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7《朱子语类》三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程介绍】:

教者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与我校的诵读经典课程相结合,每周一节,课上师生一起研读经典,课下我们有一周的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大量的查阅资料,筛选、理解和消化信息,这个过程会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理解经典,中国文化经典的精髓也会持久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

《<朱子语类>三则》收录在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共140卷,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收录的朱熹晚年精要语较多,可以纠正其早期著作中的某些不成熟意见,是研究理学的重要典籍。而天理与人欲是理学思想核心问题,教者在设计本课教学之前,研读了大量的关于天理人欲的论作。在对朱子理学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之后,来把握本课的教学。

在第一课时,师生汇集资料,了解程朱理学,疏通了三则语类的文意。课下我们留了研究性学习的作业,要求学生将课上所学绘制成思维导图,老师给出儒家关于“天理人欲”相关的言论,布置学生课下查阅、搜集、整合资料,形成理解性文字。

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是分享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师生共同加深对这三则语类内容的理解,尤其是攻克第二则“天理”“人欲”的难点问题,并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讲练结合,由读到写,锤炼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目标】:

1、思辨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积累文言知识,提升文言阅读能力。

3、锻炼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

4、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环节】

一、导入:

同学们,上周我们经典诵读课介绍了程朱理学,疏通了朱子语类三则的文意。课下,我们留了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同学们经过一周的研究性学习,对这篇经典的学习任务完成的都不错,现在我总结一下课文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并结合复习。

(上周经典诵读课的作业:整合课文知识点,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把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点、每则内容概括及相关名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

在成果展示环节中,复习并强调一些文言知识点,达成每则内容的共识。结合相关名句深化该则语类的理解。

三、难点攻克:

思考引路:承接每则内容的理解,引出天理人欲的难点。自古以来人们对天理人欲的褒贬莫衷一是。上周经典诵读课留了研究性学习的作业:查找并阅读资料,理解老师给出的儒家关于“天理”和“人欲”的一些言论。课上同学展讲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成果。进而加深对“天理”“人欲”的理解。

(三则语类,第一则“熟读精思”和第三则“义利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有经验体会,容易理解,而第二则关于“天理和人欲”的思想,自古以来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下面是儒家与之相关的一些言论。同学们课下已经查找了相关资料,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下面请大家展示成果,谈谈你对“天理、人欲”有哪些想法?

孔子: 1、“克己复礼为仁。”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好。”

孟子: 4、“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

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

5、“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

二程: 6、“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7、“峻宇雕墙”、“酒池肉林”、“淫酷残忍”、“穷兵黩武”即为人欲。

朱子: 8、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9、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

夹杂者。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10、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11、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思考深化:结合我们的时代,你认为应赋予“天理与人欲”怎样的含义,更有助于我们今天正确价值观的构建。

(天理:自然之理、社会秩序及道德规范。

人欲:字面义为人的欲望。人欲适度即为符合人性本心之天理,过度即为私欲。

?人欲的“度”如何把控

——人与外物的关系(自然、国家、社会和他人)

? 新时代的天理如何定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四、讲练结合,思维训练。

1、如果此三则语类作为材料作文的素材,作文应如何立意?

(阅读《朱子语类》三则,你哪些思考和感悟?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请完成作文提纲(标题、中心论点及文章构思)。

一则: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昏塞不通,可惜!

二则: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三则: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今人只一言一动,一步一趋,便有个为义为利在里。……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于不肖之途。)

①辅助思考:以前讲过多则材料作文的立意,有哪些方法?那么思考这三则语类之间的关系,应该用哪种方法?

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和互补法。

应用求同法

②辅助思考:那么他们之间的“同”是什么呢?哪一则能够统摄其它。为什么?

天理人欲一则统摄另外两则:熟读精思的过程、义和利的选择都是追求天理克服人欲的过程。

2、小组讨论,确定作文立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写成作文提纲。学生发言展示,教师总结。

五、作业:进一步完善作文提纲,根据作文提纲写成800字以上的作文。

六、课堂小结:

朱熹的《<朱子语类>三则》:分别涉及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体现了朱熹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是被后世奉为标准的、正统的理学思想的重点体现。

天理人欲本是发自人性修养的哲学问题,但在封建社会,参杂了阶级特权,而我们今天如何审视天理与人欲,我觉得我们应该正本清源,回到人性的自我净化的根本上来。何为天理,天理即为人性中的善,是利己的同时还要利他,至少不能害他,讲的是人在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的同时,要与外物和谐相处。何为人欲,人欲即为人性中的恶,是利己的同时害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