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语下 9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仕 大济苍生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隐 归园田居 “不为五斗米折腰”
梦 桃花源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君契”
在深深地叹惋中,陶渊明远去了,但是他追寻的身影,深深地留
在我们的心里。年轻的时候,他做官,希望大济苍生,可是官场污浊,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来选择了归隐,求得精神的寄托;田园梦破,
继续寄梦于桃源,给世人一方皈依心灵的乐土!
渔人走到了溪流的尽头,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 里仿佛有光亮。他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洞口最开始很狭窄, 植绒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了。他看到 了什么呢?
内部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的这种美丽和生机在桃花源内有没有体现呢?从 中你读出了桃源内环境有什么特点?
看到这样一片美丽而又奇特的桃林渔人有什么感受? 明确:“忽逢”一词体现了渔人的惊喜之情。“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体现了渔人十分惊异,急切地想探寻桃花林 的心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桃林之美和渔人之惊喜。 “忽逢”要读出惊喜,速度稍快,“数百步”三字要强调着读, 以体现桃林的范围之广。“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要以 二二的节奏断开,但前后之间要以语气贯连,读得似断实连,语速 要稍慢,将一幅幅画面呈现出来,就像放电影一般,以体现渔人此 刻的痴迷沉醉之情。
拓展延伸
桃花溪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
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发了一种向往世外 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诗的前两句以写 景起笔,选用了“飞桥”“野烟”两个意象, 描绘了云烟缭绕、飞桥隐现的画面。
诗的后两句是问询渔人的话,桃源洞的美妙景色 正是从这问话中虚写的,表达出诗人追求美好生 活的一种心愿。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明 知故问,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之 感和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无限怅惘之情。
而且,渔人出来沿着来时的路返回,还 一路做记号。此后众人刻意去寻找,却再也 找不到。种种迹象表明,桃花源不存在。
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
太元,东晋武帝年号(公元376——396年)。其间,政治极度腐败, 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期间爆发战争约60场。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连连的环境 里,中年以后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 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 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 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在 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作者这一社会理想 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又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陶渊明的语言简洁。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根据内容猜测渔人 “具言”的是什么吗?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从中“皆叹惋”三个字,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渔人所说的是桃花源外 社会的状况: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民不聊生。
桃花源中人“叹惋”的原因:感慨外面的世事变迁,对外面人们生活的 不幸深表同情。这句话看起来简单,但是包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厚。因为这些 内容不是作者要重点描述的,所以他用只说“一一为具言所闻”。
布置作业
1. 课后阅读:阅读《桃花源诗》,进一步 了解作者理想的实质。
2. 课外作业: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 P270“类文阅读”。
桃源内生存环境好。体现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句中,意思是,土 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土地平旷,说明这里是平原,能生产粮食。屋舍 俨然,说明住宅规划好,舒适美观。就像现在的“新农村”一样,整齐有序。
桃花源外桃林迷人,桃花源内风景如画。那么,如桃花般美好的只是这里的环境 吗?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应是人。”在这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中,人们的生活怎么 样呢?
八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源记
第二课时
1
学习目标
1. 品味语言,感受桃花源的美好和谐和作者简洁的 语言风格。
2. 探究桃源理想,体会作者的情怀。
2
全班齐背课文
请大家回想一下,描写桃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 境优美的句子。
外部环境——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是一片怎样的桃花林?请同学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然后用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进行描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 你能想象这些壮年男女都在干什么?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补充文化常识:老人高寿头发会由白变黄,所以称“黄发”;“垂髫”,古 时候童子没成年时头发是垂着的。没有直接说老人小孩,而是说他们的特征“黄发垂 髫”,这种修辞叫借代,更生动形象。 (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齐读上下两句,体会那种和乐 和美和谐的农家生活气息)
桃源内环境优美。体现在“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中,意思是, 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子一类。土地肥沃,池塘粼粼、桑树高 大、竹子青翠,环境十分优美。
桃源内环境宁静。体现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中,意思是,田间 小路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这句是以听觉写桃花源宁静的。
把这句里的“并”换成“咸、皆、悉”,好不好?
两人一起——老人小孩一起 快乐,祖孙同堂,相嬉相乐,老 人怡养天年,小陔茁壮成长。这 是一种和谐快乐的场面。
面对一个不速之客——渔人,桃花源的人们有什么表现? 一起读第三段。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 去,就像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 粉蝶……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清澈的溪流蜿蜒流动,只见一片粉红夹岸而 来,晴空下,桃枝交柯,纷纷扰扰,桃花菲薄迷离。两岸茂密的桃花林, 似红云,似粉霞。地面上青草葱茏,香气袭人。一阵清风,伴随着芬芳 香气,花瓣如粉红蝴蝶,飞舞空中。有落在岸上的,有落在溪水中,悠 悠荡荡,沿着春天的津渡而上,清溪泻玉,桃花放焰……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后遂无问津者”,怎么就没人找了呢? 不存在。
(既) (即)
这两个字,左边一样,都是盛放食物的 容器,“既”字的甲骨文是一个人背对着食 物,表明吃完饭,是“已经”的意思;而 “即”字是一个人面对着食物,有“靠 近”“马上”的意思。本文中,渔人一出来 就告诉太守,“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的“即” 字,写出太守得知此事后反映的迅速,但是 没找到。
“皆叹惋”是桃花源人们的表现之一,还有哪些句子写了他 们的表现?
见渔人,乃大惊。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从这些句子中你发现桃花源的人们有什么特点? 热情好客
美好
和谐
桃花源是如此的美好,可是自渔人离去,它却消失了。桃花 源真的存在吗?齐读最后两段。
课堂总结
让我们再朗读一次描写桃花源景象的语句,再次体会一下作 者对这种美好与和谐Fra Baidu bibliotek不懈追求。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现如今,我们的“中国梦”中写着“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这是一个比桃花源更值得期待的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去 实现这个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