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一、二章复习
临床医学病理学复习题(附答案)
病理学复习题绪论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一、A 型题(1-20)1. 全身性营养不良时,最早发生atrophy (萎缩)的器官或组织是A.脂肪组织B.骨骼肌C.脑D.心肌E.肝脏2 .虎斑心最明显表现在心脏的★A.室间隔B.右心室C.左心室前壁D.左心室后壁E.左心室乳头肌3.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是★A.核碎裂B.胞浆嗜酸性变C.线粒体肿胀D.自噬泡增多E.胞质嗜酸性增强4 .不伴有细胞增生(hyp Erplasia)(数量性肥大)的肥大器官常是A.乳腺B.心脏C.肾D.扁桃体E.前列腺5.化生是指★A.肾盂粘膜粗糙增厚B.宫颈口出现息肉C.皮肤创口长出疤痕D.神经元死亡后出现胶质结节E.支气管黏膜出现鳞状上皮6 .肝细胞的脂肪变所形成的细胞空泡其主要成分是A.脂褐素B.胆固醇C.脂蛋白D.类脂E.中性脂肪7. 中枢神经系统的坏死常为★A.脂肪坏死B.坏疳C.干酪样坏死D.液化性坏死E.凝固性坏死8. 细胞坏死过程中,核变小,染色质浓聚,被称之为★A.核包涵体B.核分裂像C.核溶解联系D.核固缩E.核碎裂9 .不届丁凝固性坏死的病变是★A.干酪样坏死B.肾梗死C.心肌梗死D.肝细胞嗜酸性小体E.乙型脑炎的软化灶10 .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A.凝固B.坏疳C.梗死D.脂肪坏死E.栓塞11 .届不可逆性的病变是A.水样变性B.线粒体肿胀C.脂肪变性D.质网扩E.核碎裂二、X型题12. 肉芽组织功能包括A.保护创面B.机化坏死物C.填补组织缺损D .演变为疤痕组织E.抗感染13. 萎缩的心脏在肉眼上常表现A.体积缩小B.心肌呈褐色C.心室膜呈虎斑状D.乳头肌变粗E.冠状血管呈扭曲状14. 易发生化生的组织为A.关节软骨B.宫颈粘膜C.支气管粘膜D.胃粘膜E.中枢神经组织15. 可发生坏疳的器官或组织是A.阑尾B.脾C.肺D.子宫旦皮肤16 .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多见丁★A.心脏B.肾上腺C.肝脏D.神经元E.肾脏17.组织、细胞发生坏死时,其形态改变多样,包括A.核固缩、碎裂和溶解B.炎细胞漫润C.胞质嗜酸性增加D.细胞结构、轮廓立即消失 E.基质和纤维裂解18 .湿性坏疳的病理特征包括★A.与正常组织分界活楚B.伴全身中蠹症状C.高度水肿D.恶臭味 E.呈污黑色19 .常引起液化性坏死的疾病有★A.肝阿米巴脓肿B.乙型脑炎C.肺脓肿D.化脓性脑膜炎E.脑梗死灶三、名词解释萎缩U肥大U坏死U脂肪变性U玻璃样变性U坏疳痿管U赛道u四、填空题1. 坏死时细胞核的变化有____________ 核固缩、核底S、核溶解。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论(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疾病的概念较为确切的是:A疾病即指身体不舒服B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C疾病是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D疾病是机体在病因的损伤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E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2.现代死亡的概念是指:A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B脑电波消失C全脑功能不可逆性和永久消失D意识丧失呈植物人状态E大脑皮质功能丧失3.脑死亡的临床特征那项是错误的:A不可逆的意识丧失B脑电波消失C呼吸极微弱D瞳孔散大固定E颅神经反射消失4.以下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A病因消除,症状消失B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C功能、代谢完全恢复D心理状态仍未恢复正常E社会适应能力恢复正常5.判断脑死亡的依据不包括以下哪项:A不可逆的昏迷B无自主呼吸C瞳孔散大、固定D颅神经反射消失E脑血循环存在6.临床病理学的常用检查方法:A活体组织检查B细胞学检查C尸体解剖检查D动物实验E组织培养7.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是:A病理生理学B病理学C医学遗传学D免疫学E生理学8.从机能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是:A免疫学B病理生理学C医学遗传学D病理学E生理学9. 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C.一种疾病引起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D.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生命活动障碍不可能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10.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A.疾病的原因 B疾病的内因C.疾病的条件D.疾病的外因E.疾病的诱因填空题:1.机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2.疾病转归有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
3.死亡的传统分三个阶段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名解: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体积缩小称萎缩。
2.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3.化生: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4.变性:变性是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5.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6.坏疽: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7.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外的其他组织内有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8.凋亡: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
9.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分部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还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10.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系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中呈均质性红染。
可以发正与结缔组织血管壁、有时可见于细胞内。
11.*适应: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12.*机化: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机化。
13.*溃疡:深达皮下和粘膜下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14.*空洞:肾、肺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相应管道(输尿管、器官)排出,留下空腔,成为空洞。
15.*窦道: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称为窦道16.*瘘管:体表与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瘘管。
简答:1.简述萎缩的原因及种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缺血性萎缩。
1)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主要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全国中医院校病理学复习与习题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习题(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A. 萎缩B. 肥大C. 发育不全D. 增生E. 化生2. 细胞内出现下列哪种色素表示细胞萎缩?A. 胆色素B. 疟色素C. 脂褐素D. 黑色素E. 含铁血黄素3. 体积增大的肾萎缩见于A. 原发性高血压晚期B.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C. 慢性肾盂肾炎D. 严重的肾盂积水E. 肾动脉粥样硬化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萎缩?A. 老年男性的睾丸B. 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心脏C. 脊髓灰质炎患儿的下肢肌肉D. 老年女性的子宫E. 心肌梗死后心室壁变薄5. 下列萎缩中不属于病理性萎缩的是A. 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肝B. 晚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肾C. 老年女性的卵巢D. 截瘫病人的双下肢E.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6. 下述器官体积增大仅由肥大引起的是A. 哺乳期乳腺B. 功能亢进的甲状腺C. 运动员的与运动有关的骨骼肌D. 妊娠期子宫E. 垂体ACTH细胞腺瘤病人的肾上腺7.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A. 生理性增生B. 内分泌性增生C. 代偿性增生D. 不典型增生E. 肿瘤性增生8. 下述哪种情况不必于化生A. 柱状上皮改变为移行上皮B. 移行上皮改变为鳞状上皮C. 胃黏膜上皮改变为肠上皮D. 成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变为骨母细胞E. 成纤维细胞变成纤维细胞9. 鳞状上皮化生不发生于A. 支气管黏膜上皮B. 胆囊黏膜上皮C. 胃黏膜上皮D. 脑室管膜上皮E. 肠黏膜上皮10. 下述肿瘤中哪一个与化生有关A. 肾盂移行细胞癌B. 胃腺癌C. 肠鳞状细胞癌D. 肝胆管上皮癌E. 食管鳞状细胞癌11. 细胞缺氧时最常见的变化是A. 内质网扩张B. 核糖体脱落C. 线粒体肿胀D. 溶酶体增多E. 脂褐素增多12. 下列细胞器中对缺氧最敏感的是A. 溶酶体B. 线粒体C. 光面内质网D. 粗面内质网E. 高尔基器13. 缺氧时,细胞最早出现的变化是A. 细胞形态B. 细胞代谢C. 细胞功能D. 细胞器形态E. 细胞核形态14. 细胞水肿,电镜下的形态改变是A. 溶酶体增大,增多B. 线粒体嵴增多C. 微绒毛增多D. 高尔基器多E. 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15. 气球样变的细胞最常见于A. 心B. 肝C. 肾D. 脑E. 脾16. 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17. “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已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肉眼形态改变?A. 水肿B. 脂肪变性C. 黏液变性D. 淀粉样变性E. 色素蓄积18. 蓄积于细胞质内的脂肪可被下列哪种染色染成桔红色?A. 刚果红染色B. 苏丹Ⅲ染色B. 甲基紫染色D. PAS染色E. 锇酸染色19. 细动脉壁的透明变性最常发生于A. 急进性高血压B. 动脉中层钙化C. 动脉内膜下胆固醇蓄积D. 动脉壁内蛋白质蓄积E. 嗜铬细胞瘤20. 细胞脉壁透明变性的发生机制可能是A. 增生性动脉内膜炎B. 动脉中层钙化C. 动脉内膜下胆固醇蓄积D. 动脉壁内蛋白质蓄积E. 动脉周围炎21. 肝细胞内透明变性,可见A. Russell bodyB. Negri bodyC. Verocay bodyD. Aschoff bodyE. Mallory body22. 细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又称A. 微小动脉瘤形成B. 细动脉栓塞C. 细动脉透明血栓形成D. 细动脉硬化E. 细动脉破裂23. 下列疾病均可发生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除外A. 纤维蛋白(纤维素)性胸膜炎B. 硅沉着病C. 慢性胃炎D.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E. 心肌梗死24. 列病变均可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除外A. 胰腺炎时的脂肪坏死B. 结核病时的干酪样坏死C. 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D. 血吸虫病时的虫卵结节E. 维生素D摄入过多后的胃黏膜25. 最能代表细胞坏死的三种改变是A. 核膜破裂、核碎裂、胞质浓缩B. 核溶解、胞质少和胞膜破裂C. 核溶解、胞质浓缩和胞膜破裂D. 核固缩、胞质固缩、细胞膜皱缩E. 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26. 光镜下见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凝聚,呈深蓝色的是A. 核碎裂B. 核分裂C. 核固缩D. 核溶解E. 凋亡小体27. 凝固性坏死好发于下列器官,除外A. 心B. 肝C. 脾D. 肾E. 脑28. 凝固性坏死的组织学特点是A. 核碎片常见B. 细胞膜破裂C. 细胞、组织轮廓残留D. 间质胶原纤维崩解E. 基质解聚29. 干酪样坏死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性病变?A. 梅毒B. 麻风C. 结核D. 风湿病E. 阿米巴病30. 干酪样坏死的本质是A. 纤维蛋白样坏死B. 脂肪坏死C. 液化性坏死D. 彻底的凝固性坏死E. 干性坏疽31. 关于干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常见于四肢末端B. 常呈黑褐色C. 病变处皮肤皱缩D.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E.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32. 关于湿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常见于肠、胆囊及子宫B. 坏死组织与周围分界不清C. 新鲜标本有恶臭D. 常是动脉、静脉循环均有障碍E. 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33. 湿性坏疽多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哪些脏器?A. 食管、胃、肠B. 胆囊、肝、胰C. 肾、输尿管、膀胱D. 输卵管、子宫、***E. 小肠、阑尾、结肠34. 足趾严重冻伤可致A. 干性坏疽B. 湿性不疽C. 气性坏疽D. 干酪样坏死E. 出血性梗死35. 液化性坏死常发生于A. 心B. 肝C. 肺D. 肾E. 脑36. 不发生机化的病灶是A.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滑膜B. 上皮细胞化生C. 液化性坏死D. 纤维蛋白样坏死E. 干酪样坏死37. 关于凋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B. 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C. 细胞质膜破裂,核也碎裂D. 不破坏组织结构E. 无急性炎症38. 坏死组织经自然管道排出后留下的空腔称A. 瘘B. 窦C. 溃疡D. 空洞E. 糜烂39.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最易发生的变性是A. 脂肪变性B. 透明变性C. 细胞水肿之水变性D. 淀粉样变性E. 黏液变性40. 脑组织内的较大范围坏死,最易形成A. 空洞B. 溃疡C. 囊腔D. 窦E. 瘘41. 下述细胞死亡方式中,哪一种可以发生在生理状况下?A. 溶解性坏死B. 凝固性坏死C. 凋亡D. 酶解性坏死E. 变态反应所致坏死(二)X型题(多选题,每题可有一至五个答案,选正确得分,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下述脑部病变中,哪些可致脑萎缩?A. 脑脓肿B. 脑出血C. 病毒性脑炎D. 脑动脉栓塞E. 脑室积水2. 易发生化生的组织有A. 上皮组织B. 神经组织C. 肌肉组织D. 纤维组织E. 骨组织3. 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部位有A. 子宫颈黏膜B. 支气管黏膜C. ***壁黏膜D. 胃黏膜E. 膀胱黏膜4. 易引起液化性坏死的疾病有A. 肝阿米巴脓肿B. 乙型脑炎C. 化脓性脑膜炎D. 脑动脉栓塞E. 化脓性阑尾炎5. 可发生坏疽的器官或组织有A. 皮肤B. 阑尾C. 肾D. 子宫E. 胆囊6. 下列病灶中,哪些易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A. 死亡的寄生虫B. SBE的赘生物C. 脓肿D. 干酪样坏死灶E.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 可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的组织为A. 肌纤维B. 胶原纤维C. 神经纤维D. 血管壁E. 骨组织8. 下列哪些小体是细胞死亡的表现?A. Russell小体B. 凋亡小体C. Mallory小体D. 脂肪小体E. 嗜酸性小体9. 凋亡的病理特点有A. 细胞质膜不破裂B. 细胞不自溶C. 无炎反应D. 必有调亡小体形成E. 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吞噬、降解10. 关于心肌脂肪浸叙述,下列哪些项是正确的?A. 心包脏层脂肪组织明显增多B. 脂肪组织向心腔方向的肌层内伸入C. 心肌受压萎缩而致肌层变薄D. 严重者可引发猝死E. 属严重的心肌脂肪变性11. 下列哪些病灶,一般不发生机化?A. 表皮或黏膜糜烂B. 皮肤溃疡C. 脑软化D. 支气管上皮鳞状上皮化生E. 肝细胞点状坏死参考答案:(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C2.C3.D4.E5.C6.C7.B8.E9.D 10.C 11.C 12.B 13.B 14.E 15.B 16.B 17.B 18.B 19.B 20.D 21.E 22.D 23.C 24.E 25.E 26.C 27.E 28.C 29.C 30.D 31.E 32.E 33.E 34.A 35.E 36.B 37.C 38.D 39.C 40.C 41.C(二)X型题(多选题,每题可有一个至五个答案)1.E2.AD3.ABDE4.ABD5. ABDE6.ABDE7. BD8.BE9.ABCDE 10.ABCD 11.ACDE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名词解释解答)一、名词解释1. 糜烂(erosion)2. 溃疡(ulcer)3. 窦道(sinus)4. 瘘管(fistula)5. 空洞(cavity)6. 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7.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8. 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rcrosis)9. 转移性钙化(metastatic calcification) 10. 坏疽(gangrene) 11. 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 12. 病理性色素沉积(pathologic pigmentation) 13. 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 14.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15. 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16. 干酪样坏死(caseation) 17. 凋亡(apoptosis) 18. Mallory’s body 19. Russell’s body 20. 机化(organization) 21. 化生(metaplasia)四、问答题1.举例说明萎缩的原因和种类。
病理学复习重点完美版
绪论病理学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研究: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2.实验病理学研究:动物实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观察方法:大体观察、镜下观察等第一章、疾病概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生物学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 诱因是疾病发生条件之一危险因素当某些疾病的病因、条件还分不清楚时,可笼统的将促进该疾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1.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3.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关系疾病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脑死亡定义: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自主呼吸停止是其首要指征;指征: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3、瞳孔放大或固定;4、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视听、角膜、恶心反射等;5、脑电波消失;6、脑血管灌流停止;意义:1.脑死亡一旦确定,就意味着在法律上已经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以及家属的精神压力;2.脑死亡者的脑以外器官在一定时间内仍有血液供应,能提供最新鲜的器官移植材料,以挽救其他患者;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萎缩: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体积缩小可伴有细胞数量减少,也常继发间质增生而体积增大,即假性肥大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病理变化内容:病变1.亚致死性细胞损伤或变性 2.细胞死亡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是正常物质异常增多,称为变性;1.细胞水肿光镜下胞质可见细小红染颗粒,称为颗粒变性;肉眼:病变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较苍白,混浊无光泽;称为混浊肿胀镜下:实质细胞肿大,胞浆稀疏淡染、出现许多微细的颗粒,H-E染色呈淡红染;电镜:肉质网扩张、核蛋白体脱失、线粒体肿张、峭变短、变少甚至消失;2.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最易脂肪变;肉眼:肝体积肿大,包膜紧张、色淡黄,质地较软软,边缘纯,切面有油腻感;镜下:肝细胞有大小不等脂肪空泡,散在分布于胞浆中,严重时融合为一大空泡将核推向一侧,形如脂肪细胞HE;心肌脂肪变性肉眼:严重贫血时,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平行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间排列,状似虎斑虎斑心;镜下:脂滴位于心肌细胞核附近和线粒体分布区,较细小,呈串珠状排列;3.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肉眼:病变组织呈灰白色半透明,质地致密坚韧,弹性消失;镜下: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增粗、融合,细胞成分减少,形成均质的梁状或片状结构;血管壁玻璃样变性镜下:内皮下呈均匀一致,无结构,深红染物质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细动脉硬化细胞内玻璃样变镜下:肾—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圆形红染玻璃样小滴吞饮大量脂蛋白;肝—肝细胞胞浆内不规则条索状,团块状红染均质的玻璃样物质密集微丝;4.黏液样变性5.病理性钙化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坏疽:指继发腐败菌感染的较大范围组织坏死,以致坏死组织呈黑褐色;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好发部位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凋亡: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修复;再生:参与修复的细胞分裂增生的现象;人体细胞按再生能力分类1.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粘膜上皮、淋巴及造血组织、间皮细胞2.稳定细胞: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原始的间叶细胞、平滑肌细胞3.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心肌细胞肉芽组织定义: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结构:光镜1.新生毛细血管:损伤周围毛细血管以出芽方式增生形成2.成纤维细胞→血管外皮细胞、纤维细胞3.炎性细胞:中性、单核、淋巴、嗜酸性白细胞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凝血块和异物结局:转化为瘢痕组织;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分动、静脉充血两类;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原因:静脉受压、静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心力衰竭病理变化1.肉眼:淤血的器官体积增大,暗红色,代谢功能下降,局部温度下降;2.镜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显着扩张充血,充满红细胞后果: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淤血性硬化重要脏器淤血慢性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心衰细胞、肺褐色硬变慢性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槟榔肝、淤血性肝硬化心衰细胞: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吞噬了红细胞并将血红蛋白分解为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肺褐色硬变:长期淤血时,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网状纤维组织胶原化,使肺质地变硬;同时由于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组织呈棕褐色;,肝表面及切面可见淤血区红色、脂肪变性区黄色相间的条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血栓形成的过程和形态栓塞定义: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运行途径1.右心或体静脉的栓子,栓塞在肺动脉的主干或分支;2.左心和动脉系统的栓子,栓塞在体循环的动脉分支内;3.门静脉系统的栓子,栓塞在肝内;4.交叉性栓塞5.逆行性栓塞栓塞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其他类型血栓栓塞:脱落的血栓最为常见;肺动脉栓塞: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静脉;气体栓塞:由空气、氮气引起空气栓塞:空气通过静脉损伤、破裂处入血所致氮气栓塞:体外大气压力骤降,原溶于血中氮气迅速游离成小气泡所致,又称减压病;梗死定义:局部器官或组织因血流迅速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原因:血栓形成和栓塞最常见、血管受压闭塞、动脉持续性痉挛类型第四章、炎症炎症定义: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原因:生物性因子最常见、理化因子、异常免疫反应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各种变化和坏死;渗出液作用1.渗出液可以稀释毒素和有害物质,减轻毒素对组织的损伤;并为局部组织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2.渗出液中含有大量抗体、补体及溶菌物质,杀灭病原微生物;3.渗出的纤维素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微生物;白细胞渗出:炎症时血液中的各种白细胞渗出到血管外的现象,称为白细胞渗出;渗出的白细胞聚集于炎症局部组织间隙内,渗出的白细胞聚集于炎症局部组织间隙间,称为炎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应的重要形态特征;白细胞的渗出是一个主动、耗能、复杂的连续过程;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炎症介质:指炎症过程中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主要作用:1.扩张小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2.白细胞趋化作用 3.组织损伤 4.发热致痛;炎症类型: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变质性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为其代表性炎;渗出性炎分类1.浆液性炎2.纤维素性炎病变特点:a.假膜性炎如白喉、菌痢 b.绒毛心 c.大叶性肺炎假膜性炎:纤维素性炎发生在黏膜时,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其下的坏死粘膜组织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又称假膜;3.化脓性炎特征: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分类:a.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发生在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于皮肤、肌肉、阑尾;b.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脓腔形成,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常发于皮下和内脏;常可发展蔓延形成溃疡、窦道、瘘管;c.表面化脓和积脓4.出血性炎血管损害特别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5.卡他性炎增生性炎分类1.非特异性增生性炎2.特异性增生性炎:是指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并形成境界清楚地结节状病灶,又称为“肉芽肿性炎”或“炎性肉芽肿”;非肉芽组织其中朗汉斯细胞对结核性肉芽肿有诊断意义;炎症结局:1.痊愈 2.迁延为慢性 3.蔓延扩散局部蔓延、淋巴道播散、血道播散血道播散: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第五章、肿瘤肿瘤定义: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特点:异常增生、异常分化命名原则:表明肿瘤的组织来源和肿瘤的良性或恶性即生物学特性;1.良性肿瘤的命名瘤:来源组织名称+“瘤”2.恶性肿瘤的命名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来源组织名称+“癌”;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来源组织名称+“肉瘤”;癌肉瘤:肿瘤组织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3.特殊肿瘤命名了解组织结构1.实质:肿瘤细胞总称,根据肿瘤细胞实质的形态可识别肿瘤组织起源,进行肿瘤分类、命名和确定肿瘤良恶性;2.间质肿瘤的异型性表现:瘤细胞的多形性、核的多形性、细胞质的改变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良、浸润性生长恶、外生性生长良恶皆有肿瘤的扩散:直接蔓延、转移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肿瘤的扩散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发生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全身衰竭、皮肤干枯呈黄褐色;癌前病变:粘膜白斑,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结肠、直肠息肉状腺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肝硬化常见肿瘤举例第七章、水肿,又称为积水; 机制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2.机体内外液体减缓平衡失调:肾小球率过滤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增加第九章、缺氧定义:组织和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而导致其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类型1.低张性缺氧:由于氧进入血液不足,使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供应组织的氧减少而引起的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原因机制: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2.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质量改变,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Hb 释放氧障碍,引起的组织缺氧,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原因机制: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 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3.循环性缺氧:由于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为低动力性缺氧;原因机制: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4.组织性缺氧: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生物氧化障碍,使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引起缺氧;原因机制:组织中毒、细胞损伤、维生素缺乏特点N正常;↓降低;↑升高第十章、发热定义: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发热激活物:来自体外或体内,能刺激机体产生内生致热源EP的物质,统称为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1.外致热原:细菌及其产物、病毒、真菌、其他如疟原虫和回归热螺旋体2.体内产物:致热性类固醇、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炎因子、组织损伤和坏死产物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内生致热源细胞被激活,产生并释放的致热物质,称为内生致热源EP;内生致热原EP 来源:单核巨噬细胞类产生和释放EP 的主要细胞、肿瘤细胞、其他如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特别是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致热信号进入中枢的可能机制:通过下丘脑终板血管器;经血脑屏障直接进入;通过迷走神经;发热时相1.体温上升期寒战期特点: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上升 2.高温持续期特点:中心体温与上升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平衡 3.体温下降期特点:体温调定点回降,散热多于产热,体温下降,直至与回降的调定点相适应 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模式第十二章、休克 定义: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有害因子作用后出现的以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细胞和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紊乱及结构损害的一个全身性病理过程; 发热激活体温调定点下丘脑释放发热产热增单核细胞释放散热减体温上骨骼肌紧张、皮肤血管肾脏是休克时最早受损害的器官;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动脉粥样硬化定义: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病变特征为血中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导致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从而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泛指动脉壁增厚、硬化病失去弹性的一类疾病;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其他如雌激素、甲状腺素继发病变: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其次为右主干、左旋支或左主干、后降支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病变类型1.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量剧增导致的心脏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的以胸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2.心肌纤维化 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发生中~重度的狭窄,引起心肌长期缓慢的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细胞萎缩或肥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广泛多灶性的心肌纤维化;3.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严重持续性供血中断,引起一定范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续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含化药物不能使其缓解;透壁性心肌梗死最常见好发部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即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区域;4.冠状动脉性猝死三、高血压病定义: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独立性疾病,又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分为缓进型高血压和急进型高血压病.主要累及全身细小动脉,造成全身细小动脉硬化;缓进型高血压分期1.机能紊乱期病变: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伴有高级神经功能失调,血管无器质性改变表现:血压呈波动状态,血压升高时患者有头痛、头晕、失眠、情绪不稳定;2.动脉病变期a.细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细动脉管壁玻璃样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小;光镜下细动脉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HE染色呈无结构的均质状红染物质,管腔狭窄,甚至闭塞;b.小动脉硬化: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c.大动脉硬化表现:血压持久稳定升高,头痛、眩晕、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明显;3.内脏病变期:心脏病变、肾脏病变、脑病变脑出血、脑水肿、脑软化、视网膜病变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部位是基底节、内囊;四、风湿病定义:是一种与A其特征性病变时形成风湿性肉芽肿;病理变化1.变质渗出期2.3.纤维化期或愈合期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侵犯心瓣膜,二尖瓣最常见;风湿性心外膜炎或风湿性心包炎:常与风湿性心内膜炎和心肌炎同时发生,主要累及脏层心外膜,以渗出纤维素为主慢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等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变化1.早期在舒张期,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室受阻,左心房扩张、肥大;心尖区隆隆样杂音;2.左心房失代偿,左心房淤血,肺静脉回流受阻致肺淤血、水肿或漏出性出血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左心房衰竭表现3.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负荷加重,右心室代偿肥大,失代偿后,左心房及体循环静脉淤血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浆膜腔积液等右心衰竭表现4.狭窄严重时,左心室缩小,X线显示梨形心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室代偿性肥大;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五、心力衰竭原因:1.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病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2.心脏负荷过重a.压力负荷过重后负荷:左心室主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心室主见于肺动脉高压、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瓣狭窄b.容量负荷过重前负荷:主见于瓣膜关闭不全诱因:感染、心律失常、其他如甲亢、妊娠、分娩等发病机制:基本机制是心肌舒缩功能障碍2.心脏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常3.心脏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第十六章、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共同特点是肺实质和小支气管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定义:指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而引起的以右心室肥大、扩张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又称肺心病;可导致右心衰竭、全身淤血、腹水、发绀、肺性脑病等三、肺炎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及范围分类大叶性肺炎定义:;好发单侧肺下叶;病理变化1.充血水肿期2.红色肝样变期实变早期肉眼: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似肝,切面灰红光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内充满大量连接呈网状的纤维素和红细胞,一定量的中性白细胞,少量巨噬细胞;临床联系:紫绀等缺氧状态,痰液铁锈色,叩诊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X线检查可见以一肺段或肺叶大敌在片均匀致密的阴影;3.灰色肝样变期实变晚期肉眼:肺叶肿大,呈灰白色,切面干燥颗粒状,质实如肝光镜:肺组织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充满致密的纤维素及大量中性白细胞,纤维素通过肺泡孔连接更明显,红细胞溶解消失,渗出物中不易检出肺炎双球菌;临床联系:叩诊、听诊、X线检查同红色肝样变期,咳黄脓痰、无铁锈痰,缺氧、紫绀减轻;4.溶解消散期主要并发症:中毒性休克、肺脓肿及脓胸、败血症、肺肉质变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小儿、老人以及体弱多病或久病卧床者;光镜下间质性肺炎:包括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四、呼吸衰竭分型:根据血气特点分为低氧血症型I型和高碳酸血症型Ⅱ型呼吸衰竭;根据发病机理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呼吸衰竭;根据原发部位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衰竭;根据病程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后三者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1.肺通气功能障碍a.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2.弥漫障碍a.肺泡膜面积减少:见于肺实变、肺气肿、肺叶切除等b.肺泡膜厚度增加:见于肺水肿、肺透明膜形成、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等c.弥漫时间缩短3.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炎导致肺实变、肺纤维化和肺不张等引起的部分肺泡同期减少,但血流量不变甚至增加,使V/Q显着降低,导致该处静脉血未获充分氧合便掺入动脉血,称为功能性分流;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肺动脉分支栓塞、DIC、肺气肿、肺毛细血管床减少等,使患部肺泡血流量减少而失去换气功能或不能充分换气,V/Q显着增高,导致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被充分利用的死腔样通气;c.解剖分流增加:生理状态下,肺内存在部分静脉血经支气管静脉和极少的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入肺静脉的分流现象;解剖分流的静脉血为经氧合即掺入到动脉血中,故称真性分流;肺性脑病:由呼吸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病变特点是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前壁或后壁;十二指肠溃疡一般较胃溃疡为浅,直径多1CM以内;光镜下: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消化性溃疡病因:胃粘膜防御屏障功能的破坏使粘膜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溃疡;发病机制1.幽门螺旋菌的感染。
病理学复习重点
病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及损伤的修复一名词解释1萎缩: 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致器官或组织缩小。
2化生: 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已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如鳞状上皮化生。
3变性: 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内外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著增多。
4营养不良性钙化: 变性、坏死组织有钙盐沉积。
5凝固性坏死: 坏死组织结构可见,肉眼呈灰黄干燥质地坚硬,多见于肾、脾梗死。
6干酪样坏死: 坏死组织结构完全消失肉眼呈淡黄色松软似奶酪。
多见于结核。
8. 机化: 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块、异物等的过程称机化。
9. 凋亡: 基因调控的单个细胞或成团细胞的生理性死亡,细胞膜不破裂核固缩胞浆浓缩细胞不自溶形成凋亡小体。
10. 肉芽组织: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形似鲜嫩的肉芽.二问答题1. 简述坏死病变特点、分类及各类病变特点、结局病变特点: ①肉眼; ②光镜A、核固缩; B、核碎裂; C、核溶解分类①凝固性坏死特点②液化性坏死特点③坏疽特点④ 纤维素样坏死特点结局:①溶解、吸收; ②分离、排出; ③机化; ④包裹和钙化2. 细胞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怎样鉴别凋亡坏死①细胞固缩肿胀②核、染色质边集絮状或边集③细胞膜及细胞器完整溶解破坏④凋亡小体有无⑤周围反应炎症反应无有3. 简述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功能和结局。
病变特点1肉眼鲜红、颗粒状`、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2镜下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生长, 毛细血管间有较多成纤维细胞。
功能①抗感染保护创面; 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解释1心衰细胞: 左心衰竭时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2肺褐色硬化: 左心衰竭时可致慢性肺淤血红细胞可渗出至肺泡腔内并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巨噬细胞分解血红蛋白为含铁血黄素成为心衰细胞肉眼见为散在的褐色颗粒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纤维化肺质地变硬该种病变称为肺褐色硬化。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高温c. 病原菌d. 遗传因素*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真菌c. 线虫d. 原核生物**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粉状物c. 脓状物d. 颗粒状物**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四、判断对错*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一、名词解释1.脂肪变性:细胞浆内甘油三脂(中性脂肪)的蓄积。
2.营养不良性钙化:继发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内的钙化。
3.包裹:坏死灶如较大、或坏死物质难干溶解吸收,或不完全机化,最初是由肉芽组织包裹,以后则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
4.萎缩:是指已经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5.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见于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呈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似虎皮斑纹。
二、选择题1 老年人产生萎缩的器官主要有(B)A 心、肾B 脑、心C 肝、肺D 心、肺E 肾、脑2 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时,其脂滴的主要成分是(D)A 磷脂B 胆固醇C 脂褐素D 中性脂肪E 蛋白质3 发生液化坏死基本条件(D)A 含较多的可凝固蛋白B 组织凝血较严重С 有腐败菌感染D 产生蛋白酶较多E 组织较松软4 下列哪项不属于萎缩:(E)A 老年男性的睾丸B 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心脏C 脊髓灰质炎患儿的下肢肌肉D 成年女性的子宫E 心肌梗死后心室壁变薄5 实质器官中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脏C 脾脏D 肺脏E 肾脏三、是非判断题1 心衰细胞中出现色素颗粒是脂褐素。
(╳)2 心肌脂肪性引起“虎斑心”时,最易出现变化的部位是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
(√)3 血管壁玻璃样变时,形成病变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
(╳)4 胃粘膜上皮可发生肠上皮化生,但绝不可能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5 萎缩是适应性变化,去除原因后,都可恢复正常。
(╳)四、简答题2 试述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果答:1)形成原因:血管中逸出的cell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
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
2)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
3)临床意义:①局部沉着过多,提广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
病理学复习参考(1-6章)
病理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称为适应。
3、萎缩(atrophy):已发育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4、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5、增生(hyperplasia):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6、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7、虎斑心(tigroid heart):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位。
变性的心肌细胞呈现平行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机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似虎斑,故称虎斑心。
8、玻璃样变性(Hyalinization):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包括细胞内玻变,纤维结缔组织玻变和细动脉壁玻变。
9、坏死(necrosis):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0、凋亡(apoptosis):是活体内局部组织中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
11、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色,干燥,质实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
常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脏器。
12、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蛋白质少,或坏死组织本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的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已发生溶解液化,称液化性坏死13、坏疽(gangrene):局部组织较大面积坏死并伴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
14、肉芽组织:具有旺盛增生能力的幼稚的结缔组织,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一定量的炎性细胞构成。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2017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执业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7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复习笔记,欢迎大家阅读收藏。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加以调整的答应反应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细胞:体积缩小——萎缩体积增大——肥大数目增多——增生形态改变——化生一、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一)、原因与分类生理性:胸腺、女性生殖器官萎缩。
病理性:1、营养不良性萎缩。
2、压迫性萎缩。
3、失用性萎缩。
4、去神经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
(二)、病变肉眼:器官体积小、重量轻、颜色深、褐色萎缩。
镜下:细胞体积小、数量少、脂褐素颗粒。
二、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1、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左心肥大。
2、内分泌性肥大:如妊娠时子宫肥大。
三、增生组织、器官内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
生理性增生:代偿性:如红细胞增多。
激素性:如哺乳期乳腺。
病理性增生:代偿性:如损伤修复增生。
激素性:如乳腺增生症等。
四、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化生上皮组织胃粘膜上皮——肠上皮化生间叶组织:又称间充组织,动物胚胎时期的结缔组织。
由许多星状多突的细胞彼此连接成网。
注意:属适应性反应——上皮组织的可逆;间叶不可逆。
失去原有形态及功能。
只能在同源组织中进行。
化生的组织可能癌变。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的概念: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超过了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可引起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一、损伤的原因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变性:可逆性损伤玻璃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组织细胞的损伤病理性钙化细胞坏死细胞死亡:不可逆细胞凋亡(一)变性因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含量异常增多的现象。
《病理学第7版》概论复习资料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11级临床二大班
5.脂肪栓塞
答
:
8
神心浪子原创
9
神心浪子原创
答:(1)常见的变性类型有:细胞水肿(水样变性);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病理性色
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2) 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发病部位和镜下特点
类型
发病部位
镜下特点
细胞水肿
肝,肾,心器官的实质细胞 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
脂肪变性
肝,肾,心器官的实质细胞 细胞质内脂肪聚集为脂肪小
体,进而融合为脂滴
注: 1.根据栓子运行途径,分析下静脉内血栓性栓子可能的栓塞部位?
1.下腔 V—右心—肺 A—肺栓塞 2.交叉性栓塞:下腔 V—右心—房室隔缺损—左心主动脉—全身器官栓塞 3.逆行性栓塞:下腔 V—运行的栓子因胸腹压突然增高是栓子停而栓塞
2.分析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内附壁血栓形成的机制? 室壁瘤:由于心肌梗死,心室壁破坏,使心室壁局部膨出称为室壁瘤 机制:1 血流状态改变:涡流形成——血小板析出——粘附——释放反应——血小板凝集
2.krukenberg tumor:是由于胃癌(由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粘 液癌细胞浸润至胃浆膜表面时,经过种植性转移这种扩散方式,种 植于双侧卵巢形成的转移性粘液癌。
3.atypia:异型性;指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 不同程度差异,病理学上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部分肝细胞脂变肝细胞呈黄色,红黄相间花纹状排列犹如槟榔状,故称 为槟榔肝。
问答
1.简述血栓的类型,形成部位,及形态特点,血栓形成对机体的作用及危害?
答:(1)血栓的类型,形成部位,及形态特点:
类型
发病部位
特点
组成
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概论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一、名词解释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即肥大与增生并存。
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亦可见于间叶组织。
5.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及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而引起的细胞或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可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7. 再生(regeneration):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的修复。
如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性再生,否则为不完全再生。
8.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
肉眼上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9. 瘢痕(scar):是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表现为纤维细胞稀少,小血管减少消失。
肉眼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韧并缺乏弹性。
二、选择题【A型题】1、营养不良萎缩多累及全身多器官,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BA. 肌肉组织B.脂肪组织C. 肝、肾D. 脑E. 心肌2、属于病理性增生和肥大的是:AA. 妊娠期子宫肥大B. 哺乳期乳腺肥大C. 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D. 运动员肌肉肥大 E 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3、心肌细胞不会发生:DA.萎缩 B. 变性 C. 坏死 D. 增生 E. 肥大4、支气管上皮鳞化属于哪种改变?EA. 分化不良B. 异型增生C. 不完全再生D. 癌前病变E. 适应性改变5、肠上皮化生的概念是:DA. 原来无上皮的部位出现肠上皮B. 肠上皮转变为其它上皮C. 肠上皮转变为胃粘膜上皮D. 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上皮E. 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上皮8、脂肪心和虎斑心的区别在于:CA. 脂肪的质不同B. 脂肪的量不同C. 脂肪存在的部位不同D. 脂肪的质和量均不同E. 以上皆不是10、细胞水肿好发生于肝、心、肾,这是由于这些脏器:EA. 容易发生缺氧B. 容易发生中毒C. 容易发生感染D. 实质细胞富于溶酶体E. 实质细胞富于线粒体,代谢旺盛14、下列组织未见发生化生者为:CA. 结缔组织成分B.胃肠道C. 中枢神经系统D.胆道系统E. 泌尿道上皮15、脂肪坏死常见于:AA. 急性胰腺炎B. 糖尿病C. 肝脂肪变性D.脂性肾病E. 脂肪心18、细胞坏死主要表现在:D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器D. 细胞核E. 细胞连接19、与液化性坏死无关的是:EA. 脑组织坏死B. 化脓菌感染C. 乳房外伤性脂肪坏死D. 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脂肪坏死E. 肾梗死20、关于干性坏疽正确的是:DA. 实质脏器凝固性坏死后细菌感染B. 阑尾坏死伴腐败菌感染C. 肺组织坏死伴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D. 糖尿病所引起的肢端坏死E. 肢体动脉闭塞,静脉回流受阻21、急性肠扭转最可能引起:BA. 凝固性坏死B. 湿性坏疽C. 气性坏疽D. 脂肪坏死E. 以上都不是22、下列哪一项不是肉芽组织的特征?CA. 新生的毛细血管B. 新生的成纤维细胞C. 再生的上皮细胞D. 程度不等的炎症细胞E. 新生的内皮细胞25、关于肉芽组织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A. 是不完全修复的必由之路B. 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C. 常伴有炎性水肿,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D. 当它老化时血管和胶原均见增多E. 最后被大量的纤维细胞取代26、组织创伤由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称:CA. 化生B. 完全性再生C. 瘢痕修复D.不典型增生E. 异型增生27、良性高血压病可发生CA.脂肪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液化性坏死D.干酪样坏死 E.溶解坏死【B型题】28、再生过程中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属于B29、再生过程中的神经细胞属于C30、再生过程中的心肌细胞属于CA.稳定细胞 B.不稳定细胞 C.永久性细胞D.与疤痕修复后抗拉力较正常组织弱有关 E.与疤痕收缩有关【C型题】A.细胞间质物质沉积 B.细胞内物质沉积 C.两者均无 D.两者均有31.细胞水肿C32.玻璃样变性 D33.脂肪变性B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化生的病理学意义。
病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与疾病概论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病理学的研究范畴?()A。
病因 B.发病机制 C.病理变化D。
疾病的治疗E。
转归2.应用最广泛的病理学研究方法是:( )A。
尸体剖验 B.活检C。
动物实验 D.电镜 E.聚合酶链反应3.下列哪项不是病理学的研究方法:()A.活检B。
尸体剖验 C.动物实验 D.组织培养E。
B超检查4.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A.没有疾病B。
指体格健全C。
精神状态良好D。
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E。
没有疾病和病痛,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5.下述哪项属于病人的症状?()A。
心脏杂音B。
耳鸣 C.体温升高D。
扁桃体肿大E。
肝大6.下述哪项属于病人的体征?( )A.头痛B。
心脏杂音 C.头晕 D.恶心 E.腹痛7.疾病发生不可缺少的因素是?()A. 疾病的条件B。
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危险因素D.疾病的诱因E.疾病的外因8.疾病发生最常见的原因是?( )A。
生物性因素 B.理化性因素 C.免疫性因素 D.营养因素E.精神、心理、社会因素9.致病性的生物性因素不包括:()A。
寄生虫B。
细菌C。
一氧化碳 D.立克次体 E.病毒10.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 )A.植物状态B。
濒死状态 C.脑死亡D。
生物学死亡E。
临床死亡11.下列哪项是临床死亡期的特点?( )A.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B.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或活动终止C.机体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D.机体已不能复苏E.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二)多项选择1.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
活体组织检查B。
尸体剖验C。
细胞学检查 D.动物实验E。
肝功能检查2.下列判断脑死亡的依据是?()A.自主呼吸停止B.不可逆性深昏迷C。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D.瞳孔散大、固定E。
脑电波消失和脑血液循环停止3.关于完全康复正确的是?()A.病因消除,症状消失B。
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C.机体自稳调节恢复正常D。
临床医学1.2班病理复习题
病理学试题第一章绪论与疾病概论(一)单选题1、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活体组织检查B、尸体解剖检查C、细胞学检查D、动物实验2、疾病从一般症状开始到出现典型症状前的阶段为A、潜伏期B、前驱期C、症状明显期D、转归期3、疾病原因中最常见的是A、理化因素B、遗传因素C、生物性因素D、社会因素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单选题4、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A、细胞核的变化B、细胞浆的变化C、细胞膜的变化D、细胞器的变化5、不属于一期愈合的特点为A、瘢痕较大B、组织缺损小C、无感染和异物D、愈合快6、最常发生脂肪变性的脏器是A、心B、肝C、肾D、脑7、易发生于干性坏疽器官是A、肺B、四肢C、心肌D、肠道8、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的体积缩小称A、脂肪变性B、水样变性C、萎缩D、坏死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单选题9、槟榔肝是下列哪种的病变特点A、肝脂肪变性B、肝慢性淤血C、肝慢性炎症D、肝癌10、最常见的栓塞是A、血栓栓塞B、脂肪栓塞C、空气栓塞D、羊水栓塞11、易发生出血性性梗死的脏器是A、心B、肺C、脾D、肾12、左心衰竭发生淤血的器官是A、肺B、肝C、脾D、肾13、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和器官是:A肌肉组织B脂肪组织C肝、肾D脑14、关于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下列错误的是A、器官体积大B、颜色苍白C、浑浊无光泽D、切面油腻感15、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称为A、肥大B、增生C、萎缩D、化生16、下列不是细胞坏死的标志是A、核固缩B、核碎裂C、核分裂D、核溶解17、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巨大肿瘤摘除术后病人突然发生昏厥,可能由于:A减压后充血B动脉性出血C侧枝性出血D静脉性淤血18、最常发生栓塞的部位是:A肺B脑C下肢D肾19、促进血栓形成的三种主要因素是:A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流加快和内皮损伤B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加快和内皮损伤C内皮损伤,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流减慢D纤维蛋白分解,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和粥样硬化20、肺淤血的原因是A、左心衰竭B、右心衰竭C、肺心病D、肺动脉栓21、来自下肢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最常栓塞在A、肺B、脑C、肾D、肝22、下列器官容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是A、肺B、肾C、肠D、肝23、下列哪项不是血栓形成的条件A、心血管内膜损伤B、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C、血小板减少D、血液凝固性增高第四章炎症单选题24、引起炎症原因中最常见的是:A机械性损伤B物理性损伤C化学性损伤D生物因子25、肺炎双球菌感染常表现为:A脓性卡他B蜂窝织炎C脓肿D纤维素性炎26、急性化脓性炎症时,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巨噬细胞27、慢性炎症时,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28、下列哪种炎症不属于化脓性炎A、脓肿B、蜂窝织炎C、肉芽肿性炎D、疖痈29、下列不是癌前病变的是A慢性萎缩性胃炎B纤维囊性乳腺病C慢性菌痢伴息肉形成D宫颈白斑30、炎症病理过程的本质是A、以渗出为主B、以变质为主C、以防御为主D、以增生为主31、急性化脓性炎症的早期,炎症部位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A嗜酸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C、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32、深部脓肿形成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是A、溃疡B、糜烂C、窦道D、瘘管33、炎症的局部表现有A、红B、肿C、热D、以上均有34、引起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葡萄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链球菌D、大肠杆菌35.纤维素性炎又成为A.浆液性炎B.假膜性炎C. 出血性炎D.化脓性炎第五章肿瘤单选题36、癌前病变是指A、细胞生长活跃增生明显B、癌性增生性病变C、有癌变可能的良性肿瘤D、有癌变可能的良性病变37、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A、原位癌B、乳头状溜C、肉瘤D、癌38、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A、生长速度B、生长方式C、有无转移、复发D、肿瘤的组织结构39、癌与肉瘤的主要区别依据是A、发病年龄不同B、转移方式不同C、组织学特点不D、组织来源不同40、下列哪些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征A、浸润性生长B、生长速度快C、可发性转移D、细胞分化成度高41、肿瘤的实质指的是A、淋巴管B、肿瘤细胞C、结缔组织D、血管42、下述哪一项不属于良性肿瘤的特征A、生长速度慢B、浸润性生长C、有包膜D、很少复发43、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越低A、恶性程度越低B、恶性程度越高C、转移越晚D、预后越好44、我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A、乳腺癌B、子宫颈癌C、食管癌D、子宫体癌45、癌与肉瘤的主要区别依据是A、发病年龄不同B、转移方式不同C、发病率高低不同D、组织来源不同第六章各系统疾病单选题46、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发生于A、大,中等动脉B、小动脉C、细动脉D、微动脉47、心机梗死的好发部位多见于A、左心室前壁B、左心室后壁C、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D、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壁大48、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是A、细动脉玻璃样变B、中层动脉硬化C、大动脉粥样硬化D、微动脉粥样硬化49、关于大叶性肺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B、造成整个肺大叶破坏C、属纤维素性炎D、咯铁锈色痰E、可并发休克50、患者出现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时、最有可能的是A、小叶性肺炎B、大叶性肺炎C、肺癌D、肺结核51、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A、脾大B、腹水C、肝掌D、消化不良52、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性质是A、化脓性炎B、出血性炎C、变质性炎D、增生性炎53、乳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A、外上象限B、外下象限C、内上象限D、内下象限54、下列哪项不符合葡萄胎A、绒毛间质水肿、血管消失B、子宫体积比正常妊娠月份大C、无胎动及胎心音D、绒毛摸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55、绒毛摸癌最常转移的器官是A、脑B、肝C、肺D、骨56、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病,其共同主要标志是A、多饮,多食,多尿B、消瘦C、乏力D、高血糖57、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炎综合症的表现A、血尿B、高度蛋白尿C、管型尿D、水肿58、大红肾是指A、休克肾B、肾脂肪变性C、肾浊肿D、急性肾小球肾炎59、心肌梗死是A、出血性梗死B、贫血性梗死C、以上都是D、以上都不是6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最常见于A、左前降支B、右主干C、左主干D、左旋支61、高血压病脑出血好发于A、基底节B、内囊C、大脑白质D、基底节,内囊62、风湿病的发生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B、病毒感染C、葡萄球菌感染D、绿脓杆菌63、风湿病侵犯最严重的器官是A、关节B、皮肤C、心脏D、血管64、我国肝硬化的原因是A、病毒性肝炎B、慢性酒精中毒C、毒物中毒D、营养缺乏65、引起慢性支气炎主要的临床症状是()A、喘息B、咳嗽、咳痰C、胸痛D、咯血E、胸闷66、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因不包括()A、物理因素B、化学因素C、生物因素D、过敏因素E、遗传因素67、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肺脓肿及脓胸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 支气管扩张D、肺源性心脏病E、肺炎68、慢性肺源性心脏疾病病变的主要表现为()A、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张肥大B、右心肥大,重量增加C、肺毛细血管床减少D、肺组织纤维化E、胸膜腔纤维化68、大叶性肺炎的炎症性质是()A、渗出性炎B、纤维素性炎C、化脓性炎D、出血性炎D、肺肉变质70、小叶性肺炎的炎症性质是()A、急性卡他性炎B、变质性炎C、化脓性炎D、纤维蛋白性炎E、增生性炎71、大叶性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肺肉质变B、中毒性休克C、肺脓肿及脓胸D、败血症E、化脓性胸膜炎72、患者,男性,27岁,突然发热、胸痛。
病理学复习总结重点资料
绪论1 病理学(pathology)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病理学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ABC(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 实验病理学(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的培养)3病理学的发展?肉眼观察病变的大体器官——解剖病理学;借助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超微结构病理学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因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利于存活的生物学状态,称为适应(adaptation)。
细胞和组织遭受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时,发生结构(形态)上的退行性变化,称为损伤(injury)。
1.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
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种。
1)生理性萎缩:胸腺青春期萎缩和生殖系统卵巢、子宫及睾丸更年期后萎缩。
2)病理性萎缩a)营养不良性萎缩蛋白质摄入不足、消耗过多和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如慢性消耗性萎缩及恶性肿瘤患者晚期、营养不良性肌肉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后的脑萎缩。
先从脂肪、肌肉开始萎缩,最后累及新、脑等重要器官。
b)压迫性萎缩组织与器官长期受压所致,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c)失用性萎缩器官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低下所致,如长期不活动引起肌肉萎缩d)去神经性萎缩e)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功能下降引起靶器官细胞萎缩,如下丘脑-腺垂体坏死,导致肾上、甲状腺、性腺等器官的萎缩2.肥大hypertrophy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
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肥大的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常有相应的增强,具有代偿意义。
3.增生hyperplasia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病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用、损伤与修复一、单项选择1、细胞水肿好发生于肝、心、肾,这是由于这些脏器【】 A.容易发生中毒 B. 容易发生感染C.实质细胞富于溶酶体 D. 实质细胞富于线粒体,代谢旺盛2、下列不属于病理性增生情况的是【】A. 妊娠期妇女乳腺上皮增生B.瘢痕疙瘩C.炎性息肉D.肾曲管上皮细胞受毒性损伤后的增生3、下列哪一项不是坏死的结局【】A.溶解吸收 B.再通 C.纤维包裹 D.机化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A.高血压病导致的左心室心肌肥大 B.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出现肠上皮化生C.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乳腺增生症 D.肝淤血时部分肝细胞出现脂滴空泡5、小儿麻痹症的病变肢体属于【】A.内分泌性萎缩 B.失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去神经性萎缩6、下列哪一项不是适应性反应【】A.变性 C.化生 D.增生 E.肥大7、下列哪一种细胞属于稳定细胞【】A.神经细胞 B.骨细胞 C.间皮细胞 D.表皮细胞8、关于凋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其过程受基因调控 B.伴急性炎症反应C.常发生于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片细胞 D.死亡细胞皱缩,质膜不破裂9、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发生【】 A.坏疽 B.液化C.梗死 D.栓塞10、引起脑萎缩的常见原因是【】 A.颈内动脉分支栓塞 B.乙型脑炎C.脑动脉粥样硬化 D.颅内压升高11、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是【】A.线粒体肿胀 B.胞内脂肪增多C.核碎裂 D.胞浆嗜酸性增强12、肝细胞脂肪变性所形成的肝细胞内空泡的主要成分是【】A.类脂 B.脂蛋白C.脂褐素 D.中性脂肪13、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A. 肺、脾、肾B. 心、肝、肾C. 肺、脾、心D. 心、肝、脾14、镜下哪种变化是细胞坏死的标志【】A.胞浆B.细胞膜C.细胞核D.核仁15、气性坏疽常发生于【】A. 四肢末端B. 肺C. 深部创伤处D. 子宫16、下列哪项与液化性坏死无关【】A. 脑组织坏死B. 乳房的外伤性脂肪坏死C. 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脂肪坏死D. 肾梗死17、组成肉芽组织主要有【】A. 纤维组织B. 炎症细胞C. 成纤维细胞D. 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二、多项选择1.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A.核固缩 B.核溶解 C.核分裂 D.核碎裂 E.核融合2.下列细胞中属于稳定细胞的是【】A.骨髓造血细胞 B.肝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骨细胞 E.神经细胞3.肉芽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有【】A.成纤维细胞 B.炎性细胞 C.新生的毛细血管D.上皮细胞 E.多核巨细胞4、肉芽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 A.炎症细胞逐渐减少 B.成纤维细胞和血管逐渐增加C.水肿逐渐减轻 D.胶原纤维逐渐增加E.颜色逐渐由苍白变红5、容易发生鳞化的组织有【】 A.肾小管上皮 B.胆囊上皮C.支气管上皮 D.子宫颈管上皮E.血管内皮6、不稳定细胞包括【】A.表皮细胞 B.呼吸道和消化道被覆细胞C.生殖器官被覆细胞 D.淋巴造血细胞E.肝细胞7、下列属于永久性细胞的是【】A.神经细胞 B.骨骼肌细胞C.心肌细胞 D.平滑肌细胞E.神经纤维三、填空题1、细胞坏死时核的变化有核固缩、__________、。
本科病理学复习题
本科病理学复习题第⼀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名词解释1、病理学(pathology)2、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的刺激作⽤⽽产⽣的⾮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3、萎缩(atrophy) 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可以伴发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4、化⽣(metaplasia)5、变性(degeneration)6、细胞⽔肿(cellular swelling)7、脂肪变(fatty change)8、坏死(necrosis)9、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10、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11、⼲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12、坏疽(gangrene)13、机化(organization)14、糜烂与溃疡(erosion and ulcer)15、窦道与瘘管(sinus and fistula)16、空洞(cavity)17、凋亡(apoptosis)(⼆)、是⾮题1、凋亡发⽣后可以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和修复再⽣。
2、⾎栓内的钙化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
3、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开⼝于⽪肤黏膜表⾯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瘘管。
4、器官病理学的概念是由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于1761年提出的。
5、⼈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法包括⼫检、活检、细胞学检查和组织与细胞的培养。
6、肾结⽯引起肾盂积⽔、肾脏体积增⼤称为肾脏肥⼤。
(三)、填空题1、⼈体病理学的研究⽅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病理学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起着⼗分重要的桥梁作⽤。
3、许多疾病的最后诊断有赖于________________诊断。
4、活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术⽅法从患者活体获取________________进⾏病理检查。
第九版病理学总结复习重点
总论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名词:1.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2.萎缩Atrophy: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4.Hyperplasia: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5.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6.虎斑心:心肌的脂肪变性,脂肪变性的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
7.坏死necrosis:是以酶融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另外注意一下: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坏疽gangrene;窦道、瘘管概念上的差别。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萎缩病理性萎缩分为5种:营养不良性(饥饿、慢性病、恶性肿瘤、恶质病)、压迫性(肿瘤、结石压迫)、失用性(骨折长期固定)、去神经性(麻风)、内分泌性(垂体损害、甲低)未曾发育or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
间质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增生可造成假性肥大。
2.肥大特点:高血压心脏病左心肥大、残存肾单位代偿性肥大3.增生弥漫性或结节性过度失控可演变为肿瘤。
4.化生鳞化(慢性宫颈炎、支气管黏膜、膀胱结石)、肠(慢性胃炎)(掌握)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原因和机制了解一下就行了,不必细究。
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可逆性损伤/变性:1.细胞水肿/水变性:(细胞损伤中最早最轻的改变)(掌握)病因:mt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胞内Na和水过多积聚。
即凡是能引起细胞内液体和离子稳态变化的损伤均可致。
多发于肝、肾大体: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包膜外翻,色泽淡呈水煮样。
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淡染,出现细颗粒状物,极期呈气球样。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供大专临床医学(全科除外)和影像专业用》二、病理生理学部分第一章疾病概论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EA.机体正常形态和功能的科学B.疾病治疗的科学C.疾病预防的科学D.疾病诊断的科学E.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2.疾病的概念是DA.机体的疼痛或不适B.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不正常C.机体某一器官功能不正常D.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3.维生素D缺乏可致AA.佝偻病B.坏血病C.溃疡病D.夜盲症E.脚气病4、脑死亡的概念是指EA.脑细胞的死亡B.大脑皮质功能活动丧失C.大脑思维、语言宪定向能力丧失D.脑干呼吸中枢功能障碍E.全脑功能完全的不可逆的丧失5.死亡概念是指EA.心跳.呼吸停止B.机体代谢停止C.全身细胞死亡D.反射消失E.个体生命活动的永久终止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下列哪项在高渗脱水时变化最显CA.血浆B.组织间液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E.淋巴液2.低渗性脱水,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A.早期即有尿少B.细胞外液量减少C.末梢循环衰竭出现较早D.细胞水肿E.渗秀压低于280毫渗量/升3.下列那种情况属于低渗性脱水DA.主要是细胞内脱水B.口渴明显C.失水大于失钠D.囟门.眼窝凹陷,外周循环衰竭较早出现E.早期尿量减少4.低钾血症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AA.四肢肌肉疲乏无力B.呼吸肌麻痹C.麻痹性肠梗阻D.心律失常E.嗜睡或昏迷5.高钾血症对下列哪一种器官的危害最大EA.脑B.肝C.肾脏D.肺E.心脏6.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CA.酸中毒B.氮质血症 C .循环衰竭D.脑出血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7.低钾血症时可出现CA.正常性酸性尿B.正常性碱性尿C.反常性酸性尿D.反常性碱性尿E.中性尿8.过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钾的机制是CA.醛固酮分泌过多,促进肾排钾增多B.肾小管远端流速增多,使肾重吸收钾减少C.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D.钾摄入不足E.腹泻导致失钾过多9.下列哪种因素不可能引起水肿D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B.组织液胶体渗透压↑C.钠水潴D.血浆胶体渗透压↓E.淋巴回流↑10.皮下水肿组织的肉眼表现为CA.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质地变硬B.重量增加.颜色鲜红.弹性增加C.皮肤肿胀.弹性降低.加压后出现凹陷D.加压后有凹陷,压力解除立即恢复E.以上都不对11.某患者在肿瘤切除手术后,局部出现水肿最可能由于CA.局部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高B.失血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局部淋巴切除致淋巴回流障碍D.静脉淤血引起毛细血管内压增高E.局部组织产生炎症性水肿12.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水肿是DA.心性水肿B.肾性水肿C.肺水肿D.肝性水肿E.脑水肿13.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是AA.血浆清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凝血酶原E.免疫球蛋14.有关水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A.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B.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限性水肿C.体腔有液体积聚称积液D.也可分为皮下水肿.肺水肿. 脑水肿等E.不是病理过程,而是疾病15.水肿时产生水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E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C.淋巴回流障碍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16.某患者术后禁食三天,仅从静脉输入大量的5%的葡萄糖液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最容易发生BA.高血钾B.低血钾C.高血钠D.低血钠E.低血钙第三章缺氧1.低张力性缺氧时,下列哪项指标不降低DA.PaO2B.PvO2C.静脉血氧含量D.氧容量E.动脉血氧含量2.循环性缺氧的原因是BA.血红蛋白携带氧减少B.动脉阻塞和静脉回流受阻C.骨髓制造红细胞功能减弱D.组织细胞耗氧量增加E.高铁血红蛋白形成3.下列哪各器官或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低AA.脑B.肾C.肝D.肺E.骨骼肌4.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可导致DA.血液性缺氧B.低血流性缺氧C.组织性缺氧D.乏氧性缺氧E.以上都不是5. 引起肠源性紫绀的原因是BA.一氧化碳中毒B.亚硝酸盐中毒C. 氰化物中毒D. 硫化物中毒E. 贫血第八章休克1.目前认为休克的本质是AA.微循环障碍B.血压下降C.血管运动中枢麻痹D.神经调节障碍E.局部体液因子分泌亢进2.判断休克患者微循环灌流状况最好指标是AA.血压B.尿量C.呼吸D.脉搏E.神志3.某休克患者在大量补液后血压已回升,但尿量仍很少,提示有DA.心功能不全B.肺功能不全C.脑水肿D.急性肾功能不全E.慢性肾功能不全4.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D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多灌多流、灌多于流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E.多灌少流、灌多于流5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因子是AA.儿茶酚胺B.血栓素A2C.血管紧张素ⅡD.内皮素E.心肌抑制因子6.微循环学说认为各型休克引起C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基本机制是AA.微循环缺血B.微循环淤血C.交感神经兴奋D.血压下降E. 组织缺血缺氧7.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DA.微动脉收缩B.微静脉收缩C.后微静脉收缩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E.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8.发生MODS时,机体最早受累的器官是AA.肺脏B.肝脏C.肾脏D.心脏E.脾脏第九章DIC1. 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E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C.纤溶过程增加D.溶血性贫血E.凝血功能失常2.DIC最突出的表现是EA.休克B.器官功能障碍C.贫血D.呼吸困难E.出血3.下列哪项不是DIC时发生休克的机制CA.回心血量减少B.血管床容量增加C.儿茶酚胺增多D.出血E.FDP形成4.代偿型DIC主要见于CA.急性DICB.慢性DICC.轻度DICD.局部DICE.恢复期DIC5.宫内死胎DIC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A.组织因子释放入血B.促凝物质入血C.血小扳及凝血因子增多D.异常颗粒入血E.纤溶活性物质增多6.在DIC的诊断中,关于D-二聚体的表述,哪一条是错误的CA.DIC诊断的重要指标B.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C.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D.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增高,但D-二聚体并不增高E.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7.下列哪项是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指标CA.纤维蛋白原B.D-二聚体C.FDPD.组织因子E.凝血酶第十一章心血管疾病(第八节心功能不全)1.右心衰竭时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变化EA.肝脾淤血B. 颈V怒张C.胃肠道淤血D.下肢水肿E.肺淤血水肿2.向心性肥大的主要发生机制是DA.寇状动脉管流量增加B.心率加快C.心收缩力加强D.收缩期室壁张力增加E.心输出量增加3.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其共同特征是EA.心负荷过重B.心室充盈不足C.心腔紧张源性扩张D.心肌结构破坏E.心输出量减少4.左心衰时临床上最突出的表现是CA.咳泡沫痰B.反复咯血C.呼吸困难D.肝脾肿大E.下肢水肿5.心力衰竭最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CA.肺动脉循环充血B.动脉血压下降C.心输出量降低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E.体循环静脉淤血6.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大EA.甲亢B.严重贫血C.心肌炎D.心肌梗塞E.高血压病7.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衰不属于低输出性心衰DA.冠心病B.心肌炎C.二尖瓣狭窄D.甲亢E.主动脉瓣狭窄8.下列哪项与心衰时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有关DA.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B.心肌细胞凋亡、坏死C.胞外钙内流障碍D.钙离子复位延缓E.肌浆网Ca2+释放量下降9.下列哪项不是导致心衰的诱因AA.发热B.情绪激动C.劳累D.心律失常E.妊娠和分娩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第六节呼吸功能不全)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B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障碍C.二氧化碳排出↑D.血液运输氧障碍E.以上都不是2.限制性通气不足主要见于EA.肺泡膜厚度增加B.肺泡膜厚度减少C.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D.气管狭窄和阻塞E.肺顺应性降低3.下述哪项不是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DA.呼吸中枢抑制B.静脉血掺杂C.气道阻力增加D.肺顺应性增高E.胸腔积液4.下述哪项可以造成阻塞性通气障碍DA.肺水肿B.肺不张C.肺实变D.支气管哮喘E.肺叶切除5.呼吸衰竭时发生肾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是BA.缺氧直接损伤肾功能B.缺氧引起肾血管收缩C.并发心力衰竭D.并发休克E.并发DIC6.当动脉血氧分压低于下列哪项时,呼吸受到抑制AA.30mmHgB.40mmHgC.50mmHgD.60mmHgE.100mmHg7.呼吸衰竭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最重要机制是 BA.缺氧直接损伤肾脏功能B.反射性肾血管收缩C.并发心功能不全D.并发DICE.并发休克8.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生机制是CA.用力呼气使胸内压升高,影响心脏舒张功能B.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使心脏外负压增加,影响心脏收缩功能C.缺氧、酸中毒导致肺小动脉收缩D.血液黏度增加E.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坏第十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九节肝性脑病)1.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主要机制是C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干扰大脑能量代谢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激动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2.血氨主要来源是AA.肠道B.脑C.肝D.肌肉E. 肾脏3.肝性脑病的概念,哪项是正确的EA.是指肝衰并发脑水肿B.是指肾衰并发脑水肿C.是指心衰并发脑水肿D.是指肝衰所致的昏迷E.是指肝衰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4.肝性脑病时,假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是BA.大脑皮质B.脑干网状结构C.小脑皮质D.基底节E.大脑边缘系统5.内源性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于CA.肝硬化引起B.门-体静静化流引起C.肝细胞广泛坏死引起D.寄生虫病引E.胆道疾病引起6.肝性脑病病人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不包括BA.抑制多巴胺的生成B.合成抑制性神经递质C.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生成D.生成假性神经递质E.抑制兴奋性的神经递质生成7.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DA.胃肠内含氮物质增多B.糖类摄入增多C.脂肪摄入增多D.上消化道大出血E.肠道内细菌活动增多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五节肾功能不全)1.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发生机制是BA.肾血流量增加B.肾血流量减少C.急性肾小管坏死D.肾间质损伤E.肾小管不完全阻塞2.慢性肾衰竭晚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引起EA.肌肉痉挛B.骨钙增加C.心律失常D.血钙降低E.骨质脱钙3.肾功能衰竭的晚期,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是BA.氮质血症B.尿毒症C.肾性高血压D.贫血和出血倾向E.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A.慢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肾盂肾炎C.原发性固缩肾D.肾结石E.肾肿瘤5.尿毒症时,心包炎属于BA.浆液性炎B.纤维素性炎C.化脓性炎D.出血性炎E.卡他性炎6.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下列哪种情况下对生命的威胁最大BA.代谢性酸中毒B.高钾血症C.水中毒D.氮质血症E.血尿7.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最能反映肾功能的指标是EA.血浆尿素氮B.血浆尿酸氮C.血浆肌酐D.高血钾程度E.内生肌酐清除率8.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EA.代谢性酸中毒B.水中毒C.氮质血症D.高镁血症E.高钾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首先出现脂肪、肌肉萎缩)(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6)缺血性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3、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妇女子宫增大4、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肌肥厚—向心性肥大三、增生(hyperplasia)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乳腺的增生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常常同时发生,并且可因同一机制而触发。
例如,妊娠期子宫既有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又有单个平滑肌的肥大。
对于不能分裂的细胞(如心肌细胞),则只会出现肥大而不能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是由于组织内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的结果,通过改变类型来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化生→非典型增生→癌变1、上皮性:胃粘膜腺上皮→肠上皮化生小肠或者大肠型粘膜特征,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柱状上皮(气管、宫颈、胆囊)→鳞状上皮化生气管、支气管粘膜2、间叶性: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骨骼肌→骨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和发生机制缺氧、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和药物、感染性因子、免疫反应、遗传因素、营养不均衡一、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细胞内水分和Na+的增多,使细胞肿胀,也叫水样变性、疏松水肿。
原因:缺氧、感染、中毒机理:细胞能量供应不足,钠泵受损;细胞膜机械性损伤肉眼:器官体积肿大,颜色苍白。
常见于心、肝、肾的实质细胞镜下:细胞肿大、胞浆透明依病变轻重,分别呈颗粒变性,疏松样变,气球样变。
电镜: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实质细胞内脂肪的异常储蓄称脂肪变性或脂肪变(一)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中出现脂滴。
(二)好发部位:肝细胞、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
一、肝脂肪变性镜下:肝细胞内大小不等的透明圆形空泡二、心肌脂肪变性镜下:虎斑心影响:功能下降、坏死、结缔组织增生★★3、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又称透明变性。
(1)细胞内玻璃样变:浆细胞中的Russell小体(见于慢性炎症时的浆细胞内病毒包含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内Mallory小体(中间丝的聚集)、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玻璃样小滴(见于肾小球肾炎);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中出现嗜酸性小体。
(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增宽融合,呈均质红染。
见于陈旧瘢痕、浆膜炎(3)细动脉玻璃样变:管壁增厚,有红染蛋白性物质沉积,管腔狭窄。
见于高血压病的肾脏、脾脏的血管。
颗粒性固缩肾4、淀粉样变:组织间质中有淀粉样物质(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积。
淀粉样蛋白成分来自免疫球蛋白、降钙素前体蛋白和血清淀粉样P物质。
可见于骨髓瘤、甲状腺髓样癌和结核病、老年人的慢性炎症。
5、粘液样变性:组织间质中类粘液物质增多。
镜下:疏松间质,其中可见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粘液基质中。
甲低时可出现。
★6、病理性色素沉着:指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其中包括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及胆红素等。
含铁血黄素:生理上,肝、脾内可有少量的沉积,病理上出现心力衰竭细胞(肺瘀血时);细胞萎缩时,可出现脂褐素;不过正常情况下,附睾管上皮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胞质内可含有少量脂褐素。
★7、病理性钙化:指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中有固体钙盐的沉积,包括转移性钙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
营养不良性钙化多见。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等。
镜下:蓝色颗粒状或片块状。
营养不良性钙化见于结核病、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主动脉瓣病变及瘢痕组织;转移性钙化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摄入过多,肾衰及某些骨肿瘤,常发生在血管及肾、肺和胃的间质组织。
(二)坏死(necrosis):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
1、基本病变:细胞核: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细胞浆:红染、进而解体。
细胞间质:崩解2、类型:(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发生凝固,常保持轮廓残影。
好发部位:心肌、肝、脾、肾。
病理变化:肉眼:组织干燥,灰白色。
镜下: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保存(早期)。
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发生在结核病灶,坏死组织呈灰黄色,细腻。
镜下坏死彻底,不见组织轮廓。
)(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
好发部位:脑(乙型脑炎)、脊髓;胰腺(急性胰腺炎);化脓菌感染、阿米巴感染、脂肪坏死。
病理变化:坏死组织分解液化。
特殊类型:脂肪坏死(分为创伤性、酶解性,分别好发于乳腺、胰腺)。
(3)坏疽(gangrene):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所形成的特殊形态改变。
干性坏疽:好发于四肢末端,坏死组织干燥,边界清楚;一般无淤血;感染较轻,全身中毒症状轻湿性坏疽:好发于肠管、胆囊、子宫、肺,坏死组织湿润、肿胀,边界欠清;局部有淤血,腐败菌感染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气性坏疽:常继发于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由产气荚膜杆菌引起,坏死组织内含气泡呈蜂窝状。
(4)纤维素性坏死(fibrinoid necrosis):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似红染的纤维素。
好发部位:结缔组织和血管壁。
疾病举例:急进性高血压、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胃溃疡等。
3、结局(1)局部炎症反应:由细胞坏死诱发。
(2)溶解吸收:坏死组织溶解后常由淋巴管、血管吸收或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3)分离排除形成缺损:表现为糜烂、溃疡、空洞、瘘管、窦道。
(4)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
(5)包裹、钙化:前者指纤维组织包绕在坏死组织周围,后者指坏死组织中钙盐的沉积。
(三)凋亡(apoptosis):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在基因调控下的程序性死亡。
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形态:1、细胞收缩:体积变小,胞浆致密,强嗜酸性,细胞器紧密地聚2、染色质的浓缩:染色质在核膜下边集,核崩解3、凋亡小体的形成4、凋亡细胞举例: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内的嗜酸性小体即是肝细胞凋亡的体现。
另外。
凋亡和凝固性坏死在细胞死亡的机制和形态学表现上也有一定的重叠之处,如高浓度自由基诱导细胞坏死,低浓度自由基则诱导细胞凋亡;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染色质的边集既是细胞坏死的表现,也见于凋亡过程。
第一章损伤的修复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再生和纤维性修复再生和纤维性修复再生和纤维性修复再生和纤维性修复一、再生(regeneration):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一)再生的类型1、完全再生:指再生细胞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再生:经纤维组织发生的再生,又称瘢痕修复。
(二)组织的再生能力1、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大多数这些组织中,再生是由可向多个方向分化的干细胞来完成的。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
受到刺激时,细胞进入G2期。
如肝(肝切除、病毒性肝炎后肝组织的再生)、胰、涎腺、内分泌腺等。
还包括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1、上皮组织的再生:(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其再生情况以损伤状态而异。
腺上皮缺损腺体基底膜未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完全破坏时则难以再生。
2、纤维组织的再生: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在刺激作用下分裂、增生。
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起始于软骨膜增生,骨组织再生能力强,可完全修复。
4、血管的再生:(1)毛细血管的再生:生芽方式。
(2)大血管修复:大血管离断需手术吻合,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膜结构。
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
5、肌肉组织的再生:肌组织再生能力很弱。
横纹肌肌膜存在、肌纤维未完全断裂时,可恢复其结构;平滑肌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主要是通过纤维瘢痕连接;心肌再生能力极弱,一般是瘢痕修复。
6、神经组织的再生: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
外周神经受损时,若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可完全再生;若断离两端相隔太远、两端之间有瘢痕等阻隔等原因时,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四)再生的调控:机体内存在着刺激与抑制再生的两种机制,二者处于动态平衡。
1、与再生有关的几种生长因子:PDGF、FGF、EGF、TGF、VEGF、CK等。
2、抑素(chalon)与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
抑素具有组织特异性。
皮肤创伤,缺损部周围上皮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将创面覆盖而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生长不致堆积的现象称为接触抑制。
3、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组成ECM的主要成分有胶原蛋白(collagen)、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粘连蛋白(adhesive glycoproteins)。
二、纤维性修复(一)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