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简介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高中数学高考教材各章节必考知识详解

人教部编版高中数学高考教材各章节必考知识详解

人教部编版高中数学高考教材各章节必考知识详解高中数学必修课本的学习顺序及内容学校学习必修课本的主流顺序是14523、12453。

同一城市不同学校的学习顺序并不一致,这取决于相应高中的教研组的安排。

(为给大家提供更精准的学习资料,可在留言区留言你所在学校数学教材的学习顺序)个别学校的顺序为13452,那可考虑秋季必修14的课程;个别学校的顺序为13245,那可考虑秋季必修1、2的课程。

必修3课本简单。

高中数学必修课本共有5本。

高一学完4本,高二前2个月再学1本。

必修1:集合、幂指对函数必修2: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直线和圆)必修3:算法、统计、概率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形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必修1课本是高中基础,学生需要适应高中更抽象、更复杂的学习方式。

必修2课本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必修3课本知识点简单,学好必修3难度不大。

必修4课本和必修5课本,因三角函数而联系紧密。

必修4在高考中的考题难度一般,但竞赛自招对必修4要求高。

必修5课本很有难度,对解题技巧能力要求高。

1.集合(必修1)与简易逻辑,复数(选修)。

分值在10分左右(一两道选择题,有时达到三道),考查的重点是计算能力,集合多考察交并补运算,简易逻辑多为考查“充分与必要条件”及命题真伪的判别,复数一般考察模及分式运算。

2.函数(必修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导数(选修),一般在高考中,至少三个小题一个大压轴题,分值在30分左右。

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扩展函数函数为载体结合图象的变换(平移、伸缩、对称变换)、四性问题(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以选择题、填空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向抽象函数发展的趋势。

压轴题,文科以三次函数为主,理科以含有ex ,lnx的复杂函数为主,以切线问题、极值最值问题、单调性问题、恒成立零点为设置条件,求解范围或证明结论为主。

3.立体几何(必修2):分值在22分左右(两小一大),两小题以基本位置关系的判定与体积,内外截球,三视图计算为主,一大题以证明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和夹角计算为主,试题的命制载体可能趋向于不规则几何体,但仍以“方便建系”为原则。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1.1.1正弦定理
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第二课时:1.1.2余弦定理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第三课时: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而如今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虽然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但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本章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
第四课时: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二)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高度测量的问题
说明
1.要在本章的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对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证明的探究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根据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来启发学生得到自己对于定理的证明。如对于正弦定理,可以启发得到有应用向量方法的证明,对于余弦定理则可以启发得到三角方法和解析的方法。在应用两个定理解决有关的解三角形和测量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问题也常常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对于不同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比较。对于一些常见的测量问题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应用的程序,得到在实际中可以直接应用的算法。

高中数学 第3章 不等式 4.2 简单线性规划讲义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3章 不等式 4.2 简单线性规划讲义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5

学习资料4.2 简单线性规划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重点)2.掌握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过程,特别是确定最优解的方法.(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与线性规划有关的概念,培养数学抽象素养.2.通过研究最优解的方法,提升数学运算能力.简单线性规划阅读教材P100~P101“例6”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线性规划中的基本概念名称意义约束条件关于变量x,y的一次不等式(组)线性约束条件关于x,y的一次不等式(组)目标函数欲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关于变量x,y的函数解析式线性目标函数关于变量x,y的一次解析式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可行域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线性规划问题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①目标函数的最值线性目标函数z=ax+by(b≠0)对应的斜截式直线方程是y=-错误!x+错误!,在y轴上的截距是错误!,当z变化时,方程表示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当b>0,截距最大时,z取得最大值,截距最小时,z取得最小值;当b<0,截距最大时,z取得最小值,截距最小时,z取得最大值.②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在确定线性约束条件和线性目标函数的前提下,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可以概括为:“画、移、求、答"四步,即(ⅰ)画:根据线性约束条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可行域表示的平面图形准确地画出来,可行域可以是封闭的多边形,也可以是一侧开放的无限大的平面区域.(ⅱ)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目标函数表示的直线平行移动,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顶点(或边界)便是最优解.(ⅲ)求:解方程组求最优解,进而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ⅳ)答:写出答案.思考:(1)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最优解唯一吗?[提示]可能唯一,也可能不唯一.(2)若将目标函数z=3x+y看成直线方程时,z具有怎样的几何意义?[提示]由z=3x+y得y=-3x+z,z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1.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错误!则目标函数z=3x-y的最大值为()A.-4 B.0C.错误!D.4D[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联立{x+y-4=0,,x-3y+4=0,解得错误!当目标函数z=3x-y移到(2,2)时,z=3x-y有最大值4.]2.若实数x,y满足错误!则s=x+y的最小值为.2[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可行域,由s=x+y得y=-x+s,由图可知,当直线y=-x+s与直线x+y-2=0重合时,s最小,即x=4,y=-2时,s的最小值为4-2=2.]3.如图,点(x,y)在四边形ABCD的内部和边界上运动,那么z=2x-y的最小值为.1[法一:目标函数z=2x-y可变形为y=2x-z,所以当直线y=2x-z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时,z的值最小.移动直线2x-y=0,当直线移动到经过点A时,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即z的值最小,为2×1-1=1.法二:将点A,B,C,D的坐标分别代入目标函数,求出相应的z值,比较大小,得在A点处取得最小值为1.]4.已知点P(x,y)的坐标满足条件错误!点O为坐标原点,那么|PO|的最小值等于,最大值等于.2错误![画出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因为|PO|表示可行域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从而使|PO|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为点A(1,1);使|PO|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为点B(1,3),所以|PO|min=2,|PO|max=错误!.]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例1】的最大值为.错误![由题意画出可行域(如图所示),其中A(-2,-1),B错误!,C(0,1),由z=x+y知y=-x+z,当直线y=-x+z经过B错误!时,z取最大值错误!.]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关键和注意点,图解法是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有效方法.其关键在于平移目标函数对应的直线ax+by=0,看它经过哪个点(或哪些点)时最先接触可行域和最后离开可行域,则这样的点即为最优解,再注意到它的几何意义,从而确定是取最大值还是最小值.错误!1.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错误!则z =x -2y 的最小值为 .-5 [画出可行域,数形结合可知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在直线x =3与直线x -y +1=0的交点(3,4)处取得,代入目标函数z =x -2y 得到-5.]线性规划问题中的参数问题【例2】 已知变量x ,y 满足的约束条件为错误!若目标函数z =ax +y (其中a >0)仅在点(3,0)处取得最大值,求a 的取值范围.[解] 依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直线x +2y -3=0的斜率k 1=-错误!, 目标函数z =ax +y (a >0)对应直线的斜率k 2=-a , 若符合题意,则需k 1>k 2.即-12>-a ,得a >错误!.含参数的线性目标函数问题的求解策略(1)约束条件中含有参数:此时可行域是可变的,应分情况作出可行域,结合条件求出不同情况下的参数值。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B版精品教案《人教版B高中数学必修5 3.5.2 简单线性规划》38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B版精品教案《人教版B高中数学必修5 3.5.2 简单线性规划》38

简单线性规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B版数学必修五第《简单线性规划》第一课时的内容,被安排在不等式、直线方程之后学习,即是这两部分内容的延伸和交汇;是在前面学习不等式性质、解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应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是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及其重要性。

而线性规划则反映了对数学知识在实践应用方面的重视。

线性规划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同时渗透了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途径,更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一个载体。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从不等关系的建立与不等式性质等方面,对不等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必修2》中已学习了直线方程有关知识,能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与直线间的联系。

本节将从不等式的直观上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完成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和线性规划探究。

由于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上,由形到数易,由数到形难,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可行域,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等基本概念;能用图解方法求目标函数最值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能力,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解学内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性规划问题教学难点:把线性规划问题化归为直线截距,斜率及点到点,点到线距离问题并应用上述知识解决线性规划问题。

三、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1、注重知识自然形成过程,在学生生长点上建构新知:“忆旧纳新,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由问题引入,通过本堂课第一个例题,让学生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直线斜率与截距对直线运动方式的影响”及让学生板书并讲解“画出不等式组所对应的平面区域”引出课题,教师顺势启发引导,化归转化,把求二元函数最值问题转化为讨论直线斜率截距问题,让学生拾级而上,归纳猜想,形成认知。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14年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三章 【精品课件】3.1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14年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三章 【精品课件】3.1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1、今天的天气预报说:明天白天的最高 温度为13℃;
白天的气温t与13℃之间存在不等关系
t≤13℃ 2、a是一个非负实数。 a≥0
a 的取值与0之间存在不等关系
3、右图是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 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 速度v不超过40km/h 。 汽车的速度v 与40km/h之间存在不等关系
引例:
1、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2、同班同学身高之间的关系。 3、公路上各种车辆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你能不能再举出一些 存在着不等关系的例子呢?
请同学们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两者之间存在着不等 关系?
1、今天的天气预报说:明天白天的最高 温度为13℃;
白天的气温t与13℃之间存在不等关系
2、a是一个非负实数。
分析:设甲、乙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x,y件,则
感悟体验5、某厂使用两种零件A、B,装配两种产
甲x 需要A 需要B 限制 4x 2x 2500
乙y 6y 8y 1200
限制 14000 12000
由表格可知
0 x 2500 0 y 1200 4 x 6 y 14000 2 x 8 y 12000
说明: 1、分析好各不等关系的内在联系,是用 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的前提。 2、在不等关系不容易提炼的情况下,可 以借助表格使问题明朗化。
感悟体验4 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的钢 管截成500mm和600mm的两种规格。按照生产 的要求,600mm的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 的不等式呢?
a 的取值与0之间存在不等关系
3、右图是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 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 速度v不超过40km/h 。 汽车的速度v 与40km/h之间存在不等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电子课本(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电子课本(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5_教材电子课本(人教版)・pdf篇一: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I.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II.3集合的基本运算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1.2.2函数的表示法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3.2奇偶性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幕的运算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一)2 2.1对数与对数运算(二)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3基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2345篇二: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目录必修一、二、必修一必修四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第一章三角函数1・1集合11任意角和弧度制1・2函数及其表示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2.1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幕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3.4基本不等式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5函数y=Asin(?x+?)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平面向量的线性疋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空间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间的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直线的方程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篇三:高中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一、问题的提出在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教师中心论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逼迫教育、填鸭式的教学、负担教学、淘汰教学”等成为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最终导致教学陷入“学服从于教、教服从于考”的状态。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14年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二章 【素材】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课件)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14年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二章 【素材】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课件)
设计意图:展示探究成果,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前n项和能否用首项、公差及项 数来表示呢?这样就顺其自然的得到了另一个公式。
公式应用
1.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
(1)
(2)
a1 5, an 95, n 10
a1 100, d 2, n 50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知识准备
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和性质,数列的和等有关内容。
背 景 分 析
能力储备 教 学 学 生 目 学 标 情 学生情况
学生经过初高中的数学学习,已具 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从特殊到一 般的类比推理能力,但学生对于倒序 教 教 求和的思想还初次见到,要着重引导。
方 学 学 法 我所在的学校是省示范性高中,学生 程 评 手 基础还不错,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已 序 价 段 经形成了较浓的自主探究氛围与合作
(3)
a1 7, d 3, an 52
设计意图:巩固与熟悉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简单 变形,使学生对公式形成较深的印象。
第三阶段:新知探究 n(n 1) n(a1 a n ) s n na1 d sn 2 2
接下来,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公式的结构特点, 让 学生形成更深刻印象。 特别地, 第二个公式可让学生探 究S n与n是怎样的函数关系?学生能够较快的看出是一个 关于n的二次函数。 接着, 我将提出另一个问题: 等差数 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关于n的二次函数到底有没有一个必然 的联系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探究2。
交流意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突破难点 提供了有利条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知识与技能
(1)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 程,通过类比探究,得到并掌握等差 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过程。(2) 能利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人教A 版高中数学目录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 1..1 1 集合集合 1 1..2 2 函数及其表示函数及其表示 1 1..3 3 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1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 2 2..2 2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 2 2..3 3 幂函数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1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 3 3..2 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 1..1 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 1..2 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 1..3 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 2..1 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 2..2 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 2..3 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 3..2 2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3 3..3 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 1..1 1 算法与程序框图算法与程序框图 1 1..2 2 基本算法语句基本算法语句 1 1..3 3 算法案例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第二章统计2 2..1 1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 2..2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 2..3 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第三章概率3 3..1 1 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3 3..2 2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 3 3..3 3 几何概型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 1..1 1 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和弧度制 1 1..2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 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 1..4 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1..5 5 函数函数y=Asin y=Asin((ωx+ψ) 1 1..6 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 2 2..1 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 2..2 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 2..3 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 2..4 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 2..5 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 3..1 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 3..2 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1.3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2.2双曲线2.3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的应用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举例选修1-2第一章第一章 统计案例统计案例 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证明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证明第三章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则运算第四章第四章 框图框图 4.1流程图流程图 4.2结构图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量词第二章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方程2.1 曲线与方程曲线与方程2.2 椭圆椭圆 2.3 双曲线双曲线 2.4 抛物线抛物线第三章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概念 1.6 微积分基本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 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证明2.3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第一章 计数原理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2 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 1.3 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第二章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 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案例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第一讲第一讲 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与几何第二讲第二讲 古希腊数学古希腊数学 第三讲第三讲 中国古代数学瑰宝学瑰宝第四讲第四讲 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何的产生第五讲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 第六讲第六讲 近代数学两巨星巨星第七讲第七讲 千古谜题千古谜题第八讲第八讲 对无穷的深入思考入思考第九讲第九讲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学的开拓与发展选修3-2选修3-3第一讲第一讲 从欧氏几何看球面看球面第二讲第二讲 球面上的距离和角离和角第三讲第三讲 球面上的基本图形本图形第四讲第四讲 球面三角形球面三角形 第五讲第五讲 球面三角形的全等的全等第六讲第六讲 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与欧拉公式第七讲第七讲 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边角关系第八讲第八讲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非欧几何选修3-4第一讲第一讲 平面图形的对称群对称群第二讲第二讲 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 第三讲第三讲 对称与群的故事故事选修4-1第一讲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第二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第三讲 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质的探讨选修4-2第一讲 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二阶矩阵第二讲 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与二阶矩阵的乘法 第三讲 逆变换与逆矩阵矩阵第四讲 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选修4-3 选修4-4第一讲第一讲 坐标系坐标系 第二讲第二讲 参数方程参数方程选修4-5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对值不等式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的基本方法第三讲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证明不等式选修4-6第一讲第一讲 整数的整除整数的整除 第二讲第二讲 同余与同余方程方程第三讲第三讲 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第四讲 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中的应用选修4-7第一讲第一讲 优选法优选法 第二讲第二讲 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选修4-9第一讲第一讲 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第二讲第二讲 决策树方法决策树方法 第三讲第三讲 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第四讲 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决策简介高中人教版(高中人教版(B B )教材目录介绍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章 集合集合1.1 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 1..2 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第二章第二章 函数函数2 2..1 1 函数函数函数 2 2..2 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 2..3 3 函数的应用(Ⅰ)函数的应用(Ⅰ)函数的应用(Ⅰ) 2 2..4 4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第三章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3 3..1 1 指数与指数函数指数与指数函数指数与指数函数 3 3..2 2 对数与对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3 3..3 3 幂函数幂函数幂函数 3 3..4 4 函数的应用(Ⅱ)函数的应用(Ⅱ)函数的应用(Ⅱ)必修二第一章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立体几何初步1.1 1 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 1 1..2 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关系第二章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 2..1 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本公式2 2..2 2 直线方程直线方程直线方程 2 2..3 3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2 2..4 4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三第一章第一章 算法初步算法初步1.1 1 算法与程序框图算法与程序框图算法与程序框图 1 1..2 2 基本算法语句基本算法语句基本算法语句 1 1..3 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案例第二章第二章 统计统计2.1 1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随机抽样 2 2..2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 2 2..3 3 变量的相关性变量的相关性变量的相关性第三章第三章 概率概率3.1 1 随机现象随机现象随机现象 3 3..2 2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古典概型 3 3..3 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 3 3..4 4 概率的应用概率的应用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基本初等函((Ⅱ) 1 1..1 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1 1..2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1..3 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第二章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 2 2..1 1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 2 2..2 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标运算 2 2..3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 2..4 4 向量的应用向量的应用向量的应用第三章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3.1 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3 3..2 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 3..3 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1.1 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 1..2 2 应用举例应用举例应用举例第二章第二章 数列数列2 2..1 1 数列数列数列 2 2..2 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等差数列 2 2..3 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第三章第三章 不等式不等式3 3..1 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 3..2 2 均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3 3..3 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 3..4 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不等式的实际应用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3 3..5 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选修1-1第一章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常用逻辑用语1.1 1 命题与量词命题与量词命题与量词 1 1..2 2 基本逻辑联结词基本逻辑联结词基本逻辑联结词 1 1..3 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2.1 1 椭圆椭圆椭圆 2 2..2 2 双曲线双曲线双曲线 2 2..3 3 抛物线抛物线抛物线第三章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导数及其应用3 3..1 1 导数导数导数 3 3..2 2 导数的运算导数的运算导数的运算 3 3..3 3 导数的应用导数的应用导数的应用选修1-2第一章第一章 统计案例统计案例 第二章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推理与证明 第三章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的引入 第四章第四章 框图框图选修4-5第一章第一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 1..1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1..2 2 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1 1..3 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 1..4 4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 1 1..5 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第二章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不等式及其应用2.1 1 柯西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柯西不等式 2 2..2 2 排序不等式排序不等式排序不等式 2 2..3 3 平均值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选学选学) ) 2 2..4 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优化的数学模型第三章第三章 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利不等式3.1 1 数学归纳法原理数学归纳法原理数学归纳法原理 3 3..2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式,贝努利不等式。

说课标说教说课稿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

说课标说教说课稿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

说课标,说教材说课稿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面进行研说。

其中说课标包括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必修五《不等式》课程目标、必修五《不等式》内容标准。

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编写体例、目的、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一、说课标(一)、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1、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实践活动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3、提高兴趣、树立信心、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三个目标分别体现了数学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二)、必修五《不等式》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模型的过程。

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勇于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精神,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必修五《不等式》内容标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认识基本不等式及其简单应用;体会不等式、方程及函数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材:(一)、教材的编写特点1、关注数学情境的建立,注重兴趣培养。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电子课本(高清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电子课本(高清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
2024/1/28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5
教材特点与亮点
突出基础性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训练,为后续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1/28
强调思想性
通过数学史话、数学家 介绍等内容,渗透数学 思想和文化,培养学生
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 和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30
应试技巧与心态调整方法
应试技巧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和考查的知识点。
注意答题规范,步骤清晰,表达准确。
2024/1/28
31
应试技巧与心态调整方法
学会取舍,先易后难,确保基础题得分。
心态调整方法
2024/1/28
保持自信,相信自己经过认真备考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题目2
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且 a1 = 1,S3 = 9,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 Sn。
18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练习题
题目1
解不等式 |x - 2| + |x + 3| ≥ 7。
题目3
解不等式组 {x^2 - 3x + 2 > 0, x^2 - 5x + 6 < 0}。
的数学素养。
注重实践性
设置丰富的实际问题情 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体现时代性
引入现代数学和科技发 展的成果,反映数学在 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
值。
02
知识点详解
2024/1/28
7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很全面】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函数y=Asin(ωx+ψ) 的图象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 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1.3 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阅读与思考估计根号下2的值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阅读与思考错在哪儿信息技术应用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3.4 基本不等式2abba+≤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思考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信息技术应用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 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4 抛物线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 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 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 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3-1数学史选讲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思考题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思考题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三面角3.对顶三角形4.球极三角形思考题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思考题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思考题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思考题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1.向量的向量积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法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思考题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阅读与思考非欧几何简史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4对称与群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一平面刚体运动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思考题二对称变换1.对称变换的定义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思考题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思考题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一n元对称群Sn思考题二多项式的对称变换思考题三抽象群的概念1.群的一般概念2.直积思考题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一带饰和面饰二化学分子的对称群三晶体的分类四伽罗瓦理论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 4-2矩阵与变换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1.旋转变换2.反射变换3.伸缩变换4.投影变换5.切变变换(二)变换、矩阵的相等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三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一)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逆矩阵的性质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与发现三阶矩阵与三阶行列式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二特征向量的应用1.Anα的简单表示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引言第一讲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二讲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渐开线与摆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 不等式选讲引言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阅读与思考法国科学家柯西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6 初等数论初步引言第一讲整数的整除一整除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2.带余除法3.素数及其判别法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三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一同余1.同余的概念2.同余的性质二剩余类及其运算三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四一次同余方程1.一次同余方程2.大衍求一术五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六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三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论在密码中的应用一信息的加密与去密二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剩余系和欧拉函数附录二多项式的整除性选修4-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引言第一讲优选法一什么叫优选法二单峰函数三黄金分割法——0.618法1.黄金分割常数2.黄金分割法——0.618法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研究简史四分数法1.分数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2.分数法的最优性五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1.对分法2.盲人爬山法3.分批试验法4.多峰的情形六多因素方法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2.平行线法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1.正交表2.正交试验设计3.试验结果的分析4.正交表的特性二正交试验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选修4-9 风险与决策引言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一风险与决策的关系二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风险(平均损失)2.平均收益3.损益矩阵4.风险型决策附录探究与发现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一马尔可夫链简介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二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三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学习总结报告。

高中数学 第3章 不等式教材分析 苏教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3章 不等式教材分析 苏教版必修5

第3章 不等式目标定位:1.通过具体背景与实例,经历利用不等式(组)来刻画不等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和体会不等式与函数、方程、及解析几何等相关内容的密切联系.进而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数学的结构,灵活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章具体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让学生在经历和参与数学发现活动的基础上,体验数形结合的思维过程与代数几何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并能结合具体实例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的实际意义.(2)通过研究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再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维过程与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转化能力和抽象能力.(3)探索并掌握基本不等式2a b ab +≤ (,0)a b ≥证明过程,体会代数证明的方法和数学证明的意义,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教材解读:1.本章教材注重突出不等式的实际背景和实际运用,通过对背景的分析、概括和抽象,建立不等式模型,进而对不等式模型进行数学研究,最后再回到实际问题中.这里的展开过程与教材的其它章节是一致的,即按照数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进行展开.(如图) 2.教材在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时,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是否有内在的联系?” 这为学生的活动与发现提供了基础,也为研究不等式的解法指明了方向,即数形结合.教材在研究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时,也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 2a b ab +≤ (,0)a b ≥时,首先给出代数的证明,然后再通过思考给出“图形的证明”,即几何证明.这里也充分展示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这有助于学生建立几何与代数“血脉相连”的基本观念.在基本不等式的代数证明中,教材提供了两种方法,即“分析法”与“综合法”,这既是为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也是为后续章节《推理与证明》作铺垫.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建立数 学模型 对数学模型 进行研究 利用数学模 型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与教学建议:1.在不等式一章的教学中,应注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与建构.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一次函数的图象有怎样的关系?”再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更一般地:“()0f x > 与()y f x = 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学中应该更重视数学原理的发现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过程,因为这样的学习才能可持续地进行.2.本章中研究线性规划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平移直线的方法来求解,这里,平移直线的意义是理解的关键,实际教学中,可运用函数的观点来突破此难点.输入一组(,)x y ,则由(,)z f x y =,输出一个确定的z ,学生活动中容易发现不同的数组(,)x y 可能输出相同的(,)z f x y =.那么,“不同的数组(,)x y 为何可能输出相同的(,)z f x y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与发现,可以紧紧扣住数学的本质.在教学中,关键不在给出具体的方法,而在于数学原理的发现,具体方法的程序化表达,只要建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也不难做到.这应该自始至终地贯彻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河南省伊川县实验高中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3.4

河南省伊川县实验高中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3.4

《基本不等式》教案张晓锋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5课题:3.4 基本不等式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展示课本和参考书封面)。

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热点。

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试验、归纳、判断、猜想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数与形的和谐统一,领略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

难点:基本不等式的内涵及几何意义的挖掘,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同时,高二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图形分析能力、抽象概况能力以及一定层次上的交流沟通能力.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在学习本节课前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最值问题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但对于用不等式模型来解决问题及基本不等式的各种几何背景学生还是有一些困难,一时很难接受;从重要不等式到基本不等式的简洁结构使得变量范围是从全体实数变化为正实数,很不好理解;对于变量存在和或者积为定值也需仔细观察,在整体的变化过程中取最值是整体与局部的数学思想容易忽视.另外,教材中提出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图形中线段间的关系也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因此,我以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能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模型求解函数最值.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前提,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以“基本不等式的发现与证明”为基本研究内容,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课前预习】赵爽利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请学生在学案上课前完成:4S S S =+Q 大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小正方形()2222142c ab a b a b ∴=⨯+-=+.) 【思考1】在弦图中,由面积间的相等关系,得到了勾股定理这一经典等式.然而,相对关系与不等关系是相对存在的.在弦图中存在着怎样的不等关系呢?( 生1:4S S ≥大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得ab b a 222≥+;生2:0S ≥小正方形,得()02≥-b a .) 【归纳】对于两直角边a b 、,有222a b ab +≥.【思考2】上式中何时等号成立?(请学生说明:当a b =时, 222a b ab +=;当a b ≠,222a b ab +>.)【归纳】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探究1】上式对正实数是成立的,那么对任意实数a b 、,上式都成立吗?(请学生自主探究,用“比较法”证明.强调a b =和a b ≠两种情况,说明“当且仅当”的含义.)【归纳】对任意实数a b 、,有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2.基本不等式(0,0)2a b ab a b +≥>> 【引入】当0,0a b >>a a b 代替b 即可得到:)20,0a b ab a b +≥>>【说明】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0,0)2a b ab a b +≥>>,称为基本不等式,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基本不等式.(引入课题并板书)【思考3】你能否证明基本不等式?(请学生思考完成.生1:(比较法)210222a b ab a b a b ab +-=≥+∴≥Q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生2:(综合法)202a b a b ab≥∴+≥Q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生3:(分析法)()()()()22,a b ab a b ab a b ab a b a b ab +≥∴+≥∴+-≥∴≥∴+≥Q要证只要证只要证只要证上式显然成立。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材简介《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的辅助教材,由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编写,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内容包含数学思维、证明、数形结合等多个方面,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每个章节由十道左右的题目组成,各章节之间形成了九个环状。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九连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教学环节本次教学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分组分享。

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条九连环的路径,并组织成一份简短的分享报告,分享内容包括路径的选择、路径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第二环节:讲解阅读与思考九连环的“寻找性质”章节。

本环节要求学生首先自主学习该章节,然后班内其中一位同学向班级讲解该章节的内容。

其他学生则在讲解过程中进行提问和讨论,加深对该章节的理解掌握。

2. 教学准备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九连环教案及教材,为学生提供阅读与思考九连环的“寻找性质”章节学习资料。

同时,教师应提前确定分组和分享的九连环路径,并告知学生分享报告的要求。

另外,教师还需准备课堂讲解的PPT或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分组分享环节1.教师首先介绍九连环教材,告知学生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

2.学生分组并选择要分享的九连环路径。

3.学生利用教材和课本中提供的内容和样例,完成分享报告,并准备演示材料。

4.小组代表依次上台进行演示和讲解。

5.学生讨论并评价其他小组的分享内容。

2. 讲解阅读与思考九连环的“寻找性质”环节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寻找性质”章节,并理解其内容。

2.学生自由讨论和提问,了解章节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3.班内同学依次上台讲解该章节的详细内容,教师作为辅助者进行指导和讨论。

4.学生互相提问和讨论,加深对该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本次教学的目标得到了较好地达成。

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等比数列第2课时

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等比数列第2课时

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等比数列第2课时第一篇: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等比数列第2课时等比数列第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深刻理解等比中项概念;熟悉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并系统了解判断数列是否成等比数列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对等比数列的性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等比中项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首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1.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an0),即:=q(q≠0)an-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3.{an}成等比数列⇔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Ⅱ.讲授新课1.等比中项: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称这个数G为a与b的等比中项.即G=±ab(a,b同号)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则n-1(a1⋅q≠0),an=am⋅qn-m(am⋅q≠0)an+1+=q(n∈N,q≠0)“an≠0”是数列{an}成等比数anGb=⇒G2=ab⇒G=±ab,aG反之,若G=ab,则≠0)[范例讲解] 课本P58例4 证明:设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比为q1;{bn}的首项为b1,公比为q2,那么数列{an⋅bn}的第n项与第n+1项分别为:2Gb2=,即a,G,b成等比数列。

∴a,G,b成等比数列⇔G=ab(a·baGa1⋅q1n-1⋅b1⋅q2与a1⋅q1⋅b1⋅q2即为a1b1(q1q2)n-1与a1b1(q1q2)nn-1nnan+1⋅bn+1a1b1(q1q2)nΘ==q1q2.n-1an⋅bna1 b1(q1q2)它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所以{an⋅bn}是一个以q1q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拓展探究:对于例4中的等比数列{an}与{bn},数列{an}也一定是等比数列吗? bnana,则cn+1=n+1 bnbn+1探究:设数列{an}与{bn}的公比分别为q1和q2,令cn=∴cn+1bn+1abqa==(n+1)γ(n+1)=1,所以,数列{n}也一定是等比数列。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很全面】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很全面】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 的图象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 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1.3 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 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阅读与思考 斐波那契数列阅读与思考 估计根号下2的值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 项和阅读与思考 九连环探究与发现 购房中的数学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 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阅读与思考 错在哪儿信息技术应用 用Excel 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3.4 基本不等式2ab b a +≤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思考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信息技术应用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 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4 抛物线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 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 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 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3-1数学史选讲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思考题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思考题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三面角3.对顶三角形4.球极三角形思考题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思考题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思考题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思考题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1.向量的向量积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法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思考题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阅读与思考非欧几何简史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4对称与群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一平面刚体运动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思考题二对称变换1.对称变换的定义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思考题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思考题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一n元对称群Sn思考题二多项式的对称变换思考题三抽象群的概念1.群的一般概念2.直积思考题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一带饰和面饰二化学分子的对称群三晶体的分类四伽罗瓦理论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 4-2矩阵与变换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1.旋转变换3.伸缩变换4.投影变换(二)变换、矩阵的相等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三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一)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逆矩阵的性质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探究与发现三阶矩阵与三阶行列式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二特征向量的应用nα的简单表示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引言第一讲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二讲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渐开线与摆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 不等式选讲引言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阅读与思考法国科学家柯西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6 初等数论初步引言第一讲整数的整除一整除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2.带余除法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三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一同余1.同余的概念2.同余的性质二剩余类及其运算三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四一次同余方程五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六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三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论在密码中的应用一信息的加密与去密二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剩余系和欧拉函数附录二多项式的整除性选修4-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引言第一讲优选法一什么叫优选法二单峰函数三黄金分割法——0.618法1.黄金分割常数——0.618法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研究简史四分数法1.分数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2.分数法的最优性五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1.对分法2.盲人爬山法3.分批试验法4.多峰的情形六多因素方法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2.平行线法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1.正交表3.试验结果的分析4.正交表的特性二正交试验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选修4-9 风险与决策引言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一风险与决策的关系二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风险(平均损失)2.平均收益3.损益矩阵4.风险型决策探究与发现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一马尔可夫链简介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二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三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学习总结报告附录。

高等数学五上册教材

高等数学五上册教材

高等数学五上册教材在高等数学教育领域中,高等数学五上册教材被广泛采用。

这本教材是大学本科高等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高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对高等数学五上册教材的内容进行综述,讨论其重要概念和主题,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高等数学五上册教材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数学主题,如微积分、多元函数和微分方程等。

其中微积分是该册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

微积分是研究极限、导数和积分等概念的数学分支,它在解决实际问题和理论推导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微积分部分,教材首先介绍了极限的概念和性质。

学生通过学习极限可以理解函数在某一点的趋势和变化规律,并能够解决与函数极值、连续性和导数相关的问题。

在导数的学习中,教材引入了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曲线的切线问题、极值问题和函数曲线的研究等方面。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多元函数。

学生在本册教材中将学习多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多元函数是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对象,它在自然科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多元函数,学生可以研究二元函数、多元函数的极值、偏导数和方向导数等概念,从而掌握多元函数的分析方法。

此外,高等数学五上册还介绍了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

微分方程是研究函数与其导数之间关系的方程,它在物理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学习微分方程,学生可以掌握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并应用于模型建立和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高等数学五上册教材的内容不仅涵盖了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巧,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此外,教材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五上册教材是一本内容全面和有深度的教材。

它通过系统地介绍微积分、多元函数和微分方程等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了解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模型的 过程; (12)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 解集的概念; (1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理解(区域)边界的 概念及实线、虚线边界的含义; (14)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能画出给定 的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15)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 划、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的概念; (16)掌握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17)了解基本不等式的代数背景、几何背景以及它的证明过 程; (18)理解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概念; (19)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的问题; (20)通过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
3.纲标比较
3.1章节、课时比较
大纲教材 课标教材
数学第二册(上)第六章 不等式(约16课时) 数学5 第3章
6.1 不等式的性质(约3课时) 6.2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约2课时) 6.3 不等式的证明(约5课时) 6.4 不等式解法举例(约2课时) 6.5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约2课时) (阅读材料:n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 均数) 小结与复习(约2课时)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 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 算另一边的对角,进而计算出其他的边和角。
正弦定理略去等于2R,目的是控制难度
余弦定理的证明体现了定性到定量分析的理性 思维
余弦定理指出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其中的一个 角之间的关系 余弦定理的推论: 从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三 角形的角 应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 (1)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解三角形。
教学要求 纲标比较 内容分析
第一章 解三角形
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 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 数量关系,并认识到运用它们可以解决一 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1.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 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 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 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 问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5 解读与教学建议
奉港高级中学 杨亢尔(315500)
yke275 @
本模块包括“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三章内容,全书约需36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二章 数列
约8课时 约12课时
第三章 不等式
约16课时
学习目标
2.教学要求
2.1基本要求
(1)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 景; (2)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划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3)会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能用不 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4)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了解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6)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 (7)通过图象,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及一 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8)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 (9)会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 (10)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程序框图及隐含的算法思想, 会设计求解的过程;
5.10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约2课时)
实习作业 解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 (约2课时) (阅读材料 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 半径?) 研究性学习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 用(约3课时) 单元小结与复习(约1课时)
(探究与发现 解三角形的进一步 发现) 1.2 应用举例 (约3课时)
(阅读与思考 海伦与秦九韶)) 1.3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约1课时)
a
2.2 发展要求
(1)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
(2)掌握等差(等比)数列典型性质及应用。
(3)能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4)能用类比观点推导等比数列性质。 (7)理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简单组合的数列 的前n项和。
2.3 说明
(1)复杂的递推关系不作要求。 (2)已知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 不必太难。
2、教学要求
2.1 基本要求
(1)会证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能理解正、余弦定理在讨论三角形边角关系时的作用。 (3)能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4)理解用正、余弦定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形。 (5)掌握用正、余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 (6)通过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1 (7)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 ab sin C 并能应用。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 在的数量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了解不等 式的一些基本性质。 (2)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 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 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 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 组;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并能加以解决。 (4)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 单最值问题。
3.2 内容安排上的变化
一个单元
独立成章
3.3 几个特点
① 教学要求上的特点 降低 削弱 提高 重视
② 有关教学价值上的特点 突出几何作用 培养量化思想 解决实际问题 侧重推理与探究
4. 教学内容分析
☆章引言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揭示了关于一般三角形 中的重要边角关系 正弦定理的证明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体现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思想 等差数列求和思路----倒序相加法 突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实际应用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2.4 等比数列
1. 细胞分裂模型:生命科学中的数列模型;类似的有人 口增长的模型
2.《庄子》中“一尺之棰”的论述:中国古代学者的极限思想 3.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列模型;计算 机病毒的危害;“指数爆炸”的例子 4. 储蓄中复利的计算:日常经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
3.纲标比较 3.1章节、课时比较
大纲教材 课标教材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约 2课时)
(阅读与思考 斐波那契数列) (信息技术应用 估计 2的值) 2.2等差数列 (约2课时)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约2课时) 2.4等比数列 (约2课时)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约2课时) (阅读与思考 九连环) (探究与发现 购房中的数学) 小结与复习(约2课时) 数学第一册(上)第三章数列(约15课时) 数学5第2章 数列(约12课时) 3.1数列(约2课时) 3.2等差数列(约2课时) 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约2课时) (阅读材料 有关规定储蓄的计算) 3.4等比数列 (约2课时) 3.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约2课时)
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
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这两种数列
模型的(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广泛应用,并利
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 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 一种特殊函数.
(2)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 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 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 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
3.2 发展要求
(1)体会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不等式证明中所起 的作用;
(2)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 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
3.3 说明
(1)不等式的有关内容将在选修4-5中作进 一步讨论; (2)淡化解不等式的技巧性要求,突出不等 式的实际背景及其应用;
(3)突出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不必推广到三个变量以上的情形 。
要充分利用平行类比思想 注意与指数函数的联系。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借助数列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 错位相减法的教学价值 公比取值范围上的讨论 正确理解一般数列通项公式 an和前n 项和 S n关系
第三章 不等式
通过具体情境感受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 (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 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认识基本不等式及其简单应用;体会不等式、 方程及函数之间的联系。
2
(8)根据实际条件,利用本章知识完成一个有关测量的实习作 业。
2.2 发展要求
(1)了解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关系。
(2)利用正、余弦定理讨论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多做几个实习作业,以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说明
(1)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近似计算,但不要求太复 杂繁琐的运算。
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约 3课时)
小结与复习(约2课时)
3.2
内容主要变化
①教学要求上的变化 两个控制 两个了解 两个概念
② 教学价值上的变化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突出了函数思想、数学模型思想
强化了用函数观点来呈现数列
体现数列的应用性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4. 教学内容分析
☆章头图
数列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数学模型, 无处不在
1.2 应用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