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套(全册)

合集下载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第二册同步导学案: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第二册同步导学案: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
四:学后反思
备注
检测案——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姓名:
1.人口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根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71%,人口死亡率为0.66%,人口模式类型接近:()
1、根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特征,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为“高高低”、“高低高”和“低低低”三种。说说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各属于哪种类型?并用线将它们连起来。
高高低原始型
高低高传统型
低低低现代型
2、某经济开发区现有人口总数50万,平均每年出生人口2500人,平均每年死亡人数1500人,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每年大约有5000人迁入并定居到本区。问:
⑶、我国20世纪60和80年代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过渡型
3.右图是芬兰1785~1976年人口再生产转变示意图,读图判断属于芬兰当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
A.AB.BC.CD.D
读左图
4.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
5.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
课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姓名:
一、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其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二、课前预习
1、世界人口问题
问题:
世界人口问题特点:
a
b
c
2、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
问题:
影响:
措施:
3、发达中国家人口问题
问题:
影响: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

学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掌握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的判读方法。

2.了解金字塔图的组成和结构、用途、掌握其判读方法。

3. 掌握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4.了解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常见的人口统计图主要有哪些?利用地理统计图的作用(有什么好处)?类型: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包括坐标图(如:、)和结构图(如:、)两大类。

作用:利用地理统计图可以是枯燥的数字变得、,便于分析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例1 读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绘制出相应的柱状统计图,并思考还可以采用哪些统计图?年份出生率% 死亡率% 年份出生率% 死亡率% 年份出生率% 死亡率% 1949 3.60 2.00 1965 3.79 0.95 1985 2.10 0.68 1952 3.70 1.70 1970 3.34 0.76 1990 2.10 0.67 1957 3.40 1.08 1975 2.30 0.73 1995 2.10 0.67 1962 3.70 1.00 1980 1.82 0.63 2001 1.34 0.64例2 根据下表,设计绘制一幅“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的饼状统计图。

海拔(米)<200 20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 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56.2% 24.0% 11.6% 4.4% 2.3% 1.5%问题2 什么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如何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有哪些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垂直方向代表,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扩张型(年轻型):下宽上窄的形状,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将是趋势。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高中地理第______周第______个主编:______评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 使用日期 ______年______ 月______日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对比不同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异同。

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及成因,分析区域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城镇化的特点及所处阶段,分析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人地协调观:理解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城镇发展的制约。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对比1. 基本情况如表所示:[知识点]城镇化[答案]早晚工业化晚快大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后期成熟阶段[解析]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发达国家工业化早,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在速度减缓,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晚,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城市化的标志主要包括三方面: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最早完成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城镇人口比例大,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2. 发达国家城镇化的新特点【小题1】1. 形成大城市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进一步扩展。

在一些城市密集地区,城市不断向四周蔓延,使城市与城市间的分界日渐模糊,城市在地域上出现连成一片的趋势,从【小题2】1. 重视城镇创新和城镇质量改善等新理念。

[知识点]城镇化【小题1】大城市群大西洋城市群太平洋城市群西北部城市群【小题2】郊区化城市智慧城市[解析]【小题1】城市在地域上出现连成一片形成大城市群,如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导学案:第二单元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管理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导学案:第二单元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管理

学案(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单元活动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功能2. 知道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检测及经济活动中的应用3.知道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有何优点?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对地理信息进行、、和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有、、及时的优点。

问题2地理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有哪些类型?(1)数据:反映事物地理空间位置的信息。

例如:城市的经纬度坐标。

(2)数据: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反映事物其他特征的信息。

例如:城市人口、经济总量。

问题3 试描述地理信息系统是工作的流程?信息源→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信息→模拟结果与决策方案等。

(1)数据采集:来源主要为现有地图数据、遥感数据、统计报表、GPS数据其他形式数据。

(2)数据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空间模型和数据模型。

空间模型用点、线、面表示地物的空间特征(位置、形状)和属性(种类、大小)。

数据模型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所要表示的内容转变成数值。

(3)数据库:地物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各项组合,构成某一主题的图层就组成GIS的数据库。

(4)数据分析:按一定规则对研究的局部进行空间分析。

数据库中各图层上有关的数据都可供分析所用。

(5)信息显示与输出:将系统处理、分析的结果,形成可供研究、规划和决策人员使用的产品,主要形式有地图、文本、表格、图象等。

问题4 地理信息系统由那几个基本部分构成?(1):指计算机、数字化仪、扫描仪、等用于接收、存储、处理、显示地理信息所需要的各种设备。

(2):指用于采集、处理、显示地理数据的各种应用程序。

(3):系统程序处理的对象,指以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数据,可以是图形、图象、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多种格式。

(4):指设计、维护系统的专家以及使用的工作人员。

(5):包括区位选择模型、交通规划模型、区域发展预测模型、地学模拟模型以及地学专家系统等。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 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导学案 4.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 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导学案 4.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热点链接】上海先后出台《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增强垃圾综合治理实效,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垃圾全程分类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

说说上海市区如何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

提示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稳步拓展强制分类实施范围。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水平1:根据资料,说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水平2:根据资料,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判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水平3:运用地理资料,分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水平4:结合区域资料,确定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差异。

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某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人地协调观:结合资料,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控人类活动,解决环境问题。

综合思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施途径。

区域认知:结合地理资料,分析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结合地理资料,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提出对应解决措施。

结合身边地理事物和现象,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概念:是指全球普遍存在或者带来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

2.类型:01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产生的原因(1)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02掠夺式开发加快了资源耗竭速度。

(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随着自然资源大量开发利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温室效应增强,并引发了03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鲁科版高一地理教案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全部教案

鲁科版高一地理教案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全部教案

鲁科版高一地理教案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地
理必修全部教案
概述
本文档提供了鲁科版高一地理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全部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

目标
- 提供高一地理教学准备和教案
- 和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课程对接
内容
本文档包含了高一地理必修课程的所有教案,以满足教师教学需求。

每个教案都按照教学顺序组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

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教案,根据教案提供的教学指导进行课堂教学。

教案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和提高研究效果。

注意事项
- 本文档提供的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修改。

- 在使用教案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课堂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 教师应遵循学校和教育局的教学要求,确保教学质量。

总结
本文档为鲁科版高一地理教师提供了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全部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教案,并根据教案提供的教学指导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确保教学质量。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姓名____班级____使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结构的意义 学习目标:1、掌握影响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能够分析城镇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合理布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1. 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

国外学者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总结为以下几种:[知识点]城乡空间结构[答案]同心圆多扇形或楔形地价高新的核心[解析]同心圆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各功能区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自核心向外扩展。

同心圆模式由多个同心圆组成。

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多核心模式: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市中心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

(二)城镇功能区的影响因素1. 综合分析,影响城镇功能区的因素较多,比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环境因素等。

【小题1】1. 经济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①、②的远近。

交通便利的地区地租高,与市中心距离越近地租越③。

如图所示:【小题2】1. 社会因素:①、社会地位、知名度、种族、生活方式、宗教等因素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小题3】1. 历史因素:早期的①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城市土地的利用随历史而变。

【小题4】1. 行政因素: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或规划不同的①。

【小题5】1. 环境因素:影响产业的布局,特别是工业的布局,且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环境因素影响下,工业区的布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布局(2)有水源污染的企业(3)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企业布局时远离农田和居民区[知识点]城乡空间结构[答案]【小题1】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高【小题2】收入【小题3】土地利用【小题4】功能区【小题5】下风向垂直郊外上风向下风向下游水源地【小题1】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导学案:1.3 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导学案:1.3 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学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 我国和世界的人口分布规律。

2.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3.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内函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 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规律?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世界人口地理分布格局如何?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2.具体表现:①北半球纬度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炎热的赤道,严寒的高纬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②湿润的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干旱的内陆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③海拔较低的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3.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沿海的平原丘陵地区。

4.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主要有、、、。

例题1 下列4个地区中,人口最稀少的是( )A.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B.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C.中国的长江流域D.欧洲的多瑙河流域例题2下列国家中,人口分布不均现象最显著最突出的是( )A.德国B.法国C.埃及D.意大利例题3 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疏密的分界线大致是( )A.内蒙古的黑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B.黑龙江的漠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C.内蒙古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D.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问题3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有那些?具体如何影响到人口分布?1 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地形】人口稠密,、地区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

降水:降水少的地方人口,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水资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状、状和片状分布。

【土壤】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也影响着人口分布。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水平、方式、交通运输条件等。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导学案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导学案

课堂导学案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素养目标】1.结合实例,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异同,概括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最佳运输方式的选择。

2.新运输方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自主预习】1.现代交通主要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管道五种。

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是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评价时应从其优缺点、【对点演练1】巴拿马运河受宽度和水深的限制,目前仅可通航7.6万吨级以下轮船,更大型轮船的货物则需分装、转运。

轮船通过运河的时间约9小时。

近期,哥伦比亚拟修建一条铁路,长约220千示意巴拿马运河和哥伦比亚10小时。

图3米,预计通过时间为拟建铁路的位置。

分)说明与巴拿马运河相比,哥伦比亚拟建铁路在运输方面的优缺点。

(10】合理运输方式的选择【互动探究一 P87知识窗文字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教材千千米至55080千米内采取_______运输方式; 80_____ 550千米以外应采取米应采取_______运输方式; _______。

运输方式;最昂贵的运输方式是给下列货物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2. 货物运输的起止点运输货物及数量合理的运输方式 5吨天津市北京市海虾天津市海盐3万吨香港岛上海大1万武汉北京急救药乌鲁木鞍山钢10万北京大庆油原2万大连【知识总结】【互动探究二】新运输方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1.新运输方式主要类型有那些?2.结合地面铁路,分析地铁的优缺点?3.海底隧道的优缺点?4.共享单车的对城市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共享单车的发展带来哪些问题?对城市共享单车的发展有何好的建议?【当堂达标检测】右图是四种运输方式的距离与运价关系图,读图回答3-4题。

1.图中的A、B、C、D四条曲线分别代表A. 铁路、管道、公路、空运B. 公路、铁路、空运、管道空运、海运、公路、管道 C.D. 水运、铁路、公路、空运2.从大庆运输5万吨原油到福建泉州的炼油厂,最合理的运输方式A.铁路、海运B. 管道、海运C.管道、铁路D.铁路、公路(2017.海南卷)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

鲁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2 全册PPT导学案配套课件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必修2-地理

鲁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2 全册PPT导学案配套课件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必修2-地理

出生率和死亡 率都比较高,自然 增长率 低 ,且 波动大,人口处于 相对静止或低速 增长阶段
出生率快速 下降 , 出生率进
出生率较高,死亡
一步下降,死
死亡率持续下降并达 率明显 下降 ,自然
亡率

,
增长率 上升 ,人口 规模迅速扩大
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 逐渐下降,人口规模增
自然增长率 很 低 ,人
长趋缓
要点探究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 三种生育率方案 (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答案】 (2)B 【解析】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可持续 发展。a方案生育率较低,人口老龄化问题较 严重;c方案生育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对资 源、环境压力较大,容易引发人口问题;b方 案生育率介于a、c两种方案之间,人口增长 较均衡,比较合理。
图表解读
1.教材第2页,图1-1-2 该图表明了约1万年以来人口增长的趋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人口
数量。从整体来看,人口呈加速增长趋势,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此类图的阅读一定要看清楚纵、横坐标 的含义,注意相邻两坐标值间的差是否相等,以免出现判断失误。图中曲线表示了 世界人口的变化,人口增长曲线坡度的陡缓能反映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在同 一幅图中,曲线坡度越陡,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知识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发展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 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 自然增长率 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课前梳理
2.人口增长阶段及模式
名称 原始低增长阶段 高增长阶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学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的增长十分;2、18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大大,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率随社会经济条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

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

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

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

人口增长的速度开始减缓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

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甚至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高、、低(型)高、、高(型)高、低、高(型)低、、低(型)开始出现的时间、国家农业社会时期出现在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一般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开始进入这个阶段欧美发达国家一般在20世纪0年代前后开始进入这个阶段国家目前分布地区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大多数国家大多数发达国家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

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问题典型国家举例表现后果对策发达国家保持较水平人口增长和人口化劳动力、青壮年负担等采取鼓励的政策,并接纳自发展中国家水平较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以及0∽14岁的少儿比重等问题不利于等问题的解决大多赞同实行政策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题:3190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A十分缓慢B迅速增长速度加快D保持稳定4从图示看,177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A①②④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③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A美国、加拿大B澳大利亚、韩国巴西、埃及D中国、新加坡8自然增长率迅速提高的人口增长阶段是()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9在新的世纪里,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10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问题失业问题D居住条差的问题。

高中地理 3.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3.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学案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课前预习【目标导航】1、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

【预习提示】预习时,把握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这条主线,通过对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就比较容易地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原因,对中国工业地域的发展提供些有益的启示。

由于第一节已经学习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和工业生产虽形式内容不同,但它们对地理环境影响本质是一样的。

预习中,重在分析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举例、同学讨论得出。

学习时,建议大家联系本地区实际,对本地区进行调查研究,这样即可以增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又能强化对本课时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自主预习】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靠近工业集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模效益目的过分集中问题:工业分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新兴工业)↑←←工业地域条件→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

2、不利影响:不利影响: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预习自测】1、下列工厂中存在着产品上的工业联系的是()①纺织厂、印染厂②钢铁厂、重型机械厂③造纸厂、化纤厂④食品厂、家具厂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在一座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厂房内,有服装、鞋帽、雨伞等多种工厂,它们之间()①存在着紧密的生产联系②基本上无生产上的联系③存在紧密的空间联系④无任何空间上的联系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关于工业集聚的优越性的正确选项有: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③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⑤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4.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最终目的是()A.充分利用各地资 B.实现经营全球化C.使产品接近消费地 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5、能表明工业分散的事例是()①新兴工业区②跨国公司③电子元件与电子装配工厂之间④钢铁城A.①②B.①③C. ②③D.②④课堂学习【合作探究一】1、工业集聚的原因和优势读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2)、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3)、根据惠州音响零件的来源百分比,说明惠州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域分布有什么规律?【合作探究二】2、工业分散的原因和条件天津开发区的摩托罗拉公司是美国设在亚洲的一个分厂,是天津开发区的著名企业,像这样的分厂,全世界还有几个,而摩托罗拉公司的元件生产厂在美国的硅谷,为什么其分厂遍布世界各地?思考讨论:此案例体现了工业生产的何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网络构建】————————————↘→↗工业联系→_______→工业地域↓过度集聚基础条件改善↘↗_______→新的工业地域 学后复习【举一反三】【当堂达标】1、图甲中1-6不同工厂之间的关系属于()A、产品上联系B、空间上联系C、信息上联系D、技术上联系2 、从乙图所示的工业联系看,应符合的工厂是()A、食品厂—木材厂B、汽车厂—纺织厂C、自行车厂—电视机厂D、仪表厂—飞机厂3、图b表示()A、工业的集聚B、工业的分散C、工业的信息联系D、工业的地域联系BB6、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导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导学案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水稻种植农业域类东亚南亚东商品物农分布美国、加拿阿根廷、澳利亚、乌克季风候、林气温带大性气候温带季气气高温多雨、形平坦、劳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区位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达的工业、先的科技件、地人一“大”一“小一“高”三“低生产特商品率高、产规模大、械化水平高专题复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导入学习】一、考点考情分析1、考点对接:(1)农业区位因素;(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3)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考情分析: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

(参照课件)二、复习目标1、获取、解读信息,准确判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判断、分析和阐释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3、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途径【自主学习】一、夯实双基(结合下面的知识体系及教材-----------查缺补漏、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二)农业地域类(三)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可持续发展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分析、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近市场及饲料供应地、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有优质草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区位条西欧、美国、新兰、等经济发达地乳畜阿根廷、南非美国、澳大利大牧场放投入劳动力数典型分布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广人稀混合农业饲养牲畜谷物生产养羊种麦土地交替使用生产交替进行比例由市场决定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可合理有效安排农事适应性强收人稳定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2分布区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东北品粮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表坦,土壤肥沃,源充足,重工业地可提供农业机纬度较高、量不足,辽平原水源不华北作农华北平夏季高温多雨,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旱涝、盐碱风沙严南方田农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原、鄱阳平原、太平原、江平原、珠三角洲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春季低温阴雨,伏旱期高温少雨西北灌溉农业区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低水源紧缺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与高原比较,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受冻害少,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热量不足二、自测练习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课件【完整版】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课件【完整版】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课 件【完整版】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 管理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课 件【完整版】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 量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课 件【完整版】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课 件【完整版】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 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78页 0148页 0269页 0367页 0393页 0454页 0456页 0485页 0487页 0568页
第一单元 人口和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和地理环境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 学用电子地图 第一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附录 中英文地理词汇对照表
第一单元 人口和地理环境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第二单元 城市和地理环境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全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 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人口出生率仍保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在较高水平,但死降,死亡率继续下率、自然增长率都增长率低,且波动亡率迅速下降,人降,并达到低水平,很低。

人口增长缓人口增长特点较大。

人口增长处口自然增长率提自然增长率逐渐降慢,有些国家甚至于相对静止或低速高,人口急剧增长。

低。

人口增长的速度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

开始减缓增长。

高、、低高、、高高、低、高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型)(型)出现在工业化初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期,发达国家一般开始出现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农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国家时间、国家后开始进入这个阶纪初开始进入这个段阶段生活在热带原始森非洲东部的坦桑尼大多数大多数目前分布地区林深处的一些土著亚、肯尼亚等国家国家发达国家居民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

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人口问题典型国长率水平表现后果对策家举例人口增长劳动力、采取鼓励发达保持较和人口青壮年负担的政策,并接国家水平化等纳来自大多面临人口不利于出生率、自发展大多赞同实行然增长,以中国、印度、巴中水平较及 0∽14 岁的基斯坦国家政策少儿比重等等问题问题的解决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 题: 3.1950 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 B.迅速增长 C.速度加快D.保持稳定4.从图示来看,177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A.美国、加拿大B.澳大利亚、韩国C.巴西、埃及D.中国、新加坡8.自然增长率迅速提高的人口增长阶段是()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9.在新的世纪里,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10.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问题C.失业问题D.居住条件差的问题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编写:陆其勇审稿:刘龙华考试要求考点人口迁移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人口迁移1、概念:指人口在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人口迁移的发展及特点:①人类社会早期,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②1 5 世纪末至 1 6 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后,主流是由流向,由地区向地区迁移。

③二战后,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

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由流向。

④二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的大洲是、;一直是人口迁出的大洲是、。

二、人口流动我国当前“民工流”的流向:主要由内地涌向。

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1、人口迁移是各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等差别。

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2、人口移动的效应:①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

(对迁出地与迁入地均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②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促进、的融合和、的交流。

练习巩固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A.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B.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 千米以上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学位,属人口迁移D.凡人口在两地区之间的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2.下列人口迁移,属于自发性迁移的是() A.战争时期的人口迁移 B.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出现的“民工潮” C.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上山下乡”D.由于三峡工程建设引发的人口迁移3.20 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流动人口大量增加B.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城市到农村 C.流动人口大量减少D.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 A.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B.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C.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D.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消失5.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造成西亚外籍劳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这里人口稀少B.石油经济发展 C.地处交通要道D.农业经济发展6.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源条件的改善 B.民族政策的变化C.交通和通讯的进步 D.经济布局的改变7.1979 年深圳人口约 2 万,到 1999 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 167 万,深圳能够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A.设立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 B.矿产资源的开发,工矿业迅速发展C.毗邻香港特区,地理位置优越D.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8.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A.当地人口政策影响的结果B.当地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 C.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结果D.当地农业发达。

粮食产量大9.关于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今天,地球陆地上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有人类活动,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迁移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均有利,不会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D.大量的农村人口涌人城市,既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10.读“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

)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__________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往往造成 ____________;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___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__________地区。

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11.读 20 世纪 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看出,我国人口迁入量最多的地区是、、。

其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3)这一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的大量增加,主要方向是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编写:张君妍审稿:刘龙华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主要分布在:半球的纬度;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千米范围内;近 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的范围内。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主要自然因素包括: A、B、C、D、。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文化等。

其中,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人口的总特征:数量最大,密度高,分布。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多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少;多少。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与的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

2.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丰富程度,水平,发达程度,程度,人口水平及水平。

其中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性和性的特点。

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的生活方式,保证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最的人口数量。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 , ”的基本国策,以谋求。

练习巩固1、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西亚 B.北美 C.大洋洲D.东亚2、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长 C.气候条件优越 D.资源丰富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4、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疏密的分界线大致是()A.内蒙古的黑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 B.黑龙江的漠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C.内蒙古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D.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据此回答 5—6 题。

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 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6、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主要参考() A.土地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矿产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C.光照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D.气候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7、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小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大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8、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是()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实行环境保护的国策 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D.大力提倡高消费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