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41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41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41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他们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他们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经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

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

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

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

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

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

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对此我深感鼓舞和欣慰。

为此,我也衷心感谢为青蒿素发现和应用作出诸多贡献的中国同事们和国际友人们。

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

我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医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

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药研究工作。

我带领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的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①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其所研究的青蒿素也被誉为“中国神药”。

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②疟疾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也是人类目前最大的杀手之一。

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被感染多数在非洲,非洲每年有100万人死于疟疾。

③如何治疗疟疾?人类对付疟疾最有力的药物,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

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极不乐观。

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带领她的团队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即青蒿素,并且报告了青蒿素的抗疟效果。

中国的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用青蒿作为处方药治疗疟疾,它有明显的退烧功效。

2021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青蒿素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④屠呦呦等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疾寄生虫的机理。

她的研究团队部分人员认为,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的生物分子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疟疾寄生虫而言是致命的。

另外一种观点是,与氯喹治疗疟疾的常见药物之一的工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疟疾寄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血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⑤近年来,人类对青蒿素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杀死疟疾寄生虫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瑞士热带研究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a href='//'target='_blank'>咳嗽焙献鞫郧噍锼氐恼庵址肿咏?辛饲嵛⒌母谋洌?纱酥瞥闪诵乱㏑Bx-11160。

他们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了修饰,在其中增加了一个化学基,从而让这种分子制成的药物能够溶于水且更加稳定。

呦呦之蒿,中国神草+心中有间小木屋

呦呦之蒿,中国神草+心中有间小木屋
• 题型: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
• 答题思路: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内容 +体会情感
• 解析: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及主题的基础上,结 合上下文,联系实际生活写写自己的想法,能对 句子的意思进行拓展即可
• 答案:温馨的书屋虽然已经变成了商业性很强 的书店,但是那间静逸雅致、充满书香的书屋 却在作者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表现了作者对 书屋的喜爱不舍之情.
• 答案:柔和而温暖是温和轻柔的意思,在这里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照射下小屋给人以温暖轻柔 的氛围,突出了小屋静逸雅致的特点.
•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 掉剩下的。
• 题型: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
• 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 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
心中有间小木 屋
文章略,参见纸质成书
• 19.通途全文思考: 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① ___ 的特点, 第⑥段却说 “这儿,我再不会 来” ,原因是②___表达了③___。
• 题型: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 答案:
• ①柔和温暖,静逸雅致,
• ②书屋变了样子,充满了商业气息,
• ③作者对原本温馨雅致的书屋在利益洪流 的冲击下变得商业的惆怅可惜、失望之 情.
• 20.(1)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加点短语的含 义。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 着,柔和而温暖。
• 题型:理解词语含义(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答题思路:释词(手法:词性、修辞)+情形+情 感
•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既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 又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其意义.
•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 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2020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带答案)(一)

2020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带答案)(一)

2020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带答案)(一)(一)【xx重庆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个加以介绍。

(3分)答:【xx山东省东营卷】(四)(14分)远离自然,才能保护自然(美)利努斯布罗姆奎斯特等①对于这位只肯让我们称她为贝尔纳黛特的村民而言,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维龙加国家公园旁,有几小块种植着玉米、小米和红薯的田地,贝尔纳黛特和她的邻居们,就是靠这些田地勉强维持着自己与子女的生活。

她在去年告诉我们说,从国家公园内走失的狒狒和大象为了觅食,不断侵袭她的红薯地。

农民的极度贫困也为自然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

世界上仅存的不到900只山地大猩猩中,有大半数都以维龙加国家公园为家,这里也生存着一些濒临灭绝的大象和羚羊。

公园内的森林,正在承受着来自木炭贸易的压力,xx年,当地的木炭黑帮杀害了公园内的7头大猩猩,以此报复公园对非法砍伐的打击行动。

近年来,维龙加国家公园内的300只大象中,先后有250只遭到了偷猎者的猎杀,这可能也得到了当地那些不堪园内动物之扰的居民的默许。

②过去几百年里人类不断增长的财富,在整体上,都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但是在自然保护的最前线,人们与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热点以及濒危生物亲密共处的地方,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却往往是极度的贫困。

③而生产力的提高,或许可以掌握21世纪自然保护的关键,就像日本的呜村茂治农场所展示的那样。

嶋村在一处原为索尼芯片工厂的地方,监管着一座面积2、5万平方英尺的农场。

中考语文考点集训35

中考语文考点集训35

考点集训35.说明文阅读(C卷)(一)(原创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2018年中考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说明文 (第六套)

2018年中考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说明文 (第六套)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 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1.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4 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由部分到整体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 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 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 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 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他们采用乙醚提取的方 法,经过 190 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2.短文第②﹣④自然段没有采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4 分)
A.举例子
B.下定义
C. 作比较
D.列数字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分)
A.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最多的疟疾,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 疫。
B.文章主要介绍说明了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青蒿素的形态和治虐原理、显著的治虐效 果和局限、不足。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 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 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 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久久寻蒿阅读理解答案

久久寻蒿阅读理解答案

久久寻蒿①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数十年来,她致力于中医药学研究,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疟(nüè)疾患者的生命。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②1969年1月,39岁的屠呦呦接受国家任命,开始着手治疟中药的研发。

当时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屠呦呦和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了文献堆,寻遍古方,从中医古籍中寻求灵感。

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一次一次的试验,一次一次的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③研究中,屠呦呦甘于奉献,面对危险无所畏惧。

在进行动物试验时,她从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青蒿素疑似有毒副作用。

到底是动物本身的问题,还是药物所致?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

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下。

数日之后,从实验室里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④近年来,屠呦呦仍持之以恒地进行青蒿素的创新研究,并更加关注老药新用的问题,不断探索青蒿素类化合物对其他疾病的治疗,如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等。

在研究中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明显效果。

⑤凭借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仍然衣着朴素,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

她没有把名利看在眼里、揽在身上。

面对赞誉,她淡淡一笑:“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屠呦呦的名字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是鹿儿所食的一种普通野草。

屠呦呦正像那一株青蒿,如蒿叶般平凡,蒿花般淡泊。

⑥屠呦呦,这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攻坚克难,矢志寻蒿,完美地诠释了“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

(根据相关报道改编)(1)联系文章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①矢志:②淡泊:(2)第②段中,屠呦呦为了完成使命是怎样做的?用“ ”画出来。

《中国之蒿》阅读附答案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中国之蒿》阅读附答案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中国之蒿》阅读附答案呦呦之蒿中国神药中国之蒿1969年,屠呦呦和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几位同事一同参与到“523任务”中。

那一年,屠呦呦39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

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

谁能想到,诗句中的“野之蒿”,竟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

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

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崭露头角。

她被任命为中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组组长,带领4名小组成员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屠呦呦首先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

她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

由此,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

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并没有成为屠呦呦重点关注的对象。

那时,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胡椒上。

这种在中国极为常见的植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84%。

这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数据,但此后的深入研究却事与愿违。

屠呦呦发现,胡椒只能抑制疟原虫的裂变繁殖,灭杀效果却非常不理想。

放弃了胡椒,她把目光又转向了效果并不突出、却在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屡被提及的青蒿。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但是,当屠呦呦利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青蒿提取物的抗疟能力时,结果却并不理想,最初,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为68%,但效果极不稳定,有一次实验,它的抑制率只有12%。

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说明对象与特征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说明对象与特征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是艮踪突破:说明对象与特征(一)(2016 •包头)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筷子春秋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

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校”,是木字旁,不是“挟”。

《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校”,郑玄的注释是“校,犹箸也”。

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梧‘。

”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 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

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

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

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

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

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⑦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作者李阳波,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①“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作者:杨先碧来源:《科学大众(中学)》2015年第12期“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样的诗句竟然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不知是不是一种心理暗示,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对青蒿的研究情有独钟,也最终在这上面获得重大成果。

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这是中国科学界的自豪,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最古老的传染病频繁危害人类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世界上有近2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疟疾全球的分布地区主要在非洲,约占全球的86%,其次发生在东南亚,约占9%,其余的5%发生在全球其他地区。

这种瘟疫每年会造成全球5亿人感染,上百万人死亡。

1878年,法国军医拉弗朗在化验阿尔及利亚的一位疟疾患者的血液时,意外地在显微镜下观测到一种月牙形的虫子,这是一种人类从未见到过的生物物种。

随后他又检测了200位疟疾患者的血液,结果在148人的血液里发现了同样的虫体,他确信这就是引起疟疾的真正“凶手”。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阐明了微生物在引发疟疾中的作用。

由于这一发现,拉弗朗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后来科学家为这种月牙形的寄生虫取了一个名字,叫“疟原虫”。

疟原虫可以分为4种: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它们都可以引起疟疾,其中以恶性疟原虫最致命。

寻找抗疟药物的“大战”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逐渐降低。

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兵越南,受到丛林作战带来的疟疾侵扰。

虽然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有了对付疟疾的成功经验,备足了抗疟药物,但是这些药物的效果并不好。

在西方的封锁下,越南更是无法得到抗疟药物,而自身又无生产能力,面临无药可用的绝境,只得向中国求助。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作者:杨先碧来源:《大自然探索》2016年第01期“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对青蒿的研究情有独钟,最终在青蒿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终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诗经》穿越了两千多年时空,似乎早已“预言”了如今的一切。

因首次提取出青蒿素,屠呦呦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可是,之后4年内,屠呦呦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一度被认为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科学家”。

然而,她最终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消息传来,举国为之振奋。

这是我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这是中国科学界的荣誉,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疟疾,可怕的瘟疫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是危害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近2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

疟疾在全球的分布主要在非洲,约占全球的86%,其次在东南亚,约占9%,其余的5%是在全球的其他地区。

这种瘟疫每年会造成全球5亿人感染,上百万人死亡。

当人类以农为生、居有定所之后,一种令患者时而冷到发抖,时而发热高烧的疾病便开始在人群中蔓延。

那时现代科学尚未问世,人们将这种疾病称为“疟疾”。

疟疾在中国流行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的35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虐”字的记载。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诗:“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疟疾流行的可怕情景。

何为疟疾?《说文解字》中对“疟”的解释是“寒热休作”,意思就是往来寒热(一会儿热,一会儿冷)。

古人还发现,疟疾常发于生活在沼泽或水田周边的人群中,而且越是炎热的天气,发病的概率就越高。

因此,在中医看来,疟疾是由“邪气”引发的,即《黄帝内经》中所说的“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标题的作用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标题的作用

中考现代文复习主题系列之现代文句段作用题解(一)一、呦呦之蒿,中国神药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阅读练习及答案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春草鹿呦呦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春草鹿呦呦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春草鹿呦呦
摘要: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
20xx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中考专项练习语文试题A卷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中考专项练习语文试题A卷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中考专项练习语文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呦呦之蒿,中国神药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阅读《呦呦之蒿,中国神药》,完成题目。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
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了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

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文章有删改)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答案】文章主要从青蒿素提取的困难,青蒿素的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题,与题目相呼应,引出说明对象——青蒿素;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答案】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