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合金钢管道焊后消应热处理工艺标准
合金钢管道焊后消应热处理工艺标准1、适应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非低温用碳钢、低合金钢及1Cr5Mo钢等钢材的焊缝焊后消应热处理。
2、施工准备2.1热处理所用保温材料应为无碱超细玻璃棉,应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
2.1.1热处理设备为可自动控制温度的固定盘柜式控制柜或手提式控制箱,并应配有自动打点记录仪,加热器采用绳状红外线加热器,热电偶为K型,其连接线为补偿导线。
2.1.2热处理设备应经检查合格,温度指示仪表及热电偶校验准确。
2.1.3挡雨、雪的遮盖物准备齐全。
2.2作业条件2.2.1热处理前应对焊缝进行确认,确认项目包括:1)焊接工作已完成;2)焊缝外观符合质量标准;3)其他要求的检验项目已检验合格,并已取得检验合格通知书;4)除铬钼耐热钢以外焊缝的无损检测已检验合格,并已取得检验合格通知书;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热电偶及加热器安装→热处理→硬度检验→资料整理3.2热电偶及加热器安装3.2.1每道焊口对称安装两只热电偶,热电偶安装在靠近焊缝边缘的30mm,管材与热电偶端部接触处应用砂轮机打磨露出金属光泽,热电偶安装采用细铁丝捆扎,为保证所测温度为管材实际温度,在热电偶与加热器之间点小块保温玻璃布进行隔离。
3.2.2电加热器缠绕宽度为焊缝两侧各100-125mm,一根加热器缠绕多道焊缝时,必须保证热处理部位的相似性,即:同材质、同规格、缠绕的圈数及宽度相同。
3.2.3加热器安装完毕后用无碱超细玻璃棉进行保温,保温厚度100-125mm,为降低温度梯度,加热器外部100mm范围内应予以保温。
3.3热处理工艺3.3.1升温温度:300℃以下不控制,300℃以上升温速度为5125/δ.℃/h,且不大于220℃/h(δ为壁厚,单位为mm)。
3.3.2热处理温度见下表:升温期间任意两测温点温差不大于50℃。
3.3.3恒温时间:厚度在25mm以下的非合金钢和16Mn恒温时间为1h,厚度25mm以上为2h,合金钢及1Cr5Mo(或度40mm以下)恒温时间为2h。
RCC-M 2007 第Ⅳ卷 S篇:焊接
S1400 试样、评定接头和产品焊接见证件的保存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的试件余料和试验过的试样在评定有效期 3 年内由制造商保管。 产品焊接见证试件余料和试验过的试样,在设备验收之前,由制造商保存。
S1500 焊接工艺操作的定义
若焊炬或焊条是由焊接操作者手工操作,则焊接方法定义为人工操作。 若操作工在焊接过程中能参与操作,则焊接方法定义为半机械操作。 若焊接过程中不可能有人为的参与,则焊接方法定义为全机械,全自动或全自动化焊接操作。
S1330 后热
这种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使氢扩散,并且避免产生冷裂纹的危险。 当按 S1320 规定的要求预热时,后热温度要求不低于预热温度,并至少保温 60 分钟,除非焊后 冷却到室温前立即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S1340 消除应力热处理
制造商应根据 F8000 章的要求确定可能的中间和焊后最终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条件。 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条件与 E8120 所列的可变参数和采用的焊接方法有关。 作为说明,对于不同类型的钢种,下面给出通常允许的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和在该温度下的保 温时间(假定这一温度在焊接接头的整个厚度范围内都是均匀的) ,以及需要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的 最小厚度。 S1341 碳钢 厚度大于 30mm(厚度为焊接厚度,两焊接件厚度不同时,取较厚的焊件作为有效厚度)的碳 钢,然而对于在未做消除应力热处理的状态下,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 Rm 不大于 440MPa 的钢厚度可 增加到 35mm,例如:S235 - S275 - P 235 GH (A 37) - P 265 GH (A 42)。 - 消应热处理温度:550~625℃(建议最低 575℃) 。 - 保温时间:每毫米厚度 2 分钟(按 S7544 c 中定义) ,最少 30 分钟,最多 120 分钟。 S1342 除铬钢和铬—钼钢之外的低合金钢 - 除 Ni 含量≥1%的合金钢外, 厚度大于 10mm(厚度为焊接厚度,两焊接件厚度不同时,取 较厚的焊件作为有效厚度)的低合金钢。 - 消应热处理温度:595~675℃。 - 保温时间:每 25mm 厚度 1 小时(按 S7544 c 中定义) ,最少 30 分钟:当超过 2 小时时,为 2 小时+(50mm 以上每 25mm 加 15 分钟) 。 S1343 铬和铬—钼低合金钢、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 a)0.5%Cr-0.5%Mo 1%Cr-0.5%Mo 1.25%Cr-0.5%Mo
GB150-2011检验相互条款
GB150-2011《压力容器》中检验相关条款目录一、检验处职责二、材料三、螺栓、螺柱和螺母四、加工成形五、焊接六、热处理七、产品试件八、无损检测九、耐压试验和泄露试验十、出厂资料十一、铭牌十二、涂覆、包装和运输检验处职责(根据对制造单位的职责列出):1、容器制造前应制定完善的质量计划,其内容至少应包括容器或元件的制造工艺控制点、检验项目和合格指标(合格指标:质量计划标准栏填写的标准和规范要求);2、在容器制造过程中和完工后,按本标准、图样规定和质量计划的规定对容器进行各项具体检验和试验,出具相应报告,并对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质量计划具有和标准、图纸同样的指导作用);3、在检验合格后,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制造和设计许可证编号中年份)。
4、对其制造的每台容器产品应在容器设计使用年限内至少应具有下列文件被查:1)质量计划;2)产品质量证明文件;3)标准中允许制造厂选择的检验、试验项目记录;4)容器制造过程中及完工后的检查、检验、试验记录;5)竣工图(设计有修改部分必须在竣工图上注明)。
材料复验、分割与标志移植一、材料复验1、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材料进行复验:a)采购的第Ⅲ类压力容器用Ⅳ级锻件;b)不能确定质量证明书真实性或者对性能和化学成分有怀疑的主要受压元件材料;c)用于制造主要受压元件的境外材料;d)用于制造主要受压元件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开平板;e)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复验的材料。
2、材料复验要求:a)奥氏体型不锈钢开平板应按批号复验力学性能(整卷使用者,应在开平操作后,分别在板卷的头部、中部和尾部所对应的开平板各截取一组复验试验;非整卷使用者,应在开平板的端部截取一组复验试样);b)其他材料应按炉号复验化学成分,按批号复验力学性能。
c)材料复验结果应符合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或设计文件的要求。
d)低温容器焊条应按批进行药皮含水量或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的复验,其检验方法按相应的焊条标准或技术要求。
二、材料分割材料分割可采用冷切割或热切割。
JB-T6046-1992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方法
JB-T6046-1992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方法JB-T6046-1992标准规定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方法。
焊后热处理是焊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旨在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过程,促使焊接接头组织转变,提高其力学性能和降低焊接应力。
一、热处理制度根据JB-T6046-1992标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热处理制度包括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这些参数应根据钢材的种类、厚度、焊接方法和焊接质量等因素确定。
二、加热方法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加热方法应采用合适的设备进行,如电加热、燃气加热等。
加热时应确保温度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焊接构件的变形和开裂。
三、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是指焊接构件在加热炉内保持一定温度的时间。
保温时间的确定应考虑钢材的厚度、焊接质量和加热温度等因素。
适当的保温时间可以使焊接接头组织转变更充分,提高力学性能。
四、冷却速度冷却速度是指焊接构件离开加热炉后的冷却速度。
冷却速度对焊接接头组织的转变和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JB-T6046-1992标准规定了不同厚度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冷却速度范围。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热处理设备应符合要求,保证温度控制精确。
2. 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应严格控制,确保各项参数符合标准规定。
3. 热处理后,焊接构件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确保满足要求。
总之,JB-T6046-1992标准对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
正确的热处理方法可以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降低焊接应力。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标准规定,注意各项事项,确保焊接构件的质量满足要求。
焊接工艺规范
焊接工艺规范焊接工艺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焊接工艺的技术要求。
2、人员资格2.1焊工必须经专门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有关部门颁发证书,方可担任焊接工作。
2.2对中断焊接工作六个月以上的焊工,必须重新考核。
2.3焊工在施焊前应认真熟悉图纸和焊接工艺。
2.4核查待焊焊缝坡口的装配质量和组对要求,对不符合装配质量和组对要求的焊缝应拒焊,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2.5进行焊缝质量的自检,做好自检记录、焊缝标记或焊缝跟踪记录等工作。
3、焊接设备3.1应根据焊接施工时需用的焊接电流和实际负载持续率,选用焊机。
3.2每台焊接设备都应有接地装置,并可靠接地。
3.3焊接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安全可靠,仪表应检定合格。
4、焊接材料4.1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等)应为进货验收合格品。
对材质有怀疑时,应进行复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4.2焊前应根据焊条使用说明的规定对焊条进行烘干处理。
4.3烘干后的焊条应放入100~150℃的保温箱(筒)内,随用随取。
低氢型焊条一般在常温下超过四小时应重新烘干。
重新烘干次数不应超过三次。
5、焊前准备5.1坡口加工5.1.1材料为碳素钢和碳锰钢(标准抗拉强度≤540MPa)的坡口可采用冷加工或热加工方法制备。
5.1.2碳锰钢(标准抗拉强度>540MPa)、铬钼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宜采用冷加工法。
若采用热加工方法,对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淬硬层,应用冷加工方法去除。
5.2焊接坡口应符合图样规定。
5.3焊接坡口应保持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5.4焊前应将坡口表面及两侧的水、氧化物、油污、锈、熔渣等杂质清除干净。
5.5焊接环境焊接环境只有在满足下列情况时才允许施焊。
a)风速:气体保护焊时≤2m/s,其它焊接方法≤10m/s;b)相对湿度≤90%。
c)焊件温度高于-10℃。
5.6预热5.6.1对碳钢和低合金钢,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应在始焊处100mm宽度范围内预热至15℃以上。
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规范标准
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1.手工电弧焊焊接施工工艺标准1.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
工艺规定了一般低碳钢、普通低合金高强度钢手工电弧焊的基本要求。
凡各工程的工艺中无特殊要求的结构件手工电弧焊均应按本工艺规定执行。
1.2 引用标准(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4)碳钢焊条(GB5117—85);(5)低合金钢焊条(GB5118—85);(6)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GB10854—89);(7)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接头的要求和缺陷等级(GB/T12469—90);(8)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和探伤结果的分级(GB11345—89)。
1.3 术语焊接工艺——制造焊件所有有关的加工方法实施要求,包括焊接准备、材料选用、焊接方法的选定、焊接参数、操作要求等。
坡口——根据设计或工艺需要,在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并装配的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
断续焊缝——焊接成具有一定间隔的焊缝。
塞焊缝——两零件相叠,其中一块开圆孔,在圆孔中焊接两板所形成的焊缝,只在孔内焊角缝者。
焊缝厚度——在焊缝横截面中,从焊缝正面到焊缝背面的距离。
手工焊——手持焊具、焊枪或焊钳进行操作的焊接方法。
预热——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
后热——焊接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
焊条——涂有药皮的供手弧焊用的熔化电极。
它由药皮和焊芯两部分组成。
焊药——压涂在焊芯表面上的涂料层。
焊渣——焊后覆盖在焊缝表面上的固态熔渣。
焊接工作台——为焊接小型焊件而设计的工作台。
定位板——为保证焊件间的相对位置,防止变形和便于装配而临时焊上的金属板。
引弧板——为在焊接接头始端获得正常尺寸的焊缝截面,焊前装配的一块金属板。
焊接在这块板上开始,焊后割掉。
碳钢及部分低合金钢热处理规范
—
C/h
650c
〜700c
/d
C/h
见表1
空冷时为正火
、^炉冷时为退火
0300c
铸件壁厚(mm)
入炉温度(C)
保温(h)
升温速度
保温
(h)
升温速度
保温时间(h)
<200
&650
无
100
2
120
4
200~500
400~500
2
70
3
100
4-10
500~800
60
14-26
>800
3
50
26以上
注:1.对机械性能要求高的铸件回火温度500-55OC
2.本工艺也适用于焊后铸钢件的回火。
300~350
3
50
4
80
10-20
>800
<200
4
30
6
50
20以上
注:1.适应的钢号见表1。
2.保温时间,件厚小于200mm源自保温4小时;件厚200〜500,在4小时基础上,保温时间每50mm,保温1小时;
件厚500〜800,在10小时基础上,保温时间每40mm,保温1小时;
件厚>800,在20小时基础上,保温时间每30mm,保温1小时。
3.工艺要求正火+回火时,炉冷改空冷后,再回火。
铸钢件热处理规范(回火)
300~400c
^c/h^-^
600c1
<300c
铸件壁厚(mm)
入炉温度(℃)
保温(h)
升温速度(c/h)
保温时间(h)
压力管道焊接及焊后热处理施工工艺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工业管道或公用管道中材质为碳素钢、合金钢、低温钢、耐热钢、不锈钢和异种钢等压力管道的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及其焊后的热处理施工.2 主要编制依据2。
1 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2 DL5007—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焊接篇)》2.3 SH3501-1997 《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4 GB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5 CJJ28—89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6 CJJ33—89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7 GB/T5117—1995 《碳钢焊条》2。
8 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2。
9 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2。
10 YB/T4242—1984 《焊接用不锈钢丝》2.11 GB1300—77 《焊接用钢丝》2.12 其他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技术文件。
3 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3.1。
1 压力管道焊接施工前,应依据设计文件及其引用的标准、规范,并依据我公司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出焊接工艺技术文件(焊接工艺卡或作业指导书)。
如果属本公司首次焊接的钢种,则首先要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然后对该种材料进行工艺评定试验,合格后做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3.1.2 编制的焊接工艺技术文件(焊接工艺卡或作业指导书)必须针对工程实际,详细写明管道的设计材质、选用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接头型式、具体的焊接施工工艺、焊缝的质量要求、检验要求及焊后热处理工艺(有要求时)等。
3.1.3 压力管道施焊前,根据焊接作业指导书应对焊工及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技术交底记录.3.1.4 对于高温、高压、剧毒、易燃、易爆的压力管道,在焊接施工前应画出焊口位置示意图,以便在焊接施工中进行质量监控。
3。
2 对材料的要求3.2.1 被焊管子(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且其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或部颁标准)的要求;进口材料应符合该国家标准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
热处理工艺规范
随着铸造件产品种类增多,对外业务增大,方便更好的管理铸造件产品,特制定本规定,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 目的:为确保铸钢产品的热处理质量,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以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特制定本热处理工艺规范。
2 范围本规范合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种精铸、砂铸产品的热处理,材质为各种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铸铁及有色合金。
3 术语退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降温出炉的操作工艺。
正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下来的操作工艺。
淬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操作工艺。
回火:指将淬火后的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出炉,冷却到室温的操作工艺。
调质:淬火+回火4 职责热处理操作工艺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制订。
热处理操作工艺由生产部门负责实施。
热处理操作者负责教填写热处理记录,并将自动记录曲线转换到热处理记录上。
检验员负责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工作,负责力学性能检测结论的记录以及其它待检试样的管理。
5 工作程序每次装炉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把炉底板上的氧化渣清除干净,错位炉底板应将其复位后再装,四周应留有足够的间隙,轻拿轻放,装炉应结实,摆放合理。
装炉时大铸件产品放在下面,对易产生热处理变形的铸件,必须作好防变形或者反变形处理,力学性能试样应装在高温区,对特殊小的铸件采用铁桶或者其它框类工装集中盛放。
炉车上的铸钢件入炉时,应缓慢推进,子细观察铸钢件是否与炉壁碰撞,关闭炉门,通电后应时常观察炉内工作状况。
作好铸件产品后续热处理的准备工作,严格控制出炉温度,对水淬铸件应控制入水时间,水池应有足够水量,以保证淬火质量。
作业计划应填写同炉热处理铸件产品的材质、名称、规格、数量、时间等要素,热处理园盘记录纸可多次使用,但每处理一次都必须与热处理工艺卡上的记录曲线保持一致。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岳阳建华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YYJH-CY-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53目录岳阳建华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YYJH-CY-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53一:总则---------------------------------------------------3 二:焊工------------------------------------------------- 3三焊接工艺评定-----------------------------------------5 四:焊接材料-----------------------------------------------9 五:焊前准备----------------------------------------------11 六:焊接--------------------------------------------------146.1预热: --------------------------------------------146.2手工电弧焊焊接:-----------------------------------156.3 埋弧自动焊焊接:----------------------------------166.4不锈钢材料焊接:----------------------------------186.5手工钨极氩弧焊:-----------------------------------196.6换热器管束焊接:-----------------------------------216.7管一板自动焊焊接:---------------------------------236.8 CO2气体保护焊:-----------------------------------256.9复合钢的焊接-------------------------------------29七:焊工钢印打印位置规定----------------------------------43 八:焊缝外观质量检查标准--------------------------------- 45 九:焊缝返修规定----------------------------------------- 47 十:焊接材料选用原则--------------------------------------49一:总则1.1本规程适用于我厂碳素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等金属材料手工电弧焊,钨极氩弧焊,换热管管束焊接,管板自动焊,复合钢的焊接,气体保护焊和埋弧自动焊。
热处理工艺守则
热处理工艺守则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后热处理的条件,热处理方法和工艺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压力容器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焊后热处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如已修订,则按最新版本执行。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固容规》)第4.6条。
GB/T30583-2014 承压设备焊后热处理规程NB/T47015-2011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GB150.4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和验收第8条3、进行热处理的条件3.1 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除遵守本守则外,还应符合设计文件与合同的要求。
3.2 焊后热处理应在产品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在耐压试验前进行。
3.3 钢制压力容器的焊后热处理应遵守GB/T 30583的相应规定。
3.4 碳钢和低合金钢制焊件低于490℃的热作用,高合金钢制焊件低于315℃的热作用均不作为焊后热处理对待。
3.5 《固容规》引用标准要求和设计图样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
3.6 钢板冷成形受压元件,符合下列任意条件之一,且变形率超过表9-1的范围,应于成形后进行相应热处理恢复材料的性能。
a)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b)图样注明有应力腐蚀的容器;c)对碳钢、低合金钢,成形前厚度大于16mm者;d)对碳钢、低合金钢,成形后减薄量大于10%者;e)对碳钢、低合金钢,材料要求做冲击试验者。
表 9-1 冷成形件变形率控制指标3.7 GB150.4第8.2.2条规定,容器及其受压元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应包括受压元件及其与非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
(1)焊接接头厚度(即焊后热处理厚度,δPWHT)符合表9-2的规定者。
(2)图样注明有应力腐蚀的容器。
(3)用于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制容器。
(4)相关标准或图样另有规定时。
3.8 对异种钢材之间的焊接接头,按热处理要求高者确定。
但温度不应超过两者中任一钢号的下相变点A c1。
gb150-检验相关条款
目录一、检验处职责二、材料三、螺栓、螺柱和螺母四、加工成形五、焊接六、热处理七、产品试件八、无损检测九、耐压试验和泄露试验十、出厂资料十一、铭牌十二、涂覆、包装和运输检验处职责(根据对制造单位的职责列出):1、容器制造前应制定完善的质量计划,其内容至少应包括容器或元件的制造工艺控制点、检验项目和合格指标(合格指标:质量计划标准栏填写的标准和规范要求);2、在容器制造过程中和完工后,按本标准、图样规定和质量计划的规定对容器进行各项具体检验和试验,出具相应报告,并对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质量计划具有和标准、图纸同样的指导作用);3、在检验合格后,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制造和设计许可证编号中年份)。
4、对其制造的每台容器产品应在容器设计使用年限内至少应具有下列文件被查:1)质量计划;2)产品质量证明文件;3)标准中允许制造厂选择的检验、试验项目记录;4)容器制造过程中及完工后的检查、检验、试验记录;5)竣工图(设计有修改部分必须在竣工图上注明)。
材料复验、分割与标志移植一、材料复验1、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材料进行复验:a)采购的第Ⅲ类压力容器用Ⅳ级锻件;b)不能确定质量证明书真实性或者对性能和化学成分有怀疑的主要受压元件材料;c)用于制造主要受压元件的境外材料;d)用于制造主要受压元件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开平板;e)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复验的材料。
2、材料复验要求:a)奥氏体型不锈钢开平板应按批号复验力学性能(整卷使用者,应在开平操作后,分别在板卷的头部、中部和尾部所对应的开平板各截取一组复验试验;非整卷使用者,应在开平板的端部截取一组复验试样);b)其他材料应按炉号复验化学成分,按批号复验力学性能。
c)材料复验结果应符合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或设计文件的要求。
d)低温容器焊条应按批进行药皮含水量或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的复验,其检验方法按相应的焊条标准或技术要求。
二、材料分割材料分割可采用冷切割或热切割。
当采用热切割方法分割材料时,应清除表面熔渣和影响制造质量的表面层。
碳钢、不锈钢电弧焊焊接工艺规范
Q/GRSX—JW—002—2014碳钢、不锈钢电弧焊焊接工艺规范类别姓名日期拟制审核批准版本受控号Q/GRSX—JW—002—2014南京国睿三信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Q/GRSX—JW—002—20142013年06月05日相关变更内容及细节日期版本变更章节变更内容备注2014年6月5日A创建创建Q/GRSX—JW—002—2014碳钢、不锈钢电弧焊焊接工艺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碳钢、不锈钢电弧焊焊接操作规程。
本工艺规范适用于板厚为3mm-40mm的所有牌号的碳钢不锈钢材料焊接。
2、引用文件Q/GRSX-QA(HJ)-2014焊接质量手册GJB481-1988焊接质量控制要求QZ/AL2025-2012钢熔化焊生产外协通用要求(十四所)GB/T324-2008焊缝符号表示法GB/T8110-2008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19418-2003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GB/T10045-2001碳钢药芯焊丝GBT985.1-2008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15169-2003钢熔化焊焊工技能评定GBT19869-1/ISO15614-1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3、一般要求3.1、焊接设计对焊缝的设计,应能保证易于施焊。
接头形式和坡口尺寸要求根据GBT985.1-2008《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3.2、焊工3.2.1焊工必须是技校焊接专业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经过焊接理论和操作培训,按规定GBT15169-2003《钢熔化焊焊工技能评定》考试合格并持有资格的焊工考试委员会的有效合格证书或按《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要求考试合格,具备相应的焊接资格.3.2.2焊工只能在考试合格项范围内施焊。
3.2.3焊工要严格按焊接工艺规程或焊接作业指导书施焊,自检合格后在焊缝附近标明焊工钢印号或进行标记(如果要求)。
3.2.4持证焊工中断焊接工作在六个月以上,重新担任焊接工作时,必须重新考试。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4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钢制压力容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
为了确保钢制压力容器的性能和安全,需要对其进行热处理。
下面是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主要包括预热、退火、正火和淬火等过程。
一、预热阶段预热是指在进行淬火或正火之前,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以减少冷裂风险。
预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预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应按照材料、工件尺寸和工艺要求确定,一般应在材料转变温度的50~100℃范围内。
2. 预热应逐渐升温,避免出现温度梯度过大的情况。
3. 预热结束后,应将工件快速转移到热处理设备中,避免温度降低。
二、退火阶段退火是指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有以下几种类型:1. 归纳退火:将工件加热到材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然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最后缓慢冷却。
2. 简化退火:将工件加热到材料的过共晶区,然后保温一定时间,最后缓慢冷却。
3. 正火退火:将工件加热到材料的纤维体区,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缓慢冷却。
在退火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应按照材料和工件尺寸确定,一般应在材料的转变温度以上,且保温时间要足够。
2. 退火过程中,要保证工件表面的气氛和真空氛围,避免氧化和表面质量受损。
3. 退火后,要对工件进行良好的冷却,以避免形成大晶粒或负的组织。
三、正火阶段正火是指将工件加热到相对较高的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
正火的目的是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正火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正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应根据材料类型和工件要求确定,一般在比转变温度高50~100℃的范围内进行。
2. 正火过程中,要保证工件的均匀加热,避免产生温度梯度过大的情况。
3. 正火后,应采用迅速冷却的方式,如水淬或油淬,以保证工件的硬度和强度。
四、淬火阶段淬火是指将工件加热到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以上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
焊热处理工艺规程
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风电设备焊后热处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风电设备所用的碳钢、低合金钢产品,以改善接头性能,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焊后热处理。
其他产品的焊后热处理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NB/T47014-2011(JB/T4708)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5-2011(JB/T4709)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NB/T47016-2011(JB/T4744) 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GB 150.4-2011 压力容器GB/T 9452-201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T 30583-2014 承压设备焊后热处理规程3、要求3.1 人员及职责3.1.1 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操作。
3.1.2 焊后热处理工艺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3.1.3 热处理工应严格按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3.1.4 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审查焊后热处理原始操作记录(含时间—温度自动记录曲线),核实是否符合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确认后签字盖章。
3.2 设备3.2.1 各种焊后热处理及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b)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c)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d)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e)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2.2 焊后热处理设备可以是以下几种之一:a)电加热炉;b)罩式煤气炉;c)红外线高温陶瓷电加热器;d)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其他加热装置3.3 焊后热处理方法3.3.1 炉内热处理a) 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
JB-T6046-1992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 焊后热处理方法(可编辑)精品
JB-T6046-1992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方法J 33JB/T 6046 -1992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方法1992-05-05 发布1993-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JB/T 6046 -1992焊后热处理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碳钢、低合金钢产品,以改善接头性能,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焊后热处理。
其他产品的焊后热处理亦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GB 3375 焊接名词术语GB 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 945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J 94 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JB 1613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3 术语“焊后热处理”、“局部热处理”术语定义分别按GB 3375 和GB 7232 规定。
炉内热处理将被加热体整体一次放入热处理炉内进行的热处理。
分段热处理炉内热处理时,因受条件限制,被加热件不能一次整体入炉,在有附加条件的基础上分段多次入炉进行的热处理。
整体炉外热处理以适当的加热方式,在炉外将被加热件整体加热所进行的热处理。
中间热处理在制造过程中,对于反复受热的焊接区及母材,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及接头性能,在施焊工序中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热处理。
4 焊后热处理的工艺要求4. 1 通则4. 1. 1 焊后热处理的管理焊后热处理的管理内容包括:a. 热处理方法及设备的选择;b. 被加热件温度或炉温的检测;c. 被加热件外观质量、形状、尺寸的保证及检验;d. 焊后热处理情况的记录;e. 其他可能影响热处理效果因素的考虑。
机械电子工业部1992-05-05 批准1993-07-01 实施1JB/T 6046 -19924. 1. 2 焊后热处理工艺规范的选择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在充分考虑焊接结构的母材、焊接材料、服役状态、焊接工艺规范及结构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根据产品有关的设计及制造法规、技术条件或工艺评定结果,对焊后热处理的工艺规范予以具体规定。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The Code of Erection and Acceptrance for powerPlant Construction Welding SectionDL5007—92主编部门: 能源电站焊接标准技术委员会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施行日期: 199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关于颁发《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火力发电厂焊接篇)》电力行业标准的通知能源基[1991]1015号为了适应电力工业焊接技术的发展,保证火力发电厂的安装质量,我部对1982年颁发的《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SDJ 51—82》进行了修订,其编号为DL 5007—92,自1992年9月1日起执行,原规范同时废止。
各单位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告我部基建司和主编单位。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 总则1.0.1本规范适用于能源工业电力系统设计、制造、安装和检修600 MW及以下火力发电设备的锅炉、承压管道、压力容器和钢结构的焊接工作。
1.0.2本规范适用于碳素钢(含碳量≤0.35%)、普通低合金钢和耐热钢的手工电弧焊、手工钨极氩弧焊、氧-乙炔焊和埋弧自动焊等焊接方法。
对其他材料和焊接方法,可参照本规范和有关标准制定技术要求。
1.0.3引进国外火力发电机组的施工和验收工作,除建造合同中另有具体规定的部分外,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
1.0.4焊缝质量检验根据部件工况条件和对质量要求分类进行评定。
1.0.5金属材料检验、设备焊口检查、通球试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接头质量检验、焊接人员考核等项工作,应分别按有关规程的规定进行。
1.0.6焊接工作(焊接、热处理和金属检验)必须遵守安全、环保、防火等规程的有关规定。
2 焊接人员2.0.1焊接人员包括焊接技术人员、焊接质量检查人员、焊接检验人员、焊工及焊接热处理人员。
2.0.2各企业应设置焊接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职焊接质量检查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本标准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碳钢、低合金钢产品,以改善接头性能,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焊后热处理。
其他产品的焊后热处理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452-1988 热处理炉有效区测定方法。
3、要求
3.1 人员及职责
3.1.1 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操作。
3.1.2 焊后热处理工艺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3.1.3 热处理工应严格按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3.1.4 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审查焊后热处理原始操作记录(含时间-温度自动记录曲线),核实是否符合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确认后签字盖章。
3.2 设备
3.2.1 各种焊后热处理及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
b)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
c)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
d)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
e)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2.2 焊后热处理设备可以是以下几种之一:
a)电加热炉;
b)罩式煤气炉;
c)红外线高温陶瓷电加热器;
d)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其他加热装?
3.3 焊后热处理方法
3.3.1 炉内热处理
a)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
在积累了炉温与被加热件的对应关系值的情况下,炉内热处理时,一般允许利用炉温推算被加热件的温度,但对特殊或重要的焊接产品,温度测量应以安置在被加热件上的热电偶为准。
b)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
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c)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的产生,应合理安置被加热件的支座,对大型薄壁件和结构、几何尺寸变化悬殊者应附加必要的支撑等工装以增加刚性和平衡稳定性。
3.3.2 分段热处理焊后热处理允许在炉内分段进行。
被加热件分段进行热处理时,其重复加热长度不小于1500mm.被加热件的炉外部分,应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3.3.3 整体炉外热处理进行整体炉外热处理时,在满足
3.2.1的基础上,还应注意:
a)考虑气候变化,以及停电等因素对热处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急措施;
b)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被加热件温度的均匀稳定,避免被加热件、支撑结构、底座等因热胀冷缩而产生拘束应力及变形
3.3.4 局部热处理B、C、D类焊接接头,球形封头与圆筒相连的A类焊接接头以及缺
陷焊补部位,允许采用局部热处理方法。
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钢材厚度δs的2倍(δs为焊接接头处钢材厚度);接管与壳体相焊时加热宽度不得小于钢材厚度δs 的6倍。
靠近加热区的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3.4 焊后热处理工艺参数
3.4.1 被加热件入炉或出炉时的温度不得超过400℃,但对厚度差较大、结构复杂、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残余应力值要求较低的被加热件,其入炉或出炉时的炉内温度一般不宜超过300℃。
3.4.2 焊件升温至400℃后,加热区升温速度不得超过(5000/δs)℃/h,且不得超过200℃/h,最小可为50℃/h.
3.4.3 升温时,加热区内任意5000mm长度内的温差不得大于120℃。
3.4.4 保温时,加热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超过65℃。
3.4.5 升温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3.4.6 炉温高于400℃时,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δs)℃/h,且不得超过260℃/h,最小可为50℃/h.
3.4.7 焊件按
3.4.1的出炉温度出炉后应在静止空气中继续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