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课堂PPT)

合集下载

伤寒论太阳病(课堂PPT)

伤寒论太阳病(课堂PPT)

.
32
思考:
• 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的比较。(从主症、病机、治法、药 物组成四个方面)
.
33
4.太阳腑证
(1)太阳蓄水证
蓄水证是外邪随太阳经脉入里,影响气化功能, 导致水道失调,邪与水结而形成的。
成因 太阳病治不得法,邪气循经入腑,干扰膀胱气 化功能。 太阳之气抗邪于表,饮水过多,水液内流,抑 制膀胱气化功能。
风寒外袭
卫气受遏 经气不利
恶寒 头项强痛
正气奋起抗邪 邪正抗争于体表
发热 脉浮
.
9
(1)太阳中风证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 风。(2)
太阳中风证的提纲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风邪袭表
风阳伤卫阳,两阳相争
发热
卫阳被伤+风性疏泄
汗出
卫阳被伤+腠理疏松
恶风
邪在表+营阴伤
脉浮缓
.
10
(1)太阳中风证
.
28
麻黄汤证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 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 七十个,去皮尖
•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歠粥, 余如桂枝法将息。
.
29
麻黄汤证
.
41
5.结胸证
结胸证是邪气入内和有形痰水结于胸膈和脘腹, 以胸腹部胀满疼痛,尤其是腹部按之硬满,疼痛, 甚则拒按,脉沉或滑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成因 因误下邪热内陷;或未经误下,邪热内入;或 水饮寒邪内结,或血与热结,络脉被阻。
分类 热实结胸、水结胸、痰热结胸、小结胸、寒实 结胸、血结胸。

伤寒论课件——太阳篇(概说,第一节)

伤寒论课件——太阳篇(概说,第一节)

——初感外邪,多表现为太阳 病。 (太阳为六经之藩篱)
——指初病太阳的脉象(浮脉)
——仍为太阳病
为不传
——邪有入里化热之征 ——邪气入里,胃气失和 ——阳热内盛,扰动心神
为传也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原文】(8)
【原文】(8)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
尽①故也。若欲作再经②者,针足阳明,使经不 传则愈。
(针阳明经穴,如足三里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原文】(9)
【原文】(9)
太阳病,欲解时①,从巳至未上②。
【词解】
①欲解时:指邪气可能得到解除的时间。 ②从巳至未上:是9时至15时之内。
【提要】
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推论太阳邪气欲 解的时间。
【释义】 •太阳病欲解时
邪气可能得到解除的时间。
•从巳至未上
再逆促命期
【释 义】
热盛熏灼肝胆,肝失疏泄, 胆汁外溢。 热迫神明,引动肝风。 火邪伤营,瘀热郁蒸。
一次误治,正气损伤不甚, 尚可迁延时日。 反复误治,必致阴液耗竭, 病势垂危。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原文】(7)
三、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原文】(7)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 数六故也。
卫闭营郁 辛温发汗
发热重、恶寒轻、口渴、风热外袭 脉数 。
辛凉清解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3、误治后的变证
【释 义】
若发汗已(误用辛温发汗):
➢身灼热 ➢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 ➢身重 ➢多眠睡 ➢鼻息必鼾 ➢语言难出
邪热壅盛,灼伤津液,其热更炽。 邪热充斥内外。 热迫津泄。 热壅气滞,经脉不利。或热盛伤气 热盛神昏。 邪热壅肺,呼吸不利。 热盛神昏,或热壅于肺。

伤寒论--绪论及太阳病篇(七版) ppt课件

伤寒论--绪论及太阳病篇(七版) ppt课件

2021/2/22
伤寒论
57
本条的温病的病因是什么?
多版教材均云:感受风热之邪,实感牵强,我认为 仲景原意多是由感受风寒引起,理由如下:
从“太阳病”三个字来看,结合前述太阳病的内涵有 指原文1与病因来看
从阳明表证的病因仍属风寒直反所致,由于阳明胃 阳素盛,燥气司天,多气血一经,故感风寒后迅速 化热化燥入里,以183、184条可据。
伤寒论
14
二、太阳病的病机:
感受风寒,营卫失调
1、太阳病的概念; 2、太阳表证与太阳病概念。
2021/2/22
伤寒论
15
三、太阳病证型
由于体质不同,感 邪轻重及临床表现不同, 太阳病有如下证型:
2021/2/22
伤寒论
16
1、太阳中风证; 2、太阳伤寒证; 3、太阳表郁轻证; 4、变证; 5、温病;
归纳与鉴别 要求学习后,能自我的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归 纳与鉴别 桂枝汤证 如汗出一症 白虎汤证 四逆汤证
大青龙汤证
兼内热
外感风寒
小青龙汤证
兼水饮((((((((((((((
2021/2/22
伤寒论
11
明仲景文法,其义皆通
《春秋》的文字,有《春秋》的文法
《史记》的文字,有《史记》的文法
《伤寒杂病论》的文字,有仲景的文法
❖1、“外感风寒、营卫失调” 是太阳病的病机。
❖2、“营卫失调”的矛盾主要方面在 卫而不在营,“恶寒、头项强痛、脉 浮”是太阳病必见之症,故作为太阳 病的提纲证。
❖3、“恶寒脉浮”是表证之主证主
脉,“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特有症
状,又是与其它五经病证相鉴别的
要点。
2021/2/22
伤寒论

伤寒论太阳病ppt课件

伤寒论太阳病ppt课件
证。 3、证候复杂,变化多端。
4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变证治则: 观其脉证—— 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 知犯何逆—— 即辨证,寻找疾病的病因、病
机、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等。 随证治之—— 依证立法,依法选方。
坏病治则的精神实质:辨证论治。
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二、辨虚证实证 【原文】 (70)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 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复杂,难以六经证候命其名者。
③不中:不可、不宜。
【提要】
论太阳病变证的概念及治则。
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释义】
太阳病三日—— 表证经过三日(约略之辞)。 已发汗—— 汗不得法,病未尽解。 若吐、若下、若温针——反复误治。 结局:形成坏病。 坏病特征:
1、原始证候已不复存在。 2、不属传经之变,所变证候不属于六经病
2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利胆、抑菌、镇静、 镇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 善心肌代谢、增强子宫收缩及增 加胃肠节律性蠕动等作用。
振寒—— 阳虚失其温煦。 脉微—— 气虚无力鼓动血脉。 脉细—— 血少脉道失于充盈。
1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治法:扶阳益阴(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病机:下后复汗,损伤阴阳,致内外俱虚。
三、辨汗下先后 【原文】 (90)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 治不为逆。本先之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 下之,治不为逆。
【提要】
论汗下先后的治疗原则。
1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释义】
本发汗 而复下之 表证当用汗法,而反 此为逆也。先行攻下,是为误治。
若先发汗, 治不为逆。
本先下之 而反汗之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培训课件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培训课件

表郁轻证
表郁轻证
表郁轻
之略重者
之略轻者பைடு நூலகம்
里热微
辛温轻剂
辛温微剂
辛温微汗
小发其汗
微发其汗
兼清里热
麻桂各1/3
麻黄汤为前方之2/3 小剂石膏
12/23/2023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22
第四节 桂枝汤证疑似证
原文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 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汤主之。(水饮内停兼太阳经气不利)
12/23/2023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8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喘家:素患喘息之人。
风寒迫肺
无宿疾——鼻鸣(肺气不利)
有宿疾——喘(肺寒气逆) 《素问·至真要大论》:“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后调其 内。”
厚朴——苦辛温,化湿导滞,行气平喘 杏仁——苦温,止咳定喘 与35条麻黄汤之“无汗而喘”及63条麻杏石甘汤之“汗出而喘”应 鉴别。
胸满 ——胸阳不振,阳郁不伸
微寒:脉微恶寒。
——阳气不足
去芍药——酸敛阴寒,非胸阳郁遏所宜
加附子——借辛热之性以温经复阳,表里双解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胸阳不足所致胸满脉促,
温经复阳
去芍药之阴敛
桂枝加附子汤
表阳虚漏汗不止,留芍药以酸收
12/23/2023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13
原文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 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12/23/2023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27
小结
12/23/2023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第二章:太阳病脉证并PPT课件

第二章:太阳病脉证并PPT课件

太阳阳明合病{
下利(32)
表里不和,胃气上逆—呕吐(33)
治疗:
病以太阳为主,故治仍从太阳,
胃气上逆加半夏。
-
8
讨论题:
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 葛根汤主之。”为什么说“必自下利, 葛根汤主之”?
-
9
2.“必自下利”解
(1) 外有邪气郁闭,津液不能作汗;内因胃 家被外邪所束,气机不利,不能升津液,故津 液下迫大肠而下利。
表现:胸胁痛满—邪传少阳,经气不利
(2)传少阳{ 处理: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表现:脉但浮—表实证仍在 (3)表实证仍在{
处理:仍与麻黄汤解表
-
27
第三节 麻黄汤证的兼证
大青龙汤证 麻黄汤证兼证{小青龙汤证
葛根汤证
-
28
一、大青龙汤证
[原文]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 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 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38)
方义
由麻黄汤、桂枝汤合方去杏仁、生姜加干姜、细辛、 五味子而成。
麻桂合方以解表发汗平喘;加细辛辛温,散寒温肺,
化痰涤饮;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止咳;半夏辛温, 降逆止呕,燥湿祛痰。
方为解表涤饮,表里双解之剂。
经验:“欲要痰饮去,必用姜辛味”。
《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注:若咳喘明显者,杏仁可不- 去。
[词解]
(1)脉促:脉急促。与21条桂枝去芍药汤证之 急促而有歇止不同。
(2)利遂不止:下利因而不止。
-
12
葛根芩连汤证治简表
太阳病,桂枝证 ↓误下
外邪不解、下迫大肠
↓ 下利

太阳病PPT课件

太阳病PPT课件

一、太阳病纲要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
恶寒。(1)
条文分析
脉浮——风寒外束,卫气抗邪于外 结 论
–脉浮既是表证,亦是太阳病的主脉 –脉浮+恶寒是辨表里证的关键
条文分析
头项强痛——风寒之邪,郁于经输,太阳经 气不利-太阳病的定位性症状
结论
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特有症状,反映太阳经输受邪, 亦称经输证。
– 从病机推论—营阴郁滞 – 从原文35条:“无汗而喘” – 反证法而言:中风有汗,伤寒应无汗
为何说太阳伤寒感邪重,卫阳郁闭甚?
– 从原文“必”、“紧” – 或未发热 – 体痛 – 呕逆
【原文】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 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凤温为病,脉阴 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 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6)
寒、头项强痛、脉浮”是太阳病必见之症,故作为太 阳病的提纲证。 3. “恶寒、脉浮”是表证之主证主脉,“头项强痛” 是太阳病特有症状,又是与其它五经病证相鉴别的要
二、太阳病的分类—— 中风、伤寒、温病及变证
【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 名为中风。(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析
太阳病——指原文1的脉证 发热——正气抗邪,热争于外 发热特点:
讨论
“恶寒、发热”每每并见, 为何提纲证不列举发热一 症?
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映,与脉浮机理一样。 发热虽常见,但早期每尚未发热而恶寒已见。 反证法,若列举发热,显然不能突出提纲证意义。
小结
1. “外感风寒、营卫失调”是太阳病的病机。 2. “营卫失调”的矛盾主要方面在卫而不在营,“恶

《太阳病。2》_图文

《太阳病。2》_图文
所谓卫强,并非指卫气的正常功能强盛,而是指卫气 浮盛的异常亢奋状态,亦即“阳浮者,热自发”之意。
所谓荣弱,也不是营阴真正的虚弱,而是指卫外不固 ,营阴外泄,汗出营伤,营阴与异常亢奋状态的卫阳 相比呈现出不足状态,亦即“阴弱者,汗自出”之意。
荣弱卫强,相当于后人所谓的营卫不和或营卫失调, 此病机是以卫气的异常为主要矛盾,而营气失和乃卫 失外固所致。由于太阳中风证是因风邪偏胜,营卫失 和所致,当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故曰“欲救邪风者,宜 桂枝汤。”
在本条中,“阳浮而阴弱”是理解全文的重点。“阳浮而 阴弱”既指脉象,又述病机。指脉象即浮缓之脉,指病 机即卫强营弱。
结合第1条、第2 条综合分析,太阳中风证的临床表现 为:发热、汗出、恶风、恶寒、头痛、鼻鸣、干呕、 脉浮缓。其病机为:外邪袭表,卫阳浮盛于外以抗邪 ,卫外不固,营阴外泄,营卫失调,邪干肺胃,肺气 不利,胃气上逆。
本条尚有示人头痛、发热、恶风是中风证与伤 寒证所共有,惟汗出一症为两者鉴别要点之意 。
本条仅述症而未言脉,说明太阳中风证固然多 见浮缓脉,但桂枝汤证却未必全是浮缓脉。因 此,运用桂枝汤时必须脉症合参,全面分析。
95条重点论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 及治疗
本条指出太阳中风证的主症是发热汗出,并进一步突 出汗出一症的基本病机是营弱卫强。
发汗解 表,宣 肺平喘

麻黄汤
无汗,脉浮紧 。
而喘,脉
浮紧。

(后世 发热,口渴,

温热之邪侵犯肺 卫。
发热,口渴,为恶 寒。
辛凉解表
银翘散 不恶寒,(脉 等) 浮数)。
【辨治要点】
病机:风寒袭表,卫阳浮盛,卫外不固 ,营阴外泄。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 缓。

伤寒论课件: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伤寒论课件: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原文13)
太阳病-泛指一切表证 ➢ 头痛、发热、恶风-表证共有证象 ➢ 汗出-为桂枝汤独具之证。
补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 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原文95)
补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原文95)
证-发热汗出

病机 营弱 卫气浮盛于外 汗出

反汗出-------经气受阻,无般无汗,
今有汗,故言“反”
恶风------腠理开,毛窍松
治: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兼通经脉之津气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 杏子汤主之。 (原文43)
➢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 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 朴(三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
(原文53)
病人
证-常自汗出 因-营气自和,卫气不谐-即营卫失调 治-使营卫协调-宜桂枝汤
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
➢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 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 宜桂枝汤。 (原文54)
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
(原文54)
证 脏无他病----在内之脏腑无病
➢ 用于太阳中风证,宜喝热粥助胃气,发汗祛 邪
桂枝汤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
(适应证共13条)
➢ 1.太阳中风证 ➢ 2.表证或汗或下,而外证未解,需再汗者 ➢ 3.太阳病,六七日不大便,小便清者 ➢ 4.杂病中,脏无他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
汗出者。 ➢ 5.霍乱病里和而表未解,身痛不休者
(二)桂枝汤禁例
➢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 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伤寒论课件·太阳病概说

伤寒论课件·太阳病概说

伤寒论课件·太阳病概说太阳包括手、足太阳二经和膀胱、小肠二腑。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循臂至肩,下行络心属小肠。

由于经络的相互络属,使太阳与少阴构成了相互表里的紧密联系。

太阳的生理功能特点可概括为:①阳气较多,正气旺盛:太阳又称“巨阳”、“老阳”,《内经》云:“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

”按照阴阳以其气多少分类的基本原则,太阳是阳气较多之意,故太阳的阳气旺盛、抵抗力强。

因此,《素问.热论》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②职司卫外,统摄营卫:由于太阳的经络散布于人体之表,是人体最大之经,特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并行身后,因背为阳府,督脉又为阳经总督,故为阳经之长,为诸阳主气,其阳气充盛而能卫护体表。

太阳之气,行于体表的隶属于卫气,卫气者,有肥腠理,温分肉,司开合,卫外固表,抵御外邪之功。

太阳统摄体表营卫二气,具有防止外邪入侵的重要作用,所以《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太阳主外。

”值得提出的是,由于肺合皮毛,所以太阳病也与手太阴肺经的病变有密切关系。

③六经藩篱,受邪首当:“太”有开初之意,由于太阳居六经之首,主一身之表,故外邪侵袭,太阳首当其冲,发病最早,太阳病多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

④参与气化,主司排水:因小肠主分清别浊,膀胱为州都之府,通过气化貯、排尿液,二府通和,气化如常,则尿液得以顺利排出,反之每致小便异常。

⑤内应少阴,表里互通: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二者经气互通,功能互依,太阳主表有赖于少阴里实,而少阴主里,又有赖于太阳表固。

故《灵枢·本脏篇》说:“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二者的关系。

因此,太阳失固,就会导致邪传少阴,而少阴里虚,又可导致太阳虚馁,易受外邪。

正是由于太阳的如上功能特点,当病邪侵袭人体之时,正气奋起抗邪,于是,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太阳病,又称表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郁——寒邪内郁营血,使气血涩滞,经脉拘挛,而 出现了全身的疼痛。
.
13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比较
中风——病机是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不和 。以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主症,属太阳表虚 证。
伤寒——病机是寒邪闭表,卫闭营郁。以恶寒、 发热、无汗、身痛、脉浮紧为主症,属太阳表实证。
.
14
(3)太阳温病
风寒外袭
卫气受遏 经气不利
恶寒 头项强痛
正气奋起抗邪 邪正抗争于体表
发热 脉浮
.
9
(1)太阳中风证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 风。(2)
太阳中风证的提纲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风邪袭表
风阳伤卫阳,两阳相争
发热
卫阳被伤+风性疏泄
汗出
卫阳被伤+腠理疏松
恶风
邪在表+营阴伤
脉浮缓
.
10
(1)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证的提纲是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
寒邪袭表
卫阳被伤,温煦失司 恶寒
卫阳奋起,达表抗邪 发热
营卫气血凝滞,筋脉拘挛
体痛
正气不能顾护于里
呕逆
寒主收引,筋脉拘挛
脉浮紧
.
12
(2)太阳伤寒证
基本病机是寒邪袭表,卫闭营郁。
卫闭——寒为阴邪,寒邪闭表,卫阳被闭郁,它的临 床特征,一个是卫郁以后出现的发热,一个是卫闭以 后表现的无汗。
.
18
桂枝汤证
主症:恶寒(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可见症:头痛,鼻鸣,干呕,脉数、弱、虚、洪大等 病机:风寒袭表,卫强营弱 治法:调和营卫,祛风解肌 方药:桂枝汤
.
19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 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歠热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 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 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 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 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 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
3
(2)足太阳膀胱腑
膀胱有藏津液,司气化 的功能。
膀胱的气化功能,表现 在两个方面:
一是阳气的化生和输布; 二是参与水液代谢。
.
4
(3)太阳阳气
太阳阳气敷布的部位, 主要是在体表。其在体表 的功能主要有三:
一是温煦体表; 二是管理汗孔开合; 三是防御外邪。
——太阳主表而统营卫
.
5
太阳阳气化生于下焦
太阳病的成因 (1)风寒外袭; (2)少阴之邪外出太阳 少阴寒盛伤阳证,阳气恢复,阴病出阳,脏邪 还腑,邪气外出太阳。 少阴热化证,正气恢复,邪气外出太阳。 太阳病的病位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太阳所主的肌 表营卫
.
7
3.太阳病的分类
太阳经证 太阳病证
太阳腑证
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证 表郁轻证 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血证
.
20
桂枝汤方
桂枝——辛温祛风解表 芍药——酸收益营敛阴
桂枝+甘草——辛甘通阳 生姜助桂枝发散风寒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 大枣助芍药益阴和中
基本病机是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卫强——风阳邪气侵袭肌表,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 ,两阳相争。卫阳病理性的亢奋而浮盛于外,卫分邪 气亦盛,故称“卫强”。
营弱——卫阳被伤,卫外失固,再加之风性疏泄,使 营阴外越,导致汗出伤营,而致营阴不足,称为“营 弱”。
.
11
(2)太阳伤寒证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 ,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பைடு நூலகம்
发热,汗出,恶风, 头项强痛,脉浮缓。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 ,全身疼痛,脉浮紧 。
发热恶寒,阵发发作 如疟状,身痒,面赤 。
小便不利,渴欲饮水 ,少腹苦急,伴有表 证。
如狂或发狂,少腹急 结或硬满。
.
8
4.太阳经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太阳病的基本表现是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3)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 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阳浮:卫强,风寒束表,卫气浮于外,与邪气抗争而 发热。 故“阳浮者,热自发”。
阴弱:荣弱,因卫气浮于外,不能固守,营阴外泄 而汗出。在加上风邪开泄,腠理不固。故“阴弱者,汗 自出”。
膀胱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气化作用化生阳 气,此阳气通过膀胱经脉和三焦向体表输布。
太阳阳气补充于中焦
太阳阳气的不断消耗,必须依赖中焦脾胃所摄 入的水谷精微之气不断地补充能量。
太阳阳气宣发于上焦
太阳阳气虽然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脉和三焦向体 表输布,但要分布于体表,还要依赖上焦肺气的 宣发作用。
.
6
2.太阳的病理
.
16
太阳经证的治疗
太阳病以病邪在表,病在早期为特征,故以祛邪为治 疗原则,解表是治疗大法。
太阳病
太阳中风→桂枝汤 辛温发汗
太阳伤寒→麻黄汤
辛凉透表:太阳温病→桑菊饮、银翘散
.
17
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 ,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 者,桂枝汤主之。(12)
在《伤寒论》中的太阳病,主要涉及到的是足 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阳膀胱腑,以及体表阳气被风 寒邪气所伤的病变。
.
2
(1)足太阳膀胱经
其脉上连风府与督 脉相通,沟通了太阳和 督脉的联系;下络肾而 属膀胱,沟通了太阳与 少阴的表里关系。
足太阳经别属膀胱 络肾,散步于心,既加 强了膀胱与肾表里关系 的联络,也沟通了膀胱 和心的联络。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3 ) 太阳温病的提纲是发热,口渴,不恶寒。
温热邪气 侵犯肺卫
卫阳与温热相争
发热
温邪伤津耗阴
口渴
温邪伤阴为主,阳气未伤
不恶寒
如伴风邪,可微恶寒
微恶寒
.
15
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太阳温病的比较
中风、伤寒、温病皆属外邪所致的疾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伤寒——发热、身痛、恶寒、脉浮紧。 温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脉浮数)。
病证述要
一、太阳病
外感类
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起阶段,是外邪侵犯人体 肌表营卫、太阳膀胱经脉等部位,导致卫气受遏, 经气不利,卫气奋起抗邪的病理变化。
太阳病的基本表现是发热、恶寒、脉浮。
.
1
1.太阳的生理
“太阳”的本义是指强大的阳气,因此也称 “巨阳”。
在《黄帝内经》里,用太阳来命名小肠经、小 肠腑和膀胱经、膀胱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