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评价教学提纲
品读《红楼梦》教学大纲

三、分享阅读策略、剖析辞章架构,理解文意所在,进而能具推理与想象能力,进而从中获得相关知识与启思,并有初阶之理解与品读能力。
4)上课认真,勤作笔记者
5)热心服务有助于本课程之教学效益者(2)有以下情形者酌情予以扣分:
1)作业迟交或缺缴
2)无故迟到早退
3)上课睡觉或滑手机
4)随意走动、交谈影响课堂秩序者
5)其他有故意或造成负面学习之行为者
参 考 书 目
1.曹雪芹着,脂砚斋评,马美信校注:《脂评红楼梦》(台北:三民书局,2019年)
□参访多媒体教学□业师协同教学其他(请说明):问答讨论
评 量 方 式
(一)读书心得分享报告(10%)。
(二)学期作业(10%):
1.平时测验与课堂指派作业(10%)
2.学习态度(10%):基本分数75分
(1)有下情形者酌情予以加分:1)主动参与课后活动或竞赛者
2)认真完成作业且主题正确内容丰富者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者
2.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9年)
3.刘梦溪:《陈寅恪与红楼梦》(台北:风云时代出版,2007年)
4.刘梦溪:《牡丹亭》与《红楼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5.潘重规:《红楼梦新解》(台北:三民书局,2010年)
6.王关仕:《红楼梦新论:闲枕脂评梦红楼》(台北:三民书局,2013年)
二、学生能说出文本作者背景、撰作旨趣、段落大意、价值与文化创意思考应用。
(1.语文表达与沟通能力)
红楼梦教学大纲

紅樓夢教學大綱一、學習心得與紅樓女兒榜之不同學習心得是每兩到三週交一次,是上課跟閱讀還有自己的想法這三個部分來寫的,紅樓女兒榜是每八回做一個摘要跟讀後心得,所以是不一樣的。
二、第六回到第七回的回顧1.黛玉的人格特質剛進賈府的時候,她也會察言觀色,只是後面完全看不出她察言觀色這個特質。
這個部分看出她的敏感跟她的自尊,她的察言觀色不是為了要好好的做人際。
林黛玉的自尊是不願意別人恥笑她,她不是為了好好去做人際的,她的生命重心跟她關懷的向來不在這裡,她自尊心強,所以同學要從這邊去解讀,解讀說她為什麼說這樣的話。
2.插敘:關於秦鍾—女兒一樣的特質寶玉一流的人,有秦鍾、像柳湘蓮跟蔣玉菡,還有北靖王。
寶玉有自己一個相關女兒的特質的標準,是他品評別人的標準,但他不是刻意看到一個人就加以品評,而是看到了秦鍾,他馬上就說,哎呀有這等人物,我竟成了泥豬癩狗了。
怎麼會把自己貶到如此地步?原因就是面前的這個人有像女兒一樣的清淨秀美的特質,讓他覺得自己好污穢。
3.寶釵的形象「安分隨時」是寶釵的一個典型的形象。
三、寶黛釵三人基本關係的確立1.金玉良緣通靈寶玉對誰是有意義的?對世上的人是有意義的。
因為它完全符合了金玉良緣這樣一個習俗特性,第二個,它完全符合人們對所謂希罕物的詮釋。
所以這塊玉它就是屬於世上價值的東西,那人們要他戴,寶玉就只好戴著。
這東西會影響到什麼?當然就是影響到婚配。
2.寶黛平日關係的親近第八回的重點,我們看到了寶玉黛玉平日關係的親近,包括勸他吃酒不要吃冷酒,包括幫他穿戴。
四、新單元:寶黛戀情1.與以往才子佳人小說的比較小女子愛才,鄙夫重色。
a.文人與歌妓b.才子與佳人c.過程受到諸多攔阻2.寶黛兩人關係的發展a.前世因緣神瑛侍者跟絳珠仙草所呈現出來的還淚說。
寶黛初次相見的相見儼然。
b.黛玉孤女形象確立以及轉變成少女黛玉奔父喪。
c.寶黛相處的親密兩小無猜。
d.寶玉首次回應黛玉的酸味親不間疏,先不僭後。
红楼梦前五回读后感教学提纲

佳句摘录:1.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联语是对那些在名利场中贪求不已的人的一种讥刺和棒喝。
贾雨村以为它“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他自己就是因为“忘缩手”才被革职的。
书中说他当知府期间“未免有贪酷之弊”,虽没说出具体情节,但从他后来“乱判葫芦案”推断,肯定是见钱眼开,而且心狠手辣,干了些不可告人的勾当。
贾雨村在官场中已经翻了一个小筋斗,作者从他眼里写出这副对联,就显得更有意思。
然而他这种人是不会从中受到启示而回头的。
书中同类的人还有许多,如贾赦、贾琏、王熙风之类,在他们得势时恨不得把一切能到手的东西都据为已有,直到弄得家败人亡才不得不罢休。
2.一局输嬴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傍观冷眼人。
此诗以下棋来做比喻。
“一局输赢”云云,让我们看到每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大家族的兴衰,都是与它作为靠山的某派政治势力或某个政治集团在封建阶级内部斗争中的胜败直接联资着的。
“香销茶尽”是说历时已久,棋盘上已是残局,喻历时百年的大家已到未世。
“逡巡”作迟回不进解。
“料不真”、“尚逡巡”,即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从外面的架子看来“哪象个衰败之家”。
末句即俗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亦可见作者拟“冷子兴”之名和写他演说荣国府的用意。
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自己对《红楼梦》的一个总的评价,其中一个“痴”字,道尽了作者的执着。
一个是艺术的执着,一个是爱情的执着,情的执着。
都云作者痴,既表达了曹雪芹作者对艺术的痴,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痴。
4.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这是冷子兴口中的护官符,运用诗词的形式,将四大家族暗含在内,又巧妙地运用倒装、拆字、合字等手法,将四大家族的现状以及内在联系一一到来,寥寥数字,暗藏玄机。
5.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红楼梦1-30回有关知识教学提纲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后空空道人改为《情僧录》,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将它题为《金陵十二钗》。
其开卷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女娲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顽石36501块,剩下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这块顽石由一僧念咒施法,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可佩可拿。
僧人在正面刻了四个字:“通灵宝玉”,反面刻八个文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3.宝黛二人情缘前世已定,宝玉前世是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
这棵草受天地精华,得雨露滋养,脱却草胎木质换成人形;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情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为报灌溉之德,下世为黛玉,以一生的眼泪偿甘露之惠。
【终身误】中“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即是。
4.甄士隐女儿甄英莲在元宵节被拐卖,正应了癞头僧人的谶语: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后来这个女儿被人称为“呆霸王”的薛蟠强夺去,改名叫香菱。
5.甄士隐于中秋节邀贾雨村到书房一聚,资助其白银五十两,两套冬衣,进京应试。
后甄家因隔壁葫芦庙火灾败落,甄士隐投奔岳父封肃,生计日渐艰难,贫病交攻时遇跛足道人念《好了歌》而悟道出家。
6.贾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女,出生于正月初一因而取名。
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作女史,后被选入凤藻宫封为贤德妃。
7.冷子兴说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快,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说的是王熙凤,她是贾琏之妻,王夫人内侄女。
8.贾政是荣国府贾代善(填父亲名)儿子,和林黛玉母亲贾敏是兄妹关系。
9.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
请填写下列姓名相应的隐意。
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甄英莲真应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娇杏侥幸10.黛玉到贾府带有一贴身丫鬟叫雪雁,后贾母又给她一个丫鬟叫鹦哥。
宝玉有一贴身丫鬟叫袭人,原是贾母身边丫环,原名珍珠。
宝玉到“太虚幻境”见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写的就是她。
红楼梦欣赏教学大纲

《红楼梦欣赏》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以《红楼梦》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为平台,以社会和历史的分析为背景,以哲学和文化的品评为制高点,对《红楼梦》进行艺术的欣赏、文学的品评和哲学的解读三个层面富有立体纵深感的讲授,使学生们形成对《红楼梦》和文学作品一定的欣赏能力,了解红楼梦在文学和文化史的地位和特殊的艺术成就,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对《红楼梦》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及所蕴含的民族力量,形成具体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增进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感的培养。
二.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课程任务:《红楼梦》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的部分章节和剧集,进行文学、文化和哲学、社会历史的欣赏、品评和解读。
教学目标:掌握红楼梦作品及其传播和研究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文学作品一定的欣赏能力,了解红楼梦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深化认识和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并对《红楼梦》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及所蕴含的民族力量,形成具体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增进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感的培养。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一)课程基本内容导论(1学时)1、课程宗旨2、学习和欣赏红楼梦的意义第一章《红楼梦》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无上的珍宝(3学时)1、红楼梦以文学形式对中国封建社会做出了全面的总结2、红楼梦以艺术家的直觉从一个家庭的衰败预演了一个时代的没落3、红楼梦的人物众多、个性鲜明而真实4、红楼梦具有复杂而独特艺术结构5、红楼梦在中国与世界文学中的地位第二章红楼梦的社会历史地位(2学时)1、红楼梦的标志意义:民族文化和文明发达水平的标志意义2、红楼梦的普及作用:提升民族精神普及作用3、民族精神的价值第三章红楼梦所表达的理念(一)(4学时)1、文本与解读2、红楼梦的主题的争论3、红楼梦表达了对女性、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第四章红楼梦所表达的理念(二)(4学时)1、红楼梦表现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2、红楼梦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赞美3、红楼梦表达了对个性自由和人人平等的向望4、红楼梦表达了生命虚无的伤感情怀第五章《红楼梦》章回读解(第一回)(2学时)1、石头记总序——作者对写作原因和宗旨的表露2、全书的总纲——一种分析原则的结果第六章《红楼梦》章回读解(第四回)(2学时)1、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2、全书的总纲——一种分析原则的结果第七章《红楼梦》章回读解(第五回)(2学时)1、爱情矛盾和人物命运的预告2、全书的总纲——一种分析原则的结果第八章大观园:红楼梦中的伊甸园(2学时)1、大观园特定环境的理想性2、大观园特定环境的超现实性(脱离现实)3、大观园对宝玉情感发展和情感实现的作用第九章黛钗玉简论(6学时)1、林黛玉简论2、薛宝钗简论3、贾宝玉简论(二)课程基本要求掌握红楼梦作品及其传播和研究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文学作品一定的欣赏能力,了解红楼梦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深化认识和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并对《红楼梦》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及所蕴含的民族力量,形成具体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增进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感的培养。
《红楼梦教学计划

《红楼梦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习活动、安排课程内容和评估学生学习的一个指导性文档。
以下是一个《红楼梦》的教学计划大纲,可以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目标:1.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掌握《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能够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分析小说的结构、风格和意义。
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导论:•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概述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文本阅读:•分阶段进行小说的系统阅读,注重学生对重要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3.主题讨论:•就小说中涉及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如爱情、权力、家庭关系等。
•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思考社会、文化和人性问题。
4.文学批评方法:•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文学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化批评等。
•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红楼梦》。
5.写作和演讲:•鼓励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可以选择分析小说中某一方面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见解。
评估方法:1.课堂参与和讨论。
2.书面作业和论文。
3.小组演讲和展示。
4.期中和期末考试。
教学资源:1.《红楼梦》全文。
2.批判性文学评论。
3.多媒体资料,如电影、音频等。
4.教学辅助材料和文献。
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
2.阅读报告和分享。
3.观看相关视频和听取专家讲座。
4.实地考察相关文学史和历史背景。
这个教学计划仅为参考,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学校、年级、学科以及学生水平等情况进行调整。
《红楼梦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本课程从力求系统性地介绍《红楼梦》的文化价值,通过人物、情节的示范性分析,引领学生提高对《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学经典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对《红楼梦》的阅读和分析,提升大学生对人生的感悟,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法律文化的认识,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红楼梦赏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红楼梦赏析
Analysis of dream of Red Mansions
课程编码
SHL123731020
开课院部
文法学院
课程团队
理论法学教学团队
学分
2.0
课内学时
32
讲授
32
实验
0
上机
0
实践
0
课外学时
0
适用专业
(公选课组)
授课语言
中文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3
M2
课堂表现
10%
A完全符合课程目标,课堂表现优秀;B大部分符合课程目标,课堂表现一般;C达不到课程目标,课堂表现消极。
4
M2
期末考试
70%
卷面成绩及素材质量
评分等级说明:
[A,B,C,D,E]=[90-100,80-89,70-79,60-69,0-59];[A,B,C,D]=[90-100,75-89,60-74,0-59];[A,B,C]=[90-100,75-89,60-74,0-59];[A,B]=[80-100,0-79]
林黛玉与薛宝钗人物赏析
M1
2
讲授
2
作业
5
2.3
“凡鸟偏从末世来”:王熙凤
王熙凤人物赏析
《红楼梦》研究 教学大纲

《红楼梦》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红楼梦》研究二 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二)目的: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研究现状,重新解读《红楼梦》,意识到它对于整个历史文化的审美价值和对于整个人类精神的反省意味。
(三)开课对象:中文系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讲授(二)考核方式:考查四、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6学时 学 分:2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红楼梦》概说 1.1 已成为显学的当代红学1.2 简介红学大家1.3 一书以名学的缘由1.4 红学的超学科特点1.5 《红楼梦》与民族文化传统重点难点:《红楼梦》的文化底蕴学生掌握要点:所谓红学第二章 红学概说 1.1 考证派红学的危机与生机1.2 索引派红学的产生与复活1.3 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1.4 红学三派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重点难点:红学三派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学生掌握要点:红学三大流派第三章 《红楼梦》总体结构及其存在意味 1.1 《红楼梦》艺术结构1.2 《红楼梦》对情节冲突的特殊处理--解析宝玉挨打重点难点:特殊情节处理学生掌握要点:刘姥姥存在意味第四章 贾宝玉形象还原及其死亡准备 1.1 宝玉生存状态的还原考察1.2 宝玉的文化归属重点难点:宝玉文化归属学生掌握要点:宝玉形象特征第五章 大观园内外的男人世界 1.1 由石而泥1.2 父辈与子辈公子哥儿的互补1.3 由石而玉形象系列1.4 伟男扛枷贾雨村1.5 宝玉"死党"茗烟重点难点:由石而玉学生掌握要点:贾雨村形象第六章 《红楼梦》中的女性世界 1.1 提供一个参照系1.2 《红楼梦》中的女性描写1.3 是是非非宝丫头1.4 莫怨东风写黛玉1.5 晴雯之死袭人冤重点难点:晴雯之死袭人冤学生掌握要点:《红楼梦》中女性描写第七章 余论 1.1 红学论争1.2 红学公案1.3 论大观园中人物原型1.4 《红楼梦》中的象征主义重点难点:红学论争学生掌握要点:《红楼梦》中象征主义六、教材与教参(一)教材:(无)(二)教参目录: 《周思源看红楼》 周思源著,中华书局,2005年版 《话说<红楼梦>梦中人》 韩三平 张强 刘德宏编著,崇文书局,2006年版 《红楼十二论》(张锦池) 《红楼梦论稿》(蔡和森)。
《红楼梦》教学大纲

《红楼梦》教学大纲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因此,《红楼梦》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红楼梦》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经典之作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作者;
2.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掌握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思想;
3.掌握《红楼梦》的重要语言和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红楼梦》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作者介绍。
2.《红楼梦》的整体结构和基本情节。
3.《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如宝玉、黛玉、贾母等。
4.《红楼梦》中的重要语言和表现技巧,如人物形象的刻画、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营造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介绍《红楼梦》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作者,讲解小说的整体结构和基本情节。
2.分析法: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中人物的复杂性。
3.引导法:通过小说中的对话和场景等,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中的重要语言和表现技巧,并通过引导学生写作小说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时数
本教学大纲建议以10-15个课时为宜,其中3-4课时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本身,其他时间则包括了如作者介绍、历史、文化渊源、人物
形象等多个方面的讲授。
总之,《红楼梦》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一门文学,还能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瑰宝,领略不同时期的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希望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教授《红楼梦》,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名师点评红楼梦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红楼梦》教学设计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也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境表现,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
本文旨在通过名师对《红楼梦》教学设计的点评,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红楼梦》这一经典著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小说的主要内容。
b. 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c.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让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b.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小说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c.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撰写读后感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1. 《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a. 介绍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环境。
b. 分析《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2. 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a. 概述《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引导学生对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b. 通过琥珀、宝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介绍,让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深入的了解。
c.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场景和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小说中独特的意境和魅力。
3. 阅读与思考a. 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一些经典问题,例如:贾母对宝玉的教育方式、贾府里的婚姻观、贾宝玉与黛玉的情感纠葛等。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c. 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个人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和讲解结合的方式a. 教师先对小说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让学生阅读指定的章节。
b. 阅读后,教师再对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教研《红楼梦》评课稿(6月4日)

教研《红楼梦》评课稿(6月4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上午有幸和大家一起聆听了俞民老师执教的《红楼梦》一课,本节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五个阅读任务并分组展示。
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通读全书,绘制人物关系图;品评人物,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领悟小说的社会意义;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体会《红楼梦》的主题。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教态自然、语速适中、课件典雅,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温习旧知,由名家范读感受差距,对文本内容步步深入、由浅入深。
从磨课到课堂的呈现,都体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
不足之处在于本节课对民间疾苦的感受还不够深入,结尾处学生的回答没有围绕主题,教师应及时引导。
2、整体设计和对人物的分析把握到位,并且知识点都是由学生完成,分析过程能紧扣文本。
教学过程中既有口头表达训练,又有书面表达训练,将新课改的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课堂掌控能力好,有教学智慧,能落实核心素养。
在细节方面还需加强,板书更应抓住重点,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进行互动交流。
3、老师的教学内容设计非常好,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俞老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严格遵循心理活动课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4、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课堂充满活力。
生活即课堂,课堂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教学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
这一课的每个环节,教师都注重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使课堂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欢,增强了他们。
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学生进行板书效果会更好,教师应当让学生多发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案中应有一个单元教学目标,并抓住篇目的特点来展现这一单元的某些目标,实现“小缺口,深探究”。
在方法指导这部分继续加强,要大胆突破,深挖文本。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方案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方案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作为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它描绘了庞大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2.分析人物形象背后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3.掌握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和解读的方法和技巧;4.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流程3.1 教学内容第一课:黛玉与宝玉——儿女情长与遗世独立•黛玉:聪明才智、敏感脆弱、对爱情追求极高。
•宝玉:青春活泼、天真无邪、被封建礼教束缚。
•形象对比与衬托:儿女情长与遗世独立的理想冲突。
第二课:贾母与王夫人——封建家庭与封建礼教•贾母:慈祥和蔼、宽宏大量、家族的核心。
•王夫人:权谋算计、虚荣傲慢、对待子女苛刻。
•形象对比与冲突:封建家庭价值观与个体追求之间的冲突。
第三课:林黛玉与史湘云——坚贞而柔软的女性形象•林黛玉:矛盾多变、凄艳忧伤、具有抗争意识。
•史湘云:活泼开朗、勇敢无畏、追求自由平等。
•形象对比与辩证:坚贞而柔软的女性形象展示。
3.2 教学流程1.引导学生首先阅读相关章节并提取关键信息;2.分组讨论,整理各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代表意义;3.运用归类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背后的思想和情感;4.指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提供书写批注的范例以及对其中争议点进行解读;5.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开展辩论与交流,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活跃发言和积极讨论。
2.书面作业评估: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对某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的书面作业。
3.小组合作评估:通过小组间的互相审查和评价,检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红楼梦》相关章节或摘录;2.影音材料:电视剧或电影《红楼梦》片段;3.辅助工具:投影仪、白板、课件等。
幼儿园大班红楼梦鉴赏教案 幼儿园文学教育

幼儿园大班红楼梦鉴赏教案第一部分:背景介绍1.1 红楼梦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宏大的气魄、细腻的笔触、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写照,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兴衰和人性的善良和丑恶,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1.2 幼儿园文学教育意义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文学教育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对于幼儿园幼儿开展文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红楼梦,让幼儿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3 情感目标通过红楼梦的鉴赏,引导幼儿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3.1 导入活动可以播放红楼梦的动画片片段,或者通过老师的生动讲解,引起幼儿对红楼梦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课堂活动(1)故事讲解以红楼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为故事内容,进行生动的讲解,让幼儿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角色扮演选择一些简单有趣的场景,让幼儿扮演小说中的角色,体验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3 画画活动让幼儿根据红楼梦中的描述或者自己的想象,画出小说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4.1 活动一:动画片欣赏老师播放红楼梦的动画片,引导幼儿观看,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和交流。
4.2 活动二:角色扮演老师在课堂上选择小说中的某一段进行解读,然后邀请幼儿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们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
4.3 活动三:画画比赛老师布置红楼梦画画比赛,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画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想象,以作品的形式展示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第五部分:教学总结通过红楼梦的鉴赏教案,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红楼梦评论》教学课件

《红楼梦评论》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红楼梦》的背景、作者、人物形象及艺术特点。
(2)通过《红楼梦》的解读,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典小说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把握作品主题,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诗词韵文等,领悟作品主题和人生价值。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人生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将作品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作品的主题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的主题曲和展示一些经典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中,激发对作品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以及作品大意。
通过展示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背景。
3、人物形象分析选取几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通过展示人物图片和介绍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表现手法。
4、环境描写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环境描写片段进行分析,如大观园、潇湘馆等。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介绍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及其表现手法。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讨环境描写在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的作用。
5、诗词韵文鉴赏选取几首典型的诗词韵文进行鉴赏和分析,如《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
通过展示诗词韵文的原文和解释其含义及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中的诗词韵文及其表现手法。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讨诗词韵文在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的作用。
6、主题探讨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和人生价值。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作品的主题和人生价值,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辨析红楼梦中的情节教案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辨析红楼梦中的情节教案一、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有着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
通过辨析红楼梦中的情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针对红楼梦情节辨析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红楼梦中重要情节的内容和线索;2. 培养学生对情节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红楼梦的情节并展开讨论,了解学生对作品的整体认知和理解程度。
2. 情节辨析选择红楼梦中的几个典型情节,以小组形式进行辨析。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情节,分析相关的线索、人物关系、背景等。
让学生自主进行辨析的同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3. 辨析总结各小组代表对辨析结果进行总结,重点强调每个情节的核心意义和对整个作品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情节的辨析结果来探讨红楼梦的综合主题。
四、教学评估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运用批判思维辨析一个未学过的红楼梦情节,要求他们结合相关线索和人物关系,以及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分析和推测。
五、延伸拓展鼓励学生通过读取其他经典文学作品,采用类似的情节辨析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加深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七、总结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辨析红楼梦中的情节,我们可以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主题,并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
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够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红楼梦这一经典之作,为学生提供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机会。
红楼梦文化价值评析教案

红楼梦文化价值评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 理解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并能够评析;3. 掌握关于红楼梦的重要场景、人物和情节。
二、课堂活动安排1. 开场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2. 导入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通过简短的讲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创作背景;3. 探讨红楼梦文化价值: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段红楼梦中的情节,并在白板上列出该情节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b. 分享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探讨红楼梦的文化价值;4. 红楼梦的重要场景、人物和情节: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呈现,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中的重要场景、人物和情节,并进行简要的讲解和解读;5. 总结回顾: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回答与红楼梦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6.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关于红楼梦文化价值的论文或展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文化价值的评析和相关情节的解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对于红楼梦的文化价值的看法,并结合情节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 (5分钟)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图片,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激发思考。
2. 导入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10分钟)讲解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包括曹雪芹的生平、文学成就及红楼梦的创作动机。
3. 探讨红楼梦文化价值 (15分钟)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段红楼梦中的情节,并在白板上列出该情节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
b. 分享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探讨红楼梦的文化价值。
4. 红楼梦的重要场景、人物和情节 (20分钟)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呈现,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中的重要场景、人物和情节,并进行简要的讲解和解读。
5. 总结回顾 (5分钟)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回答与红楼梦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红楼梦》鉴赏教学大纲

《红楼梦》鉴赏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红楼梦>鉴赏》英文名称:Research On Hongloumeng周学时数:2 学分数: 2教材:《<红楼梦>鉴赏》讲稿(自编)考核方式:考查开课院系: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开课教师:张岚岚职称:讲师开课学期:学年第一和第二学期课程简介:《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历史巨著,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阅读、研究《红楼梦》,无疑具有传承民族魂、提升民族魂的意义。
本课程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解读和研究,汇集近百年红学成果,以个人治学所得,补充新的内容。
结合优良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红楼梦》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超群绝伦的艺术成就;提高学生对社会与人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
《红楼梦》鉴赏Research on Hongloumeng课程编号:学分:2学时:34(其中:讲课学时:32 习题课学时2 )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专业以外的任何专业教材:《<红楼梦>研究》鉴赏(自编)开课院系:语言文化学院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通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力求使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红楼梦》和他的作者曹雪芹、高鹗。
了解这部分伟大作品的深刻思想和巨大的艺术成就。
了解这部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了解旧红学与新红学。
通过细致研读,提高学生欣赏高雅文学的能力,提高认识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激发对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的强烈的学习兴趣,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古为今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述(3学时)教学内容1.1《红楼梦》的价值和版本1.2关于红学关于曹雪芹和高鹗基本要求本章主要讲述《红楼梦》的价值和版本、红学、曹雪芹家世生平,使学生对《红楼梦》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大体了解。
红楼梦角色评析教案

红楼梦角色评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红楼梦角色的评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2. 了解红楼梦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培养学生对复杂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红楼梦中主要角色的基本信息。
2. 理解并分析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3. 掌握评析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分析以下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
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也是贾府的少主。
他聪明机智,博学多才,具有诗礼之才。
同时,贾宝玉的性格内向,痴情浪漫,喜欢文学艺术,对人生的痛苦和无奈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是一个反叛的思想家,对封建礼教和宫廷政治抱有怀疑和反感。
通过对贾宝玉的评析,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形象,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个体的追求。
2.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女性角色,也是贾宝玉的表妹。
她聪明灵动,才华出众,有着敏锐的艺术眼光。
林黛玉的形象被赋予了忧郁的特点,成为了红楼梦中深思熟虑、感情丰富的代表。
她对世俗的假正经和伪善深感厌恶,在传统封建道德束缚下,她选择了自我毁灭。
通过对林黛玉的评析,学生可以理解到女性个体对爱情和婚姻的内心挣扎,进一步思考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束缚。
3. 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府的女儿,才华出众,深受贾母和贾宝玉的宠爱。
她性格温和,善良宽厚,深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对待家族和婚姻有着严谨的态度。
通过对薛宝钗的评析,学生可以思考传统女性在封建礼教下的角色和责任,进一步理解封建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红楼梦这些角色的分析和解读,激发学生对复杂角色形象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析的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角色形象的评析。
3. 影视欣赏法:结合红楼梦的电视剧或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角色形象。
红楼梦鉴赏教案

红楼梦鉴赏教案教案名称:《红楼梦》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的生平;2. 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3. 掌握《红楼梦》中的主题及其艺术特点;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红楼梦》,并简要介绍其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和写作背景;2.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学习《红楼梦》(30分钟)1. 学习《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2. 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包括荣府的兴衰、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等。
三、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及艺术特点(40分钟)1.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题,如封建社会的腐朽、人性的善恶等;2. 分析《红楼梦》中的艺术特点,如细腻的描写、意象丰富的表达等。
四、鉴赏《红楼梦》的片段(30分钟)1. 选择《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进行鉴赏,如黛玉哭宝玉魂归太虚的场景等;2. 引导学生分析片段中的意境与情感,并理解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的艺术氛围。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2. 提出延伸问题,如《红楼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等;3.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红楼梦》。
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及相关读物;2. 知识点讲解PPT或教材引导教案。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讲解内容的回答与提问情况;2. 记笔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讲解内容进行记录;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文学作品阅读并完成相关问题的撰写。
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红楼梦》研究,如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中国古典小说,拓宽文学鉴赏的视野;3.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写作《红楼梦》的延续篇章或变节作品等。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通过深入的鉴赏与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评价
名家评价
◆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与看法:
1、《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
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
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
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
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
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2、中国有四部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谁不看完这四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3、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4、《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
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
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
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
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
《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
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与看法:
1、《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
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张爱玲: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
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
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
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
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
他是古今罕
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
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
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
他
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
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
这样一个
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
作“天仙宝境”——在此镜中,我中华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相,毫芒毕现,
巨细无遗。
这是何等慧眼,何等神力!”“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
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
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
”
◆著名红学家吴世昌用一句诗来概括:“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
”这么
说古往今来,五洲四海的人都是《红楼梦》中人。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
《红楼梦》
是一部大书。
●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
古今中外。
●《红楼梦》是言情小说,它言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伟大,必须有一个条
件:起于言情,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
●“《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
”“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
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
●“《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
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
艺术经验,无所不备。
《红楼梦》就是人生。
”“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
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
活了二十年。
”
●《红楼梦》绝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他是那个社会的缩影.尽管这不是完整的
原著,尽管《红楼梦》中有虚无主义思想,但瑕不掩瑜,它绝对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在我心中,它也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
贾宝玉、林
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
作者的高明在于,他没有表面地、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去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
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
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锐敏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鸳鸯、晴雯、贾
政、贾赦、贾珍、贾琏等一大批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他生活在腐朽、虚伪的封建大家庭里,由对它的怀疑、憎恨发展到弃家出走,与封建统治阶级彻底决裂。
他反对封建主义生活道路,对贵族生活的厌倦冷漠,是他反封建叛逆性格的最高表现。
贾宝玉性
格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轻蔑、憎恨封建的世俗男子,同情、热爱受封建主义压迫与蹂躏的女子,表现出明显的民主思想。
贾宝玉性格的反封建主义意义还突出地表现在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上。
宝黛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个社会悲剧。
●林黛玉是一个和贾宝玉志同道合的封建叛逆者的形象。
在她身上,一定程
度地体现了封建社会里妇女的不幸命运,反映了他们勇于反抗和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
但她性格中有着贵族小姐的矜持和脆弱。
宝玉、黛玉是作者最心爱的两个中心人物。
与宝黛截然相反,宝钗是照着封建正统思想塑造的一个形象,在封建主义制度没落时期,她也是一个悲剧形象。
●作者还怀着正义、同情和爱惜的感情,塑造了晴雯、鸳鸯等一大批如同过
江之鲫的丫环形象。
她们大多善良、纯洁、有理想、敢于反抗、坚决大胆地追求幸福生活。
这些被压在最底层的丫环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作者民主思想的进一步显示,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
●书中作者还真实、深刻地描画出贾赦、贾琏、贾珍、王熙凤等封建统治势
力的代表人物的丑恶嘴脸。
在他们身上集中了剥削阶级荒淫无耻、贪婪凶残、阴险毒辣的特点。
其中“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留给读者的印象最深刻,是中国小说画廊中特色鲜明的著名典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