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桥之美1(1)
第12课 《桥之美》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第12课 《桥之美》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c1179ddaef5ef7ba0d3c45.png)
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
(1)“小桥流水人家” ,固然具诗境之 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桥与 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 (2)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 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 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 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 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 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 角色 ……
虹桥转翠屏 。
——唐 宋之问 《游云门寺 》
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宋 陆游 《五云桥 》
拓展
咏桥名句
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
——李慈铭《微雨中过湖塘二首 》
清道桥下百姓家,逸斋遗教是桑麻。
——周作人 《往昔三十首 》
玉带垂虹看出水,酒旗招殿舞斜阳 。
——陈从周 《越州吟》
• 比较阅读 • 与《中国石拱桥》在语言、内容和写法 上加以对比。 • 例:语言上《桥之美》是说明小品文 (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语言形象生动; 《中国石拱桥》是规范的说明文,语言 科学、准确、平实。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在美 术上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 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 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 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自读提示 一、朗读课文,感受桥之美。
二、思考:在作家看来,“桥” 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 的文句。
三、课文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桥 之美的特征?
西藏、西双版纳、四川的索桥
桥 之 美
• 小桥、 流水、人家 • 乌镇石桥 密密的苇丛 桥之美, • 江南石桥 细柳拂丝 美在与周 • 长桥卧龙 湖水苍茫 围环境和 • 风雨桥 飞泉瀑布 谐融合。 • 画中桥 街头市集 • 铁索桥 激流险峻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原文及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e4751081c758f5f71f672e.png)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原文及教案教案不能基础知识仅重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要开发和提高学员思维能力、培养学员灵活运用具体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原文及教案,想研习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桥之美》课文“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没人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几乎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相关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
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为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紧挨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时间性质感的规律相拍合。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即使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林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切面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在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常常有上千年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西方人珍视长桥之美。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舢舨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需要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地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纯粹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
八年级语文上册13《桥之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13《桥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40ca696265ce05087732138d.png)
结构特点
内容
掘桥在不同环 境中所产生的
美学效果
写法
用科学、平实、 举例时多用描写和修 简明的语言向读 者解说,很少用 辞手法,文字极富表
修辞手法,是较 现力和感染力。是带 为规范的说明文
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
作业: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 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而起。
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谜语、俗 语谚语等。
1、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 带来的特别感受。 2、桥之美,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 致。 3、桥之美,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 灵气和生命。 4、桥之美,美在风雨桥形式独特。 5、桥之美,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 丰富的画面。 6、桥之美,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 色的乐曲。
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 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准备用“桥之美, 美在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示例:
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如“小桥流水 人家”,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 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 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 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
桥之美的总特征 举例说明
同 的 形 式 和 作 用 。在不同环境中起着不
石桥与苇丛 相配合
石桥与细柳 合作
长桥与水面 配合
风雨桥的 廊与亭
各自的作用 (美学效应)
Hale Waihona Puke 舒畅销魂满足驻足
比较阅读: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和《中国石拱桥》
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
介绍石拱桥的 从美学角度发
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 中桥的美体现在哪里呢?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ce885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1.png)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初二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篇一一、把握大纲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
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
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
《中国石拱桥》已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桥的历史、形式、结构等知识,本文则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二)教材内容的理解《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
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
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三)学生情况的分析当今的初中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在接收时大块朵颐多过细品慢赏,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用新的审美视角去发掘美、品味美,开阔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类,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要求,结合教材依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2)形象优美的语言2、能力目标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3、情感目标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精选4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8430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a.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精选4篇)《桥之美》教案篇一课时总1课时课型阅读课备课时间20xx-10-9第1课时使用时间20xx-10-10教学目标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重点同上。
难点同上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桥梁图,让学生读文、看图、练说话,在直观效果较好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2. 通过初读、精读、研读、迁移运用等语文实践活动由浅入深的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3. 问题设置分层次,教师参与问题讨论,在平等的气氛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自读?合作?探究板书设计1、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感受特别)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2、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景致动人)构成丰富画面3、长桥之美(富于创造力)4、风雨桥(形式独特)教学过程教学修改、反思○导入○简介作者:吴冠中1919年生,中国现代画家。
○在早读课读过书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或看播放有关画面)思考: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提示: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学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师再明确指导: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
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桥之美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桥之美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414705e53a580216fcfee4.png)
《桥之美》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发了以下几点教学反思:1、准确把握并激活学生的兴趣点《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美学小品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我先播放一组“世界最美的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些美妙绝伦的建筑,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文章重点研读的环节中,也播放了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举的例子中的矛盾故乡的石桥、江南乡间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形式独特的风雨桥等,让学生有了直观上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到了桥的美。
这个环节结束后,整个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并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才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注重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古人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能,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教学法。
文字是情感的载体,也是美的传递者,我让学生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有自由读,有齐读,有个别读,有默读,有跳读,有浏览,重点研读了课文的第4、5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桥美在何处。
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的理解和回应,然后让学生再来跳读课文,找出自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进行赏析,书本潜在的意义才能处于不断的被创造性的流动之中,学生的心灵才能与书本中的世界融为一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始终围绕文本进行分析、探究,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效果不错。
3、赏析文章切记面面俱到。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美学小品文,语言的赏析自然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没有对文章的精彩之处一一点评,而是在学生的交流之中引导学生就此类语句加以赏析,学会赏析方法,便会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课堂上我让学生跳读课文,自行找出最美的句子进行赏析,而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畅谈自己的想法,推荐一名最好的同学展示,效果非常好,精彩不断。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桥之美》课文原文-精选文档
![《桥之美》课文原文-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1d8da13a32d7375a517801b.png)
《桥之美》课文原文桥之美作者:吴冠中“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
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
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cb38b0a8956bec0875e320.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
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
(板书文题)设计(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二、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然后以小组组长为本组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1)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几句: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1(1)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1(1)](https://img.taocdn.com/s3/m/d81b1cdc89eb172ded63b748.png)
整体感知
•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请 你画出揭示 “桥之美”的文句。
“桥”美在哪里?
乌镇石桥
江南石桥
宝带桥
双龙风雨桥
桥美 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在:____________________处处都有” 美”,只要我们有 一双善于发现” 美”的眼睛
芜湖长 江公路铁 路两用大 桥。
赵 州 桥
卢沟桥
今年 十月八号 通车的南 京长江三 桥夜景。
南京长江大 桥 正桥长
1577米,铁 路桥全6772 米,宽14米, 公路桥全长 4589米,宽 19.5米,大 桥于1968年 建成通车,为 双层、双线、 公路、铁路两 用桥。
举例说明: • 1.石桥与苇丛配合;
• 2.石桥与细柳合作;
• 3.石桥与水面配合; • 4.风雨桥与廊亭相映。
清明上河图 再次举例说明
桥之美不在自身的构
而在周围环境的衬托。
虹桥
1.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2.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 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3.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 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 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江阴长江 公路大桥(即 南京长江二桥) 位于江苏省江 阴市与靖江市 之间。大桥主 跨1385米,为 中国第一、世 界第四大跨径 悬索桥梁。桥 面宽33.8米, 按6车道高速公 路标准建造, 设计时速100公 里。
桥 之 美
吴冠中
吴冠中 1919年 出生于江 苏省宜兴 县。现代 著名画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c0f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c.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借鉴与创新。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图片,如赵州桥、卢沟桥等,让学生感受桥梁的美。
2.学生发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桥梁的印象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桥是跨越障碍、连接两岸的建筑物,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这句话解释了桥梁的定义和象征意义。
“桥梁之美,在于其结构之美、造型之美、环境之美。
”这句话概括了桥梁之美的三个方面。
2.学生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桥梁的结构之美、造型之美、环境之美。
四、课堂讨论你认为桥梁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最喜欢哪一座桥梁?为什么?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桥梁之美?2.小组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写作训练1.写作任务:请学生以“我眼中的桥梁之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写作指导:教师给出写作提示,如注意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等。
3.学生写作: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2.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下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写作训练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桥梁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为简略,今后需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桥之美》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桥之美》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f12ca51b9d528ea80c7792b.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桥之美》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桥之美》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颐yí和园浮萍píng
2.解释下列词语。
(1)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
(2)驻足:停止脚步。
(3)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用恰当词语填空。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桥之美》的作者是著名艺术大师吴冠中。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2《桥之美》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2《桥之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eddaf70242a8956bece4ca.png)
1、自读课文,划出揭示“桥之美”的 文句。
2、再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看来,“桥” 美在何处?
在作者眼里桥美在何处?划出揭示桥之美的
句子。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
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感受桥,品味桥之美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在第 四段主要列举了四个例子,请你说 说这四个例子分别从什么角度说明 桥之美?
???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 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说明 文,本文中与《中国石拱桥》有什么 不同呢?
归纳:
篇目
不同 体裁 主要表达方式 语言
桥之美
说明性小品文
中国石拱桥
规范性说明文
说明、描写、抒情
说明
极富表现力、感染 科学、平实、准确 力
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引用或化用了许多古诗文:
苍 天 一 槊
绿野寻踪
卢 沟 夕 照
四通八达
山高水远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吴冠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桥之 美。 2.研读4、5段,理解桥在不同环境中的 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品读语言,感受美,提高审美趣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滕王阁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 霖 铃》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显石 得桥 疏与 朗苇 开丛 阔配 合
乌 镇 苇 丛 上 的 石 桥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d30f6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d.png)
⼋年级上册语⽂配套练习册答案⼈教版 做⼋年级语⽂练习册时厉害,考试时就厉害。
下⾯是店铺为⼤家整编的⼋年级上册语⽂配套练习册答案⼈教版,感谢欣赏。
⼋年级上册语⽂配套练习册答案⼈教版(⼀) 中国⽯拱桥 ⼀、1、 (1)B(2)A (3)B (4) A(5) B(6)A 2、B 3、略 4、(1)B B A (2)A A B (3)B (4)B 5、(1)事物赵州桥卢沟桥特点及光辉成就 (2)⼀般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时间 6、A ⼆、(⼀)1、因为赵州桥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拱桥,也是建成后⼀直使⽤到现在的最古⽼的⽯桥。
2、⽰例:如第四个特点。
因为⼀座桥的建造,追求技术上的⾼超不⾜为奇,更难能可贵的是具有艺术价值,这两⽅⾯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民的智慧和⼒量”。
3、(1)“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切,如果去掉就成为确切的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2)如果去掉“完全”“更是”,程度上减弱,没有了强调之意。
4、构造的奇特形式优美 5、说明古代劳动⼈民对技术⼈才的尊重 (⼆)1、略 2、跨度⼤,桥拱低。
3、是为说明赵州桥⾯坡度平缓,车马和⾏⼈上上下下⾮常省劲。
4、不可以,因为“在当时”是表⽰时间的副词,如果去掉了,就会让⼈产⽣疑问:是过去,还是现在?表意就不准确了。
5、突出三⽅⾯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语⾔简明⽽富有感染⼒。
⼋年级上册语⽂配套练习册答案⼈教版(⼆) 桥之美 ⼀、1、(1)chāi 摧 (2)xiān 销 (3)颐 (4)dào 2、询——寻 雀——鹊 型——形 启——起 3、(1)停在脚步。
(2)⽀配,操纵。
4、(1)打⽐⽅ (2)列数字 (3)引⽤,作诠释 (4)摹状貌 ⼆、(⼀)1、⽭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所以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会碰见桥。
2、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命,是⼭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命⼒的线的效果。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案例探讨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案例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2ede3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0.png)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案例探讨。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呢?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以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案例为例,探讨如何在教案中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1.引导学生了解语文之美的内涵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先帮助学生了解语文之美的内涵。
在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案例中,我们选择了古诗《登高》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学习诗歌的内容、结构、意蕴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语文之美的内涵。
在教学之初,我们首先讲解了“语文之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语文之美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阅读《登高》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结合,从而感受到语文之美的所在。
2.培养学生对语文之美的感知能力在了解语文之美的内涵之后,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语文之美的感知能力。
在《登高》这个素材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鉴赏诗歌中的意象和格律在诗歌中,意象是表现诗人情感和主题的形象,而格律则是诗歌形式的一种规律。
通过鉴赏《登高》中的意象和格律,我们可以让学生感知语言之美、声音之美和视觉之美。
例如,诗歌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话,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这句话,则表现了人类对于进取和不断追求的美好追求。
(2)强化语文语境的重要性在《登高》这首诗歌中,诗人不仅仅描绘了外在的风景,更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对语文语境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比较强。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语篇分析、语境分析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语言之美和内涵之美的结合。
3.培养学生对语文之美的创新能力在学生感知了语文之美之后,我们还需要培养他们对语文之美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登高》这个素材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引导学生运用语文之美创作自己的作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登高》这首古诗进行模仿或创作。
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诗歌创作的规律,还可以展现自己的语文表达和感性创作能力。
河南省武陟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教案新人教版
![河南省武陟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558b23680203d8cf2f2459.png)
桥之美教师个性批注桥之美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3、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描写细致、情景交融。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桥的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作者: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桥之美》。
拿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篇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桥之美体现在何处?作者是如何说明桥之美的?二、感知求疑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全文,并从中找出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最为关键的一句是“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学生朗读一遍。
注2,为了展现桥的美,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请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将它们一一找出。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三、探究内化过渡:我们很多同学在假期跟随父母亲戚饱览了祖国各地的风光,有同学见到过文中的这些桥梁?觉得它们美吗?(学生回答)对它们美在何处,也许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那要怎样才能欣赏到这些桥的美呢?吴冠中先生在文章第四段中就详细地告诉了我们欣赏桥之美的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9876d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6.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但脂.( )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2).人们到此总要驻.( )足欣赏飞瀑.( )流泉。
(3).如果煞.( )它风景。
(4).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 )后顾。
(5).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 )坡。
2.看拼音写字词。
(1).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méi jiè。
(2).仿佛发闷的wěi cóng 做了一次深呼吸。
(3).难怪绘画和shèyǐng 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4).倒影又往往被fúpíng ,杂草刺破。
(5).是险峻的环境yùn yù了桥之生命。
3.仔细看看句中有没有错别字,如果有,请改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谐同谱出行与色的乐曲。
( )(2).方、园之间相处和协、得体。
( ) (3).桥下小河里应着桥的倒影。
( )(4).桥上桥下,往反行人,个样船只。
( )【综合练习】认真阅读课文,做以下题目。
1.在下面句中的错别字下画横线,并在题后括号内改正。
(1).那纤细的游丝佛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住足欣赏飞瀑流泉。
( )(3).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迭及交错的角色。
( )(4).不宜龙统地提问,不能龙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2.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桥”美在何处?(用文中语句来回答)3.第2自然段中,“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4.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其语言风格与《中国石拱桥》有什么明显不同?【拓展练习】一.阅读人间仙境: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在哪里?经过多年的查证,确认在我国的滇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原因是A.窦道的形成B.死骨的残留C.瘢痕组织增生D.机体抵抗力低E.细菌毒力太强 可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取信息。A.输入设备B.音箱C.输出设备D.运算器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A.突发事件医疗救助方案B.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C.突发事件日常监测D.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E.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正常人铁吸收率最高的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C.空肠D.回肠E.回盲部 房屋登记的预告登记包括A.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B.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C.房屋所有权转移预告登记D.房屋租赁权预告登记E.房屋地役权预告登记 订立设计合同时,应约定哪些方面的条款? 矿业工程施工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掌握施工要求与检查施工条件、掌握与会审施工图纸以及。A."五通一平"B.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工作C.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工作D.及时完成施工图纸的收集和整理 头颈部DSA检查不能将导管置于A.颈动脉B.椎动脉C.锁骨下静脉D.锁骨下动脉E.右头臂动脉 步态分析的适应证不正确的是A.所有因疾病或外伤导致的行走障碍或步态异常B.脑卒中C.意识障碍不配合者D.脊髓损伤E.关节置换术者 什么叫燃烧、自燃和自燃点? 测量管道中流体的流量最常用的是A.皮托管B.动压管C.文丘里管D.孔板 某船宽18m,右倾2.1°时,则船舶最大吃水增加m。A.0.66B.0.29C.0.33D.0.37 可以把体育心理学为家分为.A.临床型的B.教育型的C.研究型的D.学院型的 正常生产时,炉内至少剩多少铁水才能化冷料?为何? 危险货物运输的性能试验中的跌落试验,Ⅰ类包装的跌落高度为多少米? 固体吸附剂采样管的最大采样体积越大,浓缩效率。A.越小B.不确定C.越大D.与最大采样体积无关E.不变 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时间先后顺序是。A.一主三多一少、三建一转、三放一联B.一主三多一少、三建一联、三放一转C.一主三多一少、三放一联、三建一转D.三放一联、一主三多一少、三建一转 下述哪种药物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对软骨保护有作用A.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B.非甾体类抗炎药C.环孢素AD.硫酸氨基葡萄糖E.间断在关节腔内注射长效激素 男性,43岁。发热伴左颈部包块进行性肿大1月,包块活检确诊为B淋巴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住院。体检:体温38.7℃,左颈部及双腋下扪及多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质硬无压痛,胸片,腹腔CT及骨髓涂片均无异常。临床分期是A.ⅠBB.ⅡBC.ⅢBD.ⅣAE.ⅣB 春秋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必须是A.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品种B.国家对部分重点中药材购销实行严格管理的品种C.国家实行进出口管理的中药材品种D.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E.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名录的品种 下列不是肾前性氮质血症的原因的是A.创伤大出血B.心源性休克C.严重脱水D.过度利尿E.前列腺肥大 施工现场用电需采用何种方式?A.没有要求B."一闸一保护"C.开关保护D.单闸保护 下列关于瘫痪的叙述,错误的是A.交叉瘫是一侧上肢与对侧下肢的瘫痪B.单瘫是一侧单个肢体的瘫痪C.偏瘫是一侧上、下肢的瘫痪D.瘫痪是指自主运动减弱或消失E.截瘫是对称性双下肢瘫痪 男性,52岁,中度肥胖,空腹血糖8mmol/L,餐后1小时血糖12mmol/L,胰岛素基础值50mU/L(正常5~25mU/L),应首选何药A.格列齐特(达美康)B.格列吡嗪(美吡达)C.双胍类D.格列本脲(优降糖)E.格列喹酮(糖适平) 按照所收录词目的、性质和释文内容的着重点对词典所作的分类中,不包括。A.专科词典B.小型词典C.语文词典D.综合性词典 下列不属于口头沟通特点的是.A、费时少,迅速交换意见B、可随时提问和解答C、方便,便于准备D、具有可追索性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改革B.发展C.依法治国D.依德治国 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与铅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用于()A.苯巴比妥的鉴别B.司可巴比妥的鉴别C.硫喷妥钠的鉴别D.戊巴比妥的鉴别E.异戊巴比妥的鉴别 热制芯树脂加入量与砂芯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2岁1个月患儿,因不会讲话、不能独走而就诊,经常患肺炎。体温37.3℃,脉搏108次/分,身长78cm,双眼距宽,双眼外侧上斜,耳廓小,鼻梁低,四肢短,肌张力低下,双手第5指只有一条褶纹,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Ⅲ级收缩期杂音,腕部X线片示一个骨化中心。为确诊应选择哪项检查A.血清 [配伍题]具有化生气血功能的脏是。</br>具有朝百脉功能的脏是。</br>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 脑外伤患者,男,26岁,既往体健,术前血压110/70mmHg,RBC4.0×1012,HCT35%,Hb110g/L,术中出血量约800ml,术中未输血。术后24小时伤口血性液体引流量约300ml,Hb90g/L,血压90/60mmHg,以下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A.复查凝血四项及血常规B.监测生命体征,适当补充血容量C.输 港站经营人 是连接上下塔,使二者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对下塔是,对上塔是。 气温年较差 我国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提出的时间是A.1949年B.1954年C.1965年D.1981年E.1996年 区域购物中心在经营管理上表现为。A.复合性B.一致性C.完整性D.专业性 关于外阴白色病变下列何项是正确的A.外阴白色病变的病因是念珠菌感染B.硬化性苔癣型营养不良的病因与遗传、自身免疫、男性素不足可能有关C.增生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常继发癌变D.外阴白色病变病理变化恒定,任何病变区域一次活检均能作出诊断E.治疗原则以手术切除为宜 女性,68岁。慢性咳喘、咳痰近20年,近3年来症状加重,登二楼困难。有高血压病,服药控制较稳定。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昨傍晚无明确诱因突感胸闷、气急渐渐加重,不能平卧,彻夜未眠,今晨前来急诊。体检:端坐呼吸,紫绀。血压18/12kPa。气管位置无明显偏移。两肺叩诊过清音,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