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群建设
新时代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
新时代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产业振兴,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由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时尚轻工构成的“321”现代产业集群体系基本形成,各项指标均达到“十四五”预期。
其中,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到220万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6%o到2027年,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值突破千亿大关,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形成我市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
二、工作任务(一)实施空间腾换行动。
1.整治低效工业用地和老旧园区。
聚焦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问题,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连片整治和盘活利用,每年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开发1800亩以上。
加快老旧开发区(园区)有机更新和扩容利用,推动工业上楼,经批准实施的项目,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容积率宜高则高,一般不低于2.0,有条件的项目试点探索3.0以上容积率。
探索闲置工业厂房再利用机制,做到统一监管,统筹提效。
2.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
发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叠加优势,推动主导产业集群企业和新增项目向产业发展核心区集聚。
加快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2.0,升级打造制造业特色小镇,科学设置基础配套产业园,到2027年争取累计培育新增4星级以上小微企业园2个。
3.推动产业协同布局。
以打造“321”现代产业集群为目标,编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完成汽车零部件产业(底盘系统)、高分子产业(化工新材料)省级产业协同区创建工作,继续申报符合创建条件的省级产业核心区、协同区。
深入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县结对创建,推动我市和结对县深化产业合作。
创建产业集群措施方案
创建产业集群措施方案引言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将相关产业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供支持服务、促进创新和提高竞争力。
本文档旨在提供创建产业集群的措施方案,包括定位、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1. 制定产业集群定位首先,需要明确产业集群的定位。
通过考虑区域内的资源禀赋以及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产业进行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的定位应该与所在地区的比较优势相匹配,以确保可持续的发展。
1.1 研究市场需求针对目标产业,进行市场研究,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这有助于确定产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在集群中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1.2 考虑资源禀赋评估区域内的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确定区域的优势产业,并与市场需求进行匹配,找到合适的产业定位。
1.3 确定发展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有具体性、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以便为后续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
2. 建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建设。
2.1 交通建设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促进产业集群内外的物流和人员流动。
可以通过修建高速公路、改善交通设施、开通直达线路等方式来优化交通环境。
2.2 通信建设完善通信基础设施,确保产业集群内外的信息流畅。
包括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加强通信信号覆盖等。
2.3 能源建设保障产业集群的能源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建设新能源发电设施、推广能源储存技术等方式来优化能源建设。
3. 提供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
3.1 财政支持提供经济资金支持,用于产业集群的建设、运营和推广。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产业龙头企业等方式来提供财政支持。
3.2 税收优惠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吸引更多企业加入产业集群。
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文章标题: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导言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一、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存在的问题1.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中,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和设备,导致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2.配套服务不完善在一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配套的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3.人才短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4.环保和资源消耗问题部分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资源消耗严重,短期内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针对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2.完善配套服务政府应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服务设施建设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4.推动绿色发展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配套服务、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努力,相信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个人观点我认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四个产业链集群建设规划
附件1:四个产业链集群建设规划(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挥汽车工业龙头企业的整车及集成技术优势,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混合动力汽车为转型过渡期的重点,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配套体系,扩大试点示范,建成国内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主要的研发生产基地,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300 亿元。
——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发挥龙头企业整车制造优势,重点发展中度、重度和Plug-in 混合动力型轿车,积极推进柴电混合动力客车和气电混合动力客车产业化,争取具有自动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统成为乘用车标准配置,混合动力整车产量达到70 万辆。
——纯电动汽车整车:推进微型增程式电动汽车、纯电动微型轿车、公交客车、纯电动专用车等开发及产业化。
积极跟踪、培育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电池汽车和太阳能电动汽车。
力争纯电动(含低速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达到30 万辆。
——动力电池:立足整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引进国际动力电池前十强企业,本地化生产动力电池组。
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氢动力电池和电容电池,做大动力电池产业。
建设磷酸铁锂、锰酸锂等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研发生产基地,推动电池低成本、高容量、长寿命、高性能发展――驱动电机:整合市内军工、国有及民营电机生产企业,推进多规格、多品种电机研发及产业化,力争将重庆建成国内主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自主优势的稀土永磁驱动电机。
建设IGBT、关键传感器、高性能绝缘材料和高性能永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 控制系统:鼓励引进技术,加强合作,积极发展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等产品,建设电控专用部件生产基地。
(二)新材料产业集群着眼轻量化、高强韧、结构功能一体化和智能化、模块化、材料元器件一体化两大发展趋势,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高性能铝合金:建设大飞机用铝合金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用铝合金材料、包装印刷、建筑装饰等用高精铝板带箔铝合金材料、军用飞机及高科技武器装备专用新型铝锂合金材料基地,建成国内综合性、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及深加工基地。
产业智慧集群建设实施方案
产业智慧集群建设实施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推进,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等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各种高新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产业智慧集群建设逐渐成为推进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产业智慧集群建设实施方案。
一、定位和目标1.1 定位-以智能制造为先导,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集群发展为基础的高质量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1.2 目标-建设具有更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讯等新兴技术的聚集区。
聚集企业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以专业化、高效化和规模化运作为特色的高端制造和服务业集群。
二、基础设施建设2.1 技术支撑-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
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平台,全面推广数字化制造,搭建数字化通信平台,提高产业智慧集群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
2.2 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公司运营逐渐转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环境,使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诉讼上能受到更好的保障。
2.3 服务体系-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打造一个全面、立体、高质量的服务体系,销售个性化、定制化、文化化的产品服务,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产业链协同打造优质的产业链协同,建立智能化、协同化、集群化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3.1 优先选择主导产业链项目,集聚优质企业,形成产业园区。
产业链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到集群的成功与否。
3.2 构建轻量化、灵活化、创新化的产业生态,选择有战略意义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3.3 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产业联盟,共同解决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优化、协同的产业生态。
四、人才引进与培养针对专业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和企业高层领导,制定积极有效的引进计划和培养路径。
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促进当地的创新和知识萌芽。
4.1 提高年轻人才的技术水平,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培训和实习机会,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建设方案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方案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基于此,提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方案,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升。
二、产业选择与定位1.市场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定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定位。
通过调研和调查,我们发现xxx(具体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2.资源优势评估在确定产业选择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评估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确定本地区在该产业中的优势和竞争力,为后续的建设工作提供依据。
三、建设目标与策略1.建设目标基于对产业选择与定位的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建设目标:(1)打造国内领先的xxx产业集群;(2)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3)提高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建设策略(1)政策扶持针对优势特色产业,我们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和投资。
与此同时,我们将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2)创新驱动通过创新驱动,我们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将建立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3)人才支撑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人才是重要的支撑力量。
因此,我们将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留住力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流动机制,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持。
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产业集群运行顺畅的重要保障。
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中,我们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运输: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等交通网络,提高产业集群的物流能力和联通性。
2.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
产业集群建设 实施方案
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一、产业集群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由同一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和其他相关机构集聚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建设是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产业集群建设,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市场开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多方面的好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集群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产业集群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产业链的完整、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技术的提升、产业效益的增加。
在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服务者,以创新为动力,以合作为基础。
三、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任务。
1. 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通过引导和支持相关企业在同一地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和产业链的完整。
2.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升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业效益。
通过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销售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建立产业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建立健全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提供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支持,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5. 加强产业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鼓励企业间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四、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支持。
为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但不限于:1. 减免企业税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2. 提供财政补贴,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3. 加大对产业集群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4. 加强对产业集群建设的指导和管理,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
五、产业集群建设的推进措施。
1. 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责任。
2. 制定产业集群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为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指导和支持。
产业专业群建设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研究
产业专业群建设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研究【摘要】产业专业群建设在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从产业专业群建设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现状,并探讨了产业专业群建设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产业专业群建设能够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并在其提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总结了产业专业群建设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产业专业群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产业专业群建设、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影响、作用、启示、研究成果、未来展望、结论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业专业群建设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研究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学校与行业之间的融合度不高、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等问题。
探讨产业专业群建设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加强职业院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转型,产业专业群建设已成为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如何通过产业专业群建设来促进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对于改善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业专业群建设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业专业群建设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促进作用,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产业专业群建设的概念和特点,深入了解其在职业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探讨当前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4. 探讨产业专业群建设在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未来职业院校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产业集群的发展流程
产业集群的发展流程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特定区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以产业联系为纽带,形成整体性的竞争优势。
集群通常包括上游供应链、下游销售渠道及横向竞争企业,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下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流程:
1. 地理聚集:最初,一定数量的相关企业在地理位置上聚集。
这些企业可能是在同一区域内的相同行业,也可能是不同行业但彼此互补。
2. 产业链形成:随着聚集的企业越来越多,开始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销售商等开始建立稳定的经济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3. 内部专业化:随着产业链的完善,企业内部也开始出现专业化分工。
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专注于自己擅长的环节,比如设计、生产、销售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持产业链的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展开。
比如建设道路、港口、通讯网络等,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5. 创新网络形成: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开始形成创新网络。
企业通过共享技术、人才和市场信息,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6. 品牌效应:随着集群的发展,集群内的企业开始形成品牌效应。
整个集群的品牌价值提高,从而带动集群内企业的发展。
7. 政策支持:政府为了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以吸引更多企业入驻集群。
以上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流程,不同阶段的产业集群具有不同的特点。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发展建设
约 )带来 的损失 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
而 且还会 由于 长期铭 记殃及 自己 的 亲属 和后代” 。
定领域内互相联 系的、 在地理位匿上
2 .营销优势 。营销 优势是 指价 格上有优势和销量上有 优势 。 营销优 势 主要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首先是 产 品的差异化 , 其次是集群营销平 台 的利用 , 次是 价格低廉 。 再 ( )专业化 的分工和柔性生 产 , 1 为集群 内企业 的产 品差异化 生产 的 实现提供 了条件 。 品差异化不仅 改 产 变了市场竞争方式 ( 以价格为主的 从 竞 争到非价格为主的竞争 ) ,而且 使 企业获 得 了超 过产 业平均 水平 的利 润。 产品的差异化足以诱使 消费者购 买产品的特殊性 , 因为差异化产品满 足 了消费者 个性化需 求 和多样化 需 求 ,得 到溢 价补偿是 理所 当然 的事 情。有了溢价补偿 , 集群 内企业会进
维普资讯
产 业 集 群 的 竞 争 优 势 与 发 展 建 设
董相勇。 侯 锐
( 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 管理 学院, 尔滨 10 0 ) 哈 哈 5 0 1
产业 集 群是 当今世 界经 济 中颇 具影响力的产业组织形式 , 通过集群 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 产生出强大的 溢 出效应 , 带动经济 的发展。纵观世 界经济繁荣的区域 , 都可以发现产业 集群的影子。 据统计 , 美国大约有 30 8 个跨产业部 门的公司集群 , 它们拥有 5 %的劳动力 , 7 创造 了 6 %的国民生 1 产总值 。 作为一种能大力提升区域 竞 争力 的经济组织形式 , 产业集群越来 越 受到 专家 、学者 和政府 的高度关
一
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产业集群 包 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 、 相互
产业集群标准
产业集群标准产业集群是指一些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取得协同效应的产业集中区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为了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些标准来规范和指导产业集群的构建和管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产业集群标准。
产业集群定位是产业集群建设的第一步,是产业集群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产业集群定位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产业集群所属行业、产业集群所处的地理位置、产业集群的规模、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等。
产业集群组织管理是产业集群管理的核心环节,需要有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产业集群组织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产业集群的管理机构和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信息化建设、协调联动机制等。
产业集群规划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产业集群规划方案。
产业集群规划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方向、资金筹措和投资等。
产业集群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有一套能够支持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产业集群企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等。
产业集群服务是产业集群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重要保障,需要制定一些服务标准来保证服务质量和效果。
产业集群服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质量评估等。
总之,产业集群标准的制定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措施,它可以规范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产业集群的发展效果和竞争力。
同时,为了更好的制定标准,需要加强产业集群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组织,共同推动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产业集群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这种背景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机的经济组织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产业集群通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形成密集的相互关联的企业群体,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性发展,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产业集群是指以某一产业为核心,将一定数量的企业和其他相关产业,通过地理相对集中的方式,形成规模和密度较高的组织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覆盖面较广:产业集群包含了整个产业链的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涵盖了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所有产业环节。
2.经济效益较好:由于企业之间创新能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产业集群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技术含量较高:产业集群内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能够形成技术上的互相促进和竞争优势,推动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4.环境适应性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规模虽然各异,但都处在同样的市场环境和资源环境下,能够共同适应环境变化,降低风险。
二、产业集群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资源共享: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能够共享资源,例如生产物料、研究开发成果、销售渠道等等,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产业效益。
2.经济效益优化:在产业集群的环境下,企业能够通过规模扩大、技术提升和质量改进等方式,达到生产成本的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发展动力。
3.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能够形成技术上的联盟,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4.人才培养:企业在产业集群内与其他企业和相关机构共同学习、研究、开发业务,能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新的专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5.品牌推广: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通过品牌推广、合作营销等方式,共享市场知识和客户资源,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是被各国政府所重视,这里我们将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集群形成的原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指的是一些利用同一种或相近的技术、生产管理和市场网络相互交错的企业集合体,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促成:1.基础设施:地处优势的产业集群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如交通设施、通信设施、能源设施等,这对高新技术集群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人才:人才是集群发展的核心,高素质的人才能使集群产业的各个领域都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提升产业发展素质和创新能力。
3.政策环境:政府出台的有利政策是形成集群的必要条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财政等方面的政策引导企业和资本进行投资。
4.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1.区域化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即是地理区域内空间上相连的一群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重点学科研究单位、政府政策导向单位等,其发展基础在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环境。
2.产业链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指在同一产业链内企业,不一定在同一区域内,通过互补、协作、专业化分工的方式形成紧密协作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形成以人才、技术、市场为支撑的良好发展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发展。
1.人才集聚:高新技术产业是高度依赖人才优势的产业,配置高素质的人才非常重要。
因此,针对不同的需要,充分发挥人才各自优势,以集聚人才实现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发展。
2.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相应的支持体系是保障。
要鼓励创新企业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保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集群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正积极推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集群,是这一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集群,以助力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一、明确产业体系集群的发展方向1. 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条长等特点。
我国应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 壮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应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政策支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面临着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
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是实现产业体系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1. 加强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2.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关键核心技术是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瓶颈。
通过国家战略布局,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
我国应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协同1. 加强区域产业协同。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同。
通过区域产业协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 推动产业链国际化。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推动产业链国际化,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建设瑞丽红木加工创新型产业集群
济 合 作 和 进 出 口 加 工 的 典 型 产 业 — — 瑞 丽 红 木 加 工 产 业 再 次 迎 来 了 快 速 发 展 并 建 设 创新 型产 业集 群 的 巨大机 遇 。
一
到瑞 丽发 展 。竞 争 和 合作 也 促 进 红 木加 工 企 业 之 间在 技 术和 市 场 信 息 等 方 面 的 交 流 ,使 企 业 时 刻
建 设 瑞丽红 木 加 工创 新 型产业集
构 等 组 成 的 群 体 ,代 表 着 介 于 市 场 和 等 级 制 之 间 的 一 种
新 的 空 间 经济 组 织形 式 。 瑞 丽 市 背 靠 大 西 南 ,面 向 南 亚 、 东 南 亚 , 处 在 大 中
华 经 济 圈 、 南 亚 经 济 圈 、东
是 通 过 从 全 国 引 进 各 种 人 才 和 对 当 地 少 数 民 族 务
瑞 丽 市 红 木 加 工 创
新 型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现 状
瑞 丽 市 红 木 家 具 加 工 产 业起步于上世纪 9 0年 代 , 经 过近 2 0年 发 展 ,在 经 济 总 量 、 技 术 水 平 、企 业 数 量 、 生 产 规 模 、 市 场 开 拓 等 方 面 都 有 了较 大 突破 ,已 逐 步 发 展 成 为 新 兴 优 势 产 业 ,成 为 全 国最 大 的红 木 家具 集 散 地 。 瑞 丽 市 政
跨 越 式 发 展 , 力 争 成 为 我 国 承 接 东 部 地 区 产 业 转 移 和 出
口加 工 贸 易 的 先 行 先 试 区 ”
瑞 丽 市 红 木 加 工 创新 型 产业 集 群 建 设 在 瑞 丽 市 市 委 市政 府 和相 关 职 管部 门的 支 持 下快 速 发 展 , 也 带 动 了相 关 产 业 如 木 材 市 场 、物 流 市 场 、包 装
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
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类产业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集约化、产业链化和产业化的区域性产业组织形式。
因此,建设产业集群已成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建设目标。
1. 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2. 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3. 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三、实施方案。
1. 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
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将同类产业企业集中布局在特定区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同时,鼓励相关配套企业和服务机构进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整体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2.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
同时,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3. 优化产业生态环境,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建立健全的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质量。
4.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产业集群的智力支持。
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鼓励引进国际国内高端人才,提升产业集群的智力支持能力。
四、保障措施。
1. 完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大对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税收、融资、用地等多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建立健全的产业集群监管体系,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监督和管理,防范产业集群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确保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
3. 加强宣传推广,树立产业集群品牌形象。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内容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内容一、确定产业定位首先,项目建设需要明确产业定位。
根据地方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确定具有竞争力和优势的特色产业,从而引导相关企业发展,集聚产业链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产业定位应该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二、建设产业链在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中,建设完整的产业链是关键所在。
产业链是指一系列相关的生产和服务环节,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地方经济的增长点。
三、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通过引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企业等新兴产业,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同时,还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力度,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
项目建设需要支持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相关的创新资源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
建立企业联盟和合作平台,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五、完善配套服务配套服务是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
项目建设需要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道路交通、电力供应、通信网络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关的产业培训和人才引进机制,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六、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引导是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的关键所在。
项目建设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相关的监管和执法,维护产业集群的有序发展和公平竞争。
七、加强与外部合作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还需要加强与外部的合作。
通过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产业集群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和融通,提高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科技创新成果,提高产业集群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
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产业集群建设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内,依托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要素的集聚,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集聞。
产业集群建设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了有效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产业集群定位。
首先,要明确产业集群的定位。
根据地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定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主导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特色产业是产业集群的亮点。
明确产业定位有利于集中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二、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保障。
地方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对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三、产业链条延伸。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产业链条的延伸。
要通过引进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产业集群的附加值,还有利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四、要素集聚。
要素集聚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通过吸引人才、引进资金、整合资源等手段,实现要素的集聚。
只有充分集聚各类要素,才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产业集群的良性循环。
五、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通过加强品牌宣传、提升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等手段,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品牌。
只有形成知名品牌,才能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六、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通过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产业技术的升级,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七、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方案产业集群的发展工作方案是一个广泛的工作,需要从多个维度考虑。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1. 产业定位和特色建设:a. 确定产业集群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集群的产业特色和优势;b.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c. 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体系,吸引创新型企业和人才进驻。
2. 基础设施建设:a. 改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产业集群的运作效率;b. 建设园区和工业园区,提供统一的场地和服务,促进企业协同发展;c. 提供良好的生活配套设施,吸引人才来到产业集群。
3. 人才支持和培养:a.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专家;b. 建设培训机构和研究机构,培养和引进产业集群需要的各类人才;c.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推动产学研结合。
4. 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a. 提供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包括贷款、补贴和奖励等措施;b. 建立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融资和风险管理等服务;c. 鼓励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券发行,吸引更多资金进入产业集群。
5. 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a. 对外宣传产业集群的品牌和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和投资者进驻;b. 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和交流活动,扩大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c. 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上展示中心,促进产业集群的产品销售和推广。
6. 政策支持和监管:a. 制定和完善产业集群的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b. 加强对产业集群的监管和服务,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c. 建立产业集群发展的评估体系,了解发展情况并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工作方案框架,具体的内容和重点可以根据产业集群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整。
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机制
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机制一、政策支持为了推动产业集群的建设,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融资支持等,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还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交通、通讯、物流等方面的建设,以提高区域内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此外,还需加强产业园区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
三、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担保等服务。
同时,还需建立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法律咨询、会计审计、人力资源等服务,以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四、品牌推广品牌推广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打造区域品牌,通过宣传推广、展览展示等活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还需加强品牌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
五、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支持高校和培训机构的发展。
同时,还需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入驻产业园区。
此外,还需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六、企业合作与交流企业合作与交流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积极组织企业间的交流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同时,还需建立企业联盟或行业协会等组织,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协调。
七、监测评估与优化调整政府应建立产业集群发展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和推进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同时,还需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八、创新驱动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源泉。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
同时,还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电算化专业为骨干促进相应产业群建设一、建设背景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精神和山东省“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按照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以带动专业群中的其他专业共同发展。
2015年,笔者所在的蓬莱职业中专对山东省及烟台地区近300家工业、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会计、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技能的人才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企业需要会核算、懂管理、能理财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1.当前普通会计从业人员供大于求,而管理类人员却求大于供。
虽然从2010年开始首次出现了财经类专业毕业生超过企业对会计岗位的人才需要;但是,很多民营企业、小型或微型企业对从事出纳之类的基层会计工作的人才需求量较大,且这些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基础性的管理能力。
2.上述企业对财经类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不高,但是更看重毕业生的实践工作经验。
他们要求学生到单位后只要通过短期培训或者不需要培训就能够立即从事基层会计与管理工作。
3.上述企业对会计人员和基层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能了解企业资金链的运作情况和理财情况,从而保证其利益最大化。
在会计、工商企业管理、投资理财等专业中,经济管理类的基础知识和文化素质基础知识要求是相同的,实验室设备室是可以通用的,师资也有很强的互补性。
因此,将这些专业整合建设,使学生在学完共同的基础课程后,又独立学习专业模块课程,然后可以选修其他专业核心课程,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适应企业会计核算、理财、管理等岗位需求的人才。
二、建设基础专业群: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核心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省级/院级特色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立于2002年,2006年被确定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4年重点建设,2010年升格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于2012年5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网上互评验收。
在近10年中,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而且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也具备了一定优势。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明显。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已经作了改革,通过邀请扬子江投资集团和烟台市总商会下属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35家单位的会计专家、行业能手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调整、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工作中。
该专业确定了“课·证·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段落式教学和开设行业选修课程。
会计与审计专业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2011年也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融合了岗位设课、项目化教学的理念,而且将课程与技能、考证相结合。
2.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会计教研室的师资队伍在我院各专业中是较强的,高级职称比例40%,双师素质比例为85%,青年教师中获硕士学位比例为72%。
另外,会计教研室被烟台市教工委授予“共产党员示范岗”称号,2011年被省教育科技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四个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教改科研、竞赛等方面都获得了优异成绩。
3.实训基地建设基础扎实。
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会计与审计专业共有七个校内实训中心,包括三个电算化实训室(含审计实训室)、一个模拟银行实训室、一个模拟税务实训室、一个模拟财务科实训室和一个手工账实训室。
各个实训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置,七个实训室的功能不同,分别安装了用友财务软件、金蝶ERP财务软件、成本核算软件、税务软件、审计软件和银行业务模拟软件等,主要用于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物理沙盘实训室主要用于学生进行模拟生产过程和资金运用的训练;投资与理财专业与会计电算化专业共建一个投资理财实训室,主要用于学生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等课程的实训。
四个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35家,包括扬力集团、扬子江投资发展集团、烟台市总商会下属单位、烟台恒信会计师事务所、天华大彭会计师事务所、邗瑞税务师事务所、烟台汇银家电、烟台欧尚超市、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等。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岗位实践、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等。
4.教改成果显著。
2009年,会计电算化专业根据企业设置会计岗位及具体要求,编写了《会计岗位技能实务》和《会计岗位技能实务习题与项目实训》两本教材,该教材从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出发,着眼于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完全符合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要求。
该书被省厅列为省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该专业教师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材共计4本,包括《审计学原理》、《电算化会计》、《成本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自编高职高专教材10本,包括《管理会计》、《税收实务》、《基础会计》、《会计基本技术》等;与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会计岗位教学软件和岗位考练平台软件。
5.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四个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会计上岗证一次性平均通过率为65%,累计通过率达81%;初级会计师一次性通过率为78%;所有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达100%。
长期以来,该专业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建设思路与目标1.建设思路。
财务会计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思路:坚持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按照“发挥优势、强化特色,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重点突破、示范共享”的要求,以实现人、财、物的统筹为手段,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依托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优势资源,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2.建设目标。
以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工商企业管理和投资与理财的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确立财务会计专业群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构建“岗、课、证、赛”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烟台地区同类院校中一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采取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优秀专业带头人的品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率达到95%以上的教学团队;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平台课程”、“模块课程”和“互选课程”为一体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以岗位为主导,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使专业群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把财务会计专业群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能够引领烟台地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专业群。
四、建设内容1.人才培养体制。
继续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与企业、行业共同制定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的对接。
(1)按照财政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和烟台市总商会下属20多家企业单位对会计岗位的技能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2)与扬子江投资集团、天华大彭会计师事务所等10家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体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教学标准。
(3)在专业群中继续推广段落式的教学安排,将专业群所属课程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4)建立并完善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一是建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二元“复合型”教学评价体系;二是完善基于多方参与的学业评价体系,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过程开放化、实训条件生产化的需要,改革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模式和考核管理制度,将理论知识考核与生产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2.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方面,围绕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基本思路,凸显专业群的适应性,发挥专业群在拓展新专业方面的集群优势。
(1)建立“平台课程”+“模块课程”+“互选课程”的课程体系。
其中,根据实际工作对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的职业需要,以基础类课程为主设置平台课程,平台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基础性和实践性;以各专业的核心岗位技能为基础,设置模块课程;以综合性强、技能要求高为标准,设置互选课程。
(2)平台课程实行标准化教学。
通过建立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课程开发团队,按照工作需要对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包括制定标准化教学内容和设计标准化实践环节。
(3)模块课程实行项目化和课证融合教学。
通过确定三个专业的核心岗位和每个岗位所需的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再确定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每门核心课程确定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学习情境和子情境的项目及教学内容。
(4)互选课程实行竞赛化教学。
该类课程是在学完“平台课程”和“模块课程”的基础上所开设的综合类技能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前期所学知识的全面考核。
通过强化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5)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教材。
与行业企业合作,围绕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主编或参编一套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能够体现专业群教学改革成果的教材,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
3.实训体系建设。
针对专业群面向的行业与岗位,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系统设计实训体系,整合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基地。
按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通过“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内容的系列化建设,形成满足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训体系,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
(1)整合现有校内资源,建成一个多功能综合实训中心。
按照岗位技能训练的要求,将原有三个电算化实训室和一个手工账实训室整合成多功能综合全真实训中心,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专业群实训教学需要。
该实训中心具有手工模拟实训、电算化实训、岗位虚拟实训、网络教学、社会服务等功能。
(2)将原有的物理沙盘实训室改建成ERP实训中心。
对企业运作的全流程进行模拟实践,包括材料设备采购供应、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市场营销、市场开拓、产品研发、人力资源管理、仓储物流管理、资金的筹集、使用与分配等各个方面,涵盖企业的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一方面,通过沙盘模拟的对抗,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通过ERP电子模拟实训,使学生熟悉企业的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了解企业购、销、存业务处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等企业综合管理内容,增强学生管理意识,提高其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