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知识教育⽬标:1.了解⾟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能⼒培养⽬标:1.了解作者⽣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知⼈论世的⽅法分析作品。
2.了解⾟弃疾词⼤量运⽤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的⼈格,强化⾃⼰的爱国情操。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运⽤知⼈论世的⽅法分析作品,了解⾟弃疾词⼤量运⽤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导⼊新课前⾯我们已经学过北宋两位词⼈柳永和苏轼的词。
现在我们来简单回顾⼀下前⾯的内容。
⼤家都知道,词从总体上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
婉约派代表柳永的词⾳律和谐,美妙动听。
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同学们不仅要会背,更重要的是要领悟它到底妙在哪⾥。
豪放派代表苏轼本单元有两⾸词:《念奴娇⾚壁怀古》是⾸豪壮的怀古词,《定风波》虽然记的是途中遇⾬这件⼩事,却表达出词⼈洒脱放达的⼈⽣态度。
相信同学们都⾮常喜欢这类词。
⼀提到豪放词,⼤家肯定马上想到苏轼,但今天呢,我们来学习另外⼀位豪放派的代表词⼈。
他是谁呢?(学⽣齐答:⾟弃疾)对,就是与苏轼并称为“苏⾟“的⾟弃疾。
(板书课题及作者:⽔龙吟登建康赏⼼亭⾟弃疾)(⼆)、作者简介在初中的时候,我们也学过⾟弃疾的⼀些作品。
像“醉⾥挑灯看剑”“七⼋个星天外,两三点⾬⼭前”等等。
那么对这些词的作者,⼤家⼜了解多少呢?有没有哪位同学主动站起来给⼤家讲⼀讲?好,xx同学你来给⼤家介绍⼀下⾟弃疾。
(学⽣答:⾟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著名的南宋词⼈。
他的词多是抒写爱国热情的,风格以豪放为主。
与苏轼并称为“苏⾟”。
著有《稼轩长短句》。
)好,请坐。
xx同学讲的很好。
她很简洁的给我们介绍了⼀下⾟弃疾,但把主要内容都概括到了。
下⾯我来补充⼀下,请看⼤屏幕。
(屏幕上显⽰:⾟弃疾(1140-1207),南宋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
(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及宋代词的发展概况。
(3)分析并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词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2. 词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掌握。
3. 作者生平背景及宋代词的发展概况。
三、教学难点:1. 词中较为生僻的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内容、修辞手法等。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分析词中的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词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宋代词的发展概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理解词的内容。
3. 讲解:讲解词中的生僻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5.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词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词的美。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优秀4篇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优秀4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本词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教学难点】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学习重点融情于景、用典的艺术特点以及典型意象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学案积累·整合1、赏析诗词的方法①朗诵吟咏,感知词味②鉴赏意象,体会情感③抓关键句,品析语言2、宋词流派婉约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姜夔的《扬州慢》和李清照的《声声慢》。
豪放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特点——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豪放派特点——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3、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意境”是指作品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是诗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诗歌作品中相结合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把“空山”“雨后”“明月”“松”“清泉”“石”“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加以组合,营造了一种清新、静穆、空灵的秋夜乡村气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精选5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精选5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教学重点:1、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难点: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内容、考试、要求由教师讲解,分析内容和手法采取提问和讲授相结合办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语】辛弃疾,我们所熟知的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但你可曾知道,在文学之外的辛弃疾是怎样的人呢?他曾经揭竿而起,曾经威震四方,曾经率领区区五十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敌营,在五万多精兵驻守的兵营中活捉了杀死己方将领的叛徒,更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肯定他的谋略超群。
但这样一位将才,却在当时的时局之下,备受排挤,有心杀敌,但却无路请缨,终至壮志难酬。
然而,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壮志难伸的辛弃疾在文学方面却是成就卓著,成为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人称“词中之龙”。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这位词坛大家,主要来欣赏他的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正值“靖康之难”,中原沦入金人之手,北方的抗金斗争此起彼伏。
在遍地烽烟之中,辛弃疾降生了。
他出生的第二年,南宋朝廷与金人签订了屈辱条约,从此形成南北分裂的政治格局。
辛弃疾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辛弃疾的豪放派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 辛弃疾豪放派诗歌风格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性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其他辛弃疾的诗歌,感受其豪放派风格。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写一篇关于辛弃疾诗歌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通用5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通用5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为: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为: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
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
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一)分析词的上片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
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借景抒情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3)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内容、注释、翻译和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和词作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题目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解释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教师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教师讲解诗词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齐读诗词,体会节奏和韵律。
(2)学生个别背诵,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
6. 创作练习:(1)学生模仿辛弃疾的词风,创作一首小令。
(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7.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和重点。
(2)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诗;(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 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3.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鉴赏;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包含诗歌全文、注释、译文、作者简介等;2. 相关资料:关于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全文,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作者和。
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诗歌解析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进行详细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5. 情感共鸣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诗歌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短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诗意和诗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解析。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品读法: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讨论分析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实例讲解法:以具体诗句为例,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辛弃疾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3. 品读感悟:组织学生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5. 讲解示范: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6. 实践演练: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分析其他古诗词。
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8.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六、课后作业:1. 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分析一首古诗词,体会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写一篇关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短文,阐述自己的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在讨论分析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鉴赏教材。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内容:1. 介绍辛弃疾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
2. 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词人的情感世界。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能够分析辛弃疾的词风和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1.2.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背景。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词的背景与作者2.1 历史背景介绍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点讲解金兵入侵、建康之战等相关史实。
2.2 词人辛弃疾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人身份,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和特点。
第三章:词的内容解析3.1 词的逐句解析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进行逐句解析,讲解生僻字词、典故和意象。
3.2 词的意境与情感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
第四章:词的艺术特色4.1 词的格律讲解词的格律、韵脚和节奏,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
4.2 词的艺术手法分析词中的比喻、拟人、对偶等艺术手法,让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
第五章:拓展与实践5.1 诗词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5.2 欣赏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六章:词的背景与历史6.1 词的背景继续深入讲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创作背景,包括南宋时期的政局、建康的历史地位以及辛弃疾的个人经历。
6.2 历史影响分析南宋时期的历史事件对辛弃疾词作的影响,探讨时代背景与词人情感的关联。
第七章:词的文化内涵7.1 文化意象详细解析词中出现的具体意象,如“水龙吟”、“赏心亭”等,探讨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优质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诗歌,感受辛弃疾词的豪迈风格。
2、方法与过程目标: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在文学领域上与苏轼齐名,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也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还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爱新觉罗·玄烨这样评价他: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
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这个人就是南宋豪放派爱国词人辛弃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辛弃疾,欣赏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感受他文武双全的人格魅力。
二、诵读感知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课文。
(要求读文章时应注意一下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学生读音和停顿可能不准确,此时教师范读)学生再次朗读诗文。
师评:读的字正腔圆,但是呢,少了那么一点味道,也就是情感不够。
《孟子·万章下》中这样说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
”所以为更好地理解这首千古绝唱,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由于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又参加过农民起义,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再加上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2)了解词牌《水龙吟》的背景及特点;(3)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结构和表现手法;(4)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2)领悟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意境、结构和表现手法;2. 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3. 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3.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相关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建康赏心亭;(2)简介作者辛弃疾及创作背景;(3)导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意境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2)全班交流:展示小组讨论成果,互相借鉴学习。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2)分析作者的创作风格及特点;(3)阐述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布置课后作业: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 课后作业(1)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描写建康或赏心亭的诗词,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相关推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二、教学设想: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1、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
(选择部分即可)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bull;登建康赏心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
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
1.1.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1.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抒情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2.2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的情感。
1.2.3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提高自己的诗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学生能够感受并欣赏诗歌中的美。
1.3.2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爱。
1.3.3 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诗歌创作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共八句,每句七言。
2.2 教学重点2.2.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2.2.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3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抒发方式。
2.3 教学难点2.3.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3.2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抒情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建康赏心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诗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的情感。
3.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情感。
3.6 模仿创作学生模仿《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创作,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抄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加强记忆。
4.2 分析并解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理解能力。
4.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诗歌创作,提高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对教学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爱国情怀。
(2)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增强文化素养。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3)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2)诗词意境的感悟和描绘。
(3)作者情感的表达和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词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词解析:(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2)讲解关键词语和典故。
(3)揭示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词意境。
(2)引导学生想象和描绘诗词中的画面。
(3)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词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选择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六、教学资源1.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注释。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的韵律特点。
(3)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技巧。
(3)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杨洪基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解读诗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强调诗歌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技巧。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结合课后注释,深入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 写一篇关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感悟体会文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韵律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诗歌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4. 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等。
水龙吟教案(精选五篇)
水龙吟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水龙吟教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思想及词风特点。
2.通过本词感受词人的独特形象。
3.学习本词的抒情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在诵读中感受词人的丰富形象及作品抒情方法和写作技巧。
2.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及诗词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辛词的爱国情感和战斗精神。
2.品味鉴赏辛词,提升自我人格,强化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熟读成诵,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词中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教学难点】1、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典故的内涵。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勾勒时代,营造情境。
中国有这么一个王朝,在对外战争中,不是输给辽,就是输给夏,输给金,输给蒙古,和外族没打过几次胜仗,为了讨好外族,所谓的天朝大国,还年年进贡,而且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两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均被俘虏,大量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被洗劫,丢进汉族人的脸,成为后世的笑柄。
这就是南宋王朝。
而南宋,始于高宗赵构,终于卫王,共9帝。
南宋王朝极其懦弱,偏安一隅。
从赵构开始,一朝皇帝全无作为,奸臣当道,堪称最软弱的王朝。
然而有这么一个诗人用他的如椽之笔饱蘸满腔热血书写了一首首悲壮诗篇。
他就是辛弃疾。
我们今天就学习他的一首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学生回顾初高中阶段学过哪些辛弃疾的词作,学生介绍辛弃疾:谈谈你眼中的辛弃疾。
已经13年了,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从关键字词入手,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建康美景的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爱国情怀。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析和典故理解。
2. 诗词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关键字词和典故的翻译和理解。
2. 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杨洪基和诗词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题目和关键字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关键字词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学讲解:(1)解析关键字词和典故的含义。
(2)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写一篇关于诗词意境和情感的分析短文。
3. 收集有关杨洪基的资料,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成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写作背景
• 作于35岁,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 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 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
朝当当廷登的,重决高用不望。肯朝让远廷他只带触给兵景他去一抗生些金情地复方国官。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 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 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 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抒情词。
看
南国(李贺)
拍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会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登临
-----精品文档------
上片:
景色: 江天、山景、
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会、
登
寓情于景 移情及物 比喻
-----精品文档------
典故
莼鲈之思 求田问舍
思念家乡 弃官归隐
谋求私利 胸无大志
刘郎才气 树犹如此
雄才大略 虚度年华
-----精品文档------
思考 作者用这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
张翰 —思乡归隐 ———休说:难以忘怀 时事,不能弃归回乡
许汜 —谋取私利 ———羞见:鄙夷自私自利 胸无大志
刘备 —雄才大略 ———仰慕英雄, 雄心壮志
桓温 —时光流逝 ——控诉当朝、哀叹虚掷年华
-----精品文档------
总结
故国沦丧的痛苦 故乡难归的苦闷 虚度年华的郁闷 壮志难酬的悲愤 知己难觅的孤独
-----精品文档------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辛
心
弃 疾
亭
-----精品文档------
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精品文档------
豪放 爱国 文武双全
出生时: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儿童时: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希望收复 中原,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 河” ;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 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少年时: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青壮年: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决主张抗 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 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 一带。 晚年时:位卑不敢忘忧国,念念不忘是复国。
-----精品文档------
思考探究: 登高望远,望到了哪些景物?
江景 山景 落日 断鸿 吴钩
-----精品文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பைடு நூலகம்江景有什么特点?
水天一色 辽远无边 宏大壮阔
-----精品文档------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比美喻景移为:情何玉含簪及愁螺物有髻恨?
北望:江效淮力前无线能,。故国沦丧之恨 再北:中原旧疆, 报国无门之愁
收复无日。
南望:山河虽好, 只存半壁。 -----精品文档------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断鸿:失群,飘零,孤寂。
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精品文档------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