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工作动机与激励
《人力资源管理》第05章 员工培训与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第05章 员工培训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ed6db7c34b35eefdc9d333a7.png)
(三)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3、人员分析
人员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员工个人的绩效作出分析; 二是,根据员工的职位变动计划,将员工现有的知 识、技能和态度与未来职位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 定解决将来问题的培训需求。 三是,针对员工的培训准备进行分析;
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
个人特征
反馈 结果
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其他媒介;可以是集体访问,也可以是单独 访问。
确定培训需求
确认工作行为或绩效差异的存在
工作行为或绩效差异是指实际的工作行为或绩效与企 业所期望的工作行为或绩效的差异
当工作行为或绩效差异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时,企业 应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以确定培训的需要
培训需求分析
(1)组织分析 (2)任务分析 (3)人员分析
(四)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观察法:直接到现场,对员工的工作过程进行观察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资料查阅法: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如技术手册和工作记录来对培训需求
进行分析。 问卷调查法:将有关问题编制成问卷,通过让员工填写问卷来收集信息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访谈法:通过访谈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访问可
代理性培训
1.授课法 2.学徒培训法 3.辅导培训法。 4.网络培训法。
亲验性培训
1.案例分析法 2.工作轮换法 3.角色扮演法 4. 工作模拟法 5.心理测试法
实施培训方案
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的目的 了解企业 适应环境 顺利工作 2.新员工培训的内容 公司政策和法规 介绍同事 介绍环境 介绍工作 安全培训 薪酬计划 升迁计划
第5章 员工培训与开发
纲要
第一节 员工培训与开发概述 第二节 培训与开发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培训与开发的方法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90aed212f60ddccda38a05b.png)
(2)、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 Qp/Ip=Qo/Io
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 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入的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 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 象所做投入的感觉。 即:对自己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对自己所作 投入的主观感觉 = 对他人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自己 对他人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 ①、横向比较: 自己vs.组织内他人(判断下式是否成立)。即他要 将自己获得的“报酬”(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 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包括教育程度、 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 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 时,他才认为公平。
员工通过努力-->得到期望的绩效-->该绩效能获 得某种结果(比如涨工资或培训机会)-->评价该结 果的个人价值
(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一)、 相关背景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 理学家约翰· 斯塔希· 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 于1965年提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 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 它是亚当斯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 同其生产率的关系》、(1962,与罗森鲍姆合写)、 《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1964,与雅各 布森合写)、《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1965)等 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从奖酬角度着 手,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 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Qp/Ip<Qo/Io 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增加自己的收入或 减小自己今后的努力程度,以便使左方增大,趋于 相等;第二种办法是他可能要求组织减少比较对象 的收入或者让其令后增大努力程度以便使右方减小, 趋于相等。此外,他还可能另外找人作为比较对象, 以便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2)Qp/Ip>Qo/Io 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减少自己的报酬或 在开始时自动多做些工作,但久而久之,他会重新 估计自己的技术和工作情况,终于觉得他确实应当 得到那么高的待遇,于是产量便又会回到过去的水 平了。
高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3
![高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3](https://img.taocdn.com/s3/m/2baeec82e53a580216fcfeb2.png)
第五篇激励理论与应用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1)始发机能:动机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
(2)选择和导向机能:动机是人们评价周围事物和进行学习的基础,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从而使行为朝着特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进行。
(3)强化机能:行为的结果对动机具有反作用。
动机会由于良好的结果而加强,使该行为重复出现;也会因坏的结果而削弱以至消失。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同一动机可以引起不同的行为,同一行为也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
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领会)。
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
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称为优势动机(领会)。
1.爱好和兴趣(如同时有几种目标都可满足个人的需要,则个人在生活中养成的嗜好和兴趣往往决定目标的选择。
)2.价值观(与兴趣有关但比兴趣更强调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的目标,涉及更广泛更长期的行为。
)3.抱负水平(一种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某种质量标准的心理要求。
决定行为达到的程度)内在条件需要;二为外在条件刺激。
(1)内在条件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
(2)外在条件刺激是个体身外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
而内部条件一定时,则对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
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1.指向性:任何需要都指向某种事物。
2.再生性:有些需要可以重新产生甚至有周期性。
3.交替性:各种需要依所地位、性质、紧张程度,伴随人的行为表现出不断交替的性质。
4.转移性:人的某种需要若因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未能解决,会转移到另一种需要的满足。
5.发展型:人的需要因为满足方式的改变而变化,随着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发展。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套装共3册)(《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套装共3册)(《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9beb42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b.png)
第19章论纯真认知 第20章再论认知
第21章超越的种种意义 第22章 Z理论
第23章超越性动机理论:价值生活的生物学根源
作者介绍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毕业于威 斯康星大学,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 193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留 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担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 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7年,担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 主席。1969年,离开布兰戴斯大学,担任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1970年6月8日,因心 力衰竭逝世。
第4章创造性态度 第5章对创造性的整体认识 第6章创造中的情绪障碍 第7章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第8章事实和价值的融合 第9章存在心理学简说 第10章一次人类价值讨论会的评论
第11章知者和所知 第12章教育和高峰体验 第13章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和内涵
第14章社会和个体中的协同 第15章规范社会心理学家的问题 第16章锡南浓与健全心理 第17章关于健全心理管理 第18章低级抱怨、高级抱怨和超越性抱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套装共3册) (《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需求
动机
理论
层次
需求
人类
问题
套装
马斯洛
理论 第章
认知
动机
职位分析与评估 在线测试答案
![职位分析与评估 在线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c7895e453610661fd9f453.png)
《职位分析与评估》第01章在线测试《职位分析与评估》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6:20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避免员工因为工作内容定义不清而产生抱怨和争议的方法是( )。
A、工作设计B、工作分析C、工作评价D、工作分类2、岗位评价针对的是()A、工作岗位B、在职人员C、工作绩效D、工作技能3、岗位评价的一般程序不包括()A、招聘员工B、岗位分类C、成立岗位评价委员会D、信息收集4、下面选项中,属于不需要工作分析确定的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是( )。
A、技能B、学历C、知识D、责任5、在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中,用书面形式表达分析结果的阶段是()A、准备阶段B、实施阶段C、结果形成阶段D、应用与反馈阶段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工作分析的一般程序包括()A、准备阶段B、信息收集阶段C、调查阶段D、形成阶段E、应用反馈阶段2、岗位分析的结果通常包括()A、岗位目的B、岗位等级C、工作条件D、任职资格E、工作隶属关系3、劳动仲裁委员会是由( )构成的。
A、职工当事人代表B、劳动行政部门代表C、同级工会代表D、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E、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4、为了使岗位工作丰富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技能的多样化B、任务的整体性C、任务的意义D、工作的自主性E、工作的反馈5、岗位评价的一般程序是()A、信息收集B、岗位分类C、成立岗位评价委员会D、确定岗位评价指标正确错误、一般来说,管理岗可分为高层管理岗和低层管理岗。
正确错误、职位评价是一个比较、分析、判断、以岗位为中心的过程,其评价主体是职位评价委员会。
正确错误、岗位评价委员会的成员一般为正确错误、职位评价的核心和结果是给岗位规定级别。
正确错误《职位分析与评估》第02章在线测试《职位分析与评估》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14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行为科学管理案例
![行为科学管理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ec46b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f.png)
第四章 行为科学管理与员工激 励
●04
员工激励的原理
内在动机与外在奖励的平衡
01 内在动机是员工自身的动力源泉,外在奖励是企业给予的激励 手段
金钱奖励和非金钱奖励的差异效应
02 谈到激励,金钱奖励和非金钱奖励各有优劣,适用不同的情境
激励措施的个性化与差异化
03 对员工进行个性化激励,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和认可
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 发展
促进组织发展
第2章 行为科学管理原理
●02
行为科学管理的 基本原理
行为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个体差异性、激 励机制和反馈机制。每个员工都具有独特的个 人特征和行为偏好,管理者需要通过奖惩制度 等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及时给 予员工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成长。
谷歌通过奖金激励制度,鼓 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和解决 方案
美国微软的“激励金 字塔”模型
微软采用多层次的激励金字 塔模型,激发员工的各种需 求和动力
苹果的股票期权激励计 划
苹果通过股票期权激励,激发 员工对公司业绩的关注和努力
员工激励的未来发展
科技创新对员工激励的影响
01 科技的发展为员工激励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式和工具
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员工与组织之间 的良好互动和合作关
系
建立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员工的自我管理能 力
提高工作质量
行为科学管理的应用领域
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01
组织行为分析与优化
02
领导力和团队管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行为科学管理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理 论
强调生产效率
关注员工行为和心理状 态的管理学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c0c82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f.png)
什么是动机呢? 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会去寻找水,找水的行为背后就是动机。心理学 家一般把动机(Motivation)定义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一种内部心理现 象,人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 量,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我们经常 看到的是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如好朋友们经常在一起玩、学习,但友谊行为背后的交往动机 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具有先天性。 2.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是后天习得的。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1.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如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了解到学习对自 己毕生发展的重要性,就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 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的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第五章
PART
05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与学习心理
(一)需要的含义及特点 需要(Need)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 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例如,血液中血糖成分的下 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而水分的缺乏则会产生口渴想喝水的需要;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孤独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等。一旦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产生 新的需要。
05 第五章 创业计划书的编写[74页]
![05 第五章 创业计划书的编写[74页]](https://img.taocdn.com/s3/m/5a604c01240c844769eaeedd.png)
公司开发、推广及服务团队占据了企业___%员工比例,是典型的哑 铃型企业结构(研发市场重,行政管理轻)。员工的专业背景主要有 _________等,和企业业务契合度高。
将以下一段话改造成公司介绍的模板,并完成一家虚拟的校园手机服务 公司的公司介绍。
瑞宝电脑游戏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我公司为各行各业提供专 业的IT技术服务,经过3年多的努力与发展,已具一定的规模及实力,现拥 有一支技术精湛的IT服务团队,以卓越的服务品质、专业安全的技术服务实 力,为不同群体的用户提供更高更优质的IT服务。
05Biblioteka 第五章 创业计划书的编写01
了解撰写创业计划书的目的
02
掌握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框架和大纲
03
掌握创业计划书的写作和演示技巧
04
理解商业模式画布的运用
5.1 为什么要写创业计划书
小明问:“我家门口开了一个早餐店,他们没有做任何创业计划书, 业务也经营得蛮好,为什么我们搞个创业就非要写《创业计划书》,我 又不要投资,写这些东西完全是搞形式主义!创业需要的是实干,不是 浪费时间在写计划书上!”
2.创业计划书的核心问题
(1)到底有没有市场?—如果是大学生,你还得回答为什么你有阅历、 能了解这个市场?
(2)自己有没有优势?—如果是大学生,你还得回答为什么项目适合 没经验的你们?
(3)赚钱有没有模式?—如果是大学生,你还得回答为什么没有融资, 什么能支持你撑得住?
3.写创业计划书的意义
对于大部分创业者,写《创业计划书》相当于完整在大脑里做一次创 业沙盘路演,虽然不能完全模拟现实,但是如果在写《创业计划书》过程 中发现商业模式的漏洞,以及潜在的风险,这是成本最低的试错方式。
高校电子课件:管理心理学(第五版)
![高校电子课件:管理心理学(第五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5869a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a.png)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在现代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科技 越发达,社会越发展,人就越关键。从心理学角度来定义管理过程, 实质上就是由一个人或一群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取得个人单 独活动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因此,可以将管理理解为:
05 第5章 需要、动机、目标 与管理
07 第7章 激励与管理
06 第6章 06 第8章
情绪、态度、挫折与管理 群体心理与管理
07 第9章 组织心理与管理 06 第10章 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2章 管理心理学 的基础理论
[
学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了解人性观的含义、
理论观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明确管理的概念、
不断完善具有 中国特色的管 理心理学理论
体系。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
1.3.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 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表现在技术和资金上,更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 缺乏、管理落后上,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管理 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对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 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个体 心理
群体 心理
组织 心理
领导 心理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2.1 管理心理学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并逐步发展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一方面,与社会化大生产分不开;另一方 面,20世纪初期,社会心理学及管理学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为 管理心理学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成为可能。
激励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五篇
![激励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4a63b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e.png)
激励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五篇第1篇:激励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选题的意义: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当代,任何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使企业在众多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许多企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激励的科学与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摘要:众所周知,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
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益,还可以使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基业长青。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又有哪些方法;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应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第2篇:激励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酒店中的作用一、酒店业的现状分析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
在酒店管理中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案例越来越多。
案例:报纸杂志不断刊登文章报道服务业的不良状况,一线员工错误不断、态度恶劣简直是置顾客于不顾。
缺少技术熟练的员工,面对高人员的流失率,深受其苦的服务业必须向那些与顾客接触的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分析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被高度激励时,他会努力工作主动向顾客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而没有被激励时,他会尽可能的节省精力。
现代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点燃员工内心的工作热情之火,以此驱动员工在工作中展现的出色,从而实现组织所期望的最佳绩效。
在企业中出色的领导者已经认识到这点,只有“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才能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兴旺。
管理是一门艺术,员工激励是艺术中的艺术,员工是企业的灵魂。
设计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使其才能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不同的企业环境中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从而实现组织的期望目标。
首先姑且让我把激励方法分为三类: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激励机制的设计,通过对这三类的分析和了解,才能让我们理解激励机制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才能为企业建立有效激励体系。
人力资源中级经济师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
![人力资源中级经济师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https://img.taocdn.com/s3/m/85c9bdd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7.png)
分决策者认为人们有坚持错误决策的倾向。 产生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有:
(一)理性模型
完全理性、决策完美,依靠强大数据,知道所 有方案
两者之间不存在质的差异
三、决策风格
价值取向 任务和技术取向
对人和社会的关注 政府高兴(Z F G X)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主要观点
(1)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都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 而已
(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元,以获得基本需要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3)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乘三角形级别由下级上逐层提高,当下一层次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
第二节-组织文化
二、组织文化影响因素
管理风格
行为方式
第二节-组织文化
三、组织文化的作 用
此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 易错点:激励因素中的“责任”越大说明权力越大, 越受领导重用。 人际关系是保健,他人认可是激励
三、ERG理论
01
行为学家奥尔德弗对马斯洛需求理 论进行修订,提出ERG理论。
02
(1)生存需要
03
(2)关系需要
04
(3)成长需要
05
传统特质理论 吉伯卓越领导者主要特质
二、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 理论
交易型 标准奖惩,放任差错
变革型 理想价值,魅力激励,个性智慧,
创新
三、魅力型领导理论
团队激励方式的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团队激励方式的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49259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7.png)
团队激励方式的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团队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工作动力,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表现和工作效率。
在现代组织中,团队激励被认为是实现组织目标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激励方式是指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励团队成员,以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参与度。
团队激励方式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物质奖励、精神激励、职业发展机会等等。
不同的激励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团队成员和工作环境,有效的激励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团队成员间的协作和团队整体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团队激励方式的类型,并深入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了解不同类型的激励方式,有助于团队领导者和管理者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以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和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团队激励的效果,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接下来的章节将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团队激励方式,并对每种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各种激励方式的特点,并展望未来团队激励方式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团队激励方式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用来呈现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编排。
一个良好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结构如下所示: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激励方式类型12.2 激励方式类型23. 结论3.1 总结3.2 展望在引言部分之后,文章结构的重点转入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旨在对团队激励方式的类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2.1 激励方式类型1这一部分将着重介绍并解释团队激励的第一种类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激励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该类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具体的激励方式示例- 该类型的优缺点和影响2.2 激励方式类型2这一部分将继续介绍并解释团队激励的第二种类型。
教师心理学
![教师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d7b484da417866fb84a8e8b.png)
第一章知识心理:理论、实践和转化` 第一节理论知识1、知识:是认识主体对外在事物正确把握后形成的信念。
2、教师知识:(1)、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教师知识研究脉络。
(2)、教师实际知道的并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知识。
(3)、本课程把教师知识定义为:与教师从事教育教学事业有关的知识。
3、教师知识分类:分类一1、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计算机等2、学科专业知识:学科基础原理、公式等3、丰富的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分类二1、教师本体知识2、教师条件性知识3、教师实践性知识4、文化知识分类三1、普通文化知识2、专业学科知识3、一般教学法知识4、学科教学法知识5、个人实践知识分类四1、原理知识2、案例知识3、策略知识分类五1、学科知识(!)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内容知识,(2)教师要形成复杂的学科知识结构,(3)教师应当掌握相应的学科方法,(4)教师还应形成适宜的学科观,(5)教师应了解一定的学科文化,掌握涉及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学科知识,(6)教师应持有显现的学科知识。
2、学科教学知识3、课程知识4、一般教学法知识5、有关学习者的知识6、情景知识7、关于学生的知识4、教师知识的特性:多元性、经验性、个体性、动态性、缄默性。
5、一般教学法知识:指在课堂上运用的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
它的主题包括:教学环境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与策略、课堂管理与组织的一般性原则与策略、执行教学的一般性原则与策略。
6、影响教学法—内容知识的因素:(1)、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2)、学校的类型和规模,(3)、班级的大小,(4)、校长的期望与态度,(5)、家长的背景和要求等。
7、教学法—内容知识的分类: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师自我知识、教育情境知识、教育目的及价值知识。
8、学生知识分为1、学生经验知识2、学生认知知识:(1)、儿童发展原理知识(2)、特定学生群体的知识第二节实践知识1、实践知识的类型(1)、情境性(2)、具体性、详细性(3)、综合性(4)、经验型(5)、情感性(6)、内隐性第三节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1、理论知识的作用:(1)、启迪和唤醒(2)、描述、解释作用(3)、预测、指导作用。
厦门大学《组织行为学》在线练习
![厦门大学《组织行为学》在线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2dac0f50740be1e640e9ad6.png)
厦门大学远程教育在线练习—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在线练习第01章1、从研究对象来看,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分析层次(D)A、个体B、群体C、组织D、团队2、下列哪一项不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因变量(A)A、个体差异B、缺勤率C、流动率D、生产率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D)A、人的一般行为规律性B、人在管理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C、组织的管理准则、管理规范和管理手段的基本问题D、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性E、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属于(A)阶段A、古典组织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传统管理理论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大职能(D)A、计划B、组织C、指挥D、领导6、韦伯提出只有()的权力才是官僚组织的基础(B)A、传统B、理性—合法C、神授D、超凡7、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D)A、亚当¡¤斯密B、巴比奇C、欧文D、泰勒8、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发展规律的学科,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本世纪年代至年代的(C)A、英国B、德国C、美国D、中国9、“非正式群体"的概念是在(A)研究中提出的A、霍桑实验B、科学管理理论C、一般管理理论D、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在线练习第02章1、具有(C)人格特质的个体认为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自己可以控制命运,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或者能力A、高自控B、高自尊C、内控型D、高马基雅维利主义2、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
这类人在气质上属于(D)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3、下列最能描述粘液质主要行为特征的词语是(C)A、敏捷活泼B、小心迟疑C、沉着稳定D、迅猛急躁4、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C)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5、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总和是(A)A、气质B、能力C、个性D、性格6、个体在生活方式上具有开放导向,好奇,喜欢探索而不喜欢下结论,喜欢弹性的生活,但优柔寡断、易分散注意.根据MBTI人格类型,这类人属于(B)A、判断型B、知觉型C、直觉型D、感觉型7、MBTI人格类型中,体现个体在信息收集方式上的差异的维度是(B)A、外倾——内倾B、感觉--直觉C、思考——情感D、判断——知觉8、目前研究表明,大五人格维度中的(D)与绩效有着最强的正相关A、外向性B、随和性C、情绪稳定性D、责任感9、霍兰德的职业人格类型中,(B)的特点是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有抱负A、社会型B、企业型C、常规型D、现实性10、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是(B)A、能力类型B、人格类型C、气质类型D、外貌类型11、人格是个体在(B)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A、家庭培养B、遗传C、学校教育D、社会文化影响12、个人对于各个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叫(B)A、价值观B、价值观体系C、知觉D、个性《组织行为学》在线练习第03章1、人们对社会上的某一类人或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概括化、笼统化的看法,称之为(B)A、知觉防御B、刻板印象C、投射D、晕轮效应2、(A)是一种以己度人的知觉倾向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3、常言道:“一俊遮百丑”,这是指知觉偏差中的(B)A、投射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4、社会知觉的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知觉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C)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5、下列关于选择性知觉不正确的说法是(D)A、选择性知觉是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选择的感知过程B、知觉对象的状态会影响选择和排除的刺激C、知觉者以往形成的观念、经验会影响到现在的知觉D、选择性知觉只取决于知觉者的期望、需要和兴趣6、知觉是对感觉印象进行选择、组织和(A)的心理过程A、解释B、思考C、归因D、感知7、管理者对下属期望值愈高,下属的成果就愈突出.这是指(A)A、皮革马利翁效应B、自我效能C、投射D、像我效应8、在他人失败时,我们往往容易忽略情境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5章 意识和注意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5章 意识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283a361c4431b90d6c85c72b.png)
意识的一般概念 意识的几种状态 注意的一般概念 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认知理论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概念
聚精会神、心猿意马、昏昏沉沉、梦游仙境 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 注意集中等
REM睡眠:剥夺一夜的REM睡眠会在第二夜有比平时更 多的REM睡眠。REM睡眠可能在储存记忆并将最近的经 验整合到先前的记忆中起作用。
睡眠障碍
失眠 突发性睡眠症 睡眠窒息 日间嗜睡 梦游与梦话 夜惊与梦魇
梦
REM睡眠阶段会报告更多的梦,高达82%,带有较 多情感色彩;NREM阶段也会有梦发生,约54%, 梦的内容更像日间思维,较少情绪色彩和感觉表象。 几乎所有人都做梦;梦的持续时间和你感觉的时间 一致。身外之事可以成为梦的一部分。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东 西,如知觉到的物体、思维的内容等 从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和活动
在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意识
意识是一种觉知,是对内部和外部世界的觉知,觉察 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如从无 意识到潜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构成一个连续体。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主动性反应降低 注意层面趋于窄化 旧记忆还原 知觉扭曲与幻觉 暗示接受性提高 催眠中角色扮演 催眠中经验失忆
影响催眠感受性的因素 受试者对催眠一事的态度和对催眠师的信赖感 受试者个人的性格与身心条件
《汽轮机原理》讲稿第05章汽轮机调节-少学时资料
![《汽轮机原理》讲稿第05章汽轮机调节-少学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c9eb37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c.png)
图63
第四节 中间再热汽轮机的调节
一,中间再热汽轮机调节的特点
(一)中间容积的影响:
中间再热汽轮机有再热器、再热管道这一巨大的中间容积,机 组甩负荷之后,即使高压调节阀全关,但是,中间容积的储汽足 以使机组超速(40~60)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设置中压调节 阀。这样一来,在机组甩负荷之后,同时关闭高、中压调节阀, 是机组停止运行。
《汽轮机原理》
汽轮机自动调节
第一节 汽轮机自动调节系统
一,汽轮机自动调节系统的任务:
1,汽轮机为什么必需具备自动调节系统?
电能不能大量储存,火电厂发出的电力必须随时满足用户要求,即在数量、 质量要求同时满足用户要求。 (1)数量要求:用户对发电量的要求。这就是要求电力负荷根据用户要求来调 整发电大小,以满足用户要求。 (2)供电质量要求:供电质量就是指频率和电压。其中,电压可以通过变压器 解决。电网频率则直接取决于汽轮机的转速。转速高则频率高,转速低则频 率低。
图40
3,并列运行的机组功率变化与速度变动率的关系: 在一次调频时,机组功率变化的相对值与其速度变动率成反
比。即速度变动率大的机组,功率变化小;速度变动率小的机 组,功率变化大。
4,速度变动率的选定:
(1)对于承担基本负荷的机组,希望运行稳定,速度变动率应取 大一些,一般为(4~6)%;
(2)对于承担尖峰负荷的机组,希望增强对负荷的适应性,速度 变动率应取小一些,一 般为(3~4)%。
(3)配汽机构: 配汽机构是接受放大后的信号,调节汽轮机 的进汽量,改变机组功率。 • 另外,还有同步器等
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曲线
汽轮机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曲线是由转速感受机构、中间放大 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静态特性曲线所组成,如图7---36、 图7---37所 示。其中,将调速器、中间放大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静态特性曲线 分别画在直角坐标系的第二、三、四象限,将调节系统的静态特 性曲线画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组成四象限图。
幼儿园保育员自学摘录
![幼儿园保育员自学摘录](https://img.taocdn.com/s3/m/027e282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3.png)
多元学习
听课 在线学习
阅读书籍和期刊
合作学习
01
02
03
与同事合作学习
分享资源 互相学习
参与团队讨论
共同探讨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寻找学习伙伴
互相监督 督促学习
04
持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保持学习动力
参加进修课程
拓展专业视野
反思总结工作经验
不断优化学习方式
总结
自学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善于运用各种学习方法 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主动学习、 多元学习、合作学习和持续学习,保育员可以更好地适 应工作中的变化和挑战,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自学成果的展示与分享
利用成果展示平台展示学习成 果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增强自信心
分享自学心得和经验
分享学习经验,促进共同进 步
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论文
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拓展 学术视野
自学反思与调整
01
02
03
反思自学过程中的不足 和问题
识别问题根源 寻找解决方案
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认真总结调整效果
●06
第6章 保育员自学的未来展 望
未来保育员的自学趋势
未来保育员的自学趋势将体现个性化学习和定制化培 训。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将创新学习模式,为保育员提 供更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同时,结合医学与心理 学,将有助于提升保育员的专业能力,应对儿童成长 中的多种需求和挑战。
保育员自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改进自学计划和目标
根据反思调整计划 明确新的学习目标
04
总结
目标导向
根据学习目标和计划进行评估
交流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理的质量 2.和谐的工作群体 3.同事的友谊
1.安全的工作条件 2.外加的福利 3.普遍加薪 4.职业保障
1.暖气和空气调节 2.基本工资 3.自主式福利 4.工作条件
29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n 积极强化。对组织所期望的行为给予鼓励,使这些行为继续、重 复地出现。
n 惩罚。在组织所不期望的行为出现后采取的手段,包括批评、处 分、罚款等。
n 忽视。对组织所不期望出现的行为采取的、类似于“冷处理”的 手段。
连续强化与间断强化
时距
固定 固定时距
可变 可变时距
比率 固定比率
可变比率
强化的程序
2015/11/28
n 指一系列激发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行为,并决定这些行为的形式、 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内部与外部力量。
n 影响工作情境中行为之激发、导向与持久的状态(Steer & Porter ,1975)。
o 它是一种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是使个体努 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o 对中国企业人员而言,工作动机主要表现为:
n 自我决定、追求胜任、关系取向、他人评价、外在报酬与工作愉 悦。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工作动机的成份
o Steer和Porter指出工作动机有三种成份:
1. 激发:指个体内激发行为的力量。 2. 导向:人们会针对某个特定情境努力,对于其它的情境则不会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25
2015/11/28
Self actualizatio
n
Esteem
Creative & challenging work Praise & recognition
Social Safety
Physiological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Friendly coworkers Safe working conditions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34
3)ERG理论
生存需要(Existence)
n 关系到有机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报酬、福利、安全条件等
关系需要(Relatedness)
n 指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信任、尊重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成长的需要(Growth)
n 指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需要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27
需要层次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
20% 控 制 企 业 80% 发展的优 异者
80% 控 制 企 业 20% 发展的普 通员工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28
需要层次与相应的激励因素和组织措施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19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20
间歇强化的四种形式
强化线 基础
时间 间 歇 强 化
行动
间隔 比率
格式 固定 可变 固定 可变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举例 1.月工资 2.年度奖金 1.培训 2.提升 1.佣金 2.计件工资 1.承认 2.奖金
1.物质的 2.社交的 3.身份的 4.安全的 5.经济的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33
启示
o 采取了某项激励措施后并不一定就带来满意,也不等于劳 动生产率就可以提高。
o 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 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但作用是有限的。
o 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 部因素,更要注意工作的安排、对人进行精神鼓励、对工 作中的成绩进行表扬和认可,给人以成材、发展、晋升的 机会。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3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三种需要内在联系图
需要受挫
愿望加强
G需要受挫
着重G需要
R需要受挫
着重R需要
E需要受挫
着重E需要
图示说明:
满足 前进 受挫 倒退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需要满足 G需要满足 R需要满足 E需要满足
36
5-6
o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需要、动机、行为与满足之间,可 以用简单的模式表示:
未满足的需要
报酬 动机
行为
组织目标的实现 个人目标的满足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10
激励的意义
o 绩效=F(能力·激励)
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 W. James )在对员工激 励调查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只能发挥20%~30 %的能力。他认为如果给予激励,他们的能力可以发挥 到80%~90%。
复杂的 上升顺序
基本的
一般激励因素
1.成长 2.成就 3.提升
1.承认 2.地位 3.自尊 4.自重
1.志同道合 2.爱情 3.友谊
1.安全 2.保障 3.胜任 4.稳定
1.空气 2.食物 3.住所 4.性
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组织措施
1.有挑战性的工作 2.创造性 3.在组织中提升 4.工作成就
16
(一)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o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 o 人们一次行为的后果将对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这种
后果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 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即行为是结果的函数。 o 行为依赖其结果,即个体倾向于重复那些伴随有利结果的 行为,而不重复那些伴随不利结果的行为。
有同样的投入。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动机理论应该能够解释人们 为何会做出这些选择。 3. 持久:人们可能会持续从事某些工作,工作动机理论关心的是 工作者较长时间的行为表现。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6
5-1
本科生《管理心理学》课件:5_工作动机与激励
2015/11/28
二、激励过程与原理
o 有正确的刺激,才会有正确的反应。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13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14
三、激励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 (二)认知主义的激励理论
n 内容型激励理论 n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认知评价理论 (四)综合激励理论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2)双因素理论
o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关于员工对工 作感到满意和不满意的新观点,提出了激励—保健理论。
o 激励因素
n 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如责任感、受到尊重、表 扬或晋升等。
n 它往往与工作内容有关。
o 保健因素
n 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政策制度、报酬、 福利、地位或人际关系等。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200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1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案例:使用抽彩法降低缺勤率
每个季度结束时,纽约人寿保险公司都会把全勤员工的姓名 放在一个抽彩筒中。一般,公司7500名员工有4000人的名字会被 放入筒中。
首先,从中抽出的10个人可获200美元奖励,而后20个人可 获100美元奖励,再后的70个人可获得一天的休假。年终时,对 那些全年全勤的员工再进行一次抽彩活动。前两名员工可获得 1000美元奖励,其后10名员工可获得5天休假。
Motivator Hygiene factors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37
4)麦克利兰 “三种需要理论”
o 麦克利兰等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要不是生来就 有,而是靠后天获得。早期的生活阅历决定着人们是否 获得这些需要,即通过生活经验能够学习的。
① 成就需要。如果鼓励儿童做自己的事情,并且让他们接受强化培 训,他们就会获得某种实现成就的需要。
该措施实施了10个月后,公司员工的缺勤率比往年同期下降
了21%。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12
5-2
本科生《管理心理学》课件:5_工作动机与激励
2015/11/28
思考
o 为什么抽彩法可以降低缺勤率? o 抽彩法设计的机制是什么?
马蝇效应
o 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 快奔跑。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32
激励因素
特征
1.心理上的长期满足 2.满意/不满意 3.重视目标
满意或不满 1.工作性质:内部的 意的来源 2.工作本身
3.个人标准
表现出来的 需要
1.成就 2.成长 3.责任 4.赏识
保健因素
1.生理上的短暂满足 2.不满意/没有不满意 3.重视任务
1.工作性质:外部的 2.工作环境 3.非个人标准
2015/11/2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建平
22
(二)认知主义激励理论
1. 内容型激励理论
n 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由于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和源泉, 所以这种理论主要研究人的需要。
2. 过程型激励理论
n 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试图探讨人们对 付出劳动功效要求和奖酬价值的认识,以达到激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