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3张PPT)

2.课文在情节安排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情节曲折、跌宕。表现在:①渔人迷路了会 怎样?②桃林又大又美,是个神奇之地。③渔人“欲穷其 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渔人进入桃源的道路扑朔 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为何 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⑥渔人辞去时, 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有什么用意?⑦为什么 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 相扣,使课文情节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
(4)精华集萃
出自本文的成语:
1.世外桃源 是陶渊明描绘的与世隔绝、没有遭受战乱和没有“王税” 的社会.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幸 福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也用以比喻一种想的脱离现实 的境地。
2. 鸡犬相闻
本义是鸡狗的叫声能互相听见,表示居住在附近。由“鸡 犬相闻”,生成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意思是彼此居住的地方连鸡狗的叫声都能听见但相互间却 至死都不往来,没有交情。现在用来形容个人、单位或地 区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 桑林、竹园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 女女的穿着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
垂髫(tiao),并怡然自乐。
和小孩, 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 来,具 答之。便要还家, 看见打鱼人,(他们)竟然非常惊异,问从什么地方来,打鱼人 详细地回答了他们。(他们)就邀请(打鱼人)到他们家里,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
为具言 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 给他们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不已。其余的 人各自都又请打鱼人到他们家中做客,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打鱼人住了几天后,就告别(他们)回去。 桃花源的人对他说: “ 不足为外人道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9桃花源记课件(4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9桃花源记课件(49张ppt)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 什么成语?
世外桃源
作 者 简 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 五柳先生。东晋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他 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 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 安,有志难酬。先后作过几任小官,由于性格孤 傲,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41岁任彭泽县令, 仅80余日,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 隐居生活。他所作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 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 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 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 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 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 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 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 的愿望。选作课文的,就是这篇有新奇情节、有 优美环境、有人物、有对话的《桃花源记》。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 划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 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 他去,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 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 事,高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 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找一找
找出本文当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成 语,并理解其意思。
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 世外桃源 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 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豁 然 开 朗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于是,就
详细
同“邀”,邀请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全,都
妻子儿女
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于是、就
隔绝、不通音讯。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 竟然,居然
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具言所闻
作为 对、向 对、向
梳理全文,精读探究
一、结合图例,抓住关键词语,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一渔夫 偶然间穿过桃林尽头的一座 山的山洞,发现了世外桃源。 桃源里男女老幼,无世间纷扰 怡然自乐。他们热情招待渔 夫,自称祖先躲避秦朝战乱 来此后再没出去。几天后渔 夫告辞,返回途中做记号, 告知当地太守。但太守派的 人还有刘子骥那样的名士再 次寻找桃源均无果,后来就 再也没寻找之人了。
掌握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妻子邑人 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表条件关系。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 不充足,不满足。
阡陌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 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梳理全文,精读探究
二、找出文中交代渔人行踪的句子,说说文章的叙事线索。
本文按时间先后叙事,以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为线索。
梳理全文,精读探究
三、将文章划分层次,并用“ 桃花源”句式概括层意。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4张PPT)

• 2.曲折回环,层次分明。
• 桃花源记里的情节经历两次曲折,第一个发现世外桃源, “忽逢桃花林”,纯属意外,完全是偶然。
• 由第一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 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第二个曲折,明明亲身经历的,回来还做了标记,“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却再也找不到了,也是没有原因的, 寻找的人很快死了,更是没有原因的,这就使得这个情节 迷离恍惚。独特神秘。而这种神秘正恰当的表现了陶渊明 理想的虚幻性。
渔人的桃源之行首先见到了什么?
1.桃源外部美 渔人进入桃源之前先看到了美丽的桃林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 1作者描写桃花林的句子整齐,节奏鲜明, 朗朗上口,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出韵律 美。
• 2这是一片怎样的桃林?请同学们一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 一边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林美 景。
• 现在,同学们定能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名句默写: •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4.表现人民生活安适的句子:
• 大家尝试用这样的语句来描述:
• 我觉得桃源内的…… 是美的,(因 为)…… 我是从……句话中看出来的。
• 1.我觉得桃源内的自然环境是美的:因为这里土 地平坦开阔,房舍整齐,物产丰富,有肥沃的农 田,美丽的池塘,茂盛的桑树和竹林。我是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句话中看出来的。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43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43张PPT)

一(1)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二、结合注释,翻译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注意红色字的用法和意思)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他心中的理想的社会,这既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又反映出人民大众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朱熹 语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2、省略句:问( )所从来,便要( )还家
林尽( 于 )水源,……( 小口 )若有 光。( 渔人 )便舍船,从口入 ( 渔人 )豁然开朗……其中( 村中人 ) 往来种作……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成语?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 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 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从桃林之长、之纯,草之鲜美芳香,花之缤
纷飘落,描写出桃林之美。作用:这些描写,渲
染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 入桃花源作铺垫。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发现
刚刚,仅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 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 光亮。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 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样说是 为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 而不得埋下伏笔。
3、作者借这篇文章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
种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我们今 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的这种理想?
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 平安宁,理想的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 实现的。

统编版人教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27张)

统编版人教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27张)
3.一、(1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发现)
二、(2、3段)渔人进入桃花源及其所见所闻。(访问)
三、(4、5段)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再寻) 4 . 桃 花 源 是 一 个 风 景 优 美 、 民 风 淳 朴 、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 会平等,宁 静 安 乐 、 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5.表 现 了 作 者 对 黑 暗 社 会 现 实 的 不 满 , 向 往 自 由 美 好 的 生 活 , 寄 托 了 自 己 的 政 治 理 想 ,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第一段写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 过和沿途所见到的美景。(开端)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中看到的生活图景。(发展)
作者简介
•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 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人。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 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 自号“五柳先生”。
•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 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归园田 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 传》。
从题目中,你联想到了一个什么成语?
平旷:平坦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悉:全,都。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怡然:高兴的样子。
1
这么美的桃花林,作者是如何发现的? (概括第一段内容)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为业。缘溪行,忘路之 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4 张PPT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4 张PPT )

穷:形容词做动词穷 尽,走到尽头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前行,忘了路程的远 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 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 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 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解读课文
见不真切 好像
解读课文
同“邀”邀请 准备
全,都
便要还家, 设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
打听,探问 说 逝去的祖先
妻子和儿女 同乡,相邻
问讯。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
解读课文
朝代 竟,竟然
更不必说
问今是何世,
9.屋舍俨然(shè yǎn) 10.阡陌(qiān mò)
11.便要还家(yāo huán)
12.遂与外人间隔(suì jiàn)
13.及郡下,诣太守(jùn yì)
朗读感知
1、听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读音; 2、自读课文,读准字词; 3、朗读课文,读出语气,把握节奏; 4、齐读课文,体会情感; 5、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走近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 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 “靖节先生”。散文以《桃花源记》、辞赋以《归去来 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因在家门口栽有五棵柳 树,所以人们又称他为“五柳先生”。
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
来来往往的人 耕种劳作的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全原 文文 注翻 释译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3)为业:把……作为职业, 以……为生。为,作为。(4)缘:顺着、沿着。(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7)忽逢:忽然遇 到。逢,遇见。(8)夹岸:两岸。(9)杂:别的,其他的。(10)鲜美:鲜艳美丽。(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12)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 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14)复:又,再。(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16)欲:想 要。(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桃花源记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3)既:已经。(7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 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76)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77)诣(yì):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78)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79)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 前。志,名词,标记。(80)遂:终于。(81)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82)高尚:品德高尚。(83)士:人士。(84) 也:表判断。(85)欣然:高兴的样子。(86)规:计划。(87)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88)寻:随即,不久。(89)终:死亡。 (9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91)津:渡口。

人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桃花源记》 课件 (共12张PPT)

人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桃花源记》  课件 (共12张PPT)
10
1.指出下边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的总称
无论
古义:更不用说
今义:关联词语
古义:不值得 今义:欠缺、不够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不足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11
拓展积累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
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 后突然明白。 3.怡然自乐:形容和悦而得意的样子。 4.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3

给下列字注音
豁( huò )然 阡(qiān )陌
俨( yǎn )然
垂髫( tiáo )
便要( yāo )
恰( yí )然
还(huán)家
邑( yì )人
1、学生与教材对话 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圈点勾画出重音, 并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学生与学生对话 a:小组自由练习朗读,并在预习的基础上合作 疏通文章。 b.全班齐读,要读出感情,注意语气源后,虽“处处志之” 而“不复得”,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 什么?
暗示读者,桃花源是子虚乌有的, 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
9
主题思想
本文虚构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 安乐的理想社会,描写了一幅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 处的幸福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 理想,隐含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 抨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 成语? 说说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 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 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 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 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 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 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 先生”。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0张ppt)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0张ppt)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 桃花源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着,都像外边的人一样。 老人小孩,一起愉快地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里的人)看到渔人,就非常吃惊,问(他)从什么地 方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他们。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里的人)就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制作食物。 村里听说有这个人,都来询问。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小 的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于是放弃船,从洞口进入。开始非常狭窄,仅仅可以通过一个 人。又行走几十步,突然开阔明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 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农田、美丽的池塘、桑树 竹子这些类别。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互相听到。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 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
读准字音
1.晋太元中(jìn) 2.缘溪行(yuán) 3.便舍船(shě) 4.豁然开朗(huò) 5.屋舍俨然(shè yǎn) 6.阡陌(qiān mò) 7.黄发垂髫(tiáo) 8.便要还家(yāo ) 9.遂与外人间隔(suì jiàn) 10.及郡下,诣太守(jùn yì) 11.刘子骥(jì)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安适愉快的样子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 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 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 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 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 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自主学习
02 知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拒绝 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 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 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 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 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 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 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总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 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课文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 而美好的地方。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 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世外桃源”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 美好世界,其出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桃 花源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今天,就 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从中找到答案。
第9课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结构思路。 3.精读课文,品味鉴赏文章的语言。 4.赏析文章内涵,分析概括作者表达的思想主题。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9、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黄发:借指老年人 两个借代 垂髫:借指儿童
四对同义词
咸=悉=皆=并 (全、都) 缘=扶 (沿着、顺着) 要=延 (邀请) 乃=遂 (于是,就)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桃 花 源陶 记渊

全国有许多叫作“桃花源”的地方——














安徽歙【shè】县的“桃花源”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无论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还是人 们对某地美好风光的赞誉“世外桃源”, 都有着同一个出处——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 就到头了,(紧接着)就看见 了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 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 (渔人)便离开小船,从小口 进入。起初时,洞口很窄,仅 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 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 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满院春色尚留香 望君珍惜韶华 莫负春光!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了解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的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 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 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读准字音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 豁然开朗( huò) 屋舍俨然( yǎn ) 黄发垂髫( tiáo) 便要还家( yāo) 无人问津( jīn ) 间隔( jiàn ) 诣太守( yì ) 刘子骥( jì ) 阡陌交通( qiān mò )
33
巩固提升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蓝色字。 (1)缘溪行( 沿着 ) (2)欲穷其林( 走完 ) (3)并怡然自乐( 愉快 ) (4)咸来问讯( 都 )
巩固提升
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得其船”的其 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其一犬坐于前。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惧其不已也。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源内之美
2.桃花源外桃林迷人,桃花源内风景如画。那么 ,这般美好的只是这里的环境吗?有人说:“最美的 风景应是人。”在这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中,人们的 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源里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自给 自足的农耕生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高寿头发会由白变黄,所以称“黄发”; “垂髫”,古时候童子没成年时头发是垂着的。没有 直接说老人小孩,而是说他们的特征“黄发垂髫”, 这种修辞叫借代,使得语言更生动形象。
借代老人小孩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8
课文解读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
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 好像有点光亮。
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 走了很多步,(眼前)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 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 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 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 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 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 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9 桃花源记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9 桃花源记
言呢?
采访对话 理解课文
记者:既然受人之托,为何还要在离开时处处 做标记,还要将此事告诉太守?
发挥想象 配画(话)外音
陶渊明的文章似淡而浓,似癯而腴, 很值得品味。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留 给我们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请同学们运 用丰富的想象,再次品读课文,配画外 音。两位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读课文, 另一位同学配画外音或(话外音)
采访对话 理解课文
设计语文活动:今天我们穿越时空 进行连线,与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人 的交流中,去感受作者对现实的思 考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去欣赏桃 花源带给我们的神秘和优美。
同学们都是武陵人,是采访对象, 老师客串一下记者。
采访对话 理解课文
记者:你是如何发现桃花林的?
记者:发现桃花源后你一定感到很诧异,这 是为什么呢?请说说你当时的想法。
④芳草鲜美
古:鲜艳美丽
今:味道好
⑤无论魏晋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⑥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不值得
今:不够
朗 读 课 文 体会语言
陶渊明的语言如一泓清泉,没有一点杂质,真正做 到了将可有可无的字一概删去。请你在文中找出能 体现这一语言风格的省略句。并补充省略成分。
①( 渔人)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 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 具答之。 ③( 桃源人)便要( 渔人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④( 桃源人)问( 渔人 )今是何世,(桃源人)乃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 ⑤此人一一为(桃源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
争先恐后 翻译句子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里,都拿出 酒饭来款待他。
(8)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2张PPT)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2张PPT)语文八年级下册

南阳刘子骥,
没有实现 不久
访求、探求
打算, 计划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 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 探寻桃花源了。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线索顺序图。
进入桃花源
做客 桃花源
(做记号,动词) (做的记号,名词) (寻找,动词) (随即、不久,副词)
文言现象归纳
一词多义
其 复前行,欲穷其林
既出,得其船
(指示代词,那) (人称代词,他的)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作为,动词) (对,向,介词)
忘路之远近
之 渔人甚异之
处处志之
(的,结构助词) (它,代词,所看到的景象)
(村中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 渔人)所从来,
于是,就 yāo
从哪里来
( 渔人 )具答之。(村中人)便要( 渔人)还家。设酒
详细
通“邀”,邀请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
yì 全、都

世避秦时乱,率 妻 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妻子 儿女 乡邻 与人世隔绝的地
焉, 遂与外人间隔。 方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读准字音
1.晋太元中(jì n ) 2.缘溪行( yuán ) 3.便舍船( shě ) 4.豁然开朗( huò ) 5.屋舍俨然(shè yǎn ) 6.阡陌( qiān mò ) 7.黄发垂髫( tiáo ) 8.便要还家( yāo huán ) 9.遂与外人间隔(suì jiàn) 10.此中人语云( yù ) 11.不足为外人道( wèi ) 12.及郡下,诣太守( jùn yì ) 13.刘子骥( jì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4张PPT)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 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 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 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谢引
试一试:你能找 到几个出自本文
的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落英缤纷
谢引
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 落。津:渡口
芳草鲜美
古 今 阡陌交通
古— 鲜艳美丽 今— 食品的味道好 古— 交错相通 今— 指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异 仿佛若有光 义
古— 隐隐约约,见不真切 今— 好像
率妻子邑人
古— 妻子和儿女 今— 男子的配偶
谢引
来此绝境 古—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 没有出路的境地

今 无论魏晋 古— 不要说,更不必说

这段桃花情缘,美丽而短暂。或许有一种爱情,就像桃花,来 不及拥抱这个春天,就匆匆逝去。正如一首诗写的那样:“山 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 似侬愁”。
谢引
3
桃花在古文中的意象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花,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桃花庵歌》
在唐伯虎人生失意的那一刻,还有桃花和酒,给予他孤独灵魂 上的慰藉。
谢引
4
谢引
5
作者简介
•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 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 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 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 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已经
沿着、顺着 先前的 做记号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
拜访 名词,标志
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打算,计划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的思想感情。
新课导入
当你们看到这 样的美景时, 脑海中会想到 哪个成语?
走近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 伟大诗人。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 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 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 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 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 生”。
写作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 421 年),其时陶渊 明已经五十七岁了,隐居民间已经十六年。 他拒绝同刘格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 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 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 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 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 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 乐。 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 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
9 桃花源记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通假字等现象。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 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4.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 “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
没有实现 随即,不久 问路。津,渡口。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 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 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 上)芳草鲜艳 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 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 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 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 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 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 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 情,显得心满意足。
段落层次 一(1段)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林。
二(2、3 段)渔人进入桃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 去的经过。 三( 4 、 5 段)渔人离开桃 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 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再寻桃源)
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什么?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同“邀”,邀请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
妻子儿女 隔绝、不通音讯 对、向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于是、就
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竟然,居然 感叹 yù 告诉 不要说,更不必说 邀请 不值得,不必
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 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的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去,备酒杀鸡 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 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 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 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 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 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 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 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 路。 南阳齐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的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的人了。
舍弃、放弃 仅仅、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再
隐隐约约,形容看 不真切。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整齐的样子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类 田间小路 可以互相听到
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全,都 指老人和小孩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于是,就
详细 全,都
字词积累
huò
yǎn
qiān
豁然开朗
tiǎo
屋舍俨然
yāo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刘子骥
诣太守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根据画面来记忆背诵课文。
晋太元中,武 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
然规往,末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疏通文意
作为 沿着,顺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 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新鲜美好 落花。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
繁多的样子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 感到惊异”的意思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