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秋词二首》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原文和译文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原文和译文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原文和译文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秋词二首·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开始有白霜了;满树的叶枝现在已经有红有黄。

试着登上高楼,冷冷清秋的凉意更是深透入骨;再没有春天的景色那样朝气蓬勃使人欣喜若狂。

1。

刘禹锡《秋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

此诗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诗人把悲凉的秋天看得比春天还美,另辟蹊径,一反常调,诗的立意不仅新颖,而且深刻,表现了诗人独有的精神和独到的见地。

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排:推开白云。

⑷碧霄:青天。

译文【其一】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其二】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赏析: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

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刘禹锡《秋词》赏析

刘禹锡《秋词》赏析

刘禹锡《秋词》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刘禹锡《秋词》赏析刘禹锡《秋词》赏析《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秋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秋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秋词二首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满树的叶枝现在已经有红有黄。

试着登上高楼,冷冷清秋的凉意更是深透入骨;再没有春天的景色那样朝气蓬勃使人欣喜若狂。

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深红:指红叶。

浅黄:指枯叶。

入骨:犹刺骨。

嗾:使唤狗。

这里是“使”的意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赏析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词二首的注释

秋词二首的注释

秋词二首的注释
秋词二首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
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⑸深红:指红叶。

浅黄:指枯叶。

⑹入骨:犹刺骨。

⑺嗾:使唤狗。

这里是“使”的意思。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秋词全文翻译以及赏析刘禹锡

秋词全文翻译以及赏析刘禹锡

秋词全文翻译以及赏析刘禹锡秋词全文翻译以及赏析刘禹锡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词全文翻译以及赏析刘禹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词全文翻译以及赏析刘禹锡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古诗秋词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秋词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秋词二首翻译赏析《秋词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前言】《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注释】嗾:使,叫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本诗名句。

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秋天来了,山明水净的,夜晚已经有了霜;树叶由绿转变为焦黄色,而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的树叶中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赏析】这首诗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都是抒发议论的即兴诗,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

但又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

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orG和乐趣。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秋词》刘禹锡赏析

《秋词》刘禹锡赏析

《秋词》刘禹锡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秋词》刘禹锡赏析《秋词》刘禹锡赏析4篇《秋词》刘禹锡赏析1作品简介《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描写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悲秋喜春的,刘禹锡却一反古风,赞美了秋天美好的风光,此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秋词》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乐观旷达胸怀,表现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句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关试题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

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对春色的否定。

参考答案: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

2、不一致。

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二: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都是七言绝句B.首句都不入韵C.都是仄起平落D. 都很讲究对仗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刘禹锡《秋词》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秋词唐·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

翻译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其二:秋天来了,山明水净的,夜晚已经有了霜;树叶由绿转变为焦黄色,而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的树叶中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赏析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大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例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描绘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的诗句就是:晴空一鹤排在云上,便惹来诗情至碧霄。

(2)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悲秋喜春的,刘禹锡却一反古风,赞美了秋天美好的风光,此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秋词》中通过独特的艺术形象抒写诗人悲观旷达胸怀,整体表现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就是:晴空一鹤排在云上,便惹来诗情至碧霄。

(4)《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句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有关试题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及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促进作用与否一致?为什么?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以从“大胜”和“嗾人狂”处领悟。

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窥见第二首诗对春色的驳斥。

参考答案:1.前诗侧重于描绘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振奋人们必须振奋精神,不屈不挠努力奋斗;后诗抒发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起人们必须情操无罪,意志始终如一。

2、不一致。

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二: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a.都就是七言绝句b.首句都未入韵c.都就是仄起平落下d.都很讲究押韵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天下了千古文人的共同仇怨,也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刘禹锡《秋词》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刘禹锡的秋词这首写秋的诗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1.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2. 逢:遇到。

3.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4.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5.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6.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7. 碧霄:青天。

【朗读节奏划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但他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翻译二】: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赏析一】: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

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

一生经历坎坷。

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

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秋词二首原文赏析及翻译5篇

秋词二首原文赏析及翻译5篇

秋词二首原文赏析及翻译5篇秋词二首原文赏析及翻译5篇秋词二首原文赏析及翻译1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满树的叶枝现在已经有红有黄。

试着登上高楼,冷冷清秋的凉意更是深透入骨;再没有春天的景色那样朝气蓬勃使人欣喜若狂。

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深红:指红叶。

浅黄:指枯叶。

入骨:犹刺骨。

嗾:使唤狗。

这里是“使”的意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赏析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秋词二首·赏析·刘禹锡

秋词二首·赏析·刘禹锡

秋词二首·赏析·刘禹锡秋词二首·赏析·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两首诗都是咏秋之作,一改悲秋传统,表达情感高昂,充满昂扬斗志。

第一首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开篇就抒写自己对秋天的不同感受。

意思说,自古以来,失意之人每逢秋季萧条景色,就勾起他们失志之悲,心中无限寂寥。

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消极悲观的情感。

诗人偏说秋季景象要比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春天好。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秋天的理解。

秋天并非萧条无生气,在秋高气爽的日子,有白鹤振翅而飞,奋发有为,排云之上,矫健有力。

诗中用“一鹤”表明,这只鹤是孤独的也是独特的。

就是它顽强高翔,打破了秋天死寂氛围,给大自然留下了一抹亮丽的风景,令伤感的志士,为之振奋。

这只鹤充满昂扬不屈的奋斗精神,是不屈志士的化身。

人有了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寞,于是诗人便吟诵诗歌,歌声直穿透碧霄。

“诗情”指用诗抒发感情,这里指用诗歌抒发胸中志向。

第二首赏析。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写秋天景色,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别有特色的秋景,山水清净,夜里还会下霜,树叶有红有黄,在山间错落点染。

景色清丽闲雅,如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让人肃然起敬。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后两句紧承前两句写道,如果你要是不相信秋景这样清雅美丽,可试上高楼一望,顿时会让你感到彻骨的清澈,心境澄静,心情肃然深沉,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狂。

诗人巧妙地暗用拟人手法,将秋天和春天比拟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用春季的轻浮反衬了秋季的端庄素雅。

表现了秋之高洁和沉稳,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

这两首七绝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发表议论,表达独到的观点,意蕴深厚,有哲理意味,意境优美,立意高远,耐人寻味。

刘禹锡的秋词全文及解释 秋词其一刘禹锡原文翻译

刘禹锡的秋词全文及解释 秋词其一刘禹锡原文翻译

刘禹锡的秋词全文及解释秋词其一刘禹锡原文翻译“诗豪”刘禹锡,有诗《秋词二首》,是描写秋天的千古经典,第一首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是高中生必背的古诗文之一,第二首则未能选教材,所以读过的人较少。

这两首诗,都是非常经典的,所以今天小楼就推荐这两首《秋词》给大家。

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两首诗,是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时所写,诗人虽被贬,但没有意志消沉,相反,诗中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

第一首诗写秋气。

自古逢秋悲寂寥。

宋玉《九辨》中有云:“悲哉,秋之为气也。

”说秋天萧条寂寥的气息,会引起人悲伤的情绪。

由此,形成了古代诗人悲秋的传统,文人一到秋天,写关于秋的诗词时,往往带着寂寥的伤感之情。

文人悲秋,本质上是感慨自己人生的不幸,感叹自己内心的志向不能实现,是对人生的前途感到悲观。

而刘禹锡虽被贬,同样是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但他的内心却是乐观,他诗中的秋天,没有寂寥悲伤的气息。

“我言秋日胜春朝”,他觉得秋天的景致,比春天早晨的景致还要好。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穿过白云向上飞去,牵引着诗人的诗情,直上九霄之中。

白鹤穿云,直上九霄,诗人的诗情,也随之高昂。

这两句诗达到了开阔高昂的诗境,完全不同于怨妇型诗人的自怨自艾。

、第二首诗写秋色。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山色清明,水色洁净,秋夜降霜,树色深红中现出浅黄。

秋天的色彩,有一种高雅闲淡的情韵,淡雅得如文质彬彬的君子。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嗾[sǒu]:使唤狗。

这里是“使”的意思。

秋天给人的感觉是清朗入骨,思想澄明,不像春天,色彩浓艳,便人轻浮,不信你就登上高楼,感受一下秋天的清朗。

这两句再以春天与秋天对比,呼应第一首诗中的“秋日胜春朝”。

在刘禹锡的诗中,秋天如朗朗君子,其气高昂激越,其色淡雅清明。

诗中并不是只为了与悲秋的古诗传统唱反调,而是重建一种对秋天的审美体验。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古诗赏析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古诗赏析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古诗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言】《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秋词》二首诗语言朴素,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与喜爱秋天的情感。

【注释】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本诗名句。

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秋词刘禹锡其二注音版

秋词刘禹锡其二注音版

秋词刘禹锡其二注音版
秋词其二的注音:shān míng shuǐ jìng yè lái shuāng ,shù shù shēn hóng chū qiǎn huáng。

shì shàng gāo lóu qīng r ù gǔ, qǐ rú chūn sèsǒu rén kuáng 。

全文: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翻译: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

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全诗赏析: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

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刘禹锡《秋词》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刘禹锡《秋词》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刘禹锡的秋词这首写秋的诗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1.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2. 逢:遇到。

3.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4.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5.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6.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7. 碧霄:青天。

【朗读节奏划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但他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翻译二】: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赏析一】: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

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

一生经历坎坷。

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

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刘禹锡秋词原文译文古诗鉴赏

刘禹锡秋词原文译文古诗鉴赏

刘禹锡秋词原文|译文|古诗鉴赏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写过很多首知名的诗作。

这首秋词就是他的传世之作。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后来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词原文译文及古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秋词》原文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及注释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春朝:春天。

③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④碧霄:青天。

古诗鉴赏“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秋词二首》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秋词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前言】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注释】
嗾:使,叫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本诗名句。

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
秋天来了,山明水净的,夜晚已经有了霜;树叶由绿转变为焦黄色,而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的树叶中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赏析】
这首诗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
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都是抒发议论的即兴诗,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

但又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

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