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
脑肠肽(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等) 下丘脑释放的调节性多肽
都有相应的受体
脑啡肽的镇痛功能
二、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和活动
1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辐散式:兴奋或抑制的扩散 聚合式:总和或整合 连锁状:空间上加强了作用范围 环状:后放或及时终止
正、负反馈的基础 P265
2 中枢兴奋与中枢抑制 —中枢活动的两种基本过程

肌紧张和肌运动↑
特 点 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弱
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
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
4.3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前庭小脑(原始小脑) 维持躯体姿势平衡 脊髓小脑(旧小脑) 调节肌紧张 皮层小脑(新小脑) 协调随意运动
4.4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发动和协调肌肉运动
起源 – 大脑皮层联络区;
肾上腺素能受体: 以兴奋为主: 1受体:1A/1B/1D 2受体:2A/2B/2C 以抑制为主: 1、2、3
3.2 中枢递质与受体
乙酰胆碱:感觉、运动、学习、记忆 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
情绪、觉醒、睡眠 氨基酸类:谷、天冬、甘、GABA 肽类:阿片样肽(脑啡肽,强啡肽 )与痛觉和镇痛有关;
b.去甲肾上腺素( NA or NE )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除支配汗腺和骨骼肌的舒血 管以外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嘌呤类或肽类 嘌呤能或肽能神经纤维
胃肠道壁内神经丛中的一些纤维释放ATP、血管活性肠肽、 促胃液素、生长抑素等。
受体
胆碱能受体: 以兴奋为主 毒蕈碱M型: M1/M2/M3/M4/M5 烟碱N型:N1/N2
突触前抑制 突触后抑制
传入侧支性抑制(交互抑制)
回返性抑制

突触前抑制:兴奋性递质释放的减少

《神经系统》PPT课件

《神经系统》PPT课件

功能分区
65
66
皮质区功能
❖ 前額叶皮质 (Prefrontal Cortex)
解決问题, 情緒, 复杂性的思考
❖ 运动联合区
❖ (Motor Association Corte)
复杂性运动的协调,例如:舞蹈
❖ 主要運動皮質區 (Primary Motor Cortex)
自主性动作的启动
❖ 主要自体感覺皮質區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由身體接收觸覺訊息
长约40~45cm。
❖ 脊髓的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自颈髓第四
节到胸髓第一节称颈膨大;自腰髓第二至骶髓第三 节称腰膨大,脊髓的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
❖ 自脊髓圆锥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它已是无神经组
织的细丛,在第二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
于尾骨的背面。
23
24
❖ 脊髓被前后两条正中纵沟分为对称的两半
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将左 右两半灰质联在一起。
❖ 前角内含有大型运动细胞,其轴突贯穿白质, 经前外侧沟走出脊髓,组成前根。
❖ 后角内含有联络细胞,有痛觉和温度觉的第
二级神经元细胞,并在后角底部有小脑本体 感觉径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背核)。
❖ 灰质周缘部和其联合细胞以其附近含有纤维
的白质构成所谓的脊髓的固有基束,贯穿于
3
神经系统的构成
大脑
脑 小脑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脊髓

脑神经
躯体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内脏运动神经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经系统
考纲要求
1. 掌握突触的概念,掌握内脏痛的特点,掌握牵涉痛的概念及临 床意义,掌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及生理意义,掌握条件反 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区别。
2. 熟悉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熟悉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牵 张反射、大脑皮层及小脑的功能),熟悉去大脑僵直产生的概念。
出的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能使所有与其发生突触联系的其他神经元都发生抑 制,都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根据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和联系方式的不同, 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①传入侧支性抑制 传入侧支性抑制是指在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人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 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 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例如,伸肌的肌梭传入纤维进 人中枢后,直接兴奋伸肌的ɑ运动神经元,同时发出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神经 元,转而抑制屈肌的ɑ运动神经元,导致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这种抑制曾被 称为交互抑制。这种形式的抑制不是脊髓独有的,脑内也有。这种抑制能使不 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
除小肠平滑肌舒张外,其余均收缩、兴奋。 c.阻断剂 酚妥拉明。 ②β受体 a. β1受体 ◆分布:心脏。 ◆效应:心跳↑。 ◆阻断剂:普蔡洛尔(心得安)。 b. β2受体 ◆分布:交感神经支配的支气管、胃肠、子宫和血管平滑肌。 ◆效应:舒张。
◆阻断剂:丁氧胺。 四、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1.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辅散式联系(2)聚合式联系(3)环式联系(4)链锁式联系 2.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2)中枢延搁(3)总和现象(4)易疲劳性(5)后发放(6)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7)兴奋节律的改变 3.中枢抑制 中枢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 (1)突触后抑制 突触后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的。由这一抑制性神经元发

生理学PPT神经系统PPT

生理学PPT神经系统PPT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康复治疗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非常 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 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 递质和激素来影响内分 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 能。
03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也通过分泌激素和细胞 因子来影响神经系统的 功能。
04
这种相互作用对于维持 机体的稳态和应对各种 内外部刺激非常重要。
05
神经系统与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和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可以根据病变部位、病因、症状等进行分类。其中,病变部位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 经系统疾病;病因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生理学ppt神经系统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和突触 • 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 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功能 • 神经系统与疾病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神经元和突触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负责合成 蛋白质和能量物质;树突是从胞体发出的多个短小分支,负责接收神经冲动; 轴突是从胞体延伸出的长纤维,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结构,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或细胞的兴奋或抑制,实现信息的传递 。
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 巴胺、5-羟色胺等。

生理学PPT:神经系统

生理学PPT:神经系统
神经纤维可长时间连续进行冲动的传导。
(5)神经纤维的分类
3.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1)概念 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称为轴浆运
输(axoplasmic transport)。
(2)类型 1)顺向轴浆运输 ①快速轴浆运输
胞体运至轴突末梢。 运输具有膜的细胞器。
快速轴浆运输是通过驱动蛋白(kinesin)实现的。
脊神经节中的卫星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2.功能 (1)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
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交织成网,支持神经元胞体和纤维。
(2)修复和再生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有生长、分裂的能力。
(3)免疫应答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可作为中枢的抗原呈递细胞。
(4)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
(5)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到运输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
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增加 → 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fIPSP
2)慢突触后电位(slow postsynaptic potential,sPSP):
静息时开放的K+通道关闭, 产生sEPSP K+通道开放或使静息时开放的Na+通道关闭,产生sIPSP
(5)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与抑制
神经元上突触产生的EPSP、IPSP进行总和 → 如达阈电位 → 轴突始段或起始郎飞结产生动作电位 → 沿轴突扩布至末梢和逆向传到胞体
(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完整性 结构完整性:如切断神经纤维,冲动即不可能通过断口。 功能完整性:低温或麻醉药可使冲动传导发生阻滞。
2)绝缘性 神经干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
3)双向性 刺激神经纤维中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可沿
神经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 4)相对不疲劳性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包括反射性运动控制、模式化运动控 制和随意运动控制等。其中,反射性 运动控制是最基本的运动控制方式, 模式化运动控制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 学习和记忆形成的固定运动模式,而 随意运动控制则是中枢神经系统根据 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运动策略的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内脏、血管和腺体等 器官,形成交感神经链。
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化理解来巩固。
03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学习是记忆的前提,记忆是学习的结果。没有学习,就没有可回忆的内
容;没有记忆,则无法保持和再现学习的成果。
情绪与情感
情绪
情感
短暂的、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通常与 特定的生理唤醒和表情模式相关。例如, 愤怒、恐惧、快乐等。
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心理体验,通常与个 人的价值观、信念和期望相关。例如,爱 、恨、信任等。
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 收缩、心跳加快等效应。
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在应急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使 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
1 2
副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心脏、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
副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血管舒张、心跳减慢等 效应。
3
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可塑性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和周 围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运 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组成。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医学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医学课件
7
第二节 突触传递
突触(synapse)
概念: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 实现信息传递的特殊接触部位。
基本方式: 化学性突触传递 电突触传递
8
一、突触的结构与分类 (一)化学性突触 1、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9
10
2、突触的分类 轴突-轴突 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
痛、温觉 传入N 脊髓后角
脊丘前束
轻触觉
换元 交叉 脊丘侧束
丘脑
大脑 皮层
深感觉传导通路(先上行,后交叉)
本体感觉 传入N 脊髓后索 深压感觉
延髓薄束 核、楔束核 交叉
换元
大脑 皮层
43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丘脑是除嗅觉以外,所有感觉的总换元站。
(一)丘脑的神经核团 1、感觉接替核
后外侧腹核 后内侧复核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可能机制 易化学说
会聚学说
52
53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 脊髓: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
脊髓 前角 N元
运动N元:支配梭外肌纤维,构成运动单位。 r运动N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Β 运动N元:支配梭内肌和梭外肌纤维。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18
ACh与受终体板蛋膜白上分的子N构2受型体改结变合,
19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20
21
(二)电突触传递(缝隙连接) (三)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曲张体)
曲张体 囊泡
缝隙连接
22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2024年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完整)

2024年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完整)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完整)一、引言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负责传递、处理和储存信息,以协调和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本课件旨在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处理过程。

通过学习本课件,您将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负责维持神经元的生命活动。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分,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分,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

突触是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之间的连接点,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2.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树突组成的纤维状结构,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种类型。

有髓鞘神经纤维的传递速度较快,主要负责传递长距离的神经信号。

无髓鞘神经纤维的传递速度较慢,主要负责传递短距离的神经信号。

3.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网络,负责传递和处理神经信号。

神经网络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处理和储存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负责传递信息。

三、神经信号的产生和传递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差,一般为-70毫伏。

静息电位的存在是由于神经元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导致离子通过细胞膜,形成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在兴奋状态下的电位变化,用于传递神经信号。

当神经元接收到足够的刺激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导致离子流动,使细胞内外的电位迅速反转。

这个过程称为动作电位的产生。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速度可达每秒数十米。

3.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 *谷氨酸的受体分型
①促代谢型受体:11种 ②促离子型受体:海人藻酸受体5种,AMPA-R4种 , NMDA-R6种。
46
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生
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 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30
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分类 家族成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 胺
氨基酸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 类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催产素、阿片肽、脑 -肠肽、血管紧张素II、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脂类 花生四稀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类)
糖尿病
6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②绝缘性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7
(二)神经胶质细胞
1.在周围神经:
卫星细胞,又称被囊细胞 (Satellite cell;
Capsular cell)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 (Schwann’s cell;Neurolemmal cell)
胞体
N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4
神经元基本功能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 ①感受刺激 ②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③可将神经信息传给效应器
5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功能: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0.4~120m/s 影响因素: ①直径:正比; (有髓f)6×直径(m); ②有无髓鞘: 有髓Nf快(跳跃式传导); ③髓鞘厚度: 轴索/总直径=0.6时最佳 ④温度:一定范围内正比.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分泌和免疫等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与学习记忆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即在外界刺激或经验作用下,神经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可发生适应性改变。
学习与记忆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获得新的行为或知识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对这些经验和知识的保持和再 现。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通过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胶质细胞参与等 机制实现学习记忆的过程。
02
根据收缩速度和代谢特征,肌纤维可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不同肌纤维类型的生理特征
03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易疲劳;慢肌纤维收缩速度
慢,力量小,但耐疲劳。
运动控制与协调
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包括运 动指令的产生、传导和执行。
运动协调
运动控制的生理机制
包括感觉输入、中枢处理和运动输出 三个环节,涉及大脑皮层、基底神经 节、小脑和脊髓等多个结构。
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关注患者 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THANKS
感谢观看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失衡
调节
通过神经递质、激素等多 种方式实现自主神经系统 的调节,维持机体平衡
失衡
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可能导 致多种疾病,如高血压、 冠心病、糖尿病等
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药物 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措 施,恢复自主神经系统平 衡
05
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的分区
感知内外环境变化,调节机体各 器官系统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 ,实现高级认知功能
神经元与突触传递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概念: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该递质与突触后
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 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
产生机制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后膜对Na+、K+(尤其是对Na+)通透性提高 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 产生EPSP
(一)突触的分类
按接触部位 • 轴—体突触 • 轴—树突触 • 轴—轴突触
按功能 • 兴奋性突触 • 抑制性突触
按信息传递 媒介物
• 化学性突触 • 电突触
(甲.轴-体突触;乙.轴-树突触;丙.轴-轴突触)
(二)突触的结构
①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受体、离子通道
(三)突触传递的过程
操作式条件反射
斯金纳(B.F.Skinner)
特点: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 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
2.条件反射的消退和分化
条件反射建立后,给予和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可引起 同样的效应,称泛化(generalization) ;对原刺激多次反 复加强后,近似刺激则不再引起同样反应,称分化 (differentiation) ;分化是相似刺激得不到强化,使皮层产生 了分化抑制(differential inhibition) ;如果只是反复使用条件 刺激,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会逐渐减 弱甚至消失,称反射的消退(vanish) 。
5-羟色胺递质系统主要与痛觉、睡眠、情绪、性行为、内 分泌等活动有关。

生理学神经系统课堂ppt

生理学神经系统课堂ppt
适应环境变化
神经系统发育与可塑性使个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面对新的刺激和挑战时,大脑 能够通过调整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来适应新的环境需求。
26
THANKS
2024/1/28
27
感觉器官
眼、耳、鼻、舌、皮肤等,分 别负责视觉、听觉、嗅觉、味
觉和触觉等感觉功能。
2024/1/28
02
感受器
位于感觉器官内,对特定刺激 敏感的细胞或细胞群,能将刺
激转化为神经信号。
03
感受器的分类
根据刺激类型和感受器功能, 可分为光感受器、声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等。
8
感觉传导通路
03
5
神经递质与受体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 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 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等。
受体
受体是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一种蛋白 质,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并产 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2024/1/28
6
02
感觉神经系统
2024/1/28
7
感觉器官与感受器
01
20
语言与认知
语言
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包括语音 、词汇、语法等方面,涉及大脑
皮层的多个区域。
2024/1/28
认知
个体对外部世界和内部心理活动的 理解和解释,包括感知、注意、思 维、判断等方面。
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语言是认知的重要工具,同时认知 也影响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21
情绪与动机
情绪
个体对外部刺激或内部心理状态 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包括喜
神经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神经管内的神经细胞不断增殖,并通过迁移定位到特定的 区域,形成大脑、小脑、脑干等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数交感N节后f,递质为NE。 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NE或E特异结合的受
体 多数交感N节后f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
41
肾上腺素能受体
型 主要分布
主要效应
拮抗剂
1 血管,瞳孔括约肌 兴奋→收缩,扩瞳明 酚 哌唑嗪

2 胃肠平滑肌
抑制→舒张
拉 育亨宾
1
心肌
2 内脏平滑肌 部分血管
兴奋→正性作用 安 心 心得宁
.
67
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
(一)感觉传入通路 三级神经元:
第一级神经元:从身体的 各种感受器到脊髓或脑干, 其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或脑 神经节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的功能
.
1
丘脑 下丘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中枢N
延髓 小脑
脊髓
周围N
神经节
功能
传入Nf
躯体感觉 内脏感觉
神经纤维
传出Nf
自主N 躯体N
.
2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
3
(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为NS的结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
调制作用:
作用于δ- receptor:促进末梢释放NE,加强血管
收缩。
作用于κ- receptor:抑制末梢释放NE,抑制血管
收缩。
.
30
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分类 家族成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氨基酸 类 肽类
嘌呤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 胺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
神经元发生总和。
.
53
3.中间神经元链锁状(Chain)联系:
意义:兴奋冲动通过链锁状联系,在 空间上扩大了反应范围。
.
54
4.中间神经元环状(Loop)联系:
意义:环状联系是构成神经系统活 动反馈调节回路的基础。
.
55
(四)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时间总和
空间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
39
胆碱能受体
型 主要分布
主要效应 拮抗剂
胆碱能节后纤维 心肌,血管:抑制
M 支配的效应细胞 其他:兴奋
阿托品
自主神经节 小量:兴奋 N1
突触后膜和CNS 大量:抑制
N2 骨骼肌终板膜
兴奋
.
筒箭毒碱 六烃季铵
筒箭毒碱 十烃季铵
40
2.去甲肾上腺素(NA或NE)及其受体 肾上腺素能f:以NE作为递质的Nf。
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 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通过后天学
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
47
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二)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
单突触反射:在中枢只通过一次突触传递的反射
.
48
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分布:中枢神经元; *种类: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门冬氨酸;
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 *谷氨酸的受体分型
①促代谢型受体:11种 ②促离子型受体:海人藻酸受体5种,AMPA-R4种 , NMDA-R6种。
.
46
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生

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表现出抑. 制
62
2、突触前抑制
1)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突触
2)特点: 抑制发生在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不产生IPSP; 潜伏期长; 持续时间长(100-200 ms)。
3)意义:控制感觉传入活动。
.
63
突触后抑制 突触前抑制
结构基础 抑制性中间N元 轴-轴式突触
抑制机制 释放抑制性递质 兴奋性递质释放↓
(二)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
多突触反射:在中枢经过多次突触传递的反射
.
49
多突触反射
.
50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
51
辐散 (Divergence):
辐散的意义: 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引起许多神经元的同时兴奋 或抑制,从而扩大反应的空间范围。
.
52
聚合(Convergence):
意义:可使许多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在同一
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突触。
.
65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Sensory Function of Nervous System
.
66
感觉分类(Classification of Sense):
特殊感觉:嗅、视、听、味、前庭等 普通感觉:
浅:痛、温、触等 深:本体感觉(震动觉、位置觉) 复杂:皮肤定位、两点间辨别、 图形觉、实体辨别等
抑制→舒张
得 丁氧胺
3 脂肪组织
促进分解
.
42
3、 多巴胺及其受体
主要存在于中枢:黑质-纹状体、中脑边 缘系统、结节-漏斗部。
已克隆出5种DA-R, 功能:参与躯体运动、精神情绪活动、垂体内 分泌以及心血管活动
.
43
4、5-HT及其受体
(1)存在于中枢; (2)种类:共有7种受体,另外每种受体又有不 同的亚型; (3)作用机制
胞体
N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
4
神经元基本功能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
①感受刺激 ②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③可将神经信息传给效应器
.
5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功能: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0.4~120m/s 影响因素: ①直径:正比; (有髓f)6×直径(m);
②有无髓鞘: 有髓Nf快(跳跃式传导);
抑制部位 突触后膜
突触前N元
后膜变化
IPSP
EPSP幅度↓
特点
超极化抑制
去极化抑制
.
64
(七)中枢易化
1、突触后易化
产生:突触后膜的去极化 ,使膜电位靠近阈电位 水平,在此基础上再次受到刺激较易达到阈电位而 爆发动作电位。
2、突触前易化
产生:当到达末梢的AP时程延长 ,Ca2+通道开放 的时间加长时,运动神经元上的EPSP变化,产生突 触前易化。
Ca2+
.
17
4、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概念:在递质作用下,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去极 化改变,这种电位变化 称为 EPSP。
*实验证据:
*形成EPSP的机制:兴奋 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受 体 增大后膜对Na+和K+ 的通透性,特别是Na+的通
透性 局部膜的去极化。
.
18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
32
递质的代谢
⑴合成:多在胞浆中合成; ⑵贮存:被摄取入突触小泡内
贮存; ⑶释放:以出胞(胞裂外排)方
式释放; ⑷被消除而失活;
①ACh:被突触间隙中的胆碱酯酶 水解;
②单胺类(含NA):主要被末梢重摄取; ③肽类递质:被酶促降解。
.
33
受体(Receptor)
1、概念: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 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 物分子,其本质属于蛋白质。
25
6、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
(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Ca2+浓度、突触前 受体
(2)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 递质的消除:重吸收、酶解代谢
(3)影响受体的因素:受体亲和力、数量 药物、毒素、化学物质
.
26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递质的发现: (Loewi, 1921) 蛙心灌流:
刺激器 迷走素(ACh)
.
36









.
37
自主神经系统的传导
.
38
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1.乙酰胆碱(ACh)及其受体
⑴胆碱能纤维:
定义:周围NS中,释放ACh为递质的Nf。
分布:①自主N节前f(包括交感和副交感)
②大多数副交感N节后f;
③少数交感N节后f(支配汗腺和骨
骼肌部分血管的舒血管f);
④支配骨骼肌的Nf.
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催产素、阿片肽、脑 -肠肽、血管紧张素II、心房钠尿肽等 腺苷、ATP
气体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脂类 花生四稀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类)
.
31
递质的共存: ➢戴尔原则
✓ 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多种递质, 有时还可共存于一个囊泡内,其末梢可同 时释放这两种递质—递质共存。 ✓ 意义:协调生理过程。
意义:终止活动, 或使同一中枢 神经元活动同步
.
60
回返性抑制
.
61
(六)中枢抑制
2、突触前抑制
中间神经元兴奋抵达其轴突末梢

中间神经元释放出某种递质

激活突触前
神经元,使其发生去极化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抵达其轴突末梢时,
所产生的Ap↓

进入突触前膜Ca2+数量↓,突触前膜
释放的兴奋性递质↓

突触后膜产生的EPSP幅度↓或消失
*分类: 传入侧支性抑制 回返性抑制
.
58
(五)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①传入侧支性抑制
一个传入神经元兴奋一 个中枢神经元的同时,经 侧支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 间神经元,进而使另一个 神经元抑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