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专项规划-2014

合集下载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第1章总则

第2章术语

第3章一般规定

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3.2 风景资源评价

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3.4 分区、结构与布局

3.5 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

第4章专项规划

4.1 保护培育规划

4.2 风景游赏规划

4.3 典型景观规划

4.4 游览设施规划

4.5 基础工程规划

4.6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7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4.8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4.9 分期发展规划

第5章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

第1.0.3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第1.0.4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1.0.5条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

《风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风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风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027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教学对象:园林本科

学时学分:34学时,2个学分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12 年8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风景区规划》是园林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以园林设计初步、景观生态学、园林史等为专业基础,可与园林绿地规划等专业课并行。本课程是一门集科学、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阐述风景区规划的概念、理论基础,阐述风景区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方法及风景区规划的程序、基本方法和主要专项规划等规划体系。本课程实践性强,以生态、游憩与景观为原则,结合实例形成风景区规划的系统训.

2、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必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景区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风景区规划的生态、游憩与景观原则,掌握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为将来从事风景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服务于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明确风景区规划的实质和要点。经典案例分析、实例规划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园林规划基本技能的应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以生态、游憩与景观为原则,较为熟练的完成风景区规划任务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授课。在课程方法主要是采用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以提问式和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5、考核方式

考查。

6、选用教材

付军主编,风景区规划,气象出版社,2004.4.1

7、教学参考书

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编制要求

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编制要求
7.10安全保障规划 7.11标识系统与解说规划 7.12水利科技与水文化传播规划 7.13营销与管理规划
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标准规范
《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
《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 《水利旅游项目综合影响评价标准》 3、参考资料 《xx建设规划》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规划依据.doc五年规划纲要》 《xx城市总体规划》
在编制中,(1)要首先调查区域内水生态环境现状, 对风景区建设可能导致的水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预 测,对已成建项目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 提出具体的保护与修复规划方案; (2)应根据风景区内受损河流、湖(库)水生态环境 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水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3)应对规划范围内生物资源、珍稀物种及群落提出 明确的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具体可参见《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SL613-2013)。
(2)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基本内容有两项 ,即保护水生态环境和修复水生态系统。 保护和修复同步进行 ,保护推动修复 ,修复促进保护。 其一 ,保护水生态环境就是对水体及涉水部分进行保护 , 包括保护水量水质 , 防治水污染 , 使其功能不再下降。同 时保护水系和河流 的自然形态 , 保护水中生物及其多样 性 , 保护水生物群落结构 , 保护本地历史物种、特有物 种、 珍稀濒危物种 , 保护生物栖息地。此外 , 还要注意保护水 文化。 其二 , 对已经退化或受 到损害的水生态环境采取工程技 术措施进行修复 , 遏制退化趋势 , 使其转向良性循环。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第 2.0.10 条 风景线 也称景线。由一连串相关景点所构成的线性风景形态或系列。
第 2.0.11 条 功能区 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主要功能发展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分 区特征。
第 2.0.12 条 游人容量
第 2.0.13 条 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 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过量集聚 的警戒值。
及地段 历史沿革及变迁、文物、胜迹、风物、历史与文化保护对象
及地段 历来常住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劳动构成、教育状况、自 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服务职工和暂住人口及其结构变化;游
人及结构变化;居民、职工、游人分布状况 行政建制及区划、各类居民点及分布、城镇辖区、村界、乡
界及其他相关地界 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计划及其发展战略;风景区范围的 国民生产总值、财政、产业产值状况;国土规划、区域规划、
评价分析应表明主要评价指标的特征或结果分析;特征概括应表明风景资源的级别数量、 类型特征及其综合特征。
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 3.3.1 条 确定风景区规划范围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应依据以下原则:景源特征及其生 态环境的完整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利用、管理 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2 风景资源评价
第 3.2.1 条 风景资源评价应包括:景源调查;景源筛选与分类;景源评分与分级;评价 结论四部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杭州西湖)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总体规划

(2002—2020年)

文本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杭州园林设计院

二ΟΟ二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规划 (3)

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 (3)

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4)

第三节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 (8)

第四节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 (10)

第三章专项规划 (14)

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 (14)

第二节风景游赏规划 (21)

第三节植物景观规划 (31)

第四节地质地貌景观规划 (35)

第五节建筑风貌及园林景观规划 (36)

第六节文物古迹及西湖龙井茶保护规划 (36)

第七节游览设施规划 (38)

第八节道路交通规划 (40)

第九节电力电讯规划 (41)

第十节给水排水规划 (42)

第十一节燃气规划 (44)

第十二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4)

第十三节西湖湖体及水质保护规划 (45)

第十四节防灾规划 (46)

第十五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8)

第十六节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0)

第十七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1)

第十八节分期发展规划 (53)

第四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 (57)

第五章附则 (6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1999)

第1章总则

第2章术语

第3章一般规定

3.1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3.2风景资源评价

3.3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3.4分区、结构与布局

3.5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

第4章专项规划

4.1保护培育规划

4.2风景游赏规划

4.3典型景观规划

4.4游览设施规划

4.5基础工程规划

4.6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7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4.8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4.9分期发展规划

第5章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1999)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第 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

第 1.0.3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第1.0.4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

和景点规划。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1.0.5条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上卷 重庆茶山竹海-乐和乐都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25)文本

上卷 重庆茶山竹海-乐和乐都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25)文本
5
重庆茶山竹海-乐和乐都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条 源自文库划目的
为科学指导重庆茶山竹海-乐和乐都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并把度假 区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内的生态养生度假区、中国西部休闲娱乐度假基地,特编制 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
本度假区包括北部茶山竹海组团和南部乐和乐都组团,总规划面积约 30 平方 公里(其中,永川区城市总体规划已覆盖约 10 公里)。茶山竹海组团位于永川城区 以北,南邻香海温泉、成渝高速公路、神女湖、永川古城一线,北至宝吉寺,西至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东至孙家口水库,面积约 20 平方公里;乐和乐都组团位于黄 瓜山东南麓永师路一线,北至永川城区一环路与永师路口,南至寒婆沟,面积约 10 平方公里。
第四条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年限为 2014 年至 2025 年,其中近期到 2018 年,中期到 2022 年, 远期到 2025 年。
第五条 指导思想
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方针,遵循可持续发展、地 域文化先导、指导和服务并重,前瞻性、操作性均衡及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协调 发展等原则,依托现有景区资源,突出休闲度假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合理配置旅 游要素。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 8.《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 年) 9.《风景名胜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0.《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11.《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12.《旅游资源管理暂行办法》(2007 年) 1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14.《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26358-2010) 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专项规划-风景游赏规划

专项规划-风景游赏规划

文化交流
通过举办国际旅游文化节等活动,促进不同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THANKS.
合理利用资源
在保护的基础上,对自然 景观进行合理利用,如设 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 旅游等。
景观修复与提升
对受损的自然景观进行修 复,提升其观赏价值和生 态功能。
人文景观的融合与提升
文化挖掘与传承
深入挖掘人文景观的文化 内涵,传承和弘扬地方特 色文化。
人文景观的整合
将分散的人文景观进行整 合,形成完整的文化线路 或区域。
05
展望
技术创新与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系统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慧旅游系统,提供个性化、智能 化的旅游服务。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提升游客的参与 感和满意度。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旅游
生态保护
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 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文景观的提升
对现有的人文景观进行改 造和提升,增强其艺术性 和观赏性。
旅游设施的布局与设计
设施规划
01
根据游客需求和景区特点,合理规划旅游设施的数量、类型和
布局。
设施设计
02
注重设施的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体现地方特色和景区风格。
设施管理

浅谈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的规划与设计

浅谈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的规划与设计

浅谈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的规划与设计

作者:翟盛

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4年第5期

翟盛

(新疆玛河流域管理处,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当前新疆整体旅游发展环境不

够成熟,以及对水利风景区资源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等原因,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在开发过

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玛纳斯河;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

新疆的水利开发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的西域屯田时期。近年来,随着

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新疆许多灌区的灌溉枢纽工程成为生态旅游景区,在注重防洪、灌溉、

发电的同时,也开发了生态、旅游等功能,使水利工程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

地的旅游胜地。目前新疆已建水利风景区100多处,其中,大型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水利风景区

9个,中型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水利风景区89个,新疆塔城西河石门子水利风景区、吐鲁番坎儿

井乐园水利风景区等7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新疆水利风景

区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品牌基础。

水利风景区是以水域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

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的空间或地域。

新疆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玛纳斯河位

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是准噶尔内陆区冰川规模最大的一条河流,总面积2.43万km2,

全长420km。源头区的冰川孕育着包括玛纳斯河在内的河流800条,冰川面积608km2,该流域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规划的必要性
规划的必要性
1、有利于延长风景名胜区生命周期,焕发风景名胜区生命力; 2、有利于提高知名度,扩大信誉度; 3、有利于扩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为资源的保护、开发、 利用积累经验,产生综合效益。
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
针对各类风景名胜区所编制的规划,目的是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完善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形象。
风景名胜区规划一般分规划大纲和总体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一般包括下列内容:①风景名胜资源基本情况和开发利用条件的调查评价报告;②性质、 特点与开发利用指导思想的论证;③管辖范围和保护地带划分的建议;④专项规划意见;⑤有关管理体制和管理 机构的建议;⑥图纸和资料。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般包括下列内容:①历史沿革和现状资料,说明书及现状图(附地理位置图),包括 对风景名胜区特点、性质、发展目标的论证分析;②环境质量评价说明书及评价图;③风景及环境保护规划说明 书及保护规划图;④景点开辟、景区划分和游览活动路线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⑤总体布局规划,包括功能分区、 管辖范围、外围影响保护地带划分的论证说明书及总体布局规划图;⑥风景名胜资源和土地利用分析说明书及分 析图;⑦环境总容量和风景区及重要景点的游人容量分析计算和发展规划;⑧专项规划:对内、对外交通规划说明 书及对内、对外交通规划图;生活服务基地和生活服务设施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绿化和风景林木植被规划说明 书及规划图;给水、排水、供电、邮电通信、环境保护等公用设施,防火、防洪等工程设施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 旅游、商业、服务业、农副业、手工艺品生产等各项事业综合发展规划及规划图;重要景区和近期建设小区的详 细规划;大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专业规划;资金和经济效益的估算。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名词解释]

1.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

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

活动的区域。

2.游人容量:指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

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人

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过量集聚的警戒值,也是一个涉及生态、社

会心理、功能技术等诸方面的景区管理手段。

3.保护培育规划: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和因素。在此

基础上,要依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和级别,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育原则。

依据保育原则制定保育措施,并建立保育体系

4.景源评价:风景名胜资源评价。对其分类不能采取硬性分割的作法,只能按照风景名胜资源中占主导地位的景观要素的属性进行分类。分类时

应确定影响该风景名胜资源构成的主导景观要素并从3方面考虑:地质地貌特点及其他自然条件特点

观赏的视觉效果和审美特色

人文因素的特点及其在该景观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开展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风景名胜区内各类景观资源,特别是对整体景观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保护与利用方

面的评价,从强化景观整体功能出发,明确所规划的地域风景名胜资源的

整体优势与劣势、特有景观在风景名胜区中的占有量及稀缺程度,揭示各

种构景成分在景观结构和时空配置中的关系,从而为规划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

5.典型景观:地质地貌景观、建筑风貌、植物景观、历史文化保护。

6.风景资源:资源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资源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词汇,它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资源就会被赋予新的内涵。风景优美的景观资源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杭州西湖)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总体规划

(2002—2020年)

文本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杭州园林设计院

二ΟΟ二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规划 (3)

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 (3)

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4)

第三节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 (8)

第四节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 (10)

第三章专项规划 (14)

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 (14)

第二节风景游赏规划 (21)

第三节植物景观规划 (31)

第四节地质地貌景观规划 (35)

第五节建筑风貌及园林景观规划 (36)

第六节文物古迹及西湖龙井茶保护规划 (36)

第七节游览设施规划 (38)

第八节道路交通规划 (40)

第九节电力电讯规划 (41)

第十节给水排水规划 (42)

第十一节燃气规划 (44)

第十二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4)

第十三节西湖湖体及水质保护规划 (45)

第十四节防灾规划 (46)

第十五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8)

第十六节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0)

第十七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1)

第十八节分期发展规划 (53)

第四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 (57)

第五章附则 (6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风景区规划规范

风景区规划规范

风景区规划规范

风景区规划规范是指对风景区的开发和管理进行规划和指导的一系列规范措施。它是为了保护和提升风景区的自然、人文资源,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下面是一份1000字的风景区规划规范,供参考:

一、风景区的功能定位

风景区应明确其功能定位,如旅游、休闲、观光、度假等,并与区域发展定位相匹配。规划应合理确定风景区的规模、景点数量、游客量等。

二、风景区的空间布局

风景区应按照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重点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保留和恢复自然景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设景点、公共设施和服务区。

三、风景区的交通规划

风景区应考虑交通便捷性和游客需求,规划公路、轨道交通、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风景区的建筑规划

风景区的建筑规划应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符合国家建筑安全和环保要求。建筑物的风貌、色彩和比例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五、风景区的景点规划

风景区的景点规划应体现多样性和趣味性,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题景点等,提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游览项目,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六、风景区的配套设施规划

风景区的配套设施应包括停车场、卫生间、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同时,需要规划垃圾处理、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确保风景区的正常运行。

七、风景区的环境保护规划

风景区的环境保护规划应包括水资源、植被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规划中应明确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措施,确保风景区的环境质量。

八、风景区的管理规划

风景区的管理规划应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培训等内容。规划中应明确监督和处罚机制,加强对风景区开发和经营的管理和监督。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9]267号

根据国家计委《一九八九年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89]30号文附件十)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98—1999,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城市规范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89]3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国家文物局、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浙江省建设厅、安徽省建设厅、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经建设部1999年11月10日以建标(1999)267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对风景区规划的基本术语,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风景资源评价,规划范围、性质、目标、分区与结构布局,保护规划、风景游赏、典型景观、游览设施、基础工程居民社会调控、经济发展引导、土地利用协调等规划,规划成果与深度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在本规范的执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03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风景名胜区规划概述

 风景名胜区规划概述
⑥确定居民人口、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项管理设 施的分布和用地;
⑦确定主要发展项目的规模、等级和用地; ⑧对近期建设项目提出用地布局、开发序列和控制
要求。
(7)风景区详细规划(审批管理)
在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对风景区重点发展 地段的土地使用性质、保护和控制要求、景观和环境 要求、开发利用强度、基础工程和设施建设等作出管 制规定。
④确定配套的水、电、气、热等专业工程规划或单项 工程初步设计;
⑤提出必要的经济技术指标、估算工程量与造价及效 益分析。
景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
景点规划图纸包括:景点综合现状图,规划总 平面图,相关设施和相关专业规划图,反映规划 意图的分析图、剖面图、方案图及其他直观图。 图纸比例为1/200—1/1000。
4.制定风景区的保护、保存或培育规划。 5.制定风景游览欣赏和典型景观规划。 6.制定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工程规划。 7.制定居民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制定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9.提出分期发展规划和实施规划的配套措施。
第三节 风景区规划的特点与类型
(一)风景区规划的特点
l、突出地区特征 一种特定地区和特殊地域的规划 一个地区单元和管辖范围的规划,要保护规划对象
2.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 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3.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 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 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 育。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第一章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一)风景资源、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定义

①风景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②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海外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

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③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二)景物、景区、景点、景观的定义

①景物:是指具有观赏、科学文化机制的客观存在的物体,是风景名胜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客体。

②景观:是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③景点: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④景区: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要求而规定的用地范围,包括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三)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

1、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政治属性

4、经济属性

(四)风景名胜资源的特征

1、整体有用性

2、空间的固定性

3、时间的无限性

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

5、景观的共享性

6、景观的开放性

(五) 风景名胜区发展的三大阶段及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游览区
发展控制区
IUCN分区模式
IUCN分区模式共分3大类8种分区,并根据不同划分区域来确定开发强度、游 览方式等内容。 保护性自然区(Protected Natural Areas) 保护性自然区系为保护自然生物群落机器相关的景观特征而划定的地区,仅允 许展开不会干扰此类群落得到长期保护的活动,其中又细分为绝对自然区、 治理自然区、荒野区。 ① 绝对自然区(Strict Natural Areas)。此区内的自然严禁任何人为干扰, 以提供科学研究、动植物保护等基础数据与信息。 ② 治理自然区(Managed Natural Areas)。为保护某种动植物、生物群落 或地理环境特色而划定的,可通过认为干预保持其适宜的生存状态的地区。 ③ 荒野区(Wildness Areas)。在保护区内在保护原有动植物自然繁衍的前 提下,可为少数具有野外徒步旅行能力的人提供无任何服务设施的游憩机 会。
保护性人类学区(Protected Anthropological Areas)
为维护人类某些古老的生活方式,使其避免因工业文明及现代工程而消失所划 定的区域,包括自然生活区、田园景观区和特殊价值区等3种类型。 ①自然生活区(Natural Biotic Areas)。本区内人类仅为自然界的一个因子, 无大面积的耕作,不严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原则上不准游客访问,但也 不排除局部小区域的观光旅游开发。 ② 田园景观区(Country Landscape Areas)。为保护古代农耕所形成的景 观区域,具有人类学和遗传生物学的价值,可适当规划开发观光用地。 ③ 特殊价值区(Site of Special Interest)。为保护足以证明人类进化或远古 人类生存的地区而划定,视其具体的保护与管理条件而定是否可进行观光开发。 保护性历史或考古区(Protected Historical or Archeological Areas) 为保护具历史或考古学价值的古建筑、纪念物、传统聚落及市镇等而划定的区 域,可适当发展观光旅游,其中包括考古区和史迹区等两个分区。 ① 考古区(Archeological Site)。为人类过去的居住地,足以反映人类文明 发展的过程,可能现在仍为人类居住地区的一部分。 ② 史迹区(Historical Site)。为保护近代人类活动迹象而划定的区域,通常 为乡村及市镇等当地人居住的地区,但采取特别措施以保存其中具有历史价值 的特色与资产。
植物景观 建筑景观 溶洞景观 竖向地形 其他特征
风景区专项规划——风景游赏规划
风景游赏规划中对游赏项目的策划
游赏类别 1.野外游憩 2.审美欣赏 3.科技教育 4.娱乐体育 5.休养保健 6.其他 游赏项目类别表 游 赏 项 目 消闲散步 郊游野游 垂钓 登山攀岩 骑驭 揽胜 摄影 写生 寻幽 访古 寄情 鉴赏 品评 写作 创作 考察 探胜探险 观测研究 科普 教育 采集 寻根回归 文博展览 纪念 宣传 游戏娱乐 健身 演艺 体育 水上水下运动 冰雪活动 沙草场活动 其他体智技能运动 避暑避寒 野营露营 休养疗养 温泉浴 海水浴 泥沙浴 日光浴 空 气浴 森林浴 民俗节庆 社交聚会 宗教礼仪 购物商贸 劳作体验
风景区专项规划——游览设施规划 •游览设施配备应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 娱乐、保健和其他等八类相关设施。 •旅游床位应是游览设施地调控指标,应严格限定其规 模和标准,应做到定性、定量、定位、定用地范围。 旅游床位计算方法: 床位数=平均停留天数x年住宿人数 年旅游天数x床位利用率 床位利用率一般为60%-80%比较合适
风景区专项规划——基础工程规划
交通道路 邮电通讯 给水排水 供电能源 防洪、防火、 抗灾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风景区专项规划——基础工程规划
类别 简易宿点 一般旅馆 中级旅馆 高级旅馆 豪华旅馆 居民 散客
供水供电及床位用地标准 供水(L/床日) 供电(w/床) 用地(m2/床) 50-100 50-100 50 以下 100-200 100-200 50-100 200-400 200-400 100-200 400-500 400-1000 200-400 500 以上 1000 以上 300 以上 60-150 100-500 50-150 10-30L/人日
自然区(Natural Zone)
史迹区(Historical Zone) 公园发展区(Park Developmental Zone) 特别使用区(Special Use Zone)
这种分区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游憩强度控制能力,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社 会居民的各种利益,以使资源保护与管理更能协调统一。
风景区专项规划——典型景观规划
游线的组织
在保证游客人身安全通及考虑普通游客的心理与生理的 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对景点之间的网络连接,使游 人能够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景观信息、最佳的景观 效果。 在游线的组织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以及 相互间看与被看的关系,视点、视高、视距之间的比例 关系,可以采用一些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手法来强化游人 的视觉与心理感受,比如:障景、借景、框景等。
直接服务人员数量计算方法: 直接服务人员数量=床位数 x 直接服务人员与床位数比例 直接服务人员与床位数比例为1:2-1:10
旅游服务基地位置选择的原则:
1. 应有一定的用地规模,与其他景区景点有着便捷的交通, 但与景区景点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和自然分割; 2. 应具备相应的水、电、能源、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 3. 避开有自然灾害和不利建设的地段。
4.规划图纸
规划图纸应当准确表示规划内容所处的地域空间位置,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清 晰、准确,与规划文本内容相符现状图、规划图应分别表示。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图纸要求:
•按照图纸比例确定图幅大小 •以相应比例地形图作为底图,并标出相应的坐标系
•图纸组成——比例尺、风玫瑰、图例、规划名称及深 度、规划单位及时间
2.规划文本
是实施风景名胜区总规的行动指南和规范,应以法规条文方式书写,直接表述风 景名胜区总规的规划结论,对风景名胜资源应当做出强制性规定,对资源的合理 利用应当做出引导和控制性规定。内容应明确简练,利于执行,体现规划内容的 指导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
3.规划说明书
是对规划文本的详细说明,是对规划内容的分析研究和对规划结论的论证阐述。 应在规划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有关现状分析和说明。
风景区专项规划
保护培育规划 典型景观规划 风景游赏规划 游览设施规划 基础工程规划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分期发展规划
风景区专项规划——保护培育规划
分类保护 生态保护区
自然景观保护区
分级保护
史迹保护区 风景恢复区
核 心 景 区
特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 三级保护区
•图纸颜色参照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色系表
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总则 Biblioteka Baidu三)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五)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七)风景游赏规划 (九)游览设施规划 (十一)基础工程规划 (十三)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十五)近期保护与发展规划 (十七)附则 总则:包括规划编制目的、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以及设计本 规划的其他相关规定。 附则:一般包括规划解释权限单位、实施日期、规划实施监督部门等。 (二)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四)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六)保护培育规划 (八)典型景观规划 (十)道路交通规划 (十二)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十四)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十六)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美国国家公园最早按照自然保护与游憩活动两大功能来划分区域,即核心地 区保存原有的自然状态,而在周边地区设置游客接待中心、管理区。后来逐 步完善分区方法,利用添加缓冲带的方法,将核心区的局部气候、地质、生 态环境等自然条件得到了严格的保护,同时将自然保护与游憩活动严格分开, 以减少旅游给资源带来的冲击。后来又经历了六分区模式,最终演变成为目 前所采用的四区模式,也就是
备 注 公用卫生间 六级旅馆 四五级旅馆 二三级旅馆 一级旅馆
风景区专项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风景区专项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风景区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风景区专项规划——分期发展规划 风景区专项规划——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1.基础资料汇编
一般涉及区域状况、历史沿革、自然与环境资源条件、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人 文活动、经济条件、人工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土地利用以及其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