]纪方,刘植珊,孙庆斌,等.大段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8):73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