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主要阵地。于是,师生关系的好坏便至关重要了。众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对理想的师生关系的企盼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大家共同期望的师生间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然而,师道尊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埋藏的也很深,它是制约新型的师生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有些教师“时时摆出一付教师的架子”,像卫道士似的吓唬学生,如果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如果教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职业及其生命价值若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来摆阔,那肯定是“活得很累”、“干得无味”,也是难有成效。一、改变学生评价观念,建设新型师生关系1、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但这个积累在个体上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一心只注意学生考试等学习活动的结果,并热衷于按这一结果给学生排序,显然会使评价功能失调。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其实都是可造之材,他们各自有这样那样的潜能,他们各自有着不尽一致的发展需求。教师不应当因某种差异的存在而遮蔽了发现学生潜力的双眼。情感影响着人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积极情感从何而来?途径也许是多种的,但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能产生效果的一种。因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是互动的,教师用期冀的眼光、积极的情感给学生以评价,势必会让他们看到学习的希望,一样能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愉悦。由此可见,评价的激励功能的发挥能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牢牢牵系着师生间的关系,使师生和谐共生、融洽无间、良性互动,最终使师生关系朝着一个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有一则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次语文期中考试,魏书生老师班上有一学生得了57分。这位学生不敢把试卷带回家,于是就去找魏书生老师求情:“能不能少扣几分?”魏书生老师笑着说:“这样吧,就算老师借给你5分,你以后可要还给我。”这个学生拿着改过的试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后来,学生像换了个人似的,学习非常认真,期末考试得了87分。学生又去找魏书生老师,天真地说:“魏老师,我还您10分。”我们不能不被魏书生老师的教育艺术所折服。他“借出”的这5分蕴涵了多少理解、宽容、信任、温情啊!“你是一个语言积累很丰富的孩子,在古诗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为你这个方面的才能而赞叹不已……你又是一个爱锻炼、会锻炼、又带动全班同学参加锻炼的孩子。希望你像带动全班同学锻炼那样,做一个班集体中的带头人。”这则评语没有了带有几分师道尊严口气的“该生”一词,取而代之的是亲切的第二人称“你”;没有了刻板生硬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对“孩子”的娓娓而谈,走近了学生。过去不少教师写评语,缺乏对学生情况的细致分析,往往凭印象和感觉,写出的评语笼统含混,有点公式化。这样的评语,学生看了无动于衷,家长看了无可奈何。而一则好的富有激励性的评语,不仅能成为呵护学生优点、开掘学生潜能的途径,而且能充分显示教师善待学生的拳拳爱心和主动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诚意。2、关注发展性评价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学生一样活生生地处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间,他们的阅历虽然比较浅,但他们接触面依然广,思想不乏活跃。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和接触面,因而也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专长,我们要给学生爱心,换言之,就是要真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试看今日学生对电脑的精通,对科技小制作的爱好,我们又怎能以考试成绩的一时好坏来轻易断言学生的前途命运?做好发展性评价,就是要求教师树立科学发展的眼光,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既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着眼于学生要进行横向比较,又要看纵向的提高;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又要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唐代文学家韩愈不早就告诉我们“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吗?过去的“师道尊严”一说显不合时宜,而“尊师爱生”这一人人熟稔的观念在我看来似乎也该做下修正或补充。因为,师生在尊严和情感上是平等的,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
师就应当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那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互尊互爱的。发展性评价不仅要求我们用多元的视角看待学生,而且要求我们时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比如,要准确、客观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作评价,可以从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灵敏性、拼音的能力、朗读的水平、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方面作记录,一单元或一学期后再对这些记录进行统计、总结,从而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发展性的评价的重心既是落在“过程”,教师便要了解和熟悉学生。教师应该“蹲下来看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思考、讨论,一起在“过程”中体验丰富多彩的学子生活。来到孩子中间,看到他们取得进步时,我们为他们欢呼鼓掌;看到他们遭遇挫折时,我们伸出手去拉一把;看到他们出现错误时,我们耐心引导,总之,我们从每一个孩子身上去感受生命的活力,终能以心灵赢得心灵。3、评价主体多元化与建设新型师生关系传统学生评价的评价主体是比较单一的,一般是由教师来评价学生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现代评价理论的发展,要求对评价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关系等问题重作诠释。没有教育的民主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因而在师生关系中,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是尤其重要的。课改背景下学生评价应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承担发展目标的一种评价方式,旨在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从评价结果获得收益;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被动状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因此,优化评价方式,就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应有作用。具体地说,在制定评价内容与评价计划时,教师要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在得出评价结论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在反馈评价信息时,教师要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制订改进措施,以保证改进措施的真正落实。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可以就评价结果与教师“讨价还价”,比如,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外阅读板块中,我们制定了读一张报给一颗“★”,读一本书给两颗“★”的评价标准。学生由于所读内容有深有浅,所读文章有长有短,有些学生读了课外读物后,还能积累不少好词好句。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与教师“论斤两”,教师则可以从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角度出发,打破常规,额外地给学生加上几颗“★”(例子引自陈玉华:《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方法的改革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8期载)。总之,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施评者与被评者间形成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综上所述,加强和完善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将能推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我们不能轻视学生评价在建设新型师生关系中所应有的席位。建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离不开“爱心”二字,而评价是教师奉献爱心的主渠道之一,我们岂能漠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至理?二、真心关爱学困生成长,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愿意尊重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生,而不大乐意尊重所谓的差生,似乎优秀生才有尊严与自尊心,应当得到爱护与尊重,而那些所谓的差生则无尊严与自尊心可言。事实上,无论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无论考试成绩理想或不理想,无论没过失还是有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必须一律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网上不时爆出某地教师怎样惩罚学生,造成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不说,还使自己臭名远扬,也给社会带给困惑:当今的教育怎么了?教师变成什么样了?这个问题不能不令人沉思!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是师生关系优劣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学校教育中,正确对待后进生,做好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意义深远,十分重要,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一般来说,应首先从多给后进生“一点爱”入手,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转化的效果。多一点理解的尊重。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业或思想品德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因为后进,他们往往有较重的自卑感,因此更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多一点信任和支持。有的后进生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缺点、毛病比较多。他们经常听到的是批评,遇到的是不信任的冷漠眼光。教育转化他们,老师首先要信任他们,使他们有发挥特长的场所,有发表见解和表现自己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