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桥之美1(1)
第12课 《桥之美》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第12课 《桥之美》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c1179ddaef5ef7ba0d3c45.png)
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
(1)“小桥流水人家” ,固然具诗境之 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桥与 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 (2)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 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 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 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 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 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 角色 ……
虹桥转翠屏 。
——唐 宋之问 《游云门寺 》
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宋 陆游 《五云桥 》
拓展
咏桥名句
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
——李慈铭《微雨中过湖塘二首 》
清道桥下百姓家,逸斋遗教是桑麻。
——周作人 《往昔三十首 》
玉带垂虹看出水,酒旗招殿舞斜阳 。
——陈从周 《越州吟》
• 比较阅读 • 与《中国石拱桥》在语言、内容和写法 上加以对比。 • 例:语言上《桥之美》是说明小品文 (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语言形象生动; 《中国石拱桥》是规范的说明文,语言 科学、准确、平实。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在美 术上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 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 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 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自读提示 一、朗读课文,感受桥之美。
二、思考:在作家看来,“桥” 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 的文句。
三、课文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桥 之美的特征?
西藏、西双版纳、四川的索桥
桥 之 美
• 小桥、 流水、人家 • 乌镇石桥 密密的苇丛 桥之美, • 江南石桥 细柳拂丝 美在与周 • 长桥卧龙 湖水苍茫 围环境和 • 风雨桥 飞泉瀑布 谐融合。 • 画中桥 街头市集 • 铁索桥 激流险峻
八年级语文上册13《桥之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13《桥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40ca696265ce05087732138d.png)
结构特点
内容
掘桥在不同环 境中所产生的
美学效果
写法
用科学、平实、 举例时多用描写和修 简明的语言向读 者解说,很少用 辞手法,文字极富表
修辞手法,是较 现力和感染力。是带 为规范的说明文
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
作业: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 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而起。
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谜语、俗 语谚语等。
1、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 带来的特别感受。 2、桥之美,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 致。 3、桥之美,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 灵气和生命。 4、桥之美,美在风雨桥形式独特。 5、桥之美,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 丰富的画面。 6、桥之美,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 色的乐曲。
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 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准备用“桥之美, 美在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示例:
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如“小桥流水 人家”,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 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 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 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
桥之美的总特征 举例说明
同 的 形 式 和 作 用 。在不同环境中起着不
石桥与苇丛 相配合
石桥与细柳 合作
长桥与水面 配合
风雨桥的 廊与亭
各自的作用 (美学效应)
Hale Waihona Puke 舒畅销魂满足驻足
比较阅读: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和《中国石拱桥》
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
介绍石拱桥的 从美学角度发
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 中桥的美体现在哪里呢?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ce885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1.png)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初二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篇一一、把握大纲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
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
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
《中国石拱桥》已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桥的历史、形式、结构等知识,本文则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二)教材内容的理解《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
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
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三)学生情况的分析当今的初中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在接收时大块朵颐多过细品慢赏,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用新的审美视角去发掘美、品味美,开阔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类,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要求,结合教材依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2)形象优美的语言2、能力目标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3、情感目标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桥之美》课文原文-精选文档
![《桥之美》课文原文-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1d8da13a32d7375a517801b.png)
《桥之美》课文原文桥之美作者:吴冠中“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
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
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cb38b0a8956bec0875e320.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
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
(板书文题)设计(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二、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然后以小组组长为本组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1)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几句: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1(1)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1(1)](https://img.taocdn.com/s3/m/d81b1cdc89eb172ded63b748.png)
整体感知
•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请 你画出揭示 “桥之美”的文句。
“桥”美在哪里?
乌镇石桥
江南石桥
宝带桥
双龙风雨桥
桥美 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在:____________________处处都有” 美”,只要我们有 一双善于发现” 美”的眼睛
芜湖长 江公路铁 路两用大 桥。
赵 州 桥
卢沟桥
今年 十月八号 通车的南 京长江三 桥夜景。
南京长江大 桥 正桥长
1577米,铁 路桥全6772 米,宽14米, 公路桥全长 4589米,宽 19.5米,大 桥于1968年 建成通车,为 双层、双线、 公路、铁路两 用桥。
举例说明: • 1.石桥与苇丛配合;
• 2.石桥与细柳合作;
• 3.石桥与水面配合; • 4.风雨桥与廊亭相映。
清明上河图 再次举例说明
桥之美不在自身的构
而在周围环境的衬托。
虹桥
1.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2.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 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3.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 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 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江阴长江 公路大桥(即 南京长江二桥) 位于江苏省江 阴市与靖江市 之间。大桥主 跨1385米,为 中国第一、世 界第四大跨径 悬索桥梁。桥 面宽33.8米, 按6车道高速公 路标准建造, 设计时速100公 里。
桥 之 美
吴冠中
吴冠中 1919年 出生于江 苏省宜兴 县。现代 著名画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7b60ed5022aaea998f0ff9.png)
之美》课件
桥之美作者:吴冠中桥之美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
峡》、《鲁迅的故乡》,中国画有《春雪》、《狮子林》、《长城》。散文作品《吴
冠中人生小品》。
旧金山金门大桥
兰州中山桥铁索桥飞龙桥
小桥流水人家
读一读,记一记
用一句俗语“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引出“桥”的。
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桥之美为说明这一中心对
象,作者举了哪些桥的例子?说明了桥有什幺美学效果?
正面举例
—芦苇—舒畅
—细柳—销魂
—小孔—满足
—廊、亭—驻足
—行人—高潮
—形与色—乐曲
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反面举例
欠缺配合
—想寻找
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
体。
语言赏析: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
找热闹。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
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写法精讲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
西藏、西双版纳等地的索桥
是山岩、树丛、急流的衬托小桥乌镇石桥
江南石桥
长桥卧龙风雨桥画中桥索桥桥
流水、人家
密密的苇丛
细柳拂丝
湖Hale Waihona Puke 苍茫飞瀑流泉街头市集
高山峡谷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作用。小结桥之美环境和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2《桥之美》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2《桥之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eddaf70242a8956bece4ca.png)
1、自读课文,划出揭示“桥之美”的 文句。
2、再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看来,“桥” 美在何处?
在作者眼里桥美在何处?划出揭示桥之美的
句子。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
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感受桥,品味桥之美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在第 四段主要列举了四个例子,请你说 说这四个例子分别从什么角度说明 桥之美?
???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 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说明 文,本文中与《中国石拱桥》有什么 不同呢?
归纳:
篇目
不同 体裁 主要表达方式 语言
桥之美
说明性小品文
中国石拱桥
规范性说明文
说明、描写、抒情
说明
极富表现力、感染 科学、平实、准确 力
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引用或化用了许多古诗文:
苍 天 一 槊
绿野寻踪
卢 沟 夕 照
四通八达
山高水远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吴冠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桥之 美。 2.研读4、5段,理解桥在不同环境中的 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品读语言,感受美,提高审美趣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滕王阁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 霖 铃》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显石 得桥 疏与 朗苇 开丛 阔配 合
乌 镇 苇 丛 上 的 石 桥
八年级初二语文《桥之美》字词注音、释义及课文结构分析
![八年级初二语文《桥之美》字词注音、释义及课文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2aca777c1cfad6185fa741.png)
八年级初二语文《桥之美》字词注音、释义及课文结构分析八年级初二语文《桥之美》字词注音、释义及课文结构分析桥之美(作者:吴冠中)1、字词注音、释义口吻:(wěn),口气。
煞它风景:(shā)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
残月:快落的月亮。
销魂:灵魂离开肉体。
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苍茫:空阔辽远。
驻足:停止脚步。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左右:此处是支配的意思。
前瞻后顾:即“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
2、课文简析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
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章共七个自然段。
第一段:文章总起,“画家见的桥最多”。
第二段:从“小桥流水人家”词句入手,摆出一个看法。
它“固然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引出下文,从画家的眼里谈桥之美。
第三段:叙说“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以及“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引出下文对多种桥的美的述说。
第四段:承接上文具体写了:(1)茅盾故乡乌镇“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2)江南水乡石桥与桥边景色谐调搭配,“也令画家销魂”。
(3)卧龙一般的长桥之美。
(4)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和苏州的宝带桥,“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5)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风雨桥,桥面上遮雨的廊和亭,桥下的急流飞瀑构成的美。
第五段:由《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引出铁索桥、竹索桥,说明了“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和“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第六段:由南京长江大桥的直线美,谈到钱塘江大桥以及成昆路上的很多的“桥连洞,洞连桥”的直线桥的美与险的关系。
第七段:由现实中的桥到幻想的“鹊桥”,再点桥之美,呼应开篇收束全文。
语文:第12课《桥之美》课件1-(人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12课《桥之美》课件1-(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a115dfe7cf84b9d528ea7abc.png)
加油武汉!必胜中国!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是繁荣昌盛,春色满园!
即便身陷深渊,也别忘了抬头望望天。
小夏带着幽怨的眼睛,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我说:“如果我不再潦草地把大好年华丢在这场没有未来的婚姻里,该有多好,现在一提起我那个虐待狂的婆婆,心里的那份憎恶,无以复加并且难以排 遣,而且到现在一看见她,我就毛骨悚然。你说我以后的生活可怎么过,还有我那个被病痛折磨的孩子,他现在才上五年级,十来岁的孩子,那么小,余生,真不敢再往下去想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桥之美》教学案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桥之美》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1ae6cd9b14e852458fb578c.png)
介绍桥之美 ,请 同学们 打开 书本第 l o o 页 ,让我们一起欣赏
《 桥之美》 吧! 设计思想 : 用带有感染 力 的语 言简要介 绍“ 桥” , 习的“ 内驱力 ” ,
课 文 的理 解 。 教 学 目标 : 1 . 理解 课 文 含 义 。
记, 小组交流 , 准备用“ 桥之美 , 美在 ……” 的句式说话 。
教师示例 : 桥之 美 , 美 在它能用形 象地重叠 和交错构 成
丰富的画面。
2 . 体会 本文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的语言特色。
3 . 理清文章 的写作思路。 4 . 学会用心观察 , 感悟人生 , 享受生活。
塑 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桥之美》 教学案例
。许 方 旭
( 山东青 岛崂 山区第五中学, 山东 青 岛 2 6 6 0 0 0 )
[ } 商 要】 诵读是学习 语文的一把重要的钥匙, 学生在诵读中能够有所感知, 增加积累, 形成语感。 散文教
学 设 计 要 以诵读 教 学 为 主 线 , 将传 统 的语 文 教 学 理 论 与先 进 的课 程 理 念 融为 一体 , 让 语 文 课 堂 上 有 琅 琅 的 读
书声 , 常读 常新 , 让 课 堂组 织 既有 效 , 又 自然 。
[ 关键词】 诵读教 学 ; 美 点赏析 ; 结 构梳理 ; 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 H 1 9 3
教 材分 析 :
文献标识鸸 : A
课文《桥之美》教案设计
![课文《桥之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0fbb5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a.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桥之美》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桥之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 欣赏课文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造性写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 准备课文《桥之美》的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桥梁知识等。
(2) 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2. 课堂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桥梁,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
(2) 简介课文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4.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
语文:第12课《桥之美》课件1-(人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12课《桥之美》课件1-(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58a31338dd36a32d73758133.png)
吳冠中最早畫的作品多以江南水鄉為題材, 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 面的 結合與搭配。最近幾年他的畫風有所變化, 在一批反映黃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線,自 成一種意境。最近,他獲得了“法國文化藝 術 最 高 勛 位 ” 的 容 譽 。 大英博物館在1992年3月26日到5月10日推出 一項前所未有的展覽:吳冠中個展,展出44 幅作品,作品是他 1970 年以來所創作的油 畫﹑水墨及素描。此次展出號稱“前所未 有”,是由於吳冠中個人在歐洲的第一次個 展,更是大英博物館第一次為中國在世畫家 所辦的展覽。因此這次個展,不僅對吳冠中 而言是他繪畫生涯的再一次突破,也意味著 東西藝術交流的向前發展。
构 成 画 面
点、线、面——南京长江大桥 不和谐 六和塔——钱塘江大桥
不构成画面
“凡是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 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学完本文,对你有哪些启发?
能从生活中找到和谐与不和谐的景点吗?
请 你 哪赏 一析 幅 ? 你 说喜 说欢 理 由
断 桥
乌 镇
请 你 哪赏 一析 幅 ? 你 说喜 说欢 理 由
桥 之
美
吴 冠 中
吳冠中是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幾十年來, 一直探索著將中西繪畫藝術結合 在一起。 吳冠中1919年生于江蘇宜興,父親種田, 兼作小學教員,父親最大的希望 希望他能進 無錫師範,畢業後作一名小學教員。起初他 學工科,因一次機緣參觀了 當時由畫家林風 眠主持的杭州藝專,便立即被五彩繽紛的藝 術美迷住了,下決心改 行從藝,奉獻終生。 中學畢業後他考入了杭州藝專。大學畢業後, 吳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費,畢業時正值 新中國成立,於是他毅然回國,到中央美院 任教,後來又到中央工藝美院任教授。後來 他說,當時他本可以留在法國,像同學趙無 極那樣,但他志在將中西藝術結合在一起, 將中國繪畫藝術推向世界。 他的精神正可用 他的一本書名來概括, 那就是 “要藝術不要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9876d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6.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但脂.( )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2).人们到此总要驻.( )足欣赏飞瀑.( )流泉。
(3).如果煞.( )它风景。
(4).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 )后顾。
(5).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 )坡。
2.看拼音写字词。
(1).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méi jiè。
(2).仿佛发闷的wěi cóng 做了一次深呼吸。
(3).难怪绘画和shèyǐng 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4).倒影又往往被fúpíng ,杂草刺破。
(5).是险峻的环境yùn yù了桥之生命。
3.仔细看看句中有没有错别字,如果有,请改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谐同谱出行与色的乐曲。
( )(2).方、园之间相处和协、得体。
( ) (3).桥下小河里应着桥的倒影。
( )(4).桥上桥下,往反行人,个样船只。
( )【综合练习】认真阅读课文,做以下题目。
1.在下面句中的错别字下画横线,并在题后括号内改正。
(1).那纤细的游丝佛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住足欣赏飞瀑流泉。
( )(3).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迭及交错的角色。
( )(4).不宜龙统地提问,不能龙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2.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桥”美在何处?(用文中语句来回答)3.第2自然段中,“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4.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其语言风格与《中国石拱桥》有什么明显不同?【拓展练习】一.阅读人间仙境: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在哪里?经过多年的查证,确认在我国的滇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地区。
语文:第12课《桥之美》课件1-(人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12课《桥之美》课件1-(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28336ccb8e9951e79b8927f8.png)
[名词解释]原始铅 [多选]瓦斯抽采系统应当确保()。A.工程超前B.能力充足C.设施完备D.计量准确 [填空题]医疗保险按经营的性质可分为()、()。 [单选]由于电子商务的推行,企业的经营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会出现一种完全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A.并行企业B.刚性企业C.虚拟企业D.柔性企业 [单选]心室颤动电除颤采用()A.非同步200J以上B.同步200J以上C.非同步150JD.同步150JE.交流电200J以上 [单选,B1型题]治疗耳郭假性囊肿应用()。A.氩离子激光B.准分子激光C.半导体激光D.CO2激光E.Nd:YAG激光 [单选]可以表明肾小管的浓缩功能降低的指标是A.血尿B.大量蛋白尿C.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D.尿素氮升高E.昼夜尿量比例失调,夜尿增多 [单选]堆叠场景下,主设备SIP用户A呼叫局外PSTN用户(主设备E1对接PSTN),通话建立后的RTP流情况为:()A<->主设备B.主设备<->主设备C.A<->主设备<->主设备D.以上都不对 [单选,A1型题]检查发现某患者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短时暂停,周而复始,应诊断为()A.间停呼吸B.叹息样呼吸C.潮式呼吸D.库斯氏呼吸E.胸部剧痛引起的抑制性呼吸 [单选]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三大能力格局,即计算能力、逻辑能力和空间观念的数学大纲是()。A.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B.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C.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最主要的是()。A.发病年龄B.病情C.体重D.糖尿病家族史E.对胰岛素依赖性及发生酮症倾向 [单选,A1型题]不属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内容是()A.不挑食、不偏食B.定时定量进餐C.多吃蔬菜和水果D.吃饭细嚼慢咽E.不吃过多糖,适量摄入盐 [多选]在左心室形态和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测定左心室容积参数的方法有()。A.M型超声B.单平面面积长度法C.单平面Simpson法D.双平面Simpson法E.组织多普勒成像 [单选]水力清淤时,应该注意()。A、在用水季节施行B、按先下游后上游,分阶段进行C、引入含沙量较少的清水D、关闭一切闸门 [单选]如图,正常甲状腺中部横切面的超声声像图,中央气管环状软骨前方组织为()A.甲状腺峡部B.皮下组织C.甲状旁腺D.淋巴结E.以上均不对 [单选]一般情况下,冰山水下体积和水上体积分别约为冰山总体积的和()。A.1/8,7/8B.7/8,1/8C.2/8,6/8D.6/8,2/8 [单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A.信息化人才队伍B.国家信息网络C.信息技术与产业D.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 [单选]HIV入侵T细胞的主要门户是()。A.CD3分子B.CD43分子CD45分子D.CD4分子E.CD8分子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透明大体标本的制作,标本存放的最好材料是()。A.有机玻璃标本缸B.玻璃标本缸C.不锈钢标本缸D.树脂标本缸E.塑料标本缸 [单选]跳汰机技术要求中当床层厚度变化值大于()mm时,排料装置应能自动改变排料速度。A、5B、10C、15D、20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不具有下列哪些改变().A.常有Ph染色体B.有白血病裂孔现象C.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反应D.原始粒细胞胞浆中有Auer小体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不可被氟化钠所抑制 [问答题,简答题]重排水运后,系统的吹扫和干燥有何要求?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血液成分中,适用于血友病A的是()。A.冷沉淀B.全血C.冰冻红细胞D.浓缩红细胞E.洗涤红细胞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在下列类型的反应中,加入磁性微粒为同相载体包被抗原(抗体)的是()A.直接化学发光免疫B.间接化学发光免疫C.化学发光酶免疫D.电化学发光免疫E.A+C [单选,A1型题]认知疗法的治疗目标是()A.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B.帮助患者建立理性的认知模式C.消除不良嗜好D.帮助患者自我实现E.挖掘患者的最大潜力 [单选]沿岸航行中,利用同名侧物标进行转向时,若发现船舶至转向物标的横距比预定的距离大,则应()转向,以使船舶转向后行驶在计划航线上。A.提前B.推迟C.大舵角D.小舵角 [填空题]软尺是用来测量()尺寸的必备工具。 [单选]()不属于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服务包括工程设计基本服务。A.编制房屋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文件B.初步设计文件C.施工图设计文件服务D.主体设计协调服务 [判断题]压缩线的唯一作用是排出调速系统中存积的空气,防止油管振动,减小油压波动。()A.正确B.错误 [单选]在金属罐壁作内防腐时()再刷两遍自环氧磁漆。A、开始B、中间C、最后D、开始和最后 [问答题,简答题]采循环油样的操作 [单选]下列关于双香豆素药的叙述错误的是()A.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可降低其抗凝作用B.保泰松、消炎痛、乙酰水杨酸等能与血浆蛋白结合而置换,使其抗凝作用增强C.卢谱抗生素能减弱其抗凝作用D.广泛应用于各种有凝血倾向的疾病,如房颤E.一开始服用华法林没有抗凝作用,需要几天后 [单选,A型题]具有完整细胞壁的微生物是()A.支原体B.衣原体C.细菌L型D.噬菌体E.人体细胞 [判断题]单向离合器又称为自由轮机构、超越离合器,其功用是实现导轮的单向锁止,即导轮只能顺时针转动而不能逆时针转动,使得液力变矩器在高速区实现偶合传动。()A.正确B.错误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接触砷、石棉、镍、铬酸盐、放射性物质的工人进行定期体检时,首先应考虑()A.皮肤癌B.肺癌C.泌尿道癌D.白血病E.肝癌 [单选,A1型题]有关隔离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B.便于管理传染源C.可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给他人D.根据传染病的平均传染期来确定隔离期限E.某些传染病患者解除隔离后尚应进行追踪观察 [填空题]客运经营者、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未按规定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拒不投保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问答题,简答题]电力机车牵引力与制动力的传递顺序是什么?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重度烧伤病人休克期出现烦躁不安,多由于()。A.心理因素B.反应性精神病C.并发脓毒症D.血容量不足E.疼痛引起 [单选]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A.《温热论》B.《温热经纬》C.《温疫论》D.《肘后备急方》
中考语文 《桥之美》同步练习1
![中考语文 《桥之美》同步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3c4e4213af1ffc4ffe47acea.png)
初中语文桥之美·同步练习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①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②停止脚步。
()③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④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2.体味下面这个句子的情味。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这是文章最末一句话,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具有的不同的美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配资公司 பைடு நூலகம்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