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课程设计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与开发教程课程设计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与开发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应用,掌握ARM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在嵌入式系统开发方面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架构;2.掌握ARM芯片的应用和开发方法;3.熟悉ARM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和开发流程;4.了解常用的ARM芯片和相应的开发工具;5.通过实际操作,掌握ARM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技术。
三、课程设计内容1.ARM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概述–ARM处理器前置知识–ARM体系结构介绍–ARM开发环境2.ARM芯片应用和开发方法–ARM芯片应用场景–ARM开发板介绍–ARM芯片选型–ARM编程工具介绍及使用3.ARM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结构–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案例分析–ARM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ARM编译器介绍4.ARM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硬件架构–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案例分析–ARM嵌入式系统硬件开发流程介绍–嵌入式系统测试方法–嵌入式系统调试技巧5.ARM嵌入式系统开发实战–ARM嵌入式系统板级支持包移植–基于ARM系统设计驱动程序–基于ARM系统实现应用程序–ARM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四、教学模式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理论讲授阶段,通过教师讲授、课件展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应用、开发方法和技术,同时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开发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操作阶段,学生将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际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和测试,完整地实现一个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方案。
五、课程设计评估方式本课程设计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作业、报告答辩、项目实践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课堂作业和报告答辩将重点考察学生对ARM嵌入式系统的理论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项目实践将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估;期末考试将全面考察学生对ARM嵌入式系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基于arm
课程设计基于arm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ARM架构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ARM处理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使用ARM指令集进行程序设计,并熟悉基于ARM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流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RM架构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ARM处理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基于ARM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流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ARM架构的基本原理:介绍ARM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集架构和寄存器。
2.ARM架构的特点:阐述ARM处理器的低功耗、高性能、体积小和成本低等特点。
3.ARM架构的应用领域:介绍ARM处理器在嵌入式系统、智能手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4.ARM处理器的发展历程:讲述ARM处理器从第一代到最新一代的发展过程。
5.ARM处理器的分类:分析ARM处理器的不同系列和型号,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6.ARM处理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讲解处理器的频率、功耗、指令执行速度等性能指标。
7.基于ARM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流程:介绍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和验证流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通过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ARM处理器原理与应用》作为主教材,辅助以《ARM编程实践》等参考书。
多媒体资料包括课件、教学视频和在线教程等,以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实验设备包括基于ARM的开发板和仿真器,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验证的机会。
arm课程设计有哪些
arm课程设计有哪些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ARM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技术,培养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认识和开发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ARM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和各个版本的区别;(2)掌握ARM寄存器、指令集、程序流程控制等基本知识;(3)了解ARM编程接口和外设接口;(4)熟悉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ARM指令编写简单的程序;(2)掌握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3)具备阅读和分析ARM相关文献的能力;(4)能够配合硬件工程师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学习兴趣;(2)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ARM体系结构概述:ARM的发展历程、各个版本的区别、ARM内核架构;2.ARM寄存器及指令集:寄存器分类、指令集系统、程序流程控制指令;3.ARM编程接口:数据类型、寻址方式、中断处理;4.ARM外设接口:UART、GPIO、定时器等;5.嵌入式系统设计: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6.实际项目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项目中ARM内核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ARM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技术;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ARM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ARM体系结构与编程技术》;2.参考书:国内外相关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4.实验设备:ARM开发板、编程器、仿真器等;5.网络资源:嵌入式相关论坛、博客、在线教程等。
《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022310课程名称: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英文名称:ARM Architecture and Programming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适用专业:通信工程(智能物联)课程类别:专业教育拓展课程课程总学时/学分:56/3.5(其中理论28学时,实验28学时)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了解本课程配套的STM32F107开发板的硬件结构,并能熟练搭建开发环境。
2.了解STM32F107的硬件资源,掌握STM32F107常用外设(GPIO、定时器、EXTI、USART、看门狗、DMA、ADC、DAC等)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能够对STM32F107的常用外设设计出较为完善的程序,并调试、运行。
3.能够使用μC/GUI设计出实用的嵌入式程序界面。
4.掌握STM32F107基于μC/OS-Ⅱ的程序设计方法。
5.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实际需求出发,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出实用的应用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重难点第一章概述(4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ARM的含义和Cortex-M3的特点。
2.了解Cortex-M3的指令集。
3.理解STM32系列MCU的分类。
4.了解CMSIS的含义,掌握STM32固件库的结构与命名规则。
5.熟悉STM32F107的开发工具MDK-ARM。
教学重点:Cortex-M3的特点;STM32系列MCU的分类;STM32固件库的结构与命名规则;STM32F107的开发工具MDK-ARM。
教学难点:STM32固件库的结构;STM32固件库的命名规则。
[实验名称]建立基于STM32固件库的开发模板[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要求]1.掌握开发环境uVision4 IDE的使用方法。
2.掌握建立基于STM32固件库的开发模板的步骤。
arm嵌入式课程设计
arm嵌入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ARM处理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2. 学会使用ARM汇编语言进行编程,掌握基本的指令集和程序设计方法;3. 熟悉ARM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接口和软件架构,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与调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ARM嵌入式系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提高编程技能;3.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嵌入式系统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项目实践中相互支持、共同成长;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编程基础,对嵌入式系统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编程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项目驱动教学,以实践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ARM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ARM处理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ARM汇编语言编程- 嵌入式系统硬件接口技术- 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与设计- 嵌入式系统项目实践与调试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ARM处理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学习,了解CPU、内存、外设等基本组成部分;- 第二周:ARM汇编语言编程基础,掌握汇编指令、寄存器、程序流程控制等;- 第三周:嵌入式系统硬件接口技术,学习GPIO、中断、定时器等接口的使用;- 第四周: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与设计,了解Bootloader、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 第五周:项目实践与调试,分组进行实际项目设计,进行系统调试与优化。
arm排序课程设计
arm排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ARM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使学生了解ARM排序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ARM排序算法编写程序的能力;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学科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以算法教学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对算法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引入ARM排序算法的概念,讲解其基本原理和步骤;2. 通过对比其他排序算法,分析ARM排序的优势和适用场景;3. 深入讲解ARM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剖析关键代码;4.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ARM排序算法在计算机程序中的应用;5. 进行课堂编程实践,指导学生编写ARM排序程序,并调试优化;6.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场景下ARM排序算法的优化策略;7. 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引入ARM排序算法,讲解基本原理和步骤;第二课时:对比其他排序算法,分析ARM排序的优势和适用场景;第三课时:讲解ARM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分析关键代码;第四课时:实际案例展示,课堂编程实践;第五课时:分组讨论,分析优化策略,总结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以教材为基础,拓展实际应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ARM排序算法的核心知识。
ARM处理器开发详解课程设计
ARM处理器开发详解课程设计一、概述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门名为“ARM处理器开发详解”的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与开发ARM处理器相关项目,对ARM架构处理器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掌握。
二、课程目标•掌握基本的ARM架构和处理器相关知识。
•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处理器制造的原理与方法,并通过实践掌握各种ARM架构处理器的应用。
•了解处理器与外围芯片的接口协议,了解如何将处理器与其他芯片协同工作。
•充分理解ARM Cortex-A/R/M处理器的特点和优势,能够灵活地应用在实际场景中。
三、课程内容1. ARM处理器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会了解到ARM的基本概念、指令集、寄存器、总线结构、存储器、外设等方面的知识。
2. ARM Cortex-M处理器本课程模块将主要介绍Cortex-M0/3/4/7四大系列处理器的特点和区别,并让学生手动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进行测试。
其中,会着重向学生介绍处理器的中断和异常机制,以及如何编写中断和异常处理程序。
3. ARM Cortex-A处理器本模块将着重介绍Cortex-A7/A9/A15以及Cortex-A53/A57/A72/A73处理器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了解到大规模应用的处理器架构所具有的优势、缺点和适用场景。
并让学生了解处理器的Cache,MMU,周期性任务等功能,以使用Dolphin Kits进行相关的实验。
4. ARM定制芯片学生将利用ARM定制芯片课程设计实战项目,分别选用不同的ARM处理器开发板进行开发,包括MT7688,MT8516,STM32F407等。
这些芯片可以应用在人工智能终端、物联网设备调试等。
最后,学生将分组开发自己的ARM定制芯片,并制作展示。
这部分内容从选用芯片到各个外围单元部署与调试都将覆盖到,为学生了解ARM芯片研发和制造的全过程提供指导。
四、课程评估此次课程的考核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
其中,理论考核占整体成绩的60%,实践考核占整体成绩的40%。
arm简单课程设计
arm简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ARM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ARM进行简单的编程和应用开发。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ARM的基本架构、指令集、寄存器、异常处理等;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ARM汇编语言进行编程,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和调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内容包括:ARM的基本架构和指令集、寄存器的使用和编程、异常处理和中断管理、系统设计和调试等。
教学内容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都会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用于讲解ARM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讨论法,用于探讨ARM编程和应用开发的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具体的ARM编程案例;实验法,用于进行实际的系统设计和调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选用权威和实用的教材,用于学生自学和参考;参考书将选择与ARM相关的专业书籍,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资料将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设备将用于实际的系统设计和调试。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将设计合理的评估方式。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进度进行评估;考试将根据学生的分数和解答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规定了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等。
教学进度将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安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将合理安排,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避免与学生的其他课程和学习活动冲突。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实验室等。
arm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arm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ARM处理器的基本原理,掌握温度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相关的传感器进行温度数据采集,并能运用编程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3. 掌握PID控制算法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调试与优化。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ARM温度控制系统;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好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温度控制系统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对编程和控制算法有一定了解,但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能力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 ARM处理器原理与架构;- 温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PID控制算法原理及其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部分:- 温度数据采集与处理;- ARM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搭建;- 系统调试与优化。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阶段:ARM处理器原理与架构学习,为期2周;- 第二阶段:温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为期2周;- 第三阶段:PID控制算法学习及其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为期3周;- 第四阶段:实践操作,包括温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搭建、调试与优化,为期4周。
4. 教材章节及内容:- 教材第1章:介绍ARM处理器的原理与架构;- 教材第2章:讲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第3章:详细阐述PID控制算法的原理及其在温度控制中的实施方法;- 教材第4章:实践操作部分,指导学生完成整个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基于arm嵌入式的课程设计
基于arm嵌入式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2. 使学生了解ARM处理器的编程模型,熟悉汇编语言及C语言在ARM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3. 让学生掌握ARM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相关开发工具及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ARM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调试工具对ARM嵌入式系统进行调试、测试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ARM嵌入式系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关注环境保护,为我国嵌入式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突出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基础,对ARM嵌入式系统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ARM嵌入式系统概述:介绍ARM处理器的起源、发展及优势,分析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领域。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2. ARM处理器架构与编程模型:讲解ARM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学习ARM处理器的编程模型及指令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ARM处理器架构与编程模型3. ARM汇编语言编程:学习ARM汇编语言的语法规则,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编译与调试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ARM汇编语言编程4.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介绍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如Keil、IAR等,学习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教程1课程设计
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教程1课程设计一、实验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ARM嵌入式系统,在实践中加深对ARM嵌入式系统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基础。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了解ARM处理器的基本知识,掌握ARM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基础知识;2.掌握ARM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以及开发环境的搭建;3.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ARM嵌入式系统。
二、实验环境和工具1.ARM嵌入式开发板:如树莓派等;2.操作系统:Linux等;3.ARM交叉编译器;4.调试器:GDB;5.文本编辑器:如Vim等。
三、实验内容1. 硬件搭建首先需要将开发板和相关配件搭配好,如串口线,烧录器,电源等。
具体的搭建方法在开发板的说明书中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2. 系统烧录和启动1.下载操作系统镜像文件:可以从官方网站下载;2.将镜像文件烧录到SD卡中;3.将SD卡插入到开发板中;4.通过串口线连接开发板的调试接口,并通过调试器连接到开发板;5.开启电源,启动开发板。
3. 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这里我们选择一个最简单的应用程序,让LED灯闪烁起来。
1.编写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将GPIO输出电平进行翻转,从而实现LED的闪烁;2.编译程序:使用ARM交叉编译器将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3.上传程序:通过调试器将可执行文件上传到开发板中;4.运行程序:运行上传的可执行文件,观察LED灯的亮灭情况。
4. 调试程序在编写、编译、上传、运行程序中,很可能会出现错误。
这时我们需要通过调试器来找出错误的原因。
1.设置断点:在程序中设置断点,找出出现问题的地方;2.运行调试器:在终端中运行调试器,连接到开发板上的程序;3.单步执行:采用单步执行,一步步执行程序,并观察变量的值、寄存器的状态等信息,找出错误的原因。
四、实验结果完成以上实验后,我们可以学到:1.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2.ARM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以及开发环境的搭建;3.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ARM嵌入式系统;4.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教程课程设计
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教程课程设计1. 简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消费电子、医疗、交通、军事等。
嵌入式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好,体积越来越小,成本也越来越低廉。
而ARM嵌入式系统,因其拥有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灵活性等优势,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的主流。
本文旨在为学习ARM嵌入式系统的同学提供一份实验教程课程设计,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ARM嵌入式系统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2. 实验内容2.1 环境搭建学习ARM嵌入式系统必须先了解其开发环境,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Keil MDK作为开发工具,学生需要掌握Keil MDK的安装和配置。
2.2 编写第一个程序通过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学生可以了解ARM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在Keil MDK中创建、编译和调试程序。
2.3 GPIO控制学生将会学习如何在ARM嵌入式系统上控制GPIO,包括输入输出、上拉下拉电阻等。
2.4 UART通信UART通信是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学生将会学习如何使用ARM嵌入式系统的UART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2.5 中断处理中断是嵌入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学生将会了解中断的原理和使用中断的方法,包括IRQ和FIQ两种中断。
2.6 定时器和计数器学生将会了解ARM嵌入式系统中的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包括通用定时器、看门狗定时器等。
3. 实验要求3.1 硬件要求学生需要准备ARM Cortex-M3开发板、USB转TTL模块、串口线、LED等实验工具。
3.2 软件要求学生需要安装Keil MDK、JLink驱动程序等软件。
3.3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给出的步骤完成实验,并编写实验报告,报告中需要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分析。
4. 实验效果经过本实验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ARM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包括Keil MDK的安装和配置、ARM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GPIO控制、UART通信、中断处理、定时器和计数器应用等方面。
arm课程设计要求
arm课程设计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ARM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在嵌入式系统领域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ARM处理器的基本架构和指令集;–理解ARM寄存器组的配置和功能;–学习ARM编程语言的语法和编程方法;–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ARM汇编语言和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能够阅读和理解ARM处理器相关的技术文档;–具备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能够运用ARM编程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ARM处理器的基本架构和指令集;2.ARM寄存器组的配置和功能;3.ARM编程语言的语法和编程方法;4.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5.ARM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程序设计;6.ARM处理器相关的技术文档阅读和理解;7.嵌入式系统平台上的软件开发实践;8.ARM编程技巧的应用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ARM处理器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ARM编程方法和嵌入式系统应用;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的软件开发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ARM处理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嵌入式系统和技术文档,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4.实验设备:准备嵌入式系统开发板和相关设备,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arm课程设计思路
arm课程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ARM架构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能够使用ARM汇编语言和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了解ARM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1.了解ARM架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掌握ARM指令集和寄存器设置。
3.掌握ARM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编程方法。
4.了解ARM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5.能够使用ARM汇编语言和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6.能够进行简单的ARM程序调试和优化。
7.能够分析ARM程序的性能和资源占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RM架构的基本原理、指令集和寄存器设置、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编程方法,以及ARM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1.ARM架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ARM指令集和寄存器设置的详细介绍。
3.ARM汇编语言编程方法,包括汇编语言的语法和指令使用。
4.ARM C语言编程方法,包括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译过程。
5.ARM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6.《ARM体系结构与编程》7.《ARM汇编语言编程》8.《ARM C语言编程》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ARM架构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促进学生对ARM编程的理解和思考。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ARM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ARM的实际应用场景。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ARM体系结构与编程》、《ARM汇编语言编程》、《ARMC语言编程》2.多媒体资料:PPT课件、实验演示视频等3.实验设备:ARM开发板、编程器、调试器等4.在线资源:相关论坛、教程、案例库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arm课程设计题目
arm课程设计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ARM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培养学生具备ARM处理器编程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了解ARM处理器的架构和指令系统;–掌握ARM寄存器组的配置和使用;–理解ARM处理器的状态切换和异常处理;–熟悉ARM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ARM编译器和调试器进行程序开发;–能够编写简单的ARM汇编程序和C程序;–能够分析ARM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能够进行ARM处理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RM处理器的架构、指令系统、编程方法以及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ARM处理器概述:介绍ARM处理器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市场份额;2.ARM架构和指令系统:讲解ARM处理器的架构原理、寄存器组、指令集和寻址方式;3.ARM编程语言:学习ARM汇编语言和C语言编程方法;4.状态切换和异常处理:讲解ARM处理器的状态切换机制和异常处理流程;5.ARM系统设计:学习ARM处理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6.性能分析和优化:分析ARM处理器的性能指标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讲解ARM处理器的原理和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ARM编程和系统设计;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ARM编程和系统调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ARM处理器原理与应用》作为主要教材;2.参考书:提供《ARM体系结构与编程》等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学;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4.实验设备:提供ARM开发板和仿真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
arm电子表课程设计
arm电子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ARM电子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电子表各部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表编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电子表程序。
3. 帮助学生了解电子表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对电子产品和嵌入式系统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具有基本功能的ARM电子表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电子表的组装、编程和调试。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针对电子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合作中学习、进步,共同完成课程任务。
3.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和调试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对嵌入式系统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表基本原理:介绍电子表的工作原理,电子表各部分功能,包括时钟电路、显示模块、按键输入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表概述2. ARM处理器基础:讲解ARM处理器的结构和特点,为电子表编程打下基础。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ARM处理器原理3. 电子表编程:教授电子表编程的基本方法,包括编程环境搭建、编程语言基础、程序结构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表编程基础4. 电子表设计:学习电子表整体设计,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模块划分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表设计方法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电子表组装、编程、调试等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表实践操作6. 电子表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电子表应用案例,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大学arm课程设计题目
大学arm课程设计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ARM处理器的基本原理、架构和编程方法,培养学生具备ARM处理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ARM处理器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市场应用;–掌握ARM处理器的架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指令集;–学习ARM处理器的核心寄存器、程序状态寄存器和异常处理;–掌握ARM处理器的编程方法,包括寄存器传输、数据处理和控制流程;–学习基于ARM处理器的系统设计和开发流程。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ARM处理器进行简单的编程和调试;–具备分析ARM处理器指令和程序的能力;–能够运用ARM处理器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掌握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ARM处理器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ARM处理器概述:介绍ARM处理器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市场应用,使学生了解ARM处理器的基本概念。
2.ARM处理器架构:详细讲解ARM处理器的架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指令集,使学生掌握ARM处理器的基本原理。
3.ARM处理器编程:讲解ARM处理器的编程方法,包括寄存器传输、数据处理和控制流程,让学生学会使用ARM处理器进行编程。
4.基于ARM处理器的系统设计:介绍基于ARM处理器的系统设计和开发流程,使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5.实践项目:安排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ARM处理器的原理和编程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ARM处理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实验法:安排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arm管课程设计意义
arm管课程设计意义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ARM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和应用ARM架构的基本原理,具备使用ARM处理器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ARM处理器的基本架构、工作原理和指令集;掌握ARM寄存器、状态切换、异常处理等基本概念。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ARM处理器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和开发,包括编写ARM汇编代码、配置寄存器、设置中断等;能够运用ARM架构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RM处理器的基本架构、工作原理、指令集、寄存器、状态切换、异常处理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ARM处理器概述,介绍ARM处理器的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第二章:ARM处理器架构,详细讲解ARM处理器的基本架构,包括寄存器、指令集、程序状态字等。
3.第三章:ARM工作原理,讲解ARM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取指、译码、执行、写回等过程。
4.第四章:ARM指令集,详细介绍ARM指令集的分类、格式和功能。
5.第五章:寄存器,讲解ARM处理器的寄存器分类、作用和使用方法。
6.第六章:状态切换,介绍ARM处理器的用户态和核心态,以及状态切换的条件和过程。
7.第七章:异常处理,讲解ARM处理器的异常类型、处理流程和中断控制。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ARM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ARM处理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和优势。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ARM处理器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ARM处理器原理与应用》2.参考书:《ARM体系结构与编程》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教学视频、实验指导书4.实验设备:ARM开发板、仿真器、编程器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arm按键熄灯课程设计
arm按键熄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arm按键熄灯”涉及的电子电路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原理和关键元件的功能。
2. 让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编程在控制硬件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电子电路的能力,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
2.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编程思维,学会用编程语言控制硬件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学科实践教学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学生特点分析: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电子科技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基础知识有限。
因此,课程设计应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源、导线、电阻、开关等元件的功能和作用,以及电路的工作原理。
2. 嵌入式系统简介: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以ARM处理器为例,讲解其基本结构和功能。
3. 编程语言基础:结合课本内容,讲解C语言基础知识,为后续编程控制硬件打下基础。
4. 硬件控制与编程: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编程控制ARM按键熄灯电路,包括编程环境搭建、代码编写和调试。
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动手搭建ARM按键熄灯电路,学会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代码,实现熄灯功能。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学习,了解电路原理和元件功能。
第二课时:嵌入式系统简介,认识ARM处理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arm排序课课程设计
arm排序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包括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等基本排序算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介绍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等基本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2.排序算法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排序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等。
3.排序算法的优化:介绍一些常用的排序算法优化技术,如交换排序、快速排序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讲授法:通过讲解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让学生掌握排序算法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排序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编写代码实现排序算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编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选用合适的编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PPT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3.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代码编写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对排序算法的掌握情况。
3.考试:安排一次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时间。
2.教学时间: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教学地点:计算机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代码编写和实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课程设计时间: 2012-12-16~2012-12-2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下达给选题学生,装订在设计(论文)首页前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日渐普及,在通讯、网络、工控、医疗、电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嵌入式系统无疑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
液晶显示器以其微功耗、体积小、显示内容丰富、超薄轻巧的诸多优点,在袖珍式仪表与低功耗应用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通过显示器同步显示元器件的状态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控制的原理。
通过Proteus模拟ARM7芯片设计,可以增强我们的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信息检索的能力以及获取与时俱进知识的能力。
同时,使我们深刻学习了ARM 的相关知识,增强对实际电路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运用Keil编译C语言,连接生成Hex文件与Axf文件。
使用PROTEUS 7、8SP2仿真,选用ARM7 LPC2106 芯片与LCD1602,导入Hex或文件,然后进行软件仿真调试。
1、系统设计1、1涉及的软硬件简介设计中软件主要用到了模型仿真软件Proteus与编译套件RVDS(RealView Development Suite),硬件主要采用了NXP公司的LPC2106微控制器。
1.1.1 Proteus 7、8简介Proteus软件就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
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
它就是目前最好的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的工具。
虽然目前国内推广刚起步,但已受到单片机爱好者、从事单片机教学的教师、致力于单片机开发应用的科技工作者的青睐。
Proteus就是世界上著名的EDA 工具(仿真软件),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一键切换到PCB 设计,真正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设计。
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与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其处理器模型支持8051、HC11、PIC10/12/16/18/24/30/DsPIC33、AVR、ARM、8086与MSP430等。
在编译方面,它也支持IAR、Keil与MPLAB等多种编译器。
在Proteus绘制好原理图后,调入已编译好的目标代码文件:*、hex(或者*、axf),可以在Proteus的原理图中瞧到模拟的实物运行状态与过程。
Proteus不仅可将许多单片机实例功能形象化,也可将许多单片机实例运行过程形象化。
前者可在相当程度上得到实物演示实验的效果,后者则就是实物演示实验难以达到的效果。
它的元器件、连接线路等却与传统的单片机实验硬件高度对应。
这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单片机实验教学的功能,例:元器件选择、电路连接、电路检测、电路修改、软件调试、运行结果等。
1.1.2 RVDS简介RealView Development Suite(RVDS)就是ARM公司继SDT与ADS1、2之后主推的新一代开发工具。
RVDS集成的RVCT就是业内公认的能够支持所有ARM处理器,并提供最好的执行性能的编译器。
RealView Developer Suite 支持所有 ARM 系列核心,并与众多第三方实时操作系统及工具商合作简化开发流程。
RVDS包含有四个模块:(1)IDE:RVDS中集成了Eclipse IDE,用于代码的编辑与管理。
支持语句高亮与多颜色显示,以工程的方式管理代码,支持第三方Eclipse功能插件。
(2)RVCT:RVCT就是业界最优秀的编译器,支持全系列的ARM与XSCALE架构,支持汇编、C与C++。
(3)RVD:就是RVDS中的调试软件,功能强大,支持Flash烧写与多核调试,支持多种调试手段,快速错误定位。
(4)RVISS:就是指令集仿真器,支持外设虚拟,可以使软件开发与硬件开发同步进行,同时可以分析代码性能,加快软件开发速度。
RVDS具有代码小执行效率高、支持Linux操作系统、调试功能强大、可虚拟外设等优点,同时还具有内容丰富的在线文档。
1.1.3 芯片LPC2106简介LPC2106/2105/2104 包含一个支持仿真的ARM7TDMI-S CPU、与片内存储器控制器接口的ARM7 局部总线、与中断控制器接口的AMBA高性能总线(AHB)与连接片内外设功能的VLSI外设总线(VPB ,ARMAMBA 总线的兼容超集)。
LPC2106/2105/2104 将ARM7TDMI-S配置为小端(little-endian )字节顺序。
AHB外设分配了2M 字节的地址范围,它位于 4G字节ARM存储器空间的最顶端。
每个 AHB 外设都分配了16k 字节的地址空间。
LPC2106/2105/2104 的外设功能(中断控制器除外)都连接到VPB 总线。
AHB到VPB 的桥接将VPB 总线与AHB总线相连。
VPB 外设也分配了2M 字节的地址范围,从3、5GB 地址点开始。
每个VPB 外设在VPB 地址空间内都分配了16k 字节地址空间。
它拥有以下特性:◆ARM7TDMI-S处理器◆128k字节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具有ISP 与IAP 功能。
◆Flash编程时间:1ms 可编程512 字节,扇区擦除或整片擦除只需400ms 。
◆64/32/16K 字节静态RAM(LPC2106/2105/2104)◆向量中断控制器◆仿真跟踪模块,支持实时跟踪◆RealMonitor模块支持实时调试◆标准ARM测试/ 调试接口,兼容现有工具◆极小封装:TQFP48 (7×7mm2)◆双UART,其中一个带有完全的调制解调器接口◆I2C 串行接口◆SPI 串行接口◆两个定时器,分别具有4 路捕获/ 比较通道◆多达6 路输出的PWM 单元◆实时时钟◆瞧门狗定时器◆通用I/O 口◆CPU 操作频率可达60MHz◆双电源-CPU 操作电压范围:1、65V~1、95V(1、8V ±8、3%)-I/O 电压范围:3、0V~3、6V(3、3V ±10%)◆两个低功耗模式:空闲与掉电◆通过外部中断将处理器从掉电模式中唤醒◆外设功能可单独使能/ 禁止,实现功耗最优化◆片内晶振的操作频率范围:10MHz~25MHz◆片内PLL 允许CPU 以最大速度运行,可以在超过整个晶振操作频率范围的情况下使用。
由于拥有以上特性,LPC2106适用于nternet 网关、串行通信协议转换器、访问控制、工业控制、医疗设备及其它各种类型的应用。
1、2 LCD显示原理与初始化流程图1.2.1 LCD显示简介①液晶显示原理液晶显示的原理就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过电压对其显示区域进行控制,有电就有显示,这样即可以显示出图形。
液晶显示器具有厚度薄、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直接驱动、易于实现全彩色显示的特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便携式电脑、数字摄像机、PDA移动通信工具等众多领域。
②液晶显示器的分类液晶显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通常可按其显示方式分为段式、字符式、点阵式等。
除了黑白显示外,液晶显示器还有多灰度有彩色显示等。
如果根据驱动方式来分,可以分为静态驱动(Static)、单纯矩阵驱动(Simple Matrix)与主动矩阵驱动(Active Matrix)三种。
③液晶显示器各种图形的显示原理:◆线段的显示点阵图形式液晶由M×N个显示单元组成,假设LCD显示屏有64行,每行有128列,每8列对应1字节的8位,即每行由16字节,共16×8=128个点组成,屏上64×16个显示单元与显示RAM区1024字节相对应,每一字节的内容与显示屏上相应位置的亮暗对应。
例如屏的第一行的亮暗由RAM区的000H——00FH的16字节的内容决定,当(000H)=FFH时,则屏幕的左上角显示一条短亮线,长度为8个点;当(3FFH)=FFH时,则屏幕的右下角显示一条短亮线;当(000H)=FFH,(001H)=00H,(002H)=00H,……(00EH)=00H,(00FH)=00H时,则在屏幕的顶部显示一条由8段亮线与8条暗线组成的虚线。
这就就是LCD显示的基本原理。
◆字符的显示用LCD显示一个字符时比较复杂,因为一个字符由6×8或8×8点阵组成,既要找到与显示屏幕上某几个位置对应的显示RAM区的8字节,还要使每字节的不同位为“1”,其它的为“0”,为“1”的点亮,为“0”的不亮。
这样一来就组成某个字符。
但由于内带字符发生器的控制器来说,显示字符就比较简单了,可以让控制器工作在文本方式,根据在LCD上开始显示的行列号及每行的列数找出显示RAM对应的地址,设立光标,在此送上该字符对应的代码即可。
◆汉字的显示汉字的显示一般采用图形的方式,事先从微机中提取要显示的汉字的点阵码(一般用字模提取软件),每个汉字占32B,分左右两半,各占16B,左边为1、3、5……右边为2、4、6……根据在LCD上开始显示的行列号及每行的列数可找出显示RAM对应的地址,设立光标,送上要显示的汉字的第一字节,光标位置加1,送第二个字节,换行按列对齐,送第三个字节……直到32B显示完就可以LCD上得到一个完整汉字。
1.2.2 LCD相关参数◆1602LCD主要技术参数:显示容量: 16×2个字符芯片工作电压: 4、5—5、5V工作电流: 2、0mA(5、0V)模块最佳工作电压: 5、0V字符尺寸: 2、95×4、35(W×H)mm◆引脚功能说明1602LCD采用标准的14脚(无背光)或16脚(带背光)接口,各引脚接口说明如下表所示:编号符号引脚说明编号符号引脚说明1 VSS 电源地9 D2 数据2 VDD 电源正极10 D3 数据3 VL 液晶显示偏压11 D4 数据4 RS 数据/命令选择12 D5 数据5 R/W 读/写选择13 D6 数据6 E 使能信号14 D7 数据7 D0 数据15 BLA 背光源正极8 D1 数据16 BLK 背光源负极第1脚:VSS为地电源。
第2脚:VDD接5V正电源。
第3脚:VL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
当RS与R/W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