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问题确认

合集下载

第三讲 政策问题界定

第三讲 政策问题界定
人性环境的营造
参与途径
达成共识
3、“第三类型错误”
4、问题建构注意事项
将问题建构的重心放在利害关系人的“需求”方面,以找 到真正的问题症结或成因; 问题建构的参与者的代表性要广泛,背景差异要大; 批判性地分析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问题建构必须发挥想象力; 运用“回头检视法”。
五、问题建构的技术
头脑风暴法 鱼骨图法 问题点检核表法 追根究底法
(二)结构主义方法论
1、问题是如此形成的 一群具有各种不同动机与价值信仰的政策利害关 系人,通过语言、行为的互动产物。 从价值冲突的观点来解释政策问题,那么,政策 问题就是许多个人或团体基于利益或价值“向某 些认知情境发出抱怨或要求的一组活动”。 从上述意义上,“政策问题就是制造主张的过 程”。
2、解决办法
政策制定者 政策方案 效用价值 方案后果 发生概率
四、问题建构的方法
(一)含义 它是指通过利害关系人之间相互辩论与沟通, 将影响一个公共政策问题的症结或成因,按照严 重性程度加以评比的科学过程。 1、它是利害关系人之间互动对谈的共识性结果,并 非政策决策者或分析者单方面主观判断的结果。 2、它是找出问题症结或问题成因的科学过程。 3、它是必须按照严重性程度加以评比排列的过程。
图7-4 追根究底法实例
为什么 会亏损
人事费 用比例 太高
退休人 员费用 比例太 高
政策问题 青少年社 会风气与 犯罪防治 问题
政策行为
青少年犯 罪预防对 策
二、政策问题的含义
(一)含义 一种无法实现的需求、价值或机会,它也许可以通过公共行动加 以改善。政策问题本身是人们内心需求未能获得满足的表现,是许多 人感觉到的具有负面或无法容忍的社会状况,如被剥夺感、失落感等, 而且是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认知。 (二)特征 1、关联性 2、主观性 3、人为性 4、动态性

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 前言政策执行是保障国家和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执行不力、缺乏监管、部门间协调不畅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政策的执行。

2. 问题分析2.1 执行不力在一些地方和行业,政策执行往往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可能并不重视政策执行,导致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另一些企业和个人也存在对政策执行的抵触情绪,导致政策执行难以落实。

2.2 缺乏监管在一些政策执行过程中,监管不到位、监督不够严格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相关部门对政策执行的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出现规避行为,严重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

2.3 部门间协调不畅政策执行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如果各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必然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政策执行中因为部门间的协调不畅导致政策效果不佳的例子。

3. 整改措施3.1 加强宣传教育针对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政策的认识及重要性,可以增强广大民众和企业对政策执行的主动性和配合度。

另外,也可以通过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加大对擅自规避政策的行为进行处罚力度,来提高对政策执行的重视程度。

3.2 加强监管力度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加大对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强化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全程监督,加强对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制约和惩罚机制,以确保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建立和完善政策执行的跨部门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推动相关部门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3.3 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政策执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合作和有效协调。

要解决政策执行中部门间协调不畅的问题,需要从机制上加以完善,建立起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推动各部门协同作战,使政策执行更加有效。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七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涵、属性与分类一、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要弄清公共政策问题,就势必首先涉及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等概念。

1.所谓问题(Problem),通常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正因为这种差距,才导致很多紧张状态。

2.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公共问题(Public problem)和公共政策问题(Public policy problem)这三个概念的涵义较为接近,易于造成混淆。

对此,有学者曾从彼此概念外延关系上提出:三者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差异。

3.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述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称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1.关联性与公共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四、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1.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1)在结构优良的问题中,决策者人数较少,只有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仅有几个。

《卫生政策学》第三章政策问题确认解读

《卫生政策学》第三章政策问题确认解读

(二)步骤与方法
初步定位
大致确定潜在政策问题的领域
①政策制定者的基本职能 ②基本职能和纵向职能部门的交 叉和重叠
三个步骤
精确界定
③履行基本职能的可能需要协作、 协调的部门 ④政策制定者的层次、领域 ⑤确定所界定问题、收集总结的 文献范围及年限
⑥确定各方论证的对象、范围和 方法
背景分析
①所研究领域的运作规律 ②回顾特定领域发展的历史 沿革、现状、趋势
第四章 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第一节 政策问题根源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目的、意义和侧重
(一)基本目的 基 本 完成政策问题确认的基础上,针对以确 定的特定政策问题,运用公认的科学方 法,分析论证并确定其根源的形成机制
具 体
1、定性定量明确特定政策问题 的根源、直接影响等 2、明确特定政策问题与上述因 素之间的关系,以研制相应的形 成机制
第二节 确认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对象
特定领域 众多问题 问题界定 优先顺序(重要性- 严重性-可解决性)
形成机制
影响因素


政策问题
关键问题


政策思路
政策目标 (体系)
目标指标
具体措 施方法
政策去向
政策价值
政策执行
预期效果




一、特定领域界定
• (一)目标与原则 • 特定领域界定:是指界定政策制定者的管 辖范围。 • 1、首要目标:明确政策制定者的岗位固有 影响力,包括地域、层次、职能和时限 2、第二个目标:在界定特定领域基础上, 认识该领域的运作规律(历史沿革、目前 的现状和潜在的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
为何中国房价这样高?

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

第二节 政策问题分析方法
• 问题分析是政策分析的第一步,只有明确了正 确的问题,才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创造了条件。 如决策者确认的问题不对(如文化大革命), 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 问题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认政策问题是否存 在,以及问题性质、边界、类型、层次、原因 等,并对其进行界定和描述,以便于确定政策 目标,制定政策方案。
2 、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 公共政策问题,往往是社会性的问题,即不局限于个人 – 个人问题不见得是社会问题,即使是严重的问题也是如此。 – 艾滋病问题 • 艾滋病,在过去往往被认为是个人问题。 • 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婴儿、小孩、名流,艾滋病开始成为社 会问题 • 艾滋病问题,已经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 – 非典问题 • 开始时是个人问题 • 然后是医院防护问题:感染医护人员 • 然后是政治稳定问题:政治交接班,两会。 • 然后是国际问题:香港、越南、加拿大、美国等 • 然后是外交问题与内政问题
• • • • • 每年查实的腐败资金数量 推测查获的比例 计算腐败资金总量 (附件:胡鞍钢如何推算) 如何计算公车每年所耗经费数量。
• 在你的工作中,有什么数据需要推测? • 怎么推测才是准确的?
例子3、非典病人数字之谜
• 人们对数字的感觉 • 老百姓对政府的数字不相信,习惯:喜欢政府假数字; 若政府提供真数字,反而不习惯,缺少心理宣泄渠道 • 国际组织不相信中国政府数字 • 人们喜欢高数字?不注意其精确性? • 政府机构也可能喜欢假数字? • 非典的传染性,要求无错误操作,要求准确无误的数 字 • 但诊断标准不同,技术障碍等,难以精确统计非典病 人数字
5、问题存在与哪些利益集团相关
• 任何问题的存在有其社会基础,个人或群体直 接从中获益,如欠民工工资问题等,环境污染 问题等。发现问题就是要发现其中的得利者和 受害者。其问题在于社会净损失大于净收益。 只有找到责任主体,才能对症下药。 • 政策制定者偏好狭隘的问题定义,往往忽视未 来的收益。 • 政策分析者的责任是了解相关政策的所有效应, 尤其是对公共利益以及第三方利益的效应问题。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德尔菲法的特点
1.匿名性
2.有利于信息反馈和思想沟通 3.德尔菲法的预测结果易于统计
(三)德尔菲法需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匿名原则
2.循环往复原则
3.控制反馈原则 4.团体回答统计原则 5.专家共识原则
(四)德尔菲法的步骤
1.设计意见征询表
自己身份的发现问题的方法,该类方法主要 有领导调研、新闻报道、统计分析、信访和 学术研讨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政策问题的来源
(一)发现问题的方法 2. 非公开方法
非公开方法是指调查者不表明自己真实身份
或调查的信息不公开的发现问题的方法,该 类方法主要有领导私访、内参、国际交流和 民意调查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 、什么是政策问题
(三)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
1. 三者的区别
2. 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
(1)引起重视
(2)得到表达
(3)付诸行动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 、什么是政策问题
(四)政策问题的含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
准则 议题范围的选择;禁止对别人的意见品头 论足;不分尊卑;发言要简练;不准私下 交谈;不能代替或宣读发言稿
第二节 政策问题研究的方法
2.专家会议法
(5)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第三,选择合乎要求的与会专家
专家的专业与议题对口;地位平等;核心成
员;遵循科学的步骤和顺序
头脑风暴法的一个经典案例
感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 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 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 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论教育政策问题的确认

论教育政策问题的确认

政策 问题 的确 认 是整 个政 策 动态 过程 的逻辑 起 点 , 这 学者 从 主体行 为 的 角度 , 为教 育政 策 问题 的确 认是 认 就 意 味 着教 育政 策 问题 的确 认 直接 影 响 教 育政 策 过 对政 策 问题 的觉察 、 述和 分 析 的过程 嘲 或 者是 人们 描 , 程 各 后续 阶段 的程 序和 任 务 , 决定 着 整个政 策过程 的 将 某一 社 会 问题 转 换 成 一种 政 府 能 够 处理 的政 策 问 走 向 。因此 , 教育政 策 问 题 的确认 在 整个政 策制 定过 题 。嘲 有学 者从 目的 的角度 认 为教 育政 策 问题 的确 还 程 中具 有 举 足轻 重 的地位 。有 学 者 认 为 : 问题 界 定 认是 确定 问题性 质 、 围及原 因 的过程 同 综合 分析 众 “ 范 。 ( 也即 问题 的确 认— — 作 者注 )是 一个 中央指 导 系统 多观 点 , 者 认 为 , 育政 策 问题 的确 认 本 质 上 来 讲 笔 教 或 影 响 政 策 分 析 过 程 所 有 后 面 各 个 阶 段 的 调 节 机 是 一 个政 治 的过 程 , 社 会 各种 力 量 、 种 因素 相 互 是 各 制 。 ” 研究 者 甚至将 教 育政 策 问题 的确 认作 为 “ n 有 教 作 用 , 种利 益 主体 之 间冲 突 、 各 表达 和 妥协 的产 物 . 是 育政 策 制定 过程 的 中心环 节 ” 提 出翻 正 是在 这个 意 而 。 个 “ 治博 弈 ” 过程 和产 物 ; 政 的 而从 外 在 的表现 形式
题 ?本文拟 从 以 下三个 方面 做 以探讨 教 育政 策 问题 的确认


教 育政 策 问题 的形 成 , 育政 策 问题确 认 的 目的是 把 教 握 政 策 问 题 的 内涵 , 明晰 问题 的性 质 、 因 、 原 历史 、 范

政策问题确认的步骤及常用方法

政策问题确认的步骤及常用方法

背景分析
系统收集
界定存在 问题
确定领域中问题的数量(利益集团和文献) 名义团体法、 焦点小组访谈; Meta 分析、文献计量、层次分析、边界 分析法 明确每个问题的定义、内涵 验证各方接受程度、完善界定 按照子模将问题归类 按照子模间的关系梳理问题关系 文献归纳总结、一致性检验 名义团体法、 焦点小组访谈、 意向 调查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结构-过程-结 果原理系进行梳 理 形成特定领 域内的问题 系统 严重性排序 重要性排序
形成问题 系统
形成问题系统
明确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1)判断和描述特定社会问题的重要性;2)确 定和描述领域的基本目标; 3)判断特定问题 对领域目标的影响力 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客观条件 确定众多问题的优先顺序 明确关键问题尤其是焦点问题 明确问题的表现形式、 涉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1)明确利益集团利益驱动;2)利益集团损益 分析;3)确定相关关键部门;4)明确最终决 定者;5)影响开发决定者 回答:1)为什么应该?2)是否有条件解决? 3)怎么解决?4)解决的程度?5)社会影响? 换取最终决定者的主动介入
政策问题确认的步骤及常用方法(郝模《卫生政策学》 ) 基本步骤 子步骤 初步定位 精确界定 特定领域 界定 目标和具体任务 大致确定问题确认的领域 1)政策制定者职能;2)部门间职能交叉;3) 需协作协调部门; 4) 领域层次和地域; 5)文 献范围及年限;6)论证范围和方法 1)认识特定领域运作规律;2)回顾领域的历 史沿革、 现状和发展趋势, 明确能够继承的 信息 常用方法 管理结构分析 系统分析方法、 文献归纳总结、 焦 点小组访谈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文献归纳总 结
多重论证 关键问题
意向调查和 论证 明确最终决 定者
关键问题 优先进入 议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

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学习目标了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严重性,但是只是关系到当事人,尚未影响到其他人。

当问题超出了当事人而影响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且,公众基于价值观念和自身的切身利益的考虑,开始提出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的公意诉求时,问题就转化为了公共问题。

而当社会的权力主体体会到公众的公意性并趋同于公众的诉求时,该问题就成为了一项政策问题。

2.政策问题的内涵对于政策问题的含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迪里 (David Diry)在《政策分析中的问题定义》一书中说:“政策问题是未实现的需要、价值或可以通过公共行动来追求的改善机会。

”1琼斯在1970年版的《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中认为,政策问题是一种人们的需要被剥夺或不满足,可由自己认定或他人认定,且要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2林永波、张世贤则认为,“所谓政策问题,乃是在一个社群中,大多数人觉察到或者关心到的一种情况,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规范或者利益相冲突时,便产生一种需要,受剥夺或者不满足的感觉,于是透过团体的活动向权威当局提出,而权威当局认为多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3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从政策意图的角度看,政策问题可以被定义为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需要或者不满足的某种条件或者环境,并为此寻求援助或者补偿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由受影响者直接从事,也可以由别人以他们的名义进行。

国内有学者认为只有公共问题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因而能进入政府议程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4陈振明认为,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5宁骚认为,在考虑政策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忽略两点:一是社会统治集团与社会多数民众在公共政策问题的认知上往往是有差异甚至相互矛盾的,有些可能并不为社会大多数人所感知的问题却为统治集团的少数人所认识,因而也可能成为公共政策问题;二是公共政策问题尽管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然而并非都必须由政府亲自出面加以解决,有许多问题可由一1Willian N Dunn,Pb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94,p85. 2See David Diry,Problem Definition in Policy Analysis,Lawrence ,Ks: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84.3林永波张世贤:《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72页4桑玉成刘百鸣《公共政策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76页;5陈振明编著《公共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4页些非政府的社会公共组织乃至政府委托的私人组织加以解决。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ppt课件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ppt课件
政治动员型—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导人主动提出其政策意向,并 使其进入政府议程。
ppt课件
19
( 2)金登的多源流模型
• 美国著名的公共政策学家金登建立了多源流理论, 该理论最早出现于1984年出版的《议程、备选方案 与公共政策》。他认为,“一个项目被提上议程是 由于在特定时刻汇合在一起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而并非它们中的一种或另一种因素单独作用 的结果。”这种共同作用就是多源流理论所讲的问 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者交汇。
某一问题的紧迫也可以为政策建议打开政策的窗口。
ppt课件
25
政策之窗关闭的原因:
1)参与者认为已经通过决策把问题解决了。 2) 参与者可能没有争取到行动,不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
精力和政治资源。
3)促使政策之窗打开的事件可能会消失。 危机和焦点事件可能是短暂的。
4)人事变化。 5)没有备选方案,机会消失。
• 2011年12月11日,《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简 称《校车安全条例(草案)》) 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广泛征 求社会各界意见--共八章五十九条,对校车服务提供单位、 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人、校车通行安全、校车乘车安 全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 2012年4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并 实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得以发布,速度之快国内公共 政策领域中较为少见,因此该案例具备研究的典型性。
车”竟然挤进了64名学生,事故最终造成21死43伤。
因事故的严重后果,促使公众感知的形成,进而对
政府感知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政府有关部门经过
多方信息整合,对政策问题的情境有较为清晰、明
确的感知。
ppt课件
27
• 校车安全问题属于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类社会问题, 其原因既有政策制度设计的缺失,也有政府在基础 教育中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在现阶段 显得尤为突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一扩 再扩。许多居民的居住地距学校集聚的中心城区越 来越远,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 校车无疑是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优化教 育资源,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其 重要措施是“撤点并校”(撤销教学点,合并学 校)。教育资源虽然集中了,但也间接导致了安全 隐患。 “撤点并校”催生了“校车”,但与此相配 套的校车管理制度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校车运 营过程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又催生了“校车 事故”。该事件引起多方主体的关注,外部民意表 达自下而上对政府产生了巨大压力,从而促使这一 政策问题得以界定。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确认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确认

第二节政策问题的确认(P161)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从对客观事实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一般而言,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对决策者来说,用一个设计精妙的方案去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本不用解决或不该解决的这类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比用有重大缺陷的方案去解决一个正确的问题还要大得多。

这不仅是政策资源的浪费问题,而且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

问题确认是问题求解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对问题进行明确和系统的阐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

通过提出恰当的疑问和进行有效的分析,那些起初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时就能够被重新构建,以至先前未被发现的解决方案会凸现出来。

发生这种情况时,“没有解决办法就等于不存在问题”这句格言恰好可以反过来表述为:“有效地阐释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没有解决方法就等于不存在问题吗?有人曾讲过这样一则故事:在新西兰,一位士兵在根本不具备人力和物力条件的情况下想要建一座跨河大桥,他在河岸边发呆,情绪看起来非常低落,这时,一位毛利妇人走近他,问道:‚大兵,为何这样忧郁?‛士兵解释了他所面临的这个没有解决方法的难题。

妇人回答道:‚振作起来吧!没有解决方法就等于根本不存在难题。

‛而政策分析的创造力就存在于发现和阐释问题且知道应该和能够做什么。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来源于问题的有效确认。

一位荷克斯特茨城堡指挥官的故事就表现出这个道理。

那是1334年的事情,他指挥士兵抵御来自提洛尔女公爵的武装包围,围困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指挥官和他的战士们只剩下一头公牛和两袋大麦粉,显然,仅靠这些东西他们支撑不了几天,他们正面临一个看似毫无解决办法的难题。

然而,这位指挥官重新构建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实质,用了一个对于他的军队来说看似绝对不合理的解决方法。

他杀死了那头牛,并在牛的腹腔里填满了剩下的大麦粉,命令士兵将牛的尸体从陡峭的崖壁上扔到敌人营地前的牧场上。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影响因素
政治领袖 利益集团 危机或特殊事件 抗议活动 大众传播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旧事物的差别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过程
感受政策问题:由于客观情势发生了变化,特定的主
体,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并由于自我价值标准、经济 利益、自我意识受到伤害而发生困惑、不满、愤怒等, 于是向政府提起有关政府公共政策等的既定诉求。 提出政策诉求: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 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体,就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向政 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或不采取行动的要求。 进行政策分析:政府面对复杂的政策诉求和复杂的价 值标准,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以政策问题专家为主体 的政策分析者的组织,根据一定的理念,应用一定的 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预测研究、可能性研究,并以此 作为政策选择和决定选择的基础。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问题、社会问题、社会公共问题、公共
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条件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过程 公共政策议程
问题、社会问题、社会公共问 题、公共政策问题
问题:一定行为主体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
间的矛盾状态。问题分为私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社会的现存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 间的差距。 社会公共问题:当社会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 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社会问题就 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权力部门感受到必须要解 决某种社会公共问题,否则,可能产生极为消 极的后果,于是把某种公共问题纳入解决议程, 这时,社会公共问题转化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
公共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把公共资源投入
到最能产生效益的环节上去,公共政策 问题的确认,有益于公共资源的有效使 用。 社会公共问题太多太复杂,大多数社会 公共问题应该由非政府公共组织解决, 只有少数公共问题适合公共权威部门出 面解决。

《政策问题的认定》课件

《政策问题的认定》课件
政策问题通常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具有 复杂性和多维度的特点。
政策问题的特征01020304重要性
政策问题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 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 意义。
紧迫性
政策问题通常具有时间上的紧 迫性,需要及时采取行动以防 止问题恶化或产生更大的社会 危害。
媒体和舆论的影响
媒体和舆论是现代社会中政策问 题认定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媒体和舆论可以放大和聚焦问题 ,提高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度和紧
迫感。
媒体和舆论还可以促进信息的传 播和交流,使利益相关者更好地 了解问题的性质和影响,进而影
响政策问题的认定。
05
政策问题的解决策略
短期策略:应急措施和临时方案
总结词
问题界定
界定的目的
问题界定的目的是明确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内涵,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方向和 依据。
界定的过程
问题界定需要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明确问题的边界和关键要素,避免问题的泛化和模 糊化。
04
政策问题认定的影响因素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决定了政府对政策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政策 制定与执行的方式。
100%
预测模型
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建 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可能出现 的问题,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80%
决策支持系统
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政策制定者进 行决策,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和可 能的结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 准确性。
全球化对政策问题认定的影响
跨国问题的涌现
全球化导致许多问题超越国界 ,需要跨国合作解决,对政策 问题的认定提出新的挑战。
政治制度影响政策问题的认定,因为不同的政治制 度对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方式不同。

《政策问题的认定》课件

《政策问题的认定》课件

政策问题的认定的重要性
1
明确目标
政策问题的认定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了解问题的性质,确立政策目标。
2
提高效率
政策问题的认定有效规范了政策制定过程,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
3
防止错误
未经认真的政策问题的认定容易导致制定的政策行之无效,浪费社会资源。
法律规定和政策建议
国家对政策问题的定义和要求 行业/区域政策建议
总结
1 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2 问题认定来自关键性政策问题包括多方面、 多利益相关者、多维度、 长期性等复杂性因素。
问题认定是政策制定过 程中的关键步骤,对政 策质量影响重大。
3 问题认定的实践启
示和展望
政策制定者需要深入了 解问题和现实情况,结 合不同视角,通过多渠 道获取宝贵信息。
问题认定的方法论
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和事实收集,分析问 题的性质和影响,为制定政策 提供依据。
SWOT分析
在识别问题的基础上,进行 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 会、威胁),以此为依据进行 制定政策。
制定问题清单和目标检 查单
以问题清单为准,逐一解决每 个问题,以目标检查单反复确 认和确保达成预期目标。
政策问题的认定
了解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政策制定的基础。本课件将介绍政策问题的定义、认 定方法、案例分析及实践启示。
什么是政策问题
定义
政策问题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复杂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政策来解决。
特征
政策问题通常是一些困难问题,涉及到众多利益攸关方,需要利用各种手段来解决。
例子
政府能源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常见政策问题
社会公正问题
• 教育公平 • 医疗资源公平 • 贫困问题

政策问题的认定名词解释

政策问题的认定名词解释

政策问题的认定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政策问题是指与公共事务和社会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或困难,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中引起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议题。

这些问题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经济、环境、教育、医疗等,对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具有重要影响。

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指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界定和识别的过程。

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政策问题的认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影响政策制定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和真实性。

首先,政策问题的认定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它与社会现象和实际情况紧密相关,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数据分析和专业判断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和证据,以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具体性。

这样可以基于事实和数据,而不是主观臆测,来认定政策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其次,政策问题的认定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政策问题通常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相关方,因此需要建立跨学科、综合性的认定机制和专业团队,借助不同领域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全面、多元的问题认定。

这样可以避免单一视角和片面认识,保证问题的全面和多样性。

另外,政策问题的认定需要围绕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来展开。

这意味着政策问题的认定不能仅仅关注特定个体或利益群体的利益,而是要从整体社会的角度出发,考虑社会公平、公正和持续发展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

最后,政策问题的认定也需要注重问题的时效性和可行性。

政策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问题的形势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因此,政策问题的认定需要灵活应对,及时调整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变化和问题的发展。

同时,政策问题的认定还需要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政策资源,确保政策能够有效应对和解决问题。

总之,政策问题的认定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需要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和多样性,注重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同时还需要关注问题的时效性和可行性。

只有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政策问题认定,政策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政策问题的认定

政策问题的认定

• (三)历史性与动态性
• 所谓政策问题的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都不会是突发的, 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 尤其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很可能是旧有政策问题解决遗留、或 发展衍生而出现,所以公共政策问题常常具有历史性。
• 所谓政策问题的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严重
• 3. 边界分析法Boundary Analysis

问题的概念要素
元问题边界
利益相关者
• 4.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 该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 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 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享有或承担所引发的问题。
• 四、问题层次
• 从问题涉及的层次可将政策问题划分为地方层次问题、省
际层次问题、中央层次问题及全球性政策问题。
• 政 策 问 题 层 次 与 解 决 难 易 度
全球性 政 策 问 题 宏 观 层 次
中央
省际
地方
容易
中等 政策问题解决难易度
困难
第三节 政策问题的构建
• 一、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 (一)帕顿和沙维奇构建程序 • 思考问题。从大的方面确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社 会的、经济的还是政治的问题。 • 描述问题的边界。地点、时间、历史性事件,与其他问 题的联系,利益相关团体的意见。 • 建立事实根据。获取问题构建所需的基本信息,并核实 数据将之与已确定了的事实进行比较。 • 列出目的和目标。一般性的目的陈述和目标列举 • 查明政策范围。一个问题中所要考虑的变量的范围,它 对实际上被检验的备选方案将会产生影响。 • 展示潜在的利益和成本。 • 重申问题的陈述。

第四章 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四章 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产生与发现

一、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流行观念 2、社会现状的理性分析 3、政策问题产生的客观因素 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二、科技水平与政策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水平越高,出现问题 的可能性越低,但是,一旦产生问题,就可能是 致命的问题。

三、政策问题的发现 1、专业机构的意义 2、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1)例外原则 (2)偏差记录 (3)组织诊断 3、政策问题的搜寻系统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专业机构、新闻 媒介、政党、政府等,共同组成政策问题的搜寻 系统。系统的有效运转,可快速发现问题。

社会团体 企事单位 社会个人 专业机构 新闻媒介 政 政 党

新闻媒介分析 社会个人议论 社会团体议论 国际有关议论
问题产生 政府机构议事 专业人员分析 政府官员表态
形成 公众议程
形成 政府议程

认定完成

图4·5
问题认定中的政策议程



2、政策议程建立的基本条件 (1)政策问题的创始者 (2)社会支持力量 (3)清除议程建立的阻碍 3、议程建立中政府的态度 (1)任其产生:消极放任态度 (2)鼓励其产生:支持公众议程 (3)主动产生:直接政府议程

3、发展可变性 政策问题的发展可变性是指政策问题一经过认 定之后,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他又将随 着问题解决的程度、产生影响范围的变化和时代 的推移产生变化和发展。

四、政策问题的结构与层次
1、政策问题的结构 政策问题的结构是指与政策问题相关联的各种 内在要素的构成状态。根据各种要素所达到的不 同标准,可确定政策问题结构的不同质量:优良、 适度或不良。 不同的结构质量,将决定着政策问题解决的难 易程度。在“优良、适度、不良”的区间中,结 构质量越趋近优良,问题越容易解决;结构质量 越接近不良,问题越不容易解决。

政策制定科学程序之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政策制定科学程序之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政策制定科学程序之政策问题根源分析姓名:学号: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指导教师:摘要:对于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说,制定科学合理的程序是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高涨,但也确实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政策,对更好更快的突破卫生事业瓶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论述政策制定科学程序以及政策问题根源分析,凸显其在制定科学程序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字:政策制定科学程序政策问题根源分析目的确认政策制定科学程序,是指制定高价值政策的一整套思路、步骤与方法。

政策制定科学程序具有5个基本特征:一、制定高价值政策是该程序的基本目的,因此,程序的核心思想是表达如何才能制定高价值的政策;二、这个程序是一个过程——一个始终围绕如何达成基本目的展开的过程;三、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逻辑相关联的步骤,每个步骤均具有各自的目标、操作思路与常用方法,制定高价值政策有赖于各步骤目标的实现;四、高价值政策源于科学制定,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科学思考与回答问题的过程,或者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思考与回答问题过程;五、高价值政策需制定者与研究者共同努力、各司其职,政策制定者的职责是科学地制定政策,而研究者则为科学制定政策提供科学、逻辑与合理的依据。

总结上述定义与特征,政策制定科学程序试图提供的,是政策制定者与研究者双方优势互补、互为支撑的思路、过程、步骤与方法,其逻辑关系示意图如下图。

从图中可见,政策制定科学程序的主题是七个逻辑相连的步骤。

政策环境分析,是用以确认政策环境对每个步骤的约束。

(2)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针对以确定的特定政策问题,明确其根源、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

(3)政策方案研制。

根据特定问题的根源、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研制相应的治本、治标与标本兼治的政策思路与方案。

(4)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

对研制的政策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做出可行与否的判断,并对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择优。

(5)政策执行。

中国政策发布流程

中国政策发布流程

中国政策发布流程政策制定的程序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有相对规范的程序,一般包括政策问题的确认与界定、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等步骤,每个步骤又包含一些不同的具体环节。

(一)政策问题的确认与界定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

一般来说,公共政策总是针对特定的公共问题——或者已经发生,或者处于潜在状态。

有关部门在发现或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应当通过一定的方法(如调查、分析)对问题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原因等进行研究,从而对问题作出明确的界定。

在确定该问题需要通过政策措施加以解决后,便应当将问题纳入公共部门的政策议程,即排上决策部门近期打算通过政策手段予以解决的问题的计划表。

于是,这个公共问题便成了一个政策问题。

一个公共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策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1)该问题本身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2)有关政治组织和利益集团的活动强度;(3)政府部门是否有健全的问题察觉机制,包括负责情报和信息搜集与报告、调查研究等的机构和相应的制度;(4)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力度。

其中,政府对公共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而论,政治领袖、政党和利益集团、民意代表、大众传媒、政策研究机构、政府机关、偶然性的危机或特殊事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二)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拟定,是指政府决策机关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提出一系列备选的政策方案或计划,并在比较评价的基础上作出政策抉择的过程。

政策规划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方案的设计、政策方案的评价与择优。

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

1.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效果。

它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择优的基础,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为政策评价提供了标准。

因此,确定政策目标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根据政策目标所着眼的时间范围,政策目标可分为长远政策目标、近期政策目标以及中长期、中短期政策目标;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政策目标可分为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性政策目标;根据政策目标的重要性,政策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案例简介
出台背景
据规定起草者透露,一
是为了避免“个别领导 干部的女性身边工作人 员受骚扰的问题”,一 是考虑到“省级领导干 部”工作的压力问题。
三、案例分析
社会问题的产生(问题觉察)
某些领导与身边女秘书关系暧昧不清,出现
“生活作风”问题或腐败行为 ; 部分群众认为,领导与女秘书关系必然暧昧。 这在无形中给领导的工作带来不便和压力。
三、案例分析
问题界定
性腐败、民间主观认识偏差;
有损政府形象,不利于部门工作的开展;
女秘是“祸首”; 在全国党政机关中,一般都不为领导干部配
备异性秘书,尤其是不为男性领导配备女秘 书。这是一项不成文的惯例规定。
三、案例分析
问题描述
女秘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领导腐败的
可能性,并影响到领导工作。
公众并未形成“男领导不能配女பைடு நூலகம்书”的共
识,因而,不属于外在创始型; 规定主要约束省级领导的秘书工作问题,起 草者向符合条件的多位领导干部逐一征求意 见,并对他们的秘书、驾驶员和市级领导进 行意见征集,经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因而, 不属于政治动员型。
五、案例再分析
政策确认过程中(问题界定)
` 从“男领导不能配女秘书” 看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一、概念与理论(一)
公共政策问题
指客观存在的,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
生存、发展条件和价值观念等产生重大不良 影响,并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应到政府 有关部门,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并为政策 制定者所分析和研究,等待解决的社会公共 问题。
一、概念与理论(一)
下面进入公共政策议程
四、概念与理论(二)
公共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是指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
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 并准备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包括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两个阶段。 类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在创始 型
五、案例再分析
进入政策议程(内在创始型)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过程:
1、问题觉察 2、问题界定 3、问题描述
二、案例简介
2003年7月,四川省省委办公厅出台《关于
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管理监督的暂 行规定》和《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行为规 范》。要求,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不得超 职数配备,不得提高职级配备,不得为男性 领导干部配备女性身边工作人员。
的偏差
身边有女秘书,男领导就会与 之暧昧; 没有女秘书,能减少男领导的 生活作风问题; 没有女秘书,能减少领导舆论 压力,从而能提高工作效率; 公众不习惯男领导配女秘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