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桃花源记

合集下载

第9课《桃花源记》古文复习教案

第9课《桃花源记》古文复习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全文理解:《桃花源记》的情节梳理,理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及寓意;
(2)词汇掌握:重点词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运用;
(3)句式解析: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等)的理解与翻译;
(4)文学鉴赏:分析《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举例:
-故事情节: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桃花源中的生活景象,以及渔人离开后的变化;
第9课《桃花源记》古文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9课《桃花源记》古文复习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课本第四章《文言文阅读》中《桃花源记》的全文理解与赏析;2.《桃花源记》中重点词汇、句式、文学常识的复习与巩固;3.通过对《桃花源记》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际运用,针对性强,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桃花源记》的相关知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鸡犬相闻”、“遥知兄弟登高处”等。对于难点部分,如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掌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桃花源记》中一个最有感触的情节或句子,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桃花源记》的理解有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展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难点知识时,部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翻译仍然感到困惑。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采用更多实例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9 桃花源记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9 桃花源记

美丽、幸福、神秘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表现桃花源美丽、幸福、神秘 的语句。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 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 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 桃花源的人了。
翻译时要注意:
⑴重点字必须解释出来,单音节变成双音节。 ⑵根据课文内容,补充省略的内容。
默读课文,快速找出其记叙要素以及表示 渔人行踪的词语。复述故事。
课文: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
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 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 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 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 桃花源的路了。
时间:晋太元中 地点:武陵源 桃花源 人物:渔人 源中人 渔人行踪:缘溪行→ 复前行→ 从口入→
停数日,辞去→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遂迷。
复述故事:
东晋太元年间,一个武陵渔人无 意间发现了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受 到桃源人的热情款待(或在桃源的 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后再 寻桃花源却未果。
复述: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的叙述。
课文: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
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

课文疏通
初极狭,才通人。 初:起初,刚开始。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仅,只。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复:又,再。行:行走。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 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课文疏通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现在。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为:给。具言:详细地说。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叹惋: 感叹,惋惜。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余:其余,剩余。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
一词多义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 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间离隔绝;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课文疏通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乃大惊:于是很惊讶。乃:于是就。大:很,非常。从来:从……地方来。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具:全都。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要(yāo):通“邀”,邀请。 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 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咸:副词,都,全。问讯:打听消息。 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

课堂小结
文章主旨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描 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和平宁静的“世外桃源”, 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 不满。
世外桃源:文中指与世隔绝的不遭战乱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课堂练习
交错相通
在田间
全,都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
田间小路
可以互相听到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老人 小孩
外人。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 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 闲快乐。
于是,就
详细 同“邀”,邀请
通假字
便要还家
文言知识积累 (“要”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
缘溪行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事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单指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已经,……以后 沿着、顺着
做记号 到
拜访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立即
先前的
竟然
如此。 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先前的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 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第一位田园诗人。

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

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二、故事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三、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文及详解)

《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文及详解)

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字音】俨(yǎn)然黄发垂髫(tiáo)要(yāo)诣(yì)太守【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消失(词类活用)便:于是,就。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句话既是桃花源内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 不满和避世心态。同时,这句话也为下文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无法再找到 入口埋下了伏笔。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渔人
渔人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他代表了现实社会中的人们。他偶 然进入桃花源,被里面的美景和和谐的生活所吸引,但最终 因为无法适应那里的生活而离开。渔人的形象塑造体现了作 者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以景写情的手法
通过对桃花源的景色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美好的情感氛 围,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寓言化的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如将桃花源视为理想社会的象征,通过对其的描绘和 叙述,寓言化地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意象内涵及其象征意义
桃花源的意象内涵
桃花源被描绘为一个与世隔绝、美好 和谐的地方,象征着人类理想中的社 会状态,即没有战争、没有贫困、人 人自由平等的社会。
THANKS
感谢观看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 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桃花源意象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比较研究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 简介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创作背景
晚年归隐
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 伟大诗人,晚年更名潜,别元元 亮,晚年归隐田园,过着“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
批判统治阶级
通过对统治阶级的腐朽、 残暴、无能的描写,表达 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批判 和不满。
呼唤社会变革
作品通过展现桃花源中的 和谐生活,呼唤现实世界 进行社会变革,实现公平 正义和人民幸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全原 文文 注翻 释译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3)为业:把……作为职业, 以……为生。为,作为。(4)缘:顺着、沿着。(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7)忽逢:忽然遇 到。逢,遇见。(8)夹岸:两岸。(9)杂:别的,其他的。(10)鲜美:鲜艳美丽。(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12)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 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14)复:又,再。(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16)欲:想 要。(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桃花源记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3)既:已经。(7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 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76)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77)诣(yì):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78)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79)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 前。志,名词,标记。(80)遂:终于。(81)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82)高尚:品德高尚。(83)士:人士。(84) 也:表判断。(85)欣然:高兴的样子。(86)规:计划。(87)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88)寻:随即,不久。(89)终:死亡。 (9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91)津:渡口。

9《桃花源记》陶渊明

9《桃花源记》陶渊明

踪奇:“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
渔人生活的世界又如何呢? 世内vs世外形成强烈的对照
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创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 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元熙二年六月,刘 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 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 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 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 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中现状,只 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 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02
课文翻译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L
全文翻译1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把捕鱼作为职业(以捕鱼为生)。(一天)他顺着 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 中间没有别的树,香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惊 异,又向前行船,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林尽于水源,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 人)于是舍弃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 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 叫的声音互相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 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桃花源真实存在吗?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一个理想世界?

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全解读

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全解读

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重点)3.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难点)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字渊明,东晋“田园诗人”。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写作背景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

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课文主题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顺序,虚构了一个没有阶级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间隔(古义:间离隔绝;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路,探访。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沿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坠落的花瓣。

12.缤纷:繁乱交杂。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证据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据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实的理由: 证据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证据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据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借助课本注释与词典,扫清字词障碍;通过诵读,联系上下文结 合语境,理解课文中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字词含义;
➢ 2.抓住渔人的行踪,明确桃花源这个美好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巨大 差异;
➢ பைடு நூலகம்.作者通过虚实结合,详略的安排表达出作者寄托的美好理想,及 难以实现的失落之情;
➢ 4.品味本文简练的语言风格; ➢ 5.理解“世外桃源”文化价值。
桃花流水自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品读《桃花源记》
桃花源这个网红打卡 地为何经久不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潜,陶私渊谥明“(靖3节65”年,—世42称7年靖)节,字先元生亮,,浔又阳柴名 桑(东今江晋西末省至九南江朝市宋)初人。
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异常不满,但他又无法改变,只好描绘一个美好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 理想。
文体介绍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叙事、山川 名胜、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 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 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本课学习目标
赏美景
偶遇桃花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原文解读+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原文解读+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原文解读+译文我们现在常用“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你心中有“世外桃源”吗?说说它是什么样的?借助注释,通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桃花源记①文|陶渊明晋太元②中,武陵人③捕鱼为业。

缘④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⑤,落英⑥缤纷⑦,渔人甚异⑧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⑨。

①选自《陶渊明集》。

②[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③[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④[缘]沿着,顺着。

⑤[鲜美]新鲜美好。

⑥[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⑦[缤纷]繁多的样子。

⑧[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⑨[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以捕鱼为业的人。

(有一天)他划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这里的)香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桃花源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桃花源记
(6)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 自己的话概括。 _环__境__优__美__;__生__活__愉__快__;__民__风__淳__朴__;__社__会__安__定__。__
第9课 桃花源记
课内阅读
(7)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 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寄__寓__了__作__者__对__美__好__的__理__想__社__会__的__追__求__,__以__及__在__当__时__社__ _会__条__件__下__理__想__无__法__实__现__的__矛__盾__思__想__。__“_桃__源__”即__代__表__了___ _他__心__目__中__的__理__想__社__会__,__文__中__的__渔__人__虽__“_处__处__志__之__”,__但___ _终__“_不__复__得__路__”,__暗__示__了__桃__源__并__不__存__在__,__这__样__的__理__想__无___ _法__实__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 桃花源记
课外赏读
谁之力耶?吾当保之如赤子,仰之如慈母,爱之如 身体。犹惧其不蕃且殖也,而况敢毁伤之乎?吾闻 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⑥鸣而巢鸟悲,畏夫川 之竭、林之落也。鱼鸟且然,而况于人乎?”
(选自刘基的《寇不韦斧根》)
第9课 桃花源记
课外赏读
【注解】①不韦:人名。②剡(shàn):剡县,在 今浙江奉化。③天姥(mǔ):山名,即天姥山在今 浙江境内。④庥(xiū):庇荫,保护,遮蔽风雨。 ⑤凓(lì):寒冷。⑥霜钟:寒冬时节的钟声。
金牌导学案

第三单元
第9课 桃花源记
金牌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ppt课件(32ppt)优选全文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ppt课件(32ppt)优选全文
必说魏晋了。这个渔人一一地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学会思考辩论。重点说说自己选择说真话或不说真话的制约因素。
本文主题:本篇童话,使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奇特的想象的作用,无情的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深刻鞭挞了反动统治者们的愚蠢、卑鄙、虚伪。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 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6.“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这句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来分析。“金色的菜花、两行整
五、问题归纳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就,随即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再塑生命的人
舍掉,离开
1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妙处是什么?
写有什么作用?本段对初春田野进行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欢乐的心情。
4.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里)就出现一座 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 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 “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今江西九 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 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 逸诗人之宗”,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地平旷,屋舍整俨齐的然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属。形 然容 变由 得狭 开窄 阔幽 敞暗 亮突 。
译文: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
里隐隐约约有点儿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 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 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 之类。
情景 并怡然自乐。
由景及人,写桃花源人生活自足,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于是,就。
详细
同“邀”,邀请。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全,都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隔绝、不通音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 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 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 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遇到,碰见。 溪水的两岸
新鲜美好 繁多的样子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落花。一说, 初开的花。
对见到的景

象感到惊异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 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 ,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邀请
yù 告诉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值得,不必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 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 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 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 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 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 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 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 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 村里人告辞。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 说啊!”
大胆想象,补充“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 中,渔人“具言”的内容,并思考桃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动乱、社会黑暗而叹惋; •为桃花源外的人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研读第3段,情景设计:一名同学扮作电视节目主持人,教室就是桃 花源,其余学生都是桃花源的村民,进入“时空连线”访谈节目—
于是,就
详细 同“邀”,邀请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全,都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于是、就 隔绝、不通音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感叹惋惜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搀扶,扶着,扶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