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苏轼《水龙吟》教案(教师版)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
(2)通过比较学习,让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诗词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3. 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典故和意象,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欣赏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词中的典故和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 比较学习:与其他诗词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4. 创作练习: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氛围。
2.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诗词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4. 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典故和意象,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6. 比较学习:与其他诗词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唐诗宋词--水龙吟(苏轼)(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唐诗宋词--水龙吟(苏轼)(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词的内容并理解其咏物言情的内涵技能目标:基本了解咏物词的特征情感目标: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婉约词二、教学方法:朗读、争论三、教学简要思路1、朗读导入同学齐读,正音。
2、自由朗读,了解该词的风格:婉约派简洁介绍苏轼的婉约词:豪放的词人也有婉约的风致3、请部分同学朗读词作,并请同学点评留意朗读要点:通顺流畅、词的韵律、感情基调、情感声调的变化等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设疑:本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呢?)4、词的内容探讨(1)从题目入手,咏物词,咏杨花,突出杨花的特点(似花)提问(2)咏物以言情:写思妇的情态(非花)分组争论拟人的修辞,象征的表现手法(3)词的情感:杨花落尽的怅惘若失--感伤思妇怀人的缠绵--哀怨(感情基调)(4)简要小结:花与人的融合,融情于物,给予花人的情感到处写花,却时时有人的情感写人意态,却常含花的情态(5)概括咏物词的特征内容:托物言志或言情;表现手法:拟人(修辞)、象征、融情于物5、请同学带着这样的感情基调再自由朗读词并请数名同学尝试朗读,请同学点评,侧重情感的品读(平缓低沉略带感伤)第2页/共3页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6、老师范读(当同学不能较好把握得时候),同学品尝7、同学齐读课文,体会词中的情感8、课后练习:(调整时间)比较阅读两首《杨花词》可以介绍一下王国维、吴世昌的评价葛勇[唐诗宋词--水龙吟(苏轼)(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水龙吟教案(精选3篇)
Be kind to yourself, don't be swayed by others, don't sway others, confident and graceful.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水龙吟教案(精选3篇)水龙吟教案1【教学目标】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青年,他既不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张子房,也不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关云长,更不是“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岳鹏举,但这个人却能够率领区区50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拥有5万多精兵的敌营,活捉了杀死自己首领的叛徒,然后风驰电掣扬长而去。
此人英武过人,智略同样超群,当时就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
他所创的飞虎军,虽为地方武装,但可以“雄镇一方”,“谈笑间”能让敌人“樯橹灰飞烟灭”。
本来他可以成为勇冠三军、威震四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名将,无奈一生备受排挤、屡遭贬谪,有心杀贼,却无路请缨。
不过,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壮志难酬的他在慷慨悲歌中竟然成了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被人称作“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板书)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教案范文
《水龙吟》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水龙吟》,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水龙吟》的文意,提升解读古文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水龙吟》,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水龙吟》的文意,掌握基本的古文阅读方法。
2.2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理解《水龙吟》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龙吟》。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龙吟》的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简介《水龙吟》的作者杨洪基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水龙吟》,理解文意,掌握句子结构。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4.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讲解,释疑解惑。
4.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5.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5.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与《水龙吟》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古代音乐、词的流派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2 课堂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7.2 学生反馈意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第八章:教学修改与调整8.1 针对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修改和调整。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抒发,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 诗歌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2.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分析诗歌。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句为例,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韵律美,并翻译诗句。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4. 案例分析:讲解诗歌中的典型诗句,分析其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家国情怀,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拓展:推荐相关诗词作品,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水龙吟》了解唐代杜甫诗歌创作背景、诗意描写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唐诗宋词,让学生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水龙吟》的含义、诗歌形式和表现技巧;•能够对古代诗歌进行分析、鉴赏和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诗歌语言中的隐喻;•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感知和品味。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杜甫和《水龙吟》的背景,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诗歌鉴赏(30分钟)老师向学生逐句解读《水龙吟》中的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诗意含义,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所在。
3.鉴赏练习(20分钟)老师准备一些古诗词,让学生分组进行鉴赏练习。
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阅读,然后让其中一位组员为全组解读。
4.古文阅读(3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然后再分组进行古文阅读练习。
每组选择一片古文,进行阅读,然后让其中一位组员为全组解读。
5.思考讨论(20分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全班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题目:唐诗宋词中的古文化对于现代社会有何启示?6.课堂小结(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课后作业1.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小作业;2.分享一篇古代诗歌,向同学展示自己的鉴赏能力;3.阅读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标注感受和理解。
教学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杜甫和《水龙吟》的创作背景和含义,同时也对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课堂讨论和鉴赏练习,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同时也对于古代文化有了更多的感知和品味,这对于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提升都有很好的帮助。
水龙吟 优秀教案
水龙吟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水龙吟》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水龙吟》这首古文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文诗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水龙吟》的主题和意境。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水龙吟》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水龙吟》的诗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水龙吟》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二、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1. 介绍《水龙吟》的作者苏轼以及他的生平背景。
2. 简要介绍宋代的文化和文学特点。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分段解读《水龙吟》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感受。
四、诗歌欣赏与表达(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朗读《水龙吟》,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诗歌。
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类似的古文诗,并进行朗读和分享。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对《水龙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2.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古文诗,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上的创作,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2. 布置阅读相关的古文诗材料,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水龙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上的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诗歌的创作和分享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培养他们对古文诗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水龙吟教案
水龙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龙吟的历史、起源和发展;2.掌握水龙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水龙吟的历史、起源和发展;2.水龙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水龙吟的表演和演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水龙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2.教学难点:水龙吟的表演和演出。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龙吟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水龙吟的文化背景;2.示范法:老师进行水龙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示范,让学生模仿;3.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水龙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练习,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4.演示法:让学生进行水龙吟的表演和演出,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介绍水龙吟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水龙吟的文化背景;2.老师播放水龙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水龙吟的魅力。
2. 正式教学1.老师进行水龙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示范,让学生模仿;2.老师进行水龙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3.学生进行水龙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练习,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4.学生进行水龙吟的表演和演出,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3. 总结环节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3.老师进行回答和解答,提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是否得到提高;2.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否得到增强;3.学生的表演和演出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七、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2.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和丰富,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3.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是否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
《水龙吟实用教案》
《水龙吟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龙吟》的背景知识,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深入解读《水龙吟》的意境和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意象和意境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3. 诗词的主题和情感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3. 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杨洪基及《水龙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字词含义,体会诗词意境。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情感。
4. 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2. 学生对诗词中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诗词主题和情感的把握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六、教学资源1. 教材:《水龙吟》原文及注释2. 参考资料:关于杨洪基及《水龙吟》的背景资料3. 多媒体课件:含诗词原文、译文、相关图片等4. 网络资源:有关《水龙吟》的音频、视频资料七、教学方法1. 诵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诗词,感受其音韵美2. 讲解法:教师对诗词中的难点进行讲解3.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激发思维碰撞4. 欣赏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欣赏诗词之美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介绍作者杨洪基及《水龙吟》的背景知识2. 诗词解读:分析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情感3. 互动交流:学生提问、讨论,教师解答4. 欣赏品鉴: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准确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讲清了诗词的重点、难点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4.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十、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其他杨洪基的诗词作品,以及其他唐宋诗词佳作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 深度学习:研究《水龙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探讨古代诗词的审美价值十一、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诗教学计划共需2课时。
水龙吟教案
水龙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龙吟》的作者杨炯,及其创作背景和意境。
2.学习词语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义。
3.感悟诗歌艺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水龙的形象,引发学生对水龙的想象和感受。
2.教师简单介绍《水龙吟》的作者杨炯以及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和好奇心。
第二步:体验诗歌(15分钟)1.教师朗读《水龙吟》全诗,然后请几名学生分别朗读诗的不同部分。
2.教师指导学生跟读整首诗歌,并感悟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步:学习词语(15分钟)1.教师选取诗歌中的关键词汇让学生逐个学习,如“水龙”、“挂壁珠”等,解释其意义和形象。
2.学生利用课本和词典查找其他生词,并和同学一起分享学习成果。
第四步:理解诗意(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逐句分析,理解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学生通过组队讨论,互相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朗诵与欣赏(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背诵,表演朗诵,并从表演中感受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学生观看相关图片,欣赏画家对《水龙吟》的艺术再现,从视觉上感受诗的美感。
第六步:诗歌创作(20分钟)1.学生根据对《水龙吟》的理解和感悟,自由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展示诗歌创作成果,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七步: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水龙吟》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谈谈对诗歌创作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水龙吟》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词语的含义,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朗诵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创作小诗,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导引作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每个环节都有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参与感受、思考和创作,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韵律特点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感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词的韵律特点和艺术风格。
(3)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
(2)如何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将诗词中的意象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水龙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水龙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欣赏与鉴赏:(1)分析诗词的韵律特点和艺术风格。
(2)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6. 创意写作:(1)运用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2)分享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借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诗词的字词解释、翻译和典故的理解。
3. 能力培养:评估学生在欣赏诗词、创意写作和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4.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2021年水龙吟教案(精选3篇)
2021年水龙吟教案(精选3篇)水龙吟教案1一、课题导语苏东坡非醉心于音律者,然偶然作歌,能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自己的一个人物。
他追求的是一个不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客观上不改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情趣,这是苏东坡最了不起的地方。
所以,苏东坡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奔放超脱豪放的气质,但他也有不少细腻婉约之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情致细腻的惜花词章——《水龙吟》。
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展示屏幕)二、整体感知1、对于苏轼我们并不陌生,这儿我们一起关注有关的文学常识,特别是“三苏”、“唐宋八大家”、“宋四家”、“苏氏四门生”。
2、诵读:(1)同学们结合注释朗读词,体会一下。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三、文本研讨(合作探究)1、词的上片写了杨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1)学生讨论。
(2)教师明确:似花还似飞花——无人情(从教坠)无情“有思”。
作者大胆驰骋想象,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抽象“有思”的杨花,化作了具体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传神的写出了柳絮飘飞的迷人姿态,又写出了杨花对柳树的缱绻之情,又隐约写出了闺中女子因思念郁结而娇眼欲开还闭的神态。
后三句,从虚虚实实中遁入梦境,把闺妇的心思委婉说出,又象生动的写出了柳絮随风飘荡,乍去又回、欲坠仍起的自然形象。
2、词的下片写了杨花怎样的命运?其中寄寓着诗人怎样的情感?(1)学生讨论。
(2)教师明确:此花飞尽化作“一池萍碎”。
由柳这一意象,词人自然想到了离愁,从而把杨花比作春日思妇,展示了杨花的美丽轻柔与多情,透露出了诗人对杨花的喜爱、怜惜之情。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1)学生讨论。
(2)教师明确: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这里词人以落红陪衬杨花,无论万红凋零,抑或杨花飞尽,都意味着花事已尽,春色将逝,“不恨”承上片“飞花”“无人惜”实即“有人惜”一样,说“不恨”者,实即“有恨”,所谓曲笔传情,“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93水龙吟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
93水龙吟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课型课时文本研习+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一、结合注释①导入新课。
二、诵读章质夫的“杨花词”,整体感知大意。
(燕儿忙筑巢,莺儿懒啼唱,繁花凋残,正暮春,大堤上柳花飘坠。
柳花轻飞乱舞,点缀着树林,像是全无才华和情思。
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悄悄荡入深深的庭院,春日渐长,院门紧闭。
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进入闺房,却又被阵风吹起。
兰帐中美人才睡醒,正惊怪春衣被雪沾琼花缀。
绣床上被落絮铺满,结成无数香球,才滚圆却又破碎。
吋吋见着蜂儿粘花粉,鱼儿戏池水。
望着长安路遥远,郎跨着金鞍游章台,眼屮涌满盈盈泪。
)三、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
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
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四、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新境,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苏词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态(抛家、坠:飘落无归)、杨花之神(“萦损”句)、杨花之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细看来,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Z笔,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
全词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1 •比原作立意更高。
原作毕竟不离咏物诗之原意,苏轼写物而不黏滞于物, 予杨花以生命,主观抒情色彩更浓,更为幽怨缠绵。
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离形得似”的地步。
水龙吟教案(精选五篇)
水龙吟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水龙吟教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思想及词风特点。
2.通过本词感受词人的独特形象。
3.学习本词的抒情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在诵读中感受词人的丰富形象及作品抒情方法和写作技巧。
2.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及诗词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辛词的爱国情感和战斗精神。
2.品味鉴赏辛词,提升自我人格,强化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熟读成诵,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词中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教学难点】1、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典故的内涵。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勾勒时代,营造情境。
中国有这么一个王朝,在对外战争中,不是输给辽,就是输给夏,输给金,输给蒙古,和外族没打过几次胜仗,为了讨好外族,所谓的天朝大国,还年年进贡,而且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两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均被俘虏,大量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被洗劫,丢进汉族人的脸,成为后世的笑柄。
这就是南宋王朝。
而南宋,始于高宗赵构,终于卫王,共9帝。
南宋王朝极其懦弱,偏安一隅。
从赵构开始,一朝皇帝全无作为,奸臣当道,堪称最软弱的王朝。
然而有这么一个诗人用他的如椽之笔饱蘸满腔热血书写了一首首悲壮诗篇。
他就是辛弃疾。
我们今天就学习他的一首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学生回顾初高中阶段学过哪些辛弃疾的词作,学生介绍辛弃疾:谈谈你眼中的辛弃疾。
已经13年了,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水龙吟教案
水龙吟教案水龙吟教案一导入新课1、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
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传世之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
其词多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著有《稼轩长短句》.三题目解说“水龙吟”为词牌名。
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四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
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五、倾情诵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抽读、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2、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
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
3、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了哪些景物?想到了哪些人?看到的景:楚天江水遥岑落日断鸿想到的人:张瀚许汜刘备桓温六、再读,体会感情,感受形象,请自由朗读上片,并选择其中你喜欢的句子品味。
(一)分析词的上片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
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借景抒情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江天空寂苍凉山景满怀愁恨落日愁苦悲凉断鸿孤寂悲苦——增添江南游子的愁怨板书(景色江天山景落日孤鸿借景抒情)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请大家抓住关键词,互相讨论(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水龙吟》教案范文
《水龙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龙吟》的背景及作者;(2)分析《水龙吟》的词牌特点、结构布局和修辞手法;(3)欣赏《水龙吟》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龙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水龙吟》的意境和情感;(2)掌握《水龙吟》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水龙吟》的背景及作者;(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水龙吟》,了解词牌特点;(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水龙吟》的意境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水龙吟》描绘的美景;(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总结提升:(1)总结《水龙吟》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2)强调欣赏古典诗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水龙吟》;2. 选择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其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水龙吟》的情况,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水龙吟》教案范文
《水龙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水龙吟》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欣赏并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水龙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分析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水龙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水龙吟》,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2)解读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5. 创意写作:(1)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2)分享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水龙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完成创意写作任务,提交写作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龙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 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3.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寓意;2. 运用案例分析法,解析诗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技巧;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讨论成果;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2. 《水龙吟》原文及相关注释;3. 诗歌创作技巧参考资料;4. 多媒体教学设备。
《水龙吟》教案
《水龙吟》教案《水龙吟》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龙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龙吟》教案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一、写作背景: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
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
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
二、补充注释:1.岑:小山。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的语序。
3.“看了”:看够。
4.登临意:登临的内心感受。
5.季鹰:张翰的字。
三、赏析词文: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雄浑而不失清丽。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境特点?用比喻手法,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秀的特点。
3.移情入景的手法。
“献愁供恨”,倒装句式,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
4.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
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特色:A.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
B.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
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形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水龙吟教案模板
水龙吟教案模板教案标题:水龙吟教案模板教案目标:1. 了解《水龙吟》这首古文的背景和作者;2. 能够理解并朗读《水龙吟》的内容;3. 学习使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水龙吟》的内容;2. 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和阅读;2. 学生对于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水龙吟》的文本;2. 音频或视频资源(可选);3. 相关的词汇表和例句;4.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入话题,介绍《水龙吟》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思考古文的重要性和学习古文的意义。
阅读理解(10分钟):1. 分发《水龙吟》的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要内容和意义。
3. 提问学生关于文中细节和主旨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词汇学习(15分钟):1. 教授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水龙”、“吟唱”等。
2. 给出词汇表和例句,让学生进行词汇的学习和运用。
朗读练习(10分钟):1. 教授正确的朗读技巧,如语调、停顿等。
2. 分组进行朗读练习,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口语表达(15分钟):1. 利用对话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水龙吟》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练习。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正确的语言模板和表达方式。
巩固练习(1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目。
2. 教师巡视并提供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文,提高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古文作品,扩展古文知识面;2. 组织学生进行古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古文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组名称
高二语文
编号
高二选修9·2
主备人
宓传义
审核人
张宝红
课题
《水龙吟》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2014·4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婉约的艺术风格;
2、学习本词新颖的构思、及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词新颖的构思、及拟人手法的运用。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课前活动】
【答】“似花还似非花”高度概括了杨花的特点。“似花”在形,“非花”在神,杨花本来不是花,却叫杨花,巧妙的处理了杨花的形神关系,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
2、简析“也无人惜从教坠”中“坠”字在词中的作用。
【答】“坠”,坠落。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却“无人惜”。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的手法,暗语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1、词的开头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答】开头两句选取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断滴漏等意象,营造出萧疏幽冷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下阕主要采用了托物寓人(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写“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自己被贬黄州时孤寂及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7、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活动二:题解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 .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2)苏词更好。①构思奇妙。苏词写杨花,也在写人,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的结合起来,栩栩如生的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情景交融,物我一体。②意境高。苏词不仅写了杨花的形和神,而且写景言情,借杨花之景,抒发了满腔的惜春之情,情景交融,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课后活动】
一、阅读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回答下列问题。
2②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③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二、背诵并默写全词。
后 记:
1、结合注释,阅读苏轼的《水龙吟》,理解诗意,体会其思想感情,鉴赏其中的表达技巧。
2、积累苏轼的名诗句。
【课堂活动】
活动一:苏轼的名诗句默写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橹灰飞烟灭。
•次韵张质夫杨花词(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次韵张质夫杨花词(苏轼)
人们说她是花,她终究不是花; 也没有人怜惜,任随她飘落。 她依傍着道路,抛别了故家。 人们说她无情,细细思量, 情思绵长的不正是她! 那轻盈的身姿回旋转侧, 宛如美人愁断的寸寸柔肠, 又如困倦的娇眼欲开还闭。 她的梦魂,随风万里, 苦苦寻觅梦中的情郎, 却无端又被,莺啼惊醒。
活动三:比较阅读
《水龙吟·杨花》(章质夫)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
燕儿忙筑巢,莺儿懒啼唱,繁花凋残,正暮春,大堤上柳花飘坠。柳花轻飞乱舞,点缀着树林,像是全无才华和情思。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悄悄荡入深深的庭院,春日渐长,院门紧闭。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进入闺房,却又被阵风吹起。
兰帐中美人才睡醒,正惊怪春衣被雪沾琼花缀。绣床上被落絮铺满,结成无数香球,才滚圆却又破碎。时时见着蜂儿粘花粉,鱼儿戏池水。望着长安路遥远,郎跨着金鞍游章台,眼中涌满盈盈泪。
我原本不恨杨花飞尽, 只恨西园落红满地, 愁苦花事就此消歇。 清晨,宿雨初停, 只见满池细碎的浮萍, 哪里还有杨花的踪迹?她飘飞落入水中化为一池飘乱的浮萍。她拥有的三分春色姿态,二分飘飘化作尘土,一分悠悠付之流水。仔细看来,她不是杨花啊,分明是点点的离人相思泪。
活动五: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这是一首咏杨花的词,找出高度概括杨花特点的词句,并简要分析。
3、结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结句运用了拟人、联想的表现手法。赋予杨花以生命,化无情之物,为有思之人;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这样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结合,借飘荡的杨花,抒写闺中少妇幽怨缠绵的惜春伤别之情。
3、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
【答】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4、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1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4、对于章词原作和苏轼和作的高低优劣,历来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章词写杨花曲尽妙处,故章词好;有人认为苏词另辟蹊径,故苏词好。你认为呢?
【答】(1)章词好。章词从各个方面来写杨花:开头写春末飘杨花,次写杨花飞到各处,飞到青林、深远、珠帘,粘上春衣、绣床,看到蜂儿、鱼儿和在楼头远望的女子。写得很细腻,就描绘杨花说,做到了曲尽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