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局部解剖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 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 后壁:
横结肠及其系膜 以及覆盖胰、左肾、 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左侧界: 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界: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其余部分。
临床意义:
网膜囊位置较 深,胃后壁穿孔或 某些炎症导至网膜 囊内积液,早期常 局限在囊内,给诊 断带来一定困难。
(二)系膜mesentery
的凸向外侧的弧
形称半月线。
腹白线:
由两侧腹直 肌鞘纤维腹前
腹白线
正中线上彼此
交织而成。厚
而坚韧,血管
少。
2.腹外斜肌
肌纤维方向: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形成的主要结构:
①腹直肌鞘前层
②皮下环(浅环)
皮下环 (浅环) 内侧脚
脚间纤维 外侧脚
③腹股沟韧带
④腔隙韧带 ⑤耻骨梳韧带 耻骨梳韧带 (Cooper韧带)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
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前方: 肠系膜根 肠系膜上A、V
(4)升部
从第3腰椎左
侧上升至第2腰椎
左侧急转向前下
1.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位于膈与横结
肠及其系膜之间。
又称为膈下间隙或
肝周间隙。共有6个 腹膜间隙
膈下间隙的分区: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前间隙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输尿管: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 作用是输送尿液
尿道:连接膀胱和体外的管道, 作用是排出尿液
生殖系统
卵巢:女性生殖器官,产生卵子和分泌性激素 输卵管:连接卵巢和子宫的管道,输送卵子 子宫:女性内生殖器官,孕育胎儿的场所 阴道:女性外生殖器官,性交和分娩的通道
05
腹部血管和淋巴系 统
局部解剖学腹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腹壁结构 腹部血管和淋巴系统 腹部手术与操作技巧
腹部概述 腹部脏器 腹部损伤与疾病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腹部概述
腹部的定义与分区
腹部的定义:腹 部是人体的重要 部位之一,包括 消化系统、泌尿 系统、生殖系统
等多个器官
腹部的分区:腹 部按照不同的分 区方式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按 照脏器分区、按 照腹部表面标志
06
腹部损伤与疾病
腹部损伤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开放性损伤:脏器外溢,伤口出血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闭阐合述性观损点伤。: 脏 器 损 伤 , 无 伤 口 腹 部 损 伤 的 处 理 原 则 腹部损伤的处理原则
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止痛:使用止痛药物减轻疼痛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抗感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手术治疗:根据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腹部局部解剖

腹部局部解剖

2、十二指肠:
3、肝
(1)肝门与肝蒂 第一肝门:横沟。 第二肝门:肝后缘腔静脉沟上缘处,有3条肝V。 第三肝门:腔静脉沟下段处,有副肝右V。 肝蒂内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从前到后为肝管,肝固有动脉支,门静脉。 肝蒂内主要结构分叉或汇合点高低的排列关系: 从上到下为肝管汇合点、门静脉分叉点、肝固 有动脉分叉点。
(6)淋巴回流:淋巴管由内向外汇集到胃周淋巴结, 共4组,均回流到腹腔淋巴结。 1)胃左(上)淋巴结 2)胃右淋巴结、幽门上淋巴结 3)胃网膜左淋巴结(胰脾淋巴结)、脾淋巴结 4)胃网膜右(胃下)淋巴结、幽门下淋巴结
(7)神经支配:交感神经抑 制胃运动和分泌,迷走神经 促进胃运动和分泌。 迷走前(左)干的胃前支: 沿途发出 4-—6个胃体前支 1—3支终末支 (胃窦前神经或“鸦爪” 支) 迷走后(右)干的胃后支: 沿途发出 4-—6个胃体后支 2—4支终末支 (胃窦后神经或“鸦爪”
1、浅动脉:
脐以上:肋间动脉 的分支 脐以下:股动脉的 分支。 1)腹壁浅A 2)旋髂浅A 2、浅静脉:
脐以上:胸腹壁V
脐以下:腹壁浅V
旋髂浅V
3、皮神经:T7-12及髂腹下神经的皮支 (1)外侧皮支 (2)前皮支
(三)深筋膜
分四层。前三层位于3块阔肌的浅面,向前移行 为腱膜。第四层在腹横肌深面,称为腹横筋膜。
左前方:肝固有动脉 右前方:胆总管 后方:门静脉。
3、网膜孔:
前壁——肝十二指肠韧带 后壁——下腔静脉及其腹膜 上壁——肝尾叶 下壁——十二指肠上部
4、网膜囊:
前壁——小网膜、胃、胃结肠韧带 上壁——肝、膈 后壁——胰及其腹膜 下壁——横结肠及其系膜 左侧毗邻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二)系膜
1、小肠系膜 2、横结肠系膜 3、乙状结肠系膜 4、阑尾系膜

局部解剖学5腹部资料

局部解剖学5腹部资料

胆囊体表投影: 第10/11肋间隙与肩关节水平线交点的上方
7.皱胃
形态:葫芦形(前大后小) 位置:右季肋部和剑状软
骨部,8~12肋骨相对 大弯:与腹底壁相接触 小弯:邻接瓣胃的下缘和
后方
幽门和十二指肠的起始处体表投影:膝盖 骨向前作一水平线与肋弓的交点处
8.瓣胃
形态:球形、坚实 位置: 右季肋部,7~11 肋骨相对 右面:接触肝、膈 左面:与瘤、网、皱胃接触
二.腹膜(peritoneum)、腹膜腔
位置:腹腔、骨盆腔、及其内的器官表面 壁层、脏层 腹膜腔:1个,内有少量浆液,润滑作用,减少摩 擦
雄性:密闭的腔隙 雌性:与外界相通
腹膜、腹膜腔
第三节 腹腔内器官解剖
牛羊腹腔器官的解剖 猪腹腔器官的解剖(了解) 马腹腔器官的解剖(了解)
*腹腔分区
5.肝
形状:长方形,厚实 分叶:颜色:
位置: 左叶一小区:左侧腹前下方(第6、7肋骨下部相对处) 其余:右侧腹前部(右季肋区),从第6、7肋骨到第
2、3腰椎的腹侧,长轴斜向前下方
肝穿刺点:右侧第10/11肋间与髋结节中点同 肩关节连线交点的上方(无大血管,较安全)
6.胆囊
除马、骆驼无胆囊 牛:很大,呈梨状 位置:肝的脏面胆囊窝内,右叶与中叶之间 牛: 肝管+胆囊管→胆管 →“乙”状曲 羊:胆管+胰管→一条总管→“乙”状曲
在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切断部分肌纤维并向下 分离,观察 1.最后肋间神经(肋腹神经) 2.髂下腹神经 3.髂腹股沟神经 4.腹股沟管
1.最后肋间神经(肋腹神经)
构成:最后胸神经的腹侧支 走向:最后肋骨后缘向下 分布: 腹侧壁和底壁皮肤 胸腹皮肌 腹壁肌肉
2.髂腹下神经

第四章局部解剖学腹部

第四章局部解剖学腹部
• 腹直肌鞘的后壁在弓状 线以下缺如,由腹直肌 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腹外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腱膜 腹横肌腱膜
弓状线以上的切面 腹直肌鞘前层
白线
腹外斜肌腱 膜(切断)
腹内斜肌腱 膜(切断)
腹直肌鞘后层 腹横筋膜
弓状线
腹外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腱膜
腹横肌腱膜
弓状线以下的切面 腹直肌鞘前层
腹横筋膜
腹横肌(切开)
腹横筋膜(切开)
肋下神肋经下神经 髂腹下N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髂沟腹神股经沟N 生殖股N
生殖股神经
肋下神经
肋下神经外侧皮支
生殖股神经股支 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生殖股神 经股支
髂腹下神经前皮支
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髂腹股沟神经的阴囊前支
髂腹股沟N前皮支 髂腹股沟N的阴囊前神经
生殖支 股支
(四)腹横筋膜
• 位于腹横肌内面。上接膈下筋 膜,下续为髂筋膜及盆筋膜。 腹横筋膜
• 向内下:在耻骨结节与耻骨联 合之间则越过耻骨联合,向下 与会阴的浅筋膜(Colles筋膜 )相延续。
Scarpa筋膜 阔筋膜
腹部皮下组织 (浅筋膜)
Camper筋膜
浅筋Sc膜arpa筋膜 CaS着mc于aprpe阔ar筋筋筋膜膜膜附
Colles筋膜
2. 浅动脉
• 下腹部:腹壁浅动脉、旋髂浅 动脉。
腹外斜肌
腹股沟浅环
腹直肌鞘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镰 耻骨结节
腹股沟镰(联合腱)
提睾肌 腹股沟韧带
腹直肌鞘
• 前壁:由腹外斜肌肌腱 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 前层愈合而成;
• 后壁:由腹内斜肌腱膜 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 合而成。
• 弓状线:在脐下4~5cm 以下,腹内斜肌腱膜的 后层与腹横肌腱膜全部 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 成鞘的前层。肌鞘后层 下缘形成凸向上的弓状 游离下缘,称为弓状线 (半环线)。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腹部解剖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腹部解剖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 • 左肝上前间隙 • 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三角韧带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
结肠下间隙
右结肠旁沟
结肠旁沟
左结肠旁沟
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左肠系膜窦
右沟上下流通,左沟不畅, 右窦封闭,左窦入盆。
膈结肠韧带
胆囊静脉cystic vein
肠系膜上静脉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属支
胃左静脉left gastric vein
胃右静脉right gastric vein
脾静脉 splenic vein 肠系膜下静脉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交通(门脉高压)
(二)血管与淋巴
1. 胃的动脉 (1)胃左动脉 (2)胃右动脉 (3)胃网膜右动脉 (4)胃网膜左动脉 (5)胃短动脉 (6)胃后动脉
2. 胃的静脉: 幽门前静脉
3. 胃的淋巴 (1)胃左、右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3)幽门上、下淋巴结 (4)脾淋巴结 (5)贲门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外口---腹股沟管皮下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斜疝
2.海氏三角
Hesselbach triangle
胃的位置与毗邻、胃周围的韧带及胃的动脉供 应
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肝的位置、毗邻、上、下界的体表投影,肝蒂 的组成及重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和临床意义

关于局部解剖学腹部课件

关于局部解剖学腹部课件
肠瘘 ❖ 肠系膜窦:左肠系膜窦与盆腔沟通,感染易于蔓
延,右肠系膜窦较为封闭,感染不易蔓延。
位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后面 特点:通过网膜孔可探查。
③胰腺段:位胰头内或胰头后面沟内
及胰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的后方下行 特点:将十二指肠降部由外侧分离后翻向前方,可暴露探查。
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时,此段胆总管常受累出现梗阻性黄疸(血胆红素升 高)。
④十二指肠壁内段:
特点:与胰管汇合后形成略膨大局部管腔,即形成肝胰壶腹(Vater壶腹), 穿入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腹腔内容
江汉大学医学院
目的要求
❖ 掌握腹腔内重要脏器:肝,胃,十二指肠,小肠 ,结肠的结构,位置与毗邻关系。
❖ 掌握腹腔内重要结构:腹膜,肝外胆道,腹腔干 ,膈下间隙,肠系膜窦的结构,位置,毗邻与交 通。
腹膜,大网膜,小网膜
❖ 腹膜功能:固定脏器,限制炎症,行走血管。 ❖ 大网膜:脏层腹膜在胃大弯与横结肠上形成的双
关于局部解剖学腹 部
腹腔境界
剑突,肋弓下缘 恰前上级,耻骨 联合上面
分区
自学
层次
皮肤 浅筋膜:肚脐平面以下为两层 腹壁肌:腹直肌,腹外斜,内斜,横肌与其筋膜韧带之 间形成复杂的覆盖,反折,交通结构 腹横筋膜 腹膜外组织:多为脂肪 壁腹膜 腹腔
浅筋膜
肚脐平面以下分为两层 浅层:脂肪组织,Camper筋膜 深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纤维,Scarpa筋膜 腹壁解剖浅筋膜两层不易探查 注意:处理腹壁浅筋膜必须小心谨慎,不必保护 浅静脉与皮神经,但务必小心且无损伤腹外斜肌 腱膜,否则腹股沟管与精索,腹股沟管皮下环等 结构遭到破坏。
腹外斜肌腱膜(腹股沟管上段)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

腹部1(局部解剖)

腹部1(局部解剖)

3.肌层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股沟浅环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 耻骨梳韧带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股沟镰(联合腱)
腹直肌鞘
4.腹横筋膜
位于腹横肌和腹 直肌鞘的深面
为腹内筋膜的一部分
5.腹膜外 筋膜(腹膜 外脂肪)
为腹横 筋膜与壁腹 膜之间的疏 松结缔组织
下腹部较 厚,形成腹膜 外间隙
6.壁腹膜
在脐以下形成5条皱襞: 脐正中襞(内有脐尿管遗迹) 脐内侧襞(内有脐动脉索) 脐外侧襞(内有腹壁下动脉)
内容:
腹股沟管 腹股沟三角
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分,为一筋膜肌肉裂隙。 组成: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起始部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内口-腹股沟管深环 外口-腹股沟管浅环
内容:男:精索
女:子宫圆韧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经:
第17~11对肋间神经 肋下神经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静脉:
胸腹壁静脉 腹壁浅静脉 腹壁上静脉 腹壁下静脉
胸腹壁静 脉
腹壁浅静脉
三、腹膜与腹膜腔
1.腹膜与 腹膜腔的概念
2.腹膜与 脏器的关系
3.腹膜腔的分部
①大腹膜腔 ②小腹膜腔(网膜囊)
境界:
前壁:小网膜、胃后壁、 胃结肠韧带
后壁:覆盖胰、左肾、 左肾上腺等的腹膜
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为腹壁薄弱区,缺乏肌纤维
境界:
外-腹壁下动脉 内-腹直肌外缘 下-腹股沟韧带 前面:正对腹股沟管浅环 后面:正对腹股沟内侧窝
腹股沟直疝 腹腔内容物-海氏三角-浅环-皮下

局部解剖学课件:腹部精选图片

局部解剖学课件:腹部精选图片

腹前外侧壁深层的血管和神经
7以下胸神经
腹 股 沟 管四壁、两口、内容物
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结肠上区
胃床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韧带
胃胰襞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动脉
胃的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肝的位置与毗邻
肝的韧带与膈下间隙 1.肝的韧带
膈下间隙(7个)及相关结构
腹 部 (一) 体 表 标 志( 骨性)
(一) 体 表 标 志( 肌性)

前 外
旁正中切口

肋缘下斜切口

下腹正中切口

麦氏切口





上腹正中切口
经腹直肌切口
经腹直肌外 侧切口
腹壁浅层血管神经
腹直肌与腹直肌鞘
腹外斜肌及腱膜形成结构
腹内斜腹膜形成的皱襞 脐下腹前壁内面的腹膜皱襞及凹窝 (p88)
第一、二、三肝门和肝蒂
肝段
1.上面
右后上段Ⅶ
右后下段Ⅵ
右前上段Ⅷ
左外上段Ⅱ
右前下段Ⅴ
左内叶Ⅳ
左外下段Ⅲ
2.下面
右前下段Ⅴ
左内叶Ⅳ
右后下段Ⅵ
左外下段Ⅲ
尾状叶 (段Ⅰ)
右后上段Ⅶ

左外上段Ⅱ
肝外胆道及胆总管分段
胆囊三角
肠系膜根及左、右肠系膜窦及左右结肠旁沟
空、回肠动脉--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所有文字)
空、回肠动脉弓
盲肠,阑尾及动脉
化脓性阑尾炎导致肝脓肿途径 (所有文字)
结肠及血管(所有文字及箭头)
腹腔间隙及交通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腹部
腹前外侧壁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腹部
一、层次结构
(一)皮肤 (二)浅筋膜 约在脐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为两层: ①浅层,称Camper筋膜,富含脂 肪;②深层,称Scarpa筋膜,在中 线处附着于白线,向下附着于股部 的阔筋膜,但在耻骨结节之间并不 附着,而是越过耻骨联合继续向下 至阴囊,与会阴浅筋膜(Colles筋 膜)相延续。
会阴浅隙
尿生殖膈 下筋膜
会阴浅筋膜
局部解剖学腹部
一、层次结构
(1)动脉:脐平面以上来 自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的 分支(细小);脐平面以下 有两条较大的浅动脉即腹壁 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
腹壁浅A
2021/2/26
旋髂浅A
局部解剖学腹部
一、层次结构
(2)浅静脉:脐以上经胸腹 壁V→胸外侧V →腋V ;脐以 下经腹壁浅V →大隐V →股 V。 腹前外侧壁的浅V是上、下腔 V与肝门V间重要的吻合支, 在脐区,浅V通过附脐V与肝 门V相交通……。 当上、下腔V脉之一有阻塞 (高压)时,血液可取道另一 腔V途径回流……。
腹部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腹部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腹部的上界为剑突(或剑胸结合)向 两侧经肋弓下缘、第11肋前端、第 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下界为耻骨联合上缘向两侧经耻骨嵴、 耻骨结节、腹股沟、髂嵴至第5腰椎 体下缘的连线。腹部的体表境界与腹 腔的境界并不一致……。 (二)分区 用的有九区分法和四区分法。
2021/2膜 贴于腹横肌、腹直肌鞘后层和弓状线以下腹直肌的深 面。上部较弱,近腹股沟韧带和腹直肌外侧缘处较致 密。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呈漏斗状向 外突出—腹股沟管深环。

腹部的局部解剖学

腹部的局部解剖学
右叶间裂
右前叶 右后叶
右段间裂
右半肝
右后叶上段 右后叶下段
第四节 腹 腔 脏 器
五、肝 胆 系 统
(一)肝
4.血管 肝固有动脉(营养性血管)—供给肝需氧量的40~60% 肝本身需要的营养物质 肝门静脉(功能性血管)—供给的血量占70~80%,主要把肠管吸收的水分 和含营养物质的静脉血输入肝,进行加工 肝静脉→下腔静脉 5.淋巴 1)浅组 2)深组 6.神经 腹腔神经丛、迷走神经前干的肝支和膈神经的分支支配
(3)副交感神经
左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前干 (节前纤维) 右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后干
胃前支→胃前壁、鸦爪分支→胃壁神经丛→胃腺、肌层 (节后纤维)
第四节 腹 腔 脏 器
一、胃
(四)胃壁的结构
浆膜 外层纵行 肌层 中层环行 (平滑肌) 内层斜行 粘膜下层 粘膜 (幽门瓣)
第四节 腹 腔 脏 器
二、十 二 指 肠
第四节 腹 腔 脏 器
五、肝 胆 系 统
(一)肝
1.形态与结构 肝门(第一肝门) 第二肝门 第三肝门
第四节 腹 腔 脏 器
五、肝 胆 系 统
(一)肝
1.形态与结构 肝蒂 肝蒂内的主要结构 (网膜孔水平): 右前方-胆总管 左前方-肝固有动脉。 两者间的后方-肝门 静脉 2.位置与毗邻
第四节 腹 腔 脏 器
第四节 腹 腔 脏 器
四、盲肠、阑尾与结肠
(三)结肠
2.分布及位置与 毗邻
(1)升结肠 (2)横结肠 (3)降结肠 (4)乙状结肠
第四节 腹 腔 脏 器
四、盲肠、阑尾与结肠
3.血管
(三)结肠
(1)动脉
右半结肠:
肠系膜上动脉→ ①中结肠动脉 ②右结肠动脉 ③回结肠动脉

x线局部解剖学-腹部(119页)

x线局部解剖学-腹部(119页)

门静脉
下腔静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2)十二指肠降部 在在第1~3腰 椎右侧,长约 7~8cm 。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小乳头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
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2.盆腔的腹膜陷凹
男性:膀胱直肠陷凹
女性:膀胱子宫陷凹
子宫直肠陷凹
(五)腹膜间隙
1. 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2. 结肠下区的腹膜间隙
1.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位于膈与横结
肠及其系膜之间。
又称为膈下间隙或
肝周间隙。共有6个 腹膜间隙
膈下间隙的分区: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下间隙:
肠系膜根: 长 约 15cm , 从第二腰椎左侧
至右骶髂关节前
方。
(三)韧带
为腹膜反折处形成的腹膜皱襞,多数
为双层。韧带对脏器起固定作用。
(四)皱襞、隐窝和陷凹 在腹膜皱襞
之间形成的凹陷 称隐窝,较大的
隐窝称陷凹。
1. 腹后壁的腹膜皱襞和隐窝
十二指肠上、下襞
十二指肠上、下隐窝
盲肠后隐窝
肝肾隐窝
人体解剖学
腹 部
腹前外侧壁
内容: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三、腹股沟区
一、浅层结构
皮肤 : 薄而富有弹性,伸展性和移动 性都相当大,故临床常选择为游离皮
瓣的供皮区。
二、深层结构
(一)肌层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

腹前外侧壁
4.腹横肌
上部腱膜形成腹直肌鞘的 后壁,下部参与前壁的形成。 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下缘,至 于尺骨梳,形成联合腱。
腹前外侧壁
肌层间的血管和神经
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机之间, 在腹直肌外侧缘进入腹直肌 腹壁下动脉 旋髂深动脉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腹前外侧壁
解剖方法:
沿胸大肌下缘,肋弓,腋中线 切开腹外斜肌筋膜至髂前上嵴 内侧,剥离筋膜,暴露腹外斜 肌。 自腹直肌外侧缘与肋弓的交点 沿肋弓向外侧切开腹外斜肌至 腋前线,再沿腋前线和髂嵴切 至腹直肌外侧缘,将腹外斜肌 翻向内侧,显露腹内斜肌,观 察腹内斜肌的纤维走行及移行 为腱 膜的位置。
腹前外侧壁
(三).肌层
1.腹直肌
3-4个腱划
腹前外侧壁
2.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反转韧带……附于白线
腹前外侧壁
3.腹内斜肌
上2/3分为前后两层,参 与腹直肌鞘的前后两层,至于 白线;下1/3经腹直肌前面,至 于白线。参与提睾肌形成。
沿上述腹外斜肌切口,并由髂前上 棘至腹直肌外侧缘作一水平切口, 切开腹内斜肌, 将腹内斜肌翻向 内侧。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结合甚牢, 其间有第7-11肋间神经、肋下神经 及其 伴行的血管经过,仔细分离, 并观察这些血管、神经的走向和呈 节段性分布的情况。 观察腹横肌的纤维走向及移行为腱 膜的部位。按照类似腹内斜肌切口 切开腹横机,将腹横机翻向内侧, 用刀柄将其与腹横筋膜分离。在腹 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观察腹 横筋膜形成的管状突起,该管状突 起延伸为精索内筋膜,其管口为腹 股沟管腹环,此环须割开腹横筋膜 后才能看到。
解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保护因素
精索、睾丸被膜与腹前外侧壁层次的关系
• 后天性腹股沟斜疝
A acquired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A congenital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隐睾术前
隐睾术后
(五)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海氏三角)
1.境界
腹腔的分部
借小骨盆上口分为2部 --上部——固有腹腔
--下部——盆腔 腹腔的内容 --消化器官的大部分 --脾 --肾与肾上腺、输尿管腹部 --血管、神经 --淋巴结与淋巴管
二、腹部的分区
九分法
四分法
三、体表标志
Surface landmark
(一)骨性标志
Xiphoid process 剑 突 Iliac crest 髂嵴
精索 Spermatic cord
是1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 从睾丸上端延至腹股沟管深环 组成 --输精管 --睾丸动脉、输精管动脉 --蔓状态静脉丛 --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淋巴管 --鞘韧带 3层被膜 --精索外筋膜 --提睾肌 --精索内筋膜
(四)睾丸下降与腹股沟斜疝的关系(了解)
•腹股沟韧带 Inguinal ligament •腔隙(陷窝)韧带 Lacunar ligament •耻骨梳韧带 Pectineal ligament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 •精索外筋膜 External spermatic fascia
Fig
n.
临床意义
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时要注意勿损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 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以免所支配的肌瘫痪、萎缩, 导致疝复发。
Home
三、腹前外侧壁常用手术切口
(一)手术切口选择的原则】
能充分暴露并易于 接近要手术的器官 损伤的结构尤其是 血管、神经少 操作简便并可根据 需要扩大或延长切口 切口缝合后张力小, 利于术后愈合
起于胸廓内动脉,向下入腹直肌鞘,行于- -与—之间
⑤腹壁下动脉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起于髂外动脉 • 经腹股沟管深环内侧、向内上入腹直肌鞘 • 约在脐平面与腹壁上动脉吻合,营养腹直肌
Fig
⑥ 旋髂深动脉 Deep iliac circumflex artery
•于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起于髂外动脉 •经腹股沟韧带外侧半深面行向髂嵴 •营养髂嵴及邻近肌
Fig
7. 腹膜下筋膜 8. 壁腹膜 5条皱襞 •脐正中襞
--由膀胱尖至脐 --含脐正中韧带(脐尿管遗迹)
•脐内侧襞
--含脐外侧韧带(脐动脉遗迹)
•脐外侧襞
--含腹壁下血管
3对窝
•腹股沟内侧窝(对向腹股沟三角和腹股沟管浅环) • 腹股沟外侧窝(对向腹股沟管深环) • 膀胱上窝
(三)腹股沟管★ Inguinal canal
4. 腹内斜肌 5. 腹横肌 特点 •两肌的下缘均呈弓状 ,称弓状下缘 两肌共同形成的结构
•提睾肌 Cremaster m. •腹股沟镰Inguinal falx(联合腱 conjoined tendon) 6. 腹横筋膜
特点 --在腹股沟区明显增厚 形成的主要结构★
•腹股沟管深环(腹环)Deep inguinal ring •精索内筋膜 External spermatic fascia
(3)髂腹股沟神经 Ilioinguinal n.
亦起自腰丛。 在髂腹下神经下方一横指与之伴行(可共干),向下入腹 股沟管,最后经腹股沟管浅环浅出。 分布于阴囊(大阴唇)前部的皮肤。
(4)生殖股神经生殖支Genital branch of genitofemoral
为腰丛的分支。 向下入腹股沟管(位于精索内侧),经浅环浅出。 分布于提睾肌、阴囊(大阴唇)皮肤。
皮肤 浅筋膜 腹外斜肌及其腱膜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四、腹股沟区
位臵与境界
Inguinal region
腹股沟区的层次
腹股沟管 睾丸下降与腹股沟斜疝的关系 腹股沟三角 腹股沟区的薄弱因素与保护因素 腹股沟疝
(一)位置、境界
(二)腹股沟区的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分两层) 3.腹外斜肌腱膜 在腹股沟区,腹外斜肌移行为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结构★
(四)腹横筋膜 Transverse fascia
贴于腹横肌和腹直肌内面。 在上腹部较薄,在腹股沟区增厚。 (五)腹膜下筋膜 Extraperitoneal fascia
是介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六)壁腹膜 Parietal peritoneum 贴于腹膜下筋膜内面。 向上移行为膈下筋膜,向下于盆腔壁腹膜延续。
睾丸降入阴囊后,腹膜鞘突上部闭锁,形成鞘韧带; 而下部不闭锁,围绕睾丸形成睾丸鞘膜,其脏、壁 两层之间的腔隙的腔称鞘膜腔。 如未降入阴囊而停滞于腹腔或腹股沟管内,则形成 隐睾(→不育;恶变为睾丸肿瘤)。 如腹膜鞘突不闭锁,则可导致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睾丸鞘膜积液。
Fig
Descent of Testes
1. 位置、形态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由外上斜向内下 •是肌与筋膜形成的潜在性裂隙
2. 通过结构
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韧带
3. 构成---两口、四壁
内口:腹股沟管深(腹)环 --位置 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位置、形态 上壁:…与…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 肌(外侧1/3)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内侧1/3) Fig
②半月线 Semilunate line
--是鞘前、后2层在腹直肌外 侧融合形成的凸向外侧的弧 形线
③弓状线 Acuate line
位于脐下4~5cm处,是 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 呈凸向上方的弓形。 此线以下鞘的后层全部 转移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 构成鞘的前层,此线以下 缺乏鞘后层,腹直肌直接 与腹横筋膜相贴。
( Part Ⅰ)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Luzhou medical college
概述 Introduction 腹前外侧壁 Anterolateral abdominal wall
腹膜和腹膜腔 Peritoneum & peritoneal cavity
结肠上区 Supracolic compartent
腹前外侧壁的血管、神经 腹前外侧壁常用手术切口 腹股沟区
一、腹前外侧壁的基本层次
(一)皮肤 Skin
薄,富于弹性 除腹股沟区外,移动性与伸展性较大
(二)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1.含大量脂肪,但脐处无脂肪 2.在脐平面以下分为两层
①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 ②深层——膜性层( Scarpa筋膜)
Costal arch 肋弓
Pubic tubercle 耻骨结节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髂前上棘
Superior edge of pubic symphysis 耻骨联合上缘
(二)软组织标志
四、体表投影Surface projection
Back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腹前外侧壁的基本层次
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 成的三角形区域。
2. 临床意义
若腹腔内容物经此三角突出称腹股沟直疝。(而经
腹股沟管深环→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浅环突出者 称腹股沟斜疝)
手术斜鉴别疝与直疝的标志——腹壁下动脉。
•腹股沟直疝:经动脉内侧突出 •腹股沟斜疝:经动脉外侧突出
Fig
(六)腹股沟区的薄弱因素与保护因素(了解)
3. 腹直肌鞘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是包裹腹直肌的鞘状结构 由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的腱膜形成 分前后两层,前层由---和---构成;后层由---和---构成
弓状线以上平面
弓状线以下平面
腹直肌鞘形成的结构
①白线 linea alba
位臵、形成 特点 --上宽下窄 --坚韧而少血管 ---约在中部有脐环 临床意义---脐疝
结肠下区 Infracolic compartment
腹膜后隙 Retroperitoneal space
第一节
概述
腹部属躯干的一部分 位于胸部与盆部之间
其中轴骨为脊柱腰段
分为腹壁和腹腔2部 表面境界
•上界——胸廓下口
•下界
耻骨联合上缘-耻骨嵴 -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 -髂嵴-第5腰椎连线
(二)常用手术切口及层次★
2. 经腹直肌切口
① 弓状线以上
皮肤 浅筋膜 腹直肌鞘前层 腹直肌 腹直肌鞘后层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②弓状线以下 --上述层次中去除腹直肌鞘后层
1. 腹前壁正中切口
•皮肤 •浅筋膜 •白线 •腹横筋膜 •腹膜下筋膜 •壁腹膜
3.右下腹斜切口(阑尾切口、麦氏切口)
•向内侧:附着于白线 •向外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处附着于阔筋膜 •向内下:经耻骨结节与耻骨联合之间与阴茎浅筋膜、 浅会阴筋膜及阴囊肉膜续连(Fig)
(三)肌层★ 1. 三层扁肌
排列 名称 肌纤维方向 移行为腱膜的部位 浅层 腹外斜肌 由外上斜向内下 三肌均在腹直肌外 中层 腹内斜肌 由外下斜向内上 侧移行为腱膜 深层 腹横肌 由外侧横行向内侧
一、腹壁与腹腔 (一)腹壁
以腋后线为界
分为腹前外侧壁 和腹后壁2部分 除后正中部以 脊柱腰段作支柱 外,大部分为肌 性成份 腹壁大部柔软 宽阔,便于触摸 腹内脏器,执行 诊断与治疗以及 开腹手术
(二)腹腔
是由腹壁围成的腔
境界
•上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