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合集下载

酸葡萄心理

酸葡萄心理

酸葡萄心理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晶莹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无可奈何地走了。

它边走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熟,肯定是酸的。

”从此,狐狸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吃不到是因为你没有本事,可是狐狸不肯承认自己的无能,把吃不到的葡萄解释为酸的,既对自己是一个极好的安慰,又在别人面前不失体面。

这便是著名的酸葡萄心理,广泛地被人们使用,凡是够不着的葡萄便是酸的,凡是得不到的东西,便是不好的。

然而,这种酸葡萄心理真的是一种狭隘的心理?真的是一种嫉妒的心理?真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我看不是。

够不着的葡萄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够吃到它。

因为对一个饥饿难耐的狐狸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填饱肚子的问题,是存活的问题。

所以它不能把时光和生命都押在这串够不着的葡萄上,它必须另外找寻够得着的葡萄。

尽管那些够得着的葡萄看起来并不饱满,并不晶莹,也许还有些苦涩,但是,狐狸却可以吃得到,可以填饱肚子,可以挽救奄奄一息的生命。

当然,狐狸也可以守在原来的葡萄架下面,耐心地等待着葡萄的成熟,因为瓜熟蒂落,成熟的葡萄就会掉下来。

但是,狐狸是一只饥饿的狐狸,它必须马上就要吃到才行,不然它会饿死的,等不到葡萄成熟的那一天。

所以,面对够不着的葡萄,我们没有理由责备狐狸的选择。

狐狸是明智的,它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摘下那些高高悬在架子上的葡萄,便不在葡萄架下做无谓的努力。

它知道自己必须首先解决眼前的问题,然后才是理想的问题。

学会放弃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没有放弃,就永远没有得到。

那串高高悬挂在架子上的葡萄,其实就如同从前人们所描绘的人类社会的美好远景一样,那些远景是壮丽的,也是诱人的。

但是这种壮丽的远景,眼下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串尚未成熟的葡萄,人们还够不着它,就是努力了也还是够不着。

要人们为一串够不着的葡萄去奋斗,去牺牲,必然要遭遇失败。

老子的小国寡民、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尽管非常美好,但因为它是空想,是一串够不着的葡萄,我们就必须放弃。

职场中的酸葡萄心理

职场中的酸葡萄心理

职场中的酸葡萄心理导语:酸葡萄心理,指的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职场中也经常出现这种人。

1、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吃得到葡萄的人,一种是吃不到葡萄的人。

吃到了葡萄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吃到的葡萄的确是甜的,一种情况是吃到嘴的葡萄是酸的。

吃到甜葡萄的人,当众宣扬葡萄很甜,很好吃,他心满意足,得意洋洋,他的心理自然没有什么遗憾,这种人事业有成人生得意,是世上的幸运儿,能做到这样的人固然好,可惜不是很多。

2、吃到酸葡萄的人,也必然宣布他吃到的葡萄是甜的,尽管葡萄可能把他的牙都酸掉下来了,可是打落的牙齿只得往肚子里咽,他紧紧抿着嘴,语句不清地嘟囔着:甜,甜。

他不能当众出丑,咱们中国人是爱面子的,无论多么难堪,表面上总要做得好看一些。

这种人表面上有很大的一个摊子,可是里面已经空荡荡的了,表面是风光的,可是里面已经破败腐烂了。

这种人是爱面子的。

3、吃不到葡萄也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吃不到葡萄,就瞪着大大的眼睛说葡萄是酸的;一种情况是吃不到葡萄掉头就走开,很干脆。

想做吃不到葡萄掉头就走开的人,不太容易,他没有达不到目的就死缠烂打的无赖相,他知道不该属于他的东西就不该他得到,得不到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这棵葡萄树不是他的,也不是他的亲戚的,根本没他的份。

或者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跳得那么高,摘到葡萄,这种人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想得开,不会小心眼,不会得红眼病,也不会好高骛远,比较切合实际,我估计寿命会长一些。

4、另一种就是酸葡萄心理。

吃不到葡萄不承认葡萄是别人的,硬想分一杯羹,属非分之想,本就不该。

或者他不承认自己能力不足,这是眼高手低之辈。

皆不可取。

所以做人最好是要么能吃到甜葡萄,要么吃不到干脆走开。

5、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其心理当得到人们的理解。

《狐狸和葡萄》酸葡萄心态与甜柠檬心态的对比

《狐狸和葡萄》酸葡萄心态与甜柠檬心态的对比

标题:《狐狸和葡萄》狐狸和葡萄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因未能得到葡萄而转而责备葡萄酸而又不甜,形成了酸葡萄心态。

而甜柠檬心态则是指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在面对不能如愿的事情时保持理解和宽容。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有类似狐狸和葡萄的情感体验。

当我们努力追求某些目标或渴望得到某种东西,但最终未能如愿时,可能会出现一种心态,即对未得到的事物进行否定和责备,认为那并不值得拥有或让自己心情烦躁不安。

这种酸葡萄心态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我们可能会变得愤怒、沮丧,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抱怨与厌世态度。

这种消极情绪不仅会使自己不快,也会影响到与他人的关系和工作效率。

相比之下,甜柠檬心态则是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

当我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以一种理解和豁达的态度对待,接受现实,并从中找到积极的一面,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甜柠檬心态让人更加乐观、宽容,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理解和支持。

培养甜柠檬心态需要一定的心理修炼和调适。

首先要认识到事情不总是如我们所愿,接受现实,不要奢望一切都能按照自己的期望发展。

其次是要学会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成长和提升自己,而不是抱怨和停滞不前。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宽容和感恩的心。

当我们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事物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不抱怨,不攀比,不嫉妒,心怀感恩,感受生命的真正意义。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更多的甜柠檬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

只有保持乐观和宽容的心态,才能拥有更加幸福美好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拥有一颗甜柠檬般的心,让生活因此更加鲜美。

酸葡萄心理

酸葡萄心理

酸葡萄心理
葡萄架上,绿叶成荫,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粉霜呢!望着这熟透了的葡萄,谁不想摘一串尝尝呢?从早上到现在,狐狸一点东西还没吃呢,肚皮早饿得瘪瘪的了。

它走到葡萄架下,看到这诱人的熟葡萄,口水都出来啦!可葡萄太高了,够不着。

怎么办?对!跳起来不就行了吗?狐狸向后退了几步,憋足了劲,猛然跳起来。

可惜,只差半尺就够着了。

再来一次!唉,越来越不行,差得更多,起码有一尺!还跳第三次?狐狸饿得实在没劲,跳不动了!一阵风吹来,葡萄的绿叶“沙沙”作响,飘下来一片枯叶。

狐狸想:要是掉下一串葡萄来就好了!它仰着脖子,等了一阵,毫无希望,那几串葡萄挂在架上,看起来牢固得很呢!“唉——”狐狸叹了口气。

忽然,它笑了起来,安慰自己说:“那葡萄是生的,又酸又涩,吃到嘴里难受死了,不吐才怪呢!哼,这种酸葡萄,送给我,我也不吃!”于是,狐狸饿着肚皮,高高兴兴地走了。

这则寓言故事反映了一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

当工作、学习和交际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时,往往在内心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解脱紧张状态、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倾向,就
像寓言中的狐狸那样,对得不到的东西就贬损它,以平衡自己的心理,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功能,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酸葡萄心理”,即拿自己能够接受的、不是理由的“理由”来自圆其说、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谓的“阿Q精神”。

(摘自《青年心理》2003.1)。

在管理中常用的几个心理效应

在管理中常用的几个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彼此留下的印象,叫“首因效应”,亦 称“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双方往后交往的依据。正性的、良好的印象,希望继续交往, 增进关系;负性的、不好的印象,则拒绝继续交往,使关系了结。你若问 他为什么?当事人似乎很难说得清,只是笼统地感到“喜欢”或“不喜 欢”。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只相信这个“第一印 象”。 与“首因效应”相近的还有另一种现象叫“近因效应”。对朋友的长期 了解中,最近了解的东西往往占优势,掩盖着对该人的一贯了解。这种现 象,心理学上叫“近因效应”。 现实生活中,近因效应的心理现象相当普遍。张林与李萌是小学的同学, 从那时起,两个人就是好朋友,对方非常了解,可是近一段李萌因家中闹 矛盾,心情十分不快,有时张林与他说话,动不动就发火,而且一个偶然 的因素的影响,李萌卷入了一宗盗窃案。张林认为李萌过去一直在欺骗自 己,于是与他断绝了友谊。其实这就是近因效应在起负作用。 朋友之间的负性近因效应,大多产生于交往中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愿望 不遂,或感到自己受屈、善意被误解时,其情绪多为激情状态。在激情状 态下,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都会有一 定程度的降低,容易说出错话,做出错事,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凡事在 先,须加忍让,防止激化。待心平气和时,彼此再理论,明辨是非,更不 可报复对方。
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这一心理效应是指: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右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 印象较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它品质或特点的现象。这种强烈知 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 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上面所讲的无法相信李某持刀伤人 就是因为他学习好地品质掩盖了其它的品质所造成的心理错觉。 其实大多数教师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一心理效应的影响,产生对学生认识上 的偏差。 如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会被认为是一个智力很高,聪明,热情, 灵活,有创造性的学生。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好,如成绩不好或玩皮捣蛋, 那么往往就会被教师认为什么样都有不行,一无是处。 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避免光环效应影响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应 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过早地对新的老师、同学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老师、同学进行多 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 第二、及时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他人,特别是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老师 与同学。 第三、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他人是怎样评价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会 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第四、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如作业、作文、值日等等,特别要 注意处理发好可能会给自己的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事情。

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22组

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22组

例如:同学考试得了高分或是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的话,而你却不能你就会
有这种酸葡萄效应。 例如:一周红旗班级评比,经常花落别人家。有的同学没有在自身找原因, 竟然还说,领导包庇某班、某班贿赂领导 ……这无疑是不良风气,让它滋生 ,必 然不利于班级的发展。
• 感悟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不足,你大可不必拿别人的优点来比对自己的不 足,有时拿自己的优势不对他人的不足也是可以的,这并不是对他人的轻视而 是对自己的肯定,给自己一个无须轻羡别人的理由!“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金子 的总会发光的,不要一味的去比对别人,比对别人有什么意义呢,要记住你是 你,别人是别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分析
具有“甜柠檬心理”的人,认为凡是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不 吃的时候,柠檬也是甜的。这样可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痛苦。
例如:某学生考不上大学而考上中专,就说考上中专更好,学习年限短又
花费低,可以早参加工作早挣钱。 例如:有的女子嫁个木讷寡言的丈夫,却说“这才可靠呢!”
酸葡萄效应现象很是普遍
来源 分析 感悟 如何做
• 来源
酸葡萄效应:
在中伊索寓言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那狐狸本来是很想得到已 经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来,未够高,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 得不够高,这是一种 "挫折 "或 "心理压力 "了,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 ?若是一 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够那葡萄的高度。于是,那狐狸说: "这葡萄 是酸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得到也还是"不能吃", 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心理分析--甜柠檬现象

心理分析--甜柠檬现象

自恋的甜柠檬在人们的生活里,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

基本上,供人们选择的事物各有优缺点。

这时,选择就变成了一个大难题:究竟哪个更好呢?心理学家沃卢姆有两个很有意思的试验:第一次,他找了两个班的应届毕业生。

那些学生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

在离校前半年,沃卢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评出三个他们最感兴趣的单位。

半年后,学生们基本上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有些人如愿以偿,另外一批人却去了其他的地方。

这时候,沃卢姆又让学生再给这些学校做个评价。

结果很有意思:所有人对自己要去工作的地方评价都大为提高,而对自己不会去工作的地方,则人为地降低了评价。

这是学生们独有的心理现象吗?第二次,沃卢姆找了一些家庭主妇.他买了两种小用品送给这些家庭主妇,让她们在其中挑一件。

不过挑的时候,要给两件东西都做个评价。

“好”,还是“差”。

一天以后,沃卢姆又找到了那些主妇。

结果是:主妇们对自己挑选回家的小用品颇有好评,而对那些没被选中的东西则没什么好评价。

很有意思的结果,不是吗?人们常常认为,这山望着那山高。

大家会对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充满好感。

但是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因为做出决定非常不易,所以人们在潜意识里,自然不愿意自己的选择被证明是错的。

这种效应,被称为“甜柠檬效应”,用来比喻人们一味地强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身份美好、有价值和难能可贵的。

虽然在别人眼中以及在事实上并非如此。

甜柠檬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内心的焦虑,协助人们平静地来面对现实。

在对待我们自身上,也有这样的认识。

我们会把自身的缺陷合理化,使自己看起来坚强、勇敢,有力量。

有人会问:这不就是自恋狂吗?的确,这种对自我的欣赏、悦纳和自我陶醉,按照自我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自恋,但它是一种健康的自恋。

其实人一出生时都是自恋的。

对于婴儿来说,自己就是整个世界。

这种“原始自恋”,虽然幼稚,但却是一个人健康自恋的基础。

没有享受过这种“原始自恋”的人,会造成终生的缺乏安全感和满足感,缺乏自信。

心理学“酸葡萄”和“甜柠檬”效应

心理学“酸葡萄”和“甜柠檬”效应

心理学“酸葡萄”和“甜柠檬”效应我们常常会说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其实这是人们因无法得到而自我安慰的心理。

有一只小狐狸,非常的想吃熟透了的葡萄,它跳起来,没有够到。

于是,它使出了浑身力气,还是够不到,眼看着的美味就是吃不到。

无论它怎么努力也还是碰触不到,它想反正那个葡萄也是酸的,吃不到就算了。

当小狐狸没有得到想吃的美味时,就产生了挫败心理,于是安慰自己说葡萄是酸的,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放弃了。

这就是著名的酸葡萄效应,也可以称作酸葡萄心理。

酸葡萄心理是自己内心的需求无法满足时,而形成挫败的心理,为了缓解低落的情绪,而找出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使自己得到解脱时的心理。

甜柠檬心理就是认为自己的柠檬是甜的,言下之意是自己拥有的都是最好的,与酸葡萄心理类似,都是借此来减轻内心痛苦的心理学现象。

从这两种心理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启示一:现在的人们,总是在羡慕着别人,认为别人的都是好的,往往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每个人都活在自卑之中。

我们不妨学习这种甜柠檬的心理,适度的利用它,消除自己的自卑心理,心理暗示自己是最棒的,使自己从自卑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成功。

启示二:遇到了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自己要学会安慰自己,不要形成过度的悲伤心理,那样容易使你走入一个死胡同而不能回头。

悲伤时,首先自己学会安慰自己,舒缓内心的不安,消除消极的情绪。

启示三:得不到的东西就要学会放弃,通过自我的安慰使内心达到平静,但是人不能丢失自己的上进心,不能失败后,过度的给自己找理由,而忽略了其中自己所犯的错误,那样就更加的不能改正了。

酸葡萄心理酸葡萄心理案例

酸葡萄心理酸葡萄心理案例

酸葡萄心理酸葡萄心理案例〔弱点观察法〕人往往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逃避众人的耳目,而提出巧妙的辩解。

热恋后遭女友遗弃的男人说:“反正再交往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不得已和公婆同住的媳妇说:“这样倒好,可以替我带小孩嘛!”上述之例都是运用巧妙辩解以减缓心理压力的情形。

《伊索寓言》里,饥肠辘辘的狐狸怎么努力也摘不到高处的葡萄后说:“这葡萄一定是酸的。

”这种自我安慰即是人类不愿承认错误与缺陷,而力图粉饰的反映。

△救援投手如何处理自己的弱点首先参考两个例子,以点明本文的主题。

在早期的日本职业棒球赛里,由阪神队转效南海队的先发型投手江夏,失去昔日投快速球的威力,体力也到达极限。

在频频被敌队击出安打之际,南海队监督野村克也建议他:“怎么样,要不要转为救援投手?”以后每遇到类似情况,他便向江夏提出这番说词,致使江夏也迷惑不已。

当时所有主战级投手皆是先发完投型,如果江夏转任救援投手,无异于自贬身价,使自尊受创,即使野村一再劝告,他仍犹疑不决。

但是某日野村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带给江夏莫大的冲击。

野村说:“先发完投型的棒球时代已经结束,棒球的新革命即将来临,江夏,你应该试试!”这句话使江夏有了新的信念。

这个信念就是“我并非不能做先发型投手,才转为后援投手的啊!”江夏自我辩解道:“先发完投型投手并非决定球赛胜负的重要关键,然而救援投手却是全场球赛的重要角色,只有我才能担任这个职位,其他投手绝对无法与我一决高下。

”于是江夏扫除了内心的阴霾。

这是一个能看出对方弱点,且助其解除心理障碍的典型例子。

△人会使自己的弱点“合理化”提出“组织活性化论”而知名的小林茂,在担任新力木工厂厂长时,主张建立自助式的员工餐厅,由员工自己打菜、称重、计费,不设会计。

起初经营得有声有色,但逐渐有不诚实的员工,导致收支不平衡。

有位感觉事态严重的职员禀告上司,希望于公司刊物上登载《员工道德沦丧》的文章,予以警告,却被小林茂否决了。

小林茂说:“要信任员工,与其刊登报道责备他们,不如通知相关人员,整理出盈亏收支表。

甜柠檬心理和酸葡萄心理区别

甜柠檬心理和酸葡萄心理区别

甜柠檬心理和酸葡萄心理区别
“酸葡萄”心理是认为自己得不到的或是没有的东西就是不好的,是不值得关注和争取的,以冲淡内心欲望和不安。

“甜柠檬”心理则是百般强调凡是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正如狐狸吃不到葡萄,正找不到食物吃时,找到了一个酸柠檬,于是自我安慰道“这柠檬正合我的口味,我的柠檬挺甜的。

”这样可以达到心理自拔、心理自助的功效,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宽慰自己、承认现实,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不知要好多少倍。

“胜败乃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破财免灾”;“岁岁(碎碎)平安”,是我们自我开脱时经常说的话。

这在心理学上又可称为“抵消”,即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发生的令人不快的事,来求得心理的平衡。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酸葡萄和甜柠檬心理有一定意义,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

当面临重大挫折的时候,应用这种方法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

但真正应付挫折不能只停留在自圆其说。

当情绪稳定后,应该冷静的、客观的分析达不到目标的原因,重新选择目标,或改进努力方式。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一个炎热的夏天,口渴难耐的狐狸走过果园,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

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肯定是酸的,还不如吃我家的柠檬了,柠檬还有一点甜味。

”然后,转身走了。

这是《伊索寓言》里的一则故事,故事里的狐狸吃不到甜葡萄,只好吃酸柠檬,却硬说自己拥有的柠檬是甜的。

这种在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采用"歪曲事实"或美化自己得到东西的方法以求得心理平衡的现象,被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也被称之为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有两种,如鲁迅笔下的阿Q,用虚幻的胜利感自欺欺人,麻木不仁,消磨意志;一种则是积极意义上的精神胜利法,即当面临的困难一时难以解决时,要学会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学会适当满足、缓解压力、保持自尊和自信、求得心理平衡。

青少年学生的独立性、自尊心、好胜心逐渐增强,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往往就会全盘否定自己。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的运用积极的“精神胜利法”,学会自我补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不要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也别总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

当发现自己的某个方面不如别人时,可以灵活的松动可望不可即的追求目标,适当的运行自我安慰,暂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防止出现行为上的偏差。

同时可以在另外的方面努力,取得成就、得到补偿,进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学上有两个名词,一个叫“酸葡萄”心理,一个叫“甜柠檬”心理。

我虽没读过多少心理学的书,但对这两种心理学现象,我关注了很久,下面就我的肤浅认识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两种心理效应。

什么是“酸葡萄”心里呢?通俗的讲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讲葡萄酸。

”在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狐狸想吃葡萄,但够不着,狐狸为减轻自己达不到目的而产生的焦虑感,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既然是酸的,那没有什么好吃的,于是狐狸平静地走了。

“酸葡萄”思考有助缓解心理冲突

“酸葡萄”思考有助缓解心理冲突
文 / 董 国 明 摘 自 《 命 时 报 冲突
寓言 中, 狸 “ 狐 吃不到葡萄说 葡 萄 酸” 的故事可谓尽 人 皆知 。 以鲁迅 先 生笔下大 名鼎鼎 的阿Q 先生命 名的 “ Q 神” 也 可谓无人不 晓。狐 狸 阿 精 , 是 聪明而又狡猾 的 , Q哥则是一 个老 实人 ,两者得 以 “ 齐名 ” ,缘于 他们 都 “ 想得开 ” ,求个 “ 乐” 字,并不 计 较旁人 的讥讽 。他们这种 “ 本领 ” , 我们 在 日常生 活 中借用 一下 , 又有何 妨 呢? 其实 , 苦恼 源于 自己的认 知。 我 国 民间曾流传 这样一个 故事: 一位老 太太有两个女儿, 她们都出嫁 了, 大 女儿家开伞 店 ,小女儿家 开洗衣店 。 老 太太关心 女儿 的生意—— 雨天 , 她 担心小女儿 洗 的衣服 晒不干 ,晴天 ,
又担 心大 女儿 的雨伞 卖不 出去 。 总 之 ,每天都 有让她 忧愁 的事 。后 来, 有人跟 她说: 老人家 , “ 您好福 气啊 ! 下 雨天 , 您大女儿家 生意兴隆;大 晴 天, 您小女儿家生 意好 做。 对您来说 , 哪 一天都 是好 日子 。 ”老太 太转念一 想 ,不 禁眉开 眼笑 了。 因此 , 凡遇到不愉快 的事 , 不妨 换一 个角度 ,以积极 的态度去看 , 也 许你会 惊奇地发现 , 况并非那么糟 情
感到担忧 。她们还喜欢冥思苦 想 , 一 遍遍想这事 是否做得对 。 而 男人更 乐意去 幻想 他们 没有 失败 ,或干 脆不 去想。不过 ,男人对 于事业 的担 心非 常严重 , 特别是职业 中的干 变万 化 , 老板对他 笑 , 回家 他 后会足足分析 1 小时 , 怀疑别有用心 ; 同事说 刚发 的工资弄丢了 , 他会担心 怀疑小偷是 他。 类似的担心导致 中年 男人 失 眠不 断增 多 , 不 容 易 睡 着 了 好 又被吓醒 。

酸葡萄心理,是人性恶意的释放,还是自我安慰的迷醉?

酸葡萄心理,是人性恶意的释放,还是自我安慰的迷醉?

酸葡萄心理,是人性恶意的释放,还是自我安慰的迷醉?【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口头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这句话来源于著名的《伊索寓言》。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只狐狸路过葡萄园,看到大串的葡萄,它非常想吃。

但是它往高的地方跳了几下,却一直无法够到葡萄。

于是,狐狸气呼呼地说道:“哼,这些葡萄一定是酸的。

”当然,这些葡萄是甜的,不过,这已经没有意义了。

狐狸的这种酸葡萄心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酸葡萄效应”。

具体来讲,主要是指当个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折感觉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尊心,减少失败带来的焦虑感和不安感等不良情绪,从而有意编造出来的一些不合理的理由。

从正面的角度来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紧张,减轻自己的压力,从而保护自己的心理少受伤害。

但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讲,也有一种不求上进,只寻求自我安慰的意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追求某一种东西得不到的时候,或者说我们的理想实现不了的时候,我们往往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用类似于阿Q的理由来安慰自己。

时不时也会像那只狐狸一样,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贰】我上班的时候,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情。

有一个男同事,追一个女孩子,追了许久都没有追到,后来,女孩子结婚了。

男同事气不过,于是他开始四处散播这个女同事的谣言。

这位男同事的做法,绝对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因为这个女孩子我们都认识,真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好女孩。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比如说,有的人会因为自己的职位不高,安慰自己说,爬那么高有什么用啊?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其实,如果他能得到这个高职位,肯定不会这么讲。

还有的人长得很平常的女人,特别相信长得美丽的女人不会得以幸福,甚至说出“红颜薄命”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因为自己达不到目标或者得不到好的东西,于是就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不好的目标,或者已经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来减轻心头的失落感。

《狐狸和葡萄》酸葡萄心态的反思

《狐狸和葡萄》酸葡萄心态的反思

狐狸和葡萄:酸葡萄心态的反思
在古代寓言故事中,有一则广为人知的故事,讲述了一只聪明的狐狸和一串不
可及的葡萄。

狐狸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葡萄,最终只能用“葡萄酸”来自我安慰,这
个故事被称为“狐狸和葡萄”。

故事背景
故事中的狐狸看到长在藤蔓上的葡萄,非常想品尝,但无论怎么跳跃都无法够
到葡萄。

狐狸最终失望地说:“葡萄肯定是酸的。

”这个故事表明了人们在无法获得
所渴望的东西时,会选择责怪对象或给自己找借口,这种心态被称为“酸葡萄心态”。

酸葡萄心态的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当我们对某个目标或者梦想努
力了很久,却无法实现时,往往会选择怨天尤人或者为自己找各种理由。

这种“酸
葡萄心态”不仅会让我们无法真正反思自身的不足,还会让我们错失了学习和成长
的机会。

如何化解酸葡萄心态
要想摆脱“酸葡萄心态”,我们首先要学会客观地看待事物。

面对失败或挫折时,不要急于归因于外部因素,而是要审视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改进。

其次,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要学会看待他人的成功为鼓励而非责怪,从中学习和汲取启发。

总之,要想摆脱“酸葡萄心态”,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态,建立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收获成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浅谈自我防御机制

浅谈自我防御机制

浅谈自我防御机制摘要: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精神文明的今天人们对自己的心理感受日益关注。

本文我主要浅谈自我防御机制的提出以及其类型,并对其中否认、压抑、合理化、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认同等八个方面的进行了定义和举例说明。

关键字:自我、防御机制、心理正文: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安娜•弗洛伊德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

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

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

自我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

我主要浅谈其中的几种:否认、压抑、合理化、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认同等八个方面。

否认:不是把痛苦事件有目的地忘掉,而是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认"(拒绝面对现实),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御机制,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比如孩子闯了祸,把眼睛蒙起来,像沙漠中的鸵鸟,敌人追赶在眼前时,无法面对,就把头埋在沙堆中,当作没这回事一样,就是一种否认的表现。

或患了绝症、事业失败,常会本能地否认。

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否认和错觉(对现象错误的信念),可以缓冲突然来临的打击,避免精神崩溃,维持一时心理平衡。

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资料,一起来看看把!什么是酸葡萄效应?“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效应寓言《伊索寓言》“酸葡萄”中的故事广为人知:狐狸想吃葡萄,但由于葡萄长得太高无法吃到,便说葡萄是酸的,没有什么好吃。

心理学上以此为例,把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说“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

与其相反,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只有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

这种不说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机制。

“酸葡萄”与“甜柠檬”机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

是心理学中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现。

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够接受现实。

在学校教育管理也存在“酸葡萄”与“甜柠檬”机制的合理运用。

双效运用运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缓解心理压力。

是人们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其实质是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应该肯定,合理化作用具有明显的积极教育引导意义。

作为一种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形式,无论是其中的“酸葡萄”效应还是“甜柠檬”机制,当学生尤其是好胜心过强的学生受到挫折后,适当地应用,能减轻心理压力。

例子:我班的小伟同学患有肾炎,一直在接受治疗。

可他却争强好胜,每次学校、班级的活动,他都踊跃参加,获得许多奖项。

连着两次考试不理想,就认为自己不行了。

于是,考试前焦虑,睡不着觉,考试时慌张,生怕考不好。

甜柠檬效应

甜柠檬效应

甜柠檬效应
在挫折心理学中,人们把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而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现己实现的目标价值,从而达到了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现象,称之为甜柠檬效应。

这一术语来源于伊索寓言的故事:有只狐狸原想找些可口的食物,但遍觅不着,只找到一只酸柠檬,这实在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但它却说:“这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

”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有人也称甜柠檬心理或甜柠檬作用,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达自我心理平衡,免去自我苦恼与痛苦。

这与酸葡萄效应一样,都是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自己所追求目标失败时的情景,以达内心之安、心理自救的目的。

其差异只在于酸葡萄效应是把所追求的目标价值变低,而甜柠檬效应是把现已实现的目标价值提高。

可见,这两种效应都是使用自我安慰法的结果,有时,这种效应真的起到了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自得其乐的作用,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埋怨他人、与人对抗等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心理学上有两个名词,一个叫“酸葡萄”心理,一个叫“甜柠檬”心理。

我虽没读过多少心理学的书,但对这两种心理学现象,我关注了很久,下面就我的肤浅认识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两种心理效应。

什么是“酸葡萄”心里呢?通俗的讲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讲葡萄酸。

”在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狐狸想吃葡萄,但够不着,狐狸为减轻自己达不到目的而产生的焦虑感,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既然是酸的,那没有什么好吃的,于是狐狸平静地走了。

这种把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心欲望,减轻焦虑情绪的效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作“酸葡萄”心理。

现实中,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种心理,比如:同学甲看到同学乙因成绩好拿了奖学金,就对其他同学讲“学习成绩好有什么用?将来走上社会顶多是个书呆子,成不了气候!社会上靠智商吃饭的是打工的,靠情商吃饭的才是当老板的······”
那么什么是“甜柠檬”心理呢?与“酸葡萄”相对应的,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

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

现实中,我们也时常表现出这种心理反应,比如:同学甲在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参加了学校的一次文艺比赛但只获得了个鼓励奖,而同班同学乙获得了一等奖,于是同学甲就对其他人说“其实这次比赛我并没有准备拿名次,我给自己所定的目标就是站在舞台上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就行了,拿个鼓励奖就够了······”这就是典型的“甜柠檬”心理。

我不是学心理学的,没有什么理论可以显摆,但我记得哲学上有个方法论,即适度的处事原则。

从这一方法论来看,两种心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我暗示达到减压的效果,从这一角度上讲,这两种心理反应对我们是有益的。

然而,辩证法却又告诉我们事物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按中国人的传统的报喜不报忧的心理,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思考,甚至是思考后不愿意承认这两种心理的负面作用。

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其负面影响。

其一,我认为两种心理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即逃避现实。

“酸葡萄”也好,“甜柠檬”也罢两者都是因为在既定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为了使心理达到平衡而做出的一种自欺欺人的举动,长此以往的话,人的思想就会麻木,斗志也会削弱。

当事人会常常暗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久而久之,脑子里会形成“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的潜意识。

也许这与儒家提倡的谦逊有关吧,但这种后果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是不是值得每个人反思呢?
其二,两种心理都会助长个人的虚荣心。

因为未能实现目标,而做出的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暗示,我认为这就是虚荣心的表现。

在我看来虚荣心是自尊心的一种强烈的表现,一个人的虚荣心越强,那么他的自尊心必然也越强。

自尊心越强的人往往也越自负!自负好吗?项羽因为自负,丧失了一统中原君临天下的宏图伟业,自己也落个别姬垓下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马谡因为自负,痛失街亭的同时也让自己遗臭万年成为笑料,最终也被诸葛亮斩于帐前;希特勒因为自负,轻易宣战苏联使原本乐观的战争形势急剧
逆下,终于柏林城破而拔枪自尽于阴冷的地下室······当然,上述三人都是历史风云人物,所做的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咱们普通人自然比不了,但古语讲得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三,我认为两种心理都有可能诱发另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即“螃蟹心理”。

说白了,就是容易引起个人的嫉妒心。

中国人好面子,世人皆知。

因为自己没能实现既定目标,当事人可能会把丢面子带来的羞辱转嫁到实现目标的人身上,并为此做出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2004年发生的一起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惨案”难道行凶者的失足没有妒忌心理在作怪吗?显而易见,这是有的。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如果能消除个人的妒忌心,人际关系该多么和谐啊!
基于以上三点考虑,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该警惕“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的负面影响。

最后,我想对自己写的文章做一下补充说明:对两种心理的褒贬,我持中庸态度。

虽然我强调其负面影响但那是出于与大家一同认清问题,规避负面影响的考虑。

同时我本人也有这两种心理,并且认为这很正常,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是否有这两种心理,而在于我能否掌控这两种心理,能不能时常自我反省,告诫自己是否正确得对待了“得”与“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